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儀帶領大軍浩浩蕩蕩迴到漢中,將薑維等人留下,自己便連忙帶著諸葛亮的遺體趕往成都。
一路之上,楊儀的心裏想著太多太多的雜七雜八的事情,心情也時好時壞的。
時而傷心欲絕,時而悲憤莫名,時而卻又鬥誌昂揚。
具體是什麽樣,估計,連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楊儀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準確點說,楊儀是一個能力異常出色,但缺點也特別突出的人。
楊儀,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最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深得關羽喜愛,被任為功曹(後世稱秘書、參謀、幕僚之類的)。
關羽愛才,感覺楊儀乃國士,非一郡之才,覺得這楊儀在荊州委屈了,便遣其至成都,推薦給先帝劉備。
楊儀到成都,大受劉備讚賞,擢為尚書。
按照這個路子走,楊儀該有光明的前途才是。
但是,身居高位之後,楊儀的缺點開始暴露出來——
心胸狹隘,睚眥必報。
一到成都,楊儀就與頂頭上司尚書令劉巴發生了嚴重的矛盾,而且是公開的,毫不掩飾的矛盾。
既然說到劉巴,我們很有必要將劉巴的身世介紹得詳細一點。
劉巴(?-222年),字子初,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今湖南省衡陽縣、邵東縣一帶)人。
劉巴的一生,充滿的喜感。
真的。
劉巴少而知名,聞其名者,皆以為大賢。
時任荊州牧劉表多次征用推舉,劉巴均不應就。
說到底,人家劉巴有政治潔癖——瞧不起劉表!
你劉表一個人形圖章一般的人物,傀儡而已,值得我孝敬?
曹操征伐荊州,荊州士人多歸劉備,但蹊蹺的是,這劉巴卻巴巴地北上投靠曹操。
曹操大喜,授命其去招降荊南三郡,劉巴便立即屁顛兒屁顛兒地啟程,前往荊南三郡去開展遊說納降工作。
很倒黴的是,劉巴的工作剛剛開始,劉備就借著赤壁之戰大勝之餘威,派出關羽趙雲南下荊南三郡進行強行收割。
於是,很快,荊南三郡就成了劉備的掌中之物。
本來,這也沒啥,但問題就在於曹操的代表劉巴,卻被堵在南邊迴不去洛陽了!
北上的道路,不對他開放!
所以,劉巴就沒法北上去複命曹操。
但這劉巴卻也是一個狠人,既然北上不得,那老子就南下!
此時,諸葛亮多次寫來親筆信,邀請劉巴到劉備帳下,大家做同事,共同創業,但都得了劉巴的白眼相加。
一句話——打死也不投劉備!
你咬我?!
這下,把劉備氣得哏兒嘍哏兒嘍的,好險沒有背過氣去。
“給劉備打工?哼!那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為他打工的。”劉巴給劉備撂下這樣一句狠話,隨手拍拍屁股,扭轉頭,便義無反顧地走了。
他老人家硬是一直向南走,向南走,走到交趾一帶(位於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 ),做了雄霸交州一帶的土皇帝士燮的客卿。
娘家人啊,這是!
士燮家族一看老家中原來了這麽一號名流世人,那個高興勁兒就甭提了,歡迎儀式那是相當地奢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用激動和興奮都不能形容士家情緒之萬一。
要知道,士家在嶺南和交趾地區(時稱交州,後,被分為廣州和交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多少年了,付出了多少努力與心血,幾乎將嶺南人都教育得會說中原的官話了,但那又怎樣?
中原人看交州人,依然像看猴子一般!
可惡,可惡的地域歧視!
現在,終於,有了,第一個,中原名士,來投!!!
士家給了劉巴一個最熱烈的擁抱,但得到的卻是一股寒流過身。
人家劉巴心心念念的是曹老大,小小的土鱉士燮在他眼裏,又算什麽雞毛!
士家土皇帝的土腥氣,讓大名士劉巴老遠聞到了,都有點上頭的感覺,想吐。
我心在洛陽朝堂,小小的嶺南,偏居一隅,豈是我劉巴展翅之地!
於是,相看兩相厭,賓主兩不歡。
士家人覺得自己在嶺南的氣派,比之中原的皇帝也差不多了,但卻將滾燙滾燙的熱臉貼了劉巴的冰屁股上,窩火帶燒心,自是不必說了。
嫌棄我士家土腥氣重?
但我士家是嶺南土皇帝!
你劉巴倒好,名流,卻成了盲流!
你劉巴牛鼻子朝天,但你卻如喪家犬一般地,巴巴逃亡到我這裏來,若沒有我士家給你一碗飯吃,您老人家還不得“撲街”!
我頂你個肺!
士家此時早已經在嶺南經營多年,家大業大,枝繁葉茂,哪裏還會巴巴地給他好臉色。
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老子還就不尿你這一壺!
劉巴的倔驢脾氣上來了——大爺我走了!
他又從交趾輾轉北上,經南中,渡長江,千山萬水,千裏迢迢,入益州,到成都,來到劉璋治下。
此時的益州劉璋,是承認中央政權的。
所以,說起來,這裏也算是曹老大的治下。
既然不能跟隨在曹老板的身邊學習,那俺就在外麵替他打工!
但命運就是如此讓人琢磨不透。
劉巴在蜀中幹得風生水起,不亦樂乎。
其實劉巴本就是有大本事的人,隻要他願意,在哪裏都能夠脫穎而出,坐上c位。
但是,曆史的惡趣味再次在劉巴的身上粉墨登場,讓人啼笑皆非。
劉巴執著地想要避開的那個“瘟神”劉備,卻被劉璋巴巴地邀請進入川中,幫助自己抵抗來自北方漢中張魯的威脅。
“老天爺啊——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苦逼的劉巴不禁仰天長歎,感覺自己的心徹底被老天爺給傷得透透的了,哇涼哇涼地。
劉巴堅決反對劉璋的做法,死硬死硬的,死倔死倔的。
劉巴不是益州幫,但劉巴抵製劉備的決心,甚至比很多益州幫的人還堅決。
但是,益州老大是劉璋,請誰不請誰,最後還不是人家老大一句話?
再說了,人家老劉家的人自己一個鍋裏攪馬勺,哪裏在乎他一個外來子是歡迎還是拒絕?
哦,不對啊,劉巴也姓劉!
按說劉璋劉備劉巴都姓劉,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對吧,但人家劉璋卻認劉備是親人,他劉巴不過是一個外來流浪的破落戶罷了,誰樂意被他攀高枝兒?
往上數八輩兒,十八輩兒,甚至八十輩兒,他這個劉與人家的那個劉,都沒有一毛線關係!
所以,他劉巴的這個劉,不值錢!
最終,劉備還是如願以償地入川了, 並且如願以償地和劉璋鬧起了別扭,最終,更是如願以償地幫劉璋搬了個家,自己繼承了益州所有的家業。
這家業其中,就包括一個叫劉巴的手下。
人才,當然也是資產,而且是資產中最優質的那部分。
這下,劉巴是再也跑不掉了,直接被人家摁在地上摩擦的那種。
但劉巴可不是一般人,人家是三班的!
麵對成都淪陷,四麵愁城的局麵,劉巴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可能逃出生天。
大家都以為劉巴要完蛋了,但人家是誰呀,人家叫劉——巴!
劉巴楞是在家睡覺,也不出門歡迎劉備入成都。
絕不參加劉備的盛大入城儀式!
愛誰誰!
大爺我還就不伺候你!
同事們也有那相好的,擔心劉巴太擰巴,惹惱了劉備,畢竟他和劉備兩個男人之間的那點不得不說的破事兒,早已經被他宣揚成了成都街頭巷尾人人皆知的鐵血傳奇。
而現在,正主兒來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該低頭的時候,你硬撐著,最後吃虧的,終究是你自個兒不是?
但劉巴的倔驢脾氣又上來的,“要去你們去,喜歡捧劉備的臭腳你們就去捧,大爺我病了,對不起,我要上床睡瞌磕了!”
劉巴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劉備的團隊,很多人都準備進城後,一不搶女人,二不搶財寶,第一件事情便是專門去找劉巴的歪。
但劉備卻下令:“有敢害劉巴者,夷三族。”
就這樣,劉巴終究算是逃過一劫,沒有被人給清算掉。
不得已,劉巴歸附劉備。
算是被感動的吧。
當然,更多的,也許是那不得已的苦衷。
這樣一對兒“有情人”終成“眷屬”,接下來,任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劉巴的高光時刻竟然在劉備這裏,姍姍來遲——
劉巴的命運多舛,但劉備卻對劉巴異常寬容。
先封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掾,在法正死後接任尚書令。
這地位,比諸葛亮的還重要,是劉備治蜀的一把手,相當於後來的丞相。
劉巴博學多才,為人簡樸清高,退無私交,甚至使得曹魏那邊的大臣陳群也都“甚敬重之”。
這些,就是人家劉巴之所以傲氣十足油鹽不進的底氣所在了。
其與諸葛亮等共同製訂了蜀漢法律文件《蜀科》,這是劉備、諸葛亮治蜀的基石性質的法律文件。
劉巴還隨手就幫助劉備解決了更嚴峻的財政匱乏的難題。
劉備入蜀中後,益州經濟上一窮二白,幣值混亂不堪,說實在話,劉焉劉璋父子治蜀,是實在“無能為力也”,也就自己府庫裏還有些積蓄。
對於蜀中豪族大姓們,幾乎沒有任何能力管製。
而流浪多年,輾轉了大半個中國的才劉備初入成都,哪裏知道民間如何,就看劉璋劉焉父子的府庫裏琳琅滿目,便大手一揮,暴發戶的性子上來了,“賞!”——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千萬、蜀錦一千匹!
這樣的賞賜,自然是最高級別的那幾人獲得。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次賞賜麵積之廣大,出手之闊綽,耗費之巨大。
然後,劉備就發現——自己瞬間便從暴發戶再次變迴了楊白勞。
沒錢了,怎麽辦?
人言:沒錢,找劉巴啊!
不是劉巴自己有錢,而是人家有辦法讓你有錢。
而且,人家不是讓你辛辛苦苦勤勞致富,成為萬元戶。人家是無中生有,大變活人,不,大變銅錢!
劉巴有能力讓你瞬間成為——暴發戶!
辛苦賺錢,還用找劉巴?
劉巴給出的主意——發行“虛值大錢”。
其實就是發行大額貨幣,重整益州貨幣秩序——說白了,就是人為地將物價給翻多少倍地上漲!將貨幣直接貶值n多倍!
按說,這個的行動,純屬於“倒行逆施”了吧,一定會折騰得民怨沸騰不是?
但是,若您真是這樣想,那您還真是替古人操了淡心。
因為蜀中自古一片天,人家這裏的情況還就是和別處不一樣!
首先,蜀中的百姓們吃的糧食基本上是自己種的,穿的麻衣葛衣,也都是自己種植或者野外采來的。
所以,最基本的生活物質上的開支,不僅一點額外的開銷沒有,反而有了多餘的,直接拿到市場上去賣掉,還有更多的收益。
而真正采買這些物資的,根本就不是普通 百姓。
第二條,政府對“鹽鐵錦”實行“專營”製度,一下子解決了新生政權的經濟命脈問題。
專賣製度執行之後,政府就能對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那些物質,進行合理地價格控製。
但是,對於保證基本生產生活之外的那些需求,價格就不是一般地高了。
所以,對於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來說,並沒有因為虛值大錢的發行,而增加太多成本,甚至反而有所削減。
因為在鹽鐵錦沒有官營之前,他們得從豪族大姓手裏購置,尤其是鹽鐵兩項生活生產必需品,那價格,可不是一般地高!
由此兩項,劉備集團迅速在蜀中普通百姓這個階層上收割了一波實實在在的歡喜,更將自己的府庫堆得滿滿當當,比當初劉璋父子苦哈哈經營好幾十年還多!
但是,這些板子,卻實實在在地打在豪族大姓的屁股上,啪啪作響。
那又如何?
人家劉備也早想開了,這錢,本就不是無中生有的,不過是從你口袋轉移到我口袋而已。
還有,誰叫你們當初反對老子入蜀的?
不收割你們,收割誰?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劉巴在劉備治蜀期間,迅速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實權人物,堪稱“德高望重”又“權柄深重”。
就是這樣的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楊儀卻與他不和。
而此時的楊儀,正是劉巴的副手。
劉巴任尚書令,皇帝劉備之下,行政第一把手。
楊儀為尚書,副職。
一把手和二把手鬧矛盾,一把手自然不可能受到什麽影響,受影響的隻能是小輩兒楊儀了。
於是,楊儀被調離尚書崗位,遙領弘農太守。
各位,弘農在哪裏?在洛陽旁邊,就是那個弘農郡,在曹魏的治下。
楊儀這個遙領,其實就是掛了一個虛銜而已。
當時,蜀漢帝國因為偏居一隅,很多大臣都領的是“虛職”,沒有任何實際價值,隻能算是一個政治地位的表示。
比如,倒黴鬼魏延的身上,就還掛著一個“領涼州刺史”的頭銜兒呢。
在官場上而言,這板子就算是實實在在地打在了楊儀的屁股上了。
但楊儀有沒有接受教訓呢?
不知道。
很快,就是夷陵之戰爆發。
然後,蜀漢帝國進入諸葛亮時代。
而楊儀的職業生涯,也將在此後,有了新的轉折,踏上新的台階。
建興三年(225年),楊儀被調任丞相參軍,此後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邊,戰鬥在北伐的第一線。
也就是在這個期間,楊儀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大家著實的眼前一亮——原來,牛逼的人,果然都是有本事的人。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楊儀在軍中幫助諸葛亮製訂規劃,籌措糧草,執行律法。
他的風格是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軍中禮節製度,都由楊儀安排和檢查,根本不需要主帥諸葛亮操什麽心思。
由此,楊儀深得諸葛亮的賞識,每逢出兵,必帶楊儀。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軍中,楊儀對於諸葛亮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其他所有人。
但是,楊儀的缺點也在此期間,暴露得異常突出——心胸狹窄,睚眥必報。
和楊儀矛盾最突出的人,就是魏延。
諸葛亮軍中,文事方麵,依仗的是楊儀,武事方麵,依仗的是魏延。但這二人之間,卻總是因為一點點小事情,鬧得不可開交。
鬧得最嚴重的時候,魏延說不過楊儀,氣急敗壞的魏延,就拔出佩刀,在楊儀麵前直晃悠,說要殺了他。
而楊儀呢,這個時候卻就是哭,大哭,淚流滿麵地嚎啕大哭。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為此,魏延多次受到諸葛亮的批評。
魏延的人品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敗光的。
諸葛亮為此也是撓破了頭。估計後世的人們誰也沒有想到,偉大英明神武智多近乎妖的諸葛亮大人,也會遇到這樣的鬧心事兒吧。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此言不虛!
還好,軍中隨軍長史費禕口才了得,他本來就是三國時期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外交家之一,常常在楊儀和魏延之間斡旋。
因此,這二人鬧歸鬧,總算沒有耽誤了軍機大事。
……匆匆返迴成都的路上,楊儀思緒萬千。
諸葛丞相的去世,自然是一件讓人傷悲的事情,但未嚐不是自己的機會。人固有一死,誰也不能例外。而蜀漢帝國的後諸葛亮時代,注定將是我楊儀的時代。
一想到諸葛亮,楊儀的心裏就不由得一陣疼。
自己受丞相托孤之重,可不僅僅是將大軍帶迴來這麽簡單,誰都知道,諸葛丞相是將蜀漢帝國的未來,都壓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啊。
我該怎麽辦呢?
很遺憾,關於蜀漢未來的大政方針,丞相卻一句也沒有交代,不知道是丞相病軀嚴重,腦子糊塗了,忘記了交代,還是其中還有其他隱情,是自己不知道的?
不至於吧。
千鈞重任嗬,係於一身啊。
楊儀不由得有種背負泰山如履薄冰之感。
楊儀不由得又想起了魏延。
一想起這王八蛋,便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情湧上楊儀的心頭。
魏延這老王八蛋總是依仗軍功無雙,仗勢欺人,而且欺人太甚!這不,老天開眼,丞相臨死前,將魏延給“算計”了,為自己除去平生第一大政敵。
這下好了,在軍中,再無第二個魏延出現,為自己將來執掌大軍鋪平了大路。
諸葛亮丞相對自己是真好。
北伐,要不要繼續呢?
這是一個非常燒腦的難題。
北伐,意味著蜀漢民生將更加艱難。但不北伐,則意味著自己拋棄了諸葛丞相的遺願——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另外,蔣琬和費禕該怎麽安排的問題,也很是讓他燒腦。
諸葛亮時代,蔣琬是丞相府留守長史,代表丞相處理內政。自己是隨軍長史,協助丞相處理軍中事宜。二人是平級的關係,一個主管內政,一個主管治軍,說不上孰輕孰重。
但現在,自己卻成了丞相托孤大臣,位置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不知道這蔣琬蔣公琰會不會服從自己?
不知道他是否願意接著做自己這個未來丞相的留守長史?
而若繼續讓他做丞相府長史,自己又會不會被他架空了?
蔣琬蔣公琰可也不是好相處的人。
那是一個表麵隨和的家夥,但骨子裏的高傲,根本就掩飾不住,明眼人都不知道?
費禕倒也還好,他本來主打的就是外交這一塊兒,繼續做就是了。蜀吳邦交,必須維持,這是雷打不動的,也算是繼續諸葛丞相的政治路線不變形不走樣吧。
“薑維——”楊儀又想起這個所謂的諸葛亮的關門弟子了,“和薑維一定要搞好關係!隻要薑維坐得穩,軍中也就是我楊儀的天下了。”
對於薑維,楊儀一點也不擔心的——因為薑維在蜀漢軍中也好,在蜀漢政壇也罷,其實就是一個無根之人。
這樣的人,好對付,稍微假以顏色,必定恩同再造。
其實,薑維之所以被諸葛亮異常器重,隻是與諸葛亮的北伐戰略有關。諸葛亮北伐路線主打的是先占隴西,再入關中。
薑維是隴西名人,在隴西擁有相當的威望。
既然你薑維以諸葛丞相的關門弟子自居,自己這個托孤大臣,與諸葛丞相的關門弟子相互照拂,不正好是天經地義的麽?
軍中再無魏文長,剩下的都是年輕一代的將軍們了,自己的威信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當初和魏延鬧的時候,自己經常當著所有人的麵大哭,給那些將軍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此一時彼一時也。
身為男兒大丈夫,一朝權在手,當把令來行,一哭二鬧三上吊,那算得了什麽?
當年的淮陰侯韓信不還受過胯下之辱?
自己受這點窩囊氣,又算得了什麽呢?
更何況,魏延這個王八蛋,不就是被自己的眼淚給整得裏外不是人?
諸葛丞相臨死前,將魏延“拋棄”掉,不正是自己的眼淚給哭出來的?
如此說來,也就等同於自己“哭死”了魏延!
想到此,楊儀不禁有些洋洋自得了。
抬起眼,看看蜀中景秀風光,楊儀不由得歎一句:“好美的一個深秋!”
一路之上,楊儀的心裏想著太多太多的雜七雜八的事情,心情也時好時壞的。
時而傷心欲絕,時而悲憤莫名,時而卻又鬥誌昂揚。
具體是什麽樣,估計,連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楊儀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準確點說,楊儀是一個能力異常出色,但缺點也特別突出的人。
楊儀,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最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深得關羽喜愛,被任為功曹(後世稱秘書、參謀、幕僚之類的)。
關羽愛才,感覺楊儀乃國士,非一郡之才,覺得這楊儀在荊州委屈了,便遣其至成都,推薦給先帝劉備。
楊儀到成都,大受劉備讚賞,擢為尚書。
按照這個路子走,楊儀該有光明的前途才是。
但是,身居高位之後,楊儀的缺點開始暴露出來——
心胸狹隘,睚眥必報。
一到成都,楊儀就與頂頭上司尚書令劉巴發生了嚴重的矛盾,而且是公開的,毫不掩飾的矛盾。
既然說到劉巴,我們很有必要將劉巴的身世介紹得詳細一點。
劉巴(?-222年),字子初,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今湖南省衡陽縣、邵東縣一帶)人。
劉巴的一生,充滿的喜感。
真的。
劉巴少而知名,聞其名者,皆以為大賢。
時任荊州牧劉表多次征用推舉,劉巴均不應就。
說到底,人家劉巴有政治潔癖——瞧不起劉表!
你劉表一個人形圖章一般的人物,傀儡而已,值得我孝敬?
曹操征伐荊州,荊州士人多歸劉備,但蹊蹺的是,這劉巴卻巴巴地北上投靠曹操。
曹操大喜,授命其去招降荊南三郡,劉巴便立即屁顛兒屁顛兒地啟程,前往荊南三郡去開展遊說納降工作。
很倒黴的是,劉巴的工作剛剛開始,劉備就借著赤壁之戰大勝之餘威,派出關羽趙雲南下荊南三郡進行強行收割。
於是,很快,荊南三郡就成了劉備的掌中之物。
本來,這也沒啥,但問題就在於曹操的代表劉巴,卻被堵在南邊迴不去洛陽了!
北上的道路,不對他開放!
所以,劉巴就沒法北上去複命曹操。
但這劉巴卻也是一個狠人,既然北上不得,那老子就南下!
此時,諸葛亮多次寫來親筆信,邀請劉巴到劉備帳下,大家做同事,共同創業,但都得了劉巴的白眼相加。
一句話——打死也不投劉備!
你咬我?!
這下,把劉備氣得哏兒嘍哏兒嘍的,好險沒有背過氣去。
“給劉備打工?哼!那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為他打工的。”劉巴給劉備撂下這樣一句狠話,隨手拍拍屁股,扭轉頭,便義無反顧地走了。
他老人家硬是一直向南走,向南走,走到交趾一帶(位於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 ),做了雄霸交州一帶的土皇帝士燮的客卿。
娘家人啊,這是!
士燮家族一看老家中原來了這麽一號名流世人,那個高興勁兒就甭提了,歡迎儀式那是相當地奢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用激動和興奮都不能形容士家情緒之萬一。
要知道,士家在嶺南和交趾地區(時稱交州,後,被分為廣州和交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多少年了,付出了多少努力與心血,幾乎將嶺南人都教育得會說中原的官話了,但那又怎樣?
中原人看交州人,依然像看猴子一般!
可惡,可惡的地域歧視!
現在,終於,有了,第一個,中原名士,來投!!!
士家給了劉巴一個最熱烈的擁抱,但得到的卻是一股寒流過身。
人家劉巴心心念念的是曹老大,小小的土鱉士燮在他眼裏,又算什麽雞毛!
士家土皇帝的土腥氣,讓大名士劉巴老遠聞到了,都有點上頭的感覺,想吐。
我心在洛陽朝堂,小小的嶺南,偏居一隅,豈是我劉巴展翅之地!
於是,相看兩相厭,賓主兩不歡。
士家人覺得自己在嶺南的氣派,比之中原的皇帝也差不多了,但卻將滾燙滾燙的熱臉貼了劉巴的冰屁股上,窩火帶燒心,自是不必說了。
嫌棄我士家土腥氣重?
但我士家是嶺南土皇帝!
你劉巴倒好,名流,卻成了盲流!
你劉巴牛鼻子朝天,但你卻如喪家犬一般地,巴巴逃亡到我這裏來,若沒有我士家給你一碗飯吃,您老人家還不得“撲街”!
我頂你個肺!
士家此時早已經在嶺南經營多年,家大業大,枝繁葉茂,哪裏還會巴巴地給他好臉色。
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老子還就不尿你這一壺!
劉巴的倔驢脾氣上來了——大爺我走了!
他又從交趾輾轉北上,經南中,渡長江,千山萬水,千裏迢迢,入益州,到成都,來到劉璋治下。
此時的益州劉璋,是承認中央政權的。
所以,說起來,這裏也算是曹老大的治下。
既然不能跟隨在曹老板的身邊學習,那俺就在外麵替他打工!
但命運就是如此讓人琢磨不透。
劉巴在蜀中幹得風生水起,不亦樂乎。
其實劉巴本就是有大本事的人,隻要他願意,在哪裏都能夠脫穎而出,坐上c位。
但是,曆史的惡趣味再次在劉巴的身上粉墨登場,讓人啼笑皆非。
劉巴執著地想要避開的那個“瘟神”劉備,卻被劉璋巴巴地邀請進入川中,幫助自己抵抗來自北方漢中張魯的威脅。
“老天爺啊——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苦逼的劉巴不禁仰天長歎,感覺自己的心徹底被老天爺給傷得透透的了,哇涼哇涼地。
劉巴堅決反對劉璋的做法,死硬死硬的,死倔死倔的。
劉巴不是益州幫,但劉巴抵製劉備的決心,甚至比很多益州幫的人還堅決。
但是,益州老大是劉璋,請誰不請誰,最後還不是人家老大一句話?
再說了,人家老劉家的人自己一個鍋裏攪馬勺,哪裏在乎他一個外來子是歡迎還是拒絕?
哦,不對啊,劉巴也姓劉!
按說劉璋劉備劉巴都姓劉,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對吧,但人家劉璋卻認劉備是親人,他劉巴不過是一個外來流浪的破落戶罷了,誰樂意被他攀高枝兒?
往上數八輩兒,十八輩兒,甚至八十輩兒,他這個劉與人家的那個劉,都沒有一毛線關係!
所以,他劉巴的這個劉,不值錢!
最終,劉備還是如願以償地入川了, 並且如願以償地和劉璋鬧起了別扭,最終,更是如願以償地幫劉璋搬了個家,自己繼承了益州所有的家業。
這家業其中,就包括一個叫劉巴的手下。
人才,當然也是資產,而且是資產中最優質的那部分。
這下,劉巴是再也跑不掉了,直接被人家摁在地上摩擦的那種。
但劉巴可不是一般人,人家是三班的!
麵對成都淪陷,四麵愁城的局麵,劉巴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可能逃出生天。
大家都以為劉巴要完蛋了,但人家是誰呀,人家叫劉——巴!
劉巴楞是在家睡覺,也不出門歡迎劉備入成都。
絕不參加劉備的盛大入城儀式!
愛誰誰!
大爺我還就不伺候你!
同事們也有那相好的,擔心劉巴太擰巴,惹惱了劉備,畢竟他和劉備兩個男人之間的那點不得不說的破事兒,早已經被他宣揚成了成都街頭巷尾人人皆知的鐵血傳奇。
而現在,正主兒來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該低頭的時候,你硬撐著,最後吃虧的,終究是你自個兒不是?
但劉巴的倔驢脾氣又上來的,“要去你們去,喜歡捧劉備的臭腳你們就去捧,大爺我病了,對不起,我要上床睡瞌磕了!”
劉巴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劉備的團隊,很多人都準備進城後,一不搶女人,二不搶財寶,第一件事情便是專門去找劉巴的歪。
但劉備卻下令:“有敢害劉巴者,夷三族。”
就這樣,劉巴終究算是逃過一劫,沒有被人給清算掉。
不得已,劉巴歸附劉備。
算是被感動的吧。
當然,更多的,也許是那不得已的苦衷。
這樣一對兒“有情人”終成“眷屬”,接下來,任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劉巴的高光時刻竟然在劉備這裏,姍姍來遲——
劉巴的命運多舛,但劉備卻對劉巴異常寬容。
先封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掾,在法正死後接任尚書令。
這地位,比諸葛亮的還重要,是劉備治蜀的一把手,相當於後來的丞相。
劉巴博學多才,為人簡樸清高,退無私交,甚至使得曹魏那邊的大臣陳群也都“甚敬重之”。
這些,就是人家劉巴之所以傲氣十足油鹽不進的底氣所在了。
其與諸葛亮等共同製訂了蜀漢法律文件《蜀科》,這是劉備、諸葛亮治蜀的基石性質的法律文件。
劉巴還隨手就幫助劉備解決了更嚴峻的財政匱乏的難題。
劉備入蜀中後,益州經濟上一窮二白,幣值混亂不堪,說實在話,劉焉劉璋父子治蜀,是實在“無能為力也”,也就自己府庫裏還有些積蓄。
對於蜀中豪族大姓們,幾乎沒有任何能力管製。
而流浪多年,輾轉了大半個中國的才劉備初入成都,哪裏知道民間如何,就看劉璋劉焉父子的府庫裏琳琅滿目,便大手一揮,暴發戶的性子上來了,“賞!”——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千萬、蜀錦一千匹!
這樣的賞賜,自然是最高級別的那幾人獲得。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次賞賜麵積之廣大,出手之闊綽,耗費之巨大。
然後,劉備就發現——自己瞬間便從暴發戶再次變迴了楊白勞。
沒錢了,怎麽辦?
人言:沒錢,找劉巴啊!
不是劉巴自己有錢,而是人家有辦法讓你有錢。
而且,人家不是讓你辛辛苦苦勤勞致富,成為萬元戶。人家是無中生有,大變活人,不,大變銅錢!
劉巴有能力讓你瞬間成為——暴發戶!
辛苦賺錢,還用找劉巴?
劉巴給出的主意——發行“虛值大錢”。
其實就是發行大額貨幣,重整益州貨幣秩序——說白了,就是人為地將物價給翻多少倍地上漲!將貨幣直接貶值n多倍!
按說,這個的行動,純屬於“倒行逆施”了吧,一定會折騰得民怨沸騰不是?
但是,若您真是這樣想,那您還真是替古人操了淡心。
因為蜀中自古一片天,人家這裏的情況還就是和別處不一樣!
首先,蜀中的百姓們吃的糧食基本上是自己種的,穿的麻衣葛衣,也都是自己種植或者野外采來的。
所以,最基本的生活物質上的開支,不僅一點額外的開銷沒有,反而有了多餘的,直接拿到市場上去賣掉,還有更多的收益。
而真正采買這些物資的,根本就不是普通 百姓。
第二條,政府對“鹽鐵錦”實行“專營”製度,一下子解決了新生政權的經濟命脈問題。
專賣製度執行之後,政府就能對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那些物質,進行合理地價格控製。
但是,對於保證基本生產生活之外的那些需求,價格就不是一般地高了。
所以,對於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來說,並沒有因為虛值大錢的發行,而增加太多成本,甚至反而有所削減。
因為在鹽鐵錦沒有官營之前,他們得從豪族大姓手裏購置,尤其是鹽鐵兩項生活生產必需品,那價格,可不是一般地高!
由此兩項,劉備集團迅速在蜀中普通百姓這個階層上收割了一波實實在在的歡喜,更將自己的府庫堆得滿滿當當,比當初劉璋父子苦哈哈經營好幾十年還多!
但是,這些板子,卻實實在在地打在豪族大姓的屁股上,啪啪作響。
那又如何?
人家劉備也早想開了,這錢,本就不是無中生有的,不過是從你口袋轉移到我口袋而已。
還有,誰叫你們當初反對老子入蜀的?
不收割你們,收割誰?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劉巴在劉備治蜀期間,迅速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實權人物,堪稱“德高望重”又“權柄深重”。
就是這樣的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楊儀卻與他不和。
而此時的楊儀,正是劉巴的副手。
劉巴任尚書令,皇帝劉備之下,行政第一把手。
楊儀為尚書,副職。
一把手和二把手鬧矛盾,一把手自然不可能受到什麽影響,受影響的隻能是小輩兒楊儀了。
於是,楊儀被調離尚書崗位,遙領弘農太守。
各位,弘農在哪裏?在洛陽旁邊,就是那個弘農郡,在曹魏的治下。
楊儀這個遙領,其實就是掛了一個虛銜而已。
當時,蜀漢帝國因為偏居一隅,很多大臣都領的是“虛職”,沒有任何實際價值,隻能算是一個政治地位的表示。
比如,倒黴鬼魏延的身上,就還掛著一個“領涼州刺史”的頭銜兒呢。
在官場上而言,這板子就算是實實在在地打在了楊儀的屁股上了。
但楊儀有沒有接受教訓呢?
不知道。
很快,就是夷陵之戰爆發。
然後,蜀漢帝國進入諸葛亮時代。
而楊儀的職業生涯,也將在此後,有了新的轉折,踏上新的台階。
建興三年(225年),楊儀被調任丞相參軍,此後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邊,戰鬥在北伐的第一線。
也就是在這個期間,楊儀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大家著實的眼前一亮——原來,牛逼的人,果然都是有本事的人。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楊儀在軍中幫助諸葛亮製訂規劃,籌措糧草,執行律法。
他的風格是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軍中禮節製度,都由楊儀安排和檢查,根本不需要主帥諸葛亮操什麽心思。
由此,楊儀深得諸葛亮的賞識,每逢出兵,必帶楊儀。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軍中,楊儀對於諸葛亮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其他所有人。
但是,楊儀的缺點也在此期間,暴露得異常突出——心胸狹窄,睚眥必報。
和楊儀矛盾最突出的人,就是魏延。
諸葛亮軍中,文事方麵,依仗的是楊儀,武事方麵,依仗的是魏延。但這二人之間,卻總是因為一點點小事情,鬧得不可開交。
鬧得最嚴重的時候,魏延說不過楊儀,氣急敗壞的魏延,就拔出佩刀,在楊儀麵前直晃悠,說要殺了他。
而楊儀呢,這個時候卻就是哭,大哭,淚流滿麵地嚎啕大哭。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為此,魏延多次受到諸葛亮的批評。
魏延的人品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敗光的。
諸葛亮為此也是撓破了頭。估計後世的人們誰也沒有想到,偉大英明神武智多近乎妖的諸葛亮大人,也會遇到這樣的鬧心事兒吧。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此言不虛!
還好,軍中隨軍長史費禕口才了得,他本來就是三國時期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外交家之一,常常在楊儀和魏延之間斡旋。
因此,這二人鬧歸鬧,總算沒有耽誤了軍機大事。
……匆匆返迴成都的路上,楊儀思緒萬千。
諸葛丞相的去世,自然是一件讓人傷悲的事情,但未嚐不是自己的機會。人固有一死,誰也不能例外。而蜀漢帝國的後諸葛亮時代,注定將是我楊儀的時代。
一想到諸葛亮,楊儀的心裏就不由得一陣疼。
自己受丞相托孤之重,可不僅僅是將大軍帶迴來這麽簡單,誰都知道,諸葛丞相是將蜀漢帝國的未來,都壓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啊。
我該怎麽辦呢?
很遺憾,關於蜀漢未來的大政方針,丞相卻一句也沒有交代,不知道是丞相病軀嚴重,腦子糊塗了,忘記了交代,還是其中還有其他隱情,是自己不知道的?
不至於吧。
千鈞重任嗬,係於一身啊。
楊儀不由得有種背負泰山如履薄冰之感。
楊儀不由得又想起了魏延。
一想起這王八蛋,便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情湧上楊儀的心頭。
魏延這老王八蛋總是依仗軍功無雙,仗勢欺人,而且欺人太甚!這不,老天開眼,丞相臨死前,將魏延給“算計”了,為自己除去平生第一大政敵。
這下好了,在軍中,再無第二個魏延出現,為自己將來執掌大軍鋪平了大路。
諸葛亮丞相對自己是真好。
北伐,要不要繼續呢?
這是一個非常燒腦的難題。
北伐,意味著蜀漢民生將更加艱難。但不北伐,則意味著自己拋棄了諸葛丞相的遺願——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另外,蔣琬和費禕該怎麽安排的問題,也很是讓他燒腦。
諸葛亮時代,蔣琬是丞相府留守長史,代表丞相處理內政。自己是隨軍長史,協助丞相處理軍中事宜。二人是平級的關係,一個主管內政,一個主管治軍,說不上孰輕孰重。
但現在,自己卻成了丞相托孤大臣,位置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不知道這蔣琬蔣公琰會不會服從自己?
不知道他是否願意接著做自己這個未來丞相的留守長史?
而若繼續讓他做丞相府長史,自己又會不會被他架空了?
蔣琬蔣公琰可也不是好相處的人。
那是一個表麵隨和的家夥,但骨子裏的高傲,根本就掩飾不住,明眼人都不知道?
費禕倒也還好,他本來主打的就是外交這一塊兒,繼續做就是了。蜀吳邦交,必須維持,這是雷打不動的,也算是繼續諸葛丞相的政治路線不變形不走樣吧。
“薑維——”楊儀又想起這個所謂的諸葛亮的關門弟子了,“和薑維一定要搞好關係!隻要薑維坐得穩,軍中也就是我楊儀的天下了。”
對於薑維,楊儀一點也不擔心的——因為薑維在蜀漢軍中也好,在蜀漢政壇也罷,其實就是一個無根之人。
這樣的人,好對付,稍微假以顏色,必定恩同再造。
其實,薑維之所以被諸葛亮異常器重,隻是與諸葛亮的北伐戰略有關。諸葛亮北伐路線主打的是先占隴西,再入關中。
薑維是隴西名人,在隴西擁有相當的威望。
既然你薑維以諸葛丞相的關門弟子自居,自己這個托孤大臣,與諸葛丞相的關門弟子相互照拂,不正好是天經地義的麽?
軍中再無魏文長,剩下的都是年輕一代的將軍們了,自己的威信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雖然當初和魏延鬧的時候,自己經常當著所有人的麵大哭,給那些將軍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此一時彼一時也。
身為男兒大丈夫,一朝權在手,當把令來行,一哭二鬧三上吊,那算得了什麽?
當年的淮陰侯韓信不還受過胯下之辱?
自己受這點窩囊氣,又算得了什麽呢?
更何況,魏延這個王八蛋,不就是被自己的眼淚給整得裏外不是人?
諸葛丞相臨死前,將魏延“拋棄”掉,不正是自己的眼淚給哭出來的?
如此說來,也就等同於自己“哭死”了魏延!
想到此,楊儀不禁有些洋洋自得了。
抬起眼,看看蜀中景秀風光,楊儀不由得歎一句:“好美的一個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