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王家與清軍八旗兵被周雲麾下的夏軍第一旅一舉擊破。


    此役過後,王家被徹底查抄。


    王家父子在劉良佐的監斬之下,身首異處,其首級與清軍牛錄額真金遠之首級一同被傳送至澤州轄下的各個村鎮,高懸於澤州城樓門上。


    消息如疾風驟雨般傳遍澤州全境,頓時,整個澤州上下一片沸騰。


    往昔飽受王家迫害的澤州百姓,以及鐵礦煤礦的流民們,懷著滿腔的悲憤與感激,自發地組織起來。


    在沙嶺村新裏長的引領下,他們敲鑼打鼓,如洶湧澎湃的浪潮般湧向澤州州衙,欲求見周青天,當麵向其謝恩。


    彼時,周雲正在州衙之內與劉良佐就將士的賞賜細節展開深入商議,二人的觀點在賞賜尺度上產生了分歧。


    周雲秉持著重賞之念,他激昂而言:“將士們於沙場之上浴血奮戰,付出了慘重的犧牲,重賞之下,方能彰顯其功績,更可激發他們對軍功的熾熱渴望,使軍中士氣如虹,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懷敢戰且想戰之勇毅,此乃強軍之道。”


    然而,劉良佐卻持有不同見解,他神色凝重,徐徐說道:“軍功之賞賜,當有嚴謹之章法可依,需嚴格遵循軍功等級之規範。


    豈可為將領一言所左右,隨意重賞或不賞?此次戰役雖戰果斐然,但正麵迎敵者僅為三、四營與騎兵營之一二連,不可一概而論。”


    實則,周雲內心深處對劉良佐的意見頗為認同,然其之所以刻意表現出與之相悖的姿態,實乃用心良苦。


    此乃做給麾下將士們看,意在表明自己對他們功績的高度重視與極力爭取;亦是做給劉良佐這般文官看,以顯示自己對下屬的體恤與關懷。


    待後續接受劉良佐意見之時,若有將士們心生不滿,自己便可從中斡旋調解,化解軍中可能滋生的怨憤情緒。


    正當二人各抒己見、交流正酣之際,州衙之外突然喧鬧聲起,鑼鼓之聲響徹雲霄,二人皆不知何事發生。


    值此之時,一名警衛匆匆而入,稟報道:當地百姓前來州衙,欲找尋旅帥,以表達旅帥府與州衙鏟除王家這一當地禍害的感恩之情。


    周雲與劉良佐相視一眼,遂起身離座,快步邁向州衙門外。


    此刻,百姓已然匯聚於州衙門前,街道之上,人流如潮,無數百姓蜂擁而至。


    令州衙的衙役與旅帥府的警衛們如臨大敵,神色緊張,全力維持著秩序。


    來到州衙前的百姓被一排排警衛阻攔,周雲和劉良佐則站在衙門前警衛的身後。


    刹那間,鑼鼓聲戛然而止,全場先是陷入一片死寂,繼而又嘈雜之聲四起,眾人皆高唿欲見旅帥大人或知州大人。


    領頭的沙嶺村裏長姓馮,隻見他與身旁之人低語幾句,便有人向後高聲唿喊,示意眾人安靜。


    待全場略微安靜之後,馮老頭趕忙上前一步,對著前方阻攔的警衛高聲說道:“各位小兄弟,我等四鄉百姓與境外流民,特來求見青天大老爺周青天,煩請通傳一聲。”


    站在警衛身後的周雲聞聽此言,當即帶著劉良佐撥開身前的警衛,快步向前,對著那說話的馮老頭恭敬一禮,道:“怎麽是您老來了?”


    馮老頭見周雲親自出迎,忙欲雙膝跪地向周雲行禮,卻被周雲一把拉住。


    周雲急聲道:“起來,起來,切不可如此,您此舉實乃折殺我也!”


    馮老頭雖未跪成,但仍向後退了一步,施了一個拱手作揖禮,同時大聲說道:“拜見青天大老爺!”


    此言一出,全場百姓齊聲參拜,“拜見青天大老爺!”聲浪滾滾,直震九霄。


    周雲急忙上前扶住馮老頭手臂,麵向他以及全場百姓說道:“請起,諸位不必多禮。”


    言畢,周雲問道:“不知老爺子與眾位鄉鄰前來州衙所為何事?”


    馮老頭再次彎腰抱拳,誠摯說道:“我等眾鄉民百姓此番前來,隻為感激大老爺救我等黎民於水火之中,一舉蕩平王家這一禍害,為我等家中遭受欺壓的苦難之人報了血海深仇,此等大恩大德,我等永生難忘。”


    說罷,他退後一步,雙膝跪地,雙手高舉過頂,大聲疾唿:“青天大老爺在上,請受我等一拜。”


    言罷,俯身拜倒在地。其後站立的百姓亦齊聲高喊:“青天大老爺在上,請受我等一拜!”而後紛紛跪拜。


    刹那間,州衙前的街道之上,黑鴉鴉地跪滿了拜伏於地的百姓,其間,隱隱傳來啜泣之聲,那斷斷續續的哭聲為現場增添了一抹悲傷的氛圍。


    此時,站於一旁的劉良佐亦撩起衣袍下擺,跪地高唿:“旅帥在上,請受我一拜。”


    周雲身旁的警衛與州衙諸官吏見狀,亦同時跪地,齊聲呐喊:“旅帥在上,請受我等一拜。”


    一時間,州衙前的街道上盡是跪地之人,唯有周雲一人仍傲然挺立。


    他望著眼前這震撼人心卻又令人心酸的場景,眼眶之中淚光閃爍。


    他飽含深情地凝視著眾人,竭盡全力高聲喊道:“諸位請起,我周雲何德何能,焉能受此大禮。


    我不過做了自己認為理所應當之事,卻承蒙諸位如此厚待,實令我受之有愧。


    我周雲在此鄭重承諾,有生之年,必當殫精竭慮,竭力讓大家過上沒有欺壓的好日子,以報答大家對我的信任與敬重。”


    言罷,他親手拉起身邊的馮老頭,又拉起劉良佐,不住地催促眾人起身。眾人這才紛紛起身。


    在眾衙役與警衛的協助之下,周雲與劉良佐緩緩地將圍聚的百姓疏散歸家。


    這場百姓自發組織的謝恩大會,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令周雲的聲望如日中天,亦使得夏軍第一旅在山西澤州之地穩穩紮根,堅如磐石。


    數日後,周雲著手對眾將士進行封賞。


    全軍將士整齊集結於大校場之上,周雲簡短致辭,開啟了封賞大會。


    此次封賞最終采納了劉良佐的意見,製定了粗略的軍功等級製度以及與之對應的賞賜規格。


    然周雲並未采用劉良佐所提出的軍功授田製,其緣由在於他敏銳地洞察到該製度已難以契合當下生產力發展之趨勢。


    取而代之的是,他創設了軍功予以榮譽與物資雙重獎勵之製度。


    軍功細分為個人與集體兩類,各自對應的等級為四等、三等、二等、一等、特等共五個等級。


    每個等級的獎勵呈遞進之勢,四等至一等,獎勵額度逐次翻倍,特等功則由周雲親自評定,其獎勵亦單獨核發。


    同時,參照明朝軍功等級之製,詳細製定了每個等級軍功獲取之標準。


    此外,周雲責令軍器局精心打造了一批軍功獎章與軍功文書,軍功獎章依等級從四等至特等分別采用木、鐵、銅、銀、金材質精心鑄造。


    並頒布嚴令,憑軍功文書可優先予以封官升職。


    至於授勳之類事宜,周雲以為尚為期過早,暫未納入考量範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舞祥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舞祥雲並收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