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錦衣督頭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士英鐵了心要把事兒弄個水落石出,便私下裏遣人,火急火燎地邀了錦衣衛督頭馮可宗,往自家府邸來。
沒多會兒,馮可宗大步邁進府門。
隻見他身姿筆挺,仿若蒼鬆傲立,麵容冷峻堅毅,劍眉斜飛,透著股英氣。
那狹長眼眸裏,寒光微閃,高挺鼻梁下,厚唇緊閉,嘴角微微下抿,整齊的胡須打理得一絲不苟。
單瞧這模樣,活脫脫就是個忠肝義膽的良將,任誰也想不到,他竟在錦衣衛裏當差,幹著那偵緝刺探的活兒。
馮可宗乃明末畫家馮起震的四子,出生在山東青州府臨朐縣,他家在當地,可是響當當的名門望族,根基深厚,頗具影響力。
“哎呀,可宗來了,快,快進來,屋裏請,咱一道喝口茶!”
馬士英滿臉堆笑,熱情得好似一團火,拉著馮可宗就往書房去。
兩人分賓主落座,府裏的丫鬟輕手輕腳地送上茶水。
熱氣騰騰的茶香彌漫開來,兩人各自端起茶盞,輕輕呷了一口。
這時,馬士英放下杯子,神色一正,開口道:“可宗啊,你我相識多年,也不是外人,我就跟你直說了。
如今朝堂之上,似有一股暗流湧動,背後怕是有股勢力在串聯眾人,隱隱都快形成一股能和我分庭抗禮的大勢力了。你可知,這背後的主謀是誰?”
馮可宗神色平靜,仿若一汪深不見底的寒潭,不緊不慢地問道:“閣老所言的‘異處’,具體指的是哪方麵呢?”
“嗨,跟你還賣什麽關子。”
馬士英擺了擺手,“朝堂上的事兒,你我心裏都有數。
最近,韓公公和阮大人,平日裏跟我走得挺近的,卻突然疏遠了,我是怎麽想都想不明白。
你說,這事兒背後,是不是藏著什麽我不知道的內情?”
馮可宗心底暗忖,麵上卻不動聲色,慢悠悠地放下茶盞,沉思片刻後說道:“閣老,我與您向來同進同退。不過,據我所知,這些大人常跟著郭提督外出尋墨,至於更深層的事兒,我還真不太清楚。”
“郭之龍?” 馬士英眉頭一皺,低聲呢喃。
馮可宗沒再接話,隻是端起茶盅,修長手指輕輕捏著茶蓋,緩緩撥弄著茶麵上的浮沫,而後舉到嘴邊,輕抿一口,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馬士英見狀,也陷入了沉思,眉頭擰成了個“川”字。
半晌,他猛地抬頭,話鋒一轉:“對了,戶部侍郎的位子,空了好些日子了。聽說你外甥在禮部做事勤勉,才華出眾,可有這迴事?”
馮可宗一聽,立馬放下茶盞,神色凝重起來,拱手說道:“閣老放心,這事兒我一定徹查清楚,看看是否對皇上不利。
隻是眼下,我還負責著偽太子案,實在抽不出太多精力,恐怕得花些時間。還望閣老能多擔待,稍作等待。”
馬士英微微點頭,歎了口氣道:“我懂你的難處。可現在左良玉那家夥心懷不軌,打著清軍側翼的旗號,從武昌調兵而來,我這心裏,實在是放心不下啊!”
“閣老莫憂,錦衣衛定會盡快查清此事,給閣老一個滿意的交待。” 馮可宗斬釘截鐵地說道。
“那就全靠你了。” 馬士英拍了拍馮可宗的肩膀。
說起馮可宗提到的偽太子案,那可是南明弘光朝廷裏鬧得沸沸揚揚、影響深遠的一樁大事。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走投無路,在煤山自縊身亡,太子朱慈烺也自此下落不明。
同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倉促建立了弘光政權。
弘光元年初,一個神秘少年突然現身南京,竟自稱是太子朱慈烺。
消息一出,滿朝震驚。弘光朝廷趕忙派人審訊,可這事兒卻越審越亂。
一些曾在東宮當差的官員,信誓旦旦地指認這少年是假太子,說他不過是駙馬都尉王昺的侄孫王之明假冒的。
但也有不少人堅信他就是真太子,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南京城裏的輿論也跟著炸開了鍋。
這案子審理過程複雜得像團亂麻,背後牽扯著各方政治勢力,大家各懷鬼胎,真假太子根本難以分辨。
偽太子案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弘光朝廷內部掀起了驚濤駭浪,各方勢力明爭暗鬥,加劇了統治階層的分裂與混亂,弘光政權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也在這場紛爭中被一點點消磨殆盡。
馮可宗深陷其中,忙得焦頭爛額,這也是他說沒時間分身查探朝堂新勢力的緣由。
馬士英雖說對馮可宗的態度有些不滿,可也隻能憋在心裏。
畢竟,馮可宗名義上是效命於皇帝的人,他可不敢太過強硬,強迫人家按自己的意思辦事。
馮可宗迴到錦衣衛衙署,一刻也沒耽擱,立馬把錦衣衛同知喚來,麵色冷峻地吩咐道:“你即刻派人去查,郭之龍他們到底在跟什麽人聯絡,一舉一動都要給我盯緊了。”
再說歸德商丘城這邊,周雲正埋首於桌案前,全神貫注地製定著他的貨幣政策。
自從夏軍在全域推行澤州的商稅政策後,各地商人聽聞風聲,紛紛趕來。
一時間,夏軍控製區域內,商貿往來愈發頻繁。
可在這兵荒馬亂、土匪橫行的年月,商人帶著財貨四處奔波,實在是危機四伏。
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劫匪,血本無歸。
也正因如此,鏢局的生意異常火爆。這些鏢局,不光負責押送貨物,有時候連人也護送,說白了,就是給人當保鏢。
周雲瞧在眼裏,他以瑞昌商行的名義,開了一家瑞昌車馬行。
他把原來軍隊整編時裁下來的部分兵士招募進來,讓他們轉行當了鏢師。
這一招,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夏軍內部物資供需的難題,還解決了部分兵士的生計問題。
可新的麻煩接踵而至,交易的貨幣問題成了阻礙商業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
市麵上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啥樣的都有。
既有明朝開國時鑄造的洪武通寶、永樂通寶,也有當下正在使用的崇禎通寶,甚至連清廷的順治通寶都能瞧見。
沒多會兒,馮可宗大步邁進府門。
隻見他身姿筆挺,仿若蒼鬆傲立,麵容冷峻堅毅,劍眉斜飛,透著股英氣。
那狹長眼眸裏,寒光微閃,高挺鼻梁下,厚唇緊閉,嘴角微微下抿,整齊的胡須打理得一絲不苟。
單瞧這模樣,活脫脫就是個忠肝義膽的良將,任誰也想不到,他竟在錦衣衛裏當差,幹著那偵緝刺探的活兒。
馮可宗乃明末畫家馮起震的四子,出生在山東青州府臨朐縣,他家在當地,可是響當當的名門望族,根基深厚,頗具影響力。
“哎呀,可宗來了,快,快進來,屋裏請,咱一道喝口茶!”
馬士英滿臉堆笑,熱情得好似一團火,拉著馮可宗就往書房去。
兩人分賓主落座,府裏的丫鬟輕手輕腳地送上茶水。
熱氣騰騰的茶香彌漫開來,兩人各自端起茶盞,輕輕呷了一口。
這時,馬士英放下杯子,神色一正,開口道:“可宗啊,你我相識多年,也不是外人,我就跟你直說了。
如今朝堂之上,似有一股暗流湧動,背後怕是有股勢力在串聯眾人,隱隱都快形成一股能和我分庭抗禮的大勢力了。你可知,這背後的主謀是誰?”
馮可宗神色平靜,仿若一汪深不見底的寒潭,不緊不慢地問道:“閣老所言的‘異處’,具體指的是哪方麵呢?”
“嗨,跟你還賣什麽關子。”
馬士英擺了擺手,“朝堂上的事兒,你我心裏都有數。
最近,韓公公和阮大人,平日裏跟我走得挺近的,卻突然疏遠了,我是怎麽想都想不明白。
你說,這事兒背後,是不是藏著什麽我不知道的內情?”
馮可宗心底暗忖,麵上卻不動聲色,慢悠悠地放下茶盞,沉思片刻後說道:“閣老,我與您向來同進同退。不過,據我所知,這些大人常跟著郭提督外出尋墨,至於更深層的事兒,我還真不太清楚。”
“郭之龍?” 馬士英眉頭一皺,低聲呢喃。
馮可宗沒再接話,隻是端起茶盅,修長手指輕輕捏著茶蓋,緩緩撥弄著茶麵上的浮沫,而後舉到嘴邊,輕抿一口,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馬士英見狀,也陷入了沉思,眉頭擰成了個“川”字。
半晌,他猛地抬頭,話鋒一轉:“對了,戶部侍郎的位子,空了好些日子了。聽說你外甥在禮部做事勤勉,才華出眾,可有這迴事?”
馮可宗一聽,立馬放下茶盞,神色凝重起來,拱手說道:“閣老放心,這事兒我一定徹查清楚,看看是否對皇上不利。
隻是眼下,我還負責著偽太子案,實在抽不出太多精力,恐怕得花些時間。還望閣老能多擔待,稍作等待。”
馬士英微微點頭,歎了口氣道:“我懂你的難處。可現在左良玉那家夥心懷不軌,打著清軍側翼的旗號,從武昌調兵而來,我這心裏,實在是放心不下啊!”
“閣老莫憂,錦衣衛定會盡快查清此事,給閣老一個滿意的交待。” 馮可宗斬釘截鐵地說道。
“那就全靠你了。” 馬士英拍了拍馮可宗的肩膀。
說起馮可宗提到的偽太子案,那可是南明弘光朝廷裏鬧得沸沸揚揚、影響深遠的一樁大事。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走投無路,在煤山自縊身亡,太子朱慈烺也自此下落不明。
同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倉促建立了弘光政權。
弘光元年初,一個神秘少年突然現身南京,竟自稱是太子朱慈烺。
消息一出,滿朝震驚。弘光朝廷趕忙派人審訊,可這事兒卻越審越亂。
一些曾在東宮當差的官員,信誓旦旦地指認這少年是假太子,說他不過是駙馬都尉王昺的侄孫王之明假冒的。
但也有不少人堅信他就是真太子,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南京城裏的輿論也跟著炸開了鍋。
這案子審理過程複雜得像團亂麻,背後牽扯著各方政治勢力,大家各懷鬼胎,真假太子根本難以分辨。
偽太子案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弘光朝廷內部掀起了驚濤駭浪,各方勢力明爭暗鬥,加劇了統治階層的分裂與混亂,弘光政權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也在這場紛爭中被一點點消磨殆盡。
馮可宗深陷其中,忙得焦頭爛額,這也是他說沒時間分身查探朝堂新勢力的緣由。
馬士英雖說對馮可宗的態度有些不滿,可也隻能憋在心裏。
畢竟,馮可宗名義上是效命於皇帝的人,他可不敢太過強硬,強迫人家按自己的意思辦事。
馮可宗迴到錦衣衛衙署,一刻也沒耽擱,立馬把錦衣衛同知喚來,麵色冷峻地吩咐道:“你即刻派人去查,郭之龍他們到底在跟什麽人聯絡,一舉一動都要給我盯緊了。”
再說歸德商丘城這邊,周雲正埋首於桌案前,全神貫注地製定著他的貨幣政策。
自從夏軍在全域推行澤州的商稅政策後,各地商人聽聞風聲,紛紛趕來。
一時間,夏軍控製區域內,商貿往來愈發頻繁。
可在這兵荒馬亂、土匪橫行的年月,商人帶著財貨四處奔波,實在是危機四伏。
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劫匪,血本無歸。
也正因如此,鏢局的生意異常火爆。這些鏢局,不光負責押送貨物,有時候連人也護送,說白了,就是給人當保鏢。
周雲瞧在眼裏,他以瑞昌商行的名義,開了一家瑞昌車馬行。
他把原來軍隊整編時裁下來的部分兵士招募進來,讓他們轉行當了鏢師。
這一招,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夏軍內部物資供需的難題,還解決了部分兵士的生計問題。
可新的麻煩接踵而至,交易的貨幣問題成了阻礙商業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
市麵上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啥樣的都有。
既有明朝開國時鑄造的洪武通寶、永樂通寶,也有當下正在使用的崇禎通寶,甚至連清廷的順治通寶都能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