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被韓辭的精妙埋伏徹底壓垮,站在包圍圈中央,整個人顯得頹然無力。
韓辭神情冷峻,緩步走到杜仲麵前:“杜將軍,這局你輸了。你的兵,已經無路可退。”
杜仲咬緊牙關,眼角微微抽動。他曾是天闕國的名將,一唿百應,而現在,卻不得不在一個義軍將領麵前低頭。他掙紮了片刻,終究還是認命般地歎了口氣,垂下了頭:“我認輸了。韓將軍,想要如何處置我,悉聽尊便。”
韓辭看著杜仲,嘴角微微上揚:“杜將軍,殺你,我並不費力。但你手中還有一座襄城,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
杜仲抬頭看向韓辭,隱約猜到了韓辭的意圖,但又不敢貿然迴應。
“你會替我打開襄城的城門。”
“韓將軍,襄城乃是天闕國的重要防線,我若是打開城門,便是背叛朝廷.....那我以後如何自處?”
“你以為你還有‘以後’嗎?”韓辭冷冷地反問,“杜仲,你現在已經身陷重圍,若不是我一念寬恕,你的屍首早就橫在這裏了。背叛朝廷?在你舉兵侵擾民眾時,你早就背叛了。”
杜仲臉色青白交錯,手指微微顫抖。
“我若答應你,你會放我一條生路?”杜仲的聲音帶著一絲絕望和掙紮。
韓辭眼神依舊冰冷:“我可以保你一命,但你的未來在何處,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如果襄城大開,既可以保你活著,也可以保你的家眷無虞。”
“好.....我答應你。”
韓辭點了點頭,隨即轉身對周圍的士兵下令:“讓杜將軍的部隊整頓,陪同他前往襄城。他若有任何異動,立刻處決。”
杜仲迴到襄城城下,心情複雜至極。城門緩緩打開時,他隻覺得心如刀絞,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深淵的邊緣。
城內的守軍看到杜仲帶著殘兵歸來,紛紛迎上前來。副將王戍第一時間衝了過來,臉上滿是急切:“將軍,外麵的局勢如何?那些義軍可還在包圍?”
杜仲壓下心中的波瀾,強裝鎮定:“敵軍暫時退去了,但他們開出了條件。若我們不投降,便將傾盡全力攻城。為了避免城破血流成河,我已與他們約定,三日後開城投降。”
此話一出,全場一片嘩然。王戍更是滿臉震驚:“將軍,襄城是天闕國的屏障,怎能輕易放棄?您當初奪取襄城立下的汗馬功勞,難道全都白費了嗎?”
杜仲低下頭,避開了王戍的目光。他沒有解釋,也不敢解釋。內心的羞恥感如潮水般湧來,讓他幾乎無法麵對這群追隨自己的士兵。
“這是命令。”杜仲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三日後,所有人不得反抗,準備迎接城門的交接。”
王戍聽聞,臉色蒼白,喉頭滾動,似乎還想說什麽,但最終還是咽下了所有反駁的話。
雲起站在高地,目睹韓辭指揮三軍將杜仲的部隊包圍,又用心理戰和戰術逼迫對方開城投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欽佩之意。眼見襄城守將三日後投降,雲起走上前,對韓辭拱手說道:
“韓將軍,此番用兵果然妙不可言,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襄城,果真是大將之材!”
韓辭正冷眼注視著前方整齊列隊的義軍士兵,聽到雲起的話卻沒有露出絲毫喜色。他轉過身,眼神中帶著幾分輕蔑,冷冷說道:“兵不血刃?雲起,你未免太過天真了。”
雲起聞言一愣,微微皺眉:“此言何意?杜仲的軍隊投降,城門已經打開,這不是您的計謀奏效嗎?”
這時,陳賢緩緩走上前,微微一笑,語氣平和地說道:
“韓將軍,杜仲的投降確實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恐怕並未真正拿下襄城吧?”
韓辭目光微轉,露出一絲不動聲色的冷意,淡淡問道:“哦?陳先生此言何意?”
陳賢從容不迫地拱了拱手:“杜仲雖然答應開城,但他的手下可未必會心甘情願。畢竟,杜仲不過是一人,而守城的兵士卻是千百個。即便杜仲願降,但他的將校或是士卒中,必有不服之人。到了開城之日,這些人若是暗中設伏,豈不是將軍的兵馬反倒陷入城中包圍之中?”
韓辭聞言,嘴角微微揚起,顯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陳先生所言,確有幾分道理。那依你之見,我該如何處置?”
陳賢抬眼,緩緩說道:“既然杜仲願降,那不妨讓他唱這一出戲。三日後開城之日,名義上是歡迎義軍進駐,但實際上,將軍當以迅雷之勢直接殺進城去,一舉控製全局。如此一來,那些猶豫不定的兵士就算有心反抗,也會因為城門失守、主帥被壓而士氣渙散,最終無力掙紮。所謂‘以降為餌,借勢而取’,這才是奪城的最佳之道。”
韓辭聽到這裏,眼中掠過一絲驚訝。他微微抬起下巴,注視著陳賢,沉吟片刻後開口道:“沒想到陳先生竟能看破我的計謀,果然是智謀之士。”
陳賢拱手一禮,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將軍胸有成竹,我不過是多嘴罷了。”
韓辭輕哼一聲,語氣雖冷卻不乏讚賞:“識人用計,我確實還需多仰仗你這樣的謀士。希望接下來,我們能夠精誠合作,早日平定襄城。”
陳賢不卑不亢地迴禮:“為天下蒼生,陳某當竭盡全力。”
這一番對話,雲起和劉三都在一旁默默聽著。劉三表麵平靜,但心中卻對陳賢的睿智更添幾分倚重,同時也對韓辭的深謀遠慮愈發敬佩。而雲起則沉思良久,隱隱覺得這些人各懷才智,但他們的思維方式似乎與自己截然不同——這些人對“局勢”有著近乎冷酷的掌控,而他仍在努力適應這種變化。
韓辭聽完後,揮手命令道:“來人,把陳賢拖下去,打二十軍棍。”
這一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一時愣住。劉三急忙上前一步,試圖替陳賢說情:“韓將軍,陳賢是我的謀士,他所言不過是為了協助將軍奪城,您為何.....”
韓辭抬手打斷劉三的話,目光如冰般冷冽:“軍中大事,非議者罪。不論是何人,隻要敢在外人麵前妄議軍事機密,就得接受懲處。軍法無情,主公,這一點你該比我更清楚。”
他說話時目光落在雲起身上,雖然沒有明言,但“外人”二字的含義已經非常明確。雲起感受到韓辭冷漠的目光,心中一陣不悅,卻沒有開口辯解。他意識到,韓辭對自己從始至終抱有警惕,甚至可能完全不信任他。
陳賢被兩名士兵押下,雖然身形瘦弱,但他一聲不吭,默默承受了二十軍棍。棍杖落在身上,悶響聲清晰可聞,每一下都讓旁觀者心中揪緊。等到行刑結束,陳賢被帶迴來時,已是滿頭冷汗,麵色蒼白。
韓辭冷冷看著陳賢,聲音如寒鐵:“陳賢,我知道你有些才學,但軍中有軍規,若再犯,絕不輕饒。”
陳賢勉強支撐著站起身,拱手一禮,嘴唇顫動,卻隻說了一句:“謝將軍教誨。”
劉三走上前扶住陳賢,麵帶複雜的神色。他迴頭看向韓辭,眼中帶著些許不解,卻沒有再多說什麽。
雲起目光閃爍,忍不住冷笑了一聲:“韓辭將軍,這一出打軍棍的戲,可真是叫我長見識了。軍規嚴謹是好事,但將有才之人如此對待,不怕寒了人心嗎?”
韓辭卻毫不動搖,語氣冷漠:“雲起,你不是軍人,或許不懂。在軍中,才學固然重要,但紀律才是根本。若人人都能隨意議論軍事機密,整個軍隊早晚潰不成軍。”
雲起還欲再言,沈紅淚輕輕拉住他的衣袖,搖了搖頭,用眼神示意他暫時忍耐。雲起深吸一口氣,將心中不滿壓了下去。
三日之約漸近,襄城風雲變幻,表麵的平靜之下,暗潮湧動。
韓辭神情冷峻,緩步走到杜仲麵前:“杜將軍,這局你輸了。你的兵,已經無路可退。”
杜仲咬緊牙關,眼角微微抽動。他曾是天闕國的名將,一唿百應,而現在,卻不得不在一個義軍將領麵前低頭。他掙紮了片刻,終究還是認命般地歎了口氣,垂下了頭:“我認輸了。韓將軍,想要如何處置我,悉聽尊便。”
韓辭看著杜仲,嘴角微微上揚:“杜將軍,殺你,我並不費力。但你手中還有一座襄城,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
杜仲抬頭看向韓辭,隱約猜到了韓辭的意圖,但又不敢貿然迴應。
“你會替我打開襄城的城門。”
“韓將軍,襄城乃是天闕國的重要防線,我若是打開城門,便是背叛朝廷.....那我以後如何自處?”
“你以為你還有‘以後’嗎?”韓辭冷冷地反問,“杜仲,你現在已經身陷重圍,若不是我一念寬恕,你的屍首早就橫在這裏了。背叛朝廷?在你舉兵侵擾民眾時,你早就背叛了。”
杜仲臉色青白交錯,手指微微顫抖。
“我若答應你,你會放我一條生路?”杜仲的聲音帶著一絲絕望和掙紮。
韓辭眼神依舊冰冷:“我可以保你一命,但你的未來在何處,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如果襄城大開,既可以保你活著,也可以保你的家眷無虞。”
“好.....我答應你。”
韓辭點了點頭,隨即轉身對周圍的士兵下令:“讓杜將軍的部隊整頓,陪同他前往襄城。他若有任何異動,立刻處決。”
杜仲迴到襄城城下,心情複雜至極。城門緩緩打開時,他隻覺得心如刀絞,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深淵的邊緣。
城內的守軍看到杜仲帶著殘兵歸來,紛紛迎上前來。副將王戍第一時間衝了過來,臉上滿是急切:“將軍,外麵的局勢如何?那些義軍可還在包圍?”
杜仲壓下心中的波瀾,強裝鎮定:“敵軍暫時退去了,但他們開出了條件。若我們不投降,便將傾盡全力攻城。為了避免城破血流成河,我已與他們約定,三日後開城投降。”
此話一出,全場一片嘩然。王戍更是滿臉震驚:“將軍,襄城是天闕國的屏障,怎能輕易放棄?您當初奪取襄城立下的汗馬功勞,難道全都白費了嗎?”
杜仲低下頭,避開了王戍的目光。他沒有解釋,也不敢解釋。內心的羞恥感如潮水般湧來,讓他幾乎無法麵對這群追隨自己的士兵。
“這是命令。”杜仲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三日後,所有人不得反抗,準備迎接城門的交接。”
王戍聽聞,臉色蒼白,喉頭滾動,似乎還想說什麽,但最終還是咽下了所有反駁的話。
雲起站在高地,目睹韓辭指揮三軍將杜仲的部隊包圍,又用心理戰和戰術逼迫對方開城投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欽佩之意。眼見襄城守將三日後投降,雲起走上前,對韓辭拱手說道:
“韓將軍,此番用兵果然妙不可言,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襄城,果真是大將之材!”
韓辭正冷眼注視著前方整齊列隊的義軍士兵,聽到雲起的話卻沒有露出絲毫喜色。他轉過身,眼神中帶著幾分輕蔑,冷冷說道:“兵不血刃?雲起,你未免太過天真了。”
雲起聞言一愣,微微皺眉:“此言何意?杜仲的軍隊投降,城門已經打開,這不是您的計謀奏效嗎?”
這時,陳賢緩緩走上前,微微一笑,語氣平和地說道:
“韓將軍,杜仲的投降確實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恐怕並未真正拿下襄城吧?”
韓辭目光微轉,露出一絲不動聲色的冷意,淡淡問道:“哦?陳先生此言何意?”
陳賢從容不迫地拱了拱手:“杜仲雖然答應開城,但他的手下可未必會心甘情願。畢竟,杜仲不過是一人,而守城的兵士卻是千百個。即便杜仲願降,但他的將校或是士卒中,必有不服之人。到了開城之日,這些人若是暗中設伏,豈不是將軍的兵馬反倒陷入城中包圍之中?”
韓辭聞言,嘴角微微揚起,顯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陳先生所言,確有幾分道理。那依你之見,我該如何處置?”
陳賢抬眼,緩緩說道:“既然杜仲願降,那不妨讓他唱這一出戲。三日後開城之日,名義上是歡迎義軍進駐,但實際上,將軍當以迅雷之勢直接殺進城去,一舉控製全局。如此一來,那些猶豫不定的兵士就算有心反抗,也會因為城門失守、主帥被壓而士氣渙散,最終無力掙紮。所謂‘以降為餌,借勢而取’,這才是奪城的最佳之道。”
韓辭聽到這裏,眼中掠過一絲驚訝。他微微抬起下巴,注視著陳賢,沉吟片刻後開口道:“沒想到陳先生竟能看破我的計謀,果然是智謀之士。”
陳賢拱手一禮,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將軍胸有成竹,我不過是多嘴罷了。”
韓辭輕哼一聲,語氣雖冷卻不乏讚賞:“識人用計,我確實還需多仰仗你這樣的謀士。希望接下來,我們能夠精誠合作,早日平定襄城。”
陳賢不卑不亢地迴禮:“為天下蒼生,陳某當竭盡全力。”
這一番對話,雲起和劉三都在一旁默默聽著。劉三表麵平靜,但心中卻對陳賢的睿智更添幾分倚重,同時也對韓辭的深謀遠慮愈發敬佩。而雲起則沉思良久,隱隱覺得這些人各懷才智,但他們的思維方式似乎與自己截然不同——這些人對“局勢”有著近乎冷酷的掌控,而他仍在努力適應這種變化。
韓辭聽完後,揮手命令道:“來人,把陳賢拖下去,打二十軍棍。”
這一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一時愣住。劉三急忙上前一步,試圖替陳賢說情:“韓將軍,陳賢是我的謀士,他所言不過是為了協助將軍奪城,您為何.....”
韓辭抬手打斷劉三的話,目光如冰般冷冽:“軍中大事,非議者罪。不論是何人,隻要敢在外人麵前妄議軍事機密,就得接受懲處。軍法無情,主公,這一點你該比我更清楚。”
他說話時目光落在雲起身上,雖然沒有明言,但“外人”二字的含義已經非常明確。雲起感受到韓辭冷漠的目光,心中一陣不悅,卻沒有開口辯解。他意識到,韓辭對自己從始至終抱有警惕,甚至可能完全不信任他。
陳賢被兩名士兵押下,雖然身形瘦弱,但他一聲不吭,默默承受了二十軍棍。棍杖落在身上,悶響聲清晰可聞,每一下都讓旁觀者心中揪緊。等到行刑結束,陳賢被帶迴來時,已是滿頭冷汗,麵色蒼白。
韓辭冷冷看著陳賢,聲音如寒鐵:“陳賢,我知道你有些才學,但軍中有軍規,若再犯,絕不輕饒。”
陳賢勉強支撐著站起身,拱手一禮,嘴唇顫動,卻隻說了一句:“謝將軍教誨。”
劉三走上前扶住陳賢,麵帶複雜的神色。他迴頭看向韓辭,眼中帶著些許不解,卻沒有再多說什麽。
雲起目光閃爍,忍不住冷笑了一聲:“韓辭將軍,這一出打軍棍的戲,可真是叫我長見識了。軍規嚴謹是好事,但將有才之人如此對待,不怕寒了人心嗎?”
韓辭卻毫不動搖,語氣冷漠:“雲起,你不是軍人,或許不懂。在軍中,才學固然重要,但紀律才是根本。若人人都能隨意議論軍事機密,整個軍隊早晚潰不成軍。”
雲起還欲再言,沈紅淚輕輕拉住他的衣袖,搖了搖頭,用眼神示意他暫時忍耐。雲起深吸一口氣,將心中不滿壓了下去。
三日之約漸近,襄城風雲變幻,表麵的平靜之下,暗潮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