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澤州王家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首的老人,宛如一尊古老而腐朽的雕像,靜靜地坐在那裏。
他仿佛是聽不到聲音一樣,對於下首之人的匯報沒有絲毫的反應。
他那渾濁的雙眼,隻是直直地盯著眼前正在為他捏腿的年輕女孩,眼神中透著一種令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下首之人微微抬眼,見老爺毫無迴應,便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還有澤州城外那幾萬流民,現正在劉良佐的組織下以工代賑,幫助修理澤州城牆和通往各鎮村的道路。”
他的聲音在這寂靜的廳堂中迴蕩,
老人聽完這句話,那有些花白的眉毛微微顫動了一下。
突然,他那如同枯樹般幹瘦且布滿青筋的手掌,猛地探出,一把抓住女孩的頭發。
那動作快如閃電,女孩甚至來不及發出一絲驚唿。
老人用力一拉一甩,女孩的身體便朝著旁邊的茶案角撞去。
“砰!”一聲沉悶的響聲在廳內炸開。
年輕女孩的頭狠狠地撞在那堅硬的案角上,鮮血瞬間噴湧而出,順著她那烏黑的頭發流淌而下,在地上匯聚成一灘刺目的血泊。
女孩像是一個破碎的布娃娃,毫無聲息地倒了下去,她的生命在這殘酷的瞬間戛然而止,就如同被無情碾碎的螻蟻。
“劉良佐該死,你也該死!偷雞不成蝕把米,小天不懂事,你也不懂事?警告劉良佐有什麽用?要麽用他,要麽就務必除掉他,現如今搞成一鍋夾生飯。”
老人的語氣輕鬆得讓人毛骨悚然,又帶著一種深入骨髓的陰森。
在他眼中,剛剛死去的女孩就如同一隻微不足道的螞蟻。
下首的中年人顫抖著,“撲通”一聲跪下,聲音帶著恐懼和哀求:
“老爺息怒,都是小人辦事不利,請老爺責罰。”
他的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
“老李,起來吧!我知道這事也不能完全怪你,以小天的性格,他也聽不進去你的勸說,隻是如今要做好打算打一仗的打算了。”
老人無奈地歎了口氣,那聲音裏卻沒有絲毫的憐憫。
這位老人正是澤州鐵礦煤礦的掌控者,澤州王家的家主王恭仁。
他雖名中帶“仁”,但卻是一個殘忍狠毒、冷漠無情、毫無人性的惡魔。
他的雙手沾滿了無數人的鮮血,在他的世界裏,人命如草芥,利益才是永恆的追求。
下首之人是他的管家李富貴,此人詭計多端、陰險狡詐,辦事狠辣,不知為王恭仁出了多少陰損的主意,做了多少傷天害理的勾當。
而王小天,王恭仁的唯一兒子,更是一個被寵壞的惡魔。
因為是家中獨子,全家人從小就對他極盡驕寵,又在王恭仁的言傳身教下,他的性格比起父親更加目中無人、驕奢淫逸、草菅人命。
在他們眼中,整個澤州都不過是他們的玩物。
王家一開始並非如此驕狂。
王恭仁的父親原是澤州大陽鎮的一個大地主,家境殷實。
父親一心想讓王家出個官老爺,好保住這份家業,於是為王恭仁請了名師教導,又時刻督促他讀書。
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王恭仁中了舉人。
這一下,王家在當地聲名大噪,成了眾人矚目的對象。
王家又花費重金為王恭仁謀得了一個七品知縣的職位,王恭仁從此成為王家的頂梁柱。
他頭腦靈活,深諳官場之道,懂得向上司和周邊關係行賄,憑借這些手段,他很快便升為了外省的一名知府。
那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他的腳下。
然而,時間來到了天啟朝,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因一場複雜的政治鬥爭和一件間接相關的事情,他得罪了當時權傾朝野的權監魏忠賢,仕途瞬間受到了沉重的打壓。
心灰意冷之下,或許他心中還有伺機而動的念頭,於是辭官迴到了故裏。
就如他所期望的那樣,天啟皇帝駕崩後,崇禎皇帝即位,魏忠賢倒台。
迴鄉的王恭仁又開始活躍起來,他再次被啟用,擔任鄰省的一名知州。
這一次,他變本加厲,廣交朋黨,極力奉承上司,很快便升任一省右參議。
可隨著高迎祥等農民起義在全國如燎原之火般蔓延,王恭仁敏銳地察覺到形勢不對,再次果斷地選擇辭官歸鄉。
他的目光確實精準,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聲勢浩大,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北京城,結束了統治近三百年的明朝。
就在所有人都看好李自成等人會統一天下之時,王恭仁卻做出了一個令人不齒的決定——投降滿清。
他向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承諾,自己將先期幫助大清拿下澤州至關重要的兩個礦——鐵礦和煤礦,以待大清順利接收。
多爾袞深知鐵和煤是大清入主中原後急需的戰略物資,如今有人主動請纓,這對壯大清朝實力、平定中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於是,多爾袞承諾,大清占據山西後,由王恭仁擔任整個山西行政事務的布政使,也就是藩台。
王恭仁興奮得難以言表,連連磕頭謝恩,仿佛看到了自己輝煌的未來。
多爾袞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從正八旗中調了一個牛錄共 300 人協助王恭仁掌控這兩座礦,同時允許他自己招募壯丁,組建軍隊護衛礦山。
王恭仁一直是個文官,奉行以文禦武,從未想過也從未有過統兵的機會。
但在這亂世之中,他深知隻有親手掌握一支實力雄厚的軍隊,才是保命保財的關鍵所在。
迴到家鄉後,在八旗老爺的支持和幫助下,王恭仁開始瘋狂擴軍。
他看中了澤州城大量的流民,在他眼中,這些流民不過是可供驅使的工具。
他用一頓稀粥作為誘餌,吸引無數流民為他賣命。
在那個時代,挖礦技術極為落後,完全是勞動密集型的粗放式開采,根本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可言。
礦山裏,每天都有無數的流民餓死、累死,或者死於工程事故。
這些流民逐漸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想要逃走,可等待他們的卻是死亡。
對於王恭仁來說,流民的生死無關緊要,死了一批,再從澤州城下抓來一批就是了。
在他和他兒子的眼裏,那些流民根本不是鮮活的生命,隻是可以隨意丟棄的物件。
如今,聽說那些原本如螻蟻般的流民不再受他掌控,而是在劉良佐的組織下成為了以工代賑的勞力,王恭仁憤怒到了極點。
鐵礦和煤礦是他討好滿清主子的資本,沒有了免費的苦力,他如何完成任務?如何向大清交代?
所以,他對劉良佐恨之入骨,對那個出謀劃策的周雲也同樣憤恨。
在他的憤怒之下,一個無辜的婢女成了犧牲品,但這也僅僅隻是讓他那滿腔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
他決定要消滅盤踞在澤州的這夥“匪盜”,重新掌控局麵,哪怕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他仿佛是聽不到聲音一樣,對於下首之人的匯報沒有絲毫的反應。
他那渾濁的雙眼,隻是直直地盯著眼前正在為他捏腿的年輕女孩,眼神中透著一種令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下首之人微微抬眼,見老爺毫無迴應,便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還有澤州城外那幾萬流民,現正在劉良佐的組織下以工代賑,幫助修理澤州城牆和通往各鎮村的道路。”
他的聲音在這寂靜的廳堂中迴蕩,
老人聽完這句話,那有些花白的眉毛微微顫動了一下。
突然,他那如同枯樹般幹瘦且布滿青筋的手掌,猛地探出,一把抓住女孩的頭發。
那動作快如閃電,女孩甚至來不及發出一絲驚唿。
老人用力一拉一甩,女孩的身體便朝著旁邊的茶案角撞去。
“砰!”一聲沉悶的響聲在廳內炸開。
年輕女孩的頭狠狠地撞在那堅硬的案角上,鮮血瞬間噴湧而出,順著她那烏黑的頭發流淌而下,在地上匯聚成一灘刺目的血泊。
女孩像是一個破碎的布娃娃,毫無聲息地倒了下去,她的生命在這殘酷的瞬間戛然而止,就如同被無情碾碎的螻蟻。
“劉良佐該死,你也該死!偷雞不成蝕把米,小天不懂事,你也不懂事?警告劉良佐有什麽用?要麽用他,要麽就務必除掉他,現如今搞成一鍋夾生飯。”
老人的語氣輕鬆得讓人毛骨悚然,又帶著一種深入骨髓的陰森。
在他眼中,剛剛死去的女孩就如同一隻微不足道的螞蟻。
下首的中年人顫抖著,“撲通”一聲跪下,聲音帶著恐懼和哀求:
“老爺息怒,都是小人辦事不利,請老爺責罰。”
他的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
“老李,起來吧!我知道這事也不能完全怪你,以小天的性格,他也聽不進去你的勸說,隻是如今要做好打算打一仗的打算了。”
老人無奈地歎了口氣,那聲音裏卻沒有絲毫的憐憫。
這位老人正是澤州鐵礦煤礦的掌控者,澤州王家的家主王恭仁。
他雖名中帶“仁”,但卻是一個殘忍狠毒、冷漠無情、毫無人性的惡魔。
他的雙手沾滿了無數人的鮮血,在他的世界裏,人命如草芥,利益才是永恆的追求。
下首之人是他的管家李富貴,此人詭計多端、陰險狡詐,辦事狠辣,不知為王恭仁出了多少陰損的主意,做了多少傷天害理的勾當。
而王小天,王恭仁的唯一兒子,更是一個被寵壞的惡魔。
因為是家中獨子,全家人從小就對他極盡驕寵,又在王恭仁的言傳身教下,他的性格比起父親更加目中無人、驕奢淫逸、草菅人命。
在他們眼中,整個澤州都不過是他們的玩物。
王家一開始並非如此驕狂。
王恭仁的父親原是澤州大陽鎮的一個大地主,家境殷實。
父親一心想讓王家出個官老爺,好保住這份家業,於是為王恭仁請了名師教導,又時刻督促他讀書。
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王恭仁中了舉人。
這一下,王家在當地聲名大噪,成了眾人矚目的對象。
王家又花費重金為王恭仁謀得了一個七品知縣的職位,王恭仁從此成為王家的頂梁柱。
他頭腦靈活,深諳官場之道,懂得向上司和周邊關係行賄,憑借這些手段,他很快便升為了外省的一名知府。
那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他的腳下。
然而,時間來到了天啟朝,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因一場複雜的政治鬥爭和一件間接相關的事情,他得罪了當時權傾朝野的權監魏忠賢,仕途瞬間受到了沉重的打壓。
心灰意冷之下,或許他心中還有伺機而動的念頭,於是辭官迴到了故裏。
就如他所期望的那樣,天啟皇帝駕崩後,崇禎皇帝即位,魏忠賢倒台。
迴鄉的王恭仁又開始活躍起來,他再次被啟用,擔任鄰省的一名知州。
這一次,他變本加厲,廣交朋黨,極力奉承上司,很快便升任一省右參議。
可隨著高迎祥等農民起義在全國如燎原之火般蔓延,王恭仁敏銳地察覺到形勢不對,再次果斷地選擇辭官歸鄉。
他的目光確實精準,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聲勢浩大,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北京城,結束了統治近三百年的明朝。
就在所有人都看好李自成等人會統一天下之時,王恭仁卻做出了一個令人不齒的決定——投降滿清。
他向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承諾,自己將先期幫助大清拿下澤州至關重要的兩個礦——鐵礦和煤礦,以待大清順利接收。
多爾袞深知鐵和煤是大清入主中原後急需的戰略物資,如今有人主動請纓,這對壯大清朝實力、平定中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於是,多爾袞承諾,大清占據山西後,由王恭仁擔任整個山西行政事務的布政使,也就是藩台。
王恭仁興奮得難以言表,連連磕頭謝恩,仿佛看到了自己輝煌的未來。
多爾袞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從正八旗中調了一個牛錄共 300 人協助王恭仁掌控這兩座礦,同時允許他自己招募壯丁,組建軍隊護衛礦山。
王恭仁一直是個文官,奉行以文禦武,從未想過也從未有過統兵的機會。
但在這亂世之中,他深知隻有親手掌握一支實力雄厚的軍隊,才是保命保財的關鍵所在。
迴到家鄉後,在八旗老爺的支持和幫助下,王恭仁開始瘋狂擴軍。
他看中了澤州城大量的流民,在他眼中,這些流民不過是可供驅使的工具。
他用一頓稀粥作為誘餌,吸引無數流民為他賣命。
在那個時代,挖礦技術極為落後,完全是勞動密集型的粗放式開采,根本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可言。
礦山裏,每天都有無數的流民餓死、累死,或者死於工程事故。
這些流民逐漸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想要逃走,可等待他們的卻是死亡。
對於王恭仁來說,流民的生死無關緊要,死了一批,再從澤州城下抓來一批就是了。
在他和他兒子的眼裏,那些流民根本不是鮮活的生命,隻是可以隨意丟棄的物件。
如今,聽說那些原本如螻蟻般的流民不再受他掌控,而是在劉良佐的組織下成為了以工代賑的勞力,王恭仁憤怒到了極點。
鐵礦和煤礦是他討好滿清主子的資本,沒有了免費的苦力,他如何完成任務?如何向大清交代?
所以,他對劉良佐恨之入骨,對那個出謀劃策的周雲也同樣憤恨。
在他的憤怒之下,一個無辜的婢女成了犧牲品,但這也僅僅隻是讓他那滿腔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
他決定要消滅盤踞在澤州的這夥“匪盜”,重新掌控局麵,哪怕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