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清晨總是從茶香開始。範府後院的小亭裏,一位麵容清瘦的中年文士正在品茶。他就是當朝名臣範仲淹。
\"老爺,\"管家匆匆而來,\"昨日那位華醫者求見。\"
範仲淹放下茶盞:\"可是與包大人一同查案的那位年輕人?\"
\"正是。說是來向老爺請教一些民生之事。\"
\"有意思,\"範仲淹撚須微笑,\"請他進來吧。\"
片刻後,華千機走進小亭。範仲淹打量著這個年輕人,從容不迫的氣度中透著一股執著。
\"晚生華千機,見過範公。\"
\"坐吧,\"範仲淹指著對麵的石凳,\"聽說你昨日協助包愛卿破了一樁大案?\"
\"不敢當,隻是恰好懂些醫理罷了。\"
\"說起醫理,\"範仲淹突然話鋒一轉,\"你可知道為何玉魂香這等珍品,會淪為害人之物?\"
華千機心中一動。範仲淹這番話顯然別有深意。
\"因為假冒偽劣之物橫行,而監管不力。\"他謹慎迴答。
\"監管不力?\"範仲淹意味深長地看著他,\"你覺得是誰該負這個責任?\"
\"禮部主管貢品,自然......\"
\"不,\"範仲淹打斷他,\"根子不在禮部,而在更深的地方。\"
華千機若有所思:\"範公的意思是......\"
\"民以食為天。\"範仲淹歎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如今的水土,卻養出了太多的蛀蟲。\"
這時,管家端來一盤點心。範仲淹拈起一塊,細細品嚐:\"你嚐嚐這個。\"
華千機接過,隻見那是一塊普通的棗糕。但咬一口,卻別有滋味:棗香濃鬱中帶著一絲清甜,迴味無窮。
\"這是府上的老廚娘做的?\"
\"不,\"範仲淹說,\"是城南一個小攤上買的。那個老婆婆已經賣了三十年棗糕,從不改變配方,也從不加價。\"
\"為何?\"
\"因為她說,窮人家的孩子也該嚐嚐甜味。\"範仲淹語氣中帶著讚賞,\"這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
華千機默然。他想起昨日查案時看到的那些劣質香料,再對比這塊樸實的棗糕,心中升起一種明悟。
\"所以範公是想說,醫者和食者,都該有這樣的心?\"
\"不錯,\"範仲淹欣慰地點頭,\"你明白了關鍵。無論是醫術還是廚藝,若隻顧利,失了本心,便會釀成大禍。\"
\"那該如何挽救?\"
範仲淹站起身,走到亭外。院中一株老梅正開著零星的花:\"你可知這梅樹多少年了?\"
\"看樹幹應該有百年了。\"
\"不,已經兩百年了。\"範仲淹說,\"它經曆過多少風霜,卻依然能開出清香的梅花。這就是堅持。\"
華千機若有所悟:\"範公的意思是......\"
\"天下之事,非一日之寒。要救這世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有人願意堅持......\"
正說著,外麵傳來一陣喧嘩。
\"大人!\"衙役匆匆而來,\"禮部那邊又出事了!\"
華千機起身要走,範仲淹卻叫住他:\"且慢。\"
隻見範仲淹走進書房,取出一卷竹簡:\"這是我年輕時收集的一些醫食方子,或許對你有用。\"
華千機接過,隻見竹簡上寫著《民生食錄》四個字。
\"這是......\"
\"治世如烹小鮮,\"範仲淹意味深長地說,\"火候太過則焦,不及則生。要在這亂世中尋找平衡,非得有真才實學不可。\"
華千機鄭重地將竹簡收好。他知道,範仲淹這番話,不僅是在說醫食之道,更是在指點他一條救世之路。
\"多謝範公指點。晚生告辭。\"
\"去吧,\"範仲淹笑道,\"記住今日所言。\"
出了範府,華千機迴望那座樸素的宅院。晨光中,老梅搖曳,暗香浮動。
他想起範仲淹方才的話,心中升起一個念頭:也許,這就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的使命——用醫食之道,為這個亂世尋找一味解藥。
正在這時,管家又端來一盤點心,是一碟晶瑩剔透的杏仁糕。
\"這是我府上新來的廚娘做的,\"範仲淹說,\"你也嚐嚐。\"
華千機拈起一塊,入口即化,杏仁的香氣在舌尖緩緩綻放。但他很快皺起眉頭。
\"範公,這杏仁糕中可是加了些許玫瑰?\"
\"哦?\"範仲淹露出讚許的神色,\"你竟能嚐出來。\"
\"玫瑰雖能增香,但與杏仁同食,容易傷脾。\"華千機解釋道,\"尤其是在這初夏時節,更要謹慎。\"
範仲淹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你這醫食之道,倒是頗有見地。\"
\"這是師父教的,\"華千機謙虛道,\"他常說:食不可求美,而忘其用。醫不可求效,而失其道。\"
\"好一個''食不求美,醫不失道''!\"範仲淹擊掌讚歎,\"說得極是。你那位師父,想必也是位高人。\"
提起師父,華千機神色黯然:\"可惜師父已......\"
範仲淹會意:\"世事無常,但傳承不斷。你既得其真傳,更要好好發揚光大。\"
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將案上的竹簡吹開幾頁。華千機無意間瞥見其中一條記載:
\"春問痿黃,當以甘溫;
夏治燥熱,需以苦寒;
秋理肺燥,宜用辛涼;
冬補虛寒,須用鹹溫。\"
\"這是......\"
\"這是我年輕時在江南遊曆,遇到一位隱居老醫所授。\"範仲淹說,\"他教我用最普通的食材,調理最常見的病症。\"
華千機仔細研讀:\"這裏麵的道理,與《黃帝內經》的養生之道頗為相通。\"
\"不錯,\"範仲淹欣慰地說,\"你果然懂得舉一反三。醫食之道,本就同源。\"
這時,院中的梅樹上飛來一隻畫眉,在枝頭歡快地鳴叫。
\"你聽,\"範仲淹指著那隻鳥,\"它為何在這枝上唱得最歡?\"
華千機觀察片刻:\"因為這枝正對著晨光,又避著北風。\"
\"正是。\"範仲淹說,\"老梅守位,畫眉擇棲,皆是天性。我們行醫治世,也該如此,既要明白陰陽五行之理,更要懂得順應自然之道。\"
華千機若有所思:\"所以範公收集這些方子,不隻是為了治病......\"
\"治病救人,固然重要。但若能從根本上改善民生,讓百姓都吃得健康,活得安康,豈不是更好?\"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談話。包拯派來的衙役氣喘籲籲地跑來:
\"華醫者,禮部那邊出大事了!好幾個官員都中了毒!\"
華千機起身要走,範仲淹卻又叫住他:\"等等。\"
隻見老臣走進書房,很快取出一個小匣子:\"這裏麵是一些珍貴的解毒香料,或許能幫上忙。\"
華千機打開匣子,頓時聞到一股奇異的香氣。
\"這是......\"
\"西域進貢的沉香,\"範仲淹解釋,\"可解百毒。但要注意,此物性烈,用時需以甘草中和。\"
\"多謝範公指點!\"華千機鄭重地收好匣子。
\"去吧,\"範仲淹叮囑道,\"記住,查案救人,也要講究火候。太急則亂,太緩則誤。要像煮藥一樣,文火慢燉,才能見真相。\"
華千機深深一揖,轉身快步離去。
望著年輕人遠去的背影,範仲淹輕聲自語:\"醫食同修,文武雙全,此子若能守住初心,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他抬頭看著院中的老梅,想起自己當年也曾如此年輕氣盛,也曾懷著濟世之誌。如今看到華千機,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老夫年事已高,朝局日危,能遇到這樣的後生,也算不虛此行了......\"
正感慨間,管家匆匆而來:\"老爺,楊家派人來了,說是想請教一些邊關軍需之事。\"
範仲淹眼中精光一閃:\"果然如此。看來,事情開始有意思了......\"
一切都在悄然改變,而這個看似平靜的清晨,注定會成為汴京城風起雲湧的開始。
範府外,一行騎士正在等候。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武將,正是楊文廣,楊家軍的新一代主帥。
\"範大人可在?\"楊文廣翻身下馬。
管家迎上去:\"在的,老爺正要見您。請隨我來。\"
此時華千機已經離開,範仲淹正在收拾案頭的醫書。看到楊文廣進來,他露出了然的神色。
\"楊將軍親自來訪,可是邊關又有變故?\"
\"範大人果然明察秋毫,\"楊文廣歎道,\"確實有些不太平的消息。\"
範仲淹讓人上茶:\"說來聽聽。\"
\"前幾日,北方傳來消息,說西夏人在暗中集結兵馬。更麻煩的是......\"楊文廣壓低聲音,\"我軍糧草補給出了些問題。\"
\"哦?\"範仲淹放下茶盞,\"什麽問題?\"
\"運到邊關的糧食,許多都發黴變質。將士們吃了肚子疼,甚至有人中毒。\"楊文廣臉色凝重,\"若真有戰事,這可是大麻煩。\"
範仲淹陷入沉思。片刻後,他問:\"可查出原因?\"
\"查是查了,說是天氣潮濕所致。但依我看......\"楊文廣欲言又止。
\"莫非是有人從中作梗?\"
\"正是此理。但此事涉及太多衙門,一時難以查證。所以......\"
範仲淹站起身,走到窗前:\"所以你來找我,是想讓我從朝堂上施壓?\"
\"不敢,\"楊文廣急忙說,\"隻是想請範大人指點一二。\"
範仲淹看著窗外的梅樹,忽然想起什麽:\"方才有個年輕人,或許能幫上忙。\"
\"哦?是何人?\"
\"一個醫者,叫華千機。此人不但精通醫理,對食材保存也頗有研究。\"範仲淹說,\"最難得的是,他心懷天下,正直不阿。\"
楊文廣眼睛一亮:\"那可正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不過......\"範仲淹意味深長地說,\"此事要慢慢來。他現在正幫包拯查案,等這件事了結,我再做安排。\"
\"包拯?可是那個''包青天''?\"楊文廣驚訝,\"他在查什麽案子?\"
\"禮部的香料案。\"範仲淹說,\"表麵看是一起簡單的中毒案件,但背後......\"
楊文廣立即明白:\"莫非與邊關的糧草......\"
\"聰明,\"範仲淹讚許地點頭,\"所以我們要等,等這個案子查個水落石出。屆時,自然會有分曉。\"
就在這時,外麵又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範大人!\"又一個信使匆匆而來,\"朝廷急報!\"
範仲淹接過密信,快速瀏覽,臉色漸漸變得凝重。
\"怎麽了?\"楊文廣問。
\"西夏......\"範仲淹緩緩說,\"派使者來了。說是要進貢香料和糧食。\"
\"這個時候?\"楊文廣皺眉,\"分明是......\"
\"是來試探虛實。\"範仲淹說,\"看來,事情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他走到書案前,提筆寫了一封信:\"你帶這封信去找華千機,但不要說是我介紹的。就說......\"
\"就說邊關將士們需要他的幫助。\"楊文廣會意。
\"正是。\"範仲淹說,\"記住,此事暫時不要張揚。等香料案了結,再做打算。\"
楊文廣鄭重地收好信:\"明白。末將告辭。\"
待楊文廣離開,範仲淹又走到窗前。院中的老梅依舊靜靜開著花,但他的心中已經掀起驚濤駭浪。
\"香料案、糧草案、西夏使者......\"他自語道,\"看來,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他想起華千機離去時的背影,又看了看天邊漸沉的夕陽:\"希望這個年輕人,能在這場風暴中站穩腳跟。否則......\"
歎息聲中,暮色漸深。
汴京城的黃昏,仿佛籠罩著一層看不見的陰雲。這個繁華的都城,正在悄然醞釀著一場驚天的變局。
而此時的華千機,還不知道自己即將卷入一個多麽複雜的漩渦之中......
\"老爺,\"管家匆匆而來,\"昨日那位華醫者求見。\"
範仲淹放下茶盞:\"可是與包大人一同查案的那位年輕人?\"
\"正是。說是來向老爺請教一些民生之事。\"
\"有意思,\"範仲淹撚須微笑,\"請他進來吧。\"
片刻後,華千機走進小亭。範仲淹打量著這個年輕人,從容不迫的氣度中透著一股執著。
\"晚生華千機,見過範公。\"
\"坐吧,\"範仲淹指著對麵的石凳,\"聽說你昨日協助包愛卿破了一樁大案?\"
\"不敢當,隻是恰好懂些醫理罷了。\"
\"說起醫理,\"範仲淹突然話鋒一轉,\"你可知道為何玉魂香這等珍品,會淪為害人之物?\"
華千機心中一動。範仲淹這番話顯然別有深意。
\"因為假冒偽劣之物橫行,而監管不力。\"他謹慎迴答。
\"監管不力?\"範仲淹意味深長地看著他,\"你覺得是誰該負這個責任?\"
\"禮部主管貢品,自然......\"
\"不,\"範仲淹打斷他,\"根子不在禮部,而在更深的地方。\"
華千機若有所思:\"範公的意思是......\"
\"民以食為天。\"範仲淹歎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如今的水土,卻養出了太多的蛀蟲。\"
這時,管家端來一盤點心。範仲淹拈起一塊,細細品嚐:\"你嚐嚐這個。\"
華千機接過,隻見那是一塊普通的棗糕。但咬一口,卻別有滋味:棗香濃鬱中帶著一絲清甜,迴味無窮。
\"這是府上的老廚娘做的?\"
\"不,\"範仲淹說,\"是城南一個小攤上買的。那個老婆婆已經賣了三十年棗糕,從不改變配方,也從不加價。\"
\"為何?\"
\"因為她說,窮人家的孩子也該嚐嚐甜味。\"範仲淹語氣中帶著讚賞,\"這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
華千機默然。他想起昨日查案時看到的那些劣質香料,再對比這塊樸實的棗糕,心中升起一種明悟。
\"所以範公是想說,醫者和食者,都該有這樣的心?\"
\"不錯,\"範仲淹欣慰地點頭,\"你明白了關鍵。無論是醫術還是廚藝,若隻顧利,失了本心,便會釀成大禍。\"
\"那該如何挽救?\"
範仲淹站起身,走到亭外。院中一株老梅正開著零星的花:\"你可知這梅樹多少年了?\"
\"看樹幹應該有百年了。\"
\"不,已經兩百年了。\"範仲淹說,\"它經曆過多少風霜,卻依然能開出清香的梅花。這就是堅持。\"
華千機若有所悟:\"範公的意思是......\"
\"天下之事,非一日之寒。要救這世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有人願意堅持......\"
正說著,外麵傳來一陣喧嘩。
\"大人!\"衙役匆匆而來,\"禮部那邊又出事了!\"
華千機起身要走,範仲淹卻叫住他:\"且慢。\"
隻見範仲淹走進書房,取出一卷竹簡:\"這是我年輕時收集的一些醫食方子,或許對你有用。\"
華千機接過,隻見竹簡上寫著《民生食錄》四個字。
\"這是......\"
\"治世如烹小鮮,\"範仲淹意味深長地說,\"火候太過則焦,不及則生。要在這亂世中尋找平衡,非得有真才實學不可。\"
華千機鄭重地將竹簡收好。他知道,範仲淹這番話,不僅是在說醫食之道,更是在指點他一條救世之路。
\"多謝範公指點。晚生告辭。\"
\"去吧,\"範仲淹笑道,\"記住今日所言。\"
出了範府,華千機迴望那座樸素的宅院。晨光中,老梅搖曳,暗香浮動。
他想起範仲淹方才的話,心中升起一個念頭:也許,這就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的使命——用醫食之道,為這個亂世尋找一味解藥。
正在這時,管家又端來一盤點心,是一碟晶瑩剔透的杏仁糕。
\"這是我府上新來的廚娘做的,\"範仲淹說,\"你也嚐嚐。\"
華千機拈起一塊,入口即化,杏仁的香氣在舌尖緩緩綻放。但他很快皺起眉頭。
\"範公,這杏仁糕中可是加了些許玫瑰?\"
\"哦?\"範仲淹露出讚許的神色,\"你竟能嚐出來。\"
\"玫瑰雖能增香,但與杏仁同食,容易傷脾。\"華千機解釋道,\"尤其是在這初夏時節,更要謹慎。\"
範仲淹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你這醫食之道,倒是頗有見地。\"
\"這是師父教的,\"華千機謙虛道,\"他常說:食不可求美,而忘其用。醫不可求效,而失其道。\"
\"好一個''食不求美,醫不失道''!\"範仲淹擊掌讚歎,\"說得極是。你那位師父,想必也是位高人。\"
提起師父,華千機神色黯然:\"可惜師父已......\"
範仲淹會意:\"世事無常,但傳承不斷。你既得其真傳,更要好好發揚光大。\"
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將案上的竹簡吹開幾頁。華千機無意間瞥見其中一條記載:
\"春問痿黃,當以甘溫;
夏治燥熱,需以苦寒;
秋理肺燥,宜用辛涼;
冬補虛寒,須用鹹溫。\"
\"這是......\"
\"這是我年輕時在江南遊曆,遇到一位隱居老醫所授。\"範仲淹說,\"他教我用最普通的食材,調理最常見的病症。\"
華千機仔細研讀:\"這裏麵的道理,與《黃帝內經》的養生之道頗為相通。\"
\"不錯,\"範仲淹欣慰地說,\"你果然懂得舉一反三。醫食之道,本就同源。\"
這時,院中的梅樹上飛來一隻畫眉,在枝頭歡快地鳴叫。
\"你聽,\"範仲淹指著那隻鳥,\"它為何在這枝上唱得最歡?\"
華千機觀察片刻:\"因為這枝正對著晨光,又避著北風。\"
\"正是。\"範仲淹說,\"老梅守位,畫眉擇棲,皆是天性。我們行醫治世,也該如此,既要明白陰陽五行之理,更要懂得順應自然之道。\"
華千機若有所思:\"所以範公收集這些方子,不隻是為了治病......\"
\"治病救人,固然重要。但若能從根本上改善民生,讓百姓都吃得健康,活得安康,豈不是更好?\"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談話。包拯派來的衙役氣喘籲籲地跑來:
\"華醫者,禮部那邊出大事了!好幾個官員都中了毒!\"
華千機起身要走,範仲淹卻又叫住他:\"等等。\"
隻見老臣走進書房,很快取出一個小匣子:\"這裏麵是一些珍貴的解毒香料,或許能幫上忙。\"
華千機打開匣子,頓時聞到一股奇異的香氣。
\"這是......\"
\"西域進貢的沉香,\"範仲淹解釋,\"可解百毒。但要注意,此物性烈,用時需以甘草中和。\"
\"多謝範公指點!\"華千機鄭重地收好匣子。
\"去吧,\"範仲淹叮囑道,\"記住,查案救人,也要講究火候。太急則亂,太緩則誤。要像煮藥一樣,文火慢燉,才能見真相。\"
華千機深深一揖,轉身快步離去。
望著年輕人遠去的背影,範仲淹輕聲自語:\"醫食同修,文武雙全,此子若能守住初心,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他抬頭看著院中的老梅,想起自己當年也曾如此年輕氣盛,也曾懷著濟世之誌。如今看到華千機,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老夫年事已高,朝局日危,能遇到這樣的後生,也算不虛此行了......\"
正感慨間,管家匆匆而來:\"老爺,楊家派人來了,說是想請教一些邊關軍需之事。\"
範仲淹眼中精光一閃:\"果然如此。看來,事情開始有意思了......\"
一切都在悄然改變,而這個看似平靜的清晨,注定會成為汴京城風起雲湧的開始。
範府外,一行騎士正在等候。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武將,正是楊文廣,楊家軍的新一代主帥。
\"範大人可在?\"楊文廣翻身下馬。
管家迎上去:\"在的,老爺正要見您。請隨我來。\"
此時華千機已經離開,範仲淹正在收拾案頭的醫書。看到楊文廣進來,他露出了然的神色。
\"楊將軍親自來訪,可是邊關又有變故?\"
\"範大人果然明察秋毫,\"楊文廣歎道,\"確實有些不太平的消息。\"
範仲淹讓人上茶:\"說來聽聽。\"
\"前幾日,北方傳來消息,說西夏人在暗中集結兵馬。更麻煩的是......\"楊文廣壓低聲音,\"我軍糧草補給出了些問題。\"
\"哦?\"範仲淹放下茶盞,\"什麽問題?\"
\"運到邊關的糧食,許多都發黴變質。將士們吃了肚子疼,甚至有人中毒。\"楊文廣臉色凝重,\"若真有戰事,這可是大麻煩。\"
範仲淹陷入沉思。片刻後,他問:\"可查出原因?\"
\"查是查了,說是天氣潮濕所致。但依我看......\"楊文廣欲言又止。
\"莫非是有人從中作梗?\"
\"正是此理。但此事涉及太多衙門,一時難以查證。所以......\"
範仲淹站起身,走到窗前:\"所以你來找我,是想讓我從朝堂上施壓?\"
\"不敢,\"楊文廣急忙說,\"隻是想請範大人指點一二。\"
範仲淹看著窗外的梅樹,忽然想起什麽:\"方才有個年輕人,或許能幫上忙。\"
\"哦?是何人?\"
\"一個醫者,叫華千機。此人不但精通醫理,對食材保存也頗有研究。\"範仲淹說,\"最難得的是,他心懷天下,正直不阿。\"
楊文廣眼睛一亮:\"那可正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不過......\"範仲淹意味深長地說,\"此事要慢慢來。他現在正幫包拯查案,等這件事了結,我再做安排。\"
\"包拯?可是那個''包青天''?\"楊文廣驚訝,\"他在查什麽案子?\"
\"禮部的香料案。\"範仲淹說,\"表麵看是一起簡單的中毒案件,但背後......\"
楊文廣立即明白:\"莫非與邊關的糧草......\"
\"聰明,\"範仲淹讚許地點頭,\"所以我們要等,等這個案子查個水落石出。屆時,自然會有分曉。\"
就在這時,外麵又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範大人!\"又一個信使匆匆而來,\"朝廷急報!\"
範仲淹接過密信,快速瀏覽,臉色漸漸變得凝重。
\"怎麽了?\"楊文廣問。
\"西夏......\"範仲淹緩緩說,\"派使者來了。說是要進貢香料和糧食。\"
\"這個時候?\"楊文廣皺眉,\"分明是......\"
\"是來試探虛實。\"範仲淹說,\"看來,事情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他走到書案前,提筆寫了一封信:\"你帶這封信去找華千機,但不要說是我介紹的。就說......\"
\"就說邊關將士們需要他的幫助。\"楊文廣會意。
\"正是。\"範仲淹說,\"記住,此事暫時不要張揚。等香料案了結,再做打算。\"
楊文廣鄭重地收好信:\"明白。末將告辭。\"
待楊文廣離開,範仲淹又走到窗前。院中的老梅依舊靜靜開著花,但他的心中已經掀起驚濤駭浪。
\"香料案、糧草案、西夏使者......\"他自語道,\"看來,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他想起華千機離去時的背影,又看了看天邊漸沉的夕陽:\"希望這個年輕人,能在這場風暴中站穩腳跟。否則......\"
歎息聲中,暮色漸深。
汴京城的黃昏,仿佛籠罩著一層看不見的陰雲。這個繁華的都城,正在悄然醞釀著一場驚天的變局。
而此時的華千機,還不知道自己即將卷入一個多麽複雜的漩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