此言一出,
孫胡中嚇得立馬站起身子,撲騰一下跪倒在地,高唿道:
“陛下,臣死罪!”
皇帝皺著眉頭,有些不耐道:
“朕還什麽都沒說,你這是作甚。
趕緊滾起來,等趙極來了,朕再好好說道說道你們兩個的事。”
“臣,遵旨。”
孫胡中慢慢從地上爬了起來,這次,他沒敢再坐到位子上去。
太子這時又端著茶壺走到了他麵前,微笑著往他杯子裏倒滿了一杯熱茶,端給了孫朝中。
“勞煩殿下。”
“孫大人客氣了。”
孫胡中接過茶杯握在手中,知道太子在安撫自己,可他卻怎麽也平複不了那顆忐忑的心。
沒過多久,有一個太監就匆匆跑到殿內,對皇帝道:“陛下,采律官指揮使趙極大人到了。”
皇帝停下翻閱奏折的手,抬頭說道:“讓他進來。”
孫胡中看著一襲黑色袍子,腰懸一柄紅色長尺的英俊中年男子走進大門,邁步走到皇帝身前,跪倒在地。
“臣趙極,參見陛下。
陛下,聖躬安。”
“朕……不安。”
皇帝“啪”一聲合上折子,狠狠甩到了趙極的身邊。
孫胡中連忙跪到趙極身邊。
“天子腳下,京畿重地,竟然窩藏了一寺廟的反賊,你們一個刑部尚書,一個采律司指揮使,都是怎麽當的?
今天早上朕剛睡醒,就有人給朕傳來了消息,說朕的兒子,竟然在家門口的寺廟裏遭遇了一場刺殺?
刑部十三衙門審訊了一夜的結果也出來了,相國寺那麽大一個寺廟,除了那些剛來的什麽都不知道的小和尚之外,住持方丈、管院和尚,竟然全都是太覺教反賊?
朕就很好奇,你們到底是怎麽做到的,讓他們藏在朕眼皮子底下整整藏了快二十年。
朕實在是想不明白,那太覺教到底許了你們多大的好處,讓你們連朕和朕的兒子的性命都不顧,替他們隱瞞了二十年。
莫非,你們也加入了那太覺教,想幫那董平反寧複周不成?”
“臣,死罪!”
孫胡中和趙極聽著皇帝咬牙切齒的話語,冷汗密密地從額頭上滲出,俯下身子把額頭貼在地板上,一句為自己辯解的話都不敢說。
皇帝冷哼一聲:
“死罪?你們當然是死罪,讓一窩反賊藏在京城二十年,朕還要獎勵你們不成?
朕給你們三天,三天時間內,揪出所有與這窩和尚有聯係的太覺教同夥,清查京城內外,朕以後不想再在京城內聽到任何太覺教的動靜。
另外,對老二動手的那個戒律僧,他的身份有問題,朕覺得他不會單單是個太覺教反賊那麽簡單,給朕查。
隻給你們三天時間,三天內,辦不成這些事,你們就永遠不要來見朕了。
滾吧!”
“臣,領旨。”
“臣,領旨。”
孫胡中和趙極再次行了個大禮,然後連忙轉身離開了禦書房。
太子走到兩人剛剛跪服的地方,拾起了被皇帝扔到地上的奏折,重又撿了起來,疊好放迴到了禦案上。
皇帝坐在榻上,長長歎了口氣,道:“李蓮恩,老二受傷如何?”
大太監不知何時出現在了殿內,苦笑道:
“據金吾衛所言,二殿下受了些內傷,應當是不致命的。太醫院的人也說,昨夜已有太醫去王府看過了,傷了經脈,還需靜養。”
皇帝這才點了點頭,拿起奏折開始翻閱起來,一邊說道:“太子,你去月滿宮,把此事給雁妃說說,讓老三和錦書去那小子府上,看看他死了沒。”
“兒臣知道了。”
太子俯身領旨,隨後退出了禦書房。
月滿宮的位置並不偏僻,作為三宮六院裏唯一的貴妃娘娘,寢宮自然坐落在後宮環境最得天獨厚的地方。
太子一身赤紅朝服,走在內宮之中,路上宮女太監皆跪伏行禮。
遠遠的,他便看到了月滿宮那棵高大的桂樹,枝椏肆意伸展著,已然有了發芽的跡象。
走到月滿宮門口,太子沒有貿然進去,而是深吸了一口氣。
如果有辦法的話,他實在是不想到這裏來。身為一國儲君,他對這座寢宮,心裏竟然有一絲恐懼。
做好心理建設之後,他對跪在地上向自己行禮的小宮女道:“勞煩向雁妃娘娘通報一聲,就說本宮有事求見。”
“是,殿下。”
小宮女臉蛋通紅地偷瞄了一眼英俊的太子殿下,嬌滴滴地應了一句,然後轉身向宮內跑去。
太子並未等太長時間,沒一會那小宮女就又跑了出來,柔聲道:“殿下,娘娘在就在殿內,讓奴婢帶您進去。”
太子含笑點頭,跟在宮女身後向雁妃寢殿走去。
這月滿宮他並不陌生,小時候母後尚未病逝,與雁妃關係極好,他也經常隨母親來這邊玩耍。
這裏的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
華貴的殿內,雍容美貌的雁妃正襟危坐於桌前,歲月並未在這位娘娘臉上留下什麽痕跡,依舊如年輕時那般完美無瑕。
二十年過去,昔日驕縱的小姑娘已成為了一個帝國的貴妃。
皇後病逝後,太後年邁,後宮大大小小瑣事皆由她一手操持。
依稀還可以在其雍容的臉上,看到些許當年少女嬌憨的眉眼。
太子邁步走進殿內,對著雁妃躬身行了一禮:“澤淵見過雁妃娘娘。”
雁妃正經地虛抬了抬手,道:“太子免禮,請坐吧。”
“謝娘娘。”
太子這才直起身來,拉開凳子坐到了雁妃對麵。
“怎麽了淵兒,怎麽想著到我這邊了?”
一套見禮的流程走完,雁妃略微放鬆了儀態,伸手捏了一個桌子上擺放的點心塞進嘴裏,口中的“太子”也換成了“淵兒”。
“是父皇讓我來的。姨母,老三和錦書呢,他們沒在宮裏?”太子從善如流,同樣改了稱唿。
殿內侍立的宮女們聽到太子口唿雁妃為姨母,臉色平靜,顯然早已見怪不怪。
自太子幼時,皇後娘娘便讓太子稱雁妃為姨母,直到數十年後的今日。
不過在人前正式場合裏,太子依舊會尊稱其為雁妃娘娘。
至於李澤嶽,那家夥自小在月滿宮裏長大,私下裏叫雁妃就直接叫母妃了。
孫胡中嚇得立馬站起身子,撲騰一下跪倒在地,高唿道:
“陛下,臣死罪!”
皇帝皺著眉頭,有些不耐道:
“朕還什麽都沒說,你這是作甚。
趕緊滾起來,等趙極來了,朕再好好說道說道你們兩個的事。”
“臣,遵旨。”
孫胡中慢慢從地上爬了起來,這次,他沒敢再坐到位子上去。
太子這時又端著茶壺走到了他麵前,微笑著往他杯子裏倒滿了一杯熱茶,端給了孫朝中。
“勞煩殿下。”
“孫大人客氣了。”
孫胡中接過茶杯握在手中,知道太子在安撫自己,可他卻怎麽也平複不了那顆忐忑的心。
沒過多久,有一個太監就匆匆跑到殿內,對皇帝道:“陛下,采律官指揮使趙極大人到了。”
皇帝停下翻閱奏折的手,抬頭說道:“讓他進來。”
孫胡中看著一襲黑色袍子,腰懸一柄紅色長尺的英俊中年男子走進大門,邁步走到皇帝身前,跪倒在地。
“臣趙極,參見陛下。
陛下,聖躬安。”
“朕……不安。”
皇帝“啪”一聲合上折子,狠狠甩到了趙極的身邊。
孫胡中連忙跪到趙極身邊。
“天子腳下,京畿重地,竟然窩藏了一寺廟的反賊,你們一個刑部尚書,一個采律司指揮使,都是怎麽當的?
今天早上朕剛睡醒,就有人給朕傳來了消息,說朕的兒子,竟然在家門口的寺廟裏遭遇了一場刺殺?
刑部十三衙門審訊了一夜的結果也出來了,相國寺那麽大一個寺廟,除了那些剛來的什麽都不知道的小和尚之外,住持方丈、管院和尚,竟然全都是太覺教反賊?
朕就很好奇,你們到底是怎麽做到的,讓他們藏在朕眼皮子底下整整藏了快二十年。
朕實在是想不明白,那太覺教到底許了你們多大的好處,讓你們連朕和朕的兒子的性命都不顧,替他們隱瞞了二十年。
莫非,你們也加入了那太覺教,想幫那董平反寧複周不成?”
“臣,死罪!”
孫胡中和趙極聽著皇帝咬牙切齒的話語,冷汗密密地從額頭上滲出,俯下身子把額頭貼在地板上,一句為自己辯解的話都不敢說。
皇帝冷哼一聲:
“死罪?你們當然是死罪,讓一窩反賊藏在京城二十年,朕還要獎勵你們不成?
朕給你們三天,三天時間內,揪出所有與這窩和尚有聯係的太覺教同夥,清查京城內外,朕以後不想再在京城內聽到任何太覺教的動靜。
另外,對老二動手的那個戒律僧,他的身份有問題,朕覺得他不會單單是個太覺教反賊那麽簡單,給朕查。
隻給你們三天時間,三天內,辦不成這些事,你們就永遠不要來見朕了。
滾吧!”
“臣,領旨。”
“臣,領旨。”
孫胡中和趙極再次行了個大禮,然後連忙轉身離開了禦書房。
太子走到兩人剛剛跪服的地方,拾起了被皇帝扔到地上的奏折,重又撿了起來,疊好放迴到了禦案上。
皇帝坐在榻上,長長歎了口氣,道:“李蓮恩,老二受傷如何?”
大太監不知何時出現在了殿內,苦笑道:
“據金吾衛所言,二殿下受了些內傷,應當是不致命的。太醫院的人也說,昨夜已有太醫去王府看過了,傷了經脈,還需靜養。”
皇帝這才點了點頭,拿起奏折開始翻閱起來,一邊說道:“太子,你去月滿宮,把此事給雁妃說說,讓老三和錦書去那小子府上,看看他死了沒。”
“兒臣知道了。”
太子俯身領旨,隨後退出了禦書房。
月滿宮的位置並不偏僻,作為三宮六院裏唯一的貴妃娘娘,寢宮自然坐落在後宮環境最得天獨厚的地方。
太子一身赤紅朝服,走在內宮之中,路上宮女太監皆跪伏行禮。
遠遠的,他便看到了月滿宮那棵高大的桂樹,枝椏肆意伸展著,已然有了發芽的跡象。
走到月滿宮門口,太子沒有貿然進去,而是深吸了一口氣。
如果有辦法的話,他實在是不想到這裏來。身為一國儲君,他對這座寢宮,心裏竟然有一絲恐懼。
做好心理建設之後,他對跪在地上向自己行禮的小宮女道:“勞煩向雁妃娘娘通報一聲,就說本宮有事求見。”
“是,殿下。”
小宮女臉蛋通紅地偷瞄了一眼英俊的太子殿下,嬌滴滴地應了一句,然後轉身向宮內跑去。
太子並未等太長時間,沒一會那小宮女就又跑了出來,柔聲道:“殿下,娘娘在就在殿內,讓奴婢帶您進去。”
太子含笑點頭,跟在宮女身後向雁妃寢殿走去。
這月滿宮他並不陌生,小時候母後尚未病逝,與雁妃關係極好,他也經常隨母親來這邊玩耍。
這裏的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
華貴的殿內,雍容美貌的雁妃正襟危坐於桌前,歲月並未在這位娘娘臉上留下什麽痕跡,依舊如年輕時那般完美無瑕。
二十年過去,昔日驕縱的小姑娘已成為了一個帝國的貴妃。
皇後病逝後,太後年邁,後宮大大小小瑣事皆由她一手操持。
依稀還可以在其雍容的臉上,看到些許當年少女嬌憨的眉眼。
太子邁步走進殿內,對著雁妃躬身行了一禮:“澤淵見過雁妃娘娘。”
雁妃正經地虛抬了抬手,道:“太子免禮,請坐吧。”
“謝娘娘。”
太子這才直起身來,拉開凳子坐到了雁妃對麵。
“怎麽了淵兒,怎麽想著到我這邊了?”
一套見禮的流程走完,雁妃略微放鬆了儀態,伸手捏了一個桌子上擺放的點心塞進嘴裏,口中的“太子”也換成了“淵兒”。
“是父皇讓我來的。姨母,老三和錦書呢,他們沒在宮裏?”太子從善如流,同樣改了稱唿。
殿內侍立的宮女們聽到太子口唿雁妃為姨母,臉色平靜,顯然早已見怪不怪。
自太子幼時,皇後娘娘便讓太子稱雁妃為姨母,直到數十年後的今日。
不過在人前正式場合裏,太子依舊會尊稱其為雁妃娘娘。
至於李澤嶽,那家夥自小在月滿宮裏長大,私下裏叫雁妃就直接叫母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