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戰略安排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明遠率先打破沉默,目光炯炯地看向周雲,說道:“旅帥,副旅帥,末將以為,既然我們已拿下開封,不妨就以開封為根基,主動出擊,尋找清軍的薄弱之處,狠狠地予以打擊。
比如說,清軍主力此刻正在衛輝府與大順軍激戰,我們便可突襲他們後方的彰德府或大名府,以此牽製清軍,讓他們無法全力進攻大順軍。”
一團長吳初聽後,麵露擔憂之色,出言問道:“那要是清軍留下部分兵馬拖住大順軍,轉而攻向我們開封,企圖剿滅我們,這可如何是好?”
孫明遠微微點頭,神色鎮定自若,微笑著說:“吳團長所言極是,這確實有可能發生。
倘若如此,我們便果斷撤出開封城,轉而西進洛陽,與大順軍會合,一同攻克衛輝府,然後直插北京方向。”
周雲聽聞此言,心中猛地一動,暗自思忖:這孫明遠的策略,不正是自己後世所熟知的遊擊戰術嗎?
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為重,而是將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作為首要目標。
如今清軍勢力強大,己方相對弱小,且清軍的勢力範圍尚未穩固,這不正是開展遊擊戰的絕佳時機嗎?
“此方略甚好!”一旁的李岩忍不住讚歎道,“不以攻占城池為目的,靈活機動地襲擊清軍的弱點,我完全讚同孫都統的方略。”
周雲見李岩也認可孫明遠的策略,心中不禁感到一絲欣慰,目標一致,事情便好辦多了。
他微微點頭,環視著眾將領,語重心長地說道:“孫都統此策,貴在靈活二字,而靈活的關鍵在於執行,執行的根本則在於意誌。
若沒有堅如磐石的意誌力,何來強大的執行力?若執行不力,又談何靈活應對?
就好比讓你日行百裏,你卻隻走了七八十裏,便叫苦不迭,執行不下去,那這策略便成了空中樓閣,最後隻能落得個四不像,白白損耗兵力。”
眾將領聽了這番話,紛紛點頭,深以為然,尤其是李岩和孫明遠。
李岩望向周雲的目光中滿是欽佩,心想:老三看問題竟是如此深遠,分析得這般條理清晰,隻是不知他打算如何解決這其中的關鍵問題呢?
而孫明遠則麵露慚愧之色,心中暗自想著:還是旅帥高瞻遠矚啊!
自己隻考慮到了如何應對眼下的局麵,卻忽略了這更深層次的關鍵因素,實在是思慮不周。
周雲頓了頓,繼續說道:“那麽,我們現在能否實施這個策略呢?我認為可以。
雖然我們的士兵大多是剛訓練不久的新兵,但大家別忘了,我們還有向雲社,有眾多向死而生、意誌堅定的向雲社成員。”
眾將領聞言,眼前頓時一亮,心中湧起一股希望的熱流。
是啊,自己不就是向雲社的成員嗎?
向雲社在周雲的西路軍中發展起初並不順利,主要是因為原向雲社理事陳雲霄的事件,讓周雲在吸納社員時謹慎了許多。
向雲社秘書長是李岩,副秘書長是高雲伍。
周雲將高雲伍調任為近衛二團的副團長兼參讚,就是為了讓他騰出更多時間來整頓向雲社的事務,使其專注於西路軍中向雲社的發展。
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向雲社已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尤其是在新兵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極大地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
同樣,東路軍這邊,李岩身為向雲社的秘書長,又有紅娘子這位英勇女將的協助,向雲社在東路軍中的發展比西路軍更為出色。
周雲提及向雲社,讓李岩和孫明遠心中大定,他們深知,這確實能夠解決策略實施中的關鍵一環。
在確定了作戰方向之後,李岩站起身來,雙手抱拳,向周雲說道:“旅帥,屬下也有一個策略,還望旅帥定奪。”
周雲連忙說道:“大哥但說無妨,我願聞其詳。”
李岩清了清嗓子,神色莊重地說道:“我們前出作戰的方向雖已確定,但我們在這開封,實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我建議以歸德府為依托,向南奪取汝寧府,此刻我已安排郭紹的三團前往汝寧府。
同時,向東攻占徐州和鳳陽府,北上拿下山東的兗州府,如此一來,便可形成一個擁有四府之地的穩固後方。
而開封府則作為我們的前沿陣地,用以守護歸德府等後方根基,並與我們在山西的地盤相互溝通。
山西的澤州、潞安、沁州等地與這邊遙相唿應,彼此配合,便能有效地牽製清軍。”
周雲聽後,心中豁然開朗,終於明白當初大哥李岩與自己約定東西兩路大軍共同進軍後,東路軍為何卻一直駐紮在歸德府按兵不動。
原來背後竟有著如此深遠的謀劃。
此時,最為強大的清軍勢力被李自成的大順軍牽製在開封以西,而南明朝廷勢力孱弱。
徐州作為戰略要衝,若能將其拿下,己方在一段時間內便能獲得穩定的發展時機,此方略確實可行。
大堂內的氣氛因這兩個策略的提出而變得熱烈起來,眾將領們紛紛開始討論具體的作戰計劃。
那原本壓抑沉重的氛圍,也漸漸被一股昂揚的鬥誌所取代。
在會議中,周雲認可了李岩與孫明遠提出的方案。
會後,周雲責成孫明遠和高雲伍從全軍範圍挑選向雲社成員,組建一支萬人規模的部隊,並由孫明遠率領,向前線進發,抵禦清軍。
這支部隊主要配備冷兵器,僅安排了一千人的火器部隊。
過多的火器裝備會加重後勤負擔,不利於部隊在戰場上靈活機動與穿插作戰。
為使部隊更好地適應戰鬥需求,周雲與李岩、孫明遠經過商討,將這一萬人劃分為兩個五千人的團。
任命孫明遠為都統,一團長為王石虎,二團長為程鐵牛。
周雲特意選拔兩位新團長,旨在確保他們能全力配合孫明遠,精準貫徹其作戰計劃。
因為周雲深知,優秀的作戰計劃若缺乏有力的執行,終究隻是紙上談兵。
此外,周雲還將騎兵的一營和二營合並為一個騎兵團,由孫明遠和副團長高雲伍直接指揮。
進一步提升部隊的機動性和作戰能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
比如說,清軍主力此刻正在衛輝府與大順軍激戰,我們便可突襲他們後方的彰德府或大名府,以此牽製清軍,讓他們無法全力進攻大順軍。”
一團長吳初聽後,麵露擔憂之色,出言問道:“那要是清軍留下部分兵馬拖住大順軍,轉而攻向我們開封,企圖剿滅我們,這可如何是好?”
孫明遠微微點頭,神色鎮定自若,微笑著說:“吳團長所言極是,這確實有可能發生。
倘若如此,我們便果斷撤出開封城,轉而西進洛陽,與大順軍會合,一同攻克衛輝府,然後直插北京方向。”
周雲聽聞此言,心中猛地一動,暗自思忖:這孫明遠的策略,不正是自己後世所熟知的遊擊戰術嗎?
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為重,而是將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作為首要目標。
如今清軍勢力強大,己方相對弱小,且清軍的勢力範圍尚未穩固,這不正是開展遊擊戰的絕佳時機嗎?
“此方略甚好!”一旁的李岩忍不住讚歎道,“不以攻占城池為目的,靈活機動地襲擊清軍的弱點,我完全讚同孫都統的方略。”
周雲見李岩也認可孫明遠的策略,心中不禁感到一絲欣慰,目標一致,事情便好辦多了。
他微微點頭,環視著眾將領,語重心長地說道:“孫都統此策,貴在靈活二字,而靈活的關鍵在於執行,執行的根本則在於意誌。
若沒有堅如磐石的意誌力,何來強大的執行力?若執行不力,又談何靈活應對?
就好比讓你日行百裏,你卻隻走了七八十裏,便叫苦不迭,執行不下去,那這策略便成了空中樓閣,最後隻能落得個四不像,白白損耗兵力。”
眾將領聽了這番話,紛紛點頭,深以為然,尤其是李岩和孫明遠。
李岩望向周雲的目光中滿是欽佩,心想:老三看問題竟是如此深遠,分析得這般條理清晰,隻是不知他打算如何解決這其中的關鍵問題呢?
而孫明遠則麵露慚愧之色,心中暗自想著:還是旅帥高瞻遠矚啊!
自己隻考慮到了如何應對眼下的局麵,卻忽略了這更深層次的關鍵因素,實在是思慮不周。
周雲頓了頓,繼續說道:“那麽,我們現在能否實施這個策略呢?我認為可以。
雖然我們的士兵大多是剛訓練不久的新兵,但大家別忘了,我們還有向雲社,有眾多向死而生、意誌堅定的向雲社成員。”
眾將領聞言,眼前頓時一亮,心中湧起一股希望的熱流。
是啊,自己不就是向雲社的成員嗎?
向雲社在周雲的西路軍中發展起初並不順利,主要是因為原向雲社理事陳雲霄的事件,讓周雲在吸納社員時謹慎了許多。
向雲社秘書長是李岩,副秘書長是高雲伍。
周雲將高雲伍調任為近衛二團的副團長兼參讚,就是為了讓他騰出更多時間來整頓向雲社的事務,使其專注於西路軍中向雲社的發展。
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向雲社已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尤其是在新兵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極大地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
同樣,東路軍這邊,李岩身為向雲社的秘書長,又有紅娘子這位英勇女將的協助,向雲社在東路軍中的發展比西路軍更為出色。
周雲提及向雲社,讓李岩和孫明遠心中大定,他們深知,這確實能夠解決策略實施中的關鍵一環。
在確定了作戰方向之後,李岩站起身來,雙手抱拳,向周雲說道:“旅帥,屬下也有一個策略,還望旅帥定奪。”
周雲連忙說道:“大哥但說無妨,我願聞其詳。”
李岩清了清嗓子,神色莊重地說道:“我們前出作戰的方向雖已確定,但我們在這開封,實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我建議以歸德府為依托,向南奪取汝寧府,此刻我已安排郭紹的三團前往汝寧府。
同時,向東攻占徐州和鳳陽府,北上拿下山東的兗州府,如此一來,便可形成一個擁有四府之地的穩固後方。
而開封府則作為我們的前沿陣地,用以守護歸德府等後方根基,並與我們在山西的地盤相互溝通。
山西的澤州、潞安、沁州等地與這邊遙相唿應,彼此配合,便能有效地牽製清軍。”
周雲聽後,心中豁然開朗,終於明白當初大哥李岩與自己約定東西兩路大軍共同進軍後,東路軍為何卻一直駐紮在歸德府按兵不動。
原來背後竟有著如此深遠的謀劃。
此時,最為強大的清軍勢力被李自成的大順軍牽製在開封以西,而南明朝廷勢力孱弱。
徐州作為戰略要衝,若能將其拿下,己方在一段時間內便能獲得穩定的發展時機,此方略確實可行。
大堂內的氣氛因這兩個策略的提出而變得熱烈起來,眾將領們紛紛開始討論具體的作戰計劃。
那原本壓抑沉重的氛圍,也漸漸被一股昂揚的鬥誌所取代。
在會議中,周雲認可了李岩與孫明遠提出的方案。
會後,周雲責成孫明遠和高雲伍從全軍範圍挑選向雲社成員,組建一支萬人規模的部隊,並由孫明遠率領,向前線進發,抵禦清軍。
這支部隊主要配備冷兵器,僅安排了一千人的火器部隊。
過多的火器裝備會加重後勤負擔,不利於部隊在戰場上靈活機動與穿插作戰。
為使部隊更好地適應戰鬥需求,周雲與李岩、孫明遠經過商討,將這一萬人劃分為兩個五千人的團。
任命孫明遠為都統,一團長為王石虎,二團長為程鐵牛。
周雲特意選拔兩位新團長,旨在確保他們能全力配合孫明遠,精準貫徹其作戰計劃。
因為周雲深知,優秀的作戰計劃若缺乏有力的執行,終究隻是紙上談兵。
此外,周雲還將騎兵的一營和二營合並為一個騎兵團,由孫明遠和副團長高雲伍直接指揮。
進一步提升部隊的機動性和作戰能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