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旱災肆虐橫行!難民驅趕出城?
親一口,活一天,他們求我別發癲 作者:大綠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與蘇艾歌的一番探討後,
次日清晨,孫山當機立斷地吩咐眾人加快前行的步伐。
......
隨著距離涸州逐漸靠近,空氣愈發幹燥起來。
夏季旱災肆虐橫行,雖然後來老天降下了一場久違的秋雨,
但這點雨水對於久旱的大地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起到實質性的改善作用。
沿途所經之處,農田裏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原本肥沃的土地如今已被幹裂成無數道深深淺淺的縫隙,
仿佛一張張猙獰可怖的大口,無情地吞噬著人們對豐收的期盼。
......
放眼望去,田間幾乎看不到任何莊稼的影子,
即便偶爾能瞧見幾株,也都是幹癟枯黃、毫無生氣的模樣。
據前方探路的士兵們四處打聽迴來的消息稱,
即便是有些田地僥幸長出了些許莊稼,
可那些饑腸轆轆、實在難以忍受饑餓折磨的人們,
早已餓得顧不上長遠打算,竟將尚未成熟的幼苗連根拔起當作食物充饑。
......
他們又何嚐不知,如果能夠忍耐到收獲時節,所能得到的糧食必然會多得多!
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他們已經等不及那一天的到來了。
因為若再繼續等待下去,等待他們的唯有死亡。
......
就這樣,一路行來,眾人的心情越發沉重。
原本還有些交談聲的隊伍也變得越來越沉默。
盡管理智不斷提醒著他們,
僅憑自身微薄的力量,對於解決眼前這場巨大的災難來說,無疑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每當看到那些,年紀甚至比自家弟弟妹妹還要幼小的孩子,
身上背著更為年幼的孩童,步履蹣跚地朝他們伸出髒兮兮的小手乞討時,
他們心中那份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便不由自主地被觸動了。
......
蘇艾歌同樣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對於旱災,她並非一無所知,
但以往所了解到的情況,僅僅是通過史書中那些冷冰冰的文字記載而已。
即便是此前從皇帝口中聽聞時,也不過是一串毫無溫度的數字罷了。
然而,當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時候,
那種視覺上帶來的強烈衝擊感,卻是任何言語和文字都無法比擬的。
......
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張張泛黃、且幹裂得如同樹皮一般的臉頰,仿佛被歲月無情地摧殘過;
還有那一個個骨瘦如柴、身材瘦小卻挺著大大的肚子的身軀,宛如風中殘燭般搖搖欲墜;
以及那一張張充滿絕望神色的麵龐,猶如被黑暗吞噬掉所有希望之光。
這些景象深深地刺痛著蘇艾歌的心,使得她的話語越來越少,最終沉默無聲。
......
終於,在長久的沉寂之後,
蘇艾歌打破了這片令人壓抑的安靜,輕聲問道:
“皇帝用於賑災的銀錢到底去了哪裏?”
然而,麵對這個問題,周圍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答案。
其實在場的每一個人心知肚明其中可能存在的貓膩,
但正因為大家都清楚這種可能性,
所以此刻的氣氛才顯得愈發凝重,甚至令人感到有些窒息。
......
要知道,此次旱災災情之嚴重實屬罕見,
就連皇帝也曾多次下達旨意,表示對此事高度重視,並嚴令各級官員務必全力救災。
可即便在這樣的高壓態勢下,竟然仍有人膽敢伸出貪婪之手,肆意侵吞賑災款項。
由此可見,此人背後的勢力定然非同小可。
而恰恰就是因為深知這一點,眾人才會覺得心情異常沉重,
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心口,喘不過氣來。
......
更為匪夷所思的是,
當他們率先抵達涸州最外圍的縣城時,驚訝地發現眾多難民全都聚集在城外。
經過一番打聽後,方才知曉原來是城中之人將這些難民驅趕出城。
看到這般情景,王爾忍不住開口問道:
“既然如此,這裏這麽冷,那你們為什麽不返迴家中呢?”
......
蘇艾歌身著一襲粗陋不堪的麻衣,與王爾一同穿梭於擁擠的難民群中,
試圖探聽一些有用的消息。
放眼望去,隻見絕大多數人都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動也不動一下。
若不是還能瞥見他們那微微起伏的胸膛,
恐怕真會誤以為這裏躺滿了一具具毫無生氣的屍體。
......
正當王爾滿心焦慮之時,
終於有個麵色蠟黃、身形瘦小的小男孩怯生生地開了口,
迴應著他的詢問:
“是因為……
城裏那些善人老爺們,每過三天就會輪流來這兒施舍米粥呢。”
聽到這話,王爾不禁艱難地吞咽了一口唾沫,滿臉驚愕道:
“竟然……才三天一次嗎?”
小男孩點了點頭,帶著一絲滿足的神情說道:
“沒錯呀,每個人每次都能領到滿滿一碗粥呢。”
......
孩子那簡單而又知足的話語,
卻如同一把尖銳的利刃,直直刺進在場所有人的心窩。
一時間,眾人的眼眶皆泛起淚光,
就連向來堅強的蘇艾歌,此刻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淚水奪眶而出。
喬裝打扮一番、沒有那麽惹眼的郭思,此時眼眶通紅,憤恨的握緊拳頭。
然而,此時此刻,並沒有任何人對他們投以嘲笑的目光。
......
這時,一個年齡稍長些的少年,注意到了眼前這群人的與眾不同之處。
盡管他們同樣穿著破舊的麻衣,
但無論是氣質風度還是言談舉止,都明顯與周圍其他難民有所區別。
少年轉動著那雙泛黃的眼珠,略作思索後,
壓低聲音繼續說道:
“其實啊,一開始的時候,那些善人每天都會來給我們施粥的。
可後來不知怎的,縣令大人突然下令,
要求負責施粥的大人們把所有的米統統送到縣衙裏去。
縣令聲稱要統一安排施粥事宜,可是……”
說到此處,少年無奈地搖了搖頭,
後麵的意思不言而喻,在場之人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一旁的孫山聽聞此言,氣得緊緊握住了拳頭,骨節因過度用力而泛白。
......
“後來縣衙也沒有施粥,善人們也變成三天一次了。”少年補充道。
次日清晨,孫山當機立斷地吩咐眾人加快前行的步伐。
......
隨著距離涸州逐漸靠近,空氣愈發幹燥起來。
夏季旱災肆虐橫行,雖然後來老天降下了一場久違的秋雨,
但這點雨水對於久旱的大地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起到實質性的改善作用。
沿途所經之處,農田裏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原本肥沃的土地如今已被幹裂成無數道深深淺淺的縫隙,
仿佛一張張猙獰可怖的大口,無情地吞噬著人們對豐收的期盼。
......
放眼望去,田間幾乎看不到任何莊稼的影子,
即便偶爾能瞧見幾株,也都是幹癟枯黃、毫無生氣的模樣。
據前方探路的士兵們四處打聽迴來的消息稱,
即便是有些田地僥幸長出了些許莊稼,
可那些饑腸轆轆、實在難以忍受饑餓折磨的人們,
早已餓得顧不上長遠打算,竟將尚未成熟的幼苗連根拔起當作食物充饑。
......
他們又何嚐不知,如果能夠忍耐到收獲時節,所能得到的糧食必然會多得多!
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他們已經等不及那一天的到來了。
因為若再繼續等待下去,等待他們的唯有死亡。
......
就這樣,一路行來,眾人的心情越發沉重。
原本還有些交談聲的隊伍也變得越來越沉默。
盡管理智不斷提醒著他們,
僅憑自身微薄的力量,對於解決眼前這場巨大的災難來說,無疑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每當看到那些,年紀甚至比自家弟弟妹妹還要幼小的孩子,
身上背著更為年幼的孩童,步履蹣跚地朝他們伸出髒兮兮的小手乞討時,
他們心中那份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便不由自主地被觸動了。
......
蘇艾歌同樣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對於旱災,她並非一無所知,
但以往所了解到的情況,僅僅是通過史書中那些冷冰冰的文字記載而已。
即便是此前從皇帝口中聽聞時,也不過是一串毫無溫度的數字罷了。
然而,當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時候,
那種視覺上帶來的強烈衝擊感,卻是任何言語和文字都無法比擬的。
......
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張張泛黃、且幹裂得如同樹皮一般的臉頰,仿佛被歲月無情地摧殘過;
還有那一個個骨瘦如柴、身材瘦小卻挺著大大的肚子的身軀,宛如風中殘燭般搖搖欲墜;
以及那一張張充滿絕望神色的麵龐,猶如被黑暗吞噬掉所有希望之光。
這些景象深深地刺痛著蘇艾歌的心,使得她的話語越來越少,最終沉默無聲。
......
終於,在長久的沉寂之後,
蘇艾歌打破了這片令人壓抑的安靜,輕聲問道:
“皇帝用於賑災的銀錢到底去了哪裏?”
然而,麵對這個問題,周圍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答案。
其實在場的每一個人心知肚明其中可能存在的貓膩,
但正因為大家都清楚這種可能性,
所以此刻的氣氛才顯得愈發凝重,甚至令人感到有些窒息。
......
要知道,此次旱災災情之嚴重實屬罕見,
就連皇帝也曾多次下達旨意,表示對此事高度重視,並嚴令各級官員務必全力救災。
可即便在這樣的高壓態勢下,竟然仍有人膽敢伸出貪婪之手,肆意侵吞賑災款項。
由此可見,此人背後的勢力定然非同小可。
而恰恰就是因為深知這一點,眾人才會覺得心情異常沉重,
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心口,喘不過氣來。
......
更為匪夷所思的是,
當他們率先抵達涸州最外圍的縣城時,驚訝地發現眾多難民全都聚集在城外。
經過一番打聽後,方才知曉原來是城中之人將這些難民驅趕出城。
看到這般情景,王爾忍不住開口問道:
“既然如此,這裏這麽冷,那你們為什麽不返迴家中呢?”
......
蘇艾歌身著一襲粗陋不堪的麻衣,與王爾一同穿梭於擁擠的難民群中,
試圖探聽一些有用的消息。
放眼望去,隻見絕大多數人都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動也不動一下。
若不是還能瞥見他們那微微起伏的胸膛,
恐怕真會誤以為這裏躺滿了一具具毫無生氣的屍體。
......
正當王爾滿心焦慮之時,
終於有個麵色蠟黃、身形瘦小的小男孩怯生生地開了口,
迴應著他的詢問:
“是因為……
城裏那些善人老爺們,每過三天就會輪流來這兒施舍米粥呢。”
聽到這話,王爾不禁艱難地吞咽了一口唾沫,滿臉驚愕道:
“竟然……才三天一次嗎?”
小男孩點了點頭,帶著一絲滿足的神情說道:
“沒錯呀,每個人每次都能領到滿滿一碗粥呢。”
......
孩子那簡單而又知足的話語,
卻如同一把尖銳的利刃,直直刺進在場所有人的心窩。
一時間,眾人的眼眶皆泛起淚光,
就連向來堅強的蘇艾歌,此刻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淚水奪眶而出。
喬裝打扮一番、沒有那麽惹眼的郭思,此時眼眶通紅,憤恨的握緊拳頭。
然而,此時此刻,並沒有任何人對他們投以嘲笑的目光。
......
這時,一個年齡稍長些的少年,注意到了眼前這群人的與眾不同之處。
盡管他們同樣穿著破舊的麻衣,
但無論是氣質風度還是言談舉止,都明顯與周圍其他難民有所區別。
少年轉動著那雙泛黃的眼珠,略作思索後,
壓低聲音繼續說道:
“其實啊,一開始的時候,那些善人每天都會來給我們施粥的。
可後來不知怎的,縣令大人突然下令,
要求負責施粥的大人們把所有的米統統送到縣衙裏去。
縣令聲稱要統一安排施粥事宜,可是……”
說到此處,少年無奈地搖了搖頭,
後麵的意思不言而喻,在場之人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一旁的孫山聽聞此言,氣得緊緊握住了拳頭,骨節因過度用力而泛白。
......
“後來縣衙也沒有施粥,善人們也變成三天一次了。”少年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