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向朱元璋行禮道:“皇爺爺,雖說李善長親有大錯特錯,但李善長已受嚴懲,此次若牽連太多,恐失人心。


    兒臣懇請隻懲治為首之人,其餘人等警告一番即可。”朱元璋看著朱雄英,眼神中多了幾分讚許,“大孫宅心仁厚,就依你之言。”此事過後,朱雄英在朝中威望更高。


    眼看朱元璋和朱雄英聯手敲打李善長後,李善長老實了不少!就連朱標對朱雄英的眼神都清澈了不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善長那本應安分守己的兒子李祺,此刻竟然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開始肆意妄為起來。就在這關鍵時刻,李祺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一般突然爆發,他的所作所為簡直就是在玩火自焚。


    當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遏製的怒火。他眉頭緊皺,目光如炬地凝視著遠方,嘴裏憤憤不平地念叨著:“哼!朕前些時日原本就有意趁著局勢大好之時,將李善長及其所代表的淮西一黨徹底清除幹淨。畢竟他們在朝中結黨營私、權勢熏天,已經對朝廷的穩定和秩序構成了嚴重威脅。”說到這裏,朱元璋稍稍停頓了一下,臉上閃過一絲猶豫之色,但很快又被堅定所取代。


    接著,他繼續咬牙切齒地說道:“可是,念及朕那可愛的孫兒,終究還是狠不下心來對李善長的家族趕盡殺絕啊!若不是看在孫兒的情麵上,朕豈會輕易放過他們?如今倒好,這不知死活的李祺竟敢如此張狂,真真是氣煞朕也!”說完,朱元璋猛地一揮衣袖,轉身離去,隻留下一片凝重而壓抑的氣氛彌漫在空氣中。


    洪武二十二年,京城的陽光依舊燦爛,可在駙馬都尉李祺眼中,這光芒卻有些刺眼。


    身為李善長之子、臨安公主的駙馬,李祺一直活在榮耀的光環之下。但隨著時間推移,養尊處優的生活讓他內心的欲望開始膨脹,漸漸生出了作妖的心思。


    李祺先是在府邸中大興土木。他不顧朝廷規製,私自擴大駙馬府的規模,雕梁畫棟,奢華程度直逼王府。工匠們日夜趕工,嘈雜的聲音引得周圍百姓怨聲載道。有好心者勸他收斂些,莫要觸怒龍顏,可李祺卻不以為然,冷冷道:“我乃皇親國戚,些許小事,陛下豈會怪罪。”


    平日裏,李祺還喜歡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這些人大多是些遊手好閑、心懷不軌之徒。他們常常在駙馬府中聚眾賭博,吆五喝六,酒氣熏天。臨安公主多次勸誡李祺,莫要與這些人來往,以免壞了名聲。李祺不僅不聽,還對公主大發雷霆:“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麽!我交朋友,還用不著你來指手畫腳。”公主傷心落淚,卻也拿他毫無辦法。


    更過分的是,李祺在朝堂之事上也開始肆意妄為。他自恃身份特殊,對一些朝廷決策隨意發表不當言論。有一次,在討論邊疆軍備之事時,李祺公然反對朱元璋的戰略部署,還大放厥詞說自己有更好的辦法。滿朝文武皆驚,紛紛側目。大臣們私下裏議論紛紛,對李祺的囂張跋扈頗為不滿。


    隨著李祺的作妖行徑越來越多,京城中關於他的負麵傳聞也越來越盛。有人說他目無王法,有人說他道德敗壞。這些傳聞漸漸傳入了朱元璋的耳中。起初,朱元璋念及李善長的功勞以及公主的情麵,並未太過在意。可李祺卻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依舊我行我素。


    終於,朱元璋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朝堂之上氣氛肅穆莊重,滿朝文武百官整齊地站立著,等待著新一天政務的開始。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朱元璋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麵色陰沉如烏雲密布。突然,他猛地一拍龍案,大聲怒斥道:“李祺!你身為堂堂駙馬都尉,本應心懷天下、為國效力,可你竟然不思進取,還做出這般荒唐之事!難道你真以為朕會對你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嗎?你如此肆意妄為,簡直就是把朕說過的話當成了耳邊風!”


    聽到朱元璋這番嚴厲的斥責,李祺頓時如夢初醒,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然觸怒了至高無上的龍威。他驚恐萬分,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雙腿一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不停地磕頭求饒:“陛下息怒啊!微臣知罪了,求陛下開恩饒過小臣吧……”


    可是,此刻的李祺已經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難以迴頭。他之前的種種行徑實在太過放肆,讓朱元璋心中的怒火燃燒得愈發旺盛。而朱元璋向來以鐵腕治國著稱,對於這種膽敢挑戰皇權的人,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因此,無論李祺如何苦苦哀求,都無法改變他即將麵臨朱元璋重重懲戒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清晨,當陽光剛剛灑向紫禁城那巍峨的宮殿群時,朱元璋就已經端坐在朝堂之上,開始處理國家大事。而與往常不同的是,在他身旁總會跟著一個小小的身影——皇長孫朱雄英。


    也許,朱元璋這樣做是有意要借早朝之機來錘煉這位被寄予厚望的未來接班人。畢竟,身為一國之君,需要具備非凡的見識、果斷的決策能力以及沉穩的心態。讓朱雄英從小接觸這些政務,可以幫助他更好地了解朝廷的運作機製,培養治國理政的素養。


    然而,這其中或許也包含著朱元璋對這個聰慧過人的孫子純粹的疼愛之情。朱雄英年紀尚小,卻已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機敏和悟性。他那張稚氣未脫的臉龐常常洋溢著天真無邪的笑容,讓人見了心生歡喜。所以,朱元璋願意帶著他一同上朝,享受這份難得的祖孫相伴時光。


    每當朝堂上氣氛緊張,朱元璋因為某些事情大發雷霆之際,年幼的朱雄英便會安靜地佇立在一旁。他微微仰頭,用那雙清澈如水的眼眸靜靜地觀察著眼前所發生的一切。眼神中時而流露出一絲孩童特有的好奇和疑惑,仿佛不明白為何大人們會如此激動;但更多的時候,則是對祖父那無上威嚴的深深敬畏。


    盡管有著尊貴無比的身份,朱雄英平日裏卻是極為低調。他深知自己所處位置的敏感性,也明白在宮廷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禍端。好在有朱元璋的全力庇護,使得他能夠過上相對安穩舒適的生活。


    雖然朱雄英隻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二世孫,但由於自幼生長在皇室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對於明朝的政治製度早已了然於胸。他清楚地知道各個官職的權責範圍,明白如何平衡各方勢力以維護國家的穩定繁榮。可以說,朱雄英正在默默積蓄力量,等待著有朝一日能真正承擔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朱雄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堂裏的苟和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堂裏的苟和珅並收藏穿越大明朱雄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