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盂蘭盆會
鎮壓黑暗西遊,本座昴日光明帝君 作者:吳楚嗚嗚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景分身做好了準備,白景真身同樣也收到了毗藍婆菩薩的召集信息。
白景真身上的燃燈咒印還沒有消散,說明沒有人泄露了消息出去,計劃如常。
白景又出光明宮,去往了紫雲山千花洞。
紫雲山千花洞內毗藍婆菩薩坐在榻上,紫鵑提著鋼叉站在旁邊。
毗藍婆菩薩見白景到來,睜開眼睛。
“我兒,可準備好了?
此次行動不容一絲失誤。”
白景點點頭。
“母親,我已經準備好了,不會出差錯的。”
毗藍婆菩薩點點頭。
“那你明日變個小沙彌跟在我旁邊就行。
紫鵑則變作真身,縮在我袖中,到了靈山後一切照計劃行事。
若是不成,你們盡力逃出去便是,不用管我。”
白景和紫鵑都點頭。
就這樣過了一夜。
白景化作一個小沙彌,跟在毗藍婆菩薩身後。
紫鵑化作蠍子真身,鑽到毗藍婆菩薩袖中。
毗藍婆菩薩即聚雲霧,載著兩人一蠍往靈山飛去。
到了靈山,隻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
真個是——
衝天百尺,聳漢淩空。
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
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雲屏。
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
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
真堂談道,宇宙傳經。
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
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
到了靈山腳下,毗藍婆菩薩便將袖子一抖,將紫鵑放下。
紫鵑的蠍子本相一個閃身,便消失不見。
毗藍婆菩薩帶著白景走到樓閣門首。
隻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叫道:
“毗藍婆菩薩,裏麵請。”
隻見他——
身披錦衣,手搖玉麈。
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
手搖玉麈,丹台紫府每揮塵。
肘懸仙籙,足踏履鞋。
飄然真羽士,秀麗實奇哉。
煉就長生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
白景不識靈山客,當年金頂大仙來。
毗藍婆菩薩見禮。
“今入靈山聽如來講法,不多留了,大仙止步。”
毗藍婆菩薩便帶著白景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一路飛上了靈鷲高峰。
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有四大金剛與毗藍婆菩薩見禮。
一層一節,過了一山門再過二山門,二山門會又轉三山門。
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毗藍婆菩薩到來,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
“毗藍婆菩薩前來聽法。”
如來即召。
毗藍婆菩薩帶著白景來到大雄寶殿,與眾佛祖、菩薩見禮後坐到上品蓮台之上。
白景則被帶到了沙彌聽法之處,站在一堆沙彌之中毫不起眼。
此時已經有不少佛祖、菩薩都已到場。
燃燈佛祖、彌勒佛祖、摩利攴天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赫然也坐在上品蓮台之上。
等到時候具備,如來開口道:
“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
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
概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定,著迦葉布散。
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眾菩薩獻畢。
因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那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大法,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
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
正是:
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萬裏天。
如來講罷,對眾言曰:
“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
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隻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
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
“如來有那三藏真經?”
如來曰:
“我有《法》一藏,談天;
《論》一藏,說地;
《經》一藏,度鬼。
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麽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
教他苦曆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誰肯去走一遭來?”
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台,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觀音菩薩道:
“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如來道:
“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
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
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襴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
“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
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
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這菩薩皈依拜領。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
“此寶喚做緊箍兒。
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
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
即喚惠岸行者隨行。
菩薩遂將錦襴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
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而正當觀音下了靈山後,燃燈佛祖、彌勒佛祖、摩利攴天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和毗藍婆菩薩都露出喜意來。
觀音菩薩走了,他們少了一個勁敵,成功幾率又大上不少。
忽然,一股黃風刮起, 整個靈山變得一片昏暗,到處都是飛沙走石,神識難顯。
是黃毛貂鼠發動神通了!
燃燈等人精神一振,手中已經捏好法訣了。
一根根香燭隨之倒地,原本昏暗的靈山此刻漆黑一片。
又因為黃毛貂鼠的神通刮起的黃風還能屏蔽神識,靈山神佛此刻都仿佛凡人一般,隻能用眼睛去看。
於是眾神佛一個個散發起佛光來照亮。
如來正想命令金剛去查看出了何事,忽得瞥見一隻蠍子臥在旁邊聽經。
如來也不在意,開口令金剛去徹查昏暗一事,手裏推了蠍子一把。
這蠍子正是紫鵑。
紫鵑蠍尾一轉,狠狠地朝著如來中指紮去!
白景真身上的燃燈咒印還沒有消散,說明沒有人泄露了消息出去,計劃如常。
白景又出光明宮,去往了紫雲山千花洞。
紫雲山千花洞內毗藍婆菩薩坐在榻上,紫鵑提著鋼叉站在旁邊。
毗藍婆菩薩見白景到來,睜開眼睛。
“我兒,可準備好了?
此次行動不容一絲失誤。”
白景點點頭。
“母親,我已經準備好了,不會出差錯的。”
毗藍婆菩薩點點頭。
“那你明日變個小沙彌跟在我旁邊就行。
紫鵑則變作真身,縮在我袖中,到了靈山後一切照計劃行事。
若是不成,你們盡力逃出去便是,不用管我。”
白景和紫鵑都點頭。
就這樣過了一夜。
白景化作一個小沙彌,跟在毗藍婆菩薩身後。
紫鵑化作蠍子真身,鑽到毗藍婆菩薩袖中。
毗藍婆菩薩即聚雲霧,載著兩人一蠍往靈山飛去。
到了靈山,隻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
真個是——
衝天百尺,聳漢淩空。
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
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雲屏。
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
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
真堂談道,宇宙傳經。
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
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
到了靈山腳下,毗藍婆菩薩便將袖子一抖,將紫鵑放下。
紫鵑的蠍子本相一個閃身,便消失不見。
毗藍婆菩薩帶著白景走到樓閣門首。
隻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叫道:
“毗藍婆菩薩,裏麵請。”
隻見他——
身披錦衣,手搖玉麈。
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
手搖玉麈,丹台紫府每揮塵。
肘懸仙籙,足踏履鞋。
飄然真羽士,秀麗實奇哉。
煉就長生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
白景不識靈山客,當年金頂大仙來。
毗藍婆菩薩見禮。
“今入靈山聽如來講法,不多留了,大仙止步。”
毗藍婆菩薩便帶著白景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一路飛上了靈鷲高峰。
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有四大金剛與毗藍婆菩薩見禮。
一層一節,過了一山門再過二山門,二山門會又轉三山門。
三山門內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毗藍婆菩薩到來,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
“毗藍婆菩薩前來聽法。”
如來即召。
毗藍婆菩薩帶著白景來到大雄寶殿,與眾佛祖、菩薩見禮後坐到上品蓮台之上。
白景則被帶到了沙彌聽法之處,站在一堆沙彌之中毫不起眼。
此時已經有不少佛祖、菩薩都已到場。
燃燈佛祖、彌勒佛祖、摩利攴天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赫然也坐在上品蓮台之上。
等到時候具備,如來開口道:
“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
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
概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定,著迦葉布散。
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眾菩薩獻畢。
因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那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大法,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
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
正是:
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萬裏天。
如來講罷,對眾言曰:
“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
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隻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
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
“如來有那三藏真經?”
如來曰:
“我有《法》一藏,談天;
《論》一藏,說地;
《經》一藏,度鬼。
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麽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
教他苦曆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誰肯去走一遭來?”
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台,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觀音菩薩道:
“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如來道:
“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
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
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襴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
“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
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
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這菩薩皈依拜領。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
“此寶喚做緊箍兒。
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
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
即喚惠岸行者隨行。
菩薩遂將錦襴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
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而正當觀音下了靈山後,燃燈佛祖、彌勒佛祖、摩利攴天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和毗藍婆菩薩都露出喜意來。
觀音菩薩走了,他們少了一個勁敵,成功幾率又大上不少。
忽然,一股黃風刮起, 整個靈山變得一片昏暗,到處都是飛沙走石,神識難顯。
是黃毛貂鼠發動神通了!
燃燈等人精神一振,手中已經捏好法訣了。
一根根香燭隨之倒地,原本昏暗的靈山此刻漆黑一片。
又因為黃毛貂鼠的神通刮起的黃風還能屏蔽神識,靈山神佛此刻都仿佛凡人一般,隻能用眼睛去看。
於是眾神佛一個個散發起佛光來照亮。
如來正想命令金剛去查看出了何事,忽得瞥見一隻蠍子臥在旁邊聽經。
如來也不在意,開口令金剛去徹查昏暗一事,手裏推了蠍子一把。
這蠍子正是紫鵑。
紫鵑蠍尾一轉,狠狠地朝著如來中指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