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蠻酋多怕水。
因此,當這些蠻酋上到搖搖晃晃的舟船之上時,腿肚子都要抽筋了,一個個臉色煞白,大氣兒也不敢喘一口。
好不容易過了長江,上岸後,每逢30裏,便有一隊彪悍人馬接應,也不搭話,接上就走,兩邊護衛著,如同挾持相仿。
這個時候,即便是想打退堂鼓,也沒有一絲機會了。
眾人硬著頭皮,一路向西,進入成都平原。
進入成都平原,迎接他們的則是中軍,即成都都督府的軍隊。
這裏全是騎兵。
一排排的騎卒,戰馬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踏踏踏踏”地,將大地都震顫得同一頻率搖晃一般,馬上的騎卒,手執長矛,腰佩利刃,背上長弓硬弩,一律紅黑色戰裙,皮質兜鍪,身披大紅披風,身高臂長,目不斜視,莊嚴肅穆,一看便都是百戰悍卒,讓人心裏打鼓發毛。
蠻人本來就身量矮小得多,這個時候,與這些專門挑選出來的壯漢們相比,哪裏有一點點的心理安全感。
在強迫著看了一場軍事演習後,這些人才被允許進入成都城。
接下來,他們還會有無窮無盡的節目等著他們去鑒賞……
比如組團閑逛成都繁華區,享受成都各種美食,感受成都人民美好的生活,到都江堰去感受漢人先輩們的智慧,到郊區去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到絲織農戶那裏去參觀訪問,學習先進的蜀錦製造技術……等……
每天,他們都有專門的學習體驗項目安排,而且有專門的要求,不想幹可是不行的,陪伴他們的不是大鴻臚的政府蠻夷事務官,而是軍方的代表。
他們還會被集體邀請到漢中去,感受一下漢中都督府戰區的鐵血意誌赫赫雄風。
生活的上照顧,自然是非常好的,南中人民受苦了,來到首都做客,怎麽著,也得讓人家吃好喝好不是?
而在蔣琬這裏,如何處理好漢夷關係,早已經成為一門學問,他們甚至組織了一批人,每天研究到深夜。
一開始,很多蠻酋很抵製這些安排,大家是來“做客”的,現在倒好,成了被綁票的人質一般,沒有一點自由。
好在幾天時間下來,大家也都感受到了這些安排背後的濃濃的嗬護之意,抵觸情緒也就逐漸地沒有了。
如此一來,賓主雙方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酒席宴上,勾肩搭背,觥籌交錯,稱兄道弟,你好我好,一片祥和的場麵,也就屢見不鮮了。
一切都在向好。
轉眼間,時間已經過去將近20天,南中豪酋們的平安信,自然也早已經發出,信使們奔赴南中各地,豪酋們的子弟,也都絡繹不絕地從南中各地紛紛組團奔赴成都,這麽好的機會,這麽好的學習環境,還不懂得珍惜,白瞎了父輩們辛苦這一遭。
西山,因為位於成都城西而得名,也叫龍門山,是青藏高原與成都平原交界山區,用後世的專業術語說,是青藏高原與成都平原兩大板塊相擠壓而形成的斷層帶,由西北向東南傾覆。
無數高大的山係拔地而起,低則1000餘米,高則5000米,皚皚白雪,四季可見。
但在這些山係山脈之間,卻蘊藏著無數個仙境一般的所在,神秘,安靜,水草豐茂,卻又因為四麵環山,僅有狹窄隘口與外相連,所以,人煙稀少不說,更極少人知道。
最重要的,這裏距離成都,其實一點也不遠,快馬,半日可達。
魏延選擇了將此處作為創業地。
與其說是創業,不如說是隱居。
但對於士卒們來說,則性質剛好相反。
跟在身邊的那500悍卒,搖身一變,都成了拓荒者。
這裏和南中的那個鷹嘴崖很是相像,環境幽靜偏僻,每日有高山融雪水流下來,所以,這裏的湖水也就顯得尤其冰涼,刺骨。
而穀中,則四季溫涼。
用沈騰的話說,最是適合養殖。尤其是牲畜禽類,最怕的便是夏天的炎熱。
而成都所在的平原地域,夏季就尤其炎熱難耐。
這樣的地方,很多。
因為常年無人墾荒居住,所以,野草瘋長,肥沃得不似人間。
魏延的這些軍卒當即脫下戎裝,換上民裝,在附近城鎮購置無數的農業工具迴來,不幾日,便將此偌大的山穀全部梳理了一遍,野獸什麽的,自然都被清理幹淨,軍營駐紮,農田,水庫、河渠、大路、隘口烽燧、練兵場……一應俱全。
士卒們根本就搞不清楚老侯爺這是想幹嘛。
說是隱居嘛,卻又像是憋著勁兒想幹一票大的似的。
但能幹什麽呢?名不正言不順的,也不知道將主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好在這些人都是跟了魏延很多年的親信,所以,老家夥說怎麽辦,咱就怎麽辦唄。
按照魏延的要求,在遠離人群的地方,卻單獨修建的大片的雞舍,說是要發展養殖業。
這是要創業了?
大家很疑惑,也不敢問。老侯爺一天也沒有兩句話,就是拎著大砍刀滿山遍野地走,這裏走走,那裏停停,這些抓把土,那裏挖塊泥,莫名其妙的,像的魔怔了。
但要說老侯爺就此消極了,卻也不像,偶爾說出來的話,能讓人驚掉下巴——“猴崽子們,瞧好吧,老子帶你們致富!包你們個個都是萬元戶!”
“什麽是萬元戶?”
“滾你娘的蛋,我怎麽知道,等沈小子迴來,你們問他去!”
一提起沈小子,老侯爺就變得有些喜怒無常了——有時高興得一個人喝幾碗酒,還得意地哼著小調兒滿地走,手裏捉一隻小雞崽子,像看自己的小棉襖一樣溫柔。
有時候卻怒發衝冠,指著南中方向怒罵那小子“良心讓狗吃了,也不知道主動來個信,讓老子吃不下睡不著的,這就有意思了?”
然後,猛灌幾口酒,再拎著大砍刀滿山攆野雞跑,高一腳淺一腳的,看的人直吸冷氣。
但今天的老魏,既沒有歡喜,也沒有暴躁,更沒有拎著那把惹眼的大砍刀,而是坐在一座小山頭上,麵前不遠,坐著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叫楊銳,30來歲,當年的魏延死對頭楊儀的兒子。
自從漢嘉郡將楊銳及其母親和妹子帶來後,二人之間交集很少,溝通更幾乎沒有。楊銳拒絕了魏延的好意,和妹子親自動手,建造了幾間小屋,開辟了菜園子,還有幾畝地。
今天難得的,老魏將楊銳叫過來,想好好和他聊聊天。
“坐吧,別擔心老子對你這小子沒安好心,想殺你,也不用那麽麻煩將你巴巴地從漢嘉郡帶來這裏再動手,不嫌麻煩啊。”
楊銳臉上肌肉微不可察地跳動了一下,什麽話也沒有說。
“知道你小子不怕死,更是一心想死,若不是你母親在,妹子還沒嫁人,估計你小子早就將懷裏的短刀掏出來捅進老子的胸膛了吧。”
楊銳渾身一激靈,但還是沒有說一句話。
魏延歎一口氣,丟一個酒囊過來在楊銳腳下,自己拿起一個酒囊,拔開塞子,飲了幾口 ,看楊銳無動於衷,便譏笑道:“怎麽,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怕酒?放心,沒毒,老子沒有你想的那麽雞賊!”
楊銳默默撿起酒囊,小口地抿了幾口。
“小子,今天,”魏延指了指腳下這小山包,“在這裏,就在這裏,咱爺兒倆把話說敞亮了,說完了,想報仇,你隨時來,想走路,你隨時滾蛋,老子保證不說二話!”
“有什麽好說的?”楊銳終於開口了,賭氣地懟一句。
“哼,好好,總算沒帶迴來一個啞巴。”魏延看著遠方,沒再看楊銳一眼,“說起來,我和你父親之間,其實也沒有什麽,不過是性格不和罷了,我老魏性子暴躁粗野,你父親心眼狹隘,說了你別覺得老子在打你父親的臉,就是在他麵前,老子一樣是這話,沒毛病!不信啊,你隨便去問問那些人,看我老魏有沒有敗壞你父親的名義。但最後,卻勢若水火,你小子也不動動你那豬腦子腦子想想,還以為就是我倆的私事兒?”
楊銳沉默以對,但腦子裏,確實在認真思量魏延的話。
楊銳不是笨蛋,但也確實沒有其父楊儀那麽聰明。有些事情,他想不通,或者鑽了牛角尖,但不代表他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小子,你父親的死,是他求仁得仁的結果。這不是罵他,更不是笑話他,人都死了,蓋棺定論,也是如此,你小子別翻白眼,這人呐……”
魏延長長歎口氣:“若不是機緣巧合,我老魏比你那死鬼老爹死得還早,還窩囊。至少,你老爹還是自我了斷的,而我魏延呢?卻是稀裏糊塗就丟了腦袋,整個家族也跟著死光光的一個下場!”
對於魏延的這個說辭,楊銳一點也不懷疑。
關於父親和魏延之間的那些齷齪事,前前後後,他知道得並不少,作為成年人,自然也有自己的解讀。隻不過,父親的去世,畢竟與魏延關係甚大,而自己卻又被這“殺父仇人”給解救了出來,寄人籬下,這種滋味最是煎熬,這種境遇,你讓他如何解脫?
“小子,老子不是誇口耀功,你小子現在能去哪裏?除非你不在蜀漢呆了,否則,去哪裏都不如呆在老子身邊,至少在我老魏這裏,還沒人敢對你說一個‘不’字吧。想迴到軍隊去?哼,就你這木訥性子,能留下一把骨頭渣子就算好的了。”
說到這個話題,楊銳也無法反駁。
過去,他有楊儀這個高高在上的老爹做大傘,在軍隊裏,一樣混得不咋地,不過一個小小的校尉而已。就這,還經常被人笑話。
假如,沒有老爹,下場會如何呢?
當初,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到地方上去做個文職官員,但老爹卻堅持不許。
理由是,蜀漢太少,哪裏來的純粹的文武之分?在這一畝三分地上,能文能武,才有生存空間,誰稀罕你一個純粹的文職官僚?什麽時代了,還想那美事兒,做夢去吧。
想做文職官員也不是不可以,先在軍隊裏積累好一定的資曆再說,那樣,即便去地方上做文職,因為有曾經的軍隊履曆,想風生水起不一定,但不被人擠壓,卻是有一定的。
可惜老爹顧盼自雄了一輩子,這個兒子是一點都沒有學到,隻混了一個窩窩囊囊到如今,甚至,都寄人籬下了,這人,還是自己老爹窩囊自戕的始作俑者——魏延!
楊銳的眼眶紅了起來,大顆大顆的淚珠,滾落臉頰。
“小子,敢在懷裏藏一把刀子,總算還有點楊威公的種!我老魏還就喜歡你這點小骨氣。”魏延卻不管不顧地灌了幾口酒水,絲毫不在意楊銳的淚雨滂沱。
“算了吧,就安心在老魏這裏呆著,老子幹這些事情,總有你一份就是了,這麽大年紀,都沒有成家,可憐的,你那死鬼老爹也真沒做什麽好事兒。我老魏家五朵金花,總要給你一個就是,這以後,就跟著我老魏混吧,想出人頭地,看造化!”
“還有,你那妹子,還沒有出嫁,長兄如父,你該有個主張,若是有相好的人家,嫁妝我老魏出了,多大點事兒!若沒有,再等兩年,給我家那小子做小,將就著過一輩子,求一個平安一世,也成。侯爺夫人是沒指望了,長安公主的位置,誰也搶不去。若覺得委屈,隨你,當我沒說。”
“哭吧,哭吧,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覺得嗓子幹澀,就喝一口,再哭。沒出息的東西,有幾晚都摸到老子的房門口,怎麽不敢進去捅老子一刀?老子還就告訴你,別說你一人一刀,來上百十號人,就你這樣的,老魏我根本不放眼裏。知道為什麽將黑子調去南中不?老子就是給你創造機會咧,也好遂了你的心願。出息!”
楊銳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懷裏的那把刀子,也顯得尤其鉻人,仿佛是一塊燒紅的烙鐵。
“你爹肚量小,至少人家敢作敢當,怎地就生了你這樣一個東西。算了,罵你都沒意思。這樣,後天,是你爹的五七,我派幾個人跟你去漢嘉郡那邊墳上,燒點紙錢。以後,條件允許的話,每年祭日去一次,也算盡一個做兒子的孝道。你母親不能去,年紀大了,身子骨又不好,不適合出門。你妹子,如果你願意,帶去也行,反正,打著我老魏的旗號,也沒人敢怎麽著。”
楊銳跪在地上,麵朝漢嘉郡方向,嚎啕大哭。
魏延依然喋喋不休:“若還是嫉恨老魏,去你爹墳上燒紙錢的時候,告訴他,總有一天,你會將老魏挫骨揚灰便是了,看你那死鬼老爹是不是會托個好夢給你。”
魏延的身後不遠,兩個身影已經站了很久,楊銳的母親王氏和妹子楊玉環相互攙扶著,早已經哭成了淚人。
王氏顫顫巍巍地走上前來,一腳將兒子踢翻在地,手指著楊銳破口大罵:“你這忤逆的東西,到現在還癡迷不悟,還想行刺侯爺,沒有侯爺,你楊家哪裏還有人在!來來了,你先將老娘殺了,再將你妹子也殺了,往後的日子就隨你,愛幹什麽就幹什麽去!今天,我不活了,我就死在你麵前算了,這楊家,有後沒後的,有什麽意義!”
王氏說著,就要撲上去掏兒子懷裏的刀。
楊銳嚇得跪在地上,一個勁兒地躲閃,一個勁兒地磕頭,額頭鮮血淋漓,模糊一片,一邊哭嚎著:“娘,兒子錯了,娘啊,兒子錯了,兒子該死,娘,您別這樣……”
楊玉環年紀不大,比哥哥小了十多歲,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一邊忙著拉母親,一邊忙著救兄長,一時間也不知道拉哪個顧哪個。更因為力氣太小,自己不小心也摔了一跤,順勢跪在地上,抱住母親的腿死不撒手,哭著叫“母親息怒,母親息怒……”
魏延看這場戲也差不多了,頗覺得自己拱火的功力又上升不少,但看著楊家幾人也著實淒慘無比,自己再不出手,估計這老太太能哭死過去,到時候,一樣不好交代。
於是,便上前將老太太攙扶起來,叫一聲:“老嫂子息怒,千錯萬錯都是我魏延的錯,孩子們還年輕,你就別和她們計較了。”
老太太終究是個明白人,知道解鈴還須係鈴人的道理,侯爺的麵子終究還是要給的,而且,人家魏延為楊家付出著實不少,以後的楊家,也還真就著落在人家魏延身上呢。
在老太太的嗬斥下,兩個年輕人跪在魏延麵前,恭恭敬敬地給侯爺磕了三個響頭,老太太作勢也要下跪,被魏延強行阻止了。
老太太嚴厲異常地對一對兒女說:“侯爺是我楊家救命恩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救命之恩,唯有以命相報。楊門未來一切,但由老侯爺做主!”
魏延將楊銳和楊玉環攙扶起來,看看這個,想想那個,心下也是不忍,長歎一聲,道:“等你爹滿孝之後吧,就把事兒辦了,楊威公的楊家,不可能就這麽沒了跟腳。”
夕陽西下,金光滿山。
西山上,有萬道霞光,潑灑人間。
因此,當這些蠻酋上到搖搖晃晃的舟船之上時,腿肚子都要抽筋了,一個個臉色煞白,大氣兒也不敢喘一口。
好不容易過了長江,上岸後,每逢30裏,便有一隊彪悍人馬接應,也不搭話,接上就走,兩邊護衛著,如同挾持相仿。
這個時候,即便是想打退堂鼓,也沒有一絲機會了。
眾人硬著頭皮,一路向西,進入成都平原。
進入成都平原,迎接他們的則是中軍,即成都都督府的軍隊。
這裏全是騎兵。
一排排的騎卒,戰馬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踏踏踏踏”地,將大地都震顫得同一頻率搖晃一般,馬上的騎卒,手執長矛,腰佩利刃,背上長弓硬弩,一律紅黑色戰裙,皮質兜鍪,身披大紅披風,身高臂長,目不斜視,莊嚴肅穆,一看便都是百戰悍卒,讓人心裏打鼓發毛。
蠻人本來就身量矮小得多,這個時候,與這些專門挑選出來的壯漢們相比,哪裏有一點點的心理安全感。
在強迫著看了一場軍事演習後,這些人才被允許進入成都城。
接下來,他們還會有無窮無盡的節目等著他們去鑒賞……
比如組團閑逛成都繁華區,享受成都各種美食,感受成都人民美好的生活,到都江堰去感受漢人先輩們的智慧,到郊區去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到絲織農戶那裏去參觀訪問,學習先進的蜀錦製造技術……等……
每天,他們都有專門的學習體驗項目安排,而且有專門的要求,不想幹可是不行的,陪伴他們的不是大鴻臚的政府蠻夷事務官,而是軍方的代表。
他們還會被集體邀請到漢中去,感受一下漢中都督府戰區的鐵血意誌赫赫雄風。
生活的上照顧,自然是非常好的,南中人民受苦了,來到首都做客,怎麽著,也得讓人家吃好喝好不是?
而在蔣琬這裏,如何處理好漢夷關係,早已經成為一門學問,他們甚至組織了一批人,每天研究到深夜。
一開始,很多蠻酋很抵製這些安排,大家是來“做客”的,現在倒好,成了被綁票的人質一般,沒有一點自由。
好在幾天時間下來,大家也都感受到了這些安排背後的濃濃的嗬護之意,抵觸情緒也就逐漸地沒有了。
如此一來,賓主雙方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酒席宴上,勾肩搭背,觥籌交錯,稱兄道弟,你好我好,一片祥和的場麵,也就屢見不鮮了。
一切都在向好。
轉眼間,時間已經過去將近20天,南中豪酋們的平安信,自然也早已經發出,信使們奔赴南中各地,豪酋們的子弟,也都絡繹不絕地從南中各地紛紛組團奔赴成都,這麽好的機會,這麽好的學習環境,還不懂得珍惜,白瞎了父輩們辛苦這一遭。
西山,因為位於成都城西而得名,也叫龍門山,是青藏高原與成都平原交界山區,用後世的專業術語說,是青藏高原與成都平原兩大板塊相擠壓而形成的斷層帶,由西北向東南傾覆。
無數高大的山係拔地而起,低則1000餘米,高則5000米,皚皚白雪,四季可見。
但在這些山係山脈之間,卻蘊藏著無數個仙境一般的所在,神秘,安靜,水草豐茂,卻又因為四麵環山,僅有狹窄隘口與外相連,所以,人煙稀少不說,更極少人知道。
最重要的,這裏距離成都,其實一點也不遠,快馬,半日可達。
魏延選擇了將此處作為創業地。
與其說是創業,不如說是隱居。
但對於士卒們來說,則性質剛好相反。
跟在身邊的那500悍卒,搖身一變,都成了拓荒者。
這裏和南中的那個鷹嘴崖很是相像,環境幽靜偏僻,每日有高山融雪水流下來,所以,這裏的湖水也就顯得尤其冰涼,刺骨。
而穀中,則四季溫涼。
用沈騰的話說,最是適合養殖。尤其是牲畜禽類,最怕的便是夏天的炎熱。
而成都所在的平原地域,夏季就尤其炎熱難耐。
這樣的地方,很多。
因為常年無人墾荒居住,所以,野草瘋長,肥沃得不似人間。
魏延的這些軍卒當即脫下戎裝,換上民裝,在附近城鎮購置無數的農業工具迴來,不幾日,便將此偌大的山穀全部梳理了一遍,野獸什麽的,自然都被清理幹淨,軍營駐紮,農田,水庫、河渠、大路、隘口烽燧、練兵場……一應俱全。
士卒們根本就搞不清楚老侯爺這是想幹嘛。
說是隱居嘛,卻又像是憋著勁兒想幹一票大的似的。
但能幹什麽呢?名不正言不順的,也不知道將主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好在這些人都是跟了魏延很多年的親信,所以,老家夥說怎麽辦,咱就怎麽辦唄。
按照魏延的要求,在遠離人群的地方,卻單獨修建的大片的雞舍,說是要發展養殖業。
這是要創業了?
大家很疑惑,也不敢問。老侯爺一天也沒有兩句話,就是拎著大砍刀滿山遍野地走,這裏走走,那裏停停,這些抓把土,那裏挖塊泥,莫名其妙的,像的魔怔了。
但要說老侯爺就此消極了,卻也不像,偶爾說出來的話,能讓人驚掉下巴——“猴崽子們,瞧好吧,老子帶你們致富!包你們個個都是萬元戶!”
“什麽是萬元戶?”
“滾你娘的蛋,我怎麽知道,等沈小子迴來,你們問他去!”
一提起沈小子,老侯爺就變得有些喜怒無常了——有時高興得一個人喝幾碗酒,還得意地哼著小調兒滿地走,手裏捉一隻小雞崽子,像看自己的小棉襖一樣溫柔。
有時候卻怒發衝冠,指著南中方向怒罵那小子“良心讓狗吃了,也不知道主動來個信,讓老子吃不下睡不著的,這就有意思了?”
然後,猛灌幾口酒,再拎著大砍刀滿山攆野雞跑,高一腳淺一腳的,看的人直吸冷氣。
但今天的老魏,既沒有歡喜,也沒有暴躁,更沒有拎著那把惹眼的大砍刀,而是坐在一座小山頭上,麵前不遠,坐著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叫楊銳,30來歲,當年的魏延死對頭楊儀的兒子。
自從漢嘉郡將楊銳及其母親和妹子帶來後,二人之間交集很少,溝通更幾乎沒有。楊銳拒絕了魏延的好意,和妹子親自動手,建造了幾間小屋,開辟了菜園子,還有幾畝地。
今天難得的,老魏將楊銳叫過來,想好好和他聊聊天。
“坐吧,別擔心老子對你這小子沒安好心,想殺你,也不用那麽麻煩將你巴巴地從漢嘉郡帶來這裏再動手,不嫌麻煩啊。”
楊銳臉上肌肉微不可察地跳動了一下,什麽話也沒有說。
“知道你小子不怕死,更是一心想死,若不是你母親在,妹子還沒嫁人,估計你小子早就將懷裏的短刀掏出來捅進老子的胸膛了吧。”
楊銳渾身一激靈,但還是沒有說一句話。
魏延歎一口氣,丟一個酒囊過來在楊銳腳下,自己拿起一個酒囊,拔開塞子,飲了幾口 ,看楊銳無動於衷,便譏笑道:“怎麽,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怕酒?放心,沒毒,老子沒有你想的那麽雞賊!”
楊銳默默撿起酒囊,小口地抿了幾口。
“小子,今天,”魏延指了指腳下這小山包,“在這裏,就在這裏,咱爺兒倆把話說敞亮了,說完了,想報仇,你隨時來,想走路,你隨時滾蛋,老子保證不說二話!”
“有什麽好說的?”楊銳終於開口了,賭氣地懟一句。
“哼,好好,總算沒帶迴來一個啞巴。”魏延看著遠方,沒再看楊銳一眼,“說起來,我和你父親之間,其實也沒有什麽,不過是性格不和罷了,我老魏性子暴躁粗野,你父親心眼狹隘,說了你別覺得老子在打你父親的臉,就是在他麵前,老子一樣是這話,沒毛病!不信啊,你隨便去問問那些人,看我老魏有沒有敗壞你父親的名義。但最後,卻勢若水火,你小子也不動動你那豬腦子腦子想想,還以為就是我倆的私事兒?”
楊銳沉默以對,但腦子裏,確實在認真思量魏延的話。
楊銳不是笨蛋,但也確實沒有其父楊儀那麽聰明。有些事情,他想不通,或者鑽了牛角尖,但不代表他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小子,你父親的死,是他求仁得仁的結果。這不是罵他,更不是笑話他,人都死了,蓋棺定論,也是如此,你小子別翻白眼,這人呐……”
魏延長長歎口氣:“若不是機緣巧合,我老魏比你那死鬼老爹死得還早,還窩囊。至少,你老爹還是自我了斷的,而我魏延呢?卻是稀裏糊塗就丟了腦袋,整個家族也跟著死光光的一個下場!”
對於魏延的這個說辭,楊銳一點也不懷疑。
關於父親和魏延之間的那些齷齪事,前前後後,他知道得並不少,作為成年人,自然也有自己的解讀。隻不過,父親的去世,畢竟與魏延關係甚大,而自己卻又被這“殺父仇人”給解救了出來,寄人籬下,這種滋味最是煎熬,這種境遇,你讓他如何解脫?
“小子,老子不是誇口耀功,你小子現在能去哪裏?除非你不在蜀漢呆了,否則,去哪裏都不如呆在老子身邊,至少在我老魏這裏,還沒人敢對你說一個‘不’字吧。想迴到軍隊去?哼,就你這木訥性子,能留下一把骨頭渣子就算好的了。”
說到這個話題,楊銳也無法反駁。
過去,他有楊儀這個高高在上的老爹做大傘,在軍隊裏,一樣混得不咋地,不過一個小小的校尉而已。就這,還經常被人笑話。
假如,沒有老爹,下場會如何呢?
當初,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到地方上去做個文職官員,但老爹卻堅持不許。
理由是,蜀漢太少,哪裏來的純粹的文武之分?在這一畝三分地上,能文能武,才有生存空間,誰稀罕你一個純粹的文職官僚?什麽時代了,還想那美事兒,做夢去吧。
想做文職官員也不是不可以,先在軍隊裏積累好一定的資曆再說,那樣,即便去地方上做文職,因為有曾經的軍隊履曆,想風生水起不一定,但不被人擠壓,卻是有一定的。
可惜老爹顧盼自雄了一輩子,這個兒子是一點都沒有學到,隻混了一個窩窩囊囊到如今,甚至,都寄人籬下了,這人,還是自己老爹窩囊自戕的始作俑者——魏延!
楊銳的眼眶紅了起來,大顆大顆的淚珠,滾落臉頰。
“小子,敢在懷裏藏一把刀子,總算還有點楊威公的種!我老魏還就喜歡你這點小骨氣。”魏延卻不管不顧地灌了幾口酒水,絲毫不在意楊銳的淚雨滂沱。
“算了吧,就安心在老魏這裏呆著,老子幹這些事情,總有你一份就是了,這麽大年紀,都沒有成家,可憐的,你那死鬼老爹也真沒做什麽好事兒。我老魏家五朵金花,總要給你一個就是,這以後,就跟著我老魏混吧,想出人頭地,看造化!”
“還有,你那妹子,還沒有出嫁,長兄如父,你該有個主張,若是有相好的人家,嫁妝我老魏出了,多大點事兒!若沒有,再等兩年,給我家那小子做小,將就著過一輩子,求一個平安一世,也成。侯爺夫人是沒指望了,長安公主的位置,誰也搶不去。若覺得委屈,隨你,當我沒說。”
“哭吧,哭吧,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覺得嗓子幹澀,就喝一口,再哭。沒出息的東西,有幾晚都摸到老子的房門口,怎麽不敢進去捅老子一刀?老子還就告訴你,別說你一人一刀,來上百十號人,就你這樣的,老魏我根本不放眼裏。知道為什麽將黑子調去南中不?老子就是給你創造機會咧,也好遂了你的心願。出息!”
楊銳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懷裏的那把刀子,也顯得尤其鉻人,仿佛是一塊燒紅的烙鐵。
“你爹肚量小,至少人家敢作敢當,怎地就生了你這樣一個東西。算了,罵你都沒意思。這樣,後天,是你爹的五七,我派幾個人跟你去漢嘉郡那邊墳上,燒點紙錢。以後,條件允許的話,每年祭日去一次,也算盡一個做兒子的孝道。你母親不能去,年紀大了,身子骨又不好,不適合出門。你妹子,如果你願意,帶去也行,反正,打著我老魏的旗號,也沒人敢怎麽著。”
楊銳跪在地上,麵朝漢嘉郡方向,嚎啕大哭。
魏延依然喋喋不休:“若還是嫉恨老魏,去你爹墳上燒紙錢的時候,告訴他,總有一天,你會將老魏挫骨揚灰便是了,看你那死鬼老爹是不是會托個好夢給你。”
魏延的身後不遠,兩個身影已經站了很久,楊銳的母親王氏和妹子楊玉環相互攙扶著,早已經哭成了淚人。
王氏顫顫巍巍地走上前來,一腳將兒子踢翻在地,手指著楊銳破口大罵:“你這忤逆的東西,到現在還癡迷不悟,還想行刺侯爺,沒有侯爺,你楊家哪裏還有人在!來來了,你先將老娘殺了,再將你妹子也殺了,往後的日子就隨你,愛幹什麽就幹什麽去!今天,我不活了,我就死在你麵前算了,這楊家,有後沒後的,有什麽意義!”
王氏說著,就要撲上去掏兒子懷裏的刀。
楊銳嚇得跪在地上,一個勁兒地躲閃,一個勁兒地磕頭,額頭鮮血淋漓,模糊一片,一邊哭嚎著:“娘,兒子錯了,娘啊,兒子錯了,兒子該死,娘,您別這樣……”
楊玉環年紀不大,比哥哥小了十多歲,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一邊忙著拉母親,一邊忙著救兄長,一時間也不知道拉哪個顧哪個。更因為力氣太小,自己不小心也摔了一跤,順勢跪在地上,抱住母親的腿死不撒手,哭著叫“母親息怒,母親息怒……”
魏延看這場戲也差不多了,頗覺得自己拱火的功力又上升不少,但看著楊家幾人也著實淒慘無比,自己再不出手,估計這老太太能哭死過去,到時候,一樣不好交代。
於是,便上前將老太太攙扶起來,叫一聲:“老嫂子息怒,千錯萬錯都是我魏延的錯,孩子們還年輕,你就別和她們計較了。”
老太太終究是個明白人,知道解鈴還須係鈴人的道理,侯爺的麵子終究還是要給的,而且,人家魏延為楊家付出著實不少,以後的楊家,也還真就著落在人家魏延身上呢。
在老太太的嗬斥下,兩個年輕人跪在魏延麵前,恭恭敬敬地給侯爺磕了三個響頭,老太太作勢也要下跪,被魏延強行阻止了。
老太太嚴厲異常地對一對兒女說:“侯爺是我楊家救命恩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救命之恩,唯有以命相報。楊門未來一切,但由老侯爺做主!”
魏延將楊銳和楊玉環攙扶起來,看看這個,想想那個,心下也是不忍,長歎一聲,道:“等你爹滿孝之後吧,就把事兒辦了,楊威公的楊家,不可能就這麽沒了跟腳。”
夕陽西下,金光滿山。
西山上,有萬道霞光,潑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