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光十三年,夏至。
鴻光皇帝蘇雍禪讓帝位於神武侯秦淵,淵堅辭不受,群臣再三拜竭,淵為帝,建國大虞,改年號為神武,神武元年,天下賦稅減至兩分,商賈賦稅增三。
秦淵又命宋王和延右卿去益州道平複山匪,至此算是穩住了這片土地上受苦受難的百姓。
而外頭因為賦稅的事情歡騰一片時,禦都城內卻殺得血流成河。
秦淵倒沒有急著殺人,而是以各種理由對禦都城一半的達官顯貴進行了抄家,他手中曾捏著雲中樓,他太明白那些人的錢過於的不幹淨。
朝堂上血雨腥風,內宮裏也不祥和,蘇雍也許是因為失了天下性情大變,命令所有侍寢過的妃嬪自戕,其中包括徐貴妃。
這些妃嬪有的依舊畏懼皇帝餘威,戰戰兢兢地投梁自盡,剩下一部分不想死,掙紮著要跑,一片混亂中,有成功跑了出去的,也有被蘇雍命令太監抓住勒死的,隻有徐貴妃沉默著。
蘇雍禪讓時她便把和靜公主送到了徐家,不知跟徐家達成了什麽協議,徐家留下了和靜公主。
當天夜裏,徐貴妃以陪蘇雍說話的借口趁他不注意用花瓶將他砸死了。
即便皇位已經禪讓,可是禦都城大多數的皇親還是姓蘇,徐貴妃如此必被絞殺。
徐家聽聞此事閉門不言,沒有出來為她說任何話。
沈梟垚知道徐貴妃要幹什麽,她是為了和靜公主,和靜公主沒了身份,去到徐家,再被徐家隱姓埋名的送出去,至少一輩子衣食無憂,平平安安。
沈梟垚的確猜得不錯,徐貴妃當夜便自戕了,留下信件,說皇帝厭棄和靜公主,已將和靜過繼徐家,她不再是蘇氏的人。
也許她的心裏有無數的怨恨和不滿,畢竟她們曾是這個帝國最風光的母女,她不是怕自己的女兒還做蘇氏的公主,她是怕沈梟垚報複她的女兒。
一場大戲落下,唯一剩下的楊皇後,楊家不敢接她迴家,便在慈蓮寺裏捐了銀兩,請她去慈蓮寺拜佛念經了卻殘生。
楊皇後自始至終不鬆口說她要出家,而是要求再見沈梟垚一麵。
沈梟垚根本懶得見她,秦淵自然也不會再理會她。
楊皇後枯等了兩日,太監們打算強行將她帶走剃度時沈九娘來見她了。
楊皇後以為是沈梟垚,踉蹌著起身繞過屏風,卻發現隻是個陌生的婦人,她出神片刻,隻覺得對方長相有些眼熟。
沈九娘並不走近,隻遠遠看著她道:“我是青雀的母親,棲霞公主的養母。”
楊皇後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十分蒼白,她嘴唇翕動不停卻說不出一句話。
沈九娘看著她道:“我那不成器的女兒青雀,還要多謝你的照拂。”
她的聲音很平靜,沒有一絲的怨懟和仇恨,平靜中甚至帶著一點麻木。
楊皇後有些無措地向後退了兩步,她自然知道榮安伯府的下場,削爵流放,沈梟垚不會殺他們,卻也不會善罷甘休。
楊家沒有倒台,她總覺得自己還有談條件的砝碼,可此時汝陽公主的親生母親站著這裏,她知道,完了,她不會再有機會了。
她一輩子沒生過孩子,卻也多少明白喪子之痛,她慢慢地跪倒在地,看著沈九娘張了張嘴,卻沒能吐出一個字。
沈九娘輕歎一聲道:“鵬鳥不會再見你了,你很清楚原因,若再糾纏,你也知道什麽是你的結局。”
她說完歎了口氣轉身離開這輝煌的鳳儀宮,楊含玉在她身後高聲道:“我知錯了!我願意去慈蓮寺落發!”
那聲音帶著悲愴和傷心。
金蕊陪沈九娘來的,看她沒有說話,麵上也沒有怨恨,忙道:“夫人可不要心軟,她不是知錯了,她是知道害怕了。”
沈九娘沒說話,但她十分讚同金蕊的話,如果不是沈梟垚迴來了,他們沒有一個人會記得青雀的痛苦和死亡。
沈九娘去見過楊皇後的事情自然傳到了沈梟垚的耳朵。
秦淵為帝的第五日,棲霞公主沈梟垚受封皇後,這件事自然沒有人敢不上報。
芙蕖以為沈梟垚會給楊皇後一點顏色瞧瞧,誰知她隻是像沒聽見一般道:“安排人去崇州將給福山縣主送信,問她願不願意迴來。”
芙蕖應了一聲是,沈梟垚身邊最近來了個新的宮女,是宣郡王府送來的,不僅會識字作畫,還會拳腳,名喚挽山。
宣郡王府就是以前的宣王府,秦淵登基後便將之前的所有皇親國戚降爵了,弘王府和宣王府一律降為郡王,其他郡王公主也跟著降爵,這是人之常情,不過反常的是他並沒有給秦家任何爵位和封賞,隻是安排了自己的幾個子侄進入了翰林院和軍營,讀書的讀書,習武的習武。
挽山進來道:“皇後娘娘,徐家寫了折子進來,徐雲舒求見。”
徐雲舒,是和靜公主現在的新名字,沈梟垚正在寫字,聞言擱筆道:“讓她來吧。”
和靜是來求沈梟垚單獨安葬徐貴妃的,短短的時光裏,家族破裂,父母俱亡,和靜備受打擊,整個人精神都有些不正常了。
她跪在沈梟垚跟前道:“請皇後娘娘準許我,準許民女安葬她。”
她說著眼淚大顆大顆地滴落,挽山和景泰在沈梟垚的眼神示意下將她攙扶了起來。
等她在太師椅上坐下,沈梟垚道:“我是皇後,你雖做不了公主了,但依然是主子。”
和靜沒說話,隻是垂淚,沈梟垚將墨跡未幹的懿旨遞給挽山道:“你去,把徐貴妃的棺槨交給徐家讓他們幫郡主安葬,再告訴徐季然,以後郡主就借住在徐家,徐家若對她不好,皇後不饒。”
挽山接了旨,和靜有些怔愣,但還是用袖子擦了擦淚道:“你當真不恨我嗎?”
沈梟垚沒有迴答,反問道:“那你恨我嗎?”
和靜不知怎麽迴答,跟著挽山往外走,走了幾步又迴頭看沈梟垚。
新的皇後站在勤政殿偏殿,外頭照進來的陽光落在她的書桌上將她整個人籠在光裏。
她身上沒有任何皇後的華麗,依舊與從前一樣,光太亮,和靜看不清她的表情,隻聽見她歎息一般的聲音道:“去吧,去好好過你的日子,人生難得糊塗,也許這一切並非好的開始,但這不會影響你的一生。”
鴻光皇帝蘇雍禪讓帝位於神武侯秦淵,淵堅辭不受,群臣再三拜竭,淵為帝,建國大虞,改年號為神武,神武元年,天下賦稅減至兩分,商賈賦稅增三。
秦淵又命宋王和延右卿去益州道平複山匪,至此算是穩住了這片土地上受苦受難的百姓。
而外頭因為賦稅的事情歡騰一片時,禦都城內卻殺得血流成河。
秦淵倒沒有急著殺人,而是以各種理由對禦都城一半的達官顯貴進行了抄家,他手中曾捏著雲中樓,他太明白那些人的錢過於的不幹淨。
朝堂上血雨腥風,內宮裏也不祥和,蘇雍也許是因為失了天下性情大變,命令所有侍寢過的妃嬪自戕,其中包括徐貴妃。
這些妃嬪有的依舊畏懼皇帝餘威,戰戰兢兢地投梁自盡,剩下一部分不想死,掙紮著要跑,一片混亂中,有成功跑了出去的,也有被蘇雍命令太監抓住勒死的,隻有徐貴妃沉默著。
蘇雍禪讓時她便把和靜公主送到了徐家,不知跟徐家達成了什麽協議,徐家留下了和靜公主。
當天夜裏,徐貴妃以陪蘇雍說話的借口趁他不注意用花瓶將他砸死了。
即便皇位已經禪讓,可是禦都城大多數的皇親還是姓蘇,徐貴妃如此必被絞殺。
徐家聽聞此事閉門不言,沒有出來為她說任何話。
沈梟垚知道徐貴妃要幹什麽,她是為了和靜公主,和靜公主沒了身份,去到徐家,再被徐家隱姓埋名的送出去,至少一輩子衣食無憂,平平安安。
沈梟垚的確猜得不錯,徐貴妃當夜便自戕了,留下信件,說皇帝厭棄和靜公主,已將和靜過繼徐家,她不再是蘇氏的人。
也許她的心裏有無數的怨恨和不滿,畢竟她們曾是這個帝國最風光的母女,她不是怕自己的女兒還做蘇氏的公主,她是怕沈梟垚報複她的女兒。
一場大戲落下,唯一剩下的楊皇後,楊家不敢接她迴家,便在慈蓮寺裏捐了銀兩,請她去慈蓮寺拜佛念經了卻殘生。
楊皇後自始至終不鬆口說她要出家,而是要求再見沈梟垚一麵。
沈梟垚根本懶得見她,秦淵自然也不會再理會她。
楊皇後枯等了兩日,太監們打算強行將她帶走剃度時沈九娘來見她了。
楊皇後以為是沈梟垚,踉蹌著起身繞過屏風,卻發現隻是個陌生的婦人,她出神片刻,隻覺得對方長相有些眼熟。
沈九娘並不走近,隻遠遠看著她道:“我是青雀的母親,棲霞公主的養母。”
楊皇後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十分蒼白,她嘴唇翕動不停卻說不出一句話。
沈九娘看著她道:“我那不成器的女兒青雀,還要多謝你的照拂。”
她的聲音很平靜,沒有一絲的怨懟和仇恨,平靜中甚至帶著一點麻木。
楊皇後有些無措地向後退了兩步,她自然知道榮安伯府的下場,削爵流放,沈梟垚不會殺他們,卻也不會善罷甘休。
楊家沒有倒台,她總覺得自己還有談條件的砝碼,可此時汝陽公主的親生母親站著這裏,她知道,完了,她不會再有機會了。
她一輩子沒生過孩子,卻也多少明白喪子之痛,她慢慢地跪倒在地,看著沈九娘張了張嘴,卻沒能吐出一個字。
沈九娘輕歎一聲道:“鵬鳥不會再見你了,你很清楚原因,若再糾纏,你也知道什麽是你的結局。”
她說完歎了口氣轉身離開這輝煌的鳳儀宮,楊含玉在她身後高聲道:“我知錯了!我願意去慈蓮寺落發!”
那聲音帶著悲愴和傷心。
金蕊陪沈九娘來的,看她沒有說話,麵上也沒有怨恨,忙道:“夫人可不要心軟,她不是知錯了,她是知道害怕了。”
沈九娘沒說話,但她十分讚同金蕊的話,如果不是沈梟垚迴來了,他們沒有一個人會記得青雀的痛苦和死亡。
沈九娘去見過楊皇後的事情自然傳到了沈梟垚的耳朵。
秦淵為帝的第五日,棲霞公主沈梟垚受封皇後,這件事自然沒有人敢不上報。
芙蕖以為沈梟垚會給楊皇後一點顏色瞧瞧,誰知她隻是像沒聽見一般道:“安排人去崇州將給福山縣主送信,問她願不願意迴來。”
芙蕖應了一聲是,沈梟垚身邊最近來了個新的宮女,是宣郡王府送來的,不僅會識字作畫,還會拳腳,名喚挽山。
宣郡王府就是以前的宣王府,秦淵登基後便將之前的所有皇親國戚降爵了,弘王府和宣王府一律降為郡王,其他郡王公主也跟著降爵,這是人之常情,不過反常的是他並沒有給秦家任何爵位和封賞,隻是安排了自己的幾個子侄進入了翰林院和軍營,讀書的讀書,習武的習武。
挽山進來道:“皇後娘娘,徐家寫了折子進來,徐雲舒求見。”
徐雲舒,是和靜公主現在的新名字,沈梟垚正在寫字,聞言擱筆道:“讓她來吧。”
和靜是來求沈梟垚單獨安葬徐貴妃的,短短的時光裏,家族破裂,父母俱亡,和靜備受打擊,整個人精神都有些不正常了。
她跪在沈梟垚跟前道:“請皇後娘娘準許我,準許民女安葬她。”
她說著眼淚大顆大顆地滴落,挽山和景泰在沈梟垚的眼神示意下將她攙扶了起來。
等她在太師椅上坐下,沈梟垚道:“我是皇後,你雖做不了公主了,但依然是主子。”
和靜沒說話,隻是垂淚,沈梟垚將墨跡未幹的懿旨遞給挽山道:“你去,把徐貴妃的棺槨交給徐家讓他們幫郡主安葬,再告訴徐季然,以後郡主就借住在徐家,徐家若對她不好,皇後不饒。”
挽山接了旨,和靜有些怔愣,但還是用袖子擦了擦淚道:“你當真不恨我嗎?”
沈梟垚沒有迴答,反問道:“那你恨我嗎?”
和靜不知怎麽迴答,跟著挽山往外走,走了幾步又迴頭看沈梟垚。
新的皇後站在勤政殿偏殿,外頭照進來的陽光落在她的書桌上將她整個人籠在光裏。
她身上沒有任何皇後的華麗,依舊與從前一樣,光太亮,和靜看不清她的表情,隻聽見她歎息一般的聲音道:“去吧,去好好過你的日子,人生難得糊塗,也許這一切並非好的開始,但這不會影響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