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餘波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同道在澤州聞知周雲被驚馬所傷、陳雲霄救駕殞命的消息時,已然是事發三天之後了。
那背後潛藏的秘密,仿若一股寒流傳遍他的全身,令他毛骨悚然。
就在昨天,他才剛剛收到消息,說是郭黑子親赴潞安,與陳雲霄合力平定了一場叛亂,而後把叛亂者的家眷統統押解到礦山去服勞役。
可陳雲霄卻堅決反對動用軍隊押送,這一下便觸怒了郭黑子,郭黑子以內衛的特權,當即暫停了陳雲霄的職務,還將他扣押囚禁起來。
徐同道得知此事之初,還曾破口大罵郭黑子太過囂張跋扈,指責旅帥有眼無珠,用人不明,才讓郭黑子這般肆意妄為,仗勢欺人。
然而世事無常,轉眼間旅帥竟親臨潞安平叛,不僅為陳雲霄洗刷了冤屈,還將他破格提拔為警衛團團長。
這突如其來的反轉,讓徐同道忍不住暗自咒罵陳雲霄走了大運,因禍得福。
可誰能想到,如今又傳來旅帥馬驚、陳雲霄救駕身死的噩耗。
徐同道仔細梳理這一係列事件,驚覺陳雲霄的身影貫穿始終。
前後聯係起來看,他先是協助內衛平叛,卻遭內衛扣押,好不容易得到提拔,卻又突然命喪黃泉。
徐同道由此推斷,陳雲霄必定是犯了旅帥的大忌,而這大忌恐怕就是他起初被扣押的根源所在,“對抗內衛,拂逆旅帥”。
想到這裏,徐同道不禁後怕起來,自己昨天還在埋怨旅帥不會用人,這豈不是在太歲頭上動土?
他滿心懊悔,抬手狠狠地抽了自己幾個嘴巴。
自此之後,他對郭黑子的內衛營敬畏有加,甚至到了談之色變的地步。
在周雲的軍中,抱有與徐同道相同想法的人著實不少,澤州知州李真、薑雲升等人皆是如此。
唯有孫明遠並未過多地去揣測其中的深意,隻是擔憂周雲的傷勢,為陳雲霄的死而悲痛傷懷,對郭黑子則滿懷敬畏。
周雲轄下的各級官吏,在經曆了前期人事調整後的動蕩不安,以及陳雲霄被扣押繼而身亡的一係列變故後,整個權力場迅速穩定下來,恢複了平穩有序的運轉。
周雲的傷勢恢複得頗為迅速。
他為陳雲霄精心籌備了一場葬禮,以表彰其忠心護駕的功績,並追封他為“武騎尉”勳級。
這是周雲軍中首次設立武勳職位,它的出現意味著各級將領從此擁有了一套明確的軍功獎賞勳級體係。
從這一勳級的稱謂來看,應當是延續了前明的勳級製度。
此消息一經傳出,眾武將們頓時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也清楚地知曉了各勳級所對應的獎賞標準。
與此同時,文官們也從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畢竟前明設有文勳十級的封賞製度,如今周雲恢複了武勳製度,那麽日後恢複文勳製度也並非毫無可能。
這一想法讓文官們興奮不已。
前明的迅速覆滅曾讓這些官員們感到無所適從,雖然後來投效了周雲,卻也不過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
如今周雲創立武勳製度,可見其有著建立朝廷的宏大野心,而他們這些文官也就有了獲取從龍之功的機會。
雖說這機會渺茫得如同滄海一粟,但他們既然身處周雲集團之中,有機會總歸是比沒有強。
陳雲霄之死所產生的影響極為深遠,無論是對眾人起到的威懾作用,還是激勵效果,總之是讓上下人心都安定了下來。
養傷數日後,周雲來到了武鄉城中的暗影軍情司。
他此來的目的,是要查看軍情司對各方情報的探查進展究竟如何。
方雲海早已在門口恭迎周雲,待周雲進入軍情司後,他便迫不及待地發問:“小壑頭關隘如今情況怎樣?清軍攻打太原的情報有沒有傳迴來?黎城守軍的情形又是如何?”
這一連串的問題,充分彰顯出周雲內心的焦急與關切。
方雲海見狀,趕忙逐一迴答:“在小壑頭關隘,嶽明軒率領的獨立團已經和關牆外的敵軍交戰了數次,雙方各有勝負。
敵軍那邊有五百騎兵,機動性強,相比之下,我們全是步兵,獨立團他們正在尋找可乘之機。”
周雲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太原方向的清軍在太原城下已經攻打了半個月之久,卻久未攻克,眼下他們已經停止了進攻,改為圍城休整,至於他們究竟有何意圖,目前尚不清楚。”
周雲聽後,略作思索便說道:“依我看,他們應該是去調集大炮了,如此一來,太原城可就危險了。”
方雲海接著匯報黎城的軍情:“黎城的守軍並沒有繼續增加兵力,除了之前派出的一千步騎(各五百)之外,城中尚有守城士兵兩千人。
黎城的城牆牆高溝深,想要輕易攻取絕非易事,從我們這邊進攻相對來說還容易一些,若是從北直隸方向進攻,那可就難上加難了。”
“我們必須盡快拿下黎城,清軍很快就會運來大炮,太原城的淪陷隻是時間問題,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周雲在軍情司逗留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傍晚時分才返迴自己的營地。
他隨即召集孫明遠和方雲海二人,共同商議接下來這場戰役究竟該如何打。
方雲海先將情況向孫明遠詳細介紹了一遍,之後周雲看著孫明遠,語氣溫和地問道:“明遠,你對此有什麽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孫明遠低頭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說道:“從整體戰局來分析,當前我們的戰略要點在於阻擊清軍的南下,從而保住澤州。
而若要保住澤州,首先就得拿下潞安府,打通前往武鄉昂車關的通道,這一步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了。”
周雲和方雲海都靜靜地聽著,沒有出聲打斷。
“接下來,重點便是專心抗擊來犯昂車關之敵。
這裏麵有兩個關鍵之處,其一是來犯之敵,其二是要做到專心致誌。
如今許敦等人自行撤離,算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而另一路來犯之敵清軍還被牽製在太原城下,如此一來,我們現在最需要關注的就隻剩下‘專心’這一點了。”
方雲海聽到此處,若有所思地接話道:“你的意思是說,關鍵在於黎城?”
“不僅僅是黎城,澤州、潞安府全境凡是會影響到我們‘專心’作戰的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我想旅帥之前對各地各軍人員進行調整,其目的也是為了確保能夠‘專心’應對戰事。
現在各地各軍都已經穩定下來,那麽剩下的就隻有黎城以及一些無關緊要的縣城了。”
周雲聽了孫明遠的分析,不禁連連點頭,大為讚賞:“明遠,你的分析條理清晰,切中要害,目的明確,實在是非常精彩。
明遠,你不妨再從兩場戰役的具體方麵深入分析一下,這場仗到底該怎麽打?”
孫明遠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潤了潤嗓子,然後說道:“先來說說黎城之戰。
在小壑頭關的敵軍其實不足為懼,眼下當務之急是要攻克黎城。
隻要我們拿下了黎城,那麽城外那一千多兵丁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即便不與他們交戰,時間一長也會自行潰敗。
我想旅帥叫我過來,應該是有繞路攻打黎城的計劃吧?”
“明遠果然心思縝密,我確實正有此意,你接著說。”周雲麵帶微笑,眼中滿是讚許之色。
“另一場戰役則是重中之重的昂車關守衛戰。
我猜測旅帥的想法應該是以昂車關為依托,主動出擊,以此來牽製清軍,避免清軍迅速攻下太原。”
周雲聽到這裏,心中著實吃了一驚。
他沒想到孫明遠竟能如此精準地洞悉他的軍事構想,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一般。
此子當真堪稱帥才,不愧是孫傳庭之子,自己能得到這樣的人才,簡直就像是得到了稀世珍寶,價值無可估量。
那背後潛藏的秘密,仿若一股寒流傳遍他的全身,令他毛骨悚然。
就在昨天,他才剛剛收到消息,說是郭黑子親赴潞安,與陳雲霄合力平定了一場叛亂,而後把叛亂者的家眷統統押解到礦山去服勞役。
可陳雲霄卻堅決反對動用軍隊押送,這一下便觸怒了郭黑子,郭黑子以內衛的特權,當即暫停了陳雲霄的職務,還將他扣押囚禁起來。
徐同道得知此事之初,還曾破口大罵郭黑子太過囂張跋扈,指責旅帥有眼無珠,用人不明,才讓郭黑子這般肆意妄為,仗勢欺人。
然而世事無常,轉眼間旅帥竟親臨潞安平叛,不僅為陳雲霄洗刷了冤屈,還將他破格提拔為警衛團團長。
這突如其來的反轉,讓徐同道忍不住暗自咒罵陳雲霄走了大運,因禍得福。
可誰能想到,如今又傳來旅帥馬驚、陳雲霄救駕身死的噩耗。
徐同道仔細梳理這一係列事件,驚覺陳雲霄的身影貫穿始終。
前後聯係起來看,他先是協助內衛平叛,卻遭內衛扣押,好不容易得到提拔,卻又突然命喪黃泉。
徐同道由此推斷,陳雲霄必定是犯了旅帥的大忌,而這大忌恐怕就是他起初被扣押的根源所在,“對抗內衛,拂逆旅帥”。
想到這裏,徐同道不禁後怕起來,自己昨天還在埋怨旅帥不會用人,這豈不是在太歲頭上動土?
他滿心懊悔,抬手狠狠地抽了自己幾個嘴巴。
自此之後,他對郭黑子的內衛營敬畏有加,甚至到了談之色變的地步。
在周雲的軍中,抱有與徐同道相同想法的人著實不少,澤州知州李真、薑雲升等人皆是如此。
唯有孫明遠並未過多地去揣測其中的深意,隻是擔憂周雲的傷勢,為陳雲霄的死而悲痛傷懷,對郭黑子則滿懷敬畏。
周雲轄下的各級官吏,在經曆了前期人事調整後的動蕩不安,以及陳雲霄被扣押繼而身亡的一係列變故後,整個權力場迅速穩定下來,恢複了平穩有序的運轉。
周雲的傷勢恢複得頗為迅速。
他為陳雲霄精心籌備了一場葬禮,以表彰其忠心護駕的功績,並追封他為“武騎尉”勳級。
這是周雲軍中首次設立武勳職位,它的出現意味著各級將領從此擁有了一套明確的軍功獎賞勳級體係。
從這一勳級的稱謂來看,應當是延續了前明的勳級製度。
此消息一經傳出,眾武將們頓時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也清楚地知曉了各勳級所對應的獎賞標準。
與此同時,文官們也從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畢竟前明設有文勳十級的封賞製度,如今周雲恢複了武勳製度,那麽日後恢複文勳製度也並非毫無可能。
這一想法讓文官們興奮不已。
前明的迅速覆滅曾讓這些官員們感到無所適從,雖然後來投效了周雲,卻也不過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
如今周雲創立武勳製度,可見其有著建立朝廷的宏大野心,而他們這些文官也就有了獲取從龍之功的機會。
雖說這機會渺茫得如同滄海一粟,但他們既然身處周雲集團之中,有機會總歸是比沒有強。
陳雲霄之死所產生的影響極為深遠,無論是對眾人起到的威懾作用,還是激勵效果,總之是讓上下人心都安定了下來。
養傷數日後,周雲來到了武鄉城中的暗影軍情司。
他此來的目的,是要查看軍情司對各方情報的探查進展究竟如何。
方雲海早已在門口恭迎周雲,待周雲進入軍情司後,他便迫不及待地發問:“小壑頭關隘如今情況怎樣?清軍攻打太原的情報有沒有傳迴來?黎城守軍的情形又是如何?”
這一連串的問題,充分彰顯出周雲內心的焦急與關切。
方雲海見狀,趕忙逐一迴答:“在小壑頭關隘,嶽明軒率領的獨立團已經和關牆外的敵軍交戰了數次,雙方各有勝負。
敵軍那邊有五百騎兵,機動性強,相比之下,我們全是步兵,獨立團他們正在尋找可乘之機。”
周雲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太原方向的清軍在太原城下已經攻打了半個月之久,卻久未攻克,眼下他們已經停止了進攻,改為圍城休整,至於他們究竟有何意圖,目前尚不清楚。”
周雲聽後,略作思索便說道:“依我看,他們應該是去調集大炮了,如此一來,太原城可就危險了。”
方雲海接著匯報黎城的軍情:“黎城的守軍並沒有繼續增加兵力,除了之前派出的一千步騎(各五百)之外,城中尚有守城士兵兩千人。
黎城的城牆牆高溝深,想要輕易攻取絕非易事,從我們這邊進攻相對來說還容易一些,若是從北直隸方向進攻,那可就難上加難了。”
“我們必須盡快拿下黎城,清軍很快就會運來大炮,太原城的淪陷隻是時間問題,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周雲在軍情司逗留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傍晚時分才返迴自己的營地。
他隨即召集孫明遠和方雲海二人,共同商議接下來這場戰役究竟該如何打。
方雲海先將情況向孫明遠詳細介紹了一遍,之後周雲看著孫明遠,語氣溫和地問道:“明遠,你對此有什麽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孫明遠低頭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說道:“從整體戰局來分析,當前我們的戰略要點在於阻擊清軍的南下,從而保住澤州。
而若要保住澤州,首先就得拿下潞安府,打通前往武鄉昂車關的通道,這一步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了。”
周雲和方雲海都靜靜地聽著,沒有出聲打斷。
“接下來,重點便是專心抗擊來犯昂車關之敵。
這裏麵有兩個關鍵之處,其一是來犯之敵,其二是要做到專心致誌。
如今許敦等人自行撤離,算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而另一路來犯之敵清軍還被牽製在太原城下,如此一來,我們現在最需要關注的就隻剩下‘專心’這一點了。”
方雲海聽到此處,若有所思地接話道:“你的意思是說,關鍵在於黎城?”
“不僅僅是黎城,澤州、潞安府全境凡是會影響到我們‘專心’作戰的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我想旅帥之前對各地各軍人員進行調整,其目的也是為了確保能夠‘專心’應對戰事。
現在各地各軍都已經穩定下來,那麽剩下的就隻有黎城以及一些無關緊要的縣城了。”
周雲聽了孫明遠的分析,不禁連連點頭,大為讚賞:“明遠,你的分析條理清晰,切中要害,目的明確,實在是非常精彩。
明遠,你不妨再從兩場戰役的具體方麵深入分析一下,這場仗到底該怎麽打?”
孫明遠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潤了潤嗓子,然後說道:“先來說說黎城之戰。
在小壑頭關的敵軍其實不足為懼,眼下當務之急是要攻克黎城。
隻要我們拿下了黎城,那麽城外那一千多兵丁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即便不與他們交戰,時間一長也會自行潰敗。
我想旅帥叫我過來,應該是有繞路攻打黎城的計劃吧?”
“明遠果然心思縝密,我確實正有此意,你接著說。”周雲麵帶微笑,眼中滿是讚許之色。
“另一場戰役則是重中之重的昂車關守衛戰。
我猜測旅帥的想法應該是以昂車關為依托,主動出擊,以此來牽製清軍,避免清軍迅速攻下太原。”
周雲聽到這裏,心中著實吃了一驚。
他沒想到孫明遠竟能如此精準地洞悉他的軍事構想,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一般。
此子當真堪稱帥才,不愧是孫傳庭之子,自己能得到這樣的人才,簡直就像是得到了稀世珍寶,價值無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