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笠用完晚餐後,和於藍雪爬上了閣樓。
閣樓頂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低矮,於笠和於藍雪可以放鬆地走進去。不過傾斜的房頂,好像隨時要塌下來,將他們掩埋。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會把閣樓改成一個獨立的房間,例如臥室,因為長時間待在這樣的房間裏,總會讓人覺得壓抑。
屋子的裝潢和結構都是個學問,普通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千百年來曆史的衝刷,人類早就能自然而然地辨別出一座房子的優劣,要見光,要通風,要幹燥,要冬暖夏涼。
無論如何,大部分閣樓都是閑置的,或者用來儲存些雜物。
於笠租住的這間閣樓很空曠,除了放在地上的破舊床墊,就什麽都沒有了。
他把墊子擦幹淨,於藍雪快速地把閣樓的餘灰清掃出去。閣樓沒有出風口,所以他們打開天窗,清新的空氣將屋內渾濁一掃而盡。
機器人默認清理的範圍不包括閣樓,如果讓它上來打掃也是可以的,但是偶爾自己動手去清掃房間,也是件釋放壓力的事情。
不知道為什麽,於笠發現自己挺會做家務的,起碼從墊子上就能表現出來,他擦得非常幹淨。
墊子很快就幹了,於笠抱來床單鋪在上麵。最後把床墊挪到天窗之下。
他率先躺了下來,背靠在有些堅硬的床墊上,好在床單散發著熏香,讓人覺得舒服。他正麵朝向天窗,朝向天空。偌大的星空,被天窗裁剪成規則的四方形,落入於笠的眼簾。
或許下次去室外會視野更好些。
不過仰望夜空在於仰望的人,隻要他願意去仰望,那麽星空就無邊無際。
於藍雪脫掉鞋子,也躺了下來,她躺在於笠邊上,和於笠隔出幾厘米。這樣的距離讓人舒適,太近使人窒息,沒有安全感;太遠又會令人覺得疏遠冷淡。
兩人躺著,一開始誰都沒有說話。
經曆了一天甚至好幾天在小作坊的研究設計,於笠隻感到渾身酸痛,眼睛也酸脹得很,仿佛眼睛裏有刀片在刮,也割,在刺。
但是夜晚的柔光掉落在他眼球上,把屬於白日的酸痛一掃而去。
夜晚,星空。
很多年前,浩浩蕩蕩的工業發展,讓天空蒙上一層麵紗,連同空氣都布滿肮髒的顆粒。屋子但凡一兩天不做清掃,就會在窗台上,桌麵上蓋上一層薄薄的灰塵。
雖然現在情況好了很多,但是像今晚那般清晰的夜空,還是無比珍貴的。
但是像祖輩小時候,仰望星空,滿天星河,這樣的經曆再也沒辦法享受了。
漆黑舞台的底色,黑不是無所一物,而是包含太多。從本質上來看,黑和白沒有區別。隻不過,白是四溢,黑是吸納。
今夜,月亮不是主角。
因為天窗把月亮切成一片殘影,於笠隻能窺見一隅。
星星,是今夜的主角。
我們的主角從來不是一個人,因為天上的星星也不會隻有一顆。隻有一顆星星的天空,不會帶給人太多視覺享受,反而讓人覺得空洞、無趣,有一種黑河傾瀉而下,要把觀星人淹沒的壓抑。
而一片星星的天空就不會給人類似的感覺,因為你眼睛捕捉到的星光,令你應接不暇。
在黑幕上四散的星星,有大有小,那是雨水凝結的冰晶。它們沒有密密麻麻鋪滿天空,但今晚上非常熱鬧,足以讓於笠的眼睛布滿冰晶的光澤。
如果星星再多再密一點,就能匯成一條河水。可惜黑幕始終蒙著一層於笠看不見的紗,所以河水也藏在了紗的背後,低調起來。
事實上,這些星星是運動的,但是在人眼裏,他們是不動彈的。如果不是某幾顆星星突然亮閃一下,於笠幾乎要以為它們是死掉的。
或許有死掉的星,但是死去的餘暉久久綻放著。
“我突然想起以前讀過的一首詩,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於笠率先開口,打破了沉寂。他不想賣弄知識,因為他看的書不算多,說不定於藍雪數據空裏儲藏的書目就可以完爆於笠的知識儲備。
“什麽?”於藍雪表現出好奇的樣子。於笠知道於藍雪能夠收到自己發出的信號,但是他的思維對於除自己以外的所有生物或造物,是不透明的,對於於藍雪也隻是半公開的。於藍雪隻能接收到於笠下意識的猛烈情緒和思想信號,但是那些細水流長,是於藍雪接收不到的。
“月亮是夜晚的傷口,每顆星星都像血滴。”(出自羅伯特·瓦爾澤《在辦公室》)
於藍雪扭過腦袋,看向一旁的於笠。對方的鼻子筆挺著,像一座小山坡,如果是站在山下的觀星人,微微仰頭,就能看到廣闊的星空,如果能夠走幾步上山,那星空無所不在了。
“這句話,從描寫的情緒表達上,太悲觀了。況且月亮和星星不能混為而談。”於藍雪擺正頭,重新看向天窗外的星空,“很多詩人喜歡把星星比作眼睛,我覺得這是不妥當的。眼睛本身是沒有光的,更別說發光,把星星比做成眼睛就是忽略了星星發光的特質。”
“那你有什麽更好的比喻嗎?”
“光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媒介,語言同樣是信息傳遞的媒介,最直白的語言是嘴巴說出的,所以星星可以是嘴巴。”於藍雪頓了頓,“其實這樣說也不算準確,首先嘴巴本身不能發出聲音,而語言同樣可以通過視線來隱晦傳達。”於藍雪立刻否定掉自己做出的比喻。
看來機器人在比喻上麵,不是特別精準啊。
但是機器是人造的,人不會永遠的精確,機器人也是。
“忽略原理上的錯誤,我認為嘴巴就是更加明亮的星星,那傳達著直白的信息;而眼睛是相對晦暗的星星,傳達著委婉的信息。”於笠在藍雪發言的基礎上,做出了修改。
於藍雪接過話,“我又想推翻這個比喻了,不管是明亮的星星,還是晦暗的,於人來說,都是委婉的,不夠直白的,所以比作為眼睛更加恰當些。”
於笠被她前後發言的矛盾逗笑了。這樣簡單的快樂充斥在他整個身心。
躺著是件簡單的事情,觀星也是件簡單的事情,快樂也是。
於藍雪定定地注視著天空,輕輕說出一句話:“不論是嘴巴,還是眼睛,它們都在傳達著信息。”
是的,信息……
星空在天上,在天窗外,在他的眼中。
顆顆粒粒的光看上去是那麽的分明,但是在一層紗的掩蓋下,也變得有些模糊朦朧。光與光曖昧起來,四散,扭曲,融合。黑色吞噬著白色,白色撕咬著黑色,色彩不再純粹,變成渾濁的黃與藍,它們加速交融。
星空不再是星空,那是左右搖晃的腦漿。
那層紗變得更加厚重了,顆粒再也看不清晰。
如果星星上站著人,他們朝著大地喊話,那麽厚重的紗也會攔住他們的話語吧。
於笠有些犯惡心,他坐起身,摸向喉嚨。
明明刷了牙,在龔睿彬家吃的糖醋排骨,味道還是會迴流到嘴巴裏,初來是鹹甜可口的,但是越吃越讓人暈眩發昏。
難道觀星也要淺嚐輒止?
不對,隻是時機不對。
今夜不是觀星的最好時機。
那層紗不來自別處,而是來自被天窗剪掉的月亮。
虛假的光蓋住了星辰。
等月亮不亮的時候再觀星吧。
於笠心想著,他和於藍雪告了晚安,就迴臥室裏去了。
於藍雪安靜地躺在床墊上,她機械製造的眼睛,目光可以穿透蒙蒙的紗,聽覺亦然。星星傳來的信息發射了過來,不過仍舊斷掉了,沒有抵達於藍雪的大腦裏。
她不知道什麽原因,她的信息庫裏沒有數據能夠解釋。
她隻能推測,於她而言,有其他東西把她和星星隔離開來。
具體是什麽,她不知道。
閣樓頂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低矮,於笠和於藍雪可以放鬆地走進去。不過傾斜的房頂,好像隨時要塌下來,將他們掩埋。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會把閣樓改成一個獨立的房間,例如臥室,因為長時間待在這樣的房間裏,總會讓人覺得壓抑。
屋子的裝潢和結構都是個學問,普通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千百年來曆史的衝刷,人類早就能自然而然地辨別出一座房子的優劣,要見光,要通風,要幹燥,要冬暖夏涼。
無論如何,大部分閣樓都是閑置的,或者用來儲存些雜物。
於笠租住的這間閣樓很空曠,除了放在地上的破舊床墊,就什麽都沒有了。
他把墊子擦幹淨,於藍雪快速地把閣樓的餘灰清掃出去。閣樓沒有出風口,所以他們打開天窗,清新的空氣將屋內渾濁一掃而盡。
機器人默認清理的範圍不包括閣樓,如果讓它上來打掃也是可以的,但是偶爾自己動手去清掃房間,也是件釋放壓力的事情。
不知道為什麽,於笠發現自己挺會做家務的,起碼從墊子上就能表現出來,他擦得非常幹淨。
墊子很快就幹了,於笠抱來床單鋪在上麵。最後把床墊挪到天窗之下。
他率先躺了下來,背靠在有些堅硬的床墊上,好在床單散發著熏香,讓人覺得舒服。他正麵朝向天窗,朝向天空。偌大的星空,被天窗裁剪成規則的四方形,落入於笠的眼簾。
或許下次去室外會視野更好些。
不過仰望夜空在於仰望的人,隻要他願意去仰望,那麽星空就無邊無際。
於藍雪脫掉鞋子,也躺了下來,她躺在於笠邊上,和於笠隔出幾厘米。這樣的距離讓人舒適,太近使人窒息,沒有安全感;太遠又會令人覺得疏遠冷淡。
兩人躺著,一開始誰都沒有說話。
經曆了一天甚至好幾天在小作坊的研究設計,於笠隻感到渾身酸痛,眼睛也酸脹得很,仿佛眼睛裏有刀片在刮,也割,在刺。
但是夜晚的柔光掉落在他眼球上,把屬於白日的酸痛一掃而去。
夜晚,星空。
很多年前,浩浩蕩蕩的工業發展,讓天空蒙上一層麵紗,連同空氣都布滿肮髒的顆粒。屋子但凡一兩天不做清掃,就會在窗台上,桌麵上蓋上一層薄薄的灰塵。
雖然現在情況好了很多,但是像今晚那般清晰的夜空,還是無比珍貴的。
但是像祖輩小時候,仰望星空,滿天星河,這樣的經曆再也沒辦法享受了。
漆黑舞台的底色,黑不是無所一物,而是包含太多。從本質上來看,黑和白沒有區別。隻不過,白是四溢,黑是吸納。
今夜,月亮不是主角。
因為天窗把月亮切成一片殘影,於笠隻能窺見一隅。
星星,是今夜的主角。
我們的主角從來不是一個人,因為天上的星星也不會隻有一顆。隻有一顆星星的天空,不會帶給人太多視覺享受,反而讓人覺得空洞、無趣,有一種黑河傾瀉而下,要把觀星人淹沒的壓抑。
而一片星星的天空就不會給人類似的感覺,因為你眼睛捕捉到的星光,令你應接不暇。
在黑幕上四散的星星,有大有小,那是雨水凝結的冰晶。它們沒有密密麻麻鋪滿天空,但今晚上非常熱鬧,足以讓於笠的眼睛布滿冰晶的光澤。
如果星星再多再密一點,就能匯成一條河水。可惜黑幕始終蒙著一層於笠看不見的紗,所以河水也藏在了紗的背後,低調起來。
事實上,這些星星是運動的,但是在人眼裏,他們是不動彈的。如果不是某幾顆星星突然亮閃一下,於笠幾乎要以為它們是死掉的。
或許有死掉的星,但是死去的餘暉久久綻放著。
“我突然想起以前讀過的一首詩,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於笠率先開口,打破了沉寂。他不想賣弄知識,因為他看的書不算多,說不定於藍雪數據空裏儲藏的書目就可以完爆於笠的知識儲備。
“什麽?”於藍雪表現出好奇的樣子。於笠知道於藍雪能夠收到自己發出的信號,但是他的思維對於除自己以外的所有生物或造物,是不透明的,對於於藍雪也隻是半公開的。於藍雪隻能接收到於笠下意識的猛烈情緒和思想信號,但是那些細水流長,是於藍雪接收不到的。
“月亮是夜晚的傷口,每顆星星都像血滴。”(出自羅伯特·瓦爾澤《在辦公室》)
於藍雪扭過腦袋,看向一旁的於笠。對方的鼻子筆挺著,像一座小山坡,如果是站在山下的觀星人,微微仰頭,就能看到廣闊的星空,如果能夠走幾步上山,那星空無所不在了。
“這句話,從描寫的情緒表達上,太悲觀了。況且月亮和星星不能混為而談。”於藍雪擺正頭,重新看向天窗外的星空,“很多詩人喜歡把星星比作眼睛,我覺得這是不妥當的。眼睛本身是沒有光的,更別說發光,把星星比做成眼睛就是忽略了星星發光的特質。”
“那你有什麽更好的比喻嗎?”
“光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媒介,語言同樣是信息傳遞的媒介,最直白的語言是嘴巴說出的,所以星星可以是嘴巴。”於藍雪頓了頓,“其實這樣說也不算準確,首先嘴巴本身不能發出聲音,而語言同樣可以通過視線來隱晦傳達。”於藍雪立刻否定掉自己做出的比喻。
看來機器人在比喻上麵,不是特別精準啊。
但是機器是人造的,人不會永遠的精確,機器人也是。
“忽略原理上的錯誤,我認為嘴巴就是更加明亮的星星,那傳達著直白的信息;而眼睛是相對晦暗的星星,傳達著委婉的信息。”於笠在藍雪發言的基礎上,做出了修改。
於藍雪接過話,“我又想推翻這個比喻了,不管是明亮的星星,還是晦暗的,於人來說,都是委婉的,不夠直白的,所以比作為眼睛更加恰當些。”
於笠被她前後發言的矛盾逗笑了。這樣簡單的快樂充斥在他整個身心。
躺著是件簡單的事情,觀星也是件簡單的事情,快樂也是。
於藍雪定定地注視著天空,輕輕說出一句話:“不論是嘴巴,還是眼睛,它們都在傳達著信息。”
是的,信息……
星空在天上,在天窗外,在他的眼中。
顆顆粒粒的光看上去是那麽的分明,但是在一層紗的掩蓋下,也變得有些模糊朦朧。光與光曖昧起來,四散,扭曲,融合。黑色吞噬著白色,白色撕咬著黑色,色彩不再純粹,變成渾濁的黃與藍,它們加速交融。
星空不再是星空,那是左右搖晃的腦漿。
那層紗變得更加厚重了,顆粒再也看不清晰。
如果星星上站著人,他們朝著大地喊話,那麽厚重的紗也會攔住他們的話語吧。
於笠有些犯惡心,他坐起身,摸向喉嚨。
明明刷了牙,在龔睿彬家吃的糖醋排骨,味道還是會迴流到嘴巴裏,初來是鹹甜可口的,但是越吃越讓人暈眩發昏。
難道觀星也要淺嚐輒止?
不對,隻是時機不對。
今夜不是觀星的最好時機。
那層紗不來自別處,而是來自被天窗剪掉的月亮。
虛假的光蓋住了星辰。
等月亮不亮的時候再觀星吧。
於笠心想著,他和於藍雪告了晚安,就迴臥室裏去了。
於藍雪安靜地躺在床墊上,她機械製造的眼睛,目光可以穿透蒙蒙的紗,聽覺亦然。星星傳來的信息發射了過來,不過仍舊斷掉了,沒有抵達於藍雪的大腦裏。
她不知道什麽原因,她的信息庫裏沒有數據能夠解釋。
她隻能推測,於她而言,有其他東西把她和星星隔離開來。
具體是什麽,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