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籲嚱,危乎高哉!


    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難》


    譯文唉呀呀!多麽高峻偉岸!


    注釋噫籲嚱:驚歎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


    賞析詩人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原文


    李白《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迴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迴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唉呀呀!多麽高峻偉岸!


    蜀道難以攀越,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高峻無路隻有飛鳥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巔。


    閱讀全文 v


    創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製;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


    閱讀全文 v


    賞析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詩人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從“噫籲嚱”到“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


    閱讀全文 v


    簡析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詩作,此詩沿用樂府舊題。詩人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借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展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全篇韻律與散文交錯,文句起伏跌宕,筆觸肆意縱橫;無


    閱讀全文 v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1129篇詩文 ? 5980條名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病嬌女主的清純師尊,她又嬌又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羽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羽衣並收藏病嬌女主的清純師尊,她又嬌又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