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八零年代的小家庭裏,日子在忙碌與希望中緩緩前行。強子的懂事激勵著家裏的每一個人,而我,作為這個家的女主人,也在努力操持著一切。但我知道,要想讓這個家真正興旺起來,僅靠我們幾個還不夠,每一份力量都彌足珍貴。
就在這個時候,村裏來了一個叫芳芳的姑娘。芳芳是個孤兒,一直在鄰村的親戚家借住,但親戚家的生活也不寬裕,她便想出來找個活計,自己養活自己。她聽說我們家在做副業,就主動找上門來。
那天,陽光正好,芳芳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碎花布衫,紮著兩條麻花辮,怯生生地站在我們家院子門口。我正在院子裏晾曬竹筐,看到她便問道:“姑娘,你找誰呀?”
芳芳小聲地說:“嬸子,我叫芳芳,我聽說你們家在做副業,我想問問能不能在你們這兒找點活幹,我不要太多工錢的,隻要能有個地方住,有口飯吃就行。”
我看著她瘦弱的樣子,心裏有些不忍,便說:“姑娘,你先進來坐會兒,咱們慢慢說。”
芳芳走進院子,眼睛好奇地看著那些竹筐和正在做布鞋的工具。我給她倒了一杯水,說:“芳芳,你為啥不在親戚家待著,非要出來找活幹呢?”
芳芳低下頭,說:“嬸子,我在親戚家總是覺得自己是個累贅。他們家孩子也多,糧食也不夠吃。我想自己出來賺錢,這樣也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我點了點頭,說:“芳芳,我們家現在確實在做副業,不過都是些辛苦活,你能吃得消嗎?”
芳芳抬起頭,眼神堅定地說:“嬸子,我不怕辛苦的。我能幹活,我會洗衣服、做飯,還能幫忙做手工活。”
我想了想,說:“那行,你就先留下來試試吧。不過咱們家也不富裕,工錢可能不會太多。”
芳芳連忙說:“嬸子,沒關係的,隻要能讓我留下來就好。”
就這樣,芳芳在我們家住了下來。她真的很勤快,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先把院子打掃得幹幹淨淨,然後去廚房幫忙生火做飯。她做的飯雖然簡單,但卻很可口。
強子、虎子和冬冬對芳芳的到來也很歡迎。強子還對芳芳說:“芳芳姐,你要是有什麽不懂的,就問我。我可以教你編竹筐和做布鞋。”
芳芳感激地說:“強子,謝謝你。”
在強子的幫助下,芳芳很快就學會了編竹筐的基本技巧。她的手很巧,編出來的竹筐雖然沒有強子那麽熟練,但也有模有樣。
有一天,芳芳在院子裏編竹筐的時候,不小心被竹條劃傷了手。我看到後,急忙跑過去說:“芳芳,你這孩子,怎麽這麽不小心呢?”
芳芳笑著說:“嬸子,沒事的,就是一點小傷。”
我拉著她進了屋子,找出布條給她包紮傷口,說:“芳芳,這編竹筐雖然重要,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啊。”
芳芳點了點頭說:“嬸子,我知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芳芳不僅在編竹筐上越來越熟練,在做布鞋方麵也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她繡的鞋麵花樣新穎獨特,比我繡的還要好看。
我驚訝地說:“芳芳,你這繡花的手藝是跟誰學的呀?”
芳芳說:“嬸子,我小時候看村裏的老人繡花,自己就跟著學。沒想到現在還能派上用場。”
有了芳芳的加入,我們家做副業的效率大大提高。她分擔了很多工作,讓我們其他人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有一次,鎮上有個集市,我們決定帶著更多的竹筐和布鞋去集市上售賣。芳芳也跟著一起去了。
在集市上,芳芳的聲音清脆響亮:“大爺大媽,叔叔阿姨,來看看我們家的竹筐和布鞋啊,都是純手工製作的,質量特別好。”
她的熱情吸引了很多人圍過來。一個年輕的姑娘拿起一雙芳芳繡了花的布鞋說:“這雙布鞋好漂亮啊,多少錢?”
芳芳笑著說:“姐姐,這雙布鞋三塊錢,你看這繡花,都是我一針一線繡上去的呢。”
姑娘愛不釋手地說:“真的很精美,那我要了。”
在集市上,我們的竹筐和布鞋都賣得很好。芳芳開心地說:“嬸子,今天真是大豐收啊。”
我也笑著說:“是啊,芳芳,多虧有你啊。”
迴到家後,我們開始商量著如何進一步擴大副業的規模。芳芳說:“嬸子,我覺得我們可以把竹筐和布鞋送到更遠的地方去賣,比如縣城。縣城裏的人更多,需求也更大。”
大強說:“芳芳,這個主意是不錯,但是我們怎麽把東西送到縣城去呢?我們家也沒有車啊。”
芳芳想了想說:“大強叔,我們可以找村裏有牛車的人家,給他們一點錢,讓他們幫忙把東西運到縣城去。”
大家都覺得芳芳的這個主意可行。於是,我們開始按照這個計劃準備起來。
然而,在準備把貨物運往縣城的時候,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我們發現現有的竹筐和布鞋數量還不夠多,如果要運到縣城去賣,需要更多的貨物。
芳芳說:“嬸子,我們可以讓村裏其他的婦女也來幫忙做。我們可以給她們工錢,這樣既能增加產量,又能讓村裏的婦女們也賺點錢。”
我點了點頭說:“芳芳,這個主意好。不過這需要好好組織一下。”
於是,芳芳主動承擔起了組織村裏婦女做竹筐和布鞋的任務。她挨家挨戶地去和村裏的婦女們商量,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她們。
村裏的婦女們聽了都很感興趣,紛紛表示願意加入。在芳芳的組織下,大家分工明確,有的負責編竹筐,有的負責做布鞋,有的負責繡花。
隨著產量的增加,我們終於準備好了足夠的貨物運往縣城。那天,村裏的牛車裝滿了竹筐和布鞋,緩緩地向縣城駛去。
芳芳坐在牛車上,眼睛裏充滿了期待。她對大強說:“大強叔,我相信這次我們一定能賺很多錢。”
大強笑著說:“芳芳,希望如此啊。”
到了縣城,我們找了一個熱鬧的集市擺起了攤。縣城裏的人果然比鎮上的人更多,而且對我們的竹筐和布鞋也很感興趣。
“這些竹筐看起來很結實啊,怎麽賣的?”一個大叔問道。
大強說:“大叔,這個竹筐兩塊錢一個。”
大叔說:“行,給我拿兩個。”
就這樣,我們的貨物在縣城裏賣得非常順利。芳芳在縣城裏還發現了一些新的商機。
她看到縣城裏有很多人喜歡一些新穎的小飾品,就對我說:“嬸子,我們可以在竹筐或者布鞋上加上一些小飾品,這樣會更受歡迎的。”
我覺得芳芳的想法很好,說:“芳芳,你這個想法很新穎,我們迴去可以試試。”
在縣城裏賣完貨物後,我們收獲頗豐。迴到家後,我們按照之前的約定給村裏的婦女們發了工錢。村裏的婦女們都很高興,紛紛感謝我們。
芳芳的分擔讓我們家的副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她不僅在生產上分擔了很多工作,還在銷售和創新方麵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然而,隨著家裏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也引來了一些人的嫉妒。村裏有個叫李二嫂的女人,看到我們家賺了錢,心裏很不平衡。
有一天,她在村裏到處散播謠言,說芳芳在我們家不安好心,說芳芳是為了貪圖我們家的錢才留下來的。
芳芳聽到這些謠言後,很傷心。她跑到我麵前說:“嬸子,我沒有,我真的隻是想幫忙。”
我安慰她說:“芳芳,你別聽那些人胡說八道。我們都知道你的為人,你是個好姑娘。”
為了證明芳芳的清白,我和大強決定在村裏公開表揚芳芳的貢獻,還把芳芳的工錢提高了一些。
我在村裏說:“各位鄉親們,芳芳到我們家以來,做了很多事,她分擔了我們家很多的工作,是我們家的恩人。那些謠言都是無中生有,希望大家不要相信。”
村民們看到我們這麽信任芳芳,也都不再相信李二嫂的謠言了。
經過這件事,芳芳更加堅定了要留在我們家的決心。她繼續努力地工作著,和我們一起為這個家的未來努力奮鬥。
在這個八零年代,芳芳的分擔就像一股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我們這個家庭,讓我們這個家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勞動力,更帶來了希望和創新的活力,使我們這個家庭副業不斷發展壯大,向著更好的生活穩步邁進。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家的副業種類也逐漸增加。芳芳提出可以嚐試做一些手工編織的草帽,因為夏天快到了,草帽在市場上應該會有需求。
於是,我們開始收集製作草帽於是,我們開始收集製作草帽的材料。芳芳帶著強子、虎子和冬冬在村子附近的田埂上尋找合適的麥秸。麥秸在陽光下閃著金黃的光,孩子們像尋找寶藏一樣,仔細地挑選著又長又堅韌的麥秸。
“強子,你看這根麥秸多好啊。”芳芳拿著一根麥秸對強子說。
強子笑著迴答:“芳芳姐,還是你眼睛尖呢。”
收集好足夠的麥秸後,芳芳開始教大家製作草帽的方法。她先把麥秸浸濕,然後用靈巧的手指開始編織帽簷。
“嬸子,你看,要這樣交叉編織,這樣帽簷才會又結實又好看。”芳芳邊做邊給我示範。
我照著她的方法嚐試,卻總是編得歪歪扭扭。芳芳耐心地糾正我:“嬸子,您的手勢要再輕一點,這裏要稍微緊一點。”
在芳芳的指導下,我也漸漸掌握了技巧。家裏的其他人也都認真地學習著,不一會兒,屋子裏就彌漫著麥秸的清香,大家手中的草帽也漸漸有了雛形。
為了讓草帽更有特色,芳芳又想出了一個主意。她從山上采來一些野花,經過晾曬後,把幹花巧妙地裝飾在草帽上。
“哇,芳芳姐,這樣的草帽好漂亮啊。”冬冬驚喜地叫道。
“是啊,冬冬。這樣的草帽在縣城裏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芳芳笑著說。
當第一批草帽製作完成後,我們帶著草帽再次前往縣城。這次,我們在縣城的集市上找了一個更好的位置。
芳芳把草帽整齊地擺放在攤位上,那些裝飾著幹花的草帽立刻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這草帽真別致啊,多少錢一頂?”一位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子問道。
芳芳迴答:“姐姐,這草帽三塊錢一頂,這上麵的幹花都是我們自己采來晾曬後裝飾上去的呢。”
年輕女子拿起一頂草帽戴在頭上,對著鏡子照了照,滿意地說:“真好看,我要兩頂。”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圍過來,草帽的銷量越來越好。甚至有一個小商販找到我們,想要批發我們的草帽。
小商販說:“你們這些草帽很有特色,我想批發一些拿到其他地方去賣。你們能提供多少貨?”
大強想了想說:“我們剛開始做,目前數量不是很多,但如果你能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可以多做一些。”
小商販說:“行,那我先預訂五十頂,下星期我來拿貨。”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訂單,迴到家後,我們又發動了村裏更多的婦女和孩子來幫忙收集麥秸和製作草帽。
芳芳在這個過程中忙得不可開交,她不僅要指導大家製作草帽,還要負責檢查質量。
有一天,一個婦女因為著急趕數量,在草帽的編織上出了點小差錯。芳芳發現後,並沒有責怪她,而是耐心地說:“嫂子,這草帽的編織要是這裏鬆了,戴不了多久就會壞的。咱們不能因為趕數量就不顧質量呀,這樣會砸了咱們的招牌的。”
婦女聽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芳芳,是我錯了,我這就重新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按時完成了小商販的訂單。小商販來拿貨的時候,對我們的草帽質量非常滿意。
“你們的草帽做得真不錯,以後我還會繼續和你們合作的。”小商販笑著說。
隨著草帽生意的順利開展,我們家的收入又增加了不少。我們用這些錢改善了家裏的居住條件,把房子翻新了一下,還添置了一些新的家具。
強子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他對芳芳說:“芳芳姐,要不是你,我們家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變化。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像你一樣聰明能幹。”
芳芳說:“強子,你本來就很聰明,隻要你努力學習,將來肯定會有大出息的。”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一場大雨突然來襲,我們用來存放麥秸和草帽半成品的小倉庫漏雨了。如果麥秸被淋濕,就不能用來製作草帽了,那些半成品草帽也會被毀掉。
大家都很著急,紛紛拿著盆子和桶去接雨水。芳芳衝進倉庫,想要把麥秸和半成品轉移到幹燥的地方。
“芳芳,危險,那屋頂可能會塌下來的。”大強喊道。
但芳芳顧不了那麽多,她在倉庫裏奮力搶救著材料。就在這時,屋頂的一塊木板掉了下來,眼看就要砸到芳芳。
強子眼疾手快,衝進去把芳芳拉了出來。雖然芳芳沒有被砸到,但那些麥秸和部分半成品還是被雨水淋濕了。
看著被淋濕的材料,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我安慰大家說:“沒事的,咱們重新收集材料就好了。隻要人沒事就好。”
芳芳有些沮喪地說:“嬸子,都怪我,要是我早點發現倉庫漏雨就好了。”
我拉著芳芳的手說:“芳芳,這怎麽能怪你呢?這是天災,咱們一起想辦法克服就好了。”
於是,我們又重新開始收集麥秸,製作草帽。這次的挫折讓我們更加謹慎,我們把倉庫進行了徹底的修繕,還準備了一些防雨的工具。
經過這次事件,我們家的凝聚力更強了。芳芳也更加珍惜在這個家的生活,她知道這個家的每一個人都像親人一樣關心她。
隨著季節的更替,秋天到了。芳芳又想到了新的副業點子。她發現秋天山上有很多野生的山楂,這些山楂可以製作成山楂糕或者山楂罐頭。
“嬸子,我們可以去山上采山楂,然後製作山楂糕和山楂罐頭。這些在市場上應該也很受歡迎。”芳芳說。
我覺得芳芳的主意不錯,於是我們又開始了新的嚐試。強子、虎子和冬冬也都很興奮,跟著芳芳一起上山去采山楂。
山上的山楂樹掛滿了紅紅的山楂,像一個個小燈籠。孩子們在樹下歡快地采摘著,笑聲迴蕩在山穀裏。
采迴山楂後,芳芳開始教大家製作山楂糕。她把山楂洗淨去核,然後煮爛,加入糖和澱粉,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具中。
“嬸子,等山楂糕冷卻凝固後,就可以切成小塊包裝起來了。”芳芳說。
我們製作的山楂糕酸甜可口,拿到集市上一試賣,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這山楂糕真好吃,是你們自己做的嗎?”一位老奶奶問道。
“是的,奶奶。這是我們用山上采的山楂做的。”冬冬自豪地迴答。
山楂罐頭的製作也很順利。我們把山楂裝罐,加入糖水,密封好後進行蒸煮消毒。
這些山楂製品的推出,又為我們家的副業增添了新的收入來源。
在這個八零年代,我們家在芳芳的分擔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開拓新的副業,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裕。但我們知道,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快樂,都是我們這個大家庭共同的財富,我們將繼續努力,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前進。
就在這個時候,村裏來了一個叫芳芳的姑娘。芳芳是個孤兒,一直在鄰村的親戚家借住,但親戚家的生活也不寬裕,她便想出來找個活計,自己養活自己。她聽說我們家在做副業,就主動找上門來。
那天,陽光正好,芳芳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碎花布衫,紮著兩條麻花辮,怯生生地站在我們家院子門口。我正在院子裏晾曬竹筐,看到她便問道:“姑娘,你找誰呀?”
芳芳小聲地說:“嬸子,我叫芳芳,我聽說你們家在做副業,我想問問能不能在你們這兒找點活幹,我不要太多工錢的,隻要能有個地方住,有口飯吃就行。”
我看著她瘦弱的樣子,心裏有些不忍,便說:“姑娘,你先進來坐會兒,咱們慢慢說。”
芳芳走進院子,眼睛好奇地看著那些竹筐和正在做布鞋的工具。我給她倒了一杯水,說:“芳芳,你為啥不在親戚家待著,非要出來找活幹呢?”
芳芳低下頭,說:“嬸子,我在親戚家總是覺得自己是個累贅。他們家孩子也多,糧食也不夠吃。我想自己出來賺錢,這樣也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我點了點頭,說:“芳芳,我們家現在確實在做副業,不過都是些辛苦活,你能吃得消嗎?”
芳芳抬起頭,眼神堅定地說:“嬸子,我不怕辛苦的。我能幹活,我會洗衣服、做飯,還能幫忙做手工活。”
我想了想,說:“那行,你就先留下來試試吧。不過咱們家也不富裕,工錢可能不會太多。”
芳芳連忙說:“嬸子,沒關係的,隻要能讓我留下來就好。”
就這樣,芳芳在我們家住了下來。她真的很勤快,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先把院子打掃得幹幹淨淨,然後去廚房幫忙生火做飯。她做的飯雖然簡單,但卻很可口。
強子、虎子和冬冬對芳芳的到來也很歡迎。強子還對芳芳說:“芳芳姐,你要是有什麽不懂的,就問我。我可以教你編竹筐和做布鞋。”
芳芳感激地說:“強子,謝謝你。”
在強子的幫助下,芳芳很快就學會了編竹筐的基本技巧。她的手很巧,編出來的竹筐雖然沒有強子那麽熟練,但也有模有樣。
有一天,芳芳在院子裏編竹筐的時候,不小心被竹條劃傷了手。我看到後,急忙跑過去說:“芳芳,你這孩子,怎麽這麽不小心呢?”
芳芳笑著說:“嬸子,沒事的,就是一點小傷。”
我拉著她進了屋子,找出布條給她包紮傷口,說:“芳芳,這編竹筐雖然重要,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啊。”
芳芳點了點頭說:“嬸子,我知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芳芳不僅在編竹筐上越來越熟練,在做布鞋方麵也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她繡的鞋麵花樣新穎獨特,比我繡的還要好看。
我驚訝地說:“芳芳,你這繡花的手藝是跟誰學的呀?”
芳芳說:“嬸子,我小時候看村裏的老人繡花,自己就跟著學。沒想到現在還能派上用場。”
有了芳芳的加入,我們家做副業的效率大大提高。她分擔了很多工作,讓我們其他人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有一次,鎮上有個集市,我們決定帶著更多的竹筐和布鞋去集市上售賣。芳芳也跟著一起去了。
在集市上,芳芳的聲音清脆響亮:“大爺大媽,叔叔阿姨,來看看我們家的竹筐和布鞋啊,都是純手工製作的,質量特別好。”
她的熱情吸引了很多人圍過來。一個年輕的姑娘拿起一雙芳芳繡了花的布鞋說:“這雙布鞋好漂亮啊,多少錢?”
芳芳笑著說:“姐姐,這雙布鞋三塊錢,你看這繡花,都是我一針一線繡上去的呢。”
姑娘愛不釋手地說:“真的很精美,那我要了。”
在集市上,我們的竹筐和布鞋都賣得很好。芳芳開心地說:“嬸子,今天真是大豐收啊。”
我也笑著說:“是啊,芳芳,多虧有你啊。”
迴到家後,我們開始商量著如何進一步擴大副業的規模。芳芳說:“嬸子,我覺得我們可以把竹筐和布鞋送到更遠的地方去賣,比如縣城。縣城裏的人更多,需求也更大。”
大強說:“芳芳,這個主意是不錯,但是我們怎麽把東西送到縣城去呢?我們家也沒有車啊。”
芳芳想了想說:“大強叔,我們可以找村裏有牛車的人家,給他們一點錢,讓他們幫忙把東西運到縣城去。”
大家都覺得芳芳的這個主意可行。於是,我們開始按照這個計劃準備起來。
然而,在準備把貨物運往縣城的時候,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我們發現現有的竹筐和布鞋數量還不夠多,如果要運到縣城去賣,需要更多的貨物。
芳芳說:“嬸子,我們可以讓村裏其他的婦女也來幫忙做。我們可以給她們工錢,這樣既能增加產量,又能讓村裏的婦女們也賺點錢。”
我點了點頭說:“芳芳,這個主意好。不過這需要好好組織一下。”
於是,芳芳主動承擔起了組織村裏婦女做竹筐和布鞋的任務。她挨家挨戶地去和村裏的婦女們商量,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她們。
村裏的婦女們聽了都很感興趣,紛紛表示願意加入。在芳芳的組織下,大家分工明確,有的負責編竹筐,有的負責做布鞋,有的負責繡花。
隨著產量的增加,我們終於準備好了足夠的貨物運往縣城。那天,村裏的牛車裝滿了竹筐和布鞋,緩緩地向縣城駛去。
芳芳坐在牛車上,眼睛裏充滿了期待。她對大強說:“大強叔,我相信這次我們一定能賺很多錢。”
大強笑著說:“芳芳,希望如此啊。”
到了縣城,我們找了一個熱鬧的集市擺起了攤。縣城裏的人果然比鎮上的人更多,而且對我們的竹筐和布鞋也很感興趣。
“這些竹筐看起來很結實啊,怎麽賣的?”一個大叔問道。
大強說:“大叔,這個竹筐兩塊錢一個。”
大叔說:“行,給我拿兩個。”
就這樣,我們的貨物在縣城裏賣得非常順利。芳芳在縣城裏還發現了一些新的商機。
她看到縣城裏有很多人喜歡一些新穎的小飾品,就對我說:“嬸子,我們可以在竹筐或者布鞋上加上一些小飾品,這樣會更受歡迎的。”
我覺得芳芳的想法很好,說:“芳芳,你這個想法很新穎,我們迴去可以試試。”
在縣城裏賣完貨物後,我們收獲頗豐。迴到家後,我們按照之前的約定給村裏的婦女們發了工錢。村裏的婦女們都很高興,紛紛感謝我們。
芳芳的分擔讓我們家的副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她不僅在生產上分擔了很多工作,還在銷售和創新方麵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然而,隨著家裏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也引來了一些人的嫉妒。村裏有個叫李二嫂的女人,看到我們家賺了錢,心裏很不平衡。
有一天,她在村裏到處散播謠言,說芳芳在我們家不安好心,說芳芳是為了貪圖我們家的錢才留下來的。
芳芳聽到這些謠言後,很傷心。她跑到我麵前說:“嬸子,我沒有,我真的隻是想幫忙。”
我安慰她說:“芳芳,你別聽那些人胡說八道。我們都知道你的為人,你是個好姑娘。”
為了證明芳芳的清白,我和大強決定在村裏公開表揚芳芳的貢獻,還把芳芳的工錢提高了一些。
我在村裏說:“各位鄉親們,芳芳到我們家以來,做了很多事,她分擔了我們家很多的工作,是我們家的恩人。那些謠言都是無中生有,希望大家不要相信。”
村民們看到我們這麽信任芳芳,也都不再相信李二嫂的謠言了。
經過這件事,芳芳更加堅定了要留在我們家的決心。她繼續努力地工作著,和我們一起為這個家的未來努力奮鬥。
在這個八零年代,芳芳的分擔就像一股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我們這個家庭,讓我們這個家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勞動力,更帶來了希望和創新的活力,使我們這個家庭副業不斷發展壯大,向著更好的生活穩步邁進。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家的副業種類也逐漸增加。芳芳提出可以嚐試做一些手工編織的草帽,因為夏天快到了,草帽在市場上應該會有需求。
於是,我們開始收集製作草帽於是,我們開始收集製作草帽的材料。芳芳帶著強子、虎子和冬冬在村子附近的田埂上尋找合適的麥秸。麥秸在陽光下閃著金黃的光,孩子們像尋找寶藏一樣,仔細地挑選著又長又堅韌的麥秸。
“強子,你看這根麥秸多好啊。”芳芳拿著一根麥秸對強子說。
強子笑著迴答:“芳芳姐,還是你眼睛尖呢。”
收集好足夠的麥秸後,芳芳開始教大家製作草帽的方法。她先把麥秸浸濕,然後用靈巧的手指開始編織帽簷。
“嬸子,你看,要這樣交叉編織,這樣帽簷才會又結實又好看。”芳芳邊做邊給我示範。
我照著她的方法嚐試,卻總是編得歪歪扭扭。芳芳耐心地糾正我:“嬸子,您的手勢要再輕一點,這裏要稍微緊一點。”
在芳芳的指導下,我也漸漸掌握了技巧。家裏的其他人也都認真地學習著,不一會兒,屋子裏就彌漫著麥秸的清香,大家手中的草帽也漸漸有了雛形。
為了讓草帽更有特色,芳芳又想出了一個主意。她從山上采來一些野花,經過晾曬後,把幹花巧妙地裝飾在草帽上。
“哇,芳芳姐,這樣的草帽好漂亮啊。”冬冬驚喜地叫道。
“是啊,冬冬。這樣的草帽在縣城裏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芳芳笑著說。
當第一批草帽製作完成後,我們帶著草帽再次前往縣城。這次,我們在縣城的集市上找了一個更好的位置。
芳芳把草帽整齊地擺放在攤位上,那些裝飾著幹花的草帽立刻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這草帽真別致啊,多少錢一頂?”一位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子問道。
芳芳迴答:“姐姐,這草帽三塊錢一頂,這上麵的幹花都是我們自己采來晾曬後裝飾上去的呢。”
年輕女子拿起一頂草帽戴在頭上,對著鏡子照了照,滿意地說:“真好看,我要兩頂。”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圍過來,草帽的銷量越來越好。甚至有一個小商販找到我們,想要批發我們的草帽。
小商販說:“你們這些草帽很有特色,我想批發一些拿到其他地方去賣。你們能提供多少貨?”
大強想了想說:“我們剛開始做,目前數量不是很多,但如果你能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可以多做一些。”
小商販說:“行,那我先預訂五十頂,下星期我來拿貨。”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訂單,迴到家後,我們又發動了村裏更多的婦女和孩子來幫忙收集麥秸和製作草帽。
芳芳在這個過程中忙得不可開交,她不僅要指導大家製作草帽,還要負責檢查質量。
有一天,一個婦女因為著急趕數量,在草帽的編織上出了點小差錯。芳芳發現後,並沒有責怪她,而是耐心地說:“嫂子,這草帽的編織要是這裏鬆了,戴不了多久就會壞的。咱們不能因為趕數量就不顧質量呀,這樣會砸了咱們的招牌的。”
婦女聽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芳芳,是我錯了,我這就重新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按時完成了小商販的訂單。小商販來拿貨的時候,對我們的草帽質量非常滿意。
“你們的草帽做得真不錯,以後我還會繼續和你們合作的。”小商販笑著說。
隨著草帽生意的順利開展,我們家的收入又增加了不少。我們用這些錢改善了家裏的居住條件,把房子翻新了一下,還添置了一些新的家具。
強子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他對芳芳說:“芳芳姐,要不是你,我們家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變化。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像你一樣聰明能幹。”
芳芳說:“強子,你本來就很聰明,隻要你努力學習,將來肯定會有大出息的。”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一場大雨突然來襲,我們用來存放麥秸和草帽半成品的小倉庫漏雨了。如果麥秸被淋濕,就不能用來製作草帽了,那些半成品草帽也會被毀掉。
大家都很著急,紛紛拿著盆子和桶去接雨水。芳芳衝進倉庫,想要把麥秸和半成品轉移到幹燥的地方。
“芳芳,危險,那屋頂可能會塌下來的。”大強喊道。
但芳芳顧不了那麽多,她在倉庫裏奮力搶救著材料。就在這時,屋頂的一塊木板掉了下來,眼看就要砸到芳芳。
強子眼疾手快,衝進去把芳芳拉了出來。雖然芳芳沒有被砸到,但那些麥秸和部分半成品還是被雨水淋濕了。
看著被淋濕的材料,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我安慰大家說:“沒事的,咱們重新收集材料就好了。隻要人沒事就好。”
芳芳有些沮喪地說:“嬸子,都怪我,要是我早點發現倉庫漏雨就好了。”
我拉著芳芳的手說:“芳芳,這怎麽能怪你呢?這是天災,咱們一起想辦法克服就好了。”
於是,我們又重新開始收集麥秸,製作草帽。這次的挫折讓我們更加謹慎,我們把倉庫進行了徹底的修繕,還準備了一些防雨的工具。
經過這次事件,我們家的凝聚力更強了。芳芳也更加珍惜在這個家的生活,她知道這個家的每一個人都像親人一樣關心她。
隨著季節的更替,秋天到了。芳芳又想到了新的副業點子。她發現秋天山上有很多野生的山楂,這些山楂可以製作成山楂糕或者山楂罐頭。
“嬸子,我們可以去山上采山楂,然後製作山楂糕和山楂罐頭。這些在市場上應該也很受歡迎。”芳芳說。
我覺得芳芳的主意不錯,於是我們又開始了新的嚐試。強子、虎子和冬冬也都很興奮,跟著芳芳一起上山去采山楂。
山上的山楂樹掛滿了紅紅的山楂,像一個個小燈籠。孩子們在樹下歡快地采摘著,笑聲迴蕩在山穀裏。
采迴山楂後,芳芳開始教大家製作山楂糕。她把山楂洗淨去核,然後煮爛,加入糖和澱粉,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具中。
“嬸子,等山楂糕冷卻凝固後,就可以切成小塊包裝起來了。”芳芳說。
我們製作的山楂糕酸甜可口,拿到集市上一試賣,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這山楂糕真好吃,是你們自己做的嗎?”一位老奶奶問道。
“是的,奶奶。這是我們用山上采的山楂做的。”冬冬自豪地迴答。
山楂罐頭的製作也很順利。我們把山楂裝罐,加入糖水,密封好後進行蒸煮消毒。
這些山楂製品的推出,又為我們家的副業增添了新的收入來源。
在這個八零年代,我們家在芳芳的分擔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開拓新的副業,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裕。但我們知道,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快樂,都是我們這個大家庭共同的財富,我們將繼續努力,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