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閬中後,下南中有左中右三條路線,也可以叫西中東三條路線,其實也就是當初諸葛亮大軍南下平亂的三條行軍路線。
當初,諸葛亮大軍出成都後,直接向西南方向,一路平推,為西路軍;中路軍,庲降都督李恢將軍的治所本就在建寧郡,采取中路開花,向南部益州郡進軍;東路軍,馬忠將軍則是過漢陽郡插向東南,先抵達牂柯郡,擊敗朱褒,繼續南下。
三路大軍最後匯合於古益州郡西南的永昌郡。
三路大軍在永昌郡匯合後,一起攻打蠻王孟獲。
我們後世人,但凡愛看《三國演義》的,基本上都被羅貫中帶偏了。都以為南中地區的叛軍是被諸葛亮這一路大軍給消滅的。
其實不是。
確切地說,中路軍那邊,也就是古益州郡建寧郡的叛軍都是被李恢消滅的;東路軍那邊,也就是牂柯郡的叛軍朱褒部,是馬忠將軍帶著張嶷將軍給消滅的,據說朱褒被張嶷將軍一刀梟首。
諸葛亮帶領的西路軍先在越嶲郡消滅了高定叛軍,南下今天的雲南昆明和永昌郡,與其他兩路大軍匯合,消滅了雍闓部和孟獲蠻族叛軍。
然後,返迴成都,留下李恢繼續做南中庲降都督府的大都督,坐鎮南中,以鎮蠻夷。
另外,將蠻王孟獲帶迴成都做官,以籠絡豪酋人等。
這一日,千餘人的大軍再次歇息,魏延將沈騰叫來,二人商議接下來的行軍路線,和目的地。
魏延大軍裏,並不是沒有各級將領,此時的蜀漢軍隊裏的建製是比較齊全的,征西大將軍之下,設監軍、督護、護軍、領軍等官職,分領各級諸軍。凡領中央直轄軍者,一般在官職前加一“中”字,如中監軍,中護軍等。凡統軍在外者,則加“前”、“後”、“左”、“右”等字,如前監軍、左護軍等。
但魏延的這支軍隊很特殊——他將本部人馬全部交給馬岱了,自己就帶了親隨護軍1000餘人,也就一個魏黑子一個護軍校尉,其餘的軍中中高級官僚,一律沒有。
對於選擇哪條路到南中這樣的高級軍務,魏延自然不會去諮詢魏黑子的意見。
魏延以為這無所不知的神奇小子一定有最佳選擇,但是,很遺憾,他這次算是“問道於盲”了,沈騰哪裏知道什麽?
他就知道南中這地方當時是蜀漢的一塊心病所在,隻要一點風吹草動,這裏的蠻族就會蠢蠢欲動。
至於更具體一點的,也就是《三國演義》《三國誌》裏麵的那點知識儲備了。
“小子,說說,對於這次南中之行,你都怎麽謀劃的?”魏延很誠懇地問道。
“謀劃?我哪裏有什麽謀劃?”沈騰被問得莫名其妙,他隻知道去南中保證沒錯,南中那麽大,我想去看看,但具體南哪裏會出現問題,他知道個毛線!
魏延那牛蛋一般大的眼睛頓時就瞪得溜圓:“你不知道?你怎麽能不知道呢?”
“冤枉啊,老魏,我是真不知道啊。我又不是百曉生。”
“百曉生?誰是百曉生?比孔明丞相還厲害麽?”
“百曉生,就是什麽都知道的意思。”
“那你小子怎麽出這個餿主意,要我下南中?”
“老魏,這樣說話就沒良心了啊,是你需要下南中,而不是我要你下南中。這個事情,咱倆可得掰扯明白了,別到最後,叛亂未平,你把我撂那裏喂了野人。”沈騰說這話的時候,故意將胸脯挺得老高。
是的,有些話必須先說明白了,別最後被人家算後賬,沒意思。
魏延也覺得自己這樣說話很窩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和你小子玩笑下,瞧瞧,還竟然上心了,小心眼子。”
“這個鍋我可不背。”沈騰認真地看著魏延,道:“說說,這兩年,南中那邊都發生了什麽事兒?幫你分析分析倒也沒有問題,具體方案,還得你自己拿。”
魏延爺無法,就把自己知道的這兩年南中那邊的事情講給沈騰聽。
南中,確實如沈騰所想,一直就是蜀漢帝國的一塊心病。
首先,南中區域地域廣大,人口眾多,但除了少數郡縣治所,大部分還處於野蠻生長狀態,政府的管轄體係根本就難以真正深入下去。
其次,南中生活的,基本都是蠻族人,也就是我們後世所說的少數民族。
他們的習俗各異,語言各異,普遍生活在山林之中,還過著原始部落生活,對於漢族的政權統治有著天生的抗拒心理。
第三,蠻族人因為生活條件所迫,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野獸鬥,勇敢善戰,悍不畏死,尤其是在山林之中。
第四,南中產出自然是有的,金銀錫器樹漆牛馬,還不少,但卻因為沒有真正納入到政府的統籌中去,沒法成為一種常規貢獻和保障。
“那軍隊的戰馬都是哪裏來的呢?”沈騰不由得問道。
“青蠻羌蠻那裏換來的。”魏延道。
他對沈騰這個年輕人能問到如此核心敏感問題而感到欣慰:“臨邛郡有一個功能,就是防止羌蠻部落下來劫掠,另外一個功能就是和他們做生意,用蜀地的產出換他們的戰馬。”
聽了魏延的話,沈騰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陣,魏延開口道:“小子,老夫整個被你帶歪了,還是說說南中吧——”
“自從我們跟隨先主入川,南中,就沒有消停過,隻是大亂和小亂的區別。南中第一任庲降都督為鄧方,這是蜀漢建國前的事情,就不說了。第二任庲降都督為李恢,有能力,也是本地豪族出生,但一樣沒能罩得住場子,夷陵之戰後,先帝駕崩,南中立即掀起規模宏大的叛亂,就連越嶲郡太守高定和牂柯郡太守朱褒都參與其中,聯合蠻王孟獲,一起搞事。其中真正的罪魁禍首卻是什邡侯雍闓那王八蛋。一時之間,整個南中地區除了最邊遠的永昌郡,和李恢坐鎮的建寧郡還在朝廷手中,其餘地方皆反。”
“王伉呂凱?”
“咦——你小子怎麽又知道!”魏延看向沈騰的目光很是疑惑不解。
“略懂,略懂,嘿嘿,繼續,繼續——”
“蠻族叛亂不難平,難的是沒法持久。你打他,他鑽進山林,你打不著;你走了,他又出來搞三搞四,殺人放火。有一段時間,很多縣衙衛所都派不出去官員,去了被殺,也是常事。”
“還是沒有打痛!”沈騰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沒想到,這句話卻引起了魏延的興趣,他“啪”地一擊掌,大叫一聲:“小子,對老夫的胃口!就是沒有打痛!想當年,在盤蛇穀,諸葛丞相一把大火,燒死蠻族藤甲兵三萬,看哪個龜兒子的還敢炸毛!”
老魏是親自參與了上次南中平叛行動的,這次南下,自然感慨頗多。
“蠻人,感恩卻不戴德,畏威而不懷德,左手一個巴掌,右手必須一個甜棗。”
對於這一點,作為後世人的沈騰,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漂亮國的那套“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對於蠻族人是最合適不過的。
“胡蘿卜加大棒。”
沒想到,沈騰眼中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卻將魏延驚得差點沒眼珠子掉一地。
再次被老魏那牛蛋般的眼睛盯上,沈騰感覺渾身都不舒服。他狠狠地迴敬了魏延一個兇巴巴的眼神兒,道:“別總是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求你了,老魏,很膈應人的好不好!”
魏延卻一點也不介意,一把薅住沈騰的一隻胳膊,親熱地說道:“小子,老夫越來越喜歡你了。”
“一邊去!我對男人沒興趣!”
“瞧瞧,又想歪了不是?”
“歪你妹啊,打要往死裏打,親要往死裏親,就這!自己理解去——”
“別介,好事做到底,別這樣不尷不尬的,讓老爹我睡不著覺。來,娃娃,擺一擺,前半句,老爹我懂。後半句,親要往死裏親,怎麽親?嘴對嘴麽?”
沈騰恨不得一腳把他踢出老遠,道:“惡心!你老魏現在是不是看到母豬都像貂蟬?”
“貂蟬?誰是貂蟬?”
“貂蟬你都不知道,還混個屁的三國——”沈騰才想起來,貂蟬也隻是一個傳說,《三國演義》流傳之前,中國哪裏有什麽“貂蟬”。
“貂蟬,就是美女的意思。”
“啊,美女?你想美女了?好說,小子,老爹我家五朵金花,迴成都後,喜歡哪一個,老爹我成全你,老爹不小氣!”
“成全你妹——”沈騰差點沒氣昏過去,這老家夥是真不要臉了,人都沒有見過麵,就開始給自己和他女兒拉皮條做起了媒人。
“我妹?對不起,讓你失望了,老夫沒有妹子。再說了,即便有,也子孫一大串了,不合適!”
沈騰別過臉,再也懶得理他。
“親,就是對他們好,讓他們奔小康,小康生活,懂嗎?”說完“小康”,沈騰禁不住被自己氣笑了,這個時代,哪裏來的狗屁“小康”!
“算了,以後再說嘴對嘴的事情,先說說南中吧。”老魏正色道,“建興九年,也就是大前年,李恢將軍去世,張冀將軍接任。但是,張冀小將軍還是年輕了啊,經驗不足,執法過於嚴厲,隻懂打,不懂親,所以呢,在南中地區引起極大的反彈,於是,就在去年,南中豪族劉胄掀起大規模叛亂,據說一直未有平息。”
“後來呢?”
“後來,因為張冀將軍征剿不力,孔明丞相臨時授命讓馬忠將軍前往南中接替他。當時我們正在隴西,所以,知道一些事情,但具體的,卻是不知道了。”
“好了,”沈騰一拍大腿,感覺有了方向。
因為他想起來,《三國演義》和《三國誌》上都有該事件的記載。
他更知道,張翼,馬忠,還有一個張嶷,都是後諸葛亮時代蜀漢相當知名的戰將。
貌似馬忠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南中。
但那個時代,南中可沒有這倒黴鬼老魏的什麽事兒。
沈騰抬起頭,看了看這個本不該現在還“活蹦亂跳”“活色生香”“活靈活現”的老魏,不懷好意地笑了笑,道:“劉胄在哪兒?”
“牂柯郡且蘭城。”
老魏說著,指著已經攤開的《平蠻指掌圖》,粗壯的手指,狠狠地戳在牂牁的位置上。
沈騰接著說一句:“挽弓當挽強,擒賊當擒王,拿下劉胄,且蘭可滅!”
“正合我意!”
第二天,隊伍繼續折向東南方向,前方便是巴郡,也就是後世所謂的重慶,從巴郡過長江,很快便能進入牂柯郡地界,隊伍更注意隱蔽性,盡量不與沿途郡縣治所打交道,以免泄露機密。
好在沿途貌似都有人提前打了招唿似的,暢通無阻,就連本該有少量駐軍的一些關卡,在他們經過時,也都幹幹淨淨,沒有任何人上來打擾。
但一些必要的給養,卻總是有人提前給他們預備好了。
“老魏,貌似辦事效率還不錯的嘛。”沈騰笑著打趣。
“那是——”魏延得意地將鼻孔翹到天上去,“也不想想,咱諸葛丞相那是人嗎?不,那是神!”
“諸葛之智近乎妖,這句話,對不對?”
“近乎妖?”魏延覺得不可思議,“屁!胡說八道!諸葛一生唯謹慎,但說其智近乎妖,這是誰在編排咱們的丞相?別讓老子見著,否則,三拳兩腳,打得他滿地找牙!”
“我知道是誰說的。”
“誰——”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
“魯迅?周樹人?到底是姓魯,還是姓周啊?浙江,哪裏是浙江?紹興,在哪裏?老夫沒有聽說過。你小子怕不是來消遣老夫的吧。”
“我說的都的真的,你不知道,那是你孤陋寡聞,怨得誰來?”
魏延氣得直哼哼,惡狠狠地揮了揮拳頭,發狠道:“那姓魯的家夥,可別讓我遇見你,否則,哼哼……”
這一路行來,他們基本上是一直沿著川東丘陵南下,接近巴州,山路越來越多,盤山路更是多到數不勝數,望山跑死馬,說的就是這樣的路途。有時候,跑了半天,都還在一座山上打轉。
看著滿眼的山脈縱橫,沈騰也不由得歎一口氣來:“要想富先修路啊,後人真的誠不我欺!”
“什麽要想富先修路?”
“老魏,如果是我,先把這南中各重要的地方都修好大路,通往成都,我保證,叛亂自平。”
“做你的白日夢去吧。”魏延頭也不迴地迴了他一句。
二人心裏都憋著一股子氣,懶得理睬對方。
對於後世人沈騰來說,“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個根本就不用解釋的道理,傻子都明白。
有了路,有了交通,就有物質交換,各地的財富效應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隻要讓人們都一門心思地“奔小康”,誰還有那造反的心思?
人民之所以造你的反,就是因為你沒有給予人家什麽好處,還總愛向人家伸手,今天要根兒黃瓜明天要根兒蔥,鬼才不造你的反呢。
反正,這山野蠻族,造反的條件得天獨厚,大不了往山林裏一鑽,你來咬我呀?
而對於魏延來說,做了一輩子的軍人,堅信“武力就是一切”,隻要自己手裏的家夥硬,老子隻怕你不反!
至於修路富民小康大康什麽的,關他屁事!要修,也該是諸葛亮們去修!
所以說,魏延其實是一個很純粹的人。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純粹的職業軍人,隻會用軍人的思維來考慮問題,簡單,粗暴,暴力,而且血腥。
這也是他一輩子倒黴的根本原因所在——性格決定命運嘛。
沈騰對於和這個倒黴蛋相遇,並且救下了他,從而改變了他魏氏滿門的命運,可以說一點也不後悔。因為魏延除了性格高傲之外,是真的很悲劇。縱觀整個三國,像魏延這麽倒黴的開國元勳,就沒有第二人!
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上,沈騰並不希望魏延最終是這個下場。包括諸葛亮他們都一樣,都不該是獻了青春獻子孫最後卻亡國的下場。
在真實的曆史上,蜀漢帝國滅亡前的最後一戰——綿竹之戰,諸葛亮唯一的兒子諸葛瞻和唯一的孫子諸葛尚戰死沙場,同時戰死的有張飛的孫子張遵,趙雲的兒子趙廣,以及黃權的兒子黃崇,李恢的侄兒李球。
這幾個人戰死之後,成都的皇帝劉禪便立即宣布投降。
跟著劉禪投降的人,被封侯爵的多達50餘人。
沈騰不希望曆史是這樣的。
憑什麽?
憑什麽就他們這些人該戰死?
當他們流光最後的一滴熱血後,劉禪他們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舉手投降,並且都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日子,樂不思蜀?
憑什麽?
走著走著,前麵的隊伍卻停了下來。二人正在納悶間,前麵魏黑子灰頭土臉地跑過來,灰頭土臉氣喘籲籲地嚷道:“將主,我們被打劫了!”
當初,諸葛亮大軍出成都後,直接向西南方向,一路平推,為西路軍;中路軍,庲降都督李恢將軍的治所本就在建寧郡,采取中路開花,向南部益州郡進軍;東路軍,馬忠將軍則是過漢陽郡插向東南,先抵達牂柯郡,擊敗朱褒,繼續南下。
三路大軍最後匯合於古益州郡西南的永昌郡。
三路大軍在永昌郡匯合後,一起攻打蠻王孟獲。
我們後世人,但凡愛看《三國演義》的,基本上都被羅貫中帶偏了。都以為南中地區的叛軍是被諸葛亮這一路大軍給消滅的。
其實不是。
確切地說,中路軍那邊,也就是古益州郡建寧郡的叛軍都是被李恢消滅的;東路軍那邊,也就是牂柯郡的叛軍朱褒部,是馬忠將軍帶著張嶷將軍給消滅的,據說朱褒被張嶷將軍一刀梟首。
諸葛亮帶領的西路軍先在越嶲郡消滅了高定叛軍,南下今天的雲南昆明和永昌郡,與其他兩路大軍匯合,消滅了雍闓部和孟獲蠻族叛軍。
然後,返迴成都,留下李恢繼續做南中庲降都督府的大都督,坐鎮南中,以鎮蠻夷。
另外,將蠻王孟獲帶迴成都做官,以籠絡豪酋人等。
這一日,千餘人的大軍再次歇息,魏延將沈騰叫來,二人商議接下來的行軍路線,和目的地。
魏延大軍裏,並不是沒有各級將領,此時的蜀漢軍隊裏的建製是比較齊全的,征西大將軍之下,設監軍、督護、護軍、領軍等官職,分領各級諸軍。凡領中央直轄軍者,一般在官職前加一“中”字,如中監軍,中護軍等。凡統軍在外者,則加“前”、“後”、“左”、“右”等字,如前監軍、左護軍等。
但魏延的這支軍隊很特殊——他將本部人馬全部交給馬岱了,自己就帶了親隨護軍1000餘人,也就一個魏黑子一個護軍校尉,其餘的軍中中高級官僚,一律沒有。
對於選擇哪條路到南中這樣的高級軍務,魏延自然不會去諮詢魏黑子的意見。
魏延以為這無所不知的神奇小子一定有最佳選擇,但是,很遺憾,他這次算是“問道於盲”了,沈騰哪裏知道什麽?
他就知道南中這地方當時是蜀漢的一塊心病所在,隻要一點風吹草動,這裏的蠻族就會蠢蠢欲動。
至於更具體一點的,也就是《三國演義》《三國誌》裏麵的那點知識儲備了。
“小子,說說,對於這次南中之行,你都怎麽謀劃的?”魏延很誠懇地問道。
“謀劃?我哪裏有什麽謀劃?”沈騰被問得莫名其妙,他隻知道去南中保證沒錯,南中那麽大,我想去看看,但具體南哪裏會出現問題,他知道個毛線!
魏延那牛蛋一般大的眼睛頓時就瞪得溜圓:“你不知道?你怎麽能不知道呢?”
“冤枉啊,老魏,我是真不知道啊。我又不是百曉生。”
“百曉生?誰是百曉生?比孔明丞相還厲害麽?”
“百曉生,就是什麽都知道的意思。”
“那你小子怎麽出這個餿主意,要我下南中?”
“老魏,這樣說話就沒良心了啊,是你需要下南中,而不是我要你下南中。這個事情,咱倆可得掰扯明白了,別到最後,叛亂未平,你把我撂那裏喂了野人。”沈騰說這話的時候,故意將胸脯挺得老高。
是的,有些話必須先說明白了,別最後被人家算後賬,沒意思。
魏延也覺得自己這樣說話很窩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和你小子玩笑下,瞧瞧,還竟然上心了,小心眼子。”
“這個鍋我可不背。”沈騰認真地看著魏延,道:“說說,這兩年,南中那邊都發生了什麽事兒?幫你分析分析倒也沒有問題,具體方案,還得你自己拿。”
魏延爺無法,就把自己知道的這兩年南中那邊的事情講給沈騰聽。
南中,確實如沈騰所想,一直就是蜀漢帝國的一塊心病。
首先,南中區域地域廣大,人口眾多,但除了少數郡縣治所,大部分還處於野蠻生長狀態,政府的管轄體係根本就難以真正深入下去。
其次,南中生活的,基本都是蠻族人,也就是我們後世所說的少數民族。
他們的習俗各異,語言各異,普遍生活在山林之中,還過著原始部落生活,對於漢族的政權統治有著天生的抗拒心理。
第三,蠻族人因為生活條件所迫,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野獸鬥,勇敢善戰,悍不畏死,尤其是在山林之中。
第四,南中產出自然是有的,金銀錫器樹漆牛馬,還不少,但卻因為沒有真正納入到政府的統籌中去,沒法成為一種常規貢獻和保障。
“那軍隊的戰馬都是哪裏來的呢?”沈騰不由得問道。
“青蠻羌蠻那裏換來的。”魏延道。
他對沈騰這個年輕人能問到如此核心敏感問題而感到欣慰:“臨邛郡有一個功能,就是防止羌蠻部落下來劫掠,另外一個功能就是和他們做生意,用蜀地的產出換他們的戰馬。”
聽了魏延的話,沈騰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陣,魏延開口道:“小子,老夫整個被你帶歪了,還是說說南中吧——”
“自從我們跟隨先主入川,南中,就沒有消停過,隻是大亂和小亂的區別。南中第一任庲降都督為鄧方,這是蜀漢建國前的事情,就不說了。第二任庲降都督為李恢,有能力,也是本地豪族出生,但一樣沒能罩得住場子,夷陵之戰後,先帝駕崩,南中立即掀起規模宏大的叛亂,就連越嶲郡太守高定和牂柯郡太守朱褒都參與其中,聯合蠻王孟獲,一起搞事。其中真正的罪魁禍首卻是什邡侯雍闓那王八蛋。一時之間,整個南中地區除了最邊遠的永昌郡,和李恢坐鎮的建寧郡還在朝廷手中,其餘地方皆反。”
“王伉呂凱?”
“咦——你小子怎麽又知道!”魏延看向沈騰的目光很是疑惑不解。
“略懂,略懂,嘿嘿,繼續,繼續——”
“蠻族叛亂不難平,難的是沒法持久。你打他,他鑽進山林,你打不著;你走了,他又出來搞三搞四,殺人放火。有一段時間,很多縣衙衛所都派不出去官員,去了被殺,也是常事。”
“還是沒有打痛!”沈騰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沒想到,這句話卻引起了魏延的興趣,他“啪”地一擊掌,大叫一聲:“小子,對老夫的胃口!就是沒有打痛!想當年,在盤蛇穀,諸葛丞相一把大火,燒死蠻族藤甲兵三萬,看哪個龜兒子的還敢炸毛!”
老魏是親自參與了上次南中平叛行動的,這次南下,自然感慨頗多。
“蠻人,感恩卻不戴德,畏威而不懷德,左手一個巴掌,右手必須一個甜棗。”
對於這一點,作為後世人的沈騰,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漂亮國的那套“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對於蠻族人是最合適不過的。
“胡蘿卜加大棒。”
沒想到,沈騰眼中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卻將魏延驚得差點沒眼珠子掉一地。
再次被老魏那牛蛋般的眼睛盯上,沈騰感覺渾身都不舒服。他狠狠地迴敬了魏延一個兇巴巴的眼神兒,道:“別總是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求你了,老魏,很膈應人的好不好!”
魏延卻一點也不介意,一把薅住沈騰的一隻胳膊,親熱地說道:“小子,老夫越來越喜歡你了。”
“一邊去!我對男人沒興趣!”
“瞧瞧,又想歪了不是?”
“歪你妹啊,打要往死裏打,親要往死裏親,就這!自己理解去——”
“別介,好事做到底,別這樣不尷不尬的,讓老爹我睡不著覺。來,娃娃,擺一擺,前半句,老爹我懂。後半句,親要往死裏親,怎麽親?嘴對嘴麽?”
沈騰恨不得一腳把他踢出老遠,道:“惡心!你老魏現在是不是看到母豬都像貂蟬?”
“貂蟬?誰是貂蟬?”
“貂蟬你都不知道,還混個屁的三國——”沈騰才想起來,貂蟬也隻是一個傳說,《三國演義》流傳之前,中國哪裏有什麽“貂蟬”。
“貂蟬,就是美女的意思。”
“啊,美女?你想美女了?好說,小子,老爹我家五朵金花,迴成都後,喜歡哪一個,老爹我成全你,老爹不小氣!”
“成全你妹——”沈騰差點沒氣昏過去,這老家夥是真不要臉了,人都沒有見過麵,就開始給自己和他女兒拉皮條做起了媒人。
“我妹?對不起,讓你失望了,老夫沒有妹子。再說了,即便有,也子孫一大串了,不合適!”
沈騰別過臉,再也懶得理他。
“親,就是對他們好,讓他們奔小康,小康生活,懂嗎?”說完“小康”,沈騰禁不住被自己氣笑了,這個時代,哪裏來的狗屁“小康”!
“算了,以後再說嘴對嘴的事情,先說說南中吧。”老魏正色道,“建興九年,也就是大前年,李恢將軍去世,張冀將軍接任。但是,張冀小將軍還是年輕了啊,經驗不足,執法過於嚴厲,隻懂打,不懂親,所以呢,在南中地區引起極大的反彈,於是,就在去年,南中豪族劉胄掀起大規模叛亂,據說一直未有平息。”
“後來呢?”
“後來,因為張冀將軍征剿不力,孔明丞相臨時授命讓馬忠將軍前往南中接替他。當時我們正在隴西,所以,知道一些事情,但具體的,卻是不知道了。”
“好了,”沈騰一拍大腿,感覺有了方向。
因為他想起來,《三國演義》和《三國誌》上都有該事件的記載。
他更知道,張翼,馬忠,還有一個張嶷,都是後諸葛亮時代蜀漢相當知名的戰將。
貌似馬忠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南中。
但那個時代,南中可沒有這倒黴鬼老魏的什麽事兒。
沈騰抬起頭,看了看這個本不該現在還“活蹦亂跳”“活色生香”“活靈活現”的老魏,不懷好意地笑了笑,道:“劉胄在哪兒?”
“牂柯郡且蘭城。”
老魏說著,指著已經攤開的《平蠻指掌圖》,粗壯的手指,狠狠地戳在牂牁的位置上。
沈騰接著說一句:“挽弓當挽強,擒賊當擒王,拿下劉胄,且蘭可滅!”
“正合我意!”
第二天,隊伍繼續折向東南方向,前方便是巴郡,也就是後世所謂的重慶,從巴郡過長江,很快便能進入牂柯郡地界,隊伍更注意隱蔽性,盡量不與沿途郡縣治所打交道,以免泄露機密。
好在沿途貌似都有人提前打了招唿似的,暢通無阻,就連本該有少量駐軍的一些關卡,在他們經過時,也都幹幹淨淨,沒有任何人上來打擾。
但一些必要的給養,卻總是有人提前給他們預備好了。
“老魏,貌似辦事效率還不錯的嘛。”沈騰笑著打趣。
“那是——”魏延得意地將鼻孔翹到天上去,“也不想想,咱諸葛丞相那是人嗎?不,那是神!”
“諸葛之智近乎妖,這句話,對不對?”
“近乎妖?”魏延覺得不可思議,“屁!胡說八道!諸葛一生唯謹慎,但說其智近乎妖,這是誰在編排咱們的丞相?別讓老子見著,否則,三拳兩腳,打得他滿地找牙!”
“我知道是誰說的。”
“誰——”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
“魯迅?周樹人?到底是姓魯,還是姓周啊?浙江,哪裏是浙江?紹興,在哪裏?老夫沒有聽說過。你小子怕不是來消遣老夫的吧。”
“我說的都的真的,你不知道,那是你孤陋寡聞,怨得誰來?”
魏延氣得直哼哼,惡狠狠地揮了揮拳頭,發狠道:“那姓魯的家夥,可別讓我遇見你,否則,哼哼……”
這一路行來,他們基本上是一直沿著川東丘陵南下,接近巴州,山路越來越多,盤山路更是多到數不勝數,望山跑死馬,說的就是這樣的路途。有時候,跑了半天,都還在一座山上打轉。
看著滿眼的山脈縱橫,沈騰也不由得歎一口氣來:“要想富先修路啊,後人真的誠不我欺!”
“什麽要想富先修路?”
“老魏,如果是我,先把這南中各重要的地方都修好大路,通往成都,我保證,叛亂自平。”
“做你的白日夢去吧。”魏延頭也不迴地迴了他一句。
二人心裏都憋著一股子氣,懶得理睬對方。
對於後世人沈騰來說,“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個根本就不用解釋的道理,傻子都明白。
有了路,有了交通,就有物質交換,各地的財富效應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隻要讓人們都一門心思地“奔小康”,誰還有那造反的心思?
人民之所以造你的反,就是因為你沒有給予人家什麽好處,還總愛向人家伸手,今天要根兒黃瓜明天要根兒蔥,鬼才不造你的反呢。
反正,這山野蠻族,造反的條件得天獨厚,大不了往山林裏一鑽,你來咬我呀?
而對於魏延來說,做了一輩子的軍人,堅信“武力就是一切”,隻要自己手裏的家夥硬,老子隻怕你不反!
至於修路富民小康大康什麽的,關他屁事!要修,也該是諸葛亮們去修!
所以說,魏延其實是一個很純粹的人。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純粹的職業軍人,隻會用軍人的思維來考慮問題,簡單,粗暴,暴力,而且血腥。
這也是他一輩子倒黴的根本原因所在——性格決定命運嘛。
沈騰對於和這個倒黴蛋相遇,並且救下了他,從而改變了他魏氏滿門的命運,可以說一點也不後悔。因為魏延除了性格高傲之外,是真的很悲劇。縱觀整個三國,像魏延這麽倒黴的開國元勳,就沒有第二人!
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上,沈騰並不希望魏延最終是這個下場。包括諸葛亮他們都一樣,都不該是獻了青春獻子孫最後卻亡國的下場。
在真實的曆史上,蜀漢帝國滅亡前的最後一戰——綿竹之戰,諸葛亮唯一的兒子諸葛瞻和唯一的孫子諸葛尚戰死沙場,同時戰死的有張飛的孫子張遵,趙雲的兒子趙廣,以及黃權的兒子黃崇,李恢的侄兒李球。
這幾個人戰死之後,成都的皇帝劉禪便立即宣布投降。
跟著劉禪投降的人,被封侯爵的多達50餘人。
沈騰不希望曆史是這樣的。
憑什麽?
憑什麽就他們這些人該戰死?
當他們流光最後的一滴熱血後,劉禪他們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舉手投降,並且都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日子,樂不思蜀?
憑什麽?
走著走著,前麵的隊伍卻停了下來。二人正在納悶間,前麵魏黑子灰頭土臉地跑過來,灰頭土臉氣喘籲籲地嚷道:“將主,我們被打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