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北宮伯玉等人率眾侵犯三輔地區,一時間局勢動蕩不安。朝廷見狀,急忙詔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守長安城,並負責征討叛賊。然而此時,涼州地區的兵變卻遲遲未能平息,朝廷為了應對這一係列戰事,不斷地向全國各地征收勞役賦稅,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這時,崔烈竟提出應當舍棄涼州這塊土地。消息一出,朝野震驚。於是皇帝下詔召集公卿百官共同商議此事。在朝堂之上,眾人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議郎傅燮聽後,怒不可遏,他義正言辭地高聲說道:“應當斬殺司徒(崔烈),如此天下方能安定!”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尚書當即上奏彈劾傅燮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大臣。


    皇帝聽聞此事,便親自詢問傅燮為何口出狂言。


    傅燮毫不畏懼,鎮定自若地迴答道:“想當年,樊噲麵對冒頓單於的悖逆之舉,心中憤怒激昂,一心想要奮起抗擊,並未失去作為臣子應有的節操。


    可是即便如此,季布仍然說‘樊噲該殺’。如今的涼州乃是天下的戰略要衝之地,更是我朝的重要屏障。當初漢高祖劉邦剛剛興起之時,就曾派遣酈商另外平定隴右一帶;到了漢世宗時期,進一步開拓疆土,設置了四個郡縣。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此舉如同斬斷了匈奴的右臂一般。


    而今由於地方官員治理不當,導致一個州發生叛亂。身為宰相的崔烈,不想著如何為國家謀劃消除這場災禍的策略,反倒妄圖割舍掉這方圓萬裏的土地。


    微臣實在對此感到困惑不已啊!倘若讓那些身著左衽服裝的外族敵人得以占據這片土地,他們憑借其強大的兵力和堅固的鎧甲,定然會借機生事、製造禍亂。


    這無疑將成為天下最大的憂患,也是關乎國家社稷安危的深重憂慮啊!若是崔烈不知道其中利害關係,那便是愚昧至極;若是他明知故犯,那就是大不忠啊!”


    皇帝聽完傅燮這番慷慨陳詞之後,深感其言之有理,於是欣然采納了他的建議,決定繼續堅守涼州!同時派出大軍準備征伐涼州!


    夏季,四月的庚戌日這一天,天空突然降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雨和冰雹。那冰雹如雞蛋般大小,劈裏啪啦地砸向大地,給人們帶來了不小的恐慌。


    這等異事對於趙武來說不過是天氣異常情況而已,屬於稀鬆平常之事,可是對於漢朝百姓而言,這等天氣異常卻是上天對於掌權者的不滿,因此落下責罰,隨即各州郡百姓流言四起!


    時間來到五月份,太尉鄧盛被罷免官職,而接替他職位的則是來自河南的太仆張延。到了六月份,因為討伐黃巾軍首領張角立下功勞,朝廷冊封了中常侍張讓等共十二人列為侯爵。


    秋季來臨,七月份的時候,京城附近的三輔地區遭受了嚴重的螟蟲災害。莊稼被啃食得一片狼藉,百姓們苦不堪言。這時宦官張讓又是想起了趙武之前上述的蝗蟲防治之法和食用之法,於是再次將此方法傳告三輔地區官員,一時間三輔地區竟是百姓捕捉蝗蟲之身影,而蝗蟲之災也逐漸被百姓所消滅!


    話說當初皇甫嵩征討張角時,路過鄴城,偶然發現中常侍趙忠的宅邸規模竟然超過了規定。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上奏請求將其沒收充公。不僅如此,還有那位中常侍張讓也曾私下向皇甫嵩索要錢財五千多萬,但正直的皇甫嵩堅決不肯給予。


    就這樣,張讓和趙忠二人懷恨在心,他們一同上奏誣陷皇甫嵩連續作戰卻沒有取得顯著功績,而且耗費大量軍費。結果,朝廷聽信讒言,征召皇甫嵩返迴京城,並收繳了他左軍騎將軍的官印和綬帶,同時削減了他六千戶的封邑。


    八月份,司空張溫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擔任副將,一起出兵征討北宮伯玉。此外,中郎將董卓也被封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共同接受張溫的統領指揮。


    九月份,特進楊賜榮升為司空一職。然而,冬季剛剛到來,就在十月的庚寅日這天,備受尊敬的臨晉文烈侯楊賜不幸去世。隨後,光祿大夫許相被任命為新的司空。這位許相乃是許訓之子。


    張溫集結了來自各個郡縣的步兵和騎兵共計十餘萬人,浩浩蕩蕩地屯駐在了美陽這個地方。與此同時,邊章和韓遂這兩股勢力也率領著他們的兵馬朝著美陽進軍。雙方一經交鋒,張溫這邊就屢屢失利,戰況不容樂觀。


    時間轉眼來到了十一月,此時董卓與右扶風的鮑鴻等人齊心協力,共同出兵攻打邊章和韓遂。經過一番激烈的鏖戰之後,終於大破敵軍,邊章和韓遂隻得落荒而逃,一路奔往榆中方向而去。張溫見狀,立即派遣周慎帶領三萬大軍前去追擊。


    就在這時,參軍事孫堅向周慎獻計道:“如今這些賊人被困在城中,裏麵肯定沒有多少存糧了。依我看啊,他們必然會向外轉運糧食以求生存。我孫堅願意親自率領一萬人馬去截斷他們的運糧通道,到時候將軍您再率領大部隊隨後接應。如此一來,那些賊人必定會因為糧草匱乏而不敢輕易出戰,隻能選擇逃往羌族聚居之地。我們便可趁機集中兵力全力圍剿,這樣一來,平定涼州便指日可待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周慎並沒有聽從孫堅的這條妙計,而是一意孤行地率軍包圍了榆中城。


    另一邊,邊章和韓遂見勢不妙,果斷分兵駐守在葵園峽一帶,反過來截斷了周慎軍隊的運糧道路。周慎得知此事後大驚失色,心中惶恐不安,無奈之下隻好舍棄了大量的戰車輜重,匆匆忙忙地撤軍撤退。


    眼見局勢愈發緊張,張溫不得不再次派出董卓統領三萬士兵征討先零羌族。誰曾想,這次出征竟也是一波三折。


    董卓的軍隊在行軍途中遭遇了羌人和胡人聯軍的圍攻,被圍困在望垣以北地區。由於長時間被困,軍中的糧食逐漸消耗殆盡,眼看就要陷入絕境。


    關鍵時刻,董卓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命人在渡過的河水中假裝設立捕魚用的堰壩,然後悄悄地帶著軍隊從堰壩下方偷偷通過,成功擺脫了敵人的包圍。


    話說當時有人與賊人展開追逐戰,但追到一處地方時,發現那裏的決口處水位已然頗深,根本無法渡過,無奈之下隻得返迴屯兵於扶風之地。


    與此同時,張溫手持詔書召喚董卓前來,然而董卓卻拖延許久之後才去拜見張溫。見到董卓後,張溫責備他為何來得如此遲緩,董卓的迴應卻是極不順暢。


    就在此時,孫堅悄悄走到張溫身旁,壓低聲音對他說道:“這董卓絲毫不畏懼罪責,反而囂張狂妄地大放厥詞,應當以其接到詔令卻未能按時抵達為由,按照軍法將其斬首示眾。”


    張溫聽了孫堅的話後,緩緩搖頭道:“董卓此人向來在黃河和隴西一帶頗具威名,如果我們今日貿然將他斬殺,那麽接下來向西進軍恐怕就會失去依靠啊。”


    孫堅聞言,眉頭緊皺,急忙反駁道:“大人您親自率領著天子的軍隊出征,聲威震懾天下,又何須依賴董卓呢?


    且看這董卓剛才所說的那些話語,完全沒有把大人您放在眼裏,對上級如此輕視無禮,此乃其一罪過;那韓遂和邊章二人飛揚跋扈已有多年之久,理應及時出兵征討,可董卓卻說不可行,如此阻撓軍心、蠱惑眾人,此乃其二罪過;再者,董卓接受任命以來毫無功績可言,如今接到征召還故意拖延滯留,並且態度傲慢自大,此乃其三罪過。


    自古以來,那些著名的將領們手握斧鉞親臨戰場,從來都是果斷地處斬違反軍紀之人才能取得成功。現今大人您對董卓有所偏袒,不立刻對他加以懲處,這樣一來必然會有損於軍威和刑罰的威嚴,問題也就出在這裏啊。”


    盡管孫堅據理力爭,但張溫最終還是不忍心下達誅殺董卓的命令,隻是對孫堅說:“你暫且先迴去吧,若是再繼續談論此事,隻怕董卓會起疑心。”孫堅見勸說無果,隻能歎息一聲,然後轉身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好江南有大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好江南有大喬並收藏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