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曆經百戰建立大明王朝,心懷天下,對國家的政治、軍事、文化、民生等事務都極為關注,力求建立一個穩定、繁榮、公正的國家。
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足智多謀,在朝廷中威望極高,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對國家治理有著深刻的見解,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謀略和陰陽術數,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深受信任,常能從獨特的角度為國家決策提供建議。
崔亮:禮部尚書,負責國家禮儀製度的製定和執行,對祭祀、朝會等禮儀事務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經驗,致力於維護國家的禮儀傳統和文化傳承。
華雲龍:原大都督府都督僉事,因能力出眾被升為都督同知,兼燕府武相,負責軍事指揮和戰略部署,對軍事事務有著卓越的才能。
張本:原浙江行省參政,後調任湖廣行省參政,熟悉地方政務,致力於地方的治理和發展。
阮崇禮:原湖廣行省參政,後調任浙江行省參政,在地方治理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積極推動地方的各項事務。
蔡仙:原廣西衛指揮使,後任廣西行省參政,從軍事領域轉向地方治理,為廣西地區的穩定和發展貢獻力量。
楊憲:中書省官員,參與朝廷政務的處理,在一些事務上有著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地方官員代表:來自不同地區的地方官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執行朝廷政策,了解當地實際情況,能向朝廷反饋地方的問題和需求。
第一幕:祈雨之舉,心係蒼生
時間:洪武三年六月初,上午
地點:應天,皇宮內
旁白:應天的天空已經許久沒有降雨,大地幹涸,莊稼無精打采地低垂著。朱元璋在宮殿內來迴踱步,神色憂慮。
朱元璋(眉頭緊鎖,對中書省臣說道):君不可無民,民以食為天,如今已是仲夏,卻久不降雨,百姓的莊稼都要旱死了,這如何是好?
李善長(出列,恭敬地說):陛下,臣等也十分憂慮此事。臣以為,可舉行祈雨儀式,祈求上天降雨。
朱元璋:朕也正有此意。朕決定擇六月朔日詣山川壇躬禱,中書各官代告諸祠。皇後與諸妃親執爨做農家食,太子、諸王躬饋於齋所,讓天下百姓看到朕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決心。
李善長:陛下聖明,如此定能感動上蒼。臣等定會全力協助陛下,辦好祈雨之事。
時間:六月戊午朔日四鼓
地點:山川壇
旁白:天還未亮,朱元璋便身著素服,腳穿草履,徒步走向山川壇。他在壇上設槁席露坐,任由烈日暴曬,夜晚就臥於地上,衣不解帶。皇太子捧著食盒,進獻蔬食。
朱元璋(望著天空,虔誠地祈禱):上天啊,求你降雨吧,救救我大明的百姓,讓莊稼能夠茁壯成長,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皇太子(關切地說):父皇,您已經在這曬了一天了,還是稍微休息一下吧。
朱元璋(堅定地說):百姓正遭受旱災之苦,朕怎能休息?隻有誠心祈禱,才能感動上天。
就這樣,朱元璋在山川壇祈禱了三天,直到庚申暮才迴宮,仍齋宿於西廡。
第二幕:神隻名號,迴歸正統
時間:辛酉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神色莊重,準備宣布一項重要的決定。
朱元璋:朕自平定華夷以來,深感天下神隻名號混亂,前代封號瀆禮不經。今日,朕決定詔定嶽鎮、海瀆、城隍諸神號。嶽鎮、海瀆之神英靈之氣萃於天地,受命於上帝,非國家封號可加。忠臣烈士封號亦隻宜當時為宜,應依古定製,去前代封號,以山水本名等稱神。
劉伯溫(出列,點頭稱讚):陛下此舉,實乃正本清源。迴歸古製,能讓天下百姓更加尊崇神隻,也符合天道正統。
朱元璋:禮部尚書崔亮,你詳細說說新的神號規定。
崔亮(出列,跪地說道):陛下,五嶽之中,東嶽稱泰山之神,南嶽稱衡山之神,西嶽稱華山之神,北嶽稱恆山之神,中嶽稱嵩山之神;五鎮、四海、四瀆及各處府州縣城隍也都有了新的神號。同時,規定天下神祠無功於民、不應祀典者為淫祠,有司不得致祭。
朱元璋:好,就依此執行。朕今日躬署祝文,遣官詣嶽鎮海瀆以更定神號告祭,並遣人頒詔於安南、占城、高麗,讓四方知曉我大明的正統之舉。
崔亮:臣遵旨!臣定會安排妥當,確保神號改革順利推行。
第三幕:人事任免,軍政布局
時間:緊接著,討論人事與軍政事務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如今我大明疆土漸廣,需加強各方管理。朕命僧克新等三人往西域招諭吐蕃,命其圖所過山川地形以歸,以便更好地了解西域情況,為日後的管理做準備。
李善長:陛下高瞻遠矚,西域之地雖遠,但關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僧克新等人前往招諭,定能增進與吐蕃的聯係。
朱元璋:升大都督府都督僉事華雲龍為都督同知,兼燕府武相。華雲龍,你要肩負起責任,加強軍事訓練,鞏固邊防。
華雲龍(出列,跪地叩拜):陛下放心,臣定當盡心盡力,訓練士兵,為保衛大明江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禮部尚書崔亮,你所奏定的大朝會、常朝等禮及各官員職責,朕已批準。禮儀乃國家之大事,你要確保各項禮儀規範得到嚴格執行。
崔亮:臣遵旨!臣會加強對禮儀的監督和管理,讓朝廷的禮儀製度更加完善。
朱元璋:設陝西、北平、山西行都督府,加強對這些地區的軍事管理。同時,改廣西慶遠安撫司為慶遠府,以更好地治理地方。
李善長:陛下,這些舉措有助於加強國家的軍事防禦和地方治理,臣等定會全力支持。
朱元璋:詔自今武官有犯,非奏請不得逮問,要確保武官的管理有序,同時也要保障他們的權益。命賜武官指揮以上命婦冠服,以示朝廷對他們的恩寵。
兵部尚書:臣遵旨,定會傳達陛下旨意,加強對武官的管理和監督。
朱元璋:遷浙江行省參政張本為湖廣行省參政,湖廣行省參政阮崇禮為浙江行省參政,以廣西衛指揮使蔡仙為廣西行省參政。希望你們到任後,能積極治理地方,為百姓謀福祉。
張本、阮崇禮、蔡仙(一同出列,跪地說道):臣等定當不負陛下重托,努力治理地方,讓百姓安居樂業。
朱元璋:詔凡武官任王相傳者,與兼職之祿,以激勵武官更好地履行職責。
兵部尚書:陛下考慮周全,此政策定能激發武官的積極性,為國家效力。
第四幕:禁淫祠與定勳爵
時間:之後,討論其他事項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認為前代聽民祀天地等是瀆禮僣分,中書省臣,你們有何看法?
李善長:陛下所言極是。臣等已奏定民庶祭先祖、歲除祀灶等及裏社、郡縣之祭的規定,同時奏禁僧道建齋設醮章奏上表等及白蓮社等術,以正風俗,維護國家的正統信仰。
朱元璋:準奏。這些規定要嚴格執行,不得有違。此外,朕決定定五等勳爵,包括正一品上柱國、國公等不同品級的勳和爵。吏部尚書,你負責落實勳爵的評定和授予工作。
吏部尚書(出列,跪地說道):臣遵旨!臣會製定詳細的評定標準,確保勳爵的授予公正、合理,激勵官員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朱元璋:詔追封故皇姊為太原長公主,夫王七一為駙馬都尉,皇姊孝親公主為隴西長公主,遣人具衣冠改葬於盱眙,以表達朕對皇姊的思念和追念之情。
禮部尚書:臣定會安排好改葬事宜,讓皇姊得以安息。
第五幕:捷報與政事,審慎而行
時間:壬申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左副將軍李文忠的捷報傳來,聽聞元主殂,百官在奉天門奏事時欲拜賀。
楊憲(興奮地說):陛下,元主已殂,此乃我大明的重大勝利,臣等理應拜賀。
朱元璋(臉色一沉,嚴肅地說):元主守位三十餘年,雖荒淫自恣致有今日之敗,但他畢竟君主中國近百年。朕命禮部榜示嚐仕元者不許稱賀,不可因一時之勝而忘乎所以。
劉伯溫:陛下聖明,此舉既能彰顯我大明的大度,又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朱元璋:後朕又思量,元主不戰而奔,克知天命,諡曰順帝。對待前朝君主,要有一定的尊重和度量。
禮部尚書:臣遵旨,定會妥善處理諡號之事,向天下昭示陛下的仁德。
時間:癸酉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中書省以李文忠捷音榜諭天下,朱元璋看到榜文後,深責宰相。
朱元璋:這榜文有侈大之詞,太過張揚。我大明應法古,元主雖為夷狄,但曾君主中國,不應以此張之四方,令即改之。
李善長:臣等疏忽了,陛下教訓得是。臣等定會修改榜文,以謙遜、客觀的態度宣告勝利。
此時,李文忠送所獲故元諸孫買的裏八剌等及其寶冊至京師,省臣楊憲等請以買的裏八剌獻俘於廟,寶冊令百官具朝服進。
朱元璋:寶冊貯之庫,不必進。對待前朝皇室後裔,要以禮相待,不可過於張揚。
楊憲:臣等考慮不周,陛下寬宏大量,實乃天下之福。
第六幕:惠民之舉,澤被蒼生
時間:朝會接近尾聲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決定置惠民藥局,府設提領,州縣曰官醫,給軍民貧病者醫藥。百姓的健康關乎國家的穩定,不可忽視。
戶部尚書:陛下心係百姓,此乃百姓之福。臣會安排好資金,確保惠民藥局能夠順利運行,為百姓提供有效的醫藥救助。
地方官員代表:陛下,臣等在地方上定會積極配合,建立惠民藥局,讓百姓能夠及時得到醫治。
朱元璋:好,各地要盡快落實,不得拖延。朕希望看到惠民藥局能夠真正發揮作用,讓百姓受益。
朱元璋:諸位愛卿,今日朝堂所議之事,關乎我大明的方方麵麵。從祈雨到神隻名號改革,從人事任免到軍政布局,從文化風俗到民生保障,每一項都至關重要。朕希望諸位愛卿齊心協力,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為我大明開創萬世基業。
眾大臣(齊聲跪地):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共創大明盛世!
朱元璋:退朝!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曆經百戰建立大明王朝,心懷天下,對國家的政治、軍事、文化、民生等事務都極為關注,力求建立一個穩定、繁榮、公正的國家。
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足智多謀,在朝廷中威望極高,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對國家治理有著深刻的見解,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謀略和陰陽術數,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深受信任,常能從獨特的角度為國家決策提供建議。
崔亮:禮部尚書,負責國家禮儀製度的製定和執行,對祭祀、朝會等禮儀事務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經驗,致力於維護國家的禮儀傳統和文化傳承。
華雲龍:原大都督府都督僉事,因能力出眾被升為都督同知,兼燕府武相,負責軍事指揮和戰略部署,對軍事事務有著卓越的才能。
張本:原浙江行省參政,後調任湖廣行省參政,熟悉地方政務,致力於地方的治理和發展。
阮崇禮:原湖廣行省參政,後調任浙江行省參政,在地方治理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積極推動地方的各項事務。
蔡仙:原廣西衛指揮使,後任廣西行省參政,從軍事領域轉向地方治理,為廣西地區的穩定和發展貢獻力量。
楊憲:中書省官員,參與朝廷政務的處理,在一些事務上有著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地方官員代表:來自不同地區的地方官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執行朝廷政策,了解當地實際情況,能向朝廷反饋地方的問題和需求。
第一幕:祈雨之舉,心係蒼生
時間:洪武三年六月初,上午
地點:應天,皇宮內
旁白:應天的天空已經許久沒有降雨,大地幹涸,莊稼無精打采地低垂著。朱元璋在宮殿內來迴踱步,神色憂慮。
朱元璋(眉頭緊鎖,對中書省臣說道):君不可無民,民以食為天,如今已是仲夏,卻久不降雨,百姓的莊稼都要旱死了,這如何是好?
李善長(出列,恭敬地說):陛下,臣等也十分憂慮此事。臣以為,可舉行祈雨儀式,祈求上天降雨。
朱元璋:朕也正有此意。朕決定擇六月朔日詣山川壇躬禱,中書各官代告諸祠。皇後與諸妃親執爨做農家食,太子、諸王躬饋於齋所,讓天下百姓看到朕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決心。
李善長:陛下聖明,如此定能感動上蒼。臣等定會全力協助陛下,辦好祈雨之事。
時間:六月戊午朔日四鼓
地點:山川壇
旁白:天還未亮,朱元璋便身著素服,腳穿草履,徒步走向山川壇。他在壇上設槁席露坐,任由烈日暴曬,夜晚就臥於地上,衣不解帶。皇太子捧著食盒,進獻蔬食。
朱元璋(望著天空,虔誠地祈禱):上天啊,求你降雨吧,救救我大明的百姓,讓莊稼能夠茁壯成長,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皇太子(關切地說):父皇,您已經在這曬了一天了,還是稍微休息一下吧。
朱元璋(堅定地說):百姓正遭受旱災之苦,朕怎能休息?隻有誠心祈禱,才能感動上天。
就這樣,朱元璋在山川壇祈禱了三天,直到庚申暮才迴宮,仍齋宿於西廡。
第二幕:神隻名號,迴歸正統
時間:辛酉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神色莊重,準備宣布一項重要的決定。
朱元璋:朕自平定華夷以來,深感天下神隻名號混亂,前代封號瀆禮不經。今日,朕決定詔定嶽鎮、海瀆、城隍諸神號。嶽鎮、海瀆之神英靈之氣萃於天地,受命於上帝,非國家封號可加。忠臣烈士封號亦隻宜當時為宜,應依古定製,去前代封號,以山水本名等稱神。
劉伯溫(出列,點頭稱讚):陛下此舉,實乃正本清源。迴歸古製,能讓天下百姓更加尊崇神隻,也符合天道正統。
朱元璋:禮部尚書崔亮,你詳細說說新的神號規定。
崔亮(出列,跪地說道):陛下,五嶽之中,東嶽稱泰山之神,南嶽稱衡山之神,西嶽稱華山之神,北嶽稱恆山之神,中嶽稱嵩山之神;五鎮、四海、四瀆及各處府州縣城隍也都有了新的神號。同時,規定天下神祠無功於民、不應祀典者為淫祠,有司不得致祭。
朱元璋:好,就依此執行。朕今日躬署祝文,遣官詣嶽鎮海瀆以更定神號告祭,並遣人頒詔於安南、占城、高麗,讓四方知曉我大明的正統之舉。
崔亮:臣遵旨!臣定會安排妥當,確保神號改革順利推行。
第三幕:人事任免,軍政布局
時間:緊接著,討論人事與軍政事務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如今我大明疆土漸廣,需加強各方管理。朕命僧克新等三人往西域招諭吐蕃,命其圖所過山川地形以歸,以便更好地了解西域情況,為日後的管理做準備。
李善長:陛下高瞻遠矚,西域之地雖遠,但關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僧克新等人前往招諭,定能增進與吐蕃的聯係。
朱元璋:升大都督府都督僉事華雲龍為都督同知,兼燕府武相。華雲龍,你要肩負起責任,加強軍事訓練,鞏固邊防。
華雲龍(出列,跪地叩拜):陛下放心,臣定當盡心盡力,訓練士兵,為保衛大明江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禮部尚書崔亮,你所奏定的大朝會、常朝等禮及各官員職責,朕已批準。禮儀乃國家之大事,你要確保各項禮儀規範得到嚴格執行。
崔亮:臣遵旨!臣會加強對禮儀的監督和管理,讓朝廷的禮儀製度更加完善。
朱元璋:設陝西、北平、山西行都督府,加強對這些地區的軍事管理。同時,改廣西慶遠安撫司為慶遠府,以更好地治理地方。
李善長:陛下,這些舉措有助於加強國家的軍事防禦和地方治理,臣等定會全力支持。
朱元璋:詔自今武官有犯,非奏請不得逮問,要確保武官的管理有序,同時也要保障他們的權益。命賜武官指揮以上命婦冠服,以示朝廷對他們的恩寵。
兵部尚書:臣遵旨,定會傳達陛下旨意,加強對武官的管理和監督。
朱元璋:遷浙江行省參政張本為湖廣行省參政,湖廣行省參政阮崇禮為浙江行省參政,以廣西衛指揮使蔡仙為廣西行省參政。希望你們到任後,能積極治理地方,為百姓謀福祉。
張本、阮崇禮、蔡仙(一同出列,跪地說道):臣等定當不負陛下重托,努力治理地方,讓百姓安居樂業。
朱元璋:詔凡武官任王相傳者,與兼職之祿,以激勵武官更好地履行職責。
兵部尚書:陛下考慮周全,此政策定能激發武官的積極性,為國家效力。
第四幕:禁淫祠與定勳爵
時間:之後,討論其他事項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認為前代聽民祀天地等是瀆禮僣分,中書省臣,你們有何看法?
李善長:陛下所言極是。臣等已奏定民庶祭先祖、歲除祀灶等及裏社、郡縣之祭的規定,同時奏禁僧道建齋設醮章奏上表等及白蓮社等術,以正風俗,維護國家的正統信仰。
朱元璋:準奏。這些規定要嚴格執行,不得有違。此外,朕決定定五等勳爵,包括正一品上柱國、國公等不同品級的勳和爵。吏部尚書,你負責落實勳爵的評定和授予工作。
吏部尚書(出列,跪地說道):臣遵旨!臣會製定詳細的評定標準,確保勳爵的授予公正、合理,激勵官員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朱元璋:詔追封故皇姊為太原長公主,夫王七一為駙馬都尉,皇姊孝親公主為隴西長公主,遣人具衣冠改葬於盱眙,以表達朕對皇姊的思念和追念之情。
禮部尚書:臣定會安排好改葬事宜,讓皇姊得以安息。
第五幕:捷報與政事,審慎而行
時間:壬申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左副將軍李文忠的捷報傳來,聽聞元主殂,百官在奉天門奏事時欲拜賀。
楊憲(興奮地說):陛下,元主已殂,此乃我大明的重大勝利,臣等理應拜賀。
朱元璋(臉色一沉,嚴肅地說):元主守位三十餘年,雖荒淫自恣致有今日之敗,但他畢竟君主中國近百年。朕命禮部榜示嚐仕元者不許稱賀,不可因一時之勝而忘乎所以。
劉伯溫:陛下聖明,此舉既能彰顯我大明的大度,又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朱元璋:後朕又思量,元主不戰而奔,克知天命,諡曰順帝。對待前朝君主,要有一定的尊重和度量。
禮部尚書:臣遵旨,定會妥善處理諡號之事,向天下昭示陛下的仁德。
時間:癸酉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中書省以李文忠捷音榜諭天下,朱元璋看到榜文後,深責宰相。
朱元璋:這榜文有侈大之詞,太過張揚。我大明應法古,元主雖為夷狄,但曾君主中國,不應以此張之四方,令即改之。
李善長:臣等疏忽了,陛下教訓得是。臣等定會修改榜文,以謙遜、客觀的態度宣告勝利。
此時,李文忠送所獲故元諸孫買的裏八剌等及其寶冊至京師,省臣楊憲等請以買的裏八剌獻俘於廟,寶冊令百官具朝服進。
朱元璋:寶冊貯之庫,不必進。對待前朝皇室後裔,要以禮相待,不可過於張揚。
楊憲:臣等考慮不周,陛下寬宏大量,實乃天下之福。
第六幕:惠民之舉,澤被蒼生
時間:朝會接近尾聲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決定置惠民藥局,府設提領,州縣曰官醫,給軍民貧病者醫藥。百姓的健康關乎國家的穩定,不可忽視。
戶部尚書:陛下心係百姓,此乃百姓之福。臣會安排好資金,確保惠民藥局能夠順利運行,為百姓提供有效的醫藥救助。
地方官員代表:陛下,臣等在地方上定會積極配合,建立惠民藥局,讓百姓能夠及時得到醫治。
朱元璋:好,各地要盡快落實,不得拖延。朕希望看到惠民藥局能夠真正發揮作用,讓百姓受益。
朱元璋:諸位愛卿,今日朝堂所議之事,關乎我大明的方方麵麵。從祈雨到神隻名號改革,從人事任免到軍政布局,從文化風俗到民生保障,每一項都至關重要。朕希望諸位愛卿齊心協力,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為我大明開創萬世基業。
眾大臣(齊聲跪地):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共創大明盛世!
朱元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