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幹,\"食醫齋\"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但今天的氛圍有些不同,因為一個身著蜀錦長衫的老者正在店外駐足。
\"這位老先生,\"店小二立即迎上前,\"是來用早茶的嗎?\"
老者沒有說話,隻是定定地看著店門上方的匾額,目光深邃。
\"是李老先生!\"一個路過的茶商認出了他,驚唿出聲。
蘇青檸正在二樓查看賬本,聽到動靜走到窗前。隻見那老者麵容清矍,白須飄逸,雖年過古稀,但精神矍鑠。
\"師父,\"李玉竹輕聲說,\"那是蜀中''天香樓''的創始人李懷光,據說他的茶藝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有意思,\"蘇青檸微笑,\"請李老先生上樓。\"
不多時,李懷光在店小二的引領下來到二樓雅室。室內早已備好茶具,蘇青檸親自侍立。
\"老朽冒昧來訪,\"李懷光開門見山,\"是為了賞茶會的事。\"
\"李老先生遠道而來,必有高見,\"蘇青檸一邊沏茶一邊說。
\"聽說蘇供奉要在賞茶會上展示南北茶道的融合?\"李懷光問。
\"正是。\"
\"可是......\"李懷光接過茶盞,輕輕嗅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這茶......\"
\"是家師傳下的獨門手法,\"蘇青檸說,\"用蒙頂甘露配以龍井,再加入一味養神的藥材。\"
\"妙啊!\"李懷光品了一口,讚歎道,\"茶性溫和,卻又不失靈氣。這配方......\"
\"是專門為老先生準備的,\"蘇青檸說,\"聽聞您近來失眠,這茶應該能幫到您。\"
李懷光放下茶盞,目光灼灼:\"蘇供奉年紀輕輕,卻有如此見識,難怪江南茶界都在傳你的名字。\"
\"老先生過獎,\"蘇青檸謙遜道,\"不知您對賞茶會可有指教?\"
\"指教不敢當,\"李懷光說,\"隻是想問問,能否讓老朽也參一腳?\"
\"當然歡迎,\"蘇青檸說,\"不知老先生想......\"
\"我想在賞茶會上,展示一下蜀中的茶道,\"李懷光說,\"也讓大家看看,何為真正的''一茶一世界''。\"
\"一茶一世界?\"蘇青檸雙眼一亮,\"請老先生指教。\"
李懷光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包裹,打開後露出幾片墨綠色的茶葉:\"這是去年秋天從峨眉采來的''雪芽'',請蘇供奉品鑒。\"
蘇青檸接過茶葉,輕輕嗅了一下,神色凝重:\"好茶!這香氣......是在積雪未化時采摘的吧?\"
\"好眼力,\"李懷光讚許地點頭,\"這茶采自海拔兩千丈的雪線之上,每年隻有七天采摘期。\"
他取出一套玉質茶具:\"讓老朽為蘇供奉泡一盞?\"
\"請。\"
隻見李懷光動作行雲流水,每一個細節都富有禪意。他先用溫水洗茶,茶香四溢;然後第一泡衝泡,水溫、時間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是蜀中''雪融法'',\"他一邊倒茶一邊解釋,\"講究水溫如初雪消融,茶氣似春迴大地。\"
蘇青檸接過茶盞,隻聞一股清冽的香氣撲麵而來。輕啜一口,先是一絲寒意,隨後茶湯在口中慢慢化開,迴味悠長。
\"妙啊!\"她由衷讚歎,\"這泡法確實獨特。茶性先寒後溫,既清心明目,又暖胃養神。\"
\"蘇供奉果然懂茶,\"李懷光說,\"這''雪芽''的精髓,就在這個''轉化''上。\"
\"所以老先生說的''一茶一世界''......\"
\"正是,\"李懷光解釋,\"每一種茶葉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關鍵是如何讓這個性得到最好的展現。就像這''雪芽'',若用尋常手法泡製,就失去了它的靈氣。\"
就在這時,李玉竹從外麵匆匆進來:\"師父,葉家和魏家的人來了,說要見您。\"
\"哦?\"蘇青檸看向李懷光,\"李老先生,要不要看看熱鬧?\"
\"有趣,\"李懷光捋須微笑,\"正好讓老朽看看,臨安的茶道之爭。\"
很快,葉家大爺葉成和魏家少爺魏遠山就被請了上來。一見到李懷光,兩人明顯一愣。
\"葉大爺、魏公子,\"蘇青檸淡淡地說,\"不知二位大駕光臨,有何見教?\"
\"蘇供奉,\"葉成沉聲道,\"我們是來談賞茶會的事。\"
\"說來聽聽。\"
\"這賞茶會事關臨安茶界聲譽,\"葉成說,\"不能讓外人......\"
\"外人?\"蘇青檸打斷他,\"葉大爺的''外人'',是指李老先生這樣的茶道大家嗎?\"
葉成的臉色一變:\"李老先生的大名,在下自然仰慕已久。隻是這臨安的茶事......\"
\"茶道之道,貴在交流,\"李懷光不緊不慢地說,\"老朽遠道而來,正是為了向諸位請教。\"
\"可是......\"
\"葉大爺,\"蘇青檸打斷道,\"你們擔心的是什麽,不妨明說。\"
魏遠山終於按捺不住:\"蘇供奉,實話實說,我們擔心你這賞茶會會衝擊臨安的茶道傳統!\"
\"原來如此,\"蘇青檸笑了,\"那我倒要請教,什麽是臨安的茶道傳統?\"
\"自然是......\"魏遠山一時語塞。
\"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蘇青檸緩緩起身,走到窗前,\"臨安茶道,源自唐朝陸羽,曆經五代十國,到宋代達到鼎盛。其間吸收了多少外來之長,融合了多少他派之美,你們可知道?\"
她轉身看著二人:\"正是因為包容和創新,臨安才能成為天下茶都。若是像你們這般排外,當年的陸羽也不過是個外鄉人罷了。\"
葉成和魏遠山麵麵相覷,一時無言以對。
\"再者,\"蘇青檸繼續說,\"這次賞茶會的宗旨是什麽?是為了讓臨安的茶道走向天下。有了李老先生這樣的大家參與,不正顯示出臨安的氣度嗎?\"
她走迴座位:\"況且,你們真正擔心的,恐怕不是傳統,而是利益吧?\"
\"你......\"葉成臉色一變。
\"葉家和魏家占據臨安茶市大半份額,\"蘇青檸淡淡地說,\"生怕外來茶商衝擊你們的地位。但你們想過沒有,茶道若不思進取,遲早會被淘汰。\"
李懷光在一旁捋須微笑:\"說得好!老朽雖是外地人,卻也知道臨安茶商近年來確實......\"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
\"李老先生,\"葉成終於軟化,\"您的意思是......\"
\"不如這樣,\"李懷光說,\"老朽帶來了一些蜀中的好茶,不如我們切磋切磋?也好讓大家看看,不同流派各有千秋。\"
蘇青檸眼前一亮:\"好主意。李玉竹,去準備茶具。\"
\"等等!\"魏遠山突然說,\"既然是切磋,那就要有個公平的評判。不如......\"
\"我明白了,\"蘇青檸微笑,\"你是想請錢會長做評判?\"
\"正是!\"
\"有意思,\"蘇青檸看向李懷光,\"李老先生以為如何?\"
\"好!\"李懷光一拍桌案,\"不過老朽有個建議。\"
\"請說。\"
\"既然是茶道切磋,不如加點彩頭,\"李懷光說,\"讓這場比試更有意思。\"
葉成眼睛一亮:\"李老先生的意思是......\"
\"很簡單,\"李懷光從袖中取出一個紫砂茶罐,\"這是老朽珍藏的明代紫砂罐,乃當年宜興窯大師親製。若老朽輸了,這茶罐就送給臨安茶商會。\"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這樣的茶具,可遇不可求啊!
\"那我們這邊......\"葉成遲疑道。
\"若是我們輸了,\"蘇青檸接話,\"葉家和魏家在''茶語坊''的股份翻倍如何?\"
\"這......\"葉成和魏遠山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喜。要知道,他們本來還在為股份的事發愁呢。
\"一言為定!\"魏遠山搶著說。
\"好,\"蘇青檸說,\"李玉竹,去請錢會長。\"
不多時,錢會長在眾人的恭請下來到雅室。聽說要為茶道切磋做評判,他捋須笑道:\"有意思!不過這評判可不能隻看茶藝,還要考慮意境。\"
\"錢會長說得對,\"李懷光說,\"那就請會長出個題目?\"
錢會長想了想,指著窗外的西湖:\"就以''湖光山色''為題,看誰能在茶中展現這西湖的神韻。\"
\"妙極!\"眾人稱讚。
場地很快布置妥當。一張古意盎然的紅木茶案,案上各色茶具一應俱全。西湖的微風輕拂進來,帶著幾分湖水的清香。
葉成和魏遠山商議一番,決定由魏遠山出手。隻見他取出一罐明前龍井,開始沏茶。他的手法講究老派,每個動作都極盡規範。
\"好茶,\"錢會長品了一口,\"這龍井的火候掌握得很到位,迴甘悠長。不過......\"
\"請會長指教。\"
\"總覺得少了點意境,\"錢會長說,\"雖然技法無可挑剔,但未能展現出西湖的靈氣。\"
輪到李懷光,他先是靜坐良久,然後開始沏茶。他的動作看似隨意,卻自有一番韻味。
\"這是......\"錢會長一品茶,頓時眼前一亮,\"蜀中''幻香法''?\"
\"正是,\"李懷光笑道,\"用峨眉雪芽配以西湖龍井,取意''巫峽雲雨,西子夢魂''。\"
\"好茶!\"錢會長讚歎,\"這茶中既有蜀山的巍峨,又有西湖的婉約,確實高明。\"
眾人都看向蘇青檸。這種水準的茶藝,已經很難超越了。
\"請教錢會長,\"蘇青檸不慌不忙地說,\"何為''湖光山色''?\"
\"自然是......\"錢會長正要迴答,突然若有所思。
\"在我看來,\"蘇青檸一邊準備茶具一邊說,\"湖光山色不僅是眼前景致,更是四季變遷。\"
她取出四個小巧的茶罐:\"請各位閉目凝神,隨我一同品茗。\"
眾人雖然不解,但還是依言閉上眼睛。
\"春分時節,\"蘇青檸輕聲說,\"雨過天晴,湖麵粼粼,遠山如黛......\"
她開始沏第一泡茶。茶香襲來,眾人仿佛真的看到了春日的西湖,煙雨蒙蒙中,垂柳拂麵。
\"這是......\"錢會長驚訝,\"明前龍井配梅花香?\"
\"夏至已至,\"蘇青檸繼續道,\"荷香陣陣,水波不興,山色如黛......\"
第二泡茶的香氣變得清冽起來,帶著幾分荷葉的清香。眾人仿佛置身於盛夏的西湖邊,聽著蟬鳴陣陣。
\"秋分時節,桂花飄香,湖水澄澈,遠山含黛......\"
第三泡茶帶著桂花的甜香,卻不膩人。讓人想起了秋日裏的桂子飄香。
\"冬至已到,雪霽初晴,湖麵如鏡,遠山含黛......\"
最後一泡茶,帶著一絲寒意,卻迴味溫潤。恍如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而不燥熱。
\"請睜眼,\"蘇青檸輕聲說。
眾人睜開眼,都露出恍惚的神色。仿佛真的經曆了西湖四季的變遷。
\"絕妙!\"錢會長激動地說,\"這不僅是茶藝,簡直是藝術!蘇供奉這''四季品茗法'',恐怕是開創了茶道的新境界啊!\"
\"不敢當,\"蘇青檸說,\"這不過是借茶抒懷,讓大家能在一盞茶中,領略西湖四季的風光。\"
\"妙啊!\"李懷光也讚歎道,\"老朽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茶道。這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技法,達到了意境的高度。\"
葉成和魏遠山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敬佩。他們終於明白,為什麽蘇青檸能在臨安茶界闖出名堂。
\"這場切磋,\"錢會長宣布,\"當以蘇供奉為勝。不過李老先生的茶藝也是一絕,不如......\"
\"不如三家合作,\"錢會長提議道,\"讓這賞茶會真正成為一場茶道盛事!\"
\"正合我意,\"蘇青檸微笑,\"李老先生的蜀中茶道,葉家魏家的傳統手法,再加上我的一些創新,豈不是能讓大家看到茶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李懷光捋須點頭:\"老朽願意在賞茶會上做一場特別演示,就用這''雪芽''配西湖龍井。\"
\"那我們......\"葉成有些遲疑。
\"葉大爺,\"蘇青檸說,\"你們家的''明月茶''不是已經傳了三代了嗎?不如在賞茶會上展示一下這份傳承?\"
葉成眼前一亮。他們家的\"明月茶\"確實是家傳絕技,隻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展示。
\"至於魏公子,\"蘇青檸轉向魏遠山,\"我聽說你一直在研究新的茶具?這次正好......\"
\"蘇供奉知道?\"魏遠山驚訝,\"我確實設計了一套新式茶具,融合了南北特點......\"
\"那就這麽定了,\"錢會長拍板,\"老朽也準備了一篇《茶道論》,到時候一並......\"
就在這時,李玉竹匆匆進來:\"師父,外麵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
\"哦?\"蘇青檸問,\"什麽人?\"
\"是......是京城來的!\"李玉竹壓低聲音,\"說是代表禦用茶坊來的!\"
眾人神色一凜。禦用茶坊,那可是專門供應皇室的機構啊!
\"來得好,\"蘇青檸卻不慌不忙,\"這賞茶會,看來要比預想的更有意思了。\"
她看向窗外,夕陽正好灑在西湖上,波光粼粼。遠處的山巒已經染上了暮色,如同一幅水墨畫卷徐徐展開。
\"諸位,\"她輕聲說,\"臨安的茶道,也該到了揚名天下的時候了。\"
錢會長等人相視一笑。他們突然明白,這個年輕人的眼界,遠不止一個臨安城。而這場賞茶會,恐怕也隻是一個開始......
夜色漸深,\"食醫齋\"的燈火依然明亮。樓上雅室裏,一個身著官服的中年人正在品茶,而蘇青檸則在向他介紹著什麽......
\"這位老先生,\"店小二立即迎上前,\"是來用早茶的嗎?\"
老者沒有說話,隻是定定地看著店門上方的匾額,目光深邃。
\"是李老先生!\"一個路過的茶商認出了他,驚唿出聲。
蘇青檸正在二樓查看賬本,聽到動靜走到窗前。隻見那老者麵容清矍,白須飄逸,雖年過古稀,但精神矍鑠。
\"師父,\"李玉竹輕聲說,\"那是蜀中''天香樓''的創始人李懷光,據說他的茶藝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有意思,\"蘇青檸微笑,\"請李老先生上樓。\"
不多時,李懷光在店小二的引領下來到二樓雅室。室內早已備好茶具,蘇青檸親自侍立。
\"老朽冒昧來訪,\"李懷光開門見山,\"是為了賞茶會的事。\"
\"李老先生遠道而來,必有高見,\"蘇青檸一邊沏茶一邊說。
\"聽說蘇供奉要在賞茶會上展示南北茶道的融合?\"李懷光問。
\"正是。\"
\"可是......\"李懷光接過茶盞,輕輕嗅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這茶......\"
\"是家師傳下的獨門手法,\"蘇青檸說,\"用蒙頂甘露配以龍井,再加入一味養神的藥材。\"
\"妙啊!\"李懷光品了一口,讚歎道,\"茶性溫和,卻又不失靈氣。這配方......\"
\"是專門為老先生準備的,\"蘇青檸說,\"聽聞您近來失眠,這茶應該能幫到您。\"
李懷光放下茶盞,目光灼灼:\"蘇供奉年紀輕輕,卻有如此見識,難怪江南茶界都在傳你的名字。\"
\"老先生過獎,\"蘇青檸謙遜道,\"不知您對賞茶會可有指教?\"
\"指教不敢當,\"李懷光說,\"隻是想問問,能否讓老朽也參一腳?\"
\"當然歡迎,\"蘇青檸說,\"不知老先生想......\"
\"我想在賞茶會上,展示一下蜀中的茶道,\"李懷光說,\"也讓大家看看,何為真正的''一茶一世界''。\"
\"一茶一世界?\"蘇青檸雙眼一亮,\"請老先生指教。\"
李懷光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包裹,打開後露出幾片墨綠色的茶葉:\"這是去年秋天從峨眉采來的''雪芽'',請蘇供奉品鑒。\"
蘇青檸接過茶葉,輕輕嗅了一下,神色凝重:\"好茶!這香氣......是在積雪未化時采摘的吧?\"
\"好眼力,\"李懷光讚許地點頭,\"這茶采自海拔兩千丈的雪線之上,每年隻有七天采摘期。\"
他取出一套玉質茶具:\"讓老朽為蘇供奉泡一盞?\"
\"請。\"
隻見李懷光動作行雲流水,每一個細節都富有禪意。他先用溫水洗茶,茶香四溢;然後第一泡衝泡,水溫、時間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是蜀中''雪融法'',\"他一邊倒茶一邊解釋,\"講究水溫如初雪消融,茶氣似春迴大地。\"
蘇青檸接過茶盞,隻聞一股清冽的香氣撲麵而來。輕啜一口,先是一絲寒意,隨後茶湯在口中慢慢化開,迴味悠長。
\"妙啊!\"她由衷讚歎,\"這泡法確實獨特。茶性先寒後溫,既清心明目,又暖胃養神。\"
\"蘇供奉果然懂茶,\"李懷光說,\"這''雪芽''的精髓,就在這個''轉化''上。\"
\"所以老先生說的''一茶一世界''......\"
\"正是,\"李懷光解釋,\"每一種茶葉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關鍵是如何讓這個性得到最好的展現。就像這''雪芽'',若用尋常手法泡製,就失去了它的靈氣。\"
就在這時,李玉竹從外麵匆匆進來:\"師父,葉家和魏家的人來了,說要見您。\"
\"哦?\"蘇青檸看向李懷光,\"李老先生,要不要看看熱鬧?\"
\"有趣,\"李懷光捋須微笑,\"正好讓老朽看看,臨安的茶道之爭。\"
很快,葉家大爺葉成和魏家少爺魏遠山就被請了上來。一見到李懷光,兩人明顯一愣。
\"葉大爺、魏公子,\"蘇青檸淡淡地說,\"不知二位大駕光臨,有何見教?\"
\"蘇供奉,\"葉成沉聲道,\"我們是來談賞茶會的事。\"
\"說來聽聽。\"
\"這賞茶會事關臨安茶界聲譽,\"葉成說,\"不能讓外人......\"
\"外人?\"蘇青檸打斷他,\"葉大爺的''外人'',是指李老先生這樣的茶道大家嗎?\"
葉成的臉色一變:\"李老先生的大名,在下自然仰慕已久。隻是這臨安的茶事......\"
\"茶道之道,貴在交流,\"李懷光不緊不慢地說,\"老朽遠道而來,正是為了向諸位請教。\"
\"可是......\"
\"葉大爺,\"蘇青檸打斷道,\"你們擔心的是什麽,不妨明說。\"
魏遠山終於按捺不住:\"蘇供奉,實話實說,我們擔心你這賞茶會會衝擊臨安的茶道傳統!\"
\"原來如此,\"蘇青檸笑了,\"那我倒要請教,什麽是臨安的茶道傳統?\"
\"自然是......\"魏遠山一時語塞。
\"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蘇青檸緩緩起身,走到窗前,\"臨安茶道,源自唐朝陸羽,曆經五代十國,到宋代達到鼎盛。其間吸收了多少外來之長,融合了多少他派之美,你們可知道?\"
她轉身看著二人:\"正是因為包容和創新,臨安才能成為天下茶都。若是像你們這般排外,當年的陸羽也不過是個外鄉人罷了。\"
葉成和魏遠山麵麵相覷,一時無言以對。
\"再者,\"蘇青檸繼續說,\"這次賞茶會的宗旨是什麽?是為了讓臨安的茶道走向天下。有了李老先生這樣的大家參與,不正顯示出臨安的氣度嗎?\"
她走迴座位:\"況且,你們真正擔心的,恐怕不是傳統,而是利益吧?\"
\"你......\"葉成臉色一變。
\"葉家和魏家占據臨安茶市大半份額,\"蘇青檸淡淡地說,\"生怕外來茶商衝擊你們的地位。但你們想過沒有,茶道若不思進取,遲早會被淘汰。\"
李懷光在一旁捋須微笑:\"說得好!老朽雖是外地人,卻也知道臨安茶商近年來確實......\"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
\"李老先生,\"葉成終於軟化,\"您的意思是......\"
\"不如這樣,\"李懷光說,\"老朽帶來了一些蜀中的好茶,不如我們切磋切磋?也好讓大家看看,不同流派各有千秋。\"
蘇青檸眼前一亮:\"好主意。李玉竹,去準備茶具。\"
\"等等!\"魏遠山突然說,\"既然是切磋,那就要有個公平的評判。不如......\"
\"我明白了,\"蘇青檸微笑,\"你是想請錢會長做評判?\"
\"正是!\"
\"有意思,\"蘇青檸看向李懷光,\"李老先生以為如何?\"
\"好!\"李懷光一拍桌案,\"不過老朽有個建議。\"
\"請說。\"
\"既然是茶道切磋,不如加點彩頭,\"李懷光說,\"讓這場比試更有意思。\"
葉成眼睛一亮:\"李老先生的意思是......\"
\"很簡單,\"李懷光從袖中取出一個紫砂茶罐,\"這是老朽珍藏的明代紫砂罐,乃當年宜興窯大師親製。若老朽輸了,這茶罐就送給臨安茶商會。\"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這樣的茶具,可遇不可求啊!
\"那我們這邊......\"葉成遲疑道。
\"若是我們輸了,\"蘇青檸接話,\"葉家和魏家在''茶語坊''的股份翻倍如何?\"
\"這......\"葉成和魏遠山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喜。要知道,他們本來還在為股份的事發愁呢。
\"一言為定!\"魏遠山搶著說。
\"好,\"蘇青檸說,\"李玉竹,去請錢會長。\"
不多時,錢會長在眾人的恭請下來到雅室。聽說要為茶道切磋做評判,他捋須笑道:\"有意思!不過這評判可不能隻看茶藝,還要考慮意境。\"
\"錢會長說得對,\"李懷光說,\"那就請會長出個題目?\"
錢會長想了想,指著窗外的西湖:\"就以''湖光山色''為題,看誰能在茶中展現這西湖的神韻。\"
\"妙極!\"眾人稱讚。
場地很快布置妥當。一張古意盎然的紅木茶案,案上各色茶具一應俱全。西湖的微風輕拂進來,帶著幾分湖水的清香。
葉成和魏遠山商議一番,決定由魏遠山出手。隻見他取出一罐明前龍井,開始沏茶。他的手法講究老派,每個動作都極盡規範。
\"好茶,\"錢會長品了一口,\"這龍井的火候掌握得很到位,迴甘悠長。不過......\"
\"請會長指教。\"
\"總覺得少了點意境,\"錢會長說,\"雖然技法無可挑剔,但未能展現出西湖的靈氣。\"
輪到李懷光,他先是靜坐良久,然後開始沏茶。他的動作看似隨意,卻自有一番韻味。
\"這是......\"錢會長一品茶,頓時眼前一亮,\"蜀中''幻香法''?\"
\"正是,\"李懷光笑道,\"用峨眉雪芽配以西湖龍井,取意''巫峽雲雨,西子夢魂''。\"
\"好茶!\"錢會長讚歎,\"這茶中既有蜀山的巍峨,又有西湖的婉約,確實高明。\"
眾人都看向蘇青檸。這種水準的茶藝,已經很難超越了。
\"請教錢會長,\"蘇青檸不慌不忙地說,\"何為''湖光山色''?\"
\"自然是......\"錢會長正要迴答,突然若有所思。
\"在我看來,\"蘇青檸一邊準備茶具一邊說,\"湖光山色不僅是眼前景致,更是四季變遷。\"
她取出四個小巧的茶罐:\"請各位閉目凝神,隨我一同品茗。\"
眾人雖然不解,但還是依言閉上眼睛。
\"春分時節,\"蘇青檸輕聲說,\"雨過天晴,湖麵粼粼,遠山如黛......\"
她開始沏第一泡茶。茶香襲來,眾人仿佛真的看到了春日的西湖,煙雨蒙蒙中,垂柳拂麵。
\"這是......\"錢會長驚訝,\"明前龍井配梅花香?\"
\"夏至已至,\"蘇青檸繼續道,\"荷香陣陣,水波不興,山色如黛......\"
第二泡茶的香氣變得清冽起來,帶著幾分荷葉的清香。眾人仿佛置身於盛夏的西湖邊,聽著蟬鳴陣陣。
\"秋分時節,桂花飄香,湖水澄澈,遠山含黛......\"
第三泡茶帶著桂花的甜香,卻不膩人。讓人想起了秋日裏的桂子飄香。
\"冬至已到,雪霽初晴,湖麵如鏡,遠山含黛......\"
最後一泡茶,帶著一絲寒意,卻迴味溫潤。恍如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而不燥熱。
\"請睜眼,\"蘇青檸輕聲說。
眾人睜開眼,都露出恍惚的神色。仿佛真的經曆了西湖四季的變遷。
\"絕妙!\"錢會長激動地說,\"這不僅是茶藝,簡直是藝術!蘇供奉這''四季品茗法'',恐怕是開創了茶道的新境界啊!\"
\"不敢當,\"蘇青檸說,\"這不過是借茶抒懷,讓大家能在一盞茶中,領略西湖四季的風光。\"
\"妙啊!\"李懷光也讚歎道,\"老朽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茶道。這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技法,達到了意境的高度。\"
葉成和魏遠山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敬佩。他們終於明白,為什麽蘇青檸能在臨安茶界闖出名堂。
\"這場切磋,\"錢會長宣布,\"當以蘇供奉為勝。不過李老先生的茶藝也是一絕,不如......\"
\"不如三家合作,\"錢會長提議道,\"讓這賞茶會真正成為一場茶道盛事!\"
\"正合我意,\"蘇青檸微笑,\"李老先生的蜀中茶道,葉家魏家的傳統手法,再加上我的一些創新,豈不是能讓大家看到茶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李懷光捋須點頭:\"老朽願意在賞茶會上做一場特別演示,就用這''雪芽''配西湖龍井。\"
\"那我們......\"葉成有些遲疑。
\"葉大爺,\"蘇青檸說,\"你們家的''明月茶''不是已經傳了三代了嗎?不如在賞茶會上展示一下這份傳承?\"
葉成眼前一亮。他們家的\"明月茶\"確實是家傳絕技,隻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展示。
\"至於魏公子,\"蘇青檸轉向魏遠山,\"我聽說你一直在研究新的茶具?這次正好......\"
\"蘇供奉知道?\"魏遠山驚訝,\"我確實設計了一套新式茶具,融合了南北特點......\"
\"那就這麽定了,\"錢會長拍板,\"老朽也準備了一篇《茶道論》,到時候一並......\"
就在這時,李玉竹匆匆進來:\"師父,外麵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
\"哦?\"蘇青檸問,\"什麽人?\"
\"是......是京城來的!\"李玉竹壓低聲音,\"說是代表禦用茶坊來的!\"
眾人神色一凜。禦用茶坊,那可是專門供應皇室的機構啊!
\"來得好,\"蘇青檸卻不慌不忙,\"這賞茶會,看來要比預想的更有意思了。\"
她看向窗外,夕陽正好灑在西湖上,波光粼粼。遠處的山巒已經染上了暮色,如同一幅水墨畫卷徐徐展開。
\"諸位,\"她輕聲說,\"臨安的茶道,也該到了揚名天下的時候了。\"
錢會長等人相視一笑。他們突然明白,這個年輕人的眼界,遠不止一個臨安城。而這場賞茶會,恐怕也隻是一個開始......
夜色漸深,\"食醫齋\"的燈火依然明亮。樓上雅室裏,一個身著官服的中年人正在品茶,而蘇青檸則在向他介紹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