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是她求的 為其造勢
擺爛女配很難哄,高冷世子心尖寵 作者:柒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路走來,風塵仆仆。
送親的馬車停在了驛站外,整頓行裝,準備趕在午時之前,體麵地進入柔然都城。
正值初春之際,邊境比京都要冷的多。
厚重的冰雪,覆蓋蒼茫大地。
因為都是平原,一眼看過去望不到頭。
偶有從冒出頭的枯黃草葉,像點綴在地毯上的紋繡。
岑浮舟望著那蔓延到遠處與天連成一線的雪地,有些失神。
已經是二月十二了。
他離京已經快大半個月了。
若是不曾來送親,眼下他與青溪已經成婚,也迴過門,是真正的李家女婿了。
可偏偏現在,他來了柔然。
“岑世子,長時間盯著雪地,眼睛會盲的。”
趙瑾瑜拿著水袋從旁提醒。
岑浮舟挪開目光,淡淡說了句我知道,也不再說別的,現下沒有心情搭理他。
趙瑾瑜豈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從出京都那一刻開始,一路走來,岑浮舟都打不起什麽精神。
柔然本就路遠,舟車勞頓,他是武將,都清瘦了些許,岑浮舟就更不用提,與從前京中郎豔獨絕的模樣大不相同。
但趙瑾瑜看著,還挺高興的。
若是岑浮舟同小溪妹妹成了親,現下這般失落模樣的,怕就是他自己了。
隻可惜,這迴不過是延遲婚期,而非取消婚約。
否則他一定會高興的豪飲三百杯。
岑浮舟又看了會兒別處,眼睛緩過來了,正要進驛站裏,才轉過身來,麵前就站了個人。
永寧公主。
這兒冷的很,她穿著狐裘,都還覺得有些打顫,再加上也不願意看見那些柔然人,懶得出門。
但她一直都想找個機會,見一麵岑浮舟。
“浮舟哥哥,我……”
她話剛出口,岑浮舟連退兩三步,語態似這寒風一般:“微臣見過殿下。”
趙瑾瑜也跟著見禮,眼眸之中是遮擋不住的好奇。
從前在京中,他也曾聽說過有關於岑浮舟的逸聞。
自家小妹趙苑苑還同他說,永寧公主喜歡岑浮舟。
拋開情敵這點不談,若是客觀來講,岑浮舟確實是很優秀。
文武雙全,又生了那樣一張臉。
永寧公主會看上他,也不奇怪。
從前趙瑾瑜還盼著,要是公主看上了岑浮舟,想法子退了小溪妹妹同他的親事,自己就有機會了。
可惜,明德帝再慣著女兒,考慮到國家層麵,也還是讓永寧和親來了。
不過,這都快到柔然都城了,公主這是又要鬧哪出?
趙瑾瑜從旁看著,興味十足。
永寧公主自然能看出,岑浮舟對她十足的疏遠與防備,不免傷心萬分。
她長這麽大,隻喜歡過浮舟哥哥。
如今她遠嫁柔然,他來送親,卻是連話都說不上幾句。
永寧公主想到這裏,眼眶都紅了,可憐地望著他。
奈何一廂情愁,是拋給瞎子看。
岑浮舟壓根就不關心永寧在想什麽,從前他對她隻有煩氣,如今他則是怕自己忍不住動手,真掐死她。
若非永寧,他這會兒親都成了!
興許在窗沿下為青溪描眉畫眼,簪發戴花。
又興許兩個人都縮在小榻上,旁邊放著炭盆,依偎著吟詩作畫,而不是在這荒郊野外,望雪思婦!
所以他不等永寧說下一句話,立馬找了個借口:“風大,微臣體弱受不住,先進去了。”
趙瑾瑜都有些驚了。
他體弱?
這是什麽絕世冷笑話。
然而還沒等他進門,永寧便先行一步攔住了他:“站住!”
她倔強地看著他:“浮舟哥哥,進了都城,我就是別人的新娘子了,我就想跟你說兩句話,這也不行嗎?”
“殿下既然知道自己是來和親的,更該清楚,男女有別。”
永寧急了:“可你分明知道,我與你之間……”
“殿下慎言,您是君,我是臣,除此之外,並無關係。”
岑浮舟眸色微冷,打斷她的話:“臣來送親是皇命難違,臣同公主之間,沒什麽好說的。”
他甩袖就走,永寧卻道:“你心中是記恨我讓你來送親,耽誤了你成婚吧,可這件事,根本怪不到我身上。”
“是李青溪求我指你來的!”
岑浮舟腳步頓住。
趙瑾瑜也沒想到,其中還有小溪妹妹的事,瞬間站直了身體,仔細聽著。
永寧見他站住腳,急忙道:“我二哥成親那日,我與李青溪在他府上相遇,她親口說,想讓你去送親。”
“說到底,她根本不想嫁給你,在京都另有相好。”
永寧公主話說的擲地有聲,實則心裏發虛。
她撒謊了。
李青溪那天,根本沒有說過,想讓岑浮舟送親的話。
她當時隻覺得,李青溪那些話,就是在嘲諷她對岑浮舟愛而不得。
但她身邊的宮女浸淫宮闈多年,卻是聽出來了,遲疑地將其中意思告訴了她。
“殿下,奴婢反而覺得,那李青溪是想讓您指派岑世子去送親。”
彼時的永寧隻覺得,這宮人怕不是個蠢到家了的:“不可能!”
外界傳聞,岑浮舟與李青溪是兩情相悅。
以往她見到他們兩個,也是郎情妾意,看著就讓人生氣。
李青溪有什麽理由,想推遲自己的婚期,讓心愛的夫郎去柔然這破地方送親呢?
可宮女這一猜測,她越想越不對勁。
李青溪那些話,確實像是在暗示她。
雖然終究不能確定她有沒有那個意思,但永寧當時也樂得見他們婚事辦不成。
所以她幹脆去求了明德帝,就讓岑浮舟來送親。
如今遠離都城,岑浮舟又不能去問李青溪到底說了什麽,她也就不管不顧地撒了謊。
但永寧沒想到的是,宮女的猜測是對的。
她更沒想到,岑浮舟與李青溪之間,並不存在什麽兩情相悅。
那不過是假象罷了。
所以她這話說出口之後,岑浮舟臉色驟然沉了下去,連唿吸都凝滯了幾分。
永寧的話,無疑有誇大的意味。
但也絕對並非全是假的。
當初李青溪見到他去告別時,沒有絲毫的意外,還難得待他溫柔,連他做出無禮之舉,也忍了下來。
如今想來,她根本不想辦婚事,更盼著他離得遠遠的,所以利用了永寧。
一切,都有跡可循。
但岑浮舟很快平複了心緒。
李青溪不想嫁給他又不是一天兩天了。
就算她真的使計讓他來送親,那也情有可原。
畢竟如果她直接對他提出延遲婚期,他也不會答應。
永寧打量著岑浮舟,見他臉色不好,還以為自己的話奏效了。
誰曾想他淡漠地開口:“殿下若是再胡亂汙蔑臣的未婚妻,就不要怪臣無禮了。”
他眸中的警告與狠厲,就似這邊境的寒風,刺骨又幽暗。
永寧公主被那眼神嚇了一跳,卻顧不上許多:“我說的都是真的!”
李青溪為什麽想讓未婚夫來送親?怕不是在京都有了別的相好,所以才故意為之。
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就該以死謝罪。
“臣相信青溪。”
短短幾個字,就表明了岑浮舟的態度。
說不心酸苦澀,那是不可能的。
但他不在意這些。
隻要人是他的,什麽他都能接受。
其中苦難,就當是好事多磨了。
情敵都讓他帶來邊境了,聖上賜婚,京中其餘子弟也不敢隨意攀扯李家,可以說,現下唯一讓岑浮舟有把握的,便是婚事。
他要盡早歸京,迎娶青溪。
想到這裏,岑浮舟壓根沒心思繼續聽永寧公主說話,隨意丟下一句“告退”,便進了驛站。
永寧想要跟過去,卻看到了柔然王子身邊的侍者,她臉色微變,到底是迴了自己的房間。
她雖嬌縱,卻也明白,自己如今已經被許給了柔然王子。
嫁進柔然皇室,是必然的事。
她雖不愛他,但現在剛到柔然,不能鬧得太難看。
否則的話,父皇降罪,不好過的隻有她。
趙瑾瑜從旁看著這兩個人的交流,隻覺得有些奇怪。
他在京中時,看過岑浮舟與李青溪的相處。
彼時所有人都說,他們是兩情相悅,岑世子才會去禦前求賜婚。
但眼下細想,小溪妹妹對岑浮舟的態度,好像並非傳聞那般親密。
莫非其中有什麽隱情?
難道,小溪妹妹不喜歡岑世子?
趙瑾瑜心中剛燃起一絲希望,想到賜婚的事,又被潑了一盆冷水。
喜不喜歡那又如何?
難不成還能抗旨不遵,誅滅九族嗎?
明德帝現在身體好著呢,便是等新君上位,再從中謀商解除婚約的事,起碼也要十幾年。
怕不是那時候,岑浮舟孩子都會跑了。
唉。
算了算了。
他還是不想這些了。
待到了時辰,使團整裝出發,向著柔然都城前進。
京城之中,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科考舞弊一事爆出之後,刑部同大理寺忙得不得了,在明德帝的示意下,幾乎是將官場查了個遍,有的甚至於連自家都派衙役搜過。
這大半個月過去,牢裏除卻一開始抓進去的學子與官員,又添了好幾個新丁。
二皇子蕭衡安被算計這麽一遭,自然要反擊迴去。
新進牢獄的幾個人,全都是與大皇子蕭承乾有關係的。
現在雙方僵持不下,誰也看不到贏麵。
李青溪雖然提醒李致遠在朝中,一定要幫扶二皇子,但他官小,又沒實權,除了上幾道折子,起不到別的作用。
除此之外,她二叔李鴻勝走了些關係,去天牢見了一麵方小武。
他雖因為無端涉案飽含冤屈,但確實是個聰明人,想起二皇子對他的招攬之舉,他也察覺出來,問題並非出在自己身上,很可能是牽扯到了皇室內鬥。
因而,方小武並沒有崩潰無措,反而有了對策。
“李二叔,小侄想拜托您一件事。”
“但說無妨。”
見獄卒並不在側,他低聲道:“勞煩您去一趟我借住的客棧,將我所作的賦歌,詩詞,策論以及書畫,找個茶樓,盡數傳揚出去。”
天子腳下,消息並不閉塞。
一個人若是出了名,便是宮中也能聞說。
方小武對自己的才華,還是有一些自信的。
他不敢說,自己一定能中狀元。
但來京都的這些日子,大大小小的辯會詩宴,他參加了幾十場,幾乎都是頭名。
期間也不是沒遇到過京中以才名出眾的公子學士,他也同對方比試過,並不落在下風,甚至於略勝一籌。
如今舞弊這口鍋扣在他頭上,能洗清罪名的辦法,無非就是被陛下召見,當堂驗才,就可知分曉。
但他不過一介平民,在京中沒什麽大靠山,況且此時京中定然有人不想讓他洗脫罪名。
所以,他要自己去博取麵聖自證的機會。
這招不一定能成功,但自救這種事,能做一點是一點。
聽了他的話,李致遠先是一怔,隨後道:“賢侄放心,此事早已辦妥,你那些書畫詞賦,我之前就已經派人送去好幾個茶樓與畫館,你靜靜等著結果便是。”
方小武聞言,心中感激不盡,拱手作揖:“多謝二叔,待到小武出了這囚困之地,必定結草銜環,來報此恩。”
“說起這事兒,你要謝的可不是我。”李鴻勝連連擺手,“該謝我家侄女青溪才是。”
方小武一愣:“李姑娘?”
“是啊,若非她提出來,我也想不到,利用這些在京中為你造勢。”
李鴻勝在青州當久了清閑的地方官,到了京都,驟然陷進儲君之爭裏,壓根反應不過來,自己該做什麽。
他大哥在朝堂上折子,他也跟著一起,但收效甚微。
又因為女兒即將嫁給三皇子,多次上奏還惹了明德帝不悅。
正鬱悶的時候,李青溪托他去辦了這事兒。
方小武便帶了些笑意。
沒想到當初莽撞無謀的李俠女,到了京都也學會攪弄風雲了。
“待到小武出獄,必定登門拜謝。”
事情如李青溪所料。
那些詩詞歌賦被送到茶樓之後,經由說書人以及與方小武有交情的學子宣揚以後,很快,他在京中名聲大噪。
當然了,其中也不乏有二皇子的手筆。
總而言之,方白玉這個名字,一夕之間響徹京都,甚至於有人稱他是文曲星下凡。
隔日,就有朝臣將他的策論,呈到了明德帝的麵前,言明此子才高八鬥,遠勝其餘學子,根本無需舞弊買官。
“此事定有蹊蹺,請陛下明察,還無辜之人一個公道!”
多位朝臣附議,明德帝自然不會做睜眼瞎引人詬病。
臨近午時,李青溪才等到從宮中出來的李致遠:“爹,情況如何?”
送親的馬車停在了驛站外,整頓行裝,準備趕在午時之前,體麵地進入柔然都城。
正值初春之際,邊境比京都要冷的多。
厚重的冰雪,覆蓋蒼茫大地。
因為都是平原,一眼看過去望不到頭。
偶有從冒出頭的枯黃草葉,像點綴在地毯上的紋繡。
岑浮舟望著那蔓延到遠處與天連成一線的雪地,有些失神。
已經是二月十二了。
他離京已經快大半個月了。
若是不曾來送親,眼下他與青溪已經成婚,也迴過門,是真正的李家女婿了。
可偏偏現在,他來了柔然。
“岑世子,長時間盯著雪地,眼睛會盲的。”
趙瑾瑜拿著水袋從旁提醒。
岑浮舟挪開目光,淡淡說了句我知道,也不再說別的,現下沒有心情搭理他。
趙瑾瑜豈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從出京都那一刻開始,一路走來,岑浮舟都打不起什麽精神。
柔然本就路遠,舟車勞頓,他是武將,都清瘦了些許,岑浮舟就更不用提,與從前京中郎豔獨絕的模樣大不相同。
但趙瑾瑜看著,還挺高興的。
若是岑浮舟同小溪妹妹成了親,現下這般失落模樣的,怕就是他自己了。
隻可惜,這迴不過是延遲婚期,而非取消婚約。
否則他一定會高興的豪飲三百杯。
岑浮舟又看了會兒別處,眼睛緩過來了,正要進驛站裏,才轉過身來,麵前就站了個人。
永寧公主。
這兒冷的很,她穿著狐裘,都還覺得有些打顫,再加上也不願意看見那些柔然人,懶得出門。
但她一直都想找個機會,見一麵岑浮舟。
“浮舟哥哥,我……”
她話剛出口,岑浮舟連退兩三步,語態似這寒風一般:“微臣見過殿下。”
趙瑾瑜也跟著見禮,眼眸之中是遮擋不住的好奇。
從前在京中,他也曾聽說過有關於岑浮舟的逸聞。
自家小妹趙苑苑還同他說,永寧公主喜歡岑浮舟。
拋開情敵這點不談,若是客觀來講,岑浮舟確實是很優秀。
文武雙全,又生了那樣一張臉。
永寧公主會看上他,也不奇怪。
從前趙瑾瑜還盼著,要是公主看上了岑浮舟,想法子退了小溪妹妹同他的親事,自己就有機會了。
可惜,明德帝再慣著女兒,考慮到國家層麵,也還是讓永寧和親來了。
不過,這都快到柔然都城了,公主這是又要鬧哪出?
趙瑾瑜從旁看著,興味十足。
永寧公主自然能看出,岑浮舟對她十足的疏遠與防備,不免傷心萬分。
她長這麽大,隻喜歡過浮舟哥哥。
如今她遠嫁柔然,他來送親,卻是連話都說不上幾句。
永寧公主想到這裏,眼眶都紅了,可憐地望著他。
奈何一廂情愁,是拋給瞎子看。
岑浮舟壓根就不關心永寧在想什麽,從前他對她隻有煩氣,如今他則是怕自己忍不住動手,真掐死她。
若非永寧,他這會兒親都成了!
興許在窗沿下為青溪描眉畫眼,簪發戴花。
又興許兩個人都縮在小榻上,旁邊放著炭盆,依偎著吟詩作畫,而不是在這荒郊野外,望雪思婦!
所以他不等永寧說下一句話,立馬找了個借口:“風大,微臣體弱受不住,先進去了。”
趙瑾瑜都有些驚了。
他體弱?
這是什麽絕世冷笑話。
然而還沒等他進門,永寧便先行一步攔住了他:“站住!”
她倔強地看著他:“浮舟哥哥,進了都城,我就是別人的新娘子了,我就想跟你說兩句話,這也不行嗎?”
“殿下既然知道自己是來和親的,更該清楚,男女有別。”
永寧急了:“可你分明知道,我與你之間……”
“殿下慎言,您是君,我是臣,除此之外,並無關係。”
岑浮舟眸色微冷,打斷她的話:“臣來送親是皇命難違,臣同公主之間,沒什麽好說的。”
他甩袖就走,永寧卻道:“你心中是記恨我讓你來送親,耽誤了你成婚吧,可這件事,根本怪不到我身上。”
“是李青溪求我指你來的!”
岑浮舟腳步頓住。
趙瑾瑜也沒想到,其中還有小溪妹妹的事,瞬間站直了身體,仔細聽著。
永寧見他站住腳,急忙道:“我二哥成親那日,我與李青溪在他府上相遇,她親口說,想讓你去送親。”
“說到底,她根本不想嫁給你,在京都另有相好。”
永寧公主話說的擲地有聲,實則心裏發虛。
她撒謊了。
李青溪那天,根本沒有說過,想讓岑浮舟送親的話。
她當時隻覺得,李青溪那些話,就是在嘲諷她對岑浮舟愛而不得。
但她身邊的宮女浸淫宮闈多年,卻是聽出來了,遲疑地將其中意思告訴了她。
“殿下,奴婢反而覺得,那李青溪是想讓您指派岑世子去送親。”
彼時的永寧隻覺得,這宮人怕不是個蠢到家了的:“不可能!”
外界傳聞,岑浮舟與李青溪是兩情相悅。
以往她見到他們兩個,也是郎情妾意,看著就讓人生氣。
李青溪有什麽理由,想推遲自己的婚期,讓心愛的夫郎去柔然這破地方送親呢?
可宮女這一猜測,她越想越不對勁。
李青溪那些話,確實像是在暗示她。
雖然終究不能確定她有沒有那個意思,但永寧當時也樂得見他們婚事辦不成。
所以她幹脆去求了明德帝,就讓岑浮舟來送親。
如今遠離都城,岑浮舟又不能去問李青溪到底說了什麽,她也就不管不顧地撒了謊。
但永寧沒想到的是,宮女的猜測是對的。
她更沒想到,岑浮舟與李青溪之間,並不存在什麽兩情相悅。
那不過是假象罷了。
所以她這話說出口之後,岑浮舟臉色驟然沉了下去,連唿吸都凝滯了幾分。
永寧的話,無疑有誇大的意味。
但也絕對並非全是假的。
當初李青溪見到他去告別時,沒有絲毫的意外,還難得待他溫柔,連他做出無禮之舉,也忍了下來。
如今想來,她根本不想辦婚事,更盼著他離得遠遠的,所以利用了永寧。
一切,都有跡可循。
但岑浮舟很快平複了心緒。
李青溪不想嫁給他又不是一天兩天了。
就算她真的使計讓他來送親,那也情有可原。
畢竟如果她直接對他提出延遲婚期,他也不會答應。
永寧打量著岑浮舟,見他臉色不好,還以為自己的話奏效了。
誰曾想他淡漠地開口:“殿下若是再胡亂汙蔑臣的未婚妻,就不要怪臣無禮了。”
他眸中的警告與狠厲,就似這邊境的寒風,刺骨又幽暗。
永寧公主被那眼神嚇了一跳,卻顧不上許多:“我說的都是真的!”
李青溪為什麽想讓未婚夫來送親?怕不是在京都有了別的相好,所以才故意為之。
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就該以死謝罪。
“臣相信青溪。”
短短幾個字,就表明了岑浮舟的態度。
說不心酸苦澀,那是不可能的。
但他不在意這些。
隻要人是他的,什麽他都能接受。
其中苦難,就當是好事多磨了。
情敵都讓他帶來邊境了,聖上賜婚,京中其餘子弟也不敢隨意攀扯李家,可以說,現下唯一讓岑浮舟有把握的,便是婚事。
他要盡早歸京,迎娶青溪。
想到這裏,岑浮舟壓根沒心思繼續聽永寧公主說話,隨意丟下一句“告退”,便進了驛站。
永寧想要跟過去,卻看到了柔然王子身邊的侍者,她臉色微變,到底是迴了自己的房間。
她雖嬌縱,卻也明白,自己如今已經被許給了柔然王子。
嫁進柔然皇室,是必然的事。
她雖不愛他,但現在剛到柔然,不能鬧得太難看。
否則的話,父皇降罪,不好過的隻有她。
趙瑾瑜從旁看著這兩個人的交流,隻覺得有些奇怪。
他在京中時,看過岑浮舟與李青溪的相處。
彼時所有人都說,他們是兩情相悅,岑世子才會去禦前求賜婚。
但眼下細想,小溪妹妹對岑浮舟的態度,好像並非傳聞那般親密。
莫非其中有什麽隱情?
難道,小溪妹妹不喜歡岑世子?
趙瑾瑜心中剛燃起一絲希望,想到賜婚的事,又被潑了一盆冷水。
喜不喜歡那又如何?
難不成還能抗旨不遵,誅滅九族嗎?
明德帝現在身體好著呢,便是等新君上位,再從中謀商解除婚約的事,起碼也要十幾年。
怕不是那時候,岑浮舟孩子都會跑了。
唉。
算了算了。
他還是不想這些了。
待到了時辰,使團整裝出發,向著柔然都城前進。
京城之中,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科考舞弊一事爆出之後,刑部同大理寺忙得不得了,在明德帝的示意下,幾乎是將官場查了個遍,有的甚至於連自家都派衙役搜過。
這大半個月過去,牢裏除卻一開始抓進去的學子與官員,又添了好幾個新丁。
二皇子蕭衡安被算計這麽一遭,自然要反擊迴去。
新進牢獄的幾個人,全都是與大皇子蕭承乾有關係的。
現在雙方僵持不下,誰也看不到贏麵。
李青溪雖然提醒李致遠在朝中,一定要幫扶二皇子,但他官小,又沒實權,除了上幾道折子,起不到別的作用。
除此之外,她二叔李鴻勝走了些關係,去天牢見了一麵方小武。
他雖因為無端涉案飽含冤屈,但確實是個聰明人,想起二皇子對他的招攬之舉,他也察覺出來,問題並非出在自己身上,很可能是牽扯到了皇室內鬥。
因而,方小武並沒有崩潰無措,反而有了對策。
“李二叔,小侄想拜托您一件事。”
“但說無妨。”
見獄卒並不在側,他低聲道:“勞煩您去一趟我借住的客棧,將我所作的賦歌,詩詞,策論以及書畫,找個茶樓,盡數傳揚出去。”
天子腳下,消息並不閉塞。
一個人若是出了名,便是宮中也能聞說。
方小武對自己的才華,還是有一些自信的。
他不敢說,自己一定能中狀元。
但來京都的這些日子,大大小小的辯會詩宴,他參加了幾十場,幾乎都是頭名。
期間也不是沒遇到過京中以才名出眾的公子學士,他也同對方比試過,並不落在下風,甚至於略勝一籌。
如今舞弊這口鍋扣在他頭上,能洗清罪名的辦法,無非就是被陛下召見,當堂驗才,就可知分曉。
但他不過一介平民,在京中沒什麽大靠山,況且此時京中定然有人不想讓他洗脫罪名。
所以,他要自己去博取麵聖自證的機會。
這招不一定能成功,但自救這種事,能做一點是一點。
聽了他的話,李致遠先是一怔,隨後道:“賢侄放心,此事早已辦妥,你那些書畫詞賦,我之前就已經派人送去好幾個茶樓與畫館,你靜靜等著結果便是。”
方小武聞言,心中感激不盡,拱手作揖:“多謝二叔,待到小武出了這囚困之地,必定結草銜環,來報此恩。”
“說起這事兒,你要謝的可不是我。”李鴻勝連連擺手,“該謝我家侄女青溪才是。”
方小武一愣:“李姑娘?”
“是啊,若非她提出來,我也想不到,利用這些在京中為你造勢。”
李鴻勝在青州當久了清閑的地方官,到了京都,驟然陷進儲君之爭裏,壓根反應不過來,自己該做什麽。
他大哥在朝堂上折子,他也跟著一起,但收效甚微。
又因為女兒即將嫁給三皇子,多次上奏還惹了明德帝不悅。
正鬱悶的時候,李青溪托他去辦了這事兒。
方小武便帶了些笑意。
沒想到當初莽撞無謀的李俠女,到了京都也學會攪弄風雲了。
“待到小武出獄,必定登門拜謝。”
事情如李青溪所料。
那些詩詞歌賦被送到茶樓之後,經由說書人以及與方小武有交情的學子宣揚以後,很快,他在京中名聲大噪。
當然了,其中也不乏有二皇子的手筆。
總而言之,方白玉這個名字,一夕之間響徹京都,甚至於有人稱他是文曲星下凡。
隔日,就有朝臣將他的策論,呈到了明德帝的麵前,言明此子才高八鬥,遠勝其餘學子,根本無需舞弊買官。
“此事定有蹊蹺,請陛下明察,還無辜之人一個公道!”
多位朝臣附議,明德帝自然不會做睜眼瞎引人詬病。
臨近午時,李青溪才等到從宮中出來的李致遠:“爹,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