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是說李太妃和懷王要有動作了?”印心試探著問道。
“李太妃在先皇在世時,表麵與眾妃嬪都相處的和睦,在先皇麵前也從來都是表現的弱柳扶風,極度乖順,可是隻有哀家知道,她那外表柔弱之下是一顆巨毒之心。
哀家記得當年的怡嬪是多麽的信任她,有什麽賞賜都會想著給她留一份,甚至在她被別人誣陷時,被先皇下令移到偏僻的蘭秋宮時,也隻有怡嬪會記得她這個人。
時常給她去衣物用具,甚至為了讓她好過些,怡嬪還會拿出自己的體己打賞她的宮人,隻為了讓她在蘭秋宮禁足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可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女子,用真心待她的人,最後卻沒有獲得那人的感恩,反而在最後成了那人上位的墊腳石,死在了大雨飄潑的深夜裏。
就是因為她的善良,她時常派人給那李如意送的麵料,被人暗中動了手腳,裏麵摻了大量會使人對花粉過敏的藥粉,好巧不巧這麵料被做成了小孩的衣物。
而且還用到了當時的淑妃安氏所生的六皇子身上,這送的名義又是以怡嬪的名義送的,麵料的確是出自她手,衣服也是她親手做的。
至於那藥粉是怎麽摻進去的,她也沒有證據能證明不是她幹的,最終六皇子才三歲就不治而亡。
先皇也因此事震怒,下令淩遲處死了她,哀家到現在都記得那個駭人的深夜,一夜之間,兩個嬪妃,一個被處死,另一個因為失了孩子瘋了。”太後閉著眼眸似乎不願迴憶這糟心的往事。
“是啊,奴婢還記得那六皇子甚是玉雪可愛,先皇和如今的皇上也很是喜歡他呢,六皇子也很願意衝當今的皇上笑。
沒想到最後卻死在了別人的算計中,當真是可惜,那六皇子要還在的話,如今也有十四歲了。”印心可惜的說道。
“所以啊,別人不知道,但哀家知道李如意頗懂藥理,從前她母家祖上出過前朝太醫院的院正。
而她本人從小也熟讀醫書,隻是自打參加先皇的選秀後,便隱藏了自己會醫術的能力,是以那怡嬪才沒有懷疑過她。”太後無奈的說道。
“太後是擔心如今那李太妃,會為了懷王重操舊業?那她會對誰下手,皇上?還是太後娘娘您?”印心擔憂道。
“依奴才看,那李太妃會先挑承貴嬪下手。”一直站在旁邊靜靜聽著太後跟印心談話的李海說道。
“哦,說說看,你的想法。”太後好奇的問道。
她知道這李海是個老實憨厚的,平時隻知道埋頭幹事,很少會出聲刷存在感,是以他現在出聲,定是有什麽發現。
“迴太後娘娘,不知您是否還記得當初在皇上的殿選時,李太妃對咱們皇上表現出對承貴嬪主子有所不同,似乎格外注意,還跟娘娘您提了一嘴。
是以李太妃不敢輕易對您及皇上下手,極有可能會對承貴嬪主子下手,而且以李太妃的性子,她極有可能會在後宮的小主中挑一個替死鬼。”李海意味深長點醒太後。
“你這麽一說,哀家倒確實想起來了,當時那臭小子見到那丫頭的第一眼,眼裏就冒著精光,跟當年先帝在中秋宴上看到哀家時的眼神簡直一模一樣。
想不引人注意都難,何況他還就那麽明晃晃的走到人家姑娘麵前說著那勢在必得的話,還把人家小姑娘都嚇哭了。”太後迴味的說道。
“那李太妃會用什麽手段對付承主子呢?太後您可得想法子阻止她,否則一旦承主子出了任何問題,皇上必定會發瘋的。”印心糾心的說道。
“萬變不離其宗,她最拿手的是什麽,她就會用什麽,她的目標始終是哀家的位子,以及懷王登上帝位。”太後堅定的說道。
“哼,就她那蛇蠍心腸之人,生出的三皇子懷王也跟她本人沒什麽兩樣,光會表麵一套,背後一套,在您麵前表現的有多謙卑,在背後就不知道有多陰毒。
您不是派人查出之前西林關戰役那賢王及柔貴妃都隻是她們母子設計好的替死鬼嗎?可見這李太妃母子有多麽可怕,背後隱藏的心思實在深。”印心不屑的說道。
“不管她想幹什麽,李海,派人時刻盯著她身邊的人,有異動即刻來報,還有皇帝安插在慈寧宮的暗衛,必要的時候也要派上,若她膽敢對那丫頭動手,不用猶豫,即刻處死。”
太後聲音陡然變得威嚴,眼裏的寒光懾的李海身形一抖。
“是,奴才遵旨。”李海恭敬迴道。
李海知道,要是這李太妃不知收斂,那她的死期就不遠了,想跟太後鬥,她也不想想,先皇在世時太後娘娘靠的可不僅僅是先皇的寵愛,才能到如今的地位。
還有太後娘娘那勢如破竹的手腕,無論是柔貴妃,還是哪個不要命的人,膽敢挑戰太後的底線,那離死也就不遠了。
壽康宮
“齊兒最近如何了?從先帝走後,他就一直是一副不爭氣的樣子,時常的初一、十五的朝會也不參加。
宮裏舉辦的宴會也常常見不到他的身影,他這是想氣死哀家嗎?連哀家這個母妃也不見他來請安。”說話的婦人正是先帝三皇子的生母李太妃。
隻見她身穿一件月白蝶紋宮裝,外著一套瑰紅色織金錦鍛的明媚衣裳,一雙鳳眼媚意天成,卻又凜然生威,此刻一臉怒意的看著身邊的宮人。
“迴太妃娘娘的話,懷王依然常去醉雲館喝花酒,甚至還找姑娘作陪,常常將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半夜三更才迴懷王府,是以經常誤了王爺本該初一、十五參加的朝會。”宮人戰戰兢兢的迴稟道。
“混賬!他以為這樣就能逃避一切嗎?一時的失敗算什麽,他就這樣自暴自棄,怪不得先皇在世時,寧願多看那死去的賢王兩眼,都不願意給他一個正眼。
就他這不著調的樣子,都二十八了,竟還是跟外麵那些紅塵女子私混一處,也不好好正經取個王妃,綿延後嗣,當真是要氣死哀家。”
李太妃說著從貴妃椅上站起來將手中的茶盞摔了個稀碎,氣得渾身顫抖的在殿中來迴走動。
“李太妃在先皇在世時,表麵與眾妃嬪都相處的和睦,在先皇麵前也從來都是表現的弱柳扶風,極度乖順,可是隻有哀家知道,她那外表柔弱之下是一顆巨毒之心。
哀家記得當年的怡嬪是多麽的信任她,有什麽賞賜都會想著給她留一份,甚至在她被別人誣陷時,被先皇下令移到偏僻的蘭秋宮時,也隻有怡嬪會記得她這個人。
時常給她去衣物用具,甚至為了讓她好過些,怡嬪還會拿出自己的體己打賞她的宮人,隻為了讓她在蘭秋宮禁足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可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女子,用真心待她的人,最後卻沒有獲得那人的感恩,反而在最後成了那人上位的墊腳石,死在了大雨飄潑的深夜裏。
就是因為她的善良,她時常派人給那李如意送的麵料,被人暗中動了手腳,裏麵摻了大量會使人對花粉過敏的藥粉,好巧不巧這麵料被做成了小孩的衣物。
而且還用到了當時的淑妃安氏所生的六皇子身上,這送的名義又是以怡嬪的名義送的,麵料的確是出自她手,衣服也是她親手做的。
至於那藥粉是怎麽摻進去的,她也沒有證據能證明不是她幹的,最終六皇子才三歲就不治而亡。
先皇也因此事震怒,下令淩遲處死了她,哀家到現在都記得那個駭人的深夜,一夜之間,兩個嬪妃,一個被處死,另一個因為失了孩子瘋了。”太後閉著眼眸似乎不願迴憶這糟心的往事。
“是啊,奴婢還記得那六皇子甚是玉雪可愛,先皇和如今的皇上也很是喜歡他呢,六皇子也很願意衝當今的皇上笑。
沒想到最後卻死在了別人的算計中,當真是可惜,那六皇子要還在的話,如今也有十四歲了。”印心可惜的說道。
“所以啊,別人不知道,但哀家知道李如意頗懂藥理,從前她母家祖上出過前朝太醫院的院正。
而她本人從小也熟讀醫書,隻是自打參加先皇的選秀後,便隱藏了自己會醫術的能力,是以那怡嬪才沒有懷疑過她。”太後無奈的說道。
“太後是擔心如今那李太妃,會為了懷王重操舊業?那她會對誰下手,皇上?還是太後娘娘您?”印心擔憂道。
“依奴才看,那李太妃會先挑承貴嬪下手。”一直站在旁邊靜靜聽著太後跟印心談話的李海說道。
“哦,說說看,你的想法。”太後好奇的問道。
她知道這李海是個老實憨厚的,平時隻知道埋頭幹事,很少會出聲刷存在感,是以他現在出聲,定是有什麽發現。
“迴太後娘娘,不知您是否還記得當初在皇上的殿選時,李太妃對咱們皇上表現出對承貴嬪主子有所不同,似乎格外注意,還跟娘娘您提了一嘴。
是以李太妃不敢輕易對您及皇上下手,極有可能會對承貴嬪主子下手,而且以李太妃的性子,她極有可能會在後宮的小主中挑一個替死鬼。”李海意味深長點醒太後。
“你這麽一說,哀家倒確實想起來了,當時那臭小子見到那丫頭的第一眼,眼裏就冒著精光,跟當年先帝在中秋宴上看到哀家時的眼神簡直一模一樣。
想不引人注意都難,何況他還就那麽明晃晃的走到人家姑娘麵前說著那勢在必得的話,還把人家小姑娘都嚇哭了。”太後迴味的說道。
“那李太妃會用什麽手段對付承主子呢?太後您可得想法子阻止她,否則一旦承主子出了任何問題,皇上必定會發瘋的。”印心糾心的說道。
“萬變不離其宗,她最拿手的是什麽,她就會用什麽,她的目標始終是哀家的位子,以及懷王登上帝位。”太後堅定的說道。
“哼,就她那蛇蠍心腸之人,生出的三皇子懷王也跟她本人沒什麽兩樣,光會表麵一套,背後一套,在您麵前表現的有多謙卑,在背後就不知道有多陰毒。
您不是派人查出之前西林關戰役那賢王及柔貴妃都隻是她們母子設計好的替死鬼嗎?可見這李太妃母子有多麽可怕,背後隱藏的心思實在深。”印心不屑的說道。
“不管她想幹什麽,李海,派人時刻盯著她身邊的人,有異動即刻來報,還有皇帝安插在慈寧宮的暗衛,必要的時候也要派上,若她膽敢對那丫頭動手,不用猶豫,即刻處死。”
太後聲音陡然變得威嚴,眼裏的寒光懾的李海身形一抖。
“是,奴才遵旨。”李海恭敬迴道。
李海知道,要是這李太妃不知收斂,那她的死期就不遠了,想跟太後鬥,她也不想想,先皇在世時太後娘娘靠的可不僅僅是先皇的寵愛,才能到如今的地位。
還有太後娘娘那勢如破竹的手腕,無論是柔貴妃,還是哪個不要命的人,膽敢挑戰太後的底線,那離死也就不遠了。
壽康宮
“齊兒最近如何了?從先帝走後,他就一直是一副不爭氣的樣子,時常的初一、十五的朝會也不參加。
宮裏舉辦的宴會也常常見不到他的身影,他這是想氣死哀家嗎?連哀家這個母妃也不見他來請安。”說話的婦人正是先帝三皇子的生母李太妃。
隻見她身穿一件月白蝶紋宮裝,外著一套瑰紅色織金錦鍛的明媚衣裳,一雙鳳眼媚意天成,卻又凜然生威,此刻一臉怒意的看著身邊的宮人。
“迴太妃娘娘的話,懷王依然常去醉雲館喝花酒,甚至還找姑娘作陪,常常將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半夜三更才迴懷王府,是以經常誤了王爺本該初一、十五參加的朝會。”宮人戰戰兢兢的迴稟道。
“混賬!他以為這樣就能逃避一切嗎?一時的失敗算什麽,他就這樣自暴自棄,怪不得先皇在世時,寧願多看那死去的賢王兩眼,都不願意給他一個正眼。
就他這不著調的樣子,都二十八了,竟還是跟外麵那些紅塵女子私混一處,也不好好正經取個王妃,綿延後嗣,當真是要氣死哀家。”
李太妃說著從貴妃椅上站起來將手中的茶盞摔了個稀碎,氣得渾身顫抖的在殿中來迴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