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搶馬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伴隨捷報一同送達的,還有暗影的軍報。
周雲仔細閱讀兩封軍報後,發現其中所述情形大致相同。
他內心不禁湧起一陣激動,火槍營此次立下戰功,讓他深感欣慰,這無疑證明了火槍營在實戰中的價值,隻是在實戰運用方法上,仍需進一步探索與磨合。
正值此時,探馬匆匆來報,前方五裏之處,發現敵方多隊騎兵斥候,總數逾百人。
周雲當機立斷,下令騎兵營留下一連,其餘全員出擊,剿滅來敵,並著重叮囑務必不要傷及敵方馬匹。
騎兵二營營長陳啟與副營長黃進東接令後,欣喜不已,久盼的出戰機會終於來臨。
他們迅速點齊麾下二百餘名有馬騎兵以及五百餘名無馬騎兵,浩浩蕩蕩奔赴戰場。
這騎兵營乃是周雲受降後最早組建的隊伍之一,自組建以來,馬匹數量始終有限。
上次阻擊澤州王家與清軍三百八旗兵時,更是遭受重創,戰馬與士兵損失近半。
雖然後來將騎兵營擴充至八百人,但戰馬數量依舊匱乏,僅有的兩百來匹戰馬,連日常訓練都難以滿足。
戰馬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周雲,這也是他急於成立瑞昌商行,命李平全力打通物資進出通道的重要原因。
畢竟,沿途所攻占的縣城內,戰馬數量寥寥無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聽聞潞安府城派出騎兵斥候,周雲心中大喜,暗自思忖這豈不是送來一個騎兵連的馬匹,怎可輕易錯失此良機。
陳啟出身關寧鐵騎,作戰經驗極為豐富。
他依據前方探得的情報,派遣二連長率領五十騎分為五組,同時安排無馬騎兵也分成五組,大張旗鼓地迎向敵方斥候。
而他自己則與副營長黃進東各領百餘名騎兵,從兩側迂迴包抄敵方斥候的後方。
一時間,馬蹄聲如雷,震動大地。
前方正麵迎戰的五組騎兵,每組十騎,在後方無馬騎兵揮舞樹枝揚起的漫天塵土的掩護下,奮勇向前,氣勢磅礴。
敵方斥候騎兵乍見對方騎兵出動,先是一愣,待看清對麵滾滾而來的馬蹄聲與遮天蔽日的塵土。
才驚覺來敵竟是成建製的大股騎軍,粗略估計不下數百騎,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急忙撥轉馬頭,倉皇逃竄。
然而,沒逃出多遠,前方便傳來陣陣馬蹄聲。
他們滿心以為是自家騎軍前來接應,可當疾馳而來的騎軍映入眼簾時,才驚覺大事不妙:“不好,是敵軍騎兵!”
但為時已晚,對方騎兵如疾風般穿陣而過,鋒利的馬刀瞬間斬斷了他們的脖頸,鮮血四濺。
待騎兵營將士們勒馬轉身,準備再次發起衝擊時,卻發現敵方斥候騎兵已盡數倒地,隻剩一群失去主人的戰馬在原地茫然徘徊。
騎兵營將士們迅速上前牽過馬匹,奔赴下一處戰場。
一個時辰後,周雲見到了滿身鮮血的陳啟與黃進東。
“旅帥,騎兵營本次共殺敵 81 人,俘虜 22 人,俘獲馬匹 92 匹。”陳啟高聲向周雲稟報戰果。
“好!幹得漂亮,這可相當於收獲了一個騎兵連的馬匹啊!”周雲聽聞,喜形於色,接著問道:“我方傷亡情況如何?”
黃進東大聲迴應:“迴旅帥,騎兵營傷 12 人,馬匹損失 17 匹,無人戰死。”
“著實不錯,能以如此微小的代價換取這般豐碩的戰果,你們立下大功,下去好好休整,後續還有硬仗要打。”
兩人滿懷興奮地告辭離去,返迴騎兵營。
營內頓時一片歡騰,那些無馬的騎兵們為爭奪馬匹吵得不可開交。
剛迴到營地的陳啟與黃進東見狀,不禁頭疼不已,一時也想不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這時,黃進東靈機一動,提議道:“營長,要不就讓無馬的幾個連平均分配這些馬匹?若騎兵連一匹馬都沒有,豈不是要被步軍兄弟們笑話?”
旁邊的幾個連長聞言,紛紛高聲附和:“是啊,營長,副營長所言極是!騎兵沒馬,步軍定會笑掉大牙……”
陳啟看著群情激昂的無馬騎兵連長們,又聽了副營長的建議,略作思索後,點頭同意。
他這一點頭,營內頓時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唿聲,連陳啟都被嚇了一跳。
他轉頭望向黃進東,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其實,他原本打算集中使用戰馬,以形成更強的力量,以形成更強的戰鬥力,但看到士兵們如此高漲的熱情,他意識到這些無馬騎兵同樣是騎兵營的重要一員,都渴望立功受賞。
若此次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即便日後有了充足的馬匹,或許也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
還是副團長老黃考慮周全。
這場搶馬風波在周雲知曉之前得以順利平息,讓陳啟如釋重負。
大軍緩緩逼近潞安府城,城內頓時人心惶惶。
潞安府在唐朝時稱潞州,前明嘉靖八年時,嘉靖皇帝為祈求此地長治久安。
在平定青羊山起義後,設立“平順”縣與長治縣,並將潞州升格為潞安府,府治便設於長治縣。
周雲與李真站在營寨中搭建的高台之上,凝視著對麵的潞安府城。
此城牆為前明所修,周長近二十四裏,高三丈五尺,厚二丈。
城門有保寧門、潞陽門、德化門等,其中南門德化門取宣德教化之意,是潞安城唯一甕城門正對城樓的大門。
城牆上左右對稱建有鍾樓和鼓樓,分別懸掛著寫有“風馳”“雲動”的牌匾。
周雲望著這巍峨聳立的潞安城牆,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他暗自思忖,這城牆最高處足有後世三四層樓那般高,即便最矮之處也相當於三層樓高,如此高度,想要攀爬上去談何容易?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李真,問道:“李參讚可曾來過潞安府城?如今可有良策攻克此城?”
李真不慌不忙地迴答:“迴旅帥,下官曾來過府城兩次,但停留時間皆不長。
至於攻克潞安城的良策,下官暫未想出,還請旅帥恕罪。”
周雲微微點頭,說道:“無妨,慢慢思索,總會找到辦法的。”
言罷,下令全軍就地紮營。
隨後,他招來方雲海,意圖通過暗影進一步了解城內的情況。
周雲仔細閱讀兩封軍報後,發現其中所述情形大致相同。
他內心不禁湧起一陣激動,火槍營此次立下戰功,讓他深感欣慰,這無疑證明了火槍營在實戰中的價值,隻是在實戰運用方法上,仍需進一步探索與磨合。
正值此時,探馬匆匆來報,前方五裏之處,發現敵方多隊騎兵斥候,總數逾百人。
周雲當機立斷,下令騎兵營留下一連,其餘全員出擊,剿滅來敵,並著重叮囑務必不要傷及敵方馬匹。
騎兵二營營長陳啟與副營長黃進東接令後,欣喜不已,久盼的出戰機會終於來臨。
他們迅速點齊麾下二百餘名有馬騎兵以及五百餘名無馬騎兵,浩浩蕩蕩奔赴戰場。
這騎兵營乃是周雲受降後最早組建的隊伍之一,自組建以來,馬匹數量始終有限。
上次阻擊澤州王家與清軍三百八旗兵時,更是遭受重創,戰馬與士兵損失近半。
雖然後來將騎兵營擴充至八百人,但戰馬數量依舊匱乏,僅有的兩百來匹戰馬,連日常訓練都難以滿足。
戰馬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周雲,這也是他急於成立瑞昌商行,命李平全力打通物資進出通道的重要原因。
畢竟,沿途所攻占的縣城內,戰馬數量寥寥無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聽聞潞安府城派出騎兵斥候,周雲心中大喜,暗自思忖這豈不是送來一個騎兵連的馬匹,怎可輕易錯失此良機。
陳啟出身關寧鐵騎,作戰經驗極為豐富。
他依據前方探得的情報,派遣二連長率領五十騎分為五組,同時安排無馬騎兵也分成五組,大張旗鼓地迎向敵方斥候。
而他自己則與副營長黃進東各領百餘名騎兵,從兩側迂迴包抄敵方斥候的後方。
一時間,馬蹄聲如雷,震動大地。
前方正麵迎戰的五組騎兵,每組十騎,在後方無馬騎兵揮舞樹枝揚起的漫天塵土的掩護下,奮勇向前,氣勢磅礴。
敵方斥候騎兵乍見對方騎兵出動,先是一愣,待看清對麵滾滾而來的馬蹄聲與遮天蔽日的塵土。
才驚覺來敵竟是成建製的大股騎軍,粗略估計不下數百騎,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急忙撥轉馬頭,倉皇逃竄。
然而,沒逃出多遠,前方便傳來陣陣馬蹄聲。
他們滿心以為是自家騎軍前來接應,可當疾馳而來的騎軍映入眼簾時,才驚覺大事不妙:“不好,是敵軍騎兵!”
但為時已晚,對方騎兵如疾風般穿陣而過,鋒利的馬刀瞬間斬斷了他們的脖頸,鮮血四濺。
待騎兵營將士們勒馬轉身,準備再次發起衝擊時,卻發現敵方斥候騎兵已盡數倒地,隻剩一群失去主人的戰馬在原地茫然徘徊。
騎兵營將士們迅速上前牽過馬匹,奔赴下一處戰場。
一個時辰後,周雲見到了滿身鮮血的陳啟與黃進東。
“旅帥,騎兵營本次共殺敵 81 人,俘虜 22 人,俘獲馬匹 92 匹。”陳啟高聲向周雲稟報戰果。
“好!幹得漂亮,這可相當於收獲了一個騎兵連的馬匹啊!”周雲聽聞,喜形於色,接著問道:“我方傷亡情況如何?”
黃進東大聲迴應:“迴旅帥,騎兵營傷 12 人,馬匹損失 17 匹,無人戰死。”
“著實不錯,能以如此微小的代價換取這般豐碩的戰果,你們立下大功,下去好好休整,後續還有硬仗要打。”
兩人滿懷興奮地告辭離去,返迴騎兵營。
營內頓時一片歡騰,那些無馬的騎兵們為爭奪馬匹吵得不可開交。
剛迴到營地的陳啟與黃進東見狀,不禁頭疼不已,一時也想不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這時,黃進東靈機一動,提議道:“營長,要不就讓無馬的幾個連平均分配這些馬匹?若騎兵連一匹馬都沒有,豈不是要被步軍兄弟們笑話?”
旁邊的幾個連長聞言,紛紛高聲附和:“是啊,營長,副營長所言極是!騎兵沒馬,步軍定會笑掉大牙……”
陳啟看著群情激昂的無馬騎兵連長們,又聽了副營長的建議,略作思索後,點頭同意。
他這一點頭,營內頓時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唿聲,連陳啟都被嚇了一跳。
他轉頭望向黃進東,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其實,他原本打算集中使用戰馬,以形成更強的力量,以形成更強的戰鬥力,但看到士兵們如此高漲的熱情,他意識到這些無馬騎兵同樣是騎兵營的重要一員,都渴望立功受賞。
若此次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即便日後有了充足的馬匹,或許也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
還是副團長老黃考慮周全。
這場搶馬風波在周雲知曉之前得以順利平息,讓陳啟如釋重負。
大軍緩緩逼近潞安府城,城內頓時人心惶惶。
潞安府在唐朝時稱潞州,前明嘉靖八年時,嘉靖皇帝為祈求此地長治久安。
在平定青羊山起義後,設立“平順”縣與長治縣,並將潞州升格為潞安府,府治便設於長治縣。
周雲與李真站在營寨中搭建的高台之上,凝視著對麵的潞安府城。
此城牆為前明所修,周長近二十四裏,高三丈五尺,厚二丈。
城門有保寧門、潞陽門、德化門等,其中南門德化門取宣德教化之意,是潞安城唯一甕城門正對城樓的大門。
城牆上左右對稱建有鍾樓和鼓樓,分別懸掛著寫有“風馳”“雲動”的牌匾。
周雲望著這巍峨聳立的潞安城牆,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他暗自思忖,這城牆最高處足有後世三四層樓那般高,即便最矮之處也相當於三層樓高,如此高度,想要攀爬上去談何容易?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李真,問道:“李參讚可曾來過潞安府城?如今可有良策攻克此城?”
李真不慌不忙地迴答:“迴旅帥,下官曾來過府城兩次,但停留時間皆不長。
至於攻克潞安城的良策,下官暫未想出,還請旅帥恕罪。”
周雲微微點頭,說道:“無妨,慢慢思索,總會找到辦法的。”
言罷,下令全軍就地紮營。
隨後,他招來方雲海,意圖通過暗影進一步了解城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