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滿臉笑意,行至二人麵前,拱手行禮,言辭懇切:“在下周雲,讓二位久候了,還望海涵。”


    二人趕忙彎腰低頭,齊聲高唿:“長子知縣李真”


    “長子城防團練使孫明遠”


    “參見周旅帥!”


    周雲連忙上前,雙手扶起二人臂膀:“免禮,免禮!”


    李真直起身,後退一步,恭敬說道:“長子知縣李真,特奉全縣魚鱗冊、府庫賬簿及知縣印綬,向夏軍周旅帥請降!”


    周雲收斂笑容,神色肅穆,向前一步,鄭重接過李真手中托盤:“準予請降。李知縣心懷長子百姓,有大恩於斯地,周雲代百姓向李知縣一拜。”


    言罷,手托托盤,彎腰行禮。


    李真頓時手足無措,萬沒想到周雲竟會向他行禮,且是代長子百姓。


    他心中糾結萬分,受禮有失身份,不受又覺不妥,一時僵在原地,無奈之下,隻得受了周雲這一大禮。


    然心中卻也因此真切感受到周雲對他的敬重以及對百姓的珍視,那因投降而縈繞心頭的心結,頃刻間煙消雲散。


    周雲直起身,將手中托盤交予身後警衛。


    此時,孫明遠亦後退一步,高聲唿道:“長子城防團練使孫明遠,攜全城軍民名冊及印綬,向夏軍周旅帥請降。”


    兩旁列陣的團練兵丁齊聲抱拳,高唿:“向夏軍周旅帥請降!”


    周雲上前一步,接過托盤,高聲迴應:“準予請降。”


    言罷,將托盤遞與身後另一警衛。


    待周雲迴轉身,便見孫明遠解下腰間長刀,雙手橫托,遞至周雲麵前,眾兵丁亦紛紛將手中兵刃擲於地上。


    周雲見孫明遠這般舉動,不禁暗自讚歎,此子真乃將才也!令出如山,行動果敢,其麾下軍隊所展現出的氣勢,竟比自己的部隊還要利落幾分,周雲心中對他欽佩不已。


    他雙手接過孫明遠遞來的腰刀,細細端詳起來。


    隻見那刀鞘色澤幽沉,鞘口處有鎏金裝飾,熠熠生輝,鞘身紋路明晰,一朵雲紋圖案蜿蜒其上,宛如祥雲中潛龍欲出,鞘尾則以銅飾精心包裹,古樸厚重。


    刀柄乃銅製,外裹一層柔軟皮革,其上龍紋圖案雕琢精致,觸手冰涼,握持之時,倍感舒適稱手。


    周雲輕輕抽出半截刀身,刹那間,寒光凜冽,似有冷芒破鞘而出,刀刃表麵隱現波浪紋路,流轉之間,盡顯精美,仿佛在訴說著昔日的榮光與鋒芒。


    周雲插迴刀身,隻聽卡簧清脆作響,他由衷讚道:“好刀!”


    言罷,單手持握刀鞘,將其橫於胸前,遞還孫明遠,目光誠摯地說道:“你既已投身於我,我便將此寶刀贈予你,望你日後憑此刀在沙場上縱橫馳騁,建功立業,切莫辜負我之所望。”


    孫明遠聽聞此言,心中激蕩,幾不能自已。


    此刀乃其父當年隨身之物,承載著無數迴憶與榮耀。自父親捐軀之後,這刀便伴他左右,成為他最為珍視的心愛之物。


    然如今時勢所迫,於陣前請降之時,不得不忍痛交出。


    當刀被周雲接過的瞬間,他隻覺心中一陣絞痛,仿若有撕裂之感,淚水險些奪眶而出,那一刻,他滿心懊悔,暗自思忖為何要屈身而降,可事已至此,又有何路可走?


    隻得強咽下淚水,任其在心底翻湧。


    豈料峰迴路轉,周雲竟又將這意義非凡的刀返還於他,孫明遠頓時情難自製,“撲通”一聲半跪於地,聲音哽咽,顫聲道:“末將願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誓死追隨旅帥!”


    一旁的李真看著跪於地上的孫明遠,不禁輕聲歎息,暗自思忖:這孩子也著實不易。


    這周雲倒是頗具氣度,見此寶刀,竟毫無貪戀之意,毅然贈迴明遠,況且他事先並不知曉明遠的身份背景,這般作為,實在難能可貴。


    待周雲扶起孫明遠之時,李真向前一步,神色凝重地對周雲說道:“旅帥,有一事不得不告知於您。


    您眼前的孫明遠,本名孫世瑞,明遠乃是他的表字。


    他乃是大明孫督師孫傳庭的長子。其父壯烈殉國之後,他自外地匆匆趕迴陝西安葬母親後,而後便攜小弟世寧返迴故鄉。


    寄居於我處,已然半年有餘。唉,明遠這孩子命運多舛,還望旅帥多多眷顧。”


    言罷,李真向周雲深深躬身作揖,行禮到底。


    周雲聞聽此言,心中大驚,見李真行此大禮,趕忙上前攙扶,神色嚴肅莊重,說道:“李知縣快快請起,您之所托,周雲定當銘記於心。


    孫督師忠勇無畏,周雲向來敬仰有加,隻可惜命喪闖賊之手。


    我部雖出身於順軍,然與闖賊實有不共戴天之仇。


    若有機緣,定助明遠手刃李賊,以告慰督師英靈。”


    李真聞言,連忙拱手稱謝。


    周雲轉身,目光依次掃過孫明遠與李真,麵露欣喜之色,說道:“我說為何你這軍陣如此嚴整,軍紀這般嚴明,原來是名臣之後!妙哉,妙哉!今日我能得你叔侄文武雙才,實乃生平一大幸事。


    來來來,且隨我進城,你我三人當痛飲一番,共話天下大勢與未來宏圖!”


    說罷,周雲興致盎然地拉著二人,大步流星地向著城內走去,似是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憧憬與期待。


    周雲身後的兩名警衛見此情形,笑嘻嘻地欲跟著進城,然目光觸及手中托盤,又念及後方大軍情形尚不明朗,當下不敢擅離。


    其中一名警衛趕忙留下,緊緊相隨,另一名警衛則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大軍陣營奔去。


    後方陣營之中,徐同道等人正心急如焚地凝視著前方周雲與那二人交談,直至瞧見對方兵丁紛紛棄械投降,眾人高懸的心才稍稍落下。


    可未過多久,竟見周雲孤身一人拉著那兩人徑直朝城中走去,將城外數千大軍棄之不顧,眾人頓時又緊張起來。


    此刻,見那警衛狂奔而來,眾人的心瞬間提到嗓子眼,皆以為發生了何事而己方尚蒙在鼓裏。


    待聽聞警衛詳述來龍去脈,眾人不禁瞠目結舌,呆立當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舞祥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舞祥雲並收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