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荊棘嶺和平度過
鎮壓黑暗西遊,本座昴日光明帝君 作者:吳楚嗚嗚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音落下,四縷綠風飄過,現出四人身形,是三位老者,一位女子。
但見前三位老者:
前一個白發蒼蒼、精神矍鑠,可謂是霜姿豐采;
第二個須發皆綠、姿態優雅,可謂是綠鬢婆娑;
第三個神態謙讓、衣著深綠,可謂是虛心黛色。
後一位女子:
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
星眼光還彩,蛾眉秀又齊。
下襯一條五色梅淺紅裙子,上穿一件煙裏火比甲輕衣。
彎鳳嘴弓鞋,錦繡泥綾襪。
妖嬈嬌似天台女,不亞當年俏妲姬。
悟空睜了破妄金瞳,一一看定,指著眾人嘿嘿笑道:
“你這個跪著的是個鬆樹精。”
老者應道:
“大聖好眼力,老朽正是鬆樹成精,號曰勁節十八公。”
十八公,鬆也。
三藏收了佛光道:
“不必跪著敘話,請起吧。”
勁節公道謝起身。
悟空又指著後來的第一個老者說道:
“你是個柏樹精。”
霜姿豐采的老者見禮說道:
“見過大聖、聖僧,老朽正是柏樹成精,號曰孤直公。”
霜姿豐采、挺直不阿,柏也。
悟空指著後來的第二個老者說道:
“你是個檜樹精。”
綠鬢婆娑的老者見禮說道:
“見過大聖、聖僧,老朽正是檜樹成精,號曰淩空子。”
高聳入雲、樹葉常青,檜也。
悟空指著後來的第三位老者說道:
“你是個竹子精。”
虛心黛色的老者見禮說道:
“見過大聖、聖僧,老朽正是竹子成精,號曰拂雲叟。”
高可拂雲、虛心黛色,竹也。
悟空對女子說道:
“我老孫就不看你了,你自己報上名來。”
女子對眾道了萬福道:
“妾身乃杏樹成精,號曰杏仙。”
悟空對眾人問道:
“你等盡皆是草木成精,修行不易,壽命悠長,為何來此阻路?
要是放在以前,我老孫一棒下去,叫爾等積年苦修一朝散盡,那容你狡辯?”
老者麵色悲苦道:
“大聖明鑒,我等真是為了······”
孫悟空把棍一橫,耍了個棍花,一棒打在地上道:
“你若再是狡辯,接下來一棒就落在爾等頭上!”
樹精五人麵麵相覷,十八公看向拂雲叟四人,拂雲叟點點頭道:
“大聖果然是獨具慧眼,既如此,我等也不相瞞了。”
四人便將謀劃一一說了。
祭賽國當年有四夷朝貢,西方的便是本缽國。
這本缽國信奉的乃是苯波教,苯波教信奉萬物有靈,尋求與山水、樹木等自然物質的融合以獲得神通。
這荊棘嶺的草木精靈,得益於苯波教的信仰,修行速度大漲,香火不缺。
而苯波教與佛教相互爭奪信仰,鬥得你死我活。
若是讓唐僧等人過去,勢必要幫助佛教一統本缽國,滅絕苯波教的信仰。
荊棘嶺眾妖得了苯波教的信仰,便有了不惜性命也要將取經眾人帶離本缽國的壯誌。
於是準備將三藏擄到木仙庵,一番吟詩論道、各自勸酒後,讓杏仙主動獻身,誘惑三藏破戒,好破壞取經。
若是不成,幾人將三藏擄到木仙庵後,舍了性命,將取經眾人帶離原來的路線,也好保全本缽國。
悟空聽了,嗬嗬笑道:
“師父,這一夥妖怪有備而來哩。
知道你愛作詩論道,一個個投其所好,正中下懷。”
三藏說道:
“我豈是那等輕浮之人?”
三藏看向荊棘嶺眾妖道:
“你等捐軀報國之情屬實令人敬佩,人道之事我等確實不好幹涉,那便隨了你等的意,轉換方向走便是。
隻是你等切記,不可以神通害人,不可幹涉人道之事。”
荊棘嶺眾妖連連應諾。
悟空笑道:
“你等有著凡人所不及的偉力,既有捐軀為教之情,說不得哪日還會有插手人道之事。
我老孫畫個圈,你等的法術出了這個圈就會沒用,你等可有異議?”
荊棘嶺眾妖連說不敢。
悟空便飛至半空畫了個圈,形成一道禁法屏障。
天仙以下修為的法術神通,都無法穿過這道屏障,更別說荊棘嶺這些上仙級別的樹精了。
於是荊棘嶺眾妖操縱樹木,為三藏師徒讓出一條道來,輕鬆地過了這八百裏荊棘嶺。
三藏師徒四人一馬再次西進,行彀多時,又值冬殘,正是那三春之日。
師徒們也自尋芳踏翠,緩隨馬步,正行之間,忽見一座高山,遠望著與天相接。
三藏揚鞭指道:
“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可便似接著青天,透衝碧漢。
若非仙家所在,便是妖魔委身,恐又有一難,勢必小心。”
八戒笑道:
“師父,你也忒小心了。
之前在荊棘嶺你也這般說,結果還不是輕輕鬆鬆就過去了。”
悟空則是說道:
“呆子,不可不防,你忘了平頂山那一難,還是忘了金兜洞那一難?”
八戒不敢頂嘴,隻是低聲說道:
“哪有那麽多厲害的妖怪、大能的座下?”
悟淨出來打個圓場說道:
“山高路遠,妖怪不得不防,也無需疑神疑鬼,且行且看便是。”
師徒眾人直上高山,行過嶺頭,下西平處,忽見祥光靄靄,彩霧紛紛,有一所樓台殿閣,隱隱的鍾磬悠揚。
三藏道:
“徒弟們,看是個什麽去處。”
悟空抬頭,用手搭涼篷,仔細觀看,看罷迴複道:
“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靄之中,為何有些兇氣。
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寺,卻又差了不少路程。
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三藏道:
“那便繞路過去,以免多生事端。”
八戒道:
“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靈山?
說不得是佛祖在靈山坐得太久,來此地修了一座小雷音寺哩。
縱然不是,也必有個好人居住。”
悟淨道:
“不必多疑,此條路未免從那門首過,是不是一見可知也。”
悟空道:
“悟淨說得有理,那我們且去看看。”
悟空策馬加鞭至山門前,隻見山門之上是“雷音寺”三個大字。
八戒笑道:
“你們看,不正是雷音寺麽!
要是聽大師兄的,倒是要平白多走一段哩。”
但見前三位老者:
前一個白發蒼蒼、精神矍鑠,可謂是霜姿豐采;
第二個須發皆綠、姿態優雅,可謂是綠鬢婆娑;
第三個神態謙讓、衣著深綠,可謂是虛心黛色。
後一位女子:
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
星眼光還彩,蛾眉秀又齊。
下襯一條五色梅淺紅裙子,上穿一件煙裏火比甲輕衣。
彎鳳嘴弓鞋,錦繡泥綾襪。
妖嬈嬌似天台女,不亞當年俏妲姬。
悟空睜了破妄金瞳,一一看定,指著眾人嘿嘿笑道:
“你這個跪著的是個鬆樹精。”
老者應道:
“大聖好眼力,老朽正是鬆樹成精,號曰勁節十八公。”
十八公,鬆也。
三藏收了佛光道:
“不必跪著敘話,請起吧。”
勁節公道謝起身。
悟空又指著後來的第一個老者說道:
“你是個柏樹精。”
霜姿豐采的老者見禮說道:
“見過大聖、聖僧,老朽正是柏樹成精,號曰孤直公。”
霜姿豐采、挺直不阿,柏也。
悟空指著後來的第二個老者說道:
“你是個檜樹精。”
綠鬢婆娑的老者見禮說道:
“見過大聖、聖僧,老朽正是檜樹成精,號曰淩空子。”
高聳入雲、樹葉常青,檜也。
悟空指著後來的第三位老者說道:
“你是個竹子精。”
虛心黛色的老者見禮說道:
“見過大聖、聖僧,老朽正是竹子成精,號曰拂雲叟。”
高可拂雲、虛心黛色,竹也。
悟空對女子說道:
“我老孫就不看你了,你自己報上名來。”
女子對眾道了萬福道:
“妾身乃杏樹成精,號曰杏仙。”
悟空對眾人問道:
“你等盡皆是草木成精,修行不易,壽命悠長,為何來此阻路?
要是放在以前,我老孫一棒下去,叫爾等積年苦修一朝散盡,那容你狡辯?”
老者麵色悲苦道:
“大聖明鑒,我等真是為了······”
孫悟空把棍一橫,耍了個棍花,一棒打在地上道:
“你若再是狡辯,接下來一棒就落在爾等頭上!”
樹精五人麵麵相覷,十八公看向拂雲叟四人,拂雲叟點點頭道:
“大聖果然是獨具慧眼,既如此,我等也不相瞞了。”
四人便將謀劃一一說了。
祭賽國當年有四夷朝貢,西方的便是本缽國。
這本缽國信奉的乃是苯波教,苯波教信奉萬物有靈,尋求與山水、樹木等自然物質的融合以獲得神通。
這荊棘嶺的草木精靈,得益於苯波教的信仰,修行速度大漲,香火不缺。
而苯波教與佛教相互爭奪信仰,鬥得你死我活。
若是讓唐僧等人過去,勢必要幫助佛教一統本缽國,滅絕苯波教的信仰。
荊棘嶺眾妖得了苯波教的信仰,便有了不惜性命也要將取經眾人帶離本缽國的壯誌。
於是準備將三藏擄到木仙庵,一番吟詩論道、各自勸酒後,讓杏仙主動獻身,誘惑三藏破戒,好破壞取經。
若是不成,幾人將三藏擄到木仙庵後,舍了性命,將取經眾人帶離原來的路線,也好保全本缽國。
悟空聽了,嗬嗬笑道:
“師父,這一夥妖怪有備而來哩。
知道你愛作詩論道,一個個投其所好,正中下懷。”
三藏說道:
“我豈是那等輕浮之人?”
三藏看向荊棘嶺眾妖道:
“你等捐軀報國之情屬實令人敬佩,人道之事我等確實不好幹涉,那便隨了你等的意,轉換方向走便是。
隻是你等切記,不可以神通害人,不可幹涉人道之事。”
荊棘嶺眾妖連連應諾。
悟空笑道:
“你等有著凡人所不及的偉力,既有捐軀為教之情,說不得哪日還會有插手人道之事。
我老孫畫個圈,你等的法術出了這個圈就會沒用,你等可有異議?”
荊棘嶺眾妖連說不敢。
悟空便飛至半空畫了個圈,形成一道禁法屏障。
天仙以下修為的法術神通,都無法穿過這道屏障,更別說荊棘嶺這些上仙級別的樹精了。
於是荊棘嶺眾妖操縱樹木,為三藏師徒讓出一條道來,輕鬆地過了這八百裏荊棘嶺。
三藏師徒四人一馬再次西進,行彀多時,又值冬殘,正是那三春之日。
師徒們也自尋芳踏翠,緩隨馬步,正行之間,忽見一座高山,遠望著與天相接。
三藏揚鞭指道:
“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可便似接著青天,透衝碧漢。
若非仙家所在,便是妖魔委身,恐又有一難,勢必小心。”
八戒笑道:
“師父,你也忒小心了。
之前在荊棘嶺你也這般說,結果還不是輕輕鬆鬆就過去了。”
悟空則是說道:
“呆子,不可不防,你忘了平頂山那一難,還是忘了金兜洞那一難?”
八戒不敢頂嘴,隻是低聲說道:
“哪有那麽多厲害的妖怪、大能的座下?”
悟淨出來打個圓場說道:
“山高路遠,妖怪不得不防,也無需疑神疑鬼,且行且看便是。”
師徒眾人直上高山,行過嶺頭,下西平處,忽見祥光靄靄,彩霧紛紛,有一所樓台殿閣,隱隱的鍾磬悠揚。
三藏道:
“徒弟們,看是個什麽去處。”
悟空抬頭,用手搭涼篷,仔細觀看,看罷迴複道:
“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靄之中,為何有些兇氣。
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寺,卻又差了不少路程。
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三藏道:
“那便繞路過去,以免多生事端。”
八戒道:
“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靈山?
說不得是佛祖在靈山坐得太久,來此地修了一座小雷音寺哩。
縱然不是,也必有個好人居住。”
悟淨道:
“不必多疑,此條路未免從那門首過,是不是一見可知也。”
悟空道:
“悟淨說得有理,那我們且去看看。”
悟空策馬加鞭至山門前,隻見山門之上是“雷音寺”三個大字。
八戒笑道:
“你們看,不正是雷音寺麽!
要是聽大師兄的,倒是要平白多走一段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