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奴明白皇上對老奴的心,皇上放心,平日裏皇上對老奴及家中親人的關照,已經讓老奴不安了。
老奴如今生活的很好,老奴就盼著皇上與娘娘能一直恩恩愛愛的。
別的,老奴已經看淡了。”趙嬤嬤誠心笑道。
“嬤嬤不必不安,你是朕的奶娘,朕對你好些,是應該的,別人也不敢隨意說什麽。
且朕給你和你夫家的東西,皆是合乎民間規矩的。
也沒有什麽逾矩的,嬤嬤盡管安心接受就是。”劉冬陽笑著勸慰道。
“好,那老奴就接受皇上的好意,時辰不早了。
皇上還是盡快前往膳廳吧,老奴馬上命宮人上膳。”趙嬤嬤笑道。
“好。”劉冬陽點頭道,隨後就往禦膳廳去了,趙嬤嬤則往小廚房去了。
寢殿由玲香、蓮香、彩梅、彩蘭幾人守著,白芷和芷心則在暗處守著。
禦書房
劉冬陽用完午膳後,返迴寢殿看了一眼江知雪,見她睡的熟,便沒有鬧她。
而是交待了趙嬤嬤等人照看好江知雪,便前往禦書房處理政事了。
雖然他很想陪著小姑娘,但他也沒有忘了他身為君王該做的事情。
索性如今他的嬌嬌好好的守在他的身邊,他辛苦些也是沒什麽的,天下事片刻耽誤不得。
想必嬌嬌也不會願意他為了陪她胡鬧而耽誤國事的。
“啟稟皇上,鄭丞相、徐世子、陶世子三人在外求見。”王端進來稟報道。
“宣。”帝王放下狼毫,抬頭對王端說道。
“是,皇上有旨,宣鄭丞相、徐世子、陶世子三人入內覲見。”王端迴完帝王後,對著外麵高聲道。
很快,鄭丞相、徐文君、陶行鶴三人,便從殿外進入禦書房。
他們三人皆身著官服,對著帝王恭敬行了君臣之禮。
“老臣\/臣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鄭丞相、徐文君、陶行鶴三人恭敬說道。
“三位愛卿平身。”帝王沉聲說道。
“謝皇上。”三人謝完恩,便起身站好。
“三位一同進宮,可是有什麽重要的事要告訴朕?
先坐下說吧,王端,上茶。”劉冬陽不解的問道,隨後對王端吩咐道。
“是,奴才這就下去為三位泡茶。”王端恭敬迴道。
“謝皇上。”三人說完也不跟帝王客氣,直接在殿內的樺木太師椅上坐了下來。
徐文君覺得強行端著真的太累了,要不是有鄭丞相在,他才不行的那麽板正呢。
陶行鶴和劉冬陽對徐文君的強行賣乖的樣子,早就心照不宣了,他們也已經懶得理他了。
反正知道他正事上從不含糊就可以了,對於禮儀這塊,他們還真不習慣徐文君太板正。
因為這就不符合他的行事作風,他還是按他正常風格行事,他們才覺得他是正常的。
奈何此時他們和鄭丞相在一起,是以徐文君為了不被老頭念叨,不得不裝得板正。
但他是真的覺得裝得好累,哎,他心想,他真的是太難了。
陶行鶴看徐文君憋得這麽辛苦,都差點被他那搞笑的樣子,給逗笑了。
他的想法雖然和徐文君想得差不多,平時他也最討厭麻煩,隻喜歡簡單輕鬆的相處狀態。
奈何鄭丞相可不是一般人,人家可是堂堂朝堂大儒。
又是負責文官選拔的考題擬定人,他們可不敢在他麵前放肆。
是以現在這禦書房中的五人,隻有鄭丞相一人覺得這氛圍沒有問題。
劉冬陽、徐文君、陶行鶴、王端四人都神色各異。
奈何鄭丞相一點沒有察覺有何不妥,反而全身心的投入政事的討論中。
“皇上,如今城中各大酒樓、茶館、青樓中,都有人秘密販賣文科考卷內容。
老臣派人尋著線索追查了幾日,均沒有查到什麽實質性的有用線索。
這離科考隻剩不到二十日的時間,眼下考題被無故外泄。
老臣覺得,朝中定出了內鬼,隻是老臣一時想不到,是誰敢如此不要命。
竟敢販賣科舉試題,這可是死罪啊。”鄭丞相坐著向帝王拱手道。
“丞相,能販賣考題的人,定是能接觸到考題的人。
隻是考題的泄露途徑可就多樣化了,那偷考題的人未必就是考題的泄露者。
他有可能被人許了什麽巨大的誘惑性的好處,而真正漏泄傳播考題的人,才最有可能是背後操縱一切的人。
隻是這人隱藏的極深,輕易不會親自出麵,因為他把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別人去幹了。
所以眼下想要短時間內查到真兇,難度是極大的,眼下,我們得趕緊想出應對之策。
否則要是到了開考之日,還沒處理好考題之事,才是真正的大麻煩。
那樣民間也會質疑朝廷的保密章程太過寬鬆,這樣重大的科舉考試,都會出現這樣低端又重大的事端。
這於朝廷的威信及百姓對這次考試的公平性都會存疑的。”
陶行鶴端起茶幾上的雨前龍井喝了一口,才開口細細說道。
“陶世子說的不錯,這背後之人,肯定不隻是想借這次販賣科舉考題賺取銀兩那麽簡單。
恐怕那背後之人的真正目的,是想借此次朝廷開設恩科,光明正大的往朝中塞進他們自己的人。
進而方便他們日後攪動朝綱,甚至那人的最後的目的就是想動搖皇上的帝位穩固。
待時機成熟,他便會借機生事,奪取皇位。”徐文君細細的分析道。
“兩位世子言之有理,皇上,既然一時糾不出那背後之人,那不妨趕緊想想解決之策。
總之絕對不能讓那背後之人,那麽輕而易舉的往朝中加塞他們自己的人。
這樣定會引起朝堂動亂的,朝堂一旦動亂不安,就會引起朝局不穩。
朝局若是不穩,最終受苦的就是天下的黎民百姓。
還請皇上盡快決策才是。”鄭丞相再次向皇帝劉冬陽恭敬行禮道。
“三位愛卿說的都十分有理,鄭丞相,若朕說朕知道背後之人是誰。
但眼下沒有證據,你會相信朕嗎?”劉冬陽看著年老的鄭丞相說道。
“皇上對待政事,從不敷衍,老臣自然是相信皇上所言的。
況且皇上有了猜測,那背後之人必是泄露了相關的蛛絲馬跡。
皇上要老臣做什麽,老臣絕對配合皇上,為了大淵的長久安定。
哪怕是拚上老臣的性命,老臣也絕無二話。”鄭丞相坦言道。
老奴如今生活的很好,老奴就盼著皇上與娘娘能一直恩恩愛愛的。
別的,老奴已經看淡了。”趙嬤嬤誠心笑道。
“嬤嬤不必不安,你是朕的奶娘,朕對你好些,是應該的,別人也不敢隨意說什麽。
且朕給你和你夫家的東西,皆是合乎民間規矩的。
也沒有什麽逾矩的,嬤嬤盡管安心接受就是。”劉冬陽笑著勸慰道。
“好,那老奴就接受皇上的好意,時辰不早了。
皇上還是盡快前往膳廳吧,老奴馬上命宮人上膳。”趙嬤嬤笑道。
“好。”劉冬陽點頭道,隨後就往禦膳廳去了,趙嬤嬤則往小廚房去了。
寢殿由玲香、蓮香、彩梅、彩蘭幾人守著,白芷和芷心則在暗處守著。
禦書房
劉冬陽用完午膳後,返迴寢殿看了一眼江知雪,見她睡的熟,便沒有鬧她。
而是交待了趙嬤嬤等人照看好江知雪,便前往禦書房處理政事了。
雖然他很想陪著小姑娘,但他也沒有忘了他身為君王該做的事情。
索性如今他的嬌嬌好好的守在他的身邊,他辛苦些也是沒什麽的,天下事片刻耽誤不得。
想必嬌嬌也不會願意他為了陪她胡鬧而耽誤國事的。
“啟稟皇上,鄭丞相、徐世子、陶世子三人在外求見。”王端進來稟報道。
“宣。”帝王放下狼毫,抬頭對王端說道。
“是,皇上有旨,宣鄭丞相、徐世子、陶世子三人入內覲見。”王端迴完帝王後,對著外麵高聲道。
很快,鄭丞相、徐文君、陶行鶴三人,便從殿外進入禦書房。
他們三人皆身著官服,對著帝王恭敬行了君臣之禮。
“老臣\/臣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鄭丞相、徐文君、陶行鶴三人恭敬說道。
“三位愛卿平身。”帝王沉聲說道。
“謝皇上。”三人謝完恩,便起身站好。
“三位一同進宮,可是有什麽重要的事要告訴朕?
先坐下說吧,王端,上茶。”劉冬陽不解的問道,隨後對王端吩咐道。
“是,奴才這就下去為三位泡茶。”王端恭敬迴道。
“謝皇上。”三人說完也不跟帝王客氣,直接在殿內的樺木太師椅上坐了下來。
徐文君覺得強行端著真的太累了,要不是有鄭丞相在,他才不行的那麽板正呢。
陶行鶴和劉冬陽對徐文君的強行賣乖的樣子,早就心照不宣了,他們也已經懶得理他了。
反正知道他正事上從不含糊就可以了,對於禮儀這塊,他們還真不習慣徐文君太板正。
因為這就不符合他的行事作風,他還是按他正常風格行事,他們才覺得他是正常的。
奈何此時他們和鄭丞相在一起,是以徐文君為了不被老頭念叨,不得不裝得板正。
但他是真的覺得裝得好累,哎,他心想,他真的是太難了。
陶行鶴看徐文君憋得這麽辛苦,都差點被他那搞笑的樣子,給逗笑了。
他的想法雖然和徐文君想得差不多,平時他也最討厭麻煩,隻喜歡簡單輕鬆的相處狀態。
奈何鄭丞相可不是一般人,人家可是堂堂朝堂大儒。
又是負責文官選拔的考題擬定人,他們可不敢在他麵前放肆。
是以現在這禦書房中的五人,隻有鄭丞相一人覺得這氛圍沒有問題。
劉冬陽、徐文君、陶行鶴、王端四人都神色各異。
奈何鄭丞相一點沒有察覺有何不妥,反而全身心的投入政事的討論中。
“皇上,如今城中各大酒樓、茶館、青樓中,都有人秘密販賣文科考卷內容。
老臣派人尋著線索追查了幾日,均沒有查到什麽實質性的有用線索。
這離科考隻剩不到二十日的時間,眼下考題被無故外泄。
老臣覺得,朝中定出了內鬼,隻是老臣一時想不到,是誰敢如此不要命。
竟敢販賣科舉試題,這可是死罪啊。”鄭丞相坐著向帝王拱手道。
“丞相,能販賣考題的人,定是能接觸到考題的人。
隻是考題的泄露途徑可就多樣化了,那偷考題的人未必就是考題的泄露者。
他有可能被人許了什麽巨大的誘惑性的好處,而真正漏泄傳播考題的人,才最有可能是背後操縱一切的人。
隻是這人隱藏的極深,輕易不會親自出麵,因為他把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別人去幹了。
所以眼下想要短時間內查到真兇,難度是極大的,眼下,我們得趕緊想出應對之策。
否則要是到了開考之日,還沒處理好考題之事,才是真正的大麻煩。
那樣民間也會質疑朝廷的保密章程太過寬鬆,這樣重大的科舉考試,都會出現這樣低端又重大的事端。
這於朝廷的威信及百姓對這次考試的公平性都會存疑的。”
陶行鶴端起茶幾上的雨前龍井喝了一口,才開口細細說道。
“陶世子說的不錯,這背後之人,肯定不隻是想借這次販賣科舉考題賺取銀兩那麽簡單。
恐怕那背後之人的真正目的,是想借此次朝廷開設恩科,光明正大的往朝中塞進他們自己的人。
進而方便他們日後攪動朝綱,甚至那人的最後的目的就是想動搖皇上的帝位穩固。
待時機成熟,他便會借機生事,奪取皇位。”徐文君細細的分析道。
“兩位世子言之有理,皇上,既然一時糾不出那背後之人,那不妨趕緊想想解決之策。
總之絕對不能讓那背後之人,那麽輕而易舉的往朝中加塞他們自己的人。
這樣定會引起朝堂動亂的,朝堂一旦動亂不安,就會引起朝局不穩。
朝局若是不穩,最終受苦的就是天下的黎民百姓。
還請皇上盡快決策才是。”鄭丞相再次向皇帝劉冬陽恭敬行禮道。
“三位愛卿說的都十分有理,鄭丞相,若朕說朕知道背後之人是誰。
但眼下沒有證據,你會相信朕嗎?”劉冬陽看著年老的鄭丞相說道。
“皇上對待政事,從不敷衍,老臣自然是相信皇上所言的。
況且皇上有了猜測,那背後之人必是泄露了相關的蛛絲馬跡。
皇上要老臣做什麽,老臣絕對配合皇上,為了大淵的長久安定。
哪怕是拚上老臣的性命,老臣也絕無二話。”鄭丞相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