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送的好
逼我下堂娶貴女?奪迴嫁妝我另嫁 作者:餘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凝安拿著謝梓章和謝梓南的兩本請辭奏折,看向房間裏在六部供職的幾人。那幾人臉色凝重的好似死了親娘。
他們能有現在的官職,雖然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姓謝。但是他們在官位上多年,也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且他們也適應了為官的身份,忽然要成為白衣,讓他們如何適應?
“凝安啊!”謝家旁支的謝梓弦看著謝凝安說:“你父親和三叔是咱們這些人中,官職最高的。其實....其實他們辭官也...能表達我們謝家的誠意了。”
“是啊,是啊!”
.....
幾個人開始附和,謝凝安垂眸看了眼手中的兩本奏折,道:“一家人就應該同進退。謝家現在危難之際,誰若是不想共進退,那就跟謝家斷絕關係。以後謝家好還是壞,都跟你們沒有關係。”
他的聲音不大,卻是帶著不小的壓力,房間裏再次寂靜的針落可聞。他是謝贇的長孫,謝贇平時有多看重他,在座的人都清楚的很。沒有意外的話,他很有可能會是謝家下一任家主。所以,他的話分量有多重,沒有人懷疑。
“看凝安你說的,”過了一會兒,就有人說:“我們也就是說說,同是謝家人,當然是共進退。”
“對對對。”
.....
其他人又開始附和,謝凝安知道他們心中還是有很多不滿,但態度也不再強硬,而是緩了聲音道:“各位叔伯為官多年,不舍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凝安明白。”
他看向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道:“五叔,您先來吧。”
他做出請的姿勢,那位五叔有些艱難的站起來,走到桌子邊坐下開始寫請辭的奏折,然後就是剩下的幾位。
不到半個時辰,所有的請辭奏折都寫好了,就在這時下人來報,安王來了。謝凝安看向謝梓章,謝梓章深吸一口氣邁步出去,其餘人跟在他的後麵。
到了廳堂,就見安王在房間中央背手而立,聽到動靜他轉過身,謝梓章連忙撩起袍子跪在地上,“臣見過安王。”
其他人也跟著跪在了他的後麵。見到安王,他們下跪行禮沒有錯,但一般情況下,都是不用行這麽大禮的。而現在謝家人都跪在了自己的麵前,安王垂眸看了他們一會兒,才道:“都起吧。”
但是謝梓章卻是沒有起身,其他人也是一樣。
“臣家中出了孽徒,做下滔天禍事,臣和父親都自責不已。”謝梓章雙手扣地,道:“謝家治家不嚴,無顏再在朝為官,所以請辭。”
說完,他雙手奉上所有請辭奏折,安王低頭看著他不語,過了一會兒才彎腰接過他手中的奏折,道:“本王會交於皇上。”
“謝王爺。”謝梓章又道:“謝家出現孽障做下禍事,危害了朝廷的安穩,謝家深深自責,願捐出三十萬兩白銀,用於治理河道,造福百姓。”
這次安王挑了下眉,他本以為謝家人辭官已經是自放鮮血了,沒想到他們還會捐出三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兩這個數字很好,對於謝家這種幾百年的家族來說,三十萬兩能拿得出來,但也是傷筋動骨了。
而當今皇上崇尚節儉,也有些摳門,對銀錢看的有些重。謝家這三十萬兩銀子,送的好。
“嗯,本王也會告知皇上。”安王道。
“謝王爺。”謝家人又叩首,安王擺手讓他們起身,這一次謝梓章帶頭站了起來。
安王環視了謝家眾人一瞬,說了聲本王這就進宮,就邁步離開了。他沒有想到謝家如此的上道,或者說謝家除了謝贇之外還有聰明人。
其實,皇上這一次沒有真的想拿謝家開刀,不過是想嚇一嚇謝家,同時也看看,謝家是不是真有反意,再看看朝中還有誰是謝家的黨羽。
但沒有想到,謝贇被押進大牢後,謝家不僅沒有任何動靜,還全體辭官了,還送上了三十萬兩白銀。這樣的話,雖然皇上還會懷疑謝家有反心,但也會比之前弱很多。
心裏想著這些彎彎繞,安王打馬進宮。
..........
楚國公府
魏國公帶著兒子寧彥鋒朝楚國公深深一禮,然後道:“靖瀾兄,這次真的太感謝你了,若不是你告訴彥峰江陵侯販私鹽,我魏國公府也會處於危機之中。”
楚國公沒有問寧彥明有沒有跟江陵侯販私鹽,擺了下手道:“你我兩家多年的交情,本就應該守望相助。”
魏國公笑了兩聲,“靖瀾兄說的是,以後你楚國公府有什麽事情,盡管說。”
楚國公笑著點了下頭,然後看著薑鈺說:“我這大孫女以後在外行走,望老兄弟你多多照顧一些。”
薑鈺連忙起身朝魏國公行禮,魏國公一愣,然後就笑著說:“這孩子一看就是個聰慧的,靖瀾兄好福氣。”
楚國公讓薑鈺坐下,眼中帶著自豪,嘴裏說著謙虛的話,“年輕人要多曆練。”
魏國公附和,“年輕人多曆練才會成長,你我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做過多少荒唐事呢。”
楚國公哈哈笑,兩人你來我往的客套了一會兒,魏國公壓低了聲音問楚國公,“江陵侯府肯定是要完了,靖瀾兄,你覺得皇上會對謝家開刀嗎?”
楚國公沒有迴答他的話,而是看向薑鈺道:“鈺兒,說說你的看法。”
這是要讓薑鈺在人前表現的意思。薑鈺剛到上京城沒多久,又是女子,雖然與青山伯府的事情,讓上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但她的才智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薑鈺以後要入朝為官,要在上京城這些權貴之間行走,就得讓人知道她是什麽樣的人。人有的時候要藏拙,但有的時候也要讓人知道她的能力。
現在的薑鈺,需要讓上京城的這些權貴知道,楚國公府的薑鈺不是一般的女子,楚國公府的薑鈺不輸於上京城這些青年俊才。
這是在為她以後入朝為官鋪路,魏國公即使之前猜不準,現在也完全明白了。
他們能有現在的官職,雖然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姓謝。但是他們在官位上多年,也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且他們也適應了為官的身份,忽然要成為白衣,讓他們如何適應?
“凝安啊!”謝家旁支的謝梓弦看著謝凝安說:“你父親和三叔是咱們這些人中,官職最高的。其實....其實他們辭官也...能表達我們謝家的誠意了。”
“是啊,是啊!”
.....
幾個人開始附和,謝凝安垂眸看了眼手中的兩本奏折,道:“一家人就應該同進退。謝家現在危難之際,誰若是不想共進退,那就跟謝家斷絕關係。以後謝家好還是壞,都跟你們沒有關係。”
他的聲音不大,卻是帶著不小的壓力,房間裏再次寂靜的針落可聞。他是謝贇的長孫,謝贇平時有多看重他,在座的人都清楚的很。沒有意外的話,他很有可能會是謝家下一任家主。所以,他的話分量有多重,沒有人懷疑。
“看凝安你說的,”過了一會兒,就有人說:“我們也就是說說,同是謝家人,當然是共進退。”
“對對對。”
.....
其他人又開始附和,謝凝安知道他們心中還是有很多不滿,但態度也不再強硬,而是緩了聲音道:“各位叔伯為官多年,不舍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凝安明白。”
他看向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道:“五叔,您先來吧。”
他做出請的姿勢,那位五叔有些艱難的站起來,走到桌子邊坐下開始寫請辭的奏折,然後就是剩下的幾位。
不到半個時辰,所有的請辭奏折都寫好了,就在這時下人來報,安王來了。謝凝安看向謝梓章,謝梓章深吸一口氣邁步出去,其餘人跟在他的後麵。
到了廳堂,就見安王在房間中央背手而立,聽到動靜他轉過身,謝梓章連忙撩起袍子跪在地上,“臣見過安王。”
其他人也跟著跪在了他的後麵。見到安王,他們下跪行禮沒有錯,但一般情況下,都是不用行這麽大禮的。而現在謝家人都跪在了自己的麵前,安王垂眸看了他們一會兒,才道:“都起吧。”
但是謝梓章卻是沒有起身,其他人也是一樣。
“臣家中出了孽徒,做下滔天禍事,臣和父親都自責不已。”謝梓章雙手扣地,道:“謝家治家不嚴,無顏再在朝為官,所以請辭。”
說完,他雙手奉上所有請辭奏折,安王低頭看著他不語,過了一會兒才彎腰接過他手中的奏折,道:“本王會交於皇上。”
“謝王爺。”謝梓章又道:“謝家出現孽障做下禍事,危害了朝廷的安穩,謝家深深自責,願捐出三十萬兩白銀,用於治理河道,造福百姓。”
這次安王挑了下眉,他本以為謝家人辭官已經是自放鮮血了,沒想到他們還會捐出三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兩這個數字很好,對於謝家這種幾百年的家族來說,三十萬兩能拿得出來,但也是傷筋動骨了。
而當今皇上崇尚節儉,也有些摳門,對銀錢看的有些重。謝家這三十萬兩銀子,送的好。
“嗯,本王也會告知皇上。”安王道。
“謝王爺。”謝家人又叩首,安王擺手讓他們起身,這一次謝梓章帶頭站了起來。
安王環視了謝家眾人一瞬,說了聲本王這就進宮,就邁步離開了。他沒有想到謝家如此的上道,或者說謝家除了謝贇之外還有聰明人。
其實,皇上這一次沒有真的想拿謝家開刀,不過是想嚇一嚇謝家,同時也看看,謝家是不是真有反意,再看看朝中還有誰是謝家的黨羽。
但沒有想到,謝贇被押進大牢後,謝家不僅沒有任何動靜,還全體辭官了,還送上了三十萬兩白銀。這樣的話,雖然皇上還會懷疑謝家有反心,但也會比之前弱很多。
心裏想著這些彎彎繞,安王打馬進宮。
..........
楚國公府
魏國公帶著兒子寧彥鋒朝楚國公深深一禮,然後道:“靖瀾兄,這次真的太感謝你了,若不是你告訴彥峰江陵侯販私鹽,我魏國公府也會處於危機之中。”
楚國公沒有問寧彥明有沒有跟江陵侯販私鹽,擺了下手道:“你我兩家多年的交情,本就應該守望相助。”
魏國公笑了兩聲,“靖瀾兄說的是,以後你楚國公府有什麽事情,盡管說。”
楚國公笑著點了下頭,然後看著薑鈺說:“我這大孫女以後在外行走,望老兄弟你多多照顧一些。”
薑鈺連忙起身朝魏國公行禮,魏國公一愣,然後就笑著說:“這孩子一看就是個聰慧的,靖瀾兄好福氣。”
楚國公讓薑鈺坐下,眼中帶著自豪,嘴裏說著謙虛的話,“年輕人要多曆練。”
魏國公附和,“年輕人多曆練才會成長,你我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做過多少荒唐事呢。”
楚國公哈哈笑,兩人你來我往的客套了一會兒,魏國公壓低了聲音問楚國公,“江陵侯府肯定是要完了,靖瀾兄,你覺得皇上會對謝家開刀嗎?”
楚國公沒有迴答他的話,而是看向薑鈺道:“鈺兒,說說你的看法。”
這是要讓薑鈺在人前表現的意思。薑鈺剛到上京城沒多久,又是女子,雖然與青山伯府的事情,讓上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但她的才智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薑鈺以後要入朝為官,要在上京城這些權貴之間行走,就得讓人知道她是什麽樣的人。人有的時候要藏拙,但有的時候也要讓人知道她的能力。
現在的薑鈺,需要讓上京城的這些權貴知道,楚國公府的薑鈺不是一般的女子,楚國公府的薑鈺不輸於上京城這些青年俊才。
這是在為她以後入朝為官鋪路,魏國公即使之前猜不準,現在也完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