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之戰結束後不久,秦始皇即派尉屠睢率50多萬大軍出擊百越。


    針對百越各部居處分散的特點,秦軍采取多路分兵進軍,遇有大敵再合兵進擊的行動方針。


    秦軍共分5路。


    一路由今豫章郡(後世江西南昌)向東進發,攻取東甌和閩越;中間兩路攻取南越,其一經豫章郡,向南越大庾嶺入南越北部,其二經長沙郡,循騎田嶺直抵番禺(後世廣州);其餘2路入廣西,攻西甌,一路由萌渚嶺入今賀縣,一路經越城嶺入桂林郡。


    秦軍第一路進展順利,出兵當年就平定了東甌和閩越地區(浙江、福建),設置了閩中郡。其餘4路進攻嶺南的秦軍皆遇到了大麻煩。


    由於山高路險、山高林密、水網遍布、河道縱橫,自然環境和作戰方式及戰爭對手都非當年故事,不要說戰鬥了,就連行軍布營及後勤輜重軍糧運輸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加之南越、西甌、雒越各部的頑強抵抗,雙方相持3年,秦軍依然未能取得實質性的勝勝利。


    其中秦軍第三路軍由主帥屠睢親自率領,從今長沙宜章南下。


    公元前218年左右,屠睢軍前進至今廣西桂林一帶,遭到兩廣地區的越人夜襲,傷亡數十萬,都尉屠睢戰死。


    餘眾星散,傷亡慘重,數萬人終生沒有返迴長江北。


    此一戰,對於秦人而言,較之滅六國過程中的任何一戰,都要來得更為艱難,更為困苦。


    秦始皇號稱古今第一猛男,怎麽可能被小小的南越給嚇得就此罷手!


    為了徹底搞定南方,他專門派人重修靈渠。


    公元前214年,靈渠修建完好後,解決了南下大軍的後勤輜重運輸問題,強橫霸道不服輸的秦始皇再次派遣任囂與趙佗率援軍,南下征服南越、西甌,和雒越。


    經過兩年苦戰,秦人終於征服了南粵和西甌、雒越,將後世的兩廣、雲南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秦在這裏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3郡。


    從此,東至海南,北至向戶,南至越南中部,東至大海,皆歸於秦朝版圖。


    是為天下。


    但是,凡事都有兩麵性。


    也正因為秦王朝在百越之地耗費了太多軍隊和國力,以至於在秦末風起雲湧之際,秦王朝高達五十萬軍隊遠在百越之地,滯留難歸,不能返迴中原襄助王庭,以至於秦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二世而亡。


    當年威名赫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秦始皇帝,尚且在南越之地吃了那麽大的虧,以至於將一個偌大鼎盛的王朝迅速地拖進了曆史黑洞中。


    而今天,小小羸弱如斯的蜀漢帝國,想要將南中之地徹底平複,該是何等艱難的重任!


    若是平服一些蠻人的叛亂,其實並不算是多麽大的一件事情,畢竟從戰鬥力上來講,蠻人鬆散的部落聯盟結構,在中央政府軍麵前還是不夠看的。


    但要想徹底解決南中問題,僅僅靠武力征服,可以嗎?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曆史上,但凡做了這樣癡心妄想美夢的家夥,最後,無一不落得一個淒涼收場的結局。


    譬如沈騰所熟知的,後世那個被稱之為“帝國墳場”地方。


    而南中,遠比後世的那個“帝國墳場”要更為複雜,更為多樣!


    再說了,魏延帶的這1000兵,再能打,又能如何呢?散布到廣袤的南中區域,跟大海撈針,又有什麽區別?


    庲降都督府也不是沒有兵,南中各郡也不是沒有駐軍,但很少,整個南中,也就區區左右的正規蜀漢軍。


    庲降都督府所在平夷城5000人,其餘散落於各郡縣治所。


    對於偌大的南中來說,莫說人,即便人來,各地分散後,也幾乎等於沒有。


    龍五簡簡單單的一句問話,讓魏延和沈騰都想起太多的事情來,以至於大帳中沉默良久,無人再發一言。


    “還是把事情想簡單了啊——”魏延長歎一聲,打破了沉默。


    憂心忡忡。


    這個時候,恍然間,他才對諸葛丞相當年的作為,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南中,必須要有一個新的認知高度了。


    解決南中,必須要有一攬子方案,否則,按下葫蘆浮起瓢,終究會將蜀漢帝國拖入曆史的黑洞中去,如秦時故事,不可能再有別的結局。


    為什麽南中到現在對於蜀漢帝國來說,都一直是隻有付出,沒有迴報?並不是諸葛亮無能,而是蜀漢帝國無力。


    權力的真諦,來源於你對資源的掌控和支配能力。


    這個所謂的“資源”,可以是物質的,比如土地、糧食、布帛、金錢等;也可以是非物質的,如官銜、爵位、榮譽等。


    但不管是什麽,最後,一定要能夠兌換成物質財富才行。


    而所謂的“掌握”,可以是天然擁有,比如家天下的“天賦神權”。


    也可以是強行占有的,甚至是將來可能占有的。


    但,前提是——你必須擁有分配權利。


    比如秦始皇帝當初,他擁有天下,所以,他就是天下最大的權利擁有者。他擁有帝國所有的物質和非物質的分配權,和剝奪權。


    他可以給予你,也可以剝奪你。


    而漢高祖劉邦起兵之時,所擁有的就非常有限,掌握的資源少,能夠分配的資源也就很少,剝奪的能力自然也很少。


    西進鹹陽途中,有儒生給劉邦出主意,說將原來東方六國的土地爵位全部賞賜給部下,讓他們去努力打仗。劉邦覺得很好,這才吸引人嘛。


    等張良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劉邦都已經將各個大印都鑄好了,等著分發出去呢。


    張良連忙製止了劉邦的如此舉動。


    張良的理由是,人都封賞完了,大家都各自迴去為各自的事業打拚了,你身邊還剩下幾個人?革命隊伍一下子就散了攤子,咱們怎麽辦?


    你劉邦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子?


    其實張良更深層次的沒有明說,那就是,你劉邦現在還在打遊擊一樣,自己連屁股大的一塊地兒都沒有,卻急吼吼地給別人封王封地,你算老幾啊!


    這樣的舉動,如同小孩子過家家,隻會被人家當做笑話來看的,卻不會被人家感恩戴德,更不會因此就獲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擁有更大的分配權和剝奪權。


    蜀漢帝國偏處西南一隅,自己的家底子自己知道,也就依靠著成都平原這一畝三分地的產出,養活著四萬多官吏,十萬多軍隊,百多萬的民眾,還要做那麽多的惠民工程,修路建橋修水利,撫養戰爭遺孤救死扶傷,還要籠絡那麽多的蠻族酋長洞主大小王……


    資源太少,僧多粥少,能夠落到南中蠻族貴族們頭上的,自然也就少得可憐。


    還是那句話,你掌握的資源太少,分配資源的能力弱了,剝奪資源的能力也就弱了,所以,人家不樂意聽你的指揮了。


    沈騰則想得更多更遠。


    西周末年,平王東遷,東周正式拉開曆史的序幕。


    但是,因為王室自己手裏掌握的資源太少,以至於連自己王幾之地上的麥子都保護不了,而被鄭國諸侯王收割了。


    周王氣憤不過,強行去征討不臣,卻被諸侯王在肩膀上射了兩箭,帶傷狼狽逃迴國都!


    就此,周王室的顏麵落地,是為王室正式走向衰落的另一明證。


    事實如此,概莫能外。


    你蜀漢帝國能給廣袤的南中蠻族人民多少東西?


    你哪裏來的底氣,指望人家南中人民對你客客氣氣認你做老大?


    無論誰來都一樣,你能給予南中人民多少,才決定了南中人民認可你多少。


    天下,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


    也沒有免費的晚餐。


    自然也就沒有免費的臣服。


    所以,在沈騰的心裏,若真正想要將南中區域打造成為蜀漢帝國的後花園,其實就很需要來一次後世那種“西部大開發運動”,擱在這個時代的話,就是“南中大開發”。


    搞一次轟轟烈烈的“開發運動”,徹徹底底地將南中區域的經濟搞上去,民生搞上去。


    人民的生活好了,對於帝國的向心力自然也就有了,資源的開發也就有了,稅收也有了,民眾也有了,兵源也有了,這不就實實在在地增強了蜀漢帝國的實力麽?


    關於漢末三國人口的統計,在於後世的史學界而言,一直如同一個極其誘人的迷局一般,難以猜解。


    但大致的數據,還是有的。


    史載,公元156年,漢帝國全國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死亡和逃難、隱匿的人口具體是多少,不好說,也沒法沒能力去統計。


    但通過時人的文學作品,還是能夠窺一斑而見全豹。


    比如曹操詩中“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這種說法,肯定帶有文學誇張的成份,但透過現場看本質,當時的中原地區的人口銳減則,是百分百肯定的。


    史載公元263年,蜀國有人 ;魏國有人;吳國有人 ,三國合計郡縣編戶人口為人。


    人口從後漢時期的5007萬,銳減到現在的767萬,幾乎是十不存一了,其餘的人口呢?都死了麽?


    真正消亡的人口,是不是就真的有那麽多呢?


    也不盡然。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很多人口都流動了,流動到了江東江南荊州和漢中蜀中相對安穩的區域。


    因此,這些區域的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附庸,到底有多少,又有誰能說得清楚?


    另外,三國政府間,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這些都是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


    其餘,在三國縱橫之時,東北地區的公孫度建立的遼東國,數十萬的人口,總該是有的吧。


    故而,有人認為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


    後世曆史書中,總是說蜀漢帝國的人口隻有一百二十萬,其實那隻是紙麵數字。真正的南中地區是一百萬,二百萬,還是三百萬?誰知道?


    因為,在蜀漢短短的幾十年的曆史上,南中區域,除了部分被漢人政權統治的平原地域的人口,被納入戶籍管轄之外,更多的山林之地的蠻子人,是根本就不在戶籍之上的。


    除了南中多山林,蜀中巴地亦多山林溝壑縱橫。


    這山林之中的流民有多少?


    五十萬?


    一百萬?


    又有誰人能夠說得清楚,說得明白?


    蜀中地主豪門收攬的流民和破產的農民,有多少?


    五十萬?


    八十萬?


    一百萬?


    又有誰能夠說得清楚,說得明白?


    因此,沈騰私下裏認為,如果將蜀漢帝國所有南中蠻族、隱匿的流民,以及大戶豪門藏匿的屯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政府的兵戶、吏戶……全部都納入國家的戶籍管理體係,則蜀漢的人口起碼可以超過400萬。


    甚至更高。


    蜀中總人口數量可能不如曹魏,但相差絕對不會太大。


    因為曹魏所占據的地盤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自古以來,便是農業最發達的區域,但也因此,人口隱匿的條件十分有限,故而,除了部分豪族大戶家的蔭戶隱戶不在籍,其餘人口,在官府的眼中,基本上一覽無餘。


    而且,自從曹操在兗州徐州青州之地做大做強之後,對於黃河流域的豪族大戶的打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後繼者,在這方麵,也一直不遺餘力。


    所以,真實的編民數據,唯有曹魏的相對準確一點。


    而蜀漢和孫吳則完全不一樣。


    孫吳那邊,明眼人都知道的,山越人就一直都沒有完全歸附於政府。


    而嶺南地區,名義上屬於孫吳疆域,實際上有等於無。


    交州地區,與其說姓孫,不如說姓士,那裏是人家士燮家的地盤,士家才是真正的土皇帝。


    所以,孫吳政權的人口數量,和蜀漢的一樣,虛得一批。


    而蜀漢這邊,除了成都平原那塊地兒人口數量相對較為明晰外,就再沒有一塊地兒的民籍戶口數量是清楚的了,糊塗得一塌糊塗。


    但是,成都平原才占益州多大一點份額?


    其餘各郡均在山區,人口隱匿現象尤為突出。


    而諸葛亮在南中平叛成功之後,公然允許蠻族豪酋們私募武裝力量的存在,想想這些豪酋動輒就有暴動建國的衝動,手底下該有多少人口青壯?


    說到底,南中,多的就是人!


    所以,蜀漢真正的人口,說有1000萬,作為後世來人的沈騰來說,也不會驚訝。


    戰爭死人,是真的。


    但戰爭會逼迫更多的人逃亡他地,隱匿起來,隻求活命,也是真的。


    “假如,”沈騰想,“假如蜀漢真有自己臆想中的那麽大的人口基數,則蜀漢帝國未來的發展,未嚐就沒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


    關於蜀漢的未來,不得不說,這個帝國的確擁有最為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地利。


    那就是,假如蜀漢自己不想打仗,別人基本也打不著他。


    縱觀蜀漢北伐,就可以極好地佐證這一事實——蜀漢的戰爭,基本上都發生在別國的國境之內。


    麻煩就在於,沈騰對於南中的認知,對於蜀漢的認識,對於三國時代的認知,其實都是站在2000年後的高度上。


    因此,有些東西,他可以說清楚,也有人能聽懂。


    但是,有些東西,他根本就沒法說出口。


    甚至,有些東西,說出來第一句,也許就永遠沒有再說第二句的機會。


    對於三國,沈騰起初並沒有多少好惡之分的。大家打來打去,還不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欲?


    若真要說為了天下生民福祉而戰,或許是有的,但絕對隻存在於極少極少數人的理想中。


    隻是,現在,既然他已經到了蜀漢的這塊地盤上,有時候想事情,就不得不站在蜀漢的角度去思考了。


    這就是後世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吧。


    南中,說到底,隻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現在不僅僅不是寶物,甚至是蜀漢帝國身上的一個不斷失血的巨大瘡口。


    南中穩,蜀漢穩。


    南中安,蜀漢安。


    南中,什麽時候穩過?又什麽時候安過?


    而他們此行要去的牂柯郡,正是古且蘭國所在地,與古夜郎國相鄰,其東北方向,便是孫吳治下的武陵郡,東邊方向,則是孫吳治下零陵郡,東南方向,則是孫吳治下譚中郡、鬱林郡。


    此地本就是兩國交界之地,蠻族眾多,難服管教。


    若此地武陵蠻與孫吳相勾連,則那就不是簡單的蠻族叛亂的小事情了。


    所以,船幫幫主龍五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就將魏延和沈騰驚出了一身的冷汗!並進而惹出了諸多思想來。


    旁觀者清,果然如此。


    是的,他們此行,除了兵貴神速兵行險招之外,還真的是無所依仗。


    北地邊軍再能打,到了且蘭穀地,在牂牁河穀,在蠻族山林之中,到底還存有多少戰鬥力,可想而知了。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魏延斷無迴頭道理。


    魏延一時頭大,扭頭看向沈騰,希望從這“神奇小子”的臉上看到一絲希望來。


    但是,很遺憾,他一無所獲。


    沈騰也是一頭霧水,滿頭包。


    他是特種兵出身不假,但他一個人,勢單力薄,且無任何趁手的工具在手,帶領一批北地邊軍,去打叢林特種戰?


    那不是笑話嘛。


    縱然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子?


    這個時候,沈騰就特別希望有機會,能自己鼓搗出一些趁手的兵器來。


    但現在,卻是一點轍兒也沒有。


    既然來到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還是先別想那勞什子的白酒大王黃酒大王的那點事兒了,如何保證自己活下去,安全健康地活下去,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即便他本無心戰場,無心殺戮,但為了自保,有些事情,卻也是不得不去做的。


    沈騰瞟了一眼龍五的方向,示意魏延向他問計。


    既然他自己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人家已經心裏有數。否則,人家至於巴巴地迎過來,就為了那幾兩黃白之物?


    那也太小看了船幫龍爺了吧。


    魏延頓時醒悟過來,連忙給龍五添上茶水,非常誠懇地請教道:“龍爺,您是敞亮人,還望不吝賜教!”


    龍五卻也不說廢話,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賜教說不上,但有一言,聯絡當地心向蜀漢的豪族大戶,孤立某些魑魅魍魎之徒,斬立決!”


    沈騰脫口一句:“行霹靂手段,懷菩薩心腸。”


    魏延和龍五俱是心下一震,都定定地看著沈騰,眼珠子掉一地的感覺。


    魏延還好,畢竟已經多次見識了這年輕人的不凡,而那龍五卻第一次真正注目到這個器宇軒昂卻深藏不露的年輕人。


    龍五讚許地衝著沈騰點了點頭,道:“公子所言不差,正是如此!行霹靂手段,懷菩薩心腸。一舉而永絕後患!”


    一口氣說完這麽多話,龍五又是好一陣猛烈地咳嗽。


    魏延沉吟半晌道:“人手著實缺乏啊。”


    龍五淡淡一笑,道:“侯爺莫非忘記蠻王沙摩柯了麽?”


    魏延一拍大腿,大笑三聲道:“果然是忘記了。”


    這沙摩柯,其實沈騰也不陌生,就是那個在夷陵之戰中射死甘寧的武陵蠻王。


    沙摩柯是馬良先生專程在武陵蠻族中說動前來助戰的,帶了5000餘蠻族士卒,很是能戰。


    但是,很遺憾,再能戰,在陸遜火燒連營幾十裏的戰場上,也無濟於事。最後,被吳將孫桓殺死在夷陵道上,其所帶蠻兵,無一生還。


    所以,夷陵之戰,蜀漢帝國的損傷是真太嚴重了,就連南中蠻族也牽扯其中。


    武陵蠻自此也是一蹶不振,而蜀漢帝國對於武陵蠻,卻沒有能力給予多少補償。


    隻是不知道武陵蠻族人現在對於蜀漢帝國的態度如何了。


    但未嚐不是一個途徑。


    畢竟蠻王沙摩柯是吳人殺死的,5000餘蠻族青壯,一個不剩,全部戰死在夷陵道上,這個仇恨,算是徹底結下了。


    “另外,”龍五又是一陣咳嗽,道,“侯爺,在下有一個人,想推薦給你。”


    魏延大喜,雙掌合擊,大笑三聲“哈哈哈”,叫嚷道:“龍爺,人呢?”


    “人,已經給侯爺帶來了,就在外麵候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落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倔強的紐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倔強的紐扣並收藏星落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