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見趙雲來投心中也是萬分高興,就在原地和趙雲聊了許久,後來有軍士來報,說是今日招募任務已經完成,趙武才後知後覺。趙武趕忙吩咐軍士妥善安置新招募的鄉勇。


    而後,趙武帶著趙雲往營帳走去。 “子龍,如今軍中正值用人之際,你武藝高強,必能大展身手。”趙武邊走邊說。 “全憑趙兄安排,我但求上陣殺敵。”趙雲眼神堅定。 進入營帳,趙武將趙雲引薦給趙鎧及諸位將領。眾人見趙雲英姿颯爽,皆有好感。趙鎧大笑道:“今得子龍,仿若天賜良將。”


    這時趙武也趁熱打鐵道:父親有所不知,子龍師承童淵前輩,一手槍法也是武藝超群,如今我與子龍年紀相仿,不如就安排子龍在我身邊的民兵團做個副將,如何?


    趙武一說,趙鎧也是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兒子對於這個新招募的小將這麽熱情,自己雖不知趙雲的武藝如何,但是聽自己兒子直接提拔趙雲為副將,這提拔的速度可有點太快了吧?


    還未等趙鎧發話,這時同為使槍的王雙卻是好戰心切,上前出列道:既然公子說子龍小弟也是使槍好手,不如就由我和子龍比試一番?也好讓將軍看看子龍本事如何?


    王雙此話一出也是說出了同為武將人的心聲,武將之間爭強好勝自古有之,這時趙雲也知道,初來乍到,如果不展示一番自己的武藝,恐怕也是難以服眾。


    於是趙雲上前對著王雙拱手一禮,說道:多謝這位將軍抬愛,在下恭敬不如從命,隨後對著王雙做出一個請的舉動。


    王雙也不矯情,提著手中的銀槍先行走出府衙,趙雲緊跟其後,隨後眾人也是跟著來到屋外的校場之上。


    隻見王雙站立校場中間位置,整個人挺拔站立,隨後手中姿勢一變,一手握槍杆中間部分,另一手握杆端,隨即武出五朵槍花出來,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根底如何,趙雲一看,就知道王雙這槍法功底不弱!


    隨即趙雲也是提了口氣,隨即擺出攻擊姿勢,整個人氣勢好似為之一變,如有利劍出鞘一般,人和槍融為一體,二人在校場之中相互提槍對峙起來。


    趙武雖然也是常年鍛煉,使用槍法,但是自己這身本事和校場中二人一比,趙武自己都有些自愧不如,無他,這二人在氣勢上已經高出自己太多!可能自己提槍和他們對峙的話,會堅持不住太久就開始神誌混亂,手腳發抖了。


    這時王雙身為年長一方,見趙雲不為所動,自己隻好先聲奪人,大喝道:哈,隨即槍隨身動,長槍直指趙雲眉心而去,趙雲此時也是暗叫一聲來得好!


    隨後後發製人,側身避開這淩厲一擊,緊接著反手一槍刺向王雙肋下。王雙見狀,迅速收槍格擋,“鐺”的一聲,火星四濺。兩人均是手臂一麻,但立刻又展開新一輪攻勢。


    趙雲腳步靈動,似蛟龍出海,槍尖如靈蛇吐信,變幻莫測。王雙亦是不甘示弱,每一招都沉穩有力,槍影重重。


    十數迴合下來,不分勝負。趙武看得熱血沸騰,其他將領也暗暗稱奇。突然,趙雲大喝一聲,躍至半空,使出一式從未展露過的絕技。王雙大驚失色,卻也臨危不亂,橫槍抵擋。


    然而趙雲此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槍尖在即將觸碰到王雙銀槍時陡然一轉,輕輕挑落了王雙頭盔上的紅纓。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片刻後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聲。


    王雙愣了一下,隨即便爽朗大笑:“子龍果然好槍法,我心服口服。”趙雲謙虛地拱手:“承讓,將軍槍法亦是不凡。”趙鎧捋須笑道:“今日之戰,當真精彩。子龍武藝非凡,做副將當之無愧。”自此,趙雲正式成為民兵團副將,開啟了他傳奇征程的第一步。


    公元184年四月初八,經過近七天整軍備戰,趙鎧和趙武決定繼續揮軍南下,進攻距離真定縣最近的黃巾軍據點關縣。


    此時經過細作打探身在關縣的黃巾軍賊眾共有兩萬餘人,為首之人喚作李豹?,力大無窮,擅使一柄大斧,也是一方豪強出身,趁著黃巾起義之名,帶著自家家丁鼓動百姓造反起義,隨後殺了關縣縣令,自己開始在關縣稱王稱霸作威作福。


    趙武站在營帳前,眉頭緊鎖地凝視著遠方。他心裏非常清楚,這一場戰鬥對於己方來說形勢極為不利,絕對不可能再像之前攻打真定縣那樣輕鬆地一擊而定了。麵對如此艱難的局麵,他絞盡腦汁思索著應對之策。


    經過長時間的苦思冥想,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漸漸在他腦海中成形——既然目前我軍處於弱勢,那麽不妨采取誘敵深入之計!先故意示弱,引誘敵軍主動前來攻擊,然後我方佯裝不敵,逐步向後撤退,將敵人引入那片茂密幽深的山林之中。待他們完全進入包圍圈後,再突然發動圍攻,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這個看似精妙的“示敵以弱”之計能否成功實施,還要取決於諸多因素。首先,必須要確保敵方將領會上鉤,按照預期被吸引過來進攻;其次,在撤退和誘敵的過程中,我方軍隊需要保持高度的紀律性和默契,絕不能露出破綻讓敵人察覺出異樣;最後,在圍殲時也要做到迅速、果斷,不給敵人任何喘息之機。


    總之,這一計雖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其中充滿了變數和風險。究竟最終結果如何,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根據實際戰況隨機應變了……


    趙鎧等人聽完趙武的計策後卻是全都表示讚同,無他,這群將領中善用頭腦的也就趙武一人,既然有了計策,大家依計行事便是,戰場上情況變化萬千,即使再好的計策也會有差錯出現,隨機應變才是最好的計策,用高順的話來講就是:我本無意進攻敵軍主帥大帳,奈何敵軍不堪一擊,使得自己輕鬆取了敵方將領首級,這找誰說理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好江南有大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好江南有大喬並收藏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