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消息,讓夏軍轄地的軍民向心力空前凝聚,大家心裏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堅實的依靠,有了歸屬感。


    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用來形容此時的周雲再合適不過。


    夏軍也因此從百姓口中的流寇餘孽,搖身一變,成了前明忠臣良將之後的正義之師。


    在當下的輿論環境和局勢中,這種身份的認可至關重要,它代表著是否能得到百姓和其他勢力的支持。


    周雲對這些複雜的局勢不太了解,所以表現得漫不經心,整日裏依舊忙著自己手頭的事務,對這些議論並未放在心上。


    可李岩卻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這也是他十分關心和在乎的根本原因。


    畢竟,雖說有了合適的身份,並不意味著別人就會立刻歸順,但起碼有了被人認可和接納的基礎。


    接下來,缺的就是足夠強大的實力了。


    一旦有了清軍那般強大的實力,再加上身份的認同,就有了讓其他勢力紛紛來投的可能。


    這件事的影響,可不僅僅局限在夏軍內部。


    在外部,受影響最大的當屬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


    大順軍好不容易在夏軍的支援下,穩住了與清軍的戰事。


    雙方你來我往,戰場上硝煙彌漫,清軍並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可如今聽說夏軍周雲是周遇吉之子,大順軍瞬間如臨大敵,成了周雲的死對頭。


    畢竟殺父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他們擔心夏軍不但不會再提供支援,甚至有可能聯合清軍,迅速出兵剿滅自己。


    一時間,李自成的整個大順朝廷都陷入了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


    朝堂之上,大臣們麵色凝重,議論紛紛,都在慌亂地商討著如何撤退,撤往何處才安全。


    李自成滿心懊悔,後悔當初自己一怒之下,不聽李岩的勸阻,肢解了周遇吉。


    如今,他的腸子都快悔青了,可現在說什麽都晚了,一切都無法挽迴。


    他隻能無奈地準備向南撤往武昌,眼神中滿是疲憊與無奈。


    就在大順軍準備倉促撤退的時候,李自成突然收到了夏軍周雲的書信。


    他的手微微顫抖著,迫不及待地展開信件。


    隻見信中坦言周雲確為周遇吉之子,與大順軍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但周雲表示,自己深知民族大義為重,不願讓滿清韃子侵占這大好河山。


    他認為自己與大順軍的仇怨是內部矛盾,而與清廷的仇恨則是外部矛盾。


    他願意先放下個人恩怨,攜手大順軍共同抗擊清軍,將清軍趕迴山海關之後,再與大順軍清算舊賬,拚個你死我活。


    信中還承諾,在清軍未退迴山海關之前,所有之前達成的協議依然有效,夏軍與大順軍仍保持合作關係。


    李自成看著信中那毫不掩飾的恨意和坦誠,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他長歎一口氣,感慨道:“這周雲,真乃一號人物啊!能放下殺父之仇,與仇人攜手共抗韃子,這份氣魄,實在令人欽佩!”


    隨後,他果斷下令,暫緩撤退前往湖廣的武昌,繼續在襄陽阻擊清軍。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鬥誌,仿佛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除了大順軍,各地的地方勢力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比如駐南陽府的劉洪起部,山西平陽府地區張五桂的起義軍,山西太原府地區高鼎的起義軍等。


    他們得知夏軍都帥周雲是名將周遇吉之子後,都覺得自己又多了一條出路。


    萬一被清軍逼得走投無路,起碼還能投靠到夏軍之中,繼續抵抗清軍。


    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心中暗自盤算著未來的出路。


    相比之下,清軍和南明受這件事的影響最小。


    在他們眼中,無論夏軍周雲是誰,都不過是一支普通的地方武裝勢力而已。


    清軍依舊按照自己的戰略部署,穩步推進,對夏軍的崛起並未給予太多關注;


    南明則深陷內部的權力爭鬥之中,對外部勢力的變化反應遲緩。


    而在南明南京城中,東閣大學士馬世英最近高興得簡直要飛起來了。


    以清軍側翼名義,調兵從武昌引兵而來,準備清理自己這個奸臣的南明太子少傅左良玉,在進兵至江西九江時,突然身患重病,一命嗚唿。


    左良玉一死,他的軍隊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


    軍中將領們各懷心思,士兵們人心惶惶,雖說據說他的兒子左夢庚準備繼續率領大軍東下。


    但左夢庚的影響力與左良玉相比,那可差得太遠了,根本無法掌控全局。


    這塊壓在馬世英心頭的大石頭一落,他頓時精神大振,摩拳擦掌,準備開始向以郭之龍為首的勢力下手,一心想要把朝政重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再三叮囑錦衣衛督頭馮可宗,務必盡快督辦查探郭之龍背後的勢力,言辭間充滿了急切與狠厲,還打算調派人手,一舉將其鏟除,以絕後患。


    馮可宗無奈之下,隻能不斷催促指揮同知,務必在近期查探清楚,並將郭之龍背後的勢力一網打盡。


    他整日裏眉頭緊鎖,心急如焚,在錦衣衛衙門裏來迴踱步,不斷地發出一道道指令。


    此時,在南京城中的郭黑子,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越來越緊張的氣氛。


    但他毫無懼色,反而躍躍欲試,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


    這天,他剛好收到周雲的軍令,要求他想盡辦法,務必將太監高起潛生擒活捉,押送到商丘城。


    郭黑子心想,是時候進行第二步計劃了,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很快,南京城中的錦衣衛就初步查明,郭之龍等朝中大臣,都已經在夏軍暗影司的策劃下,投向了夏軍。


    他們還發現,南京城南的一家醬菜鋪,就是暗影司的秘密據點。


    錦衣衛迅速將掌握的情報,上報給了馮可宗和馬世英。


    馬世英得知此事後,氣得七竅生煙,臉漲得通紅,雙手緊緊握拳,仿佛要把眼前的一切都砸個粉碎。


    他怒聲吼道:“一個小小的地方武裝勢力,竟敢把手伸到朝堂上來,簡直反了天了!可宗,老夫不管你們用什麽手段,無論如何都要一舉鏟除這夥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


    馮可宗也是怒不可遏,他立刻調集了一百多名錦衣衛番子,氣勢洶洶地前往城南拿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舞祥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舞祥雲並收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