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除夕後的美好節日。
但莫問卻不這麽認為。
看著李麗質在前麵蹦蹦跳跳的,著實讓人開心。
如果忽略旁邊兩個電燈泡的話。
李承乾跟李恪故意擋在莫問麵前,“小弟,你看這個。”
“不不不,小弟你看這個。”
兩兄弟惡趣味的拉著莫問,不給這個黃毛找自己妹妹的機會。
“小郎君,我要那個。”正開心遊會的小姑娘被一個花燈吸引了目光。
隻見一隻狸花貓形狀的花燈掛在攤子上,吸引了不少人想要購買。
李麗質因為氣疾的原因,被莫問勒令禁止養寵物。
一直想要一隻寵物的她,隻能退而求其次,寵物模樣的花燈總可以的。
一把推開還在擋路的兩兄弟,莫問擠到李麗質身邊。
攤主正笑嗬嗬的給眾人講燈謎。
“諸位,想要花燈,需得猜出燈謎,隻要猜出了,攤上所有花燈,任選一個。”
“聽好了,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烏龍上壁,身披萬點繁星。”
攤主笑嗬嗬的說出燈謎,圍觀的人都竊竊私語,跟同行的人商討起來。
這燈謎確實夠難,眾人全都抓耳撓腮不知道謎底。
莫問同樣皺眉,苦思冥想一會兒,腦中靈光一閃。
說的應該是鴟吻。
鴟吻是一種古代建築裝飾,通常位於屋脊的兩端,形狀像一條魚尾或龍頭,整體造型像“白蛇過江”。
“頭頂一輪紅日”指的是鴟吻的頭部常常有紅色的裝飾,象征著太陽。
烏龍上壁,身披萬點繁星。
“烏龍”指的是鴟吻的黑色或深色的身體,整體造型像一條龍。
“身披萬點繁星”則是說其身上常有的各種精美紋飾,這些紋飾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繁星一樣。
“我知道了,是鴟吻。”
莫問在攤主愁苦的表情中拿下那個花燈。
“來,麗質拿好。”
遞給期待許久的小姑娘,莫問伸手揉揉她的小腦袋。
小姑娘小臉微紅,“謝謝小郎君。”
李承乾和李恪全都撇嘴,眼裏的不爽溢於言表。
~~~~~~
(接下來會有一段小幅度的時間跨越)
貞觀三年,秋。
在這一年,東突厥會有一場大雪災,曆史上的李世民趁著這個時機發兵,一舉滅掉東突厥。
把頡利抓到長安跳舞。
現在莫問正在思考怎麽在雪地運送物資。
莫問手裏拿著一塊木板,把它扔在地上,木板上又放些東西。
模擬在雪地的情況,隻能用沙子。
於是他跑到村裏的河邊。
利用河邊的沙子,實驗了一下,莫問覺得應該可行。
於是莫問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二話不說,直接讓李靖準備東西。
李靖雖然不太懂為什麽要準備木板,但也沒去反對。
李世民最近兩年古怪的想法太多,雖然他看不懂,但有一說一,都有目的性。
於是難得一見的一幕出現了,兵部尚書不準備練兵的事,反而四處找木板。
休養結束的杜如晦還調侃他兩句。
貞觀三年,冬。
大雪災如期而至。
長安也已經大雪漫天了,根據情報,東突厥已經雪災嚴重。
突利與頡利之間的爭鬥也畫了休止符。
“陛下,臣有本奏。”
宣政殿內,裴寂主動出班,手拿笏板,對著李世民躬身行禮。
“裴相請說。”
李世民一擺手,示意不必多禮。
“喏。”裴寂起身,繼續說道:“陛下,臣有消息得知,東突厥大雪彌漫,凍死牛羊無數,此次雪災之大,可謂是百年難見。”
自從李世民讓他負責與東突厥的貿易,他就一直在注意那邊的消息。
賺錢的同時還負責了情報工作。
這兩年來,東突厥那邊的事情他很清楚。
他采用了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讓東突厥進入貿易陷阱。
本來最多再要兩年,他就能讓東突厥因為貿易徹底大亂。
沒想到突然出現了大雪災。
這種天賜良機,怎麽能錯過呢?
“臣提議,我大唐應趁此良機,兵發東突厥,以報當初渭水之恥!”
裴寂一改往日作風,居然主動提出要發兵攻打東突厥。
一群人都對他投去疑惑的目光,不知道這沉寂兩年的裴寂想做什麽。
裴寂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
他自李淵起兵時跟隨李淵,絕絕對對的李淵一脈。
起兵之初,為保後方安穩,李淵向東突厥稱臣納貢。
這件事對李淵來說,同樣不能忍受。
但勢比人強,中原混戰,無力對抗強盛的東突厥,對於他們的貪婪,李淵隻能忍耐。
李淵雖然退位,但還是有報複東突厥的心思。
他裴寂受李淵恩寵多年,替他出口氣合情合理。
其實更多的的是,他想讓李世民顧及李淵的麵子。
他年紀漸漸大了,加上李世民的心腹房杜二人也漸漸站穩了腳跟。
長孫無忌也同樣得了實權。
三省六部中還願意跟隨自己的也沒了幾個。
李淵退位三年,安靜的沒個消息,除了除夕夜出來露個麵,其他時間全都看不見人。
他也有了隱退的心思,幫李淵報了這個仇後,他就準備給李世民遞辭呈了。
他是貪戀權勢,但最起碼的進退他還是懂得。
為他李淵父子做這麽大一件事,李世民怎麽也得顧及一下。
隻求讓自己安穩晚年就好。
李世民意外的看了裴寂一眼,沒多說話,反而看向剛剛迴朝不久的杜如晦。
“陛下,臣以為此乃天賜良機,不可錯過。”
杜如晦立馬迴答,說出自己的看法,“戰事,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
“東突厥此時的大雪,讓我大唐有了天時,能有突利配合我們,讓我們也有了地利,我大唐子民對三年前的渭水之恥深惡痛絕,複仇的心思刻入骨髓,此乃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我大唐盡占其三,此戰必勝!”
杜如晦也不用李世民詢問,主動分析出發兵的可行性。
房玄齡同樣點頭,“克明所言不錯,陛下,臣附議。”
李靖眼睛一亮,這兩人一同意,李世民也差不多就同意了。
要問誰帶兵去打東突厥,他李靖自認絕對是第一人選。
去年打西突厥,因為大雪不得已退兵,著實不夠過癮。
這次卻趁著大雪攻打東突厥,有點意思。
但莫問卻不這麽認為。
看著李麗質在前麵蹦蹦跳跳的,著實讓人開心。
如果忽略旁邊兩個電燈泡的話。
李承乾跟李恪故意擋在莫問麵前,“小弟,你看這個。”
“不不不,小弟你看這個。”
兩兄弟惡趣味的拉著莫問,不給這個黃毛找自己妹妹的機會。
“小郎君,我要那個。”正開心遊會的小姑娘被一個花燈吸引了目光。
隻見一隻狸花貓形狀的花燈掛在攤子上,吸引了不少人想要購買。
李麗質因為氣疾的原因,被莫問勒令禁止養寵物。
一直想要一隻寵物的她,隻能退而求其次,寵物模樣的花燈總可以的。
一把推開還在擋路的兩兄弟,莫問擠到李麗質身邊。
攤主正笑嗬嗬的給眾人講燈謎。
“諸位,想要花燈,需得猜出燈謎,隻要猜出了,攤上所有花燈,任選一個。”
“聽好了,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烏龍上壁,身披萬點繁星。”
攤主笑嗬嗬的說出燈謎,圍觀的人都竊竊私語,跟同行的人商討起來。
這燈謎確實夠難,眾人全都抓耳撓腮不知道謎底。
莫問同樣皺眉,苦思冥想一會兒,腦中靈光一閃。
說的應該是鴟吻。
鴟吻是一種古代建築裝飾,通常位於屋脊的兩端,形狀像一條魚尾或龍頭,整體造型像“白蛇過江”。
“頭頂一輪紅日”指的是鴟吻的頭部常常有紅色的裝飾,象征著太陽。
烏龍上壁,身披萬點繁星。
“烏龍”指的是鴟吻的黑色或深色的身體,整體造型像一條龍。
“身披萬點繁星”則是說其身上常有的各種精美紋飾,這些紋飾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繁星一樣。
“我知道了,是鴟吻。”
莫問在攤主愁苦的表情中拿下那個花燈。
“來,麗質拿好。”
遞給期待許久的小姑娘,莫問伸手揉揉她的小腦袋。
小姑娘小臉微紅,“謝謝小郎君。”
李承乾和李恪全都撇嘴,眼裏的不爽溢於言表。
~~~~~~
(接下來會有一段小幅度的時間跨越)
貞觀三年,秋。
在這一年,東突厥會有一場大雪災,曆史上的李世民趁著這個時機發兵,一舉滅掉東突厥。
把頡利抓到長安跳舞。
現在莫問正在思考怎麽在雪地運送物資。
莫問手裏拿著一塊木板,把它扔在地上,木板上又放些東西。
模擬在雪地的情況,隻能用沙子。
於是他跑到村裏的河邊。
利用河邊的沙子,實驗了一下,莫問覺得應該可行。
於是莫問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二話不說,直接讓李靖準備東西。
李靖雖然不太懂為什麽要準備木板,但也沒去反對。
李世民最近兩年古怪的想法太多,雖然他看不懂,但有一說一,都有目的性。
於是難得一見的一幕出現了,兵部尚書不準備練兵的事,反而四處找木板。
休養結束的杜如晦還調侃他兩句。
貞觀三年,冬。
大雪災如期而至。
長安也已經大雪漫天了,根據情報,東突厥已經雪災嚴重。
突利與頡利之間的爭鬥也畫了休止符。
“陛下,臣有本奏。”
宣政殿內,裴寂主動出班,手拿笏板,對著李世民躬身行禮。
“裴相請說。”
李世民一擺手,示意不必多禮。
“喏。”裴寂起身,繼續說道:“陛下,臣有消息得知,東突厥大雪彌漫,凍死牛羊無數,此次雪災之大,可謂是百年難見。”
自從李世民讓他負責與東突厥的貿易,他就一直在注意那邊的消息。
賺錢的同時還負責了情報工作。
這兩年來,東突厥那邊的事情他很清楚。
他采用了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讓東突厥進入貿易陷阱。
本來最多再要兩年,他就能讓東突厥因為貿易徹底大亂。
沒想到突然出現了大雪災。
這種天賜良機,怎麽能錯過呢?
“臣提議,我大唐應趁此良機,兵發東突厥,以報當初渭水之恥!”
裴寂一改往日作風,居然主動提出要發兵攻打東突厥。
一群人都對他投去疑惑的目光,不知道這沉寂兩年的裴寂想做什麽。
裴寂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
他自李淵起兵時跟隨李淵,絕絕對對的李淵一脈。
起兵之初,為保後方安穩,李淵向東突厥稱臣納貢。
這件事對李淵來說,同樣不能忍受。
但勢比人強,中原混戰,無力對抗強盛的東突厥,對於他們的貪婪,李淵隻能忍耐。
李淵雖然退位,但還是有報複東突厥的心思。
他裴寂受李淵恩寵多年,替他出口氣合情合理。
其實更多的的是,他想讓李世民顧及李淵的麵子。
他年紀漸漸大了,加上李世民的心腹房杜二人也漸漸站穩了腳跟。
長孫無忌也同樣得了實權。
三省六部中還願意跟隨自己的也沒了幾個。
李淵退位三年,安靜的沒個消息,除了除夕夜出來露個麵,其他時間全都看不見人。
他也有了隱退的心思,幫李淵報了這個仇後,他就準備給李世民遞辭呈了。
他是貪戀權勢,但最起碼的進退他還是懂得。
為他李淵父子做這麽大一件事,李世民怎麽也得顧及一下。
隻求讓自己安穩晚年就好。
李世民意外的看了裴寂一眼,沒多說話,反而看向剛剛迴朝不久的杜如晦。
“陛下,臣以為此乃天賜良機,不可錯過。”
杜如晦立馬迴答,說出自己的看法,“戰事,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
“東突厥此時的大雪,讓我大唐有了天時,能有突利配合我們,讓我們也有了地利,我大唐子民對三年前的渭水之恥深惡痛絕,複仇的心思刻入骨髓,此乃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我大唐盡占其三,此戰必勝!”
杜如晦也不用李世民詢問,主動分析出發兵的可行性。
房玄齡同樣點頭,“克明所言不錯,陛下,臣附議。”
李靖眼睛一亮,這兩人一同意,李世民也差不多就同意了。
要問誰帶兵去打東突厥,他李靖自認絕對是第一人選。
去年打西突厥,因為大雪不得已退兵,著實不夠過癮。
這次卻趁著大雪攻打東突厥,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