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秋收——顆粒無收
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 作者:江南好江南有大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80年(光和三年),在秋日的微風中,田間的農民開始了簡單的祈福禱告儀式後,隨後在鄉長的吆喝聲中:起鐮開割,趙家村田邊的農民紛紛下田開始秋收。
趙武也隨同父母一起下地收割粟米(現代稱穀子或者小米,粟米也是漢朝北方百姓主要的糧食作物),趙武父親手中飛快的揮舞著鐮刀收割粟米秸稈,趙武母親則是在後麵小心拾起秸稈,捆綁成團,趙武由於是第一次在田間收割粟米,一時有些笨手笨腳,險些鐮刀劃傷自己。。。
趙母看到後叫停了趙武,怕他受傷,對著趙武說道:你還是在後麵撿拾粟米吧,趙武隻得聽命低頭去撿田間掉落的的粟米穗,看著田間稀疏的粟杆(趙武對於漢代秋收糧食產量並沒有明確的概念)。
趙武對著母親問道:母親,今年收成可還算好?趙母搖頭說道:不太好,咱家這幾畝上等田地上的粟米,你父親沒少下地澆水經營,但是今年雨水不足,粟米長勢還是如此稀疏,估計隻有去年一半的收成,其它幾畝下等田地,估計更是收成甚微!
晌午休息期間,趙武父母閑聊說道:前幾年時有地龍翻身和瘟疫發生,今年夏季雨水不佳,近日又聽聞鄉長說涼州地區發生了地龍翻身(現代叫地震),今年咱們家裏這5畝上等田地收成我看隻到去年收成的一半,往後咱們老百姓的生活怕是更不好過了啊。
等到趙武家裏這幾畝上等田地全部收割完成已到了傍晚時分,但是各家地裏都是打著燈籠在緊張的收割著作物,生怕有糧食遺漏,趙武家裏有馬車幫忙,所以很快收完地裏的粟米,運往家裏,等粟米運到家裏卸完後,趙武父親連口水都沒喝上,就急著往外趕去,迴頭對趙武和妻子說道:你們在家裏稍事休息,我去趙勝家地裏幫幫忙(趙勝就是趙虎和趙軍的父親),他家沒有馬車光靠人力運送不便,說完不待趙武和母親反應,就駕著馬車匆匆出門而去。
翌日清早,趙武和父母全都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前往家裏下等田地處收割粟米,可是等到他們達到田間時,發現田間已經來了好多鄉裏鄰居,大家四目茫然的檢查著糧食的長成情況,隻見田間大片的粟米穗上隻有零星的果穗,很多粟米秸稈因為雨水不足,隻留光禿禿的秸稈,一點粟米穗都沒有結,更有很多農夫在田間哭號。
趙武父母顧不得其他人的悲傷,歎了口氣,繼續到自家田地間收割零星的粟米,這次不到傍晚,趙武一家就收割完剩餘的粟米,估計這收成隻有往年的十分之二,駕車返迴家中。
等到這幾日秋收忙完,鄉長開始召集各家各戶男人前來商議收成和冬季服徭役的事宜,各家男人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大家都是一臉愁容的坐在地上,小聲嘀咕著自家收成如何不好,有些沒有田地的雇農交了租稅後,幾乎沒剩下餘糧。
50多歲的鄉長看見各家男人到了差不多就開始講話:大家夥安靜下,聽我說:咱們村今年收成不好,但是十裏八村的收成都差不多,隻有往年收成的一半左右,今日召集大家前來,都是鄉裏鄉親的能幫下別人救下急就幫下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終還是趙武父親率先帶頭說道:我出一石糧,在趙鎧得帶領下,其他富裕一些的農戶開始紛紛捐糧救濟那些家裏揭不開鍋的家庭。還有一事:今年冬季縣裏通告說還是每家出一個成年男丁去縣裏服徭役,幹糧自己帶,縣裏不管吃喝,這話一說大家都炸開了鍋,什麽?這幾年收成不好,朝廷不說體恤我們老百姓,居然還讓大家去自帶幹糧服徭役?還有沒有活路了!頓時穀場上想響起了大家的痛罵聲音。
安靜!安靜!隻見鄉長用拐杖敲打著地麵,過了好一陣大家才逐漸冷靜下來,隻見鄉長說道:老夫也是求了裏正很久才換迴一個輕鬆些的徭役任務,那就是咱們村負責修建縣裏城西段的道路(城西距離趙家村的路程相對較近,這樣徭役路途不至於太過遙遠累壞大家),好了我就說到這裏,大家散去吧,鄉長也是無奈的搖頭,迴避眾人壓抑的眼神而去。
趙武父親迴到家中,將鄉長通告的事情告訴了趙武和妻子,趙武得知這種情況,心中很是無奈,看來曆史的場景還在繼續重演,天災不斷加上朝廷課稅徭役繁重,百姓家裏少有餘糧,最後沒有了活路,還是會爆發衝突,甚至趙武也會深陷其中,不可避免。
趙武看著眼前的父母,深知後世的兵荒馬亂,趙武心中暗暗發誓:要在這亂世努力掙紮,不枉這父母的一番愛護。
對了趙武突然想到:父親,母親,我們不如趁著農閑時刻加大紙張的生產規模,多招募一些幫工來家裏幫忙,這樣也可以幫助一些人賺些工錢補貼家用,趙武父母點頭同意,雖然幫不了全村人,但是能幫一個是一個,這樣村裏就能少些被餓死的村民。
趙武接著說道:父親,接下來我們需要全力以赴收購糧食,去縣裏,甚至是郡裏都要收購。趙武父母有些不解:現在買糧食隻怕價格會被糧商抬高價格啊,還有就是我們需要收購多少糧食比較合適呢?趙武解釋道:父親,母親,現在的糧食價格會高出很多,但是到了冬季,隻怕糧食價格還會更高,不如趁著現在秋收時節,大戶人家還有餘糧進行采購,還能多收購些糧食。
另外,糧食收購多少,我覺得是多多益善,畢竟手裏有糧心中不慌,多出的糧食,我們也能幫助到更多的人。(身為後世經曆的趙武知道,糧食價格從此隻會翻了數倍,而且是有價無貨)。
就這樣,在趙武的建議下,往後的一段時間裏,趙家一邊著手招聘幫工,開始擴大紙張生產規模,同時準備向四周郡縣收購糧食事宜。在這期間趙武父母也是將家中多餘糧食分發給村裏其他鄉民,這一舉動贏得了全村人的認可,也將村裏的人心逐漸凝聚了起來。
這個冬季,趙家村中不會在有受凍挨餓的鄉民。。。
趙武也隨同父母一起下地收割粟米(現代稱穀子或者小米,粟米也是漢朝北方百姓主要的糧食作物),趙武父親手中飛快的揮舞著鐮刀收割粟米秸稈,趙武母親則是在後麵小心拾起秸稈,捆綁成團,趙武由於是第一次在田間收割粟米,一時有些笨手笨腳,險些鐮刀劃傷自己。。。
趙母看到後叫停了趙武,怕他受傷,對著趙武說道:你還是在後麵撿拾粟米吧,趙武隻得聽命低頭去撿田間掉落的的粟米穗,看著田間稀疏的粟杆(趙武對於漢代秋收糧食產量並沒有明確的概念)。
趙武對著母親問道:母親,今年收成可還算好?趙母搖頭說道:不太好,咱家這幾畝上等田地上的粟米,你父親沒少下地澆水經營,但是今年雨水不足,粟米長勢還是如此稀疏,估計隻有去年一半的收成,其它幾畝下等田地,估計更是收成甚微!
晌午休息期間,趙武父母閑聊說道:前幾年時有地龍翻身和瘟疫發生,今年夏季雨水不佳,近日又聽聞鄉長說涼州地區發生了地龍翻身(現代叫地震),今年咱們家裏這5畝上等田地收成我看隻到去年收成的一半,往後咱們老百姓的生活怕是更不好過了啊。
等到趙武家裏這幾畝上等田地全部收割完成已到了傍晚時分,但是各家地裏都是打著燈籠在緊張的收割著作物,生怕有糧食遺漏,趙武家裏有馬車幫忙,所以很快收完地裏的粟米,運往家裏,等粟米運到家裏卸完後,趙武父親連口水都沒喝上,就急著往外趕去,迴頭對趙武和妻子說道:你們在家裏稍事休息,我去趙勝家地裏幫幫忙(趙勝就是趙虎和趙軍的父親),他家沒有馬車光靠人力運送不便,說完不待趙武和母親反應,就駕著馬車匆匆出門而去。
翌日清早,趙武和父母全都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前往家裏下等田地處收割粟米,可是等到他們達到田間時,發現田間已經來了好多鄉裏鄰居,大家四目茫然的檢查著糧食的長成情況,隻見田間大片的粟米穗上隻有零星的果穗,很多粟米秸稈因為雨水不足,隻留光禿禿的秸稈,一點粟米穗都沒有結,更有很多農夫在田間哭號。
趙武父母顧不得其他人的悲傷,歎了口氣,繼續到自家田地間收割零星的粟米,這次不到傍晚,趙武一家就收割完剩餘的粟米,估計這收成隻有往年的十分之二,駕車返迴家中。
等到這幾日秋收忙完,鄉長開始召集各家各戶男人前來商議收成和冬季服徭役的事宜,各家男人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大家都是一臉愁容的坐在地上,小聲嘀咕著自家收成如何不好,有些沒有田地的雇農交了租稅後,幾乎沒剩下餘糧。
50多歲的鄉長看見各家男人到了差不多就開始講話:大家夥安靜下,聽我說:咱們村今年收成不好,但是十裏八村的收成都差不多,隻有往年收成的一半左右,今日召集大家前來,都是鄉裏鄉親的能幫下別人救下急就幫下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終還是趙武父親率先帶頭說道:我出一石糧,在趙鎧得帶領下,其他富裕一些的農戶開始紛紛捐糧救濟那些家裏揭不開鍋的家庭。還有一事:今年冬季縣裏通告說還是每家出一個成年男丁去縣裏服徭役,幹糧自己帶,縣裏不管吃喝,這話一說大家都炸開了鍋,什麽?這幾年收成不好,朝廷不說體恤我們老百姓,居然還讓大家去自帶幹糧服徭役?還有沒有活路了!頓時穀場上想響起了大家的痛罵聲音。
安靜!安靜!隻見鄉長用拐杖敲打著地麵,過了好一陣大家才逐漸冷靜下來,隻見鄉長說道:老夫也是求了裏正很久才換迴一個輕鬆些的徭役任務,那就是咱們村負責修建縣裏城西段的道路(城西距離趙家村的路程相對較近,這樣徭役路途不至於太過遙遠累壞大家),好了我就說到這裏,大家散去吧,鄉長也是無奈的搖頭,迴避眾人壓抑的眼神而去。
趙武父親迴到家中,將鄉長通告的事情告訴了趙武和妻子,趙武得知這種情況,心中很是無奈,看來曆史的場景還在繼續重演,天災不斷加上朝廷課稅徭役繁重,百姓家裏少有餘糧,最後沒有了活路,還是會爆發衝突,甚至趙武也會深陷其中,不可避免。
趙武看著眼前的父母,深知後世的兵荒馬亂,趙武心中暗暗發誓:要在這亂世努力掙紮,不枉這父母的一番愛護。
對了趙武突然想到:父親,母親,我們不如趁著農閑時刻加大紙張的生產規模,多招募一些幫工來家裏幫忙,這樣也可以幫助一些人賺些工錢補貼家用,趙武父母點頭同意,雖然幫不了全村人,但是能幫一個是一個,這樣村裏就能少些被餓死的村民。
趙武接著說道:父親,接下來我們需要全力以赴收購糧食,去縣裏,甚至是郡裏都要收購。趙武父母有些不解:現在買糧食隻怕價格會被糧商抬高價格啊,還有就是我們需要收購多少糧食比較合適呢?趙武解釋道:父親,母親,現在的糧食價格會高出很多,但是到了冬季,隻怕糧食價格還會更高,不如趁著現在秋收時節,大戶人家還有餘糧進行采購,還能多收購些糧食。
另外,糧食收購多少,我覺得是多多益善,畢竟手裏有糧心中不慌,多出的糧食,我們也能幫助到更多的人。(身為後世經曆的趙武知道,糧食價格從此隻會翻了數倍,而且是有價無貨)。
就這樣,在趙武的建議下,往後的一段時間裏,趙家一邊著手招聘幫工,開始擴大紙張生產規模,同時準備向四周郡縣收購糧食事宜。在這期間趙武父母也是將家中多餘糧食分發給村裏其他鄉民,這一舉動贏得了全村人的認可,也將村裏的人心逐漸凝聚了起來。
這個冬季,趙家村中不會在有受凍挨餓的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