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覲見明皇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雲海站起身,走到那兩人麵前,問道:“你們誰是馬化豹,誰是柏永馥?可願意歸降我夏軍?”
其中一人站起身,低聲說道:“末將是柏永馥,末將願意歸降。”
另一人坐在那兒,歎了口氣,迴道:“俺就是馬化豹,現在這情形,不降也不行了。
隻是聽說我家主帥身亡,希望司使大人能允許我等給安排收屍,厚葬了他。”
方雲海點了點頭,說道:“這是自然,你能有這份心意,也算是忠義之人。”
說完,他又對眾人說道:“各位下去之後,管好自己麾下的兵馬,趕緊布置防線,做好迎擊清軍的準備。
後續我家都帥會給大家提供支援的,大家就等著都帥的迴信吧!”
不久之後,清軍抵達淮安府,並且相繼攻下了邳州和沭陽。
就在這時,周雲的迴信終於到了。一同送來的,還有一批武器彈藥和一千多名兵馬。
信中指示,淮安的兵馬由張士儀全權指揮,馬化豹和柏永馥擔任副將,李化鯨為水軍都統。
信裏還特別強調,淮安軍表麵上要服從南明朝廷,這樣才能獲取抵抗清軍所需的各種物資,但實際上,一切行動都要以自身或者都帥的軍令為準。
這一千人的軍隊,全部配備了新式火器,主要作為淮安軍的預備隊。
同時,周雲要求淮安軍以水軍為依托,步兵為先鋒,利用淮安的洪澤湖以及交錯縱橫的水網,逐步抵抗,拖住清軍南下的步伐。
此外,周雲還指定紀山為監察使,讓他全權監督執行都帥府的各項軍令。
要是遇到有懈怠不執行命令的,副將以下的人員,紀山可以先斬後奏。
隨著清軍如洶湧潮水般大舉進攻淮安府,一則噩耗如驚雷般傳至南京弘光朝廷——淮安東平伯劉澤清暴斃,其副將張士儀出麵掌控軍隊。
這消息瞬間令滿朝文武震驚失色,眾人仿若被重錘擊中,魂不守舍。
尤其是與劉澤清暗中勾結、把控軍政大權的南明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馬士英,更是驚得臉色煞白。
在朝中,劉澤清可是他的重要支柱,兩人狼狽為奸,將南明軍政大權玩弄於股掌之間 。
雖說他還有高傑與黃得功兩鎮軍將在外支持,朝中又有阮大铖和司禮太監韓讚周唿應,但劉澤清這一死,無疑讓他的勢力遭受重創,如大廈傾頹一角。
好在,劉澤清的副將張士儀倒是機靈,眼瞅局勢,立刻給馬士英送上投附信,還備下大批珍貴禮品,當作見麵禮。
馬士英見狀,心裏稍安,當即封張士儀為淮安總兵,加都督銜,令其鎮守淮安府。
借此,勉強彌補了因劉澤清暴斃而引發的朝堂勢力失衡。
至於劉澤清究竟因何而死,在這權力爭鬥的旋渦中,竟無人關心、無人追究。
正當南明朝廷上下因清軍壓境淮北、劉澤清身亡這兩則消息而人心惶惶時,忽然聽聞有自稱夏軍使者的徐州知州王琦,請求覲見皇上。
以馬士英為首的官員們,皆是一臉茫然,麵麵相覷。
“夏軍”?
這對他們來說,太過陌生。在這些人眼中,朝堂之上的爭權奪利、中飽私囊才是頭等大事,清軍與大順軍的威脅,那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至於這突然冒出來的夏軍,是何方神聖,勢力範圍在哪,他們一概不知,也打心底裏不屑去了解。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和腦袋,聽聞有人求見,竟也來了興致,忙不迭地宣人覲見。
馬士英、阮大铖、韓讚周等人,對此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均未出聲阻攔。
那宣旨太監見韓公公沒反對,便尖著嗓子,邁著碎步出了殿外,高聲宣夏軍使者覲見。
王琦在宣旨太監的引領下,心潮澎湃,腳步都有些發飄。
他雖如今身為夏軍一員,可曾經也是大明的官員,對這明廷,心底始終藏著一份難以割舍的眷戀。
此刻,眼看就要見到皇上,激動得身軀止不住地微微顫抖。
踏入大殿中央,王琦“撲通”一聲跪地,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臣……夏軍使臣、徐州知州王琦,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而,殿內群臣望向跪地朝拜的王琦,眼神裏滿是鄙夷與不屑,仿佛在看一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小醜。
弘光帝輕咳一聲,有氣無力地問道:“你乃哪國使臣?因何要見朕?”
王琦聞言,微微一愣,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
思索片刻後,恭敬迴道:“稟皇上,臣下並非哪國使臣,而是河南反清義軍周雲麾下的徐州知州。”
全殿上下一聽,頓時興致全無。高坐於上的弘光皇帝,眼中明顯閃過一絲不耐。
不耐煩道:“哦?朕還有事,就不陪你了,馬愛卿你負責接待吧!”
話音剛落,便起身欲走。身旁太監見狀,扯著嗓子尖聲唱道:“退朝……”
王琦滿心的話,瞬間被堵在喉嚨,難受得猶如吞了隻蒼蠅。
他怎麽也沒想到,皇上說走就走,根本不聽他此番前來的目的。
清軍都快打到家門口了,難道就不想想辦法聯合一切反清勢力嗎?
可弘光帝還是走了,馬士英仰著頭,大搖大擺地走到王琦麵前,上下打量一番,說道:“王,王大人是吧?你有什麽事,同我朝的行人司司正周大人商談吧!”
說著,將旁邊一個身材矮小的老頭叫到跟前。
那老頭趕忙來到馬士英麵前,拱手施禮,聲音尖細:“下官行人司司正,拜見閣老!”
馬士英隨意擺了擺手,對他吩咐道:“好好照料這位使臣王大人,有什麽要求,盡量滿足就是。”
說完,一甩袖子,大步出殿而去。
王琦站在殿中,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滿心的激動,此刻化為了熊熊憤慨。他望著這群麻木不仁的朝堂官員。
心中不禁發問:這是什麽朝廷?如此腐朽,大明還有救嗎?遭受這般輕視,王琦心中對明庭僅存的那點牽掛,瞬間煙消雲散。
他憤懣不已,猛地一甩袖,昂首挺胸,傲然走出大殿。
其中一人站起身,低聲說道:“末將是柏永馥,末將願意歸降。”
另一人坐在那兒,歎了口氣,迴道:“俺就是馬化豹,現在這情形,不降也不行了。
隻是聽說我家主帥身亡,希望司使大人能允許我等給安排收屍,厚葬了他。”
方雲海點了點頭,說道:“這是自然,你能有這份心意,也算是忠義之人。”
說完,他又對眾人說道:“各位下去之後,管好自己麾下的兵馬,趕緊布置防線,做好迎擊清軍的準備。
後續我家都帥會給大家提供支援的,大家就等著都帥的迴信吧!”
不久之後,清軍抵達淮安府,並且相繼攻下了邳州和沭陽。
就在這時,周雲的迴信終於到了。一同送來的,還有一批武器彈藥和一千多名兵馬。
信中指示,淮安的兵馬由張士儀全權指揮,馬化豹和柏永馥擔任副將,李化鯨為水軍都統。
信裏還特別強調,淮安軍表麵上要服從南明朝廷,這樣才能獲取抵抗清軍所需的各種物資,但實際上,一切行動都要以自身或者都帥的軍令為準。
這一千人的軍隊,全部配備了新式火器,主要作為淮安軍的預備隊。
同時,周雲要求淮安軍以水軍為依托,步兵為先鋒,利用淮安的洪澤湖以及交錯縱橫的水網,逐步抵抗,拖住清軍南下的步伐。
此外,周雲還指定紀山為監察使,讓他全權監督執行都帥府的各項軍令。
要是遇到有懈怠不執行命令的,副將以下的人員,紀山可以先斬後奏。
隨著清軍如洶湧潮水般大舉進攻淮安府,一則噩耗如驚雷般傳至南京弘光朝廷——淮安東平伯劉澤清暴斃,其副將張士儀出麵掌控軍隊。
這消息瞬間令滿朝文武震驚失色,眾人仿若被重錘擊中,魂不守舍。
尤其是與劉澤清暗中勾結、把控軍政大權的南明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馬士英,更是驚得臉色煞白。
在朝中,劉澤清可是他的重要支柱,兩人狼狽為奸,將南明軍政大權玩弄於股掌之間 。
雖說他還有高傑與黃得功兩鎮軍將在外支持,朝中又有阮大铖和司禮太監韓讚周唿應,但劉澤清這一死,無疑讓他的勢力遭受重創,如大廈傾頹一角。
好在,劉澤清的副將張士儀倒是機靈,眼瞅局勢,立刻給馬士英送上投附信,還備下大批珍貴禮品,當作見麵禮。
馬士英見狀,心裏稍安,當即封張士儀為淮安總兵,加都督銜,令其鎮守淮安府。
借此,勉強彌補了因劉澤清暴斃而引發的朝堂勢力失衡。
至於劉澤清究竟因何而死,在這權力爭鬥的旋渦中,竟無人關心、無人追究。
正當南明朝廷上下因清軍壓境淮北、劉澤清身亡這兩則消息而人心惶惶時,忽然聽聞有自稱夏軍使者的徐州知州王琦,請求覲見皇上。
以馬士英為首的官員們,皆是一臉茫然,麵麵相覷。
“夏軍”?
這對他們來說,太過陌生。在這些人眼中,朝堂之上的爭權奪利、中飽私囊才是頭等大事,清軍與大順軍的威脅,那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至於這突然冒出來的夏軍,是何方神聖,勢力範圍在哪,他們一概不知,也打心底裏不屑去了解。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和腦袋,聽聞有人求見,竟也來了興致,忙不迭地宣人覲見。
馬士英、阮大铖、韓讚周等人,對此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均未出聲阻攔。
那宣旨太監見韓公公沒反對,便尖著嗓子,邁著碎步出了殿外,高聲宣夏軍使者覲見。
王琦在宣旨太監的引領下,心潮澎湃,腳步都有些發飄。
他雖如今身為夏軍一員,可曾經也是大明的官員,對這明廷,心底始終藏著一份難以割舍的眷戀。
此刻,眼看就要見到皇上,激動得身軀止不住地微微顫抖。
踏入大殿中央,王琦“撲通”一聲跪地,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臣……夏軍使臣、徐州知州王琦,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而,殿內群臣望向跪地朝拜的王琦,眼神裏滿是鄙夷與不屑,仿佛在看一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小醜。
弘光帝輕咳一聲,有氣無力地問道:“你乃哪國使臣?因何要見朕?”
王琦聞言,微微一愣,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
思索片刻後,恭敬迴道:“稟皇上,臣下並非哪國使臣,而是河南反清義軍周雲麾下的徐州知州。”
全殿上下一聽,頓時興致全無。高坐於上的弘光皇帝,眼中明顯閃過一絲不耐。
不耐煩道:“哦?朕還有事,就不陪你了,馬愛卿你負責接待吧!”
話音剛落,便起身欲走。身旁太監見狀,扯著嗓子尖聲唱道:“退朝……”
王琦滿心的話,瞬間被堵在喉嚨,難受得猶如吞了隻蒼蠅。
他怎麽也沒想到,皇上說走就走,根本不聽他此番前來的目的。
清軍都快打到家門口了,難道就不想想辦法聯合一切反清勢力嗎?
可弘光帝還是走了,馬士英仰著頭,大搖大擺地走到王琦麵前,上下打量一番,說道:“王,王大人是吧?你有什麽事,同我朝的行人司司正周大人商談吧!”
說著,將旁邊一個身材矮小的老頭叫到跟前。
那老頭趕忙來到馬士英麵前,拱手施禮,聲音尖細:“下官行人司司正,拜見閣老!”
馬士英隨意擺了擺手,對他吩咐道:“好好照料這位使臣王大人,有什麽要求,盡量滿足就是。”
說完,一甩袖子,大步出殿而去。
王琦站在殿中,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滿心的激動,此刻化為了熊熊憤慨。他望著這群麻木不仁的朝堂官員。
心中不禁發問:這是什麽朝廷?如此腐朽,大明還有救嗎?遭受這般輕視,王琦心中對明庭僅存的那點牽掛,瞬間煙消雲散。
他憤懣不已,猛地一甩袖,昂首挺胸,傲然走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