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南華仙人
一人之下:從十歲撿到夏禾開始 作者:別拆我龍擺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桓,說說你的想法吧。”
公孫浦將話頭引向坐在長桌末端的公孫桓。
“嗯。”
公孫桓點了點頭。
“我想問下諸位爺爺,當年名家實驗神格麵具請南華仙人的詳情。”
幾個老人對視一眼,最後和彌勒佛一樣的老師公孫莆開口講述了起來。
“按道理,這些事情是不能說出來的,隻能由曆代宗正和家主口口相傳,可是如今異變在即,這些規矩也就不必遵守了。”
“這些事情很珍貴,但同樣也算是名家的黑曆史,先輩們才立下了宗正家主口口相傳的規矩,如果流傳了下來,也算是給後世子孫一個交代和解釋。”
“如何哪代宗正早亡意外失傳了,也算是天意。”
公孫莆臉上不複之前的和藹,顯得很是嚴肅。
在座的幾位長老也認真的聽著公孫莆的話,這些東西他們雖然有所了解,但是具體情況依舊不得而知。
“名家世代皆有人入朝為官,為的不僅是可以借虎皮謀生,還有便是借朝中職位謀取修行之法。”
“神格麵具就是老祖宗們想過的一個辦法,當年他們確實成功了。”
聽到這句話,公孫桓皺起了眉頭。
公孫莆看出了公孫桓似乎有話要說,便招唿他有問題便問。
“神格麵具不是隻能竊取信仰嗎?”
聽到這話,公孫莆笑了笑。
“你說的沒錯。”
“神格麵具確實隻能竊取世間凡人對仙神的信仰來假扮神明,可我要說的是,若世間真的有仙神呢?”
“除了戰國時期,誰還和南華仙人有聯係?”
“張角?”
公孫桓問道。
“沒錯,就是天公將軍——張角。”
“王莽篡漢之時,老祖宗們借天機混亂,在如今的冀省意外發現了一片特殊的地勢,在那裏行炁不僅事半功倍,而且……”
“在那裏誕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先天異人。”
“似乎那裏就是傳說中的洞天福地一般,修行如同喝水一般輕鬆,孩子天生神異,遍地都是奇花異草,常人入內生活也能益壽延年。”
“名家甚至將大本營裏的大部分人都搬去了那邊。”
“可惜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百多年後這件事被其他諸子百家知道了。”
“當年巫蠱之禍時,眾人雖然戮力同心,可是幾百年後誰還認這老交情啊,自是一場腥風血雨。”
“當時的東漢政權也是搖搖欲墜,完全庇護不了名家,最後,在那裏,百家持續了幾百年的內鬥終於拉開了決戰。”
“為什麽名家如今僅剩我們公孫家一支了?除了公孫家老祖宗潛移默化的取代了名家最重要的位置之外,就是因為其他人都死絕了。”
“名家再強也不可能一打幾,戰局幾近崩潰,最後,那代的家主將名家收集了三百年的信仰灌倒了秋水劍上,開啟了三階神格麵具進行了殊死一搏。”
“他成功了,就如同天門開啟了一般,一道光籠罩了那處山穀,隨後,南華仙人真的出現了。”
“那位家主直接變得與傳說中的莊子一般無二,秋水劍在他手中也更加的如臂使指。”
聽到這,公孫桓再次皺起了眉頭。
“這有啥不可流傳出去的?”
公孫莆看了他一眼。
“因為莊子沒有理在場的所有人,歎了一口氣後,直接化蝶離開了。”
“在場眾人紛紛放棄了爭鬥,活的仙人就在眼前,誰還管一處小小的福地啊。”
“眾人的目標再次一致,一起朝著莊子離開的方向尋去。”
“最後一無所蹤。”
“此戰由於名家早有埋伏,百家同樣損失殆盡,至此,諸子百家徹底退出來曆史舞台。”
“那莊子去哪裏了?”
“不知道,不過幾年後,一名青年手持《南華真經》開始四處傳道救人,最後創立了大名鼎鼎的太平道。”
“所以這段曆史要隱秘的點到底在哪裏呢?”
公孫桓還是很疑惑。
“?還沒明白?”
公孫莆看著疑惑的公孫桓。
“很丟人啊,諸子百家啊,傳承幾百年的學派啊,好幾個啊,最後被個上山采藥的小子摘了桃子,這難道不丟人嗎?”
“……”
“我感覺咱們怎麽這麽像小說裏被主角奪了機緣然後惱羞成怒的反派呢。”
得,我還以為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呢,甚至準備晚上給對不起的人家多燒兩炷香贖罪呢,搞了半天原來是丟人啊。
公孫桓搖了搖頭。
“怎麽確定那位就是莊子的呢?”
“萬一他就是被信仰同化了的那位家主呢?”
“因為家族後來秘密調查過,張角在此之前就是個普通的采藥人,和異人完全沾不上邊。”
“你以為現在那些全性以為的自己高人一等很過分是吧?抱歉,那是現在。”
“封建社會的異人與普通人的差距隻會更大,有些人甚至不滿足於人這個身份,自己自稱為神。”
“麾下的也不是子民,那是牲畜。”
“在那種社會,一個采藥人憑什麽獲得如此強的道統,最後能夠一個人拖垮了整個東漢一百多年的異人積累?”
“而且還是和那一戰息息相關的莊子呢?除了地勢特殊加上昔日佩劍和眾多的信仰真的借此撬開了仙界大門請下來了一縷莊子神魂,我們想不到其他可能。”
公孫桓暗暗點頭。
的確,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
“福地呢?”
“打毀了。”
“不對,那秋水劍不是被莊子帶走了嗎?為什麽還會迴到名家手裏?”
公孫桓發現了盲點。
公孫莆看了眼公孫桓,暗歎一聲果然才思敏捷。
“張角死後飛迴來的。”
“難道當年秋水劍在張角手裏?”
“那他是得到了莊子真傳還是先祖油盡燈枯之後遺體被他發現了呢?”
公孫桓問道。
“那《南華真經》怎麽說?”
公孫莆反問公孫桓。
“也許是先祖臨終前退出了那種狀態,最後靠著徹底成為莊子的那段時間的體悟寫出了《南華真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先祖會不會在《南華真經》裏留下了解決名家第四重問題的方法?”
公孫桓盯著公孫莆問道。
“好小子,夠聰明。”
公孫浦拍手叫好。
見自己爺爺說話了,公孫桓將目光移向了他。
“那時消息閉塞加上損失慘重,先輩們在張角死後才想到這種可能,和張角當麵聊天是沒可能了。”
“不過經過了一番波折,《南華真經》倒是流落到了我們手裏。”
“這,就是今天找你來的目的。”
公孫浦將話頭引向坐在長桌末端的公孫桓。
“嗯。”
公孫桓點了點頭。
“我想問下諸位爺爺,當年名家實驗神格麵具請南華仙人的詳情。”
幾個老人對視一眼,最後和彌勒佛一樣的老師公孫莆開口講述了起來。
“按道理,這些事情是不能說出來的,隻能由曆代宗正和家主口口相傳,可是如今異變在即,這些規矩也就不必遵守了。”
“這些事情很珍貴,但同樣也算是名家的黑曆史,先輩們才立下了宗正家主口口相傳的規矩,如果流傳了下來,也算是給後世子孫一個交代和解釋。”
“如何哪代宗正早亡意外失傳了,也算是天意。”
公孫莆臉上不複之前的和藹,顯得很是嚴肅。
在座的幾位長老也認真的聽著公孫莆的話,這些東西他們雖然有所了解,但是具體情況依舊不得而知。
“名家世代皆有人入朝為官,為的不僅是可以借虎皮謀生,還有便是借朝中職位謀取修行之法。”
“神格麵具就是老祖宗們想過的一個辦法,當年他們確實成功了。”
聽到這句話,公孫桓皺起了眉頭。
公孫莆看出了公孫桓似乎有話要說,便招唿他有問題便問。
“神格麵具不是隻能竊取信仰嗎?”
聽到這話,公孫莆笑了笑。
“你說的沒錯。”
“神格麵具確實隻能竊取世間凡人對仙神的信仰來假扮神明,可我要說的是,若世間真的有仙神呢?”
“除了戰國時期,誰還和南華仙人有聯係?”
“張角?”
公孫桓問道。
“沒錯,就是天公將軍——張角。”
“王莽篡漢之時,老祖宗們借天機混亂,在如今的冀省意外發現了一片特殊的地勢,在那裏行炁不僅事半功倍,而且……”
“在那裏誕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先天異人。”
“似乎那裏就是傳說中的洞天福地一般,修行如同喝水一般輕鬆,孩子天生神異,遍地都是奇花異草,常人入內生活也能益壽延年。”
“名家甚至將大本營裏的大部分人都搬去了那邊。”
“可惜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百多年後這件事被其他諸子百家知道了。”
“當年巫蠱之禍時,眾人雖然戮力同心,可是幾百年後誰還認這老交情啊,自是一場腥風血雨。”
“當時的東漢政權也是搖搖欲墜,完全庇護不了名家,最後,在那裏,百家持續了幾百年的內鬥終於拉開了決戰。”
“為什麽名家如今僅剩我們公孫家一支了?除了公孫家老祖宗潛移默化的取代了名家最重要的位置之外,就是因為其他人都死絕了。”
“名家再強也不可能一打幾,戰局幾近崩潰,最後,那代的家主將名家收集了三百年的信仰灌倒了秋水劍上,開啟了三階神格麵具進行了殊死一搏。”
“他成功了,就如同天門開啟了一般,一道光籠罩了那處山穀,隨後,南華仙人真的出現了。”
“那位家主直接變得與傳說中的莊子一般無二,秋水劍在他手中也更加的如臂使指。”
聽到這,公孫桓再次皺起了眉頭。
“這有啥不可流傳出去的?”
公孫莆看了他一眼。
“因為莊子沒有理在場的所有人,歎了一口氣後,直接化蝶離開了。”
“在場眾人紛紛放棄了爭鬥,活的仙人就在眼前,誰還管一處小小的福地啊。”
“眾人的目標再次一致,一起朝著莊子離開的方向尋去。”
“最後一無所蹤。”
“此戰由於名家早有埋伏,百家同樣損失殆盡,至此,諸子百家徹底退出來曆史舞台。”
“那莊子去哪裏了?”
“不知道,不過幾年後,一名青年手持《南華真經》開始四處傳道救人,最後創立了大名鼎鼎的太平道。”
“所以這段曆史要隱秘的點到底在哪裏呢?”
公孫桓還是很疑惑。
“?還沒明白?”
公孫莆看著疑惑的公孫桓。
“很丟人啊,諸子百家啊,傳承幾百年的學派啊,好幾個啊,最後被個上山采藥的小子摘了桃子,這難道不丟人嗎?”
“……”
“我感覺咱們怎麽這麽像小說裏被主角奪了機緣然後惱羞成怒的反派呢。”
得,我還以為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呢,甚至準備晚上給對不起的人家多燒兩炷香贖罪呢,搞了半天原來是丟人啊。
公孫桓搖了搖頭。
“怎麽確定那位就是莊子的呢?”
“萬一他就是被信仰同化了的那位家主呢?”
“因為家族後來秘密調查過,張角在此之前就是個普通的采藥人,和異人完全沾不上邊。”
“你以為現在那些全性以為的自己高人一等很過分是吧?抱歉,那是現在。”
“封建社會的異人與普通人的差距隻會更大,有些人甚至不滿足於人這個身份,自己自稱為神。”
“麾下的也不是子民,那是牲畜。”
“在那種社會,一個采藥人憑什麽獲得如此強的道統,最後能夠一個人拖垮了整個東漢一百多年的異人積累?”
“而且還是和那一戰息息相關的莊子呢?除了地勢特殊加上昔日佩劍和眾多的信仰真的借此撬開了仙界大門請下來了一縷莊子神魂,我們想不到其他可能。”
公孫桓暗暗點頭。
的確,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
“福地呢?”
“打毀了。”
“不對,那秋水劍不是被莊子帶走了嗎?為什麽還會迴到名家手裏?”
公孫桓發現了盲點。
公孫莆看了眼公孫桓,暗歎一聲果然才思敏捷。
“張角死後飛迴來的。”
“難道當年秋水劍在張角手裏?”
“那他是得到了莊子真傳還是先祖油盡燈枯之後遺體被他發現了呢?”
公孫桓問道。
“那《南華真經》怎麽說?”
公孫莆反問公孫桓。
“也許是先祖臨終前退出了那種狀態,最後靠著徹底成為莊子的那段時間的體悟寫出了《南華真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先祖會不會在《南華真經》裏留下了解決名家第四重問題的方法?”
公孫桓盯著公孫莆問道。
“好小子,夠聰明。”
公孫浦拍手叫好。
見自己爺爺說話了,公孫桓將目光移向了他。
“那時消息閉塞加上損失慘重,先輩們在張角死後才想到這種可能,和張角當麵聊天是沒可能了。”
“不過經過了一番波折,《南華真經》倒是流落到了我們手裏。”
“這,就是今天找你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