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五劑良藥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衛司衙的侯貴,此刻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屋裏來迴踱步,嘴裏不停嘟囔。
本想給郭黑子一個下馬威,挫挫他的銳氣,沒成想人家根本不買賬,直接把黑雲衛解散個幹淨,拍拍屁股走人了。
這事兒要是傳到旅帥耳朵裏,可如何是好?他越想越怕,打定主意,要親自去勸勸郭黑子,順便賠個不是。
正慌亂間,親信匆匆入內稟報:“司使大人,剛收到消息,旅帥親自調了夜不收連的孫東,還從警衛連撥了十人去找郭黑子報到。”
“啊!”侯貴嚇得肝膽俱裂,臉色慘白如紙。旅帥親自出麵給郭黑子撐腰,那自己暗中使絆子的事兒肯定瞞不住了。
“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他悔得腸子都青了,抬手狠狠抽了自己幾個耳光,
心裏不停責罵:自己怎麽就這麽小心眼,在旅帥交辦的事兒上動手腳,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一想到旅帥往日的殺伐決斷,他嚇得雙腿發軟,抖如篩糠。
旁邊的親信也嚇得六神無主,傻愣愣地站著,不知如何是好。
侯貴猛地迴過神來,不行,得趕緊去向旅帥認錯,晚一步,就真的萬劫不複了。
他手忙腳亂地整理衣衫,朝著周雲所在的州衙,跌跌撞撞地跑去。
侯貴一路火急火燎的尋到周雲時,周雲正全神貫注地伏案疾書,筆下是他對河南工商業與農業發展的諸多思索。
如今,當務之急乃是重振己方轄下的經濟秩序。
每攻克一地,若不及時出台相應的經濟策略予以配合,民心難聚。
唯有迅速恢複民生,才能為對抗清軍積攢充足的資源。
山西澤潞沁地區,礦產豐饒,冶煉工坊林立,是各類戰爭資源的重要產出地;而河南的歸德、開封、汝寧,還有徐州、鳳陽、兗州等地,則被周雲規劃為糧食與兵源的關鍵補給源。
周雲心裏透亮,想要將這些區域整合歸一,重現民生繁榮,絕非易事。
先不提清軍的虎視眈眈,以及南明軍閥時不時的攪局挑釁,單就當下這小冰河期的天災肆虐,便足以讓他的計劃半路夭折。
周雲憶起後世所知,明朝覆滅,因素繁雜。
氣候反常,糧食欠收,老鼠生存空間被擠壓,被迫四處流竄,鼠疫杆菌在人群中瘋狂傳播。
鼠疫橫行,生靈塗炭,大量人口喪生,社會勞動力銳減,彼時醫療條件落後,麵對疫病,眾人隻能束手待斃。
同時,明末吏治腐朽不堪,土地兼並現象猖獗,農民苦不堪言,民怨沸騰。
外有後金勢力崛起,頻頻侵擾邊境,戰事不絕。
內憂外患交織,又逢鼠疫等天災重擊,明朝這棵參天巨樹,終是轟然倒下。
其中,從陝西一路向東蔓延的旱災,讓河南、山東等地慘遭重創,百姓在饑餓與戰火間苦苦掙紮,命懸一線。
周雲深知,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想要拯救蒼生,不太現實,他又不是那神通廣大的超人,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凡人罷了。
可即便如此,他心底總有個聲音在呐喊,定要試試,哪怕鬥不過老天,好歹也要拚上一拚,看能否改寫這悲慘命運。
紅薯,在他眼中宛如一味救命良藥。
他依稀記得,似乎清乾隆年間,因人口激增,糧食出現短缺,而後紅薯被大量種植,極大緩解了糧食壓力。
紅薯耐旱且高產,與當下此地的幹旱環境堪稱絕配,而且自己已在山西澤州,完成大量育種,隻待開春便能在此播種。
再者,水的問題迫在眉睫,當務之急是解決百姓的生活用水,隻要水源潔淨,疫病傳播便能得到有效遏製。
對此他有一劑良藥,便是源自澤州的錳鋼。
他指示軍器局,安排冶煉工坊嚐試混合其他礦石一同冶煉,探尋錳鐵礦。
本沒抱多大期望,沒成想,誤打誤撞還真找到了。
其中一座礦山,正是錳鐵礦。
這錳鋼用途廣泛,不僅製造兵器十分好用,且還能打造鑽頭,為能在此地打水井創造條件。
如今,輜重營的工兵連已著手製作壓水井,若能成功,百姓用水難題將得到緩解。
其次是這小冰河時期的溫度對百姓來說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生死大檻,現下天寒地凍,周雲坐在室內,生著暖爐都覺得寒冷。
就能想象那些處於破舊漏風的茅房中的百姓們該是如何的寒冷了。
對此,他的一劑良藥就是蜂窩爐和煤球。
他利用澤州豐富的煤鐵礦和發達的鐵器加工技術在天氣稍冷時,就安排澤州知府李真幫打造了蜂窩爐和煤球。
周雲後世對這蜂窩爐和煤球簡直是太熟悉了,讓人按自己要求做個樣品出來非常容易。
現在的澤潞沁一府二州之地已然在普遍使用了。
另外,澤州模式的工商業,亦是他手中的一劑良藥。
他已派遣大哥李岩趕赴澤州學習了解,下一步,還打算將劉良佐、李真等務實官員調來此地,將李仲卿等人調往澤州,助力發展。
最後一劑良藥,便是在填飽百姓肚子的前提下,發動全民之力,修複水利灌溉設施,修築黃河大壩。
雖說這是個長遠目標,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做了,總歸比什麽都不做強。
五劑良藥就是五種方略,他將這些都一一整理記錄下來,形成文案。
周雲正沉浸在思索之中,眉頭緊鎖,反複斟酌完善思路,這時,就聽聞侯貴求見。
周雲放下筆抬眼望去,隻見侯貴滿臉惶恐,腳步虛浮地走進來,周雲見狀,心底不由躥起一股怒火,暗自惱他不長進。
“侯司使,你有何事,這般匆忙求見我?”周雲聲音不高,卻透著股威嚴。
這一聲“侯司使”,嚇得侯貴一個激靈,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趴在地上,滿心悔恨,連聲道:“旅帥,侯貴知錯了,求您責罰!”
周雲瞧他這副窩囊樣,氣不打一處來,霍地起身,大步上前,照著侯貴的肩膀,狠狠踹了一腳,侯貴猝不及防,被踹得仰頭後倒。
本想給郭黑子一個下馬威,挫挫他的銳氣,沒成想人家根本不買賬,直接把黑雲衛解散個幹淨,拍拍屁股走人了。
這事兒要是傳到旅帥耳朵裏,可如何是好?他越想越怕,打定主意,要親自去勸勸郭黑子,順便賠個不是。
正慌亂間,親信匆匆入內稟報:“司使大人,剛收到消息,旅帥親自調了夜不收連的孫東,還從警衛連撥了十人去找郭黑子報到。”
“啊!”侯貴嚇得肝膽俱裂,臉色慘白如紙。旅帥親自出麵給郭黑子撐腰,那自己暗中使絆子的事兒肯定瞞不住了。
“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他悔得腸子都青了,抬手狠狠抽了自己幾個耳光,
心裏不停責罵:自己怎麽就這麽小心眼,在旅帥交辦的事兒上動手腳,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一想到旅帥往日的殺伐決斷,他嚇得雙腿發軟,抖如篩糠。
旁邊的親信也嚇得六神無主,傻愣愣地站著,不知如何是好。
侯貴猛地迴過神來,不行,得趕緊去向旅帥認錯,晚一步,就真的萬劫不複了。
他手忙腳亂地整理衣衫,朝著周雲所在的州衙,跌跌撞撞地跑去。
侯貴一路火急火燎的尋到周雲時,周雲正全神貫注地伏案疾書,筆下是他對河南工商業與農業發展的諸多思索。
如今,當務之急乃是重振己方轄下的經濟秩序。
每攻克一地,若不及時出台相應的經濟策略予以配合,民心難聚。
唯有迅速恢複民生,才能為對抗清軍積攢充足的資源。
山西澤潞沁地區,礦產豐饒,冶煉工坊林立,是各類戰爭資源的重要產出地;而河南的歸德、開封、汝寧,還有徐州、鳳陽、兗州等地,則被周雲規劃為糧食與兵源的關鍵補給源。
周雲心裏透亮,想要將這些區域整合歸一,重現民生繁榮,絕非易事。
先不提清軍的虎視眈眈,以及南明軍閥時不時的攪局挑釁,單就當下這小冰河期的天災肆虐,便足以讓他的計劃半路夭折。
周雲憶起後世所知,明朝覆滅,因素繁雜。
氣候反常,糧食欠收,老鼠生存空間被擠壓,被迫四處流竄,鼠疫杆菌在人群中瘋狂傳播。
鼠疫橫行,生靈塗炭,大量人口喪生,社會勞動力銳減,彼時醫療條件落後,麵對疫病,眾人隻能束手待斃。
同時,明末吏治腐朽不堪,土地兼並現象猖獗,農民苦不堪言,民怨沸騰。
外有後金勢力崛起,頻頻侵擾邊境,戰事不絕。
內憂外患交織,又逢鼠疫等天災重擊,明朝這棵參天巨樹,終是轟然倒下。
其中,從陝西一路向東蔓延的旱災,讓河南、山東等地慘遭重創,百姓在饑餓與戰火間苦苦掙紮,命懸一線。
周雲深知,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想要拯救蒼生,不太現實,他又不是那神通廣大的超人,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凡人罷了。
可即便如此,他心底總有個聲音在呐喊,定要試試,哪怕鬥不過老天,好歹也要拚上一拚,看能否改寫這悲慘命運。
紅薯,在他眼中宛如一味救命良藥。
他依稀記得,似乎清乾隆年間,因人口激增,糧食出現短缺,而後紅薯被大量種植,極大緩解了糧食壓力。
紅薯耐旱且高產,與當下此地的幹旱環境堪稱絕配,而且自己已在山西澤州,完成大量育種,隻待開春便能在此播種。
再者,水的問題迫在眉睫,當務之急是解決百姓的生活用水,隻要水源潔淨,疫病傳播便能得到有效遏製。
對此他有一劑良藥,便是源自澤州的錳鋼。
他指示軍器局,安排冶煉工坊嚐試混合其他礦石一同冶煉,探尋錳鐵礦。
本沒抱多大期望,沒成想,誤打誤撞還真找到了。
其中一座礦山,正是錳鐵礦。
這錳鋼用途廣泛,不僅製造兵器十分好用,且還能打造鑽頭,為能在此地打水井創造條件。
如今,輜重營的工兵連已著手製作壓水井,若能成功,百姓用水難題將得到緩解。
其次是這小冰河時期的溫度對百姓來說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生死大檻,現下天寒地凍,周雲坐在室內,生著暖爐都覺得寒冷。
就能想象那些處於破舊漏風的茅房中的百姓們該是如何的寒冷了。
對此,他的一劑良藥就是蜂窩爐和煤球。
他利用澤州豐富的煤鐵礦和發達的鐵器加工技術在天氣稍冷時,就安排澤州知府李真幫打造了蜂窩爐和煤球。
周雲後世對這蜂窩爐和煤球簡直是太熟悉了,讓人按自己要求做個樣品出來非常容易。
現在的澤潞沁一府二州之地已然在普遍使用了。
另外,澤州模式的工商業,亦是他手中的一劑良藥。
他已派遣大哥李岩趕赴澤州學習了解,下一步,還打算將劉良佐、李真等務實官員調來此地,將李仲卿等人調往澤州,助力發展。
最後一劑良藥,便是在填飽百姓肚子的前提下,發動全民之力,修複水利灌溉設施,修築黃河大壩。
雖說這是個長遠目標,短期內難以實現,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做了,總歸比什麽都不做強。
五劑良藥就是五種方略,他將這些都一一整理記錄下來,形成文案。
周雲正沉浸在思索之中,眉頭緊鎖,反複斟酌完善思路,這時,就聽聞侯貴求見。
周雲放下筆抬眼望去,隻見侯貴滿臉惶恐,腳步虛浮地走進來,周雲見狀,心底不由躥起一股怒火,暗自惱他不長進。
“侯司使,你有何事,這般匆忙求見我?”周雲聲音不高,卻透著股威嚴。
這一聲“侯司使”,嚇得侯貴一個激靈,雙腿一軟,“撲通”一聲跪趴在地上,滿心悔恨,連聲道:“旅帥,侯貴知錯了,求您責罰!”
周雲瞧他這副窩囊樣,氣不打一處來,霍地起身,大步上前,照著侯貴的肩膀,狠狠踹了一腳,侯貴猝不及防,被踹得仰頭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