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洛陽風雲 三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大忠的神情有些頹然,他無奈地歎了口氣,眼中滿是複雜的神色,喃喃道:“大家曾經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拚搏奮鬥,怎麽就走到如今這步田地了呢?”
陳金鬥微微仰頭,眼神中透著一絲追憶,悠悠說道:“這一天遲早會來的。
李際遇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顧麾下將士的生死和百姓的安危,死心塌地投靠清廷,他這是自掘墳墓,這樣的路走下去,注定沒有好下場。”
說罷,陳金鬥走上前,輕輕拍了拍於大忠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老於,時間緊迫,我們沒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了。
是選擇當人人唾棄的漢奸,還是成為名垂青史的功臣,就看你自己的一念之間了。
哦,對了,順便告訴你一聲,周兄已經反正了。”
陳金鬥口中的周兄,乃是李際遇手下的另一位將領周如立,和於大忠一樣,他們曾一同結寨起義,情同手足。
於大忠聽聞此言,身子猛地一震,他自然明白軍師這是對自己的猶豫不決極為不滿了。
想起李際遇的悲慘遭遇,心中不禁一陣驚惶。
他急忙伸手拉住正要往外走的陳金鬥,急切地說道:“軍師,請留步!我這就去通知下去,即日反正,今後就跟軍師一起同生共死!”
陳金鬥臉上的喜色一閃而過,隨即鎮定下來,他緩緩坐下,讓於大忠以總兵被殺為由,即刻召集各路將領前來商議大事。
這邊陳金鬥正忙著召集其他降將共商反正大計,而此時,已經越過潼關的豫親王多鐸還未收到河南總兵李際遇被刺身亡的消息。
大軍正在靈寶縣內休整,靈寶縣衙大堂內,多鐸高坐在帥案之後,麵容冷峻,眼神深邃,他看向坐在下首的耿仲明,開口問道:“耿將軍,你對這夏軍可有了解?”
耿仲明先是微微一愣,似乎沒想到多鐸會突然問起這個問題,隨即迅速迴過神來,
恭敬地迴道:“迴豫親王,臣對他們的了解,也僅僅是在彰德府一役中,祖可法的一萬五千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這件事,除此之外,之前從未聽聞過這股勢力。”
多鐸的神情變得有些沉重,他微微皺起眉頭,緩緩說道:“是啊!一支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武裝,竟然能將我一支萬餘人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
雖說其中大部分是前明的降軍,但對方僅僅用同樣數量的兵力就取得了勝利,這股勢力,絕不可輕視。”
耿仲明輕輕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道:“聽聞這領兵的大將是前明督師孫傳庭的兒子,也不知真假。”
“此事確鑿無疑。據我們的密探迴報,這夏軍的首領叫周雲,他與李自成的軍師李岩結拜為兄弟,後來便創立了夏軍。這是一支從李自成的隊伍中脫離出來的武裝力量。”
“李岩?這個人臣倒是略有耳聞,他曾在前明中過舉人,後來遭到陷害,被李自成追殺,不過不知怎麽迴事,竟然讓他逃脫了,再往後的事情,臣就不太清楚了。”
“如今這周雲自稱為都帥,李岩擔任副帥,他們的地盤占據晉南的一府二州以及河南的三府之地,麾下有五六萬精銳之師,不容小覷啊!”
多鐸站起身來,從桌案後緩緩走出,來到耿仲明麵前。
耿仲明見狀,連忙站起身,微微彎腰,恭敬地站著。
“你所知道的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最讓人擔憂的是,這股勢力竟然在嚐試恢複民生,發展商業,打造兵器,這周雲一夥,其野心不小啊!
短短大半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軍頭發展到如今擁有五六萬精兵的規模,實在是不可小覷。”
耿仲明心中暗暗吃驚,聽這豫親王的口氣,顯然對這所謂的夏軍頗為忌憚。
不過,他自然不會與多鐸唱反調,連忙順著話說道:“豫親王所言極是,一旦反賊有了穩定的地盤,必然會成為心腹大患。
如今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以絕後患。”
多鐸從耿仲明身邊走過,繼續向前踱步,耿仲明亦步亦趨地跟隨著,始終保持著恭敬的姿態,雙手垂在兩側,微微低頭站著。
“想法固然不錯,想要將他們一網打盡,可實際情況哪有那麽簡單?俗話說,狗急了還會跳牆呢。”
說著,多鐸便大步走出了靈寶縣衙的大堂,身影消失在外麵。
與此同時,在歸德府中,周雲和李岩相對而坐,正在悠然地品茗。
周雲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皺起眉頭,看著李岩問道:“大哥,派去南陽府遊說劉洪起出兵的人出發了嗎?”
李岩微微一笑,眼中透著一絲深意,說道:“怎麽?你是擔心這人辦不成事,半道上跑到南京去了吧?”
周雲長歎一聲,臉上露出一絲憂慮,說道:“我不得不有這樣的顧慮啊!此人在前明聲名顯赫,又曾身居高位,如今落到我們這地方勢力手中,怎麽可能心甘情願為我們效力呢?實在是讓人難以相信。”
“老三,放心吧。侯恂雖然心係明廷,但他在朝堂上幾經沉浮,如今心思也未必就一門心思地想去南京。
南京朝堂如今的局勢我已向他詳細說明,以他的見識和閱曆,未必就看不出那南明小朝廷不過是紙糊的,一戳就破。”
他們所說的侯恂,正是曾任前明戶部尚書的侯恂侯大真。
侯恂,字大真,號若穀,乃歸德府(現今河南商丘)人氏。在前明萬曆年間考中進士,起初被授予山西道禦史一職。
他是東林黨人,在天啟年間,因與閹黨魏忠賢激烈鬥爭,致使父子三人皆遭罷官。直至崇禎元年,方才再次被啟用,擔任河南道禦史。
次年,升任太仆少卿,崇禎三年,出任兵部右侍郎,負責督治昌平。崇禎六年,擔任戶部尚書這一要職。
崇禎十五年,因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開封,他被以按兵不救之罪陷害入獄。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侯恂拒絕了李自成的任官邀請,選擇歸家隱居。
他的宦海生涯可謂波瀾起伏,三起三落。
北京城破之後,他輾轉迴到故裏,本欲前往南京,卻不想歸德府治商丘被李岩攻破,他也因此被困在了商丘城內。
周雲進駐歸德府後,聽聞侯恂在城中,便親自前去拜訪,希望能請他出山相助,卻遭到了侯恂的婉拒。
陳金鬥微微仰頭,眼神中透著一絲追憶,悠悠說道:“這一天遲早會來的。
李際遇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顧麾下將士的生死和百姓的安危,死心塌地投靠清廷,他這是自掘墳墓,這樣的路走下去,注定沒有好下場。”
說罷,陳金鬥走上前,輕輕拍了拍於大忠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老於,時間緊迫,我們沒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了。
是選擇當人人唾棄的漢奸,還是成為名垂青史的功臣,就看你自己的一念之間了。
哦,對了,順便告訴你一聲,周兄已經反正了。”
陳金鬥口中的周兄,乃是李際遇手下的另一位將領周如立,和於大忠一樣,他們曾一同結寨起義,情同手足。
於大忠聽聞此言,身子猛地一震,他自然明白軍師這是對自己的猶豫不決極為不滿了。
想起李際遇的悲慘遭遇,心中不禁一陣驚惶。
他急忙伸手拉住正要往外走的陳金鬥,急切地說道:“軍師,請留步!我這就去通知下去,即日反正,今後就跟軍師一起同生共死!”
陳金鬥臉上的喜色一閃而過,隨即鎮定下來,他緩緩坐下,讓於大忠以總兵被殺為由,即刻召集各路將領前來商議大事。
這邊陳金鬥正忙著召集其他降將共商反正大計,而此時,已經越過潼關的豫親王多鐸還未收到河南總兵李際遇被刺身亡的消息。
大軍正在靈寶縣內休整,靈寶縣衙大堂內,多鐸高坐在帥案之後,麵容冷峻,眼神深邃,他看向坐在下首的耿仲明,開口問道:“耿將軍,你對這夏軍可有了解?”
耿仲明先是微微一愣,似乎沒想到多鐸會突然問起這個問題,隨即迅速迴過神來,
恭敬地迴道:“迴豫親王,臣對他們的了解,也僅僅是在彰德府一役中,祖可法的一萬五千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這件事,除此之外,之前從未聽聞過這股勢力。”
多鐸的神情變得有些沉重,他微微皺起眉頭,緩緩說道:“是啊!一支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武裝,竟然能將我一支萬餘人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
雖說其中大部分是前明的降軍,但對方僅僅用同樣數量的兵力就取得了勝利,這股勢力,絕不可輕視。”
耿仲明輕輕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道:“聽聞這領兵的大將是前明督師孫傳庭的兒子,也不知真假。”
“此事確鑿無疑。據我們的密探迴報,這夏軍的首領叫周雲,他與李自成的軍師李岩結拜為兄弟,後來便創立了夏軍。這是一支從李自成的隊伍中脫離出來的武裝力量。”
“李岩?這個人臣倒是略有耳聞,他曾在前明中過舉人,後來遭到陷害,被李自成追殺,不過不知怎麽迴事,竟然讓他逃脫了,再往後的事情,臣就不太清楚了。”
“如今這周雲自稱為都帥,李岩擔任副帥,他們的地盤占據晉南的一府二州以及河南的三府之地,麾下有五六萬精銳之師,不容小覷啊!”
多鐸站起身來,從桌案後緩緩走出,來到耿仲明麵前。
耿仲明見狀,連忙站起身,微微彎腰,恭敬地站著。
“你所知道的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最讓人擔憂的是,這股勢力竟然在嚐試恢複民生,發展商業,打造兵器,這周雲一夥,其野心不小啊!
短短大半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軍頭發展到如今擁有五六萬精兵的規模,實在是不可小覷。”
耿仲明心中暗暗吃驚,聽這豫親王的口氣,顯然對這所謂的夏軍頗為忌憚。
不過,他自然不會與多鐸唱反調,連忙順著話說道:“豫親王所言極是,一旦反賊有了穩定的地盤,必然會成為心腹大患。
如今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以絕後患。”
多鐸從耿仲明身邊走過,繼續向前踱步,耿仲明亦步亦趨地跟隨著,始終保持著恭敬的姿態,雙手垂在兩側,微微低頭站著。
“想法固然不錯,想要將他們一網打盡,可實際情況哪有那麽簡單?俗話說,狗急了還會跳牆呢。”
說著,多鐸便大步走出了靈寶縣衙的大堂,身影消失在外麵。
與此同時,在歸德府中,周雲和李岩相對而坐,正在悠然地品茗。
周雲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皺起眉頭,看著李岩問道:“大哥,派去南陽府遊說劉洪起出兵的人出發了嗎?”
李岩微微一笑,眼中透著一絲深意,說道:“怎麽?你是擔心這人辦不成事,半道上跑到南京去了吧?”
周雲長歎一聲,臉上露出一絲憂慮,說道:“我不得不有這樣的顧慮啊!此人在前明聲名顯赫,又曾身居高位,如今落到我們這地方勢力手中,怎麽可能心甘情願為我們效力呢?實在是讓人難以相信。”
“老三,放心吧。侯恂雖然心係明廷,但他在朝堂上幾經沉浮,如今心思也未必就一門心思地想去南京。
南京朝堂如今的局勢我已向他詳細說明,以他的見識和閱曆,未必就看不出那南明小朝廷不過是紙糊的,一戳就破。”
他們所說的侯恂,正是曾任前明戶部尚書的侯恂侯大真。
侯恂,字大真,號若穀,乃歸德府(現今河南商丘)人氏。在前明萬曆年間考中進士,起初被授予山西道禦史一職。
他是東林黨人,在天啟年間,因與閹黨魏忠賢激烈鬥爭,致使父子三人皆遭罷官。直至崇禎元年,方才再次被啟用,擔任河南道禦史。
次年,升任太仆少卿,崇禎三年,出任兵部右侍郎,負責督治昌平。崇禎六年,擔任戶部尚書這一要職。
崇禎十五年,因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開封,他被以按兵不救之罪陷害入獄。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侯恂拒絕了李自成的任官邀請,選擇歸家隱居。
他的宦海生涯可謂波瀾起伏,三起三落。
北京城破之後,他輾轉迴到故裏,本欲前往南京,卻不想歸德府治商丘被李岩攻破,他也因此被困在了商丘城內。
周雲進駐歸德府後,聽聞侯恂在城中,便親自前去拜訪,希望能請他出山相助,卻遭到了侯恂的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