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段時間裏,英月生心急如焚,馬不停蹄地向英家莊疾馳而去。然而,越是心急,道路就越是崎嶇不平。
就在經過一條繁華且熱鬧非凡的街道時,他不得不停下了馬蹄。原來,前方有一群人竟然把馬路圍得嚴嚴實實,水泄不通,使得他根本無法繼續前行。無奈之下,他隻能騎馬慢慢靠近,以便觀察情況。得益於他所處的高位,人群裏的場景盡收眼底。
本來不看也還好,但這一看,卻讓他再次心生憤恨。隻見一個年幼的孩子正被兩名彪形大漢牢牢抓住,對其拳打腳踢,毫不留情,完全不給孩子留生路的架勢。隻聽見其中一名大漢邊打邊罵道:\"臭小子,竟敢偷大爺的錢,簡直是不想活了!\"
話音未落,他又狠狠地抽了那小孩兩個耳光。周圍的人們都目睹了這一切,卻沒有一個人膽敢上前營救。
隻因這幾人在當地臭名昭著、橫行霸道,經常欺淩弱小,久而久之,周圍的人都害怕招惹到他們。
英樂生騎在馬背上,看到那個小孩滿臉痛苦且無比可憐,內心深處不禁湧起一陣憐憫之情。盡管他並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眼前幾個身形魁梧的成年人聯合起來欺負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孩,無論如何都是違背天理道義的行為。
此時此刻,英樂生毫不猶豫地跳下馬來,撥開圍觀的人群,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兩個大漢跟前,義正言辭地喊道:“兩位仁兄,你們為何要如此殘忍地對待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
其中一名大漢麵露兇光,惡狠狠地迴答說:“這個小兔崽子膽大包天,居然敢偷竊我們的錢財,簡直是不想活了!”
英月生好言相勸道:“他畢竟隻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犯下錯誤。希望各位高抬貴手,放他一馬。”
然而,那大漢完全不把英月生的話放在眼裏,態度堅決地反駁道:“這位大俠,還請您不要多管閑事!今日若不能讓這小賊吃點苦頭,我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英月生依然勸解道:在打,人就死了,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你們幾個大老爺們欺負一個小孩,“今天這事我一定要管。“
兩大漢一聽這人是油鹽不進,非要多管閑事,也就想給英月生一點顏色看看,必竟這幾人在此地專橫跋扈慣了,又怎麽會買英月生的賬。
話語剛完,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突然從背後偷襲英月生,猛地揮拳打向他。然而,英月生反應迅速,敏捷地用雙手攔住了這一擊,並立即反擊一掌,隻用一招便將那個大漢打倒在地。
另一個大漢看到英月生如此厲害的武功,心中恐懼不已,立刻鬆開懷中的小孩,慌亂地竄入人群中逃走了。
眾人見狀,紛紛鼓掌叫好。他們對英月生感激不盡,因為他替大家出了一口長期以來積壓在心頭的怨氣。
緊接著,英月生扶起那個小孩,小心翼翼地將他抱上馬來,然後轉頭對著另一個大漢厲聲道:“若是再讓我見到你欺壓鄉民,我絕對不會輕饒你!”
大漢嚇得急忙起身跪地磕頭,連連道謝:“多謝俠士手下留情,不殺之恩,小的沒齒難忘。”
英月生有些不耐煩地甩了甩手,隨口說道:“少在這裏礙手礙腳的,還不快滾?”
大漢趕忙退到一旁,不停地叩頭致謝:“謝謝俠士。”
原本,英月生打算快馬加鞭趕迴莊裏,但卻未曾料到這世上竟有如此多的不公之事。也不知道是最近與孩童有緣,還是其他原因,如今自己手中又多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時之間他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茫然的他,無奈之下隻得先調整自己的行程規劃。他四處張望著尋找一片空曠的樹林,以便能夠停下來歇歇腳。終於,在經過一番尋覓之後,他找到了理想之地。
這是一片繁茂而密集的樹林,英月生輕拍馬背示意停下,隨後小心翼翼地抱著小孩從馬背上一躍而下。
在前方不遠處,他發現了一棵小樹,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綠植。於是,他順手將馬匹牽到那裏,並在樹旁打下一根木樁,讓它可以自在地吃草。接著,英月生與小孩一同坐在附近的一棵大樹底下,盡情享受著溫暖的陽光。
然而,整個過程中小孩子始終沉默不語,仿佛不知該如何開口。或許是因為家境貧困,這個孩子顯得格外內向,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否患有失語症。起初,英月生還誤以為他就是個啞巴。
直到英月生好奇地問起:“你剛才為何要偷竊那兩個大漢的錢財呢?”這時,小孩才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他,輕聲迴答道:“我……我肚子餓。”
英月生隨即從包裏拿出攜帶的幹餅,遞給小孩,又問道:“那你叫什麽名字呢?“
小孩一臉無奈道:“我不知道,我從小就是一孤孤兒,四處漂泊。“
英月生見這小孩,確實可憐又無牽無掛,索性就開口道:“不如叔叔幫你取個名字吧。“
小孩看著眼前這個大叔一臉祥和,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他知道這位大叔不僅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更是給予了自己一份難得的溫暖和關懷。然而,盡管內心深處湧動著無數的謝意,小孩卻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說不出那聲“謝謝”。或許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即使麵對這樣善良的大叔,未來等待著他的可能也隻有無盡的痛苦。今日這位大叔雖然好心相助,但終究隻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名匆匆過客罷了。
當英月生提出要為他取個名字時,小孩雖然饑餓狼吞虎咽地咀嚼著餅,但也不忘點頭,表示同意。待小孩風卷殘雲般地吃完大餅、一壺清水下肚。
英月生的才思也逐漸成形,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名字。隻聽他緩緩說道:“不如就叫‘段情’吧。這個名字意味著斷盡世間所有的情愛糾葛,從此不再被情感所困擾。”
聽完這番話,小孩如醍醐灌頂般深受觸動。他立刻跪地拜謝,激動地說道:“謝謝叔叔!我終於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了!”此刻的小孩滿臉洋溢著歡喜之情,跪在地上笑得合不攏嘴。他對這個新名字感到無比滿意,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英月生見到此番情景,仿佛忘卻了急忙歸家之路途,一股樂於助人的滿足感,頃刻間湧上心頭。
他趕忙上前將段情扶了起來,並和藹可親地說道:“孩子,不如叔叔傳授你一項我們家祖傳的絕活兒吧。”
段情聽聞,興奮不已,連忙道謝道:“多謝叔叔!”
製作古琴乃是英家祖傳的技藝,同時也是他們家族的獨門秘籍。自祖上起,他們便以製作各式各樣的樂器維持生計。然而,最為令家族感到驕傲的,莫過於古琴。因為他們深諳其中奧妙所在,成功解開了其中的神秘麵紗,所製造出來的古琴無一不是精美絕倫,音質精準,絲毫不遜色於那些著名的雕刻工藝品,成為了武林中眾多愛好音樂之人的首選。
此後,他們以此為基礎不斷發展創新,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成功地將音樂與內力相互融合,成為了武林中獨特的風景線。
正所謂樹大招風,他們的獨有,也因此招來了,那些武林中人的嫉妒,可幾經挑釁,都被英家人用音樂神功打敗,當這一現象成為常態之後,也就無人趕前來侵犯了,而英家的音樂神功也就被武林人士所亟待。
今日英月生決定將自身獨有的製琴絕技傳授給段情,因為他看出了段情的本性善良正直,心中對其充滿了期待與希望,認為他日後定會成長為一個棟梁之才。
須臾之間,英月生便開始環顧四周,目光迅速地鎖定在了不遠處的一棵枯木之上。盡管此樹的木質並不算上乘,但若經過一番精心雕琢,亦可成為一件精美的樂器。
當然,僅有木頭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鉚釘以及琴弦,如此方能成就一把完整的古琴。隻見英月生動作嫻熟自然,毫不費力地便找齊了這三樣物品。於這片枯木林立之地,枯木自是隨處可見;而鉚釘,則是他一直隨身攜帶之物;至於琴弦,那自然離不開馬尾巴上的毛發了。
緊接著,英月生便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了對枯木的精雕細琢之中。除了卓越的武功之外,他隨身攜帶的那些工具,便是他最為珍視的寶貝了。此時此刻,他運用著熟練無比的手法和別具一格的技巧,讓站在一旁的段情看得目瞪口呆。在段情的記憶當中,他從未目睹過如此精湛絕倫的技藝。
眼神更是絲毫不敢遊移到別處去,仿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環節似的。他隻能先用思維將英月生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牢牢地記住,然後再迴頭仔細琢磨和消化。
製作一把精美的古琴對於英月生這樣的大師級工匠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然而,段情畢竟還隻是個孩子,要想達到英月生今日的高超技藝水平,自然還需要一些時間去磨礪和積累經驗。
此次英月生出外,其實也是為了英家莊的古琴生意。為了能夠將祖輩們傳下來的製琴技藝發揚光大,並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英家樂器的卓越品質,他們必須不遺餘力地將自家的古琴或其他樂器傳播到每一個角落。隻有這樣,英家樂器才能永遠聲名遠揚,不會被時代所遺忘。
可是誰能料到,這一路上竟然遇到了連連冤情,再加之莊內又有急事需要處理,這一切著實讓英月生感到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隨著時間如流水般地不斷流逝,英月生精心雕琢鑄造的古琴已經初步呈現出了它應有的形態。隻要再稍加修飾潤色,這把古琴便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
眼前呈現出一把精致而獨特的七弦琴,其琴弦由馬尾上最為純淨、堅韌且柔軟的毛發編織而成。盡管外表稍顯質樸簡約,但在段情眼中,它已然堪稱極品之作。
段情全神貫注地凝視著英月生精心打造古琴的全程,目睹每一個細節,心中湧起陣陣驚歎與欽佩。在此之前,他對如此卓越非凡的技藝一無所知!
正當英月生將古琴輕輕遞至段情眼前之際,段情猛地怔住了,滿臉狐疑地脫口而出:\"叔叔,此為何物啊?\"
英月生趕忙迴應道:\"這乃是咱家祖傳絕技所製,名為七弦琴。\"
段情這才如夢初醒般恍然大悟,終於領悟到這原來是一把琴。自幼四處漂泊、曆經風雨的他,何曾有機會接觸這樣新奇罕見的物件呢?更別提一眼便能識別出來了。此刻,他完全被這把古琴深深迷住,目光中流露出無盡的好奇與熱切渴望。
英月生接著道:“叔叔要將這具古琴送給你,喜歡嗎?”說著,他將古琴輕輕遞給了段情。
段情滿心歡喜地接過古琴,小心翼翼地撫摸著琴弦,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他感激地對英月生說道:“謝謝叔叔,我非常喜歡。”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見天色已逐漸暗下來,英月生小心翼翼地將段情扶上馬來,兩人一同再次踏上了迴家的路。一路上,段情始終緊緊抱著那具古琴,仿佛生怕它會飛走一般,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喜悅之情。
他們沿著道路緩緩前行,走著走著,英月生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嘈雜的讀書聲。這陣聲音引起了他內心深處的共鳴,似乎讓他意識到了某種重要的事情。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順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當他停下馬步時,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赫然出現在眼前。他抬起頭,仰望著門頭上方高懸的一塊匾額,上麵清晰地刻著“立德書院”四個大字。
英月生不禁感到有些驚訝,他從未想過在這樣的地方竟然會有一座書院存在。原本,他認為這裏不過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小城罷了,但此刻他才發現,這裏竟蘊含著如此濃厚的文化底蘊。為了能給段情尋得一處絕佳的安身之所,英月生下定決心走進書院一探究竟。
這座書院看上去古樸而又陳舊,歲月的痕跡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房屋顯得有些落寞,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盡管曆經滄桑,但曆朝曆代的書香氣息依然彌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受到一種沉澱和寧靜。
課堂上,一位白胡子先生正對學生侃侃而談,將四書五經講述頭頭是道,時不時還一句典故,把學子們的思維牢牢鎖在其中。
隻見老先生,毛色花白,滿篇皺紋,臉型微黃,偏瘦,頭戴一頂布巾,手拿紙傘,一身修長的堂服,雖然歲月奪去了他的容顏,但是那股傲然挺立的書身氣質確是絲毫不改。
老先生的侃侃而談被兩位不速之客打斷,隻好上前相迎,並示意正在背誦的學生們繼續學習。
來到跟前,英月生彎下腰,恭敬地向老者行了一個禮,然後說道:“先生您好,我是聞聲而來,如有冒昧之處,還望您多多包涵。”
老先生絲毫沒有覺得被打擾,反而微笑著問道:“不知這位俠士來到此處所為何事?”英月生心中掛念著家裏的事情,也顧不得詳細說明,直截了當地說:“我想將這個孩子托付給先生。”
老先生滿臉狐疑地看著眼前這位名叫英月生的人,不解地問道:“看閣下衣著光鮮亮麗,家境必定殷實,為何會突發奇想將自己家的孩子送來我們這間陳舊破敗的書院呢?況且,此地的孩童大半都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之人呐。”
英月生並未有絲毫隱瞞之意,坦然迴答道:“其實,他同樣是個孤兒,我期望先生能夠收容他。”
老先生露出一絲無奈神色,歎息著說:“壯士且看,咱們這座書院已破爛不堪,每接納一名學童,便意味著多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啊。”
英月生自然明白對方話中的深意,二話不說,從懷中掏出一遝銀票,輕輕遞到老先生手中,並誠摯地表示:“這算是在下對書院的一點綿薄貢獻,還望先生笑納。”
那位老先生接過銀票後,臉上流露出欣喜與感激之情,感慨道:“承蒙壯士厚意,既然如此,那就讓這個孩子留下吧。”
就在經過一條繁華且熱鬧非凡的街道時,他不得不停下了馬蹄。原來,前方有一群人竟然把馬路圍得嚴嚴實實,水泄不通,使得他根本無法繼續前行。無奈之下,他隻能騎馬慢慢靠近,以便觀察情況。得益於他所處的高位,人群裏的場景盡收眼底。
本來不看也還好,但這一看,卻讓他再次心生憤恨。隻見一個年幼的孩子正被兩名彪形大漢牢牢抓住,對其拳打腳踢,毫不留情,完全不給孩子留生路的架勢。隻聽見其中一名大漢邊打邊罵道:\"臭小子,竟敢偷大爺的錢,簡直是不想活了!\"
話音未落,他又狠狠地抽了那小孩兩個耳光。周圍的人們都目睹了這一切,卻沒有一個人膽敢上前營救。
隻因這幾人在當地臭名昭著、橫行霸道,經常欺淩弱小,久而久之,周圍的人都害怕招惹到他們。
英樂生騎在馬背上,看到那個小孩滿臉痛苦且無比可憐,內心深處不禁湧起一陣憐憫之情。盡管他並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眼前幾個身形魁梧的成年人聯合起來欺負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孩,無論如何都是違背天理道義的行為。
此時此刻,英樂生毫不猶豫地跳下馬來,撥開圍觀的人群,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兩個大漢跟前,義正言辭地喊道:“兩位仁兄,你們為何要如此殘忍地對待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
其中一名大漢麵露兇光,惡狠狠地迴答說:“這個小兔崽子膽大包天,居然敢偷竊我們的錢財,簡直是不想活了!”
英月生好言相勸道:“他畢竟隻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犯下錯誤。希望各位高抬貴手,放他一馬。”
然而,那大漢完全不把英月生的話放在眼裏,態度堅決地反駁道:“這位大俠,還請您不要多管閑事!今日若不能讓這小賊吃點苦頭,我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英月生依然勸解道:在打,人就死了,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你們幾個大老爺們欺負一個小孩,“今天這事我一定要管。“
兩大漢一聽這人是油鹽不進,非要多管閑事,也就想給英月生一點顏色看看,必竟這幾人在此地專橫跋扈慣了,又怎麽會買英月生的賬。
話語剛完,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突然從背後偷襲英月生,猛地揮拳打向他。然而,英月生反應迅速,敏捷地用雙手攔住了這一擊,並立即反擊一掌,隻用一招便將那個大漢打倒在地。
另一個大漢看到英月生如此厲害的武功,心中恐懼不已,立刻鬆開懷中的小孩,慌亂地竄入人群中逃走了。
眾人見狀,紛紛鼓掌叫好。他們對英月生感激不盡,因為他替大家出了一口長期以來積壓在心頭的怨氣。
緊接著,英月生扶起那個小孩,小心翼翼地將他抱上馬來,然後轉頭對著另一個大漢厲聲道:“若是再讓我見到你欺壓鄉民,我絕對不會輕饒你!”
大漢嚇得急忙起身跪地磕頭,連連道謝:“多謝俠士手下留情,不殺之恩,小的沒齒難忘。”
英月生有些不耐煩地甩了甩手,隨口說道:“少在這裏礙手礙腳的,還不快滾?”
大漢趕忙退到一旁,不停地叩頭致謝:“謝謝俠士。”
原本,英月生打算快馬加鞭趕迴莊裏,但卻未曾料到這世上竟有如此多的不公之事。也不知道是最近與孩童有緣,還是其他原因,如今自己手中又多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時之間他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茫然的他,無奈之下隻得先調整自己的行程規劃。他四處張望著尋找一片空曠的樹林,以便能夠停下來歇歇腳。終於,在經過一番尋覓之後,他找到了理想之地。
這是一片繁茂而密集的樹林,英月生輕拍馬背示意停下,隨後小心翼翼地抱著小孩從馬背上一躍而下。
在前方不遠處,他發現了一棵小樹,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綠植。於是,他順手將馬匹牽到那裏,並在樹旁打下一根木樁,讓它可以自在地吃草。接著,英月生與小孩一同坐在附近的一棵大樹底下,盡情享受著溫暖的陽光。
然而,整個過程中小孩子始終沉默不語,仿佛不知該如何開口。或許是因為家境貧困,這個孩子顯得格外內向,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否患有失語症。起初,英月生還誤以為他就是個啞巴。
直到英月生好奇地問起:“你剛才為何要偷竊那兩個大漢的錢財呢?”這時,小孩才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他,輕聲迴答道:“我……我肚子餓。”
英月生隨即從包裏拿出攜帶的幹餅,遞給小孩,又問道:“那你叫什麽名字呢?“
小孩一臉無奈道:“我不知道,我從小就是一孤孤兒,四處漂泊。“
英月生見這小孩,確實可憐又無牽無掛,索性就開口道:“不如叔叔幫你取個名字吧。“
小孩看著眼前這個大叔一臉祥和,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他知道這位大叔不僅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更是給予了自己一份難得的溫暖和關懷。然而,盡管內心深處湧動著無數的謝意,小孩卻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說不出那聲“謝謝”。或許是因為他已經意識到,即使麵對這樣善良的大叔,未來等待著他的可能也隻有無盡的痛苦。今日這位大叔雖然好心相助,但終究隻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名匆匆過客罷了。
當英月生提出要為他取個名字時,小孩雖然饑餓狼吞虎咽地咀嚼著餅,但也不忘點頭,表示同意。待小孩風卷殘雲般地吃完大餅、一壺清水下肚。
英月生的才思也逐漸成形,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名字。隻聽他緩緩說道:“不如就叫‘段情’吧。這個名字意味著斷盡世間所有的情愛糾葛,從此不再被情感所困擾。”
聽完這番話,小孩如醍醐灌頂般深受觸動。他立刻跪地拜謝,激動地說道:“謝謝叔叔!我終於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了!”此刻的小孩滿臉洋溢著歡喜之情,跪在地上笑得合不攏嘴。他對這個新名字感到無比滿意,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英月生見到此番情景,仿佛忘卻了急忙歸家之路途,一股樂於助人的滿足感,頃刻間湧上心頭。
他趕忙上前將段情扶了起來,並和藹可親地說道:“孩子,不如叔叔傳授你一項我們家祖傳的絕活兒吧。”
段情聽聞,興奮不已,連忙道謝道:“多謝叔叔!”
製作古琴乃是英家祖傳的技藝,同時也是他們家族的獨門秘籍。自祖上起,他們便以製作各式各樣的樂器維持生計。然而,最為令家族感到驕傲的,莫過於古琴。因為他們深諳其中奧妙所在,成功解開了其中的神秘麵紗,所製造出來的古琴無一不是精美絕倫,音質精準,絲毫不遜色於那些著名的雕刻工藝品,成為了武林中眾多愛好音樂之人的首選。
此後,他們以此為基礎不斷發展創新,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成功地將音樂與內力相互融合,成為了武林中獨特的風景線。
正所謂樹大招風,他們的獨有,也因此招來了,那些武林中人的嫉妒,可幾經挑釁,都被英家人用音樂神功打敗,當這一現象成為常態之後,也就無人趕前來侵犯了,而英家的音樂神功也就被武林人士所亟待。
今日英月生決定將自身獨有的製琴絕技傳授給段情,因為他看出了段情的本性善良正直,心中對其充滿了期待與希望,認為他日後定會成長為一個棟梁之才。
須臾之間,英月生便開始環顧四周,目光迅速地鎖定在了不遠處的一棵枯木之上。盡管此樹的木質並不算上乘,但若經過一番精心雕琢,亦可成為一件精美的樂器。
當然,僅有木頭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鉚釘以及琴弦,如此方能成就一把完整的古琴。隻見英月生動作嫻熟自然,毫不費力地便找齊了這三樣物品。於這片枯木林立之地,枯木自是隨處可見;而鉚釘,則是他一直隨身攜帶之物;至於琴弦,那自然離不開馬尾巴上的毛發了。
緊接著,英月生便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了對枯木的精雕細琢之中。除了卓越的武功之外,他隨身攜帶的那些工具,便是他最為珍視的寶貝了。此時此刻,他運用著熟練無比的手法和別具一格的技巧,讓站在一旁的段情看得目瞪口呆。在段情的記憶當中,他從未目睹過如此精湛絕倫的技藝。
眼神更是絲毫不敢遊移到別處去,仿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環節似的。他隻能先用思維將英月生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牢牢地記住,然後再迴頭仔細琢磨和消化。
製作一把精美的古琴對於英月生這樣的大師級工匠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然而,段情畢竟還隻是個孩子,要想達到英月生今日的高超技藝水平,自然還需要一些時間去磨礪和積累經驗。
此次英月生出外,其實也是為了英家莊的古琴生意。為了能夠將祖輩們傳下來的製琴技藝發揚光大,並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英家樂器的卓越品質,他們必須不遺餘力地將自家的古琴或其他樂器傳播到每一個角落。隻有這樣,英家樂器才能永遠聲名遠揚,不會被時代所遺忘。
可是誰能料到,這一路上竟然遇到了連連冤情,再加之莊內又有急事需要處理,這一切著實讓英月生感到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隨著時間如流水般地不斷流逝,英月生精心雕琢鑄造的古琴已經初步呈現出了它應有的形態。隻要再稍加修飾潤色,這把古琴便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
眼前呈現出一把精致而獨特的七弦琴,其琴弦由馬尾上最為純淨、堅韌且柔軟的毛發編織而成。盡管外表稍顯質樸簡約,但在段情眼中,它已然堪稱極品之作。
段情全神貫注地凝視著英月生精心打造古琴的全程,目睹每一個細節,心中湧起陣陣驚歎與欽佩。在此之前,他對如此卓越非凡的技藝一無所知!
正當英月生將古琴輕輕遞至段情眼前之際,段情猛地怔住了,滿臉狐疑地脫口而出:\"叔叔,此為何物啊?\"
英月生趕忙迴應道:\"這乃是咱家祖傳絕技所製,名為七弦琴。\"
段情這才如夢初醒般恍然大悟,終於領悟到這原來是一把琴。自幼四處漂泊、曆經風雨的他,何曾有機會接觸這樣新奇罕見的物件呢?更別提一眼便能識別出來了。此刻,他完全被這把古琴深深迷住,目光中流露出無盡的好奇與熱切渴望。
英月生接著道:“叔叔要將這具古琴送給你,喜歡嗎?”說著,他將古琴輕輕遞給了段情。
段情滿心歡喜地接過古琴,小心翼翼地撫摸著琴弦,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他感激地對英月生說道:“謝謝叔叔,我非常喜歡。”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見天色已逐漸暗下來,英月生小心翼翼地將段情扶上馬來,兩人一同再次踏上了迴家的路。一路上,段情始終緊緊抱著那具古琴,仿佛生怕它會飛走一般,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喜悅之情。
他們沿著道路緩緩前行,走著走著,英月生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嘈雜的讀書聲。這陣聲音引起了他內心深處的共鳴,似乎讓他意識到了某種重要的事情。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順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當他停下馬步時,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赫然出現在眼前。他抬起頭,仰望著門頭上方高懸的一塊匾額,上麵清晰地刻著“立德書院”四個大字。
英月生不禁感到有些驚訝,他從未想過在這樣的地方竟然會有一座書院存在。原本,他認為這裏不過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小城罷了,但此刻他才發現,這裏竟蘊含著如此濃厚的文化底蘊。為了能給段情尋得一處絕佳的安身之所,英月生下定決心走進書院一探究竟。
這座書院看上去古樸而又陳舊,歲月的痕跡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房屋顯得有些落寞,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盡管曆經滄桑,但曆朝曆代的書香氣息依然彌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受到一種沉澱和寧靜。
課堂上,一位白胡子先生正對學生侃侃而談,將四書五經講述頭頭是道,時不時還一句典故,把學子們的思維牢牢鎖在其中。
隻見老先生,毛色花白,滿篇皺紋,臉型微黃,偏瘦,頭戴一頂布巾,手拿紙傘,一身修長的堂服,雖然歲月奪去了他的容顏,但是那股傲然挺立的書身氣質確是絲毫不改。
老先生的侃侃而談被兩位不速之客打斷,隻好上前相迎,並示意正在背誦的學生們繼續學習。
來到跟前,英月生彎下腰,恭敬地向老者行了一個禮,然後說道:“先生您好,我是聞聲而來,如有冒昧之處,還望您多多包涵。”
老先生絲毫沒有覺得被打擾,反而微笑著問道:“不知這位俠士來到此處所為何事?”英月生心中掛念著家裏的事情,也顧不得詳細說明,直截了當地說:“我想將這個孩子托付給先生。”
老先生滿臉狐疑地看著眼前這位名叫英月生的人,不解地問道:“看閣下衣著光鮮亮麗,家境必定殷實,為何會突發奇想將自己家的孩子送來我們這間陳舊破敗的書院呢?況且,此地的孩童大半都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之人呐。”
英月生並未有絲毫隱瞞之意,坦然迴答道:“其實,他同樣是個孤兒,我期望先生能夠收容他。”
老先生露出一絲無奈神色,歎息著說:“壯士且看,咱們這座書院已破爛不堪,每接納一名學童,便意味著多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啊。”
英月生自然明白對方話中的深意,二話不說,從懷中掏出一遝銀票,輕輕遞到老先生手中,並誠摯地表示:“這算是在下對書院的一點綿薄貢獻,還望先生笑納。”
那位老先生接過銀票後,臉上流露出欣喜與感激之情,感慨道:“承蒙壯士厚意,既然如此,那就讓這個孩子留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