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殿中對峙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全殿一片寂靜後,喧囂聲再次響起,劉芳亮見此讓帶那夏軍使者前來。
那人剛剛離去,殿外又有兵士進來稟報說是清軍使者求見製將軍。
這夏清使者一前一後到來,讓大殿內的喧鬧聲達到了空前,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麵紅耳赤。
大順朝堂,此刻就像一座被遺棄的空巢,沒了李自成,便沒了主心骨。
黴味在大殿中彌漫,昏暗的光線從破舊的窗欞透進來,映照著眾人扭曲的麵容。
每個人都紅著眼,聲嘶力竭地爭論著,那聲音仿佛要衝破殿頂,在梁木間迴蕩。
他們揮舞著手臂,臉上的青筋暴起,試圖用言語說服旁人,加入自己的陣營,為的不過是在這亂世中尋得一絲生機,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夏軍派來的使者王得仁,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大殿。
他身著便服,頭束發帶,麵色白淨,眼神中透著一股讀書人特有的堅毅。
他昂首闊步,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仿佛在向眾人宣告夏軍的底氣。
“夏軍使臣王得仁,見過大順眾將軍及眾位大人。”
聲音清朗,在這嘈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製將軍劉芳亮抬手示意王得仁免禮平身,問道:“夏軍王使臣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他的語氣隨意,卻藏著幾分警惕,眼神緊緊盯著王得仁,試圖從他的迴答中捕捉到關鍵信息。
“奉我家都帥之命前來,主要為大順各位文臣武將的命運前途而來。”王得仁目光堅定,掃視著眾人。
“哦?貴軍周都帥有何指教?還請明言!”劉芳亮疑惑地皺了皺眉頭,心中暗自揣測著周都帥的意圖。
“我家都帥言:夏軍與大順軍同根同源,都是一脈相承的兄弟,與我家都帥有過節之大順皇帝已然逝去,我們之間的生死敵對關係已然不存在。
且我家都帥還曾是大順皇帝欽封之夏商伯,晉豫都督。
如今清軍大舉進擊,正是我們兄弟聯合一起擊潰阿濟格清軍的千載難逢的機會,還請各位能認清形勢,擇木而棲。”
王得仁一口氣說完,語速極快,像是生怕被人打斷。
他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我知道清軍使者也派了人來,想來與我目的相同。
但我要說的是:今時已不同往日,吳三桂的三萬關寧鐵騎已被我夏軍全殲,並已陣斬吳三桂此等大漢奸。
阿濟格已在我家都帥的謀劃中即將覆滅,望各位能審時度勢,理性決擇,王某言盡於此,請各位仔細斟酌,告辭!”
說罷,他轉身大步離去,衣袂飄動,留下大殿內一片死寂。
眾人都被夏軍使者言及的全殲吳三桂三萬關寧鐵騎所震撼,仿佛被一道驚雷擊中,半晌說不出話來。
那些原本一心想要投靠清廷的大臣們,此刻心中也開始忐忑起來,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手指不自覺地顫抖著,暗自思忖著自己是否要轉變原先立場。
劉芳亮麵色平靜,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思索,他淡然地通知親衛帶清軍使者前來。
沒一會兒,清軍使者李國翰被帶入大殿之中。
李國翰身形壯碩,虎背熊腰,眼中精光連連,大咧咧地走進大殿內,身上的鎧甲發出沉悶的金屬碰撞聲。
“大清英親王麾下參將李國翰,拜見眾位將軍大人。”
他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帶著幾分傲慢。
劉芳亮依舊是那句問話:“不知貴使前來所為何事?”
李國翰拱手一禮道:“本官奉我家王爺之命前來,為眾位大人前程而來。
現大順皇帝駕崩,群龍無首,隻要各位能放下武器歸順我大清,將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等著各位。
且我大清必重用各位,前有眾多前明和你們大順歸降我大清的人都可證明,在我大清必得賞識和重用。”
他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眾人的反應,臉上掛著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說一件板上釘釘的事。
劉芳亮問道:“聽說你們的平西王吳三桂三萬鐵騎被城外夏軍給盡數殲滅,可有此事?”
“這……”
李國翰猶豫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慌亂,很快又恢複鎮定,說道:“確有其事,但那不過是夏軍趁我大清精銳與貴軍交戰之際,使出的偷襲之法。
平西王一時不查誤中了夏軍的奸計,這才導致兵敗,但這都不過是癬疥之疾,對我大清強大的軍事實力沒有半分影響。”
他說得斬釘截鐵,可額頭上的汗珠卻出賣了他的緊張。
大殿內原本想投降清廷的人員聞言,下意識地點了點頭,那些剛剛猶豫的人又覺得選擇投降清廷還是比較靠譜。
劉芳亮等一些武將還是沒有明確的表態,在問了些其它問題後就讓清使下去休息了。
大殿內繼續吵成一片,眾人都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千方百計地試探著劉方亮等人的想法,那場麵就像一鍋煮沸的粥,喧鬧而混亂。
夜半時分,在武昌城的一間小院內,兩個黑影正低聲交談著。
月光如水,灑在小院裏,映出兩人模糊的輪廓。
“北國風光千裏。”一個黑影壓低聲音說道。
“冰封萬裏雪飄。”另一個黑影迅速迴應。
“黑山老妖見過上官!”身形瘦小的人影對另一個黑影單膝跪地,見禮道。
“免禮,我此番前來是奉都帥親令,前來與你接觸。”
那被稱作上官的黑影聲音低沉,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請問都帥有何命令?”
“都帥命令:讓你通知趙世昌,盡可能多的聯絡大順軍將領在三天內起義,共擊清軍。
並摸清劉芳亮等大將的意圖,阻止他們投向清軍。
到時候會有夏軍策應你們的起義。另外明晚在東城門會提供一批武器給你們,務必要保證這次起事的成功。”
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帶著十足的分量。
這趙世昌正是當初潞安府的守軍副將,被暗影司策反後,帶兵迴到李自成大軍中暗中發展。
在夏軍暗中的支持下,現下已是大順軍中獨領一支三萬人的兵馬的果毅將軍。
那瘦小身影接到軍令後,匆匆迴到趙世昌軍中,找到早已休息睡下的趙世昌。
營帳內,牛油蠟燭的火苗跳動著,映照著趙世昌疲憊的麵容。
那人剛剛離去,殿外又有兵士進來稟報說是清軍使者求見製將軍。
這夏清使者一前一後到來,讓大殿內的喧鬧聲達到了空前,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麵紅耳赤。
大順朝堂,此刻就像一座被遺棄的空巢,沒了李自成,便沒了主心骨。
黴味在大殿中彌漫,昏暗的光線從破舊的窗欞透進來,映照著眾人扭曲的麵容。
每個人都紅著眼,聲嘶力竭地爭論著,那聲音仿佛要衝破殿頂,在梁木間迴蕩。
他們揮舞著手臂,臉上的青筋暴起,試圖用言語說服旁人,加入自己的陣營,為的不過是在這亂世中尋得一絲生機,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夏軍派來的使者王得仁,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大殿。
他身著便服,頭束發帶,麵色白淨,眼神中透著一股讀書人特有的堅毅。
他昂首闊步,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仿佛在向眾人宣告夏軍的底氣。
“夏軍使臣王得仁,見過大順眾將軍及眾位大人。”
聲音清朗,在這嘈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製將軍劉芳亮抬手示意王得仁免禮平身,問道:“夏軍王使臣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他的語氣隨意,卻藏著幾分警惕,眼神緊緊盯著王得仁,試圖從他的迴答中捕捉到關鍵信息。
“奉我家都帥之命前來,主要為大順各位文臣武將的命運前途而來。”王得仁目光堅定,掃視著眾人。
“哦?貴軍周都帥有何指教?還請明言!”劉芳亮疑惑地皺了皺眉頭,心中暗自揣測著周都帥的意圖。
“我家都帥言:夏軍與大順軍同根同源,都是一脈相承的兄弟,與我家都帥有過節之大順皇帝已然逝去,我們之間的生死敵對關係已然不存在。
且我家都帥還曾是大順皇帝欽封之夏商伯,晉豫都督。
如今清軍大舉進擊,正是我們兄弟聯合一起擊潰阿濟格清軍的千載難逢的機會,還請各位能認清形勢,擇木而棲。”
王得仁一口氣說完,語速極快,像是生怕被人打斷。
他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我知道清軍使者也派了人來,想來與我目的相同。
但我要說的是:今時已不同往日,吳三桂的三萬關寧鐵騎已被我夏軍全殲,並已陣斬吳三桂此等大漢奸。
阿濟格已在我家都帥的謀劃中即將覆滅,望各位能審時度勢,理性決擇,王某言盡於此,請各位仔細斟酌,告辭!”
說罷,他轉身大步離去,衣袂飄動,留下大殿內一片死寂。
眾人都被夏軍使者言及的全殲吳三桂三萬關寧鐵騎所震撼,仿佛被一道驚雷擊中,半晌說不出話來。
那些原本一心想要投靠清廷的大臣們,此刻心中也開始忐忑起來,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手指不自覺地顫抖著,暗自思忖著自己是否要轉變原先立場。
劉芳亮麵色平靜,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思索,他淡然地通知親衛帶清軍使者前來。
沒一會兒,清軍使者李國翰被帶入大殿之中。
李國翰身形壯碩,虎背熊腰,眼中精光連連,大咧咧地走進大殿內,身上的鎧甲發出沉悶的金屬碰撞聲。
“大清英親王麾下參將李國翰,拜見眾位將軍大人。”
他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帶著幾分傲慢。
劉芳亮依舊是那句問話:“不知貴使前來所為何事?”
李國翰拱手一禮道:“本官奉我家王爺之命前來,為眾位大人前程而來。
現大順皇帝駕崩,群龍無首,隻要各位能放下武器歸順我大清,將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等著各位。
且我大清必重用各位,前有眾多前明和你們大順歸降我大清的人都可證明,在我大清必得賞識和重用。”
他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眾人的反應,臉上掛著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說一件板上釘釘的事。
劉芳亮問道:“聽說你們的平西王吳三桂三萬鐵騎被城外夏軍給盡數殲滅,可有此事?”
“這……”
李國翰猶豫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慌亂,很快又恢複鎮定,說道:“確有其事,但那不過是夏軍趁我大清精銳與貴軍交戰之際,使出的偷襲之法。
平西王一時不查誤中了夏軍的奸計,這才導致兵敗,但這都不過是癬疥之疾,對我大清強大的軍事實力沒有半分影響。”
他說得斬釘截鐵,可額頭上的汗珠卻出賣了他的緊張。
大殿內原本想投降清廷的人員聞言,下意識地點了點頭,那些剛剛猶豫的人又覺得選擇投降清廷還是比較靠譜。
劉芳亮等一些武將還是沒有明確的表態,在問了些其它問題後就讓清使下去休息了。
大殿內繼續吵成一片,眾人都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千方百計地試探著劉方亮等人的想法,那場麵就像一鍋煮沸的粥,喧鬧而混亂。
夜半時分,在武昌城的一間小院內,兩個黑影正低聲交談著。
月光如水,灑在小院裏,映出兩人模糊的輪廓。
“北國風光千裏。”一個黑影壓低聲音說道。
“冰封萬裏雪飄。”另一個黑影迅速迴應。
“黑山老妖見過上官!”身形瘦小的人影對另一個黑影單膝跪地,見禮道。
“免禮,我此番前來是奉都帥親令,前來與你接觸。”
那被稱作上官的黑影聲音低沉,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請問都帥有何命令?”
“都帥命令:讓你通知趙世昌,盡可能多的聯絡大順軍將領在三天內起義,共擊清軍。
並摸清劉芳亮等大將的意圖,阻止他們投向清軍。
到時候會有夏軍策應你們的起義。另外明晚在東城門會提供一批武器給你們,務必要保證這次起事的成功。”
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帶著十足的分量。
這趙世昌正是當初潞安府的守軍副將,被暗影司策反後,帶兵迴到李自成大軍中暗中發展。
在夏軍暗中的支持下,現下已是大順軍中獨領一支三萬人的兵馬的果毅將軍。
那瘦小身影接到軍令後,匆匆迴到趙世昌軍中,找到早已休息睡下的趙世昌。
營帳內,牛油蠟燭的火苗跳動著,映照著趙世昌疲憊的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