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席……麻將……”
“扇子……竹扇……”
無數思緒,在沈騰的腦子裏飛速旋轉。
後世那麽多的東西,日常生活中隨便一個,拿到這個時代,也許就是“x大發明”。
對於這個,沈騰非常自信。隻是一時之間,想要立即拿出來,哪裏有這麽容易?
但老人家手裏的蒲扇卻給了他許多靈感。
“老人家,絲綢,在這裏,多麽?”
“絲綢?”老爺子詫異道,“當然也是不少的,因為此地豪族也好這個,另外,絲綢向南,才是更大的市場,隻不過啊,等你到了老呂頭那裏,你就會知道的更多了。”
老人口中的“老呂頭”,自不必說,指的是王伉當年的好兄弟好搭檔永昌郡不韋縣的呂凱。二人當年合力,將叛軍全部牽製在小小的永昌城下,導致這些叛軍被諸葛亮三路大軍合圍,一舉而定南中。
“這裏,可以到南邊去?”
“那是自然!”
提及此事,老人家頓時便來了興致,談興也就上來了。
“前漢(西漢)武帝時期,博望侯張騫西行至大夏(今阿富汗),見蜀布及邛杖,問何所來,曰身毒(古印度)。也就是說,那張騫之前,咱蜀中到身毒的商道,就有人開拓了。綿延自此,怕不下四百念之多了。”
“老大人莫說手的是古身毒道?”
“什麽古身毒道?”老人家一時迷惑了。
沈騰恍然大悟,這所謂的“古身毒道”本是兩千年後的學者們對於南絲綢之路的稱唿,這個時代,哪裏知道什麽叫“古身毒道”。
沈騰不好意思地笑了,訕訕地笑道:“從成都,到身毒,再到大夏,這條商道,可真是不簡單啊。”
老人嗬嗬一笑,道:“你小子是不是還想去見另外一塊‘石頭’?到時候啊,你問他好了,人家呂氏才是這條商道上的老大呢。”
“呂氏?”
“對啊,永昌郡不韋縣的呂氏!”
“不韋縣……”沈騰喃喃自語兩句,忽然間,腦子裏麵靈光乍現,“呂不韋的不韋?”
“然也!”
沈騰終於將這大名鼎鼎的呂凱呂氏與呂不韋聯係起來——當年,秦王嬴政掌握實權後,將呂不韋整個家族貶往蜀中,半道上,又去信一封:“君何功,受任封地,君何親,號稱仲父?”
呂不韋終於明白了,秦王並不想放過他。
為了保全族人性命,呂不韋當即自殺,算是對秦王有所交代。族人得以保全,輾轉來到蜀中。
原來,呂氏竟然來到南中最偏遠的地方永昌隱居起來。
再想想王伉老大人所說,商道被掌握在呂氏手上,也就可以理解了——人家祖上便是戰國末期天下首屈一指的商家,因為“奇貨可居”一躍而成為秦國相國。
再往上追溯,人家呂氏的開山老祖,便是那開八百年大周基業的薑子牙(呂尚),在這裏開辟一條商道,有什麽稀奇!
由此,沈騰對那位頑石太守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接下來幾天,包子他們照樣幹其老本行,圍獵,給蠻人開辟更多的生產生活空間,順便也完成老郡守王伉的另外一各任務——炫耀武力。
提及郡內的這些事情,老郡守的嘴巴就再也停不下來——
“昆明郡這幾年雖說比較平靜,但那也隻是表麵的平靜,隱患同樣不小,這裏的青白蠻之間動輒便是刀兵相見,隻不過人家這些大的蠻族之間相鬥,都不報官。”
“在他們心裏,本就不怎麽認可咱漢人的統治,自認吃虧占便宜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幹什麽要對你漢人說?今天吃了虧,明天找補迴來便是,如果真的找補不迴來,那說明自己實力不夠,打落門牙肚子裏咽。”
“之所以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和漢人政府產生重大衝突,原因無他——實力不夠爾。”
“這個時代的漢人與蠻人相比,有一些東西的的確確是遙遙領先的,比如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
“而文化教育方麵,就更不用說了。”
“刀白鳳最近騷動得厲害,據說他已經明確放話了,希望自己族群的事情,郡守府不要再插手。這家夥已經膨脹得快不知道自己一頓吃幾碗飯了。”
“想想也是,當年諸葛亮大軍圍孟獲,都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而當初的那場叛亂,段氏刀氏流的血並不算多。而刀白鳳這一代人,那時候還小呐。時間呐,是消滅一切的最大力量,是該讓他們知道漢家刀槍的可怕之處了。”
“適當的武力炫耀,是必須的,現在,好不容易來了這千餘悍卒,不拿來炫耀炫耀,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兒了。庲降都督府那邊這兩年幾乎陷入自身難保的地步,尤其是張翼做都督這幾年,牂牁郡都成了且蘭國了,哪裏有精力顧及到咱昆明郡這裏?”
……
隨著老大人的絮絮叨叨,沈騰總算是對這昆明郡有了更深一步的認知。
老大人的不易,就是昆明郡的不易。
昆明郡的不易,也就是庲降都督府的不易。
庲降都督府的不易,也就是蜀漢政權的不易。
老大人講的這些“不易”,無一不是蜀漢政權在南中統治虛弱的體現。
但昆明郡,包括西邊的永昌郡,之所以還保持了目前的平靜局麵,說到底,還真的不是蜀漢的力量如何,更多時候,是為政一方的這些大佬們的犧牲付出,以及當地豪族大姓們的克製掙紮。
對於老大人的安排,包子他們自然歡喜無限!
本來嘛,出來吃白食有什麽意思?
這裏,沒有如同興古郡牂牁郡那樣的蠻族人叛亂,就意味著沒有仗可打,已經讓他們老大不高興了,若再沒有“圍獵”這個事情,那咱還不如早早離開這昆明郡罷了。
在蠻族人麵前炫耀武力,那是紈絝們的老本行啊!
所謂紈絝,便是穿戴紈與絝的人,那不是炫耀,還是什麽?
更何況,放眼整個蜀漢,還有比我包子幾人更燒包的人麽?
於是,包子他們便跨馬遊街一般地,在各個地方開始了新一輪的縱馬馳騁。尤其是大族群所在之地,更是肆無忌憚,遇到人家的族人,,也不管人家身份如何,是否聽得懂,便直接問一句:“可有不平事?”
偶爾的殺戮是必須的。
不流血,怎麽叫炫耀?!
每到一地,便是同樣的戲碼上演,根本不將那種豪族大姓放在眼裏。
看得慣的,炫耀一番,索取一些,也就是了。
看不慣的,直接馬蹄過處,便是真理。
一時間,這昆明郡便沸騰開來,民怨沸騰,無數族人的代表直奔郡守府。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真正普通百姓蠻人,哪裏有膽量抱怨?
一開始,有些大的族群並不服氣的,但奈何包子幾人從來都“蠻不講理”,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理”,如何才叫“講理”。在他們眼中,打得過的,就是“理”!
說不得,那許多撞在槍尖刀口的,就吃了許多悶虧。
隨著昆明郡各地族群代表紛紛前來控訴,老郡守王伉的表演天賦終於有機會展示了——驚堂木拍得震天響,將軍方的代表好一頓罵:“你們來是幫助大家了,可不是來嚇唬人家,萬一嚇得人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可怎麽好意思?你們殺了那許多人,自己負責善後,我昆明郡可負不起這個責!”
扭過頭來,又對那些蠻酋代表們說:“您是不知道,這幾位小爺,個頂個的都是侯爺身份,隨便拉一個出來,人家的小拇指都比咱腰還粗!咱也惹不起啊……您能躲就躲著點吧,您還沒有聽說嘛,這幾個家夥,在興古郡那邊殺得人頭滾滾流血漂櫓,差點不管不顧地就打到交州去了,嚇得交趾郡的那阮氏拿了許多黃金來,這才罷休!”
關於老郡守說的這個交趾阮氏“黃金換屍首”的故事,昆明郡這邊也老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的,現在終於知道了,就是這幾位爺的手筆!
“他們這群人呐,就因為這,才被人家興古郡硬趕出來的!這是沒處去,才到咱們這裏的。這些混賬王八蛋,原本是在成都惹下了塌天大禍,怕陛下追究,逃到咱南中來避禍的……大家都消停消停,送瘟神也好,送財神也罷,趕緊把他們伺候好了,送走了事!”
原來這些混蛋的背景如此深厚!看來,是真的得罪不起啊。
“再說了,這些人能在咱昆明郡呆幾天?還能霍霍咱多久?都是些不開眼的,怎麽就非得和他們碰!我這郡守呐,說白了,在人家這幾個小爺麵前,嘛也不是!要不是你們哭著喊著,我老頭子巴不得躲到山裏去,等他們走了咱再出來!”
“說到底,他們這些人,根本就不屬於咱庲降都督府管轄!人家是北軍的人!”
……
老郡守連蒙帶嚇唬的一番施為下來,這些本來是前來投訴的蠻族族群代表,一個個不僅沒了初來時的火氣衝天,反而一個個心有戚戚焉,都覺得咱族群不過是死了幾個人,損失了一些錢財,人家這郡守才是難做呢,瞧這老爺子,多可憐!
算了,咱也不給老爺子為難了,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還叫事兒嗎?
這些豪酋長老洞主們也真是沒法,打嘛,打不贏;跑嘛,跑不掉。能怎麽辦?隻有乖乖將這些王八蛋當大爺伺候著,巴不得伺候得舒服了,他們能趕緊滾蛋。
至於他們今後去霍霍誰,是西部的永昌郡呐,還是北上,管他咧,隻要不是咱昆明郡就好!
大爺的!
有些人的心裏便開始嘀咕了——這些龜兒子的,最好去霍霍三江口的孟氏,最後,看是誰一腳踢在鋼板上,嘿嘿,該!活該!踢死你們這些漢家子!叫你們不懂咱南中的行情,瞎胡鬧!
沒得法,隻好膽戰心驚委曲求全地過日子了。
咱南中蠻人什麽時候如此屈辱過?
不服就幹!
倒也有那大的族群中一些不服氣的年輕人想拉開架勢幹一場,但無一不被族中長輩們嗬斥住了:“那漢人也是你能招惹的?壽星老上吊——你是活膩歪了?興古郡那邊的事情你們沒有聽說還是怎地……”
當然,炫耀武力,隻是工作職能之一項。
炫耀過後,便開始真正的工作——圍獵。
興古郡那邊是地無三裏平,天無三日晴,而昆明郡這裏則不要舒服太多,已是北方隆冬季節,但這裏卻溫暖如春。
這樣的氣候,人舒服,動物也舒服。
所以,昆明郡山林之中的動物尤其多,而最多的,自然還是野豬。
現在,包子他們圍獵大型動物已經有了經驗,最大的經驗,便是鼓動當地最出色的獵人加入其中,成為向導,並且在獵獲中給予這些人最多的迴報。
如此一來,包子他們雖然在豪酋那裏賣相不堪,但在山林散居的蠻人那裏,卻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和擁護。
而這些散居在山林之中的蠻人,才是真正的好獵人。他們本就是靠打獵為生的,這些人在和包子他們相處之後不久,便有了歸家的感覺,甚至有人便要求隨軍而去。至於家屬嘛,這天大的難事,在包子他們眼中,簡直根本就不叫事兒!
當年,諸葛亮深入不毛,迴轉成都時,便帶走萬餘戶蠻人,因而組建了五部蠻兵,這便是現在蜀漢最出色的山地特種兵——無當飛軍。
在包子他們眼中,這些經過精心挑選的蠻人,更是蠻人精銳中的精銳。隻要他們願意,或者去成都安家,或者就在本地郡城安家,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也因此,魏延離開時留下的500悍卒,在興古郡膨脹了一倍有餘,在這昆明郡,再次膨脹,已經不低於1500人了。
也就是說,這隻隊伍裏的蠻族人已經占據了大頭。
但讓人頗感詫異的是,這些蠻族人加入隊伍之後,這隻隊伍的戰力,並沒有下降許多,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的。
但畢竟興古郡之後,隊伍便沒有真正在戰場上開幹過,戰力這個事情,不真刀實槍地幹過,誰也說不清楚。
沈騰也早就發生了這個問題。
對於隊伍的膨脹,其實沈騰樂見其成。
咱南中好不容易走一遭,該留下的,自然必須留下;而該帶走的,也必須帶走不是?這些,可都是人才啊,雖說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用途,看不出價值,但這些人能有機會掌握在自己手裏,總歸比散養在這南中的山林沼澤之中好吧。
也因此,對於隊伍的紀律要求,沈騰一刻也沒有鬆懈過。
這是必然,咱好好的百戰悍卒,不能因為加了些蠻族人進來,就沒了規矩,那豈非撿了芝麻丟習慣,何必!
蠻族人和漢族軍卒們全部被打散成軍,基本上,隊伍的骨幹還都是漢人,但不排除有一些表現十分優異的蠻族人,就那樣冒出了頭來。
必然當初在平夷城表現得十分猥瑣的公牛,就是那個吃喝拉撒都必須守在鹽包堆上的家夥,拉嘎部落的,現在已經成了伍長。
其實,在包子他們幾個人的心裏,熊大熊二才是最好的蠻族帶頭人,但一來他們誌不在此,二來,沈騰對他們還有其他的用途,所以,暫時一直呆在沈騰身邊。
最近,一枝花貌似非常低忙碌,整天忙的不見人影子,而熊大熊二生活的唯一原則便是——女王在哪裏,我們便在哪裏。
所以,三個家夥自從來到昆明郡這裏後,就幾乎消失了一般。
老王伉有個好習慣——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這天,飯後,王伉又帶著沈騰繼續每日的運動項目——散步。
其實,昆明郡守府的事務並不複雜。
整個南中各地郡守府縣衙幾乎都一樣,隻要沒有漢蠻糾紛,隻要沒有發生蠻族暴動,幾乎就沒有事情可以做。但一旦發生,就是大事,捂也捂不住的大事情。
自從沈騰他們一行來到昆明郡以後,老爺子就把手頭上的諸多事務全部交給僚屬們去處理了,他自己隻做一件事情——拉住沈騰不放手。
老爺子心裏明鏡似的,這隊人馬的主心骨就是沈騰,一路行來,諸多好事兒,也都出自沈騰。這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了,不緊緊攥在手掌心裏,豈非白白便宜了別人?
永昌郡那邊的老呂都已經來人來信催了好幾次了,要求王伉放行,銀坑洞的蠻婆祝融夫人也來信催促了好幾次,說你這老家夥再不放人,我就當你綁架了我的義子,小心老娘帶人來你昆明郡放火燒了你的郡守府!
王伉當然知道這婆娘隻是純粹的威脅,給她十個膽子,她也不敢。
所以,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但這兩邊來人來信的事情,都被嚴密封鎖了,一點也不敢讓沈騰知道。
老不要臉的蠻王孟獲強收沈騰為義子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也深為老混蛋的智商感覺驚詫——怎地就被他給搶了先呢?平夷城那麽多精明人都幹嘛去了?
另外,老混蛋當初可是拍打著胸脯說過了,這義子幹兒在南中所有的花費,都是他銀坑洞包圓兒了。
所以,王伉一點也不擔心自己接待如此浩大一隻隊伍的開支,所有的好東西,可著勁兒地給,郡守府沒有錢,那有什麽關係,都給老子記賬上,等他們走了,立馬就派人挑著賬本到銀坑洞去結賬,還怕那蠻婆不給麽?
三江口丟不起那個人!
孟老混蛋什麽都不多,就銀子多,銀坑洞就是一個大銀礦,世世代代多少年挖下來,怕早已經堆積如山了,都沒處使去,長黴了吧。
另外,當年諸葛亮征服南中之後采取的“以蠻治蠻”,享受最大紅利的,便是孟獲這老混蛋——銀坑洞所在三江口方圓幾百裏,這可是昆明郡的眼窩子,膏庾之地,直接劃給孟獲做了蠻王的藩地,由他自治。
甚至為了牽製永昌郡呂氏,又硬生生地將三江口從昆明郡劃歸永昌郡。
老混蛋不僅是南中唯一的世襲罔替的蠻王,更在蜀漢政府那裏掛名禦史中丞,擁有專行監察不法大權,有直接上書皇帝的權力!
此次,好不容易有機會花孟獲的錢幹自己的事兒,老王伉做得理直氣壯。
別說那孟獲不在南中,即便他現在趕來昆明郡,老家夥也敢將那老混蛋軟禁在這裏,好吃好喝好招待。反正,花的都是你自己的錢,爺一點也不心疼。
此時,老郡守和沈騰又在院中散步,旁邊無人跟隨。
這已是每日晚飯後的例行公事。
白天裏,沈騰自然也會出去走動,文山田七早已經實地考察過了,確如老大人所言,漫山遍野,但此物也是怪哉,就隻生長在文山所轄幾地,出去,便沒有了。
該做的事情已經布置下去。
其實,事情很簡單,便是讓農戶山民們選取成熟的田七收獲了,曬幹,由郡守府派專門的人來收購。有多少收多少。
當初,沈騰還有點擔心農戶山民們的銀錢如何兌付,老爺子卻哈哈哈大笑起來:“小子,你幹爹那裏的銀子都長黴了呢,要多少有多少,你花這點銀子,不過九牛一毛而已,甚至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提起這個便宜“幹爹”,沈騰一時語塞。
沈騰不知道如何接老郡守的話頭,那便宜幹爹的事情,當初原本沒有當成一迴事兒的,也就當做了鬧劇一場,沒想到,人家幹爹那邊卻當了真。
他們前腳離開興古郡,後腳人家三江城的人就帶了幾車銀子去埋單。
那話說得:“你興古郡說多少就多少,我銀坑洞絕不打折。咱家王妃說了,三江口丟不起那個人!”
想想,也好,有總比沒有強。
找個有錢的幹爹,少奮鬥多少年呢,對於自己來說,確實會有很大的幫助。最起碼,自己想創個業什麽的,初始資本總該有了著落不是?
隻是,不知道老幹爹老幹媽會不會給自己一個“小目標”。
“老爺子,你的意思——動用銀坑洞的錢,來幫助昆明郡發展中藥事業?”
老爺子鬼魅地一笑,道:“非也!”
沈騰看著老爺子,表示不解。
老爺子曬然一笑:“沈小子,你那幹爹幹媽早已經富得躺金磚銀錠上睡覺了,咱昆明郡這點小錢,人家哪裏看得上?”
“您老這裏,不是缺少本錢麽?”沈騰不好意思的笑了。
“你啊,還是對咱這裏不了解!”老爺子笑著對沈騰說道。
“其實,咱南中大族有的是,銀錢也絕不缺少,問題就是,一直沒有什麽好的產業,讓人家掏錢!”
沈騰眼前一亮。
他還真是沒有想到這一輒。
其實不論是昆明郡,還是別處,哪裏沒有豪族大姓?哪裏又會缺少這點銀錢?要知道,昆明郡比永昌郡還大還中心,更是南向商道的中心位置,既不缺少豪族大姓,更不缺少蠻酋洞主。
另外,人家郡守想要點什麽東西,還需要現錢麽?直接打個欠條不就是了,需要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就是沈騰對於這個時代行情的不了解才導致的無知了。
“那藥材收了之後呢?”老人問道。
問的,很有點意味深長。
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
沈騰的心思轉得飛塊,他自然知道老大人的意思。
誰都知道,你將藥材收了之後直接運走,對於藥材產地來說,所獲不過是一個蠅頭小利,而假如你將後續產業鏈都放在此地,則對於當地的經濟帶動,才更大更實惠。
沈騰麵露難色。
最為難的,便是手邊根本就沒有後世那種專業的科研人才,而自己在化學方麵,簡直就是一個十足的門外漢,好多事情,他都隻是一知半解,憑自己那三腳貓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做出什麽好東西來。
所以,他原本的設想,就是將藥材一股腦運到成都去,再想後麵的事情。
而且,這些中藥材,如就當做生藥材進行售賣,其實也很難賣出好價錢來,不轉化,就沒利潤。
更有一點,市場,根本就不在南中!
但很顯然,這老爺子就吃定了他,不希望他將盈利的大頭放在昆明郡以外了。
“小子,老夫可不是故意為難你。”老爺子狡黠地一笑,“你前幾天拿出來的東西,各種竹製品,包括你所謂的什麽竹片席,以及那勞什子的麻將,其實都非常容易複製,門檻太低,唯有這藥材一道,非輕易可以複製。所以,你得給老夫留在這裏才好,不能輕易拿去給人做了嫁衣裳。”
“非是老夫貪心,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這南中,寶貝兒遍地都是,但真正能造福一方的,少之又少啊。”
沈騰一陣頭大,但那又如何?
他不得不點頭。
在這老爺子麵前,沈騰頗有一種被吃定的無力感覺。
“扇子……竹扇……”
無數思緒,在沈騰的腦子裏飛速旋轉。
後世那麽多的東西,日常生活中隨便一個,拿到這個時代,也許就是“x大發明”。
對於這個,沈騰非常自信。隻是一時之間,想要立即拿出來,哪裏有這麽容易?
但老人家手裏的蒲扇卻給了他許多靈感。
“老人家,絲綢,在這裏,多麽?”
“絲綢?”老爺子詫異道,“當然也是不少的,因為此地豪族也好這個,另外,絲綢向南,才是更大的市場,隻不過啊,等你到了老呂頭那裏,你就會知道的更多了。”
老人口中的“老呂頭”,自不必說,指的是王伉當年的好兄弟好搭檔永昌郡不韋縣的呂凱。二人當年合力,將叛軍全部牽製在小小的永昌城下,導致這些叛軍被諸葛亮三路大軍合圍,一舉而定南中。
“這裏,可以到南邊去?”
“那是自然!”
提及此事,老人家頓時便來了興致,談興也就上來了。
“前漢(西漢)武帝時期,博望侯張騫西行至大夏(今阿富汗),見蜀布及邛杖,問何所來,曰身毒(古印度)。也就是說,那張騫之前,咱蜀中到身毒的商道,就有人開拓了。綿延自此,怕不下四百念之多了。”
“老大人莫說手的是古身毒道?”
“什麽古身毒道?”老人家一時迷惑了。
沈騰恍然大悟,這所謂的“古身毒道”本是兩千年後的學者們對於南絲綢之路的稱唿,這個時代,哪裏知道什麽叫“古身毒道”。
沈騰不好意思地笑了,訕訕地笑道:“從成都,到身毒,再到大夏,這條商道,可真是不簡單啊。”
老人嗬嗬一笑,道:“你小子是不是還想去見另外一塊‘石頭’?到時候啊,你問他好了,人家呂氏才是這條商道上的老大呢。”
“呂氏?”
“對啊,永昌郡不韋縣的呂氏!”
“不韋縣……”沈騰喃喃自語兩句,忽然間,腦子裏麵靈光乍現,“呂不韋的不韋?”
“然也!”
沈騰終於將這大名鼎鼎的呂凱呂氏與呂不韋聯係起來——當年,秦王嬴政掌握實權後,將呂不韋整個家族貶往蜀中,半道上,又去信一封:“君何功,受任封地,君何親,號稱仲父?”
呂不韋終於明白了,秦王並不想放過他。
為了保全族人性命,呂不韋當即自殺,算是對秦王有所交代。族人得以保全,輾轉來到蜀中。
原來,呂氏竟然來到南中最偏遠的地方永昌隱居起來。
再想想王伉老大人所說,商道被掌握在呂氏手上,也就可以理解了——人家祖上便是戰國末期天下首屈一指的商家,因為“奇貨可居”一躍而成為秦國相國。
再往上追溯,人家呂氏的開山老祖,便是那開八百年大周基業的薑子牙(呂尚),在這裏開辟一條商道,有什麽稀奇!
由此,沈騰對那位頑石太守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接下來幾天,包子他們照樣幹其老本行,圍獵,給蠻人開辟更多的生產生活空間,順便也完成老郡守王伉的另外一各任務——炫耀武力。
提及郡內的這些事情,老郡守的嘴巴就再也停不下來——
“昆明郡這幾年雖說比較平靜,但那也隻是表麵的平靜,隱患同樣不小,這裏的青白蠻之間動輒便是刀兵相見,隻不過人家這些大的蠻族之間相鬥,都不報官。”
“在他們心裏,本就不怎麽認可咱漢人的統治,自認吃虧占便宜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幹什麽要對你漢人說?今天吃了虧,明天找補迴來便是,如果真的找補不迴來,那說明自己實力不夠,打落門牙肚子裏咽。”
“之所以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和漢人政府產生重大衝突,原因無他——實力不夠爾。”
“這個時代的漢人與蠻人相比,有一些東西的的確確是遙遙領先的,比如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
“而文化教育方麵,就更不用說了。”
“刀白鳳最近騷動得厲害,據說他已經明確放話了,希望自己族群的事情,郡守府不要再插手。這家夥已經膨脹得快不知道自己一頓吃幾碗飯了。”
“想想也是,當年諸葛亮大軍圍孟獲,都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而當初的那場叛亂,段氏刀氏流的血並不算多。而刀白鳳這一代人,那時候還小呐。時間呐,是消滅一切的最大力量,是該讓他們知道漢家刀槍的可怕之處了。”
“適當的武力炫耀,是必須的,現在,好不容易來了這千餘悍卒,不拿來炫耀炫耀,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兒了。庲降都督府那邊這兩年幾乎陷入自身難保的地步,尤其是張翼做都督這幾年,牂牁郡都成了且蘭國了,哪裏有精力顧及到咱昆明郡這裏?”
……
隨著老大人的絮絮叨叨,沈騰總算是對這昆明郡有了更深一步的認知。
老大人的不易,就是昆明郡的不易。
昆明郡的不易,也就是庲降都督府的不易。
庲降都督府的不易,也就是蜀漢政權的不易。
老大人講的這些“不易”,無一不是蜀漢政權在南中統治虛弱的體現。
但昆明郡,包括西邊的永昌郡,之所以還保持了目前的平靜局麵,說到底,還真的不是蜀漢的力量如何,更多時候,是為政一方的這些大佬們的犧牲付出,以及當地豪族大姓們的克製掙紮。
對於老大人的安排,包子他們自然歡喜無限!
本來嘛,出來吃白食有什麽意思?
這裏,沒有如同興古郡牂牁郡那樣的蠻族人叛亂,就意味著沒有仗可打,已經讓他們老大不高興了,若再沒有“圍獵”這個事情,那咱還不如早早離開這昆明郡罷了。
在蠻族人麵前炫耀武力,那是紈絝們的老本行啊!
所謂紈絝,便是穿戴紈與絝的人,那不是炫耀,還是什麽?
更何況,放眼整個蜀漢,還有比我包子幾人更燒包的人麽?
於是,包子他們便跨馬遊街一般地,在各個地方開始了新一輪的縱馬馳騁。尤其是大族群所在之地,更是肆無忌憚,遇到人家的族人,,也不管人家身份如何,是否聽得懂,便直接問一句:“可有不平事?”
偶爾的殺戮是必須的。
不流血,怎麽叫炫耀?!
每到一地,便是同樣的戲碼上演,根本不將那種豪族大姓放在眼裏。
看得慣的,炫耀一番,索取一些,也就是了。
看不慣的,直接馬蹄過處,便是真理。
一時間,這昆明郡便沸騰開來,民怨沸騰,無數族人的代表直奔郡守府。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真正普通百姓蠻人,哪裏有膽量抱怨?
一開始,有些大的族群並不服氣的,但奈何包子幾人從來都“蠻不講理”,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理”,如何才叫“講理”。在他們眼中,打得過的,就是“理”!
說不得,那許多撞在槍尖刀口的,就吃了許多悶虧。
隨著昆明郡各地族群代表紛紛前來控訴,老郡守王伉的表演天賦終於有機會展示了——驚堂木拍得震天響,將軍方的代表好一頓罵:“你們來是幫助大家了,可不是來嚇唬人家,萬一嚇得人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可怎麽好意思?你們殺了那許多人,自己負責善後,我昆明郡可負不起這個責!”
扭過頭來,又對那些蠻酋代表們說:“您是不知道,這幾位小爺,個頂個的都是侯爺身份,隨便拉一個出來,人家的小拇指都比咱腰還粗!咱也惹不起啊……您能躲就躲著點吧,您還沒有聽說嘛,這幾個家夥,在興古郡那邊殺得人頭滾滾流血漂櫓,差點不管不顧地就打到交州去了,嚇得交趾郡的那阮氏拿了許多黃金來,這才罷休!”
關於老郡守說的這個交趾阮氏“黃金換屍首”的故事,昆明郡這邊也老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的,現在終於知道了,就是這幾位爺的手筆!
“他們這群人呐,就因為這,才被人家興古郡硬趕出來的!這是沒處去,才到咱們這裏的。這些混賬王八蛋,原本是在成都惹下了塌天大禍,怕陛下追究,逃到咱南中來避禍的……大家都消停消停,送瘟神也好,送財神也罷,趕緊把他們伺候好了,送走了事!”
原來這些混蛋的背景如此深厚!看來,是真的得罪不起啊。
“再說了,這些人能在咱昆明郡呆幾天?還能霍霍咱多久?都是些不開眼的,怎麽就非得和他們碰!我這郡守呐,說白了,在人家這幾個小爺麵前,嘛也不是!要不是你們哭著喊著,我老頭子巴不得躲到山裏去,等他們走了咱再出來!”
“說到底,他們這些人,根本就不屬於咱庲降都督府管轄!人家是北軍的人!”
……
老郡守連蒙帶嚇唬的一番施為下來,這些本來是前來投訴的蠻族族群代表,一個個不僅沒了初來時的火氣衝天,反而一個個心有戚戚焉,都覺得咱族群不過是死了幾個人,損失了一些錢財,人家這郡守才是難做呢,瞧這老爺子,多可憐!
算了,咱也不給老爺子為難了,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那還叫事兒嗎?
這些豪酋長老洞主們也真是沒法,打嘛,打不贏;跑嘛,跑不掉。能怎麽辦?隻有乖乖將這些王八蛋當大爺伺候著,巴不得伺候得舒服了,他們能趕緊滾蛋。
至於他們今後去霍霍誰,是西部的永昌郡呐,還是北上,管他咧,隻要不是咱昆明郡就好!
大爺的!
有些人的心裏便開始嘀咕了——這些龜兒子的,最好去霍霍三江口的孟氏,最後,看是誰一腳踢在鋼板上,嘿嘿,該!活該!踢死你們這些漢家子!叫你們不懂咱南中的行情,瞎胡鬧!
沒得法,隻好膽戰心驚委曲求全地過日子了。
咱南中蠻人什麽時候如此屈辱過?
不服就幹!
倒也有那大的族群中一些不服氣的年輕人想拉開架勢幹一場,但無一不被族中長輩們嗬斥住了:“那漢人也是你能招惹的?壽星老上吊——你是活膩歪了?興古郡那邊的事情你們沒有聽說還是怎地……”
當然,炫耀武力,隻是工作職能之一項。
炫耀過後,便開始真正的工作——圍獵。
興古郡那邊是地無三裏平,天無三日晴,而昆明郡這裏則不要舒服太多,已是北方隆冬季節,但這裏卻溫暖如春。
這樣的氣候,人舒服,動物也舒服。
所以,昆明郡山林之中的動物尤其多,而最多的,自然還是野豬。
現在,包子他們圍獵大型動物已經有了經驗,最大的經驗,便是鼓動當地最出色的獵人加入其中,成為向導,並且在獵獲中給予這些人最多的迴報。
如此一來,包子他們雖然在豪酋那裏賣相不堪,但在山林散居的蠻人那裏,卻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和擁護。
而這些散居在山林之中的蠻人,才是真正的好獵人。他們本就是靠打獵為生的,這些人在和包子他們相處之後不久,便有了歸家的感覺,甚至有人便要求隨軍而去。至於家屬嘛,這天大的難事,在包子他們眼中,簡直根本就不叫事兒!
當年,諸葛亮深入不毛,迴轉成都時,便帶走萬餘戶蠻人,因而組建了五部蠻兵,這便是現在蜀漢最出色的山地特種兵——無當飛軍。
在包子他們眼中,這些經過精心挑選的蠻人,更是蠻人精銳中的精銳。隻要他們願意,或者去成都安家,或者就在本地郡城安家,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也因此,魏延離開時留下的500悍卒,在興古郡膨脹了一倍有餘,在這昆明郡,再次膨脹,已經不低於1500人了。
也就是說,這隻隊伍裏的蠻族人已經占據了大頭。
但讓人頗感詫異的是,這些蠻族人加入隊伍之後,這隻隊伍的戰力,並沒有下降許多,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的。
但畢竟興古郡之後,隊伍便沒有真正在戰場上開幹過,戰力這個事情,不真刀實槍地幹過,誰也說不清楚。
沈騰也早就發生了這個問題。
對於隊伍的膨脹,其實沈騰樂見其成。
咱南中好不容易走一遭,該留下的,自然必須留下;而該帶走的,也必須帶走不是?這些,可都是人才啊,雖說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用途,看不出價值,但這些人能有機會掌握在自己手裏,總歸比散養在這南中的山林沼澤之中好吧。
也因此,對於隊伍的紀律要求,沈騰一刻也沒有鬆懈過。
這是必然,咱好好的百戰悍卒,不能因為加了些蠻族人進來,就沒了規矩,那豈非撿了芝麻丟習慣,何必!
蠻族人和漢族軍卒們全部被打散成軍,基本上,隊伍的骨幹還都是漢人,但不排除有一些表現十分優異的蠻族人,就那樣冒出了頭來。
必然當初在平夷城表現得十分猥瑣的公牛,就是那個吃喝拉撒都必須守在鹽包堆上的家夥,拉嘎部落的,現在已經成了伍長。
其實,在包子他們幾個人的心裏,熊大熊二才是最好的蠻族帶頭人,但一來他們誌不在此,二來,沈騰對他們還有其他的用途,所以,暫時一直呆在沈騰身邊。
最近,一枝花貌似非常低忙碌,整天忙的不見人影子,而熊大熊二生活的唯一原則便是——女王在哪裏,我們便在哪裏。
所以,三個家夥自從來到昆明郡這裏後,就幾乎消失了一般。
老王伉有個好習慣——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這天,飯後,王伉又帶著沈騰繼續每日的運動項目——散步。
其實,昆明郡守府的事務並不複雜。
整個南中各地郡守府縣衙幾乎都一樣,隻要沒有漢蠻糾紛,隻要沒有發生蠻族暴動,幾乎就沒有事情可以做。但一旦發生,就是大事,捂也捂不住的大事情。
自從沈騰他們一行來到昆明郡以後,老爺子就把手頭上的諸多事務全部交給僚屬們去處理了,他自己隻做一件事情——拉住沈騰不放手。
老爺子心裏明鏡似的,這隊人馬的主心骨就是沈騰,一路行來,諸多好事兒,也都出自沈騰。這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了,不緊緊攥在手掌心裏,豈非白白便宜了別人?
永昌郡那邊的老呂都已經來人來信催了好幾次了,要求王伉放行,銀坑洞的蠻婆祝融夫人也來信催促了好幾次,說你這老家夥再不放人,我就當你綁架了我的義子,小心老娘帶人來你昆明郡放火燒了你的郡守府!
王伉當然知道這婆娘隻是純粹的威脅,給她十個膽子,她也不敢。
所以,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但這兩邊來人來信的事情,都被嚴密封鎖了,一點也不敢讓沈騰知道。
老不要臉的蠻王孟獲強收沈騰為義子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也深為老混蛋的智商感覺驚詫——怎地就被他給搶了先呢?平夷城那麽多精明人都幹嘛去了?
另外,老混蛋當初可是拍打著胸脯說過了,這義子幹兒在南中所有的花費,都是他銀坑洞包圓兒了。
所以,王伉一點也不擔心自己接待如此浩大一隻隊伍的開支,所有的好東西,可著勁兒地給,郡守府沒有錢,那有什麽關係,都給老子記賬上,等他們走了,立馬就派人挑著賬本到銀坑洞去結賬,還怕那蠻婆不給麽?
三江口丟不起那個人!
孟老混蛋什麽都不多,就銀子多,銀坑洞就是一個大銀礦,世世代代多少年挖下來,怕早已經堆積如山了,都沒處使去,長黴了吧。
另外,當年諸葛亮征服南中之後采取的“以蠻治蠻”,享受最大紅利的,便是孟獲這老混蛋——銀坑洞所在三江口方圓幾百裏,這可是昆明郡的眼窩子,膏庾之地,直接劃給孟獲做了蠻王的藩地,由他自治。
甚至為了牽製永昌郡呂氏,又硬生生地將三江口從昆明郡劃歸永昌郡。
老混蛋不僅是南中唯一的世襲罔替的蠻王,更在蜀漢政府那裏掛名禦史中丞,擁有專行監察不法大權,有直接上書皇帝的權力!
此次,好不容易有機會花孟獲的錢幹自己的事兒,老王伉做得理直氣壯。
別說那孟獲不在南中,即便他現在趕來昆明郡,老家夥也敢將那老混蛋軟禁在這裏,好吃好喝好招待。反正,花的都是你自己的錢,爺一點也不心疼。
此時,老郡守和沈騰又在院中散步,旁邊無人跟隨。
這已是每日晚飯後的例行公事。
白天裏,沈騰自然也會出去走動,文山田七早已經實地考察過了,確如老大人所言,漫山遍野,但此物也是怪哉,就隻生長在文山所轄幾地,出去,便沒有了。
該做的事情已經布置下去。
其實,事情很簡單,便是讓農戶山民們選取成熟的田七收獲了,曬幹,由郡守府派專門的人來收購。有多少收多少。
當初,沈騰還有點擔心農戶山民們的銀錢如何兌付,老爺子卻哈哈哈大笑起來:“小子,你幹爹那裏的銀子都長黴了呢,要多少有多少,你花這點銀子,不過九牛一毛而已,甚至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提起這個便宜“幹爹”,沈騰一時語塞。
沈騰不知道如何接老郡守的話頭,那便宜幹爹的事情,當初原本沒有當成一迴事兒的,也就當做了鬧劇一場,沒想到,人家幹爹那邊卻當了真。
他們前腳離開興古郡,後腳人家三江城的人就帶了幾車銀子去埋單。
那話說得:“你興古郡說多少就多少,我銀坑洞絕不打折。咱家王妃說了,三江口丟不起那個人!”
想想,也好,有總比沒有強。
找個有錢的幹爹,少奮鬥多少年呢,對於自己來說,確實會有很大的幫助。最起碼,自己想創個業什麽的,初始資本總該有了著落不是?
隻是,不知道老幹爹老幹媽會不會給自己一個“小目標”。
“老爺子,你的意思——動用銀坑洞的錢,來幫助昆明郡發展中藥事業?”
老爺子鬼魅地一笑,道:“非也!”
沈騰看著老爺子,表示不解。
老爺子曬然一笑:“沈小子,你那幹爹幹媽早已經富得躺金磚銀錠上睡覺了,咱昆明郡這點小錢,人家哪裏看得上?”
“您老這裏,不是缺少本錢麽?”沈騰不好意思的笑了。
“你啊,還是對咱這裏不了解!”老爺子笑著對沈騰說道。
“其實,咱南中大族有的是,銀錢也絕不缺少,問題就是,一直沒有什麽好的產業,讓人家掏錢!”
沈騰眼前一亮。
他還真是沒有想到這一輒。
其實不論是昆明郡,還是別處,哪裏沒有豪族大姓?哪裏又會缺少這點銀錢?要知道,昆明郡比永昌郡還大還中心,更是南向商道的中心位置,既不缺少豪族大姓,更不缺少蠻酋洞主。
另外,人家郡守想要點什麽東西,還需要現錢麽?直接打個欠條不就是了,需要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就是沈騰對於這個時代行情的不了解才導致的無知了。
“那藥材收了之後呢?”老人問道。
問的,很有點意味深長。
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
沈騰的心思轉得飛塊,他自然知道老大人的意思。
誰都知道,你將藥材收了之後直接運走,對於藥材產地來說,所獲不過是一個蠅頭小利,而假如你將後續產業鏈都放在此地,則對於當地的經濟帶動,才更大更實惠。
沈騰麵露難色。
最為難的,便是手邊根本就沒有後世那種專業的科研人才,而自己在化學方麵,簡直就是一個十足的門外漢,好多事情,他都隻是一知半解,憑自己那三腳貓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做出什麽好東西來。
所以,他原本的設想,就是將藥材一股腦運到成都去,再想後麵的事情。
而且,這些中藥材,如就當做生藥材進行售賣,其實也很難賣出好價錢來,不轉化,就沒利潤。
更有一點,市場,根本就不在南中!
但很顯然,這老爺子就吃定了他,不希望他將盈利的大頭放在昆明郡以外了。
“小子,老夫可不是故意為難你。”老爺子狡黠地一笑,“你前幾天拿出來的東西,各種竹製品,包括你所謂的什麽竹片席,以及那勞什子的麻將,其實都非常容易複製,門檻太低,唯有這藥材一道,非輕易可以複製。所以,你得給老夫留在這裏才好,不能輕易拿去給人做了嫁衣裳。”
“非是老夫貪心,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這南中,寶貝兒遍地都是,但真正能造福一方的,少之又少啊。”
沈騰一陣頭大,但那又如何?
他不得不點頭。
在這老爺子麵前,沈騰頗有一種被吃定的無力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