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了,皇子或公主的事,待嬌嬌身子痊愈再說吧。
朕隻想她平安無虞的待在朕的身邊,其它的事情都得在嬌嬌身子無虞的情況下,才可進行。
平日裏還望嬤嬤替朕多用些心照料她,她如今的情況估計還是對你們不是很信任。
但總有一天,她會想起來的,嬤嬤多給她一點時間,切莫太過傷懷。”劉冬陽勸慰道。
“皇上盡管放心,老奴不是那等不明事理的人,定會幫您照看好承主子的。
皇上就盡管安心處理好前朝事宜就是,隻是今日辰時三刻,太後要召見後宮嬪妃。
眼下承主子雖醒了,但太後卻沒有派人來傳話讓承主子前往慈寧宮請安,不知皇上的意思是?”趙嬤嬤問道。
“朕明白嬤嬤的意思,母後那邊你不用擔心,她也不會在意的。
今日朕若不忙,便會帶嬌嬌去慈寧宮用晚膳。
朕不放心讓她去和那些惡毒的女人待在一處,今後嬤嬤也要盡量減少嬌嬌與她們接觸的機會。
畢竟待朕處理完懷王後,嬌嬌就會是朕名正言順的妻子,這大淵國母也隻會是朕的嬌嬌。
有朕在,她隻需要按自己的心意生活就行,朕不想她有任何勉強自己的可能。”劉冬陽堅定的說道。
“其實老奴也猜到了皇上的想法,之所以說出來,就是想再證實一下皇上的想法。
如今聽到您的話,那老奴也就安心在紫宸殿伺候好承主子就是。”趙嬤嬤迴道。
“王端,承乾宮正殿可以開始著手布置了,朕會給圖紙給你,你慢慢準備就是。
但也不可太過懈怠,用材質地必須要你親自把控,一切要用最好的。
銀兩不夠,就動用朕的私庫,索性朕的銀兩也隻是為了養嬌嬌而存在的。”
帝王在趙嬤嬤說完點頭後,隨即定定的看著一旁傻站著的王端吩咐道。
原本正在默默當聽眾的王端,突然聽到皇上召喚自己,並讓自己開始布置承乾宮的正殿。
他頓時收起神遊的心思,立馬恭敬的聽著皇上所說出的每一個字。
聽完他家皇上的吩咐,他隻覺得咂舌,聽皇上的意思,承主子馬上就要住進正殿了。
因此他不敢有任何敷衍,立馬恭敬的迴道:
“是,奴才謹遵皇上旨意,必用心盯好修葺的宮人,一應物件皆用最好的。”
待一切收拾好後,劉冬陽不再耽擱,帶著王端等一行人,徑直往金鑾殿去了。
當他們到金鑾殿後,發現朝臣基本來齊了,隻有中書令周安沒有到齊。
眾大臣見到帝王劉冬陽已經登上台階,走到龍椅前站定。
俊美的桃花眼極具龍威逼人的掃視著底下的朝臣,等著眾大臣的行禮。
眾大臣看到帝王已經站定,便紛紛跪下向帝王見禮。
“臣等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高聲喊道。
“眾卿平身!”帝王參雜內力的威嚴嗓音響徹金鑾殿的每一個角落。
“謝皇上!”
眾位大臣向帝王謝恩後起身在原地站定,帝王隨後也在龍椅上坐定。
“眾位大人有本啟稟!”王端尖細的嗓音響起。
“啟奏皇上,今日早朝,所有朝臣均已到齊,除了原本隻需初一、十五才需參加朝會的眾位親王。
便隻剩中書令周安周大人沒有到,他身為朝中正二品文官,不按時參加朝會,還不請朝假。
簡直是不把禮儀規矩放在眼裏,更是不把皇上放在眼裏,還請皇上定要嚴懲。
否則以後哪個大臣想不來參加朝會,便直接不來,朝假也不請。
那還要組織朝會幹什麽,天下的大事誰來處理?”輔國大將軍出隊向劉冬陽跪拜叩首道。
“是啊,皇上,這朝廷組織朝會本就是為了將眾大臣聚在一起。
方便商論平常無法解決的天下大小事宜,或傳達朝廷的大小決策,平時大家都是謹遵規矩,按時參加朝會的。
不管中書令周大人因為何種原因,不能前來參加朝會,至少應提前向吏部按章程請朝假才對。
這直接不來,實在是不利日後對眾大臣的約束。”
禦史大夫周讓也出列跪拜在金鑾殿中央,附和輔國大將軍姚大壯的話道。
禦史大夫一出聲,朝臣中當即便有不少朝臣小聲議論,都對中書令周安今日不來上朝議論紛紛。
雖說隻是一日不來,但誰讓他堂堂正二品大臣不來參加朝會,朝假也不請,這可不就會讓人多想嗎?
畢竟他這正二品的官職,可是許多人窮極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的高度。
他倒好,仗著身居高位,便如此傲慢,想不來就不來,可不是讓大家心裏不平嘛。
要知道,自打當今皇上登基後,對朝中官員的考評可是是越來越細致。
寬鬆性也是越來越嚴,他們平時的一言一行,可都是受禦史台和吏部盯著呢。
他們尤其怕被吏部盯上,若是吏部給他們的年度考評畫上幾個紅圈的話,那他們未來三年可就都晉升無望了。
禦史台彈劾的話,隻要不是大問題,頂多被朝臣議論幾句,臉皮厚點也就沒事。
但平時受周安打壓的一些官員,這好不容易逮著機會,可不是要好好抓住機會給周安找不痛快嗎?
於是不一會兒,金鑾殿中就有大半的官員跪下要求皇帝劉冬陽嚴懲中書令周安無故缺席朝會。
而鎮國公世子徐文君則是覺得這群老頭當真是無聊的緊。
大清早的就因為人家一天沒來參加朝會,就把罪名說的天花亂墜。
還不如說點有用的關乎民生的實事來得實際,他打著哈欠,也不參與他們的爭論。
宣平侯世子陶行鶴則是身穿一身官服,筆直的站在徐文君的旁邊。
他無奈的拍了拍徐文君的肩膀,他對徐文君這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早已習慣。
他也覺得此事甚是無趣,僅憑這件事情也對周安構不成威脅。
因此他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等待皇帝劉冬陽的態度。
劉冬陽看著底下跪著的一大半朝臣,隻覺得無奈,他也深知這些朝臣都是平時被這周安打壓的厲害。
想趁此機會好好報一下被打壓的仇恨,尤其是溫氏一族除去之後,這周安和懷王一派的黨羽可是越發的猖獗了。
朕隻想她平安無虞的待在朕的身邊,其它的事情都得在嬌嬌身子無虞的情況下,才可進行。
平日裏還望嬤嬤替朕多用些心照料她,她如今的情況估計還是對你們不是很信任。
但總有一天,她會想起來的,嬤嬤多給她一點時間,切莫太過傷懷。”劉冬陽勸慰道。
“皇上盡管放心,老奴不是那等不明事理的人,定會幫您照看好承主子的。
皇上就盡管安心處理好前朝事宜就是,隻是今日辰時三刻,太後要召見後宮嬪妃。
眼下承主子雖醒了,但太後卻沒有派人來傳話讓承主子前往慈寧宮請安,不知皇上的意思是?”趙嬤嬤問道。
“朕明白嬤嬤的意思,母後那邊你不用擔心,她也不會在意的。
今日朕若不忙,便會帶嬌嬌去慈寧宮用晚膳。
朕不放心讓她去和那些惡毒的女人待在一處,今後嬤嬤也要盡量減少嬌嬌與她們接觸的機會。
畢竟待朕處理完懷王後,嬌嬌就會是朕名正言順的妻子,這大淵國母也隻會是朕的嬌嬌。
有朕在,她隻需要按自己的心意生活就行,朕不想她有任何勉強自己的可能。”劉冬陽堅定的說道。
“其實老奴也猜到了皇上的想法,之所以說出來,就是想再證實一下皇上的想法。
如今聽到您的話,那老奴也就安心在紫宸殿伺候好承主子就是。”趙嬤嬤迴道。
“王端,承乾宮正殿可以開始著手布置了,朕會給圖紙給你,你慢慢準備就是。
但也不可太過懈怠,用材質地必須要你親自把控,一切要用最好的。
銀兩不夠,就動用朕的私庫,索性朕的銀兩也隻是為了養嬌嬌而存在的。”
帝王在趙嬤嬤說完點頭後,隨即定定的看著一旁傻站著的王端吩咐道。
原本正在默默當聽眾的王端,突然聽到皇上召喚自己,並讓自己開始布置承乾宮的正殿。
他頓時收起神遊的心思,立馬恭敬的聽著皇上所說出的每一個字。
聽完他家皇上的吩咐,他隻覺得咂舌,聽皇上的意思,承主子馬上就要住進正殿了。
因此他不敢有任何敷衍,立馬恭敬的迴道:
“是,奴才謹遵皇上旨意,必用心盯好修葺的宮人,一應物件皆用最好的。”
待一切收拾好後,劉冬陽不再耽擱,帶著王端等一行人,徑直往金鑾殿去了。
當他們到金鑾殿後,發現朝臣基本來齊了,隻有中書令周安沒有到齊。
眾大臣見到帝王劉冬陽已經登上台階,走到龍椅前站定。
俊美的桃花眼極具龍威逼人的掃視著底下的朝臣,等著眾大臣的行禮。
眾大臣看到帝王已經站定,便紛紛跪下向帝王見禮。
“臣等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高聲喊道。
“眾卿平身!”帝王參雜內力的威嚴嗓音響徹金鑾殿的每一個角落。
“謝皇上!”
眾位大臣向帝王謝恩後起身在原地站定,帝王隨後也在龍椅上坐定。
“眾位大人有本啟稟!”王端尖細的嗓音響起。
“啟奏皇上,今日早朝,所有朝臣均已到齊,除了原本隻需初一、十五才需參加朝會的眾位親王。
便隻剩中書令周安周大人沒有到,他身為朝中正二品文官,不按時參加朝會,還不請朝假。
簡直是不把禮儀規矩放在眼裏,更是不把皇上放在眼裏,還請皇上定要嚴懲。
否則以後哪個大臣想不來參加朝會,便直接不來,朝假也不請。
那還要組織朝會幹什麽,天下的大事誰來處理?”輔國大將軍出隊向劉冬陽跪拜叩首道。
“是啊,皇上,這朝廷組織朝會本就是為了將眾大臣聚在一起。
方便商論平常無法解決的天下大小事宜,或傳達朝廷的大小決策,平時大家都是謹遵規矩,按時參加朝會的。
不管中書令周大人因為何種原因,不能前來參加朝會,至少應提前向吏部按章程請朝假才對。
這直接不來,實在是不利日後對眾大臣的約束。”
禦史大夫周讓也出列跪拜在金鑾殿中央,附和輔國大將軍姚大壯的話道。
禦史大夫一出聲,朝臣中當即便有不少朝臣小聲議論,都對中書令周安今日不來上朝議論紛紛。
雖說隻是一日不來,但誰讓他堂堂正二品大臣不來參加朝會,朝假也不請,這可不就會讓人多想嗎?
畢竟他這正二品的官職,可是許多人窮極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的高度。
他倒好,仗著身居高位,便如此傲慢,想不來就不來,可不是讓大家心裏不平嘛。
要知道,自打當今皇上登基後,對朝中官員的考評可是是越來越細致。
寬鬆性也是越來越嚴,他們平時的一言一行,可都是受禦史台和吏部盯著呢。
他們尤其怕被吏部盯上,若是吏部給他們的年度考評畫上幾個紅圈的話,那他們未來三年可就都晉升無望了。
禦史台彈劾的話,隻要不是大問題,頂多被朝臣議論幾句,臉皮厚點也就沒事。
但平時受周安打壓的一些官員,這好不容易逮著機會,可不是要好好抓住機會給周安找不痛快嗎?
於是不一會兒,金鑾殿中就有大半的官員跪下要求皇帝劉冬陽嚴懲中書令周安無故缺席朝會。
而鎮國公世子徐文君則是覺得這群老頭當真是無聊的緊。
大清早的就因為人家一天沒來參加朝會,就把罪名說的天花亂墜。
還不如說點有用的關乎民生的實事來得實際,他打著哈欠,也不參與他們的爭論。
宣平侯世子陶行鶴則是身穿一身官服,筆直的站在徐文君的旁邊。
他無奈的拍了拍徐文君的肩膀,他對徐文君這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早已習慣。
他也覺得此事甚是無趣,僅憑這件事情也對周安構不成威脅。
因此他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等待皇帝劉冬陽的態度。
劉冬陽看著底下跪著的一大半朝臣,隻覺得無奈,他也深知這些朝臣都是平時被這周安打壓的厲害。
想趁此機會好好報一下被打壓的仇恨,尤其是溫氏一族除去之後,這周安和懷王一派的黨羽可是越發的猖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