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弄假成真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大順皇帝李自成拍板後,全軍隨即圍繞這個計劃行動了起來。
次日夜間,夜色如墨,大順軍趁著阿濟格的清軍正在休息之時,突然發動襲擊。
喊殺聲瞬間打破了夜的寧靜,大順軍士兵們如潮水般衝向清軍營地。
然而,清軍早有防備,他們迅速組織起防禦,火槍齊射,炮火轟鳴。
大順軍的這次襲擊,就像撞在鐵板上,並未對清軍造成什麽損失,倒是自己損失了不少兵馬。
當夜,大順軍又頻繁地向清軍營地發動襲擊,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卻都未能給清軍造成實質性的損傷。
一直到淩晨,大順軍士兵們已是疲憊不堪,這才偃旗息鼓,灰溜溜地迴到襄陽城內。
清軍在用過早飯後,太陽已經高高升起,他們開始了對襄陽城的進攻。
清軍的火炮不斷地轟擊著城牆,城牆在炮火的洗禮下,出現了一道道裂痕。
清軍士兵們扛著雲梯,呐喊著衝向城牆,大順軍士兵則在城牆上拚死抵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一陣又一陣的攻防,讓雙方兵士均疲憊不堪,鮮血染紅了城牆和地麵。
直到天色擦黑時,大順軍明顯表現出不支的狀態,開始向後撤退。
清軍見狀,士氣大增,忙將預備兵力押上,準備一鼓作氣地攻陷已圍困達幾月之久的襄陽城。
大順軍趁著天近黃昏,緩緩撤出襄陽城向南而去,清軍則如餓狼撲食般,迅速占領了襄陽城,並派出大軍追趕而上。
大順軍撤退,原本尚有秩序,但撤至中途時,被清軍銜尾追上。
清軍的鐵騎如同一把把利刃,切入大順軍的隊伍中,大順軍頓時人心惶惶,各軍隻顧自己奔逃,完全亂了陣形。
大順軍由原本的有序撤退變成了全軍潰敗,路上到處都是潰散的大順軍兵士,他們慌不擇路,朝著鍾祥城方向而去。
此時,正駐軍在鍾祥城的新歸降夏軍的王允成鄖元軍,惠登相承元軍,盧鼎襄元軍,收到大順軍從襄陽潰敗而來,並有大隊的清軍隨著追擊而下時,均是大吃一驚。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震驚與緊張,一邊在鍾祥城緊急布置防禦,士兵們忙著搬運石塊、裝填火藥,一邊飛速將這裏的情況報給正在武昌的周雲。
因為此時已是晚上了,夜色濃重,大順軍早就跑散了,後頭追趕的清軍打著火把在後麵追趕。
清順雙方都各自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一個跑一個追,迷迷瞪瞪的跑過了鍾祥去向了荊門州。
等到清順雙方發現時,大軍已然抵達了荊門州城下。
此時的荊門州內並無大軍駐紮,李自成帶人一頭紮了進去,並迅速關閉城門,將正追擊而來的大順軍給擋在了城外。
而正在鍾祥城嚴陣以待的夏軍王允成等人卻是隻等來零散的大順軍潰兵,並未見到大批軍隊的到來。
三方在晚上黑燈瞎火的情況下,並未再隨意調動兵馬,就這樣保持不動,隻等天亮。
翌日清晨,太陽初升,金色的陽光灑在大地上,霞光萬道,驅散走無邊的黑暗。
三方兵馬才各自看清眼前的環境,大順軍在荊門城內,清軍駐在荊門城外,那荊門城門洞上兩字“荊門”此時顯得格外明亮,眾人這才弄清自己所在的地方。
而鍾祥城外零零散散的大順軍兵丁聚於鍾祥城外等著投降,王允成等將領麵麵相覷,滿臉的驚訝與疑惑。
他們忙收攏降兵,打探消息,這才知道此時的大順軍和清軍正聚於離此不遠的荊門城。
而此時的周雲才剛剛收到王允成等人傳來的大順軍潰敗的消息。
還沒等他有太多的反應,又有新的消息傳來,李自成帶著大順軍向著自己的武昌方向而來。
周雲感覺事情發展的太快,讓他有些應接不暇,這大順軍幹嘛總衝著自己夏軍方向而來?
他趕緊令正準備出發前往鍾祥城的馬進忠的武雲軍改為就地駐防,嚴防不久之後就將趕來的大順軍和追擊的清軍。
如此被動的局麵弄的周雲一個頭兩個大,被動應對不是他的強項,他喜歡事先謀劃,但該怎樣化被動為主動呢?
身旁的陳金鬥和侯恂都提出了自己各自的意見。
“下官覺得我們應對大順軍應以守住各重點城池為主,分化瓦解大順軍為輔,讓李自成引著清軍在前亂撞,我們在後坐收漁翁之利。”右參讚侯恂出言建議道。
“侯參讚此言有理,此法可減少我們大軍不停調動形成的漏洞,但下官有些不同想法,此舉對我們雖為有利,但最為讓人忌憚的清軍卻沒有什麽損傷。”
左參讚陳金鬥出言先是肯定侯恂的建議後繼續說道:“下官覺得我們的眼睛應該從大順軍的身上收迴,就盯著清軍的動向。
管他大順軍朝哪去,隻要我們有機會可乘,找到機會重創這支阿濟格的清軍,解決清軍在中原腹地的這支兵馬,為我們整合長江以北的區域創造條件。”
周雲對兩人提出的方案都不甚滿意,但還是肯定了兩人的想法:“兩位的意見都很好,可能否將這兩種策略結合在一起呢?既要重創清軍又能徹底消滅順軍。”
兩人都是一陣沉默,周雲提出的想法太過宏大,以他們夏軍現在的實力實難辦成。
周雲沉思了下後說道:“我說下我的想法,大家看這樣是否可行,我們先示之以弱,主動撤出武昌城,將其讓給大順軍,同時也能吸引住追擊的清軍在武昌城下,給他們互相廝殺一番。”
他停了停讓兩人思索一番後繼續說道:“同時也給我們調集大軍爭取時間,在武昌外圍布置重兵,堵住清軍和大順軍繼續去往其它地方的可能。
再派人進武昌城分化拉攏一批大順軍將領,與我們一起前後合擊城外清軍,爭取將阿濟格這支清軍重創於武昌城下。
至於大順軍剩餘的殘軍也就不足為懼了。”
隨著周雲的講述,這兩位左右參讚都是眼前一亮,覺得此法倒是確實可行。
次日夜間,夜色如墨,大順軍趁著阿濟格的清軍正在休息之時,突然發動襲擊。
喊殺聲瞬間打破了夜的寧靜,大順軍士兵們如潮水般衝向清軍營地。
然而,清軍早有防備,他們迅速組織起防禦,火槍齊射,炮火轟鳴。
大順軍的這次襲擊,就像撞在鐵板上,並未對清軍造成什麽損失,倒是自己損失了不少兵馬。
當夜,大順軍又頻繁地向清軍營地發動襲擊,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卻都未能給清軍造成實質性的損傷。
一直到淩晨,大順軍士兵們已是疲憊不堪,這才偃旗息鼓,灰溜溜地迴到襄陽城內。
清軍在用過早飯後,太陽已經高高升起,他們開始了對襄陽城的進攻。
清軍的火炮不斷地轟擊著城牆,城牆在炮火的洗禮下,出現了一道道裂痕。
清軍士兵們扛著雲梯,呐喊著衝向城牆,大順軍士兵則在城牆上拚死抵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一陣又一陣的攻防,讓雙方兵士均疲憊不堪,鮮血染紅了城牆和地麵。
直到天色擦黑時,大順軍明顯表現出不支的狀態,開始向後撤退。
清軍見狀,士氣大增,忙將預備兵力押上,準備一鼓作氣地攻陷已圍困達幾月之久的襄陽城。
大順軍趁著天近黃昏,緩緩撤出襄陽城向南而去,清軍則如餓狼撲食般,迅速占領了襄陽城,並派出大軍追趕而上。
大順軍撤退,原本尚有秩序,但撤至中途時,被清軍銜尾追上。
清軍的鐵騎如同一把把利刃,切入大順軍的隊伍中,大順軍頓時人心惶惶,各軍隻顧自己奔逃,完全亂了陣形。
大順軍由原本的有序撤退變成了全軍潰敗,路上到處都是潰散的大順軍兵士,他們慌不擇路,朝著鍾祥城方向而去。
此時,正駐軍在鍾祥城的新歸降夏軍的王允成鄖元軍,惠登相承元軍,盧鼎襄元軍,收到大順軍從襄陽潰敗而來,並有大隊的清軍隨著追擊而下時,均是大吃一驚。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震驚與緊張,一邊在鍾祥城緊急布置防禦,士兵們忙著搬運石塊、裝填火藥,一邊飛速將這裏的情況報給正在武昌的周雲。
因為此時已是晚上了,夜色濃重,大順軍早就跑散了,後頭追趕的清軍打著火把在後麵追趕。
清順雙方都各自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一個跑一個追,迷迷瞪瞪的跑過了鍾祥去向了荊門州。
等到清順雙方發現時,大軍已然抵達了荊門州城下。
此時的荊門州內並無大軍駐紮,李自成帶人一頭紮了進去,並迅速關閉城門,將正追擊而來的大順軍給擋在了城外。
而正在鍾祥城嚴陣以待的夏軍王允成等人卻是隻等來零散的大順軍潰兵,並未見到大批軍隊的到來。
三方在晚上黑燈瞎火的情況下,並未再隨意調動兵馬,就這樣保持不動,隻等天亮。
翌日清晨,太陽初升,金色的陽光灑在大地上,霞光萬道,驅散走無邊的黑暗。
三方兵馬才各自看清眼前的環境,大順軍在荊門城內,清軍駐在荊門城外,那荊門城門洞上兩字“荊門”此時顯得格外明亮,眾人這才弄清自己所在的地方。
而鍾祥城外零零散散的大順軍兵丁聚於鍾祥城外等著投降,王允成等將領麵麵相覷,滿臉的驚訝與疑惑。
他們忙收攏降兵,打探消息,這才知道此時的大順軍和清軍正聚於離此不遠的荊門城。
而此時的周雲才剛剛收到王允成等人傳來的大順軍潰敗的消息。
還沒等他有太多的反應,又有新的消息傳來,李自成帶著大順軍向著自己的武昌方向而來。
周雲感覺事情發展的太快,讓他有些應接不暇,這大順軍幹嘛總衝著自己夏軍方向而來?
他趕緊令正準備出發前往鍾祥城的馬進忠的武雲軍改為就地駐防,嚴防不久之後就將趕來的大順軍和追擊的清軍。
如此被動的局麵弄的周雲一個頭兩個大,被動應對不是他的強項,他喜歡事先謀劃,但該怎樣化被動為主動呢?
身旁的陳金鬥和侯恂都提出了自己各自的意見。
“下官覺得我們應對大順軍應以守住各重點城池為主,分化瓦解大順軍為輔,讓李自成引著清軍在前亂撞,我們在後坐收漁翁之利。”右參讚侯恂出言建議道。
“侯參讚此言有理,此法可減少我們大軍不停調動形成的漏洞,但下官有些不同想法,此舉對我們雖為有利,但最為讓人忌憚的清軍卻沒有什麽損傷。”
左參讚陳金鬥出言先是肯定侯恂的建議後繼續說道:“下官覺得我們的眼睛應該從大順軍的身上收迴,就盯著清軍的動向。
管他大順軍朝哪去,隻要我們有機會可乘,找到機會重創這支阿濟格的清軍,解決清軍在中原腹地的這支兵馬,為我們整合長江以北的區域創造條件。”
周雲對兩人提出的方案都不甚滿意,但還是肯定了兩人的想法:“兩位的意見都很好,可能否將這兩種策略結合在一起呢?既要重創清軍又能徹底消滅順軍。”
兩人都是一陣沉默,周雲提出的想法太過宏大,以他們夏軍現在的實力實難辦成。
周雲沉思了下後說道:“我說下我的想法,大家看這樣是否可行,我們先示之以弱,主動撤出武昌城,將其讓給大順軍,同時也能吸引住追擊的清軍在武昌城下,給他們互相廝殺一番。”
他停了停讓兩人思索一番後繼續說道:“同時也給我們調集大軍爭取時間,在武昌外圍布置重兵,堵住清軍和大順軍繼續去往其它地方的可能。
再派人進武昌城分化拉攏一批大順軍將領,與我們一起前後合擊城外清軍,爭取將阿濟格這支清軍重創於武昌城下。
至於大順軍剩餘的殘軍也就不足為懼了。”
隨著周雲的講述,這兩位左右參讚都是眼前一亮,覺得此法倒是確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