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宮闈元宵:團圓之韻
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 作者:用戶3072466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詔令初頒,宮闈籌備
正月十五的紫禁城,晨曦如紗般輕輕灑落,給這座宏偉的宮殿蒙上了一層柔和的光暈。乾清宮內,朱棣身著一襲明黃常服,端坐在書桌前。陽光透過雕花窗欞,斑駁地落在他身前的奏章上,可他此刻卻無心政務,目光透過窗戶,望向遠方,腦海中思索著今日這特殊的日子 —— 元宵節。
他微微皺眉,片刻後,猛地放下手中毛筆,高聲喚道:“來人!” 聲音在空曠的宮殿內迴蕩。
一位伶俐的太監急忙小跑進來,恭敬地跪地:“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站起身,雙手背後,神色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傳朕旨意,今日元宵節,放所有官員迴家與親人團聚,共慶佳節。”
太監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欣喜,忙不迭應道:“遵旨!” 說罷,便迅速起身,腳步匆匆地離去,去傳達這一令官員們皆大歡喜的詔令。
與此同時,坤寧宮內,徐妙雲已經起身。宮女們圍繞在她身邊,小心翼翼地為她梳妝。徐妙雲端坐在銅鏡前,眼神溫柔而寧靜,看著鏡中自己的麵容,任由宮女梳理著她烏黑的長發。
她輕輕抬手,拿起一支翡翠簪,遞給身旁的宮女,輕聲說道:“今日這團圓佳節,陛下既如此安排,咱們宮中也該好好熱鬧熱鬧。去準備一下,待會兒與陛下一同去東宮。”
宮女微笑著福身,聲音清脆:“是,娘娘。”
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在宮中傳開,太監宮女們瞬間忙碌起來。各處宮殿開始張燈結彩,鮮豔的紅燈籠被逐一掛起,沿著宮廊排列開來,宛如一條紅色的長龍蜿蜒其中。喜慶的氛圍如同靈動的精靈,在每一個角落跳躍、彌漫。
齊聚東宮,溫情開場
臨近晌午,陽光愈發明媚,照得宮牆琉璃瓦熠熠生輝。朱棣與徐妙雲攜手步入東宮。朱高熾和張妍早已在殿外等候,見到父母,趕忙快步上前請安。
朱高熾身形微胖,動作卻不失恭敬,他微微躬身,臉上堆滿了憨厚的笑容,聲音洪亮地說道:“父皇、母後,一路安好。”
張妍身姿婀娜,福身行禮,眉眼含笑,聲音輕柔婉轉:“恭迎父皇、母後。”
隨後,郭惠妃在寶慶公主和朱瞻基的陪伴下緩緩走來。郭惠妃身著華麗宮裝,身姿優雅,麵容和藹,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淡淡的笑意。寶慶公主活潑俏皮,猶如春日裏的小燕子,拉著郭惠妃的手,蹦蹦跳跳的,嘴裏歡快地說著:“郭姨娘,今日可真熱鬧呀!”
朱瞻基則乖巧地跟在一旁,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聲音清脆響亮:“孫兒給曾祖母,皇祖父、皇祖母、父王母後請安。”
眾人相視而笑,一同走進屋內。剛一落座,朱高燧和朱高煦也匆匆趕來。朱高燧步伐輕盈,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快步上前,拱手說道:“父皇、母後,兒臣來遲了。”
朱高煦則大大咧咧地一抱拳,笑聲爽朗:“哈哈,這團圓的日子,可不能少了我。”
朱棣坐在主位上,看著眼前齊聚的家人,心中滿是歡喜,不禁開懷大笑,他大手一揮,聲如洪鍾:“今日一家人難得聚得這麽齊,就該好好樂一樂。”
徐妙雲坐在一旁,微笑著點頭,眼神中滿是慈愛:“是啊,一家人團團圓圓,比什麽都重要。”
廚房勞作,愛意湧動
眾人說笑間,一同前往廚房。廚房裏早已準備好了各種食材,潔白如雪的麵粉、色彩斑斕的餡料、散發著淡淡香氣的糯米粉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
朱棣興致勃勃地走到桌前,挽起衣袖,露出結實的手臂,拿起一塊餃子皮,自信滿滿地說道:“朕今日倒要試試這包餃子的手藝,看看能否讓大家滿意。” 說著,他夾了一大塊餡料放在餃子皮上,用力一捏。結果,餡料從兩邊擠了出來,弄得他滿手都是。
眾人見狀,先是一愣,隨即忍不住哄堂大笑。寶慶公主笑得前仰後合,手指著朱棣,大聲說道:“皇兄,您這餃子變成大花臉啦!”
朱棣看著自己滿手的餡料,也跟著爽朗地笑了起來,無奈地搖搖頭:“看來這包餃子還真是個技術活,朕還得多加練習。”
徐妙雲在一旁掩嘴輕笑,眼中滿是溫柔。她輕輕走到朱棣身邊,動作輕柔地拿起一塊餃子皮,一邊示範一邊耐心講解,聲音溫婉:“陛下,這餡料不能放太多,要均勻地放在中間,然後沿著邊緣輕輕捏合。” 說著,她的手指靈活地在餃子皮邊緣舞動,不一會兒,一個精致飽滿的餃子就出現在眾人眼前。
朱棣認真地看著,像個虛心求學的學生,按照徐妙雲的指導重新包了一個。雖然模樣仍有些笨拙,但總算成功包好了一個完整的餃子。他抬起頭,臉上帶著幾分得意,像個孩子般炫耀:“你們看,朕這第二個可比第一個強多了。”
朱高熾和張妍配合得十分默契。朱高熾卷起袖子,專心致誌地擀著麵皮,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他時不時抬起手臂擦一擦,手上的動作卻不停。張妍則在一旁包餃子,手法嫻熟,包出的餃子形狀規整,如同彎彎的月牙。她一邊包,一邊輕聲對朱高熾說:“殿下,你擀麵皮的速度可要再快些,不然我都要跟不上了。”
朱高熾嘿嘿一笑,手上加快了速度,迴應道:“夫人放心,本太子一定努力,絕不讓夫人等太久。” 兩人之間的互動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引得一旁的眾人露出會心的笑容。
寶慶公主和朱瞻基在另一處也積極參與著包湯圓。寶慶公主拿起糯米粉,試圖包一個湯圓。她皺著眉頭,小手用力地揉著糯米團,小臉漲得通紅,嘴裏還嘟囔著:“這湯圓怎麽這麽難包呀。”
朱瞻基在一旁幫忙,卻越幫越忙,他不小心把糯米粉撒了一些在寶慶公主臉上。寶慶公主頓時變成了一個小花臉,模樣十分滑稽。朱瞻基見狀,先是一愣,隨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寶慶公主氣鼓鼓地瞪了他一眼,然後也跟著笑了起來。兩人的手上、臉上都沾滿了糯米粉,活像兩個調皮的小泥猴。
郭惠妃在一旁看著眾人忙碌的身影,眼中滿是欣慰與笑意。她偶爾走上前,指導一下寶慶公主和朱瞻基,輕聲說道:“孩子們,慢慢來,別著急,這包湯圓呀,就跟做人一樣,得有耐心。”
寶慶公主抬起頭,臉上沾著白白的糯米粉,眼睛亮晶晶地說:“郭姨娘,我記住啦!”
朱高燧見狀,笑著打趣道:“寶慶姑姑這認真勁兒,一會兒包出的湯圓肯定是最甜的。”
朱高煦也跟著起哄:“那一會兒可得多吃幾個寶慶包的湯圓,沾沾這認真的喜氣。”
寶慶公主聽了,更來了勁頭,手上動作不停:“那你們就等著瞧吧!”
朱瞻基不服氣地哼了一聲:“我包的也不會差!” 說著,更加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糯米團。
朱棣看著這熱鬧的場景,感慨地對徐妙雲說:“這般景象,實在難得,看著孩子們這般活潑歡樂,朕心甚悅。”
徐妙雲微笑著迴應:“是啊,陛下,一家人這樣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氣。”
此時,朱高熾已經擀了不少麵皮,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說道:“今日大家一起動手,這餃子和湯圓必定格外美味。”
張妍笑著點頭:“那是自然,平日裏難得有這樣的機會。”
郭惠妃走到朱高煦身邊,看到他包的餃子形狀奇特,不禁笑道:“煦兒,你這包的可是與眾不同啊。”
朱高煦撓撓頭,大大咧咧地說:“郭奶奶,我這叫創新,說不定味道也別具一格呢!” 眾人又是一陣笑聲。
朱高燧包得較為細致,他拿起一個包好的餃子展示給大家看:“你們看我這個,雖然比不上大哥和大嫂的精致,但也還算像模像樣吧。”
朱寶雲不知何時也來到了廚房,她好奇地看著大家,眼睛裏閃爍著光芒。寶慶公主看到她,連忙招手:“寶雲,快來一起包呀!”
朱寶雲笑著走過去:“我這就來,可別嫌我手笨。”
大家一邊包著,一邊有說有笑。廚房裏充滿了溫馨歡樂的氛圍,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有說笑聲、打鬧聲、指導聲,形成了一曲充滿愛意的團圓樂章。
過了一會兒,餃子和湯圓都包得差不多了。朱棣拍了拍手,說道:“好了,大家的成果都不少,趕緊拿去煮了,朕已經迫不及待想嚐嚐了。” 宮女們應了一聲,小心地將包好的餃子和湯圓端去廚房煮製。
在等待的間隙,眾人迴到大廳休息。太監們迅速擺好了桌椅和茶水。朱棣坐在主位上,環顧著眾人,感慨地說道:“今日這元宵節,咱們一家人親自動手,意義非凡。平日裏,大家各有事務,相聚的時間有限。以後啊,咱們得多找這樣的機會,增進親情。”
徐妙雲點頭讚同,她溫柔地看著眾人,目光中滿是慈愛:“陛下說得是,一家人就該多些團聚的時刻。平日裏深宮內院,大家雖都在一處,卻各自忙碌。像今日這般齊聚一堂,熱熱鬧鬧地做些家常事,實在珍貴。”
朱高熾連忙附和,臉上帶著恭敬的神情:“父皇、母後所言極是,兒臣也盼著能有更多這樣溫馨的時光。平日裏忙於政務,對家人多有疏忽,以後必定多抽時間陪伴。”
張妍微笑著,眼神中透著溫婉賢淑:“今日能與大家一起度過,臣妾深感幸福。一家人齊心協力,做出來的餃子和湯圓,想必味道也是極好的。”
朱高煦大大咧咧地靠在椅子上,笑著說:“哈哈,今日可真是暢快,平日裏哪有這般自在。一會兒我可得多吃點,嚐嚐大家的手藝到底如何。”
朱高燧則文雅地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笑著說:“二哥總是這般豪爽。今日親手參與,確實樂趣無窮,這宮裏的元宵節,倒是有了別樣的溫馨。”
寶慶公主眨著大眼睛,一臉期待:“我包的湯圓肯定最好吃,皇祖父、皇祖母一會兒可得多吃幾個。” 眾人聽了,都被她的天真可愛逗笑。
朱瞻基也不甘示弱,挺直了小身板:“我包的湯圓也不錯,而且我還學會了包餃子呢!”
朱寶雲微笑著,輕聲說道:“今日跟著大家一起,我也學到了不少,很是開心。”
郭惠妃看著這群活潑的孩子們,眼中滿是寵溺:“看著你們這樣開開心心的,我這心裏啊,比吃了蜜還甜。”
不一會兒,太監們將煮好的餃子和湯圓端了上來。熱氣騰騰的餃子和湯圓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擺放在桌子上。朱棣笑著說:“來,大家別客氣,嚐嚐自己的勞動成果。”
眾人紛紛動筷。朱棣夾起一個餃子放入口中,輕輕咀嚼,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嗯,味道不錯,這親手包的餃子果然別有一番風味。”
徐妙雲也嚐了一個湯圓,湯圓軟糯香甜,她露出溫柔的笑容:“這湯圓的餡料香甜可口,孩子們都做得很好。”
寶慶公主緊張地看著大家,問道:“皇兄、皇嫂,我包的湯圓好吃嗎?”
朱棣笑著點點頭:“好吃,寶慶包的湯圓是最甜的。” 寶慶公主聽了,開心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朱高煦一邊大口吃著餃子,一邊含糊不清地說:“這餃子味道真棒,看來大家都是深藏不露啊!”
朱高燧細細品嚐著湯圓,評價道:“這湯圓的口感恰到好處,糯米軟糯,餡料細膩,實在不錯。”
朱瞻基吃著自己包的餃子,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覺得我包的餃子可好吃啦!”
眾人一邊吃著,一邊繼續聊天。歡聲笑語在大廳中迴蕩,其樂融融的氛圍愈發濃厚。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皇宮各處早已點亮了花燈,五彩斑斕的燈光映照在湖麵上,波光粼粼。
朱棣站起身來,說道:“走,咱們一起去禦花園賞燈。” 眾人紛紛響應,跟在朱棣和徐妙雲身後,向禦花園走去。
禦花園內,花燈如繁星般璀璨。各式各樣的花燈造型精美,有栩栩如生的動物花燈,有寓意吉祥的花卉花燈,還有充滿童趣的人物花燈。
寶慶公主興奮地在花燈間穿梭,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嘴裏不停地發出驚歎聲:“哇,這些花燈好漂亮啊!”
朱瞻基拉著朱高熾的手,好奇地問:“父王,為什麽元宵節要賞花燈呀?”
朱高熾笑著解釋道:“這賞花燈啊,是為了祈求平安、幸福。在這明亮的花燈下,一家人團聚,共享歡樂,也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朱棣和徐妙雲並肩走著,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朱棣感慨地對徐妙雲說道:“皇後,你瞧這宮中上下,一片祥和歡樂之景,朕想起往年的元宵節,雖也熱鬧,但都不及今年這般讓朕心中滿是溫暖。”
徐妙雲微微仰頭,目光柔和地看著朱棣,輕聲迴應:“陛下,這都是您心懷慈愛,今日讓眾人齊聚,才有了這闔家團圓的美好時刻。這宮闈之中,親情最為珍貴,今日算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
兩人正說著,朱高煦快步走上前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神情,指著遠處一盞巨大的龍形花燈說道:“父皇、母後,你們看那盞龍燈,做得可真是威風凜凜,栩栩如生,猶如真龍下凡一般!”
朱棣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這盞龍燈確實精巧,想來工匠們花費了不少心思。”
朱高燧也跟了上來,笑著說:“這龍燈寓意著我大明如巨龍騰飛,父皇,這也是我大明繁榮昌盛的好兆頭啊。”
朱棣聽了,爽朗地大笑起來:“哈哈,好!借你吉言,願我大明江山永固,萬世昌盛!”
此時,寶慶公主跑了迴來,手裏拿著一個小兔子花燈,興高采烈地說道:“皇祖父、皇祖母,你們看這個小兔子花燈,好可愛呀!我好喜歡。”
徐妙雲笑著摸摸她的頭,說道:“寶慶喜歡就好,這小兔子花燈確實做得十分精巧,活靈活現的。”
朱瞻基也拿著一個花燈跑過來,那是一個孫悟空的花燈,他揮舞著手中的花燈,模仿著孫悟空的動作,嘴裏還念念有詞:“俺老孫來也!” 引得眾人一陣哄笑。
郭惠妃笑著對朱棣和徐妙雲說:“陛下、娘娘,看著孩子們這般開心,真是讓人欣慰。今日這元宵節,定是他們難忘的迴憶。”
朱棣點點頭,說道:“是啊,孩子們的歡笑就是這宮中最寶貴的聲音。希望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咱們一家人都能如此相聚,共享天倫之樂。”
朱高熾和張妍手挽著手,跟在後麵,張妍輕聲對朱高熾說:“殿下,今日這般溫馨熱鬧,日後迴想起來,必定滿是幸福。”
朱高熾深情地看著她,說道:“夫人說得是,以後我們也要多創造這樣的機會,讓一家人的感情愈發深厚。”
眾人在禦花園中一邊賞燈,一邊聊天。太監們提著燈籠,跟在後麵,為眾人照亮道路。
走著走著,來到了一處湖邊。湖麵上漂浮著許多河燈,閃爍的燭光在水麵上搖曳,如夢如幻。
朱寶雲看著湖麵上的河燈,眼中透著一絲向往,輕聲說道:“這些河燈好美啊,聽說在河燈上許下心願,會很靈驗呢。”
寶慶公主一聽,連忙說道:“那我也要去放河燈,我要許個願,希望皇祖父、皇祖母身體永遠健康,希望我們一家人永遠像今天這樣開心。”
朱棣笑著說:“好,去放吧,說不定你的心願真能實現。”
寶慶公主和朱寶雲興奮地跑到湖邊,宮女遞上河燈。她們小心翼翼地將河燈放在水麵上,然後雙手合十,閉上眼睛,默默許下心願。
朱瞻基也跑過去放了一盞河燈,他大聲說道:“我希望我快快長大,能像皇祖父一樣英勇,保衛咱們大明!”
看著孩子們放河燈許願的模樣,朱棣心中滿是感慨。他對徐妙雲說:“皇後,這些孩子們都是我大明的未來啊,看著他們這般天真又充滿誌向,朕很是欣慰。”
徐妙雲微微頷首,眼中閃著光芒:“陛下,孩子們在這樣溫馨的氛圍中成長,必定能成為國之棟梁。咱們也要好好引導他們,讓他們心懷家國,造福百姓。”
朱高煦看著湖麵上的河燈,突然說道:“父皇,兒臣也有個心願,希望能為我大明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不辜負您的期望。”
朱棣滿意地看著他,說道:“好,有此誌向甚好。朕相信隻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大明必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朱高燧也接口道:“二哥壯誌淩雲,我雖不及二哥那般英勇,但也會在自己的位置上,為我大明出一份力。”
朱高熾微笑著說:“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咱們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隻要一家人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朱棣聽聞,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掃過,眼神中滿是期許與慈愛:“熾兒說得對,這一家人呐,和和睦睦,齊心協力,才是最重要的。國家亦是如此,君臣一心,百姓安康,我大明方能長治久安。”
此時,一陣悠揚的絲竹聲傳來,原來是宮中樂師們在不遠處演奏著歡快的樂曲。樂聲與這熱鬧的花燈、祥和的氛圍相得益彰,將節日的喜悅推向了更高潮。
張妍興致勃勃地說:“如此良辰美景,又有這美妙的樂曲,若能再欣賞些歌舞,那可就更妙了。”
朱棣哈哈一笑,說道:“太子妃所言極是。來人呐,傳朕旨意,讓舞伎們前來獻舞。”
不多時,一群身著華麗服飾的舞伎輕盈地步入場地中央。她們身姿婀娜,翩翩起舞,彩袖飄飄,猶如仙子下凡。伴隨著靈動的舞姿,音樂節奏也時緩時急,令人陶醉其中。
寶慶公主看得入了迷,她拉著朱瞻基的手,興奮地說:“瞻基,你看這些姐姐們跳得好美呀,我要是也能跳得這麽好就好了。”
朱瞻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舞伎們,說道:“等你長大了,肯定能跳得比她們還好。到時候,姑奶奶給我們表演,好不好?”
寶慶公主用力地點點頭:“好呀,我一定會努力學的!”
郭惠妃笑著對朱棣說:“陛下,今日這元宵節安排得如此精彩,不僅讓孩子們盡情歡樂,咱們這些人也仿佛年輕了幾歲。”
朱棣笑著迴應:“難得的佳節,自然要讓大家都盡興。平日裏宮中規矩森嚴,今日也讓大家都放鬆放鬆。”
朱高煦看著看著,突然來了興致,他站起身來,大聲說道:“今日這般熱鬧,兒臣也想湊個興。父皇,兒臣想舞劍助興,不知可否?”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說道:“好啊,朕許久未曾見識過你的劍術了,今日正好看看你可有長進。”
朱高煦當即拔劍出鞘,寒光一閃。他身姿矯健,劍如流星,時而輕盈飄逸,時而剛勁有力。一招一式,盡顯豪邁之氣。眾人紛紛鼓掌叫好,氣氛愈發熱烈。
朱高燧在一旁笑著對朱高熾說:“大哥,二哥這劍術還是這般精湛,看來平日裏沒少下功夫。”
朱高熾微微點頭,說道:“二弟武藝高強,一直都有報國之誌,隻盼他以後能將這一身本領用在正途上。”
此時,舞伎們的舞蹈接近尾聲,朱高煦也收劍歸鞘,迴到座位上。
朱棣滿意地看著朱高煦,說道:“煦兒,你的劍術又精進了不少。朕很高興,我大明的皇子們就該有這般風采。”
朱高煦抱拳行禮,說道:“多謝父皇誇獎,兒臣定當繼續努力,不辱使命。”
徐妙雲看著熱鬧非凡的場景,心中滿是感慨。她輕聲對朱棣說:“陛下,今日這一切,皆因您心懷親情,心係家國。相信在您的帶領下,我大明定會歲歲平安,年年昌盛。”
朱棣握住徐妙雲的手,目光堅定地說:“皇後放心,朕定當殫精竭慮,守護好這萬裏江山,守護好我們這一家人。”
夜漸深,禦花園中的花燈依舊璀璨,歡樂的氛圍絲毫未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繼續享受著這難得的團圓時光,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隻願這美好的時刻能夠永遠延續下去。
夜漸深,禦花園中的花燈依舊璀璨,歡樂的氛圍絲毫未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繼續享受著這難得的團圓時光,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隻願這美好的時刻能夠永遠延續下去。
這時,太監端上了幾盤精美的點心。徐妙雲看了看眾人,微笑著說:“這是禦膳房新做的點心,大家也都嚐嚐,看看合不合口味。”
寶慶公主早就被點心精致的外形吸引,她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桃花形狀的點心,咬了一口,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哇,好好吃呀!這是什麽點心,甜甜的,還有一股花香呢。”
一旁的宮女連忙上前解釋道:“公主殿下,這是桃花酥,是用新鮮的桃花瓣和麵粉製作而成的,所以有股淡淡的花香。”
朱瞻基也拿起一塊,仔細端詳著:“嗯,這桃花酥做得還真像桃花呢,都有點舍不得吃了。” 說著,還是忍不住咬了一口,連連點頭,“味道確實不錯。”
朱棣笑著對寶慶公主和朱瞻基說:“你們呀,喜歡就多吃點。這宮裏的點心,可都是匯聚了天下的手藝。”
朱高燧拿起一塊千層酥,慢慢品嚐著,讚道:“這千層酥層次分明,入口即化,禦膳房的廚子們手藝越發精湛了。”
朱高煦一邊吃著,一邊大大咧咧地說:“這宮裏的點心是不錯,不過我還是覺得民間的小吃別有一番風味。有一次我微服出宮,吃了一種叫驢打滾的小吃,那味道,到現在我都還記得。”
朱棣饒有興趣地問道:“哦?驢打滾?這名字倒是新奇,聽起來不像是吃的,說說看,是個什麽玩意兒?”
朱高煦興致勃勃地說道:“父皇,這驢打滾啊,是用糯米裹著豆沙餡,再撒上黃豆麵,因為最後工序要在黃豆麵裏滾一下,就像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一般,所以就叫驢打滾。吃起來軟糯香甜,可有意思了。”
徐妙雲聽了,笑著說:“聽起來倒是有趣,改日讓禦膳房也試著做做,讓大家都嚐嚐這民間小吃。”
朱高熾點頭讚同:“母後想得周到,民間美食雖不比宮中精致,但勝在質樸有趣,若是能引進宮中,也算是增添了幾分別樣的滋味。”
張妍微笑著看向朱高熾,輕聲說:“殿下,今日聽大家說起各種美食,倒讓我想起家鄉的一些特色小吃,不知什麽時候也能再嚐嚐。”
朱高熾溫柔地看著她:“夫人若是想吃,改日我便派人去尋來。”
郭惠妃也加入話題:“說起各地美食,我娘家那邊也有不少獨特的佳肴。小時候過年過節,家裏都會做各種好吃的,那時候的日子雖然簡單,卻滿是幸福。”
朱棣感慨地說:“是啊,無論美食還是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情’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粗茶淡飯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就像今日,大家聚在一起,品嚐著各種美食,分享著快樂,這才是最珍貴的。”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此時,天空中突然綻放出絢麗多彩的煙花。寶慶公主興奮地跳了起來,指著天空喊道:“快看快看,煙花!好漂亮啊!”
大家都被煙花吸引,紛紛抬頭仰望天空。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如同一朵朵盛開的花朵,照亮了整個禦花園。
朱瞻基興奮地拉著朱高熾的手:“父王,這煙花比我以前看到的都好看!”
朱高熾笑著說:“這是特意為今日元宵節準備的,你喜歡就好。”
朱棣看著天空中的煙花,對眾人說道:“煙花雖美,卻轉瞬即逝。就如這美好的時光,我們更應珍惜當下。希望往後的每一年,咱們一家人都能這般和睦團圓,共度佳節。”
徐妙雲靠在朱棣身旁,輕聲說:“陛下所言極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喜樂,便是這世間最大的幸福。”
煙花在夜空中不斷綻放,一家人沉浸在這溫馨美好的氛圍中,歡聲笑語迴蕩在禦花園的每一個角落,讓這個元宵節的夜晚變得格外難忘。
正月十五的紫禁城,晨曦如紗般輕輕灑落,給這座宏偉的宮殿蒙上了一層柔和的光暈。乾清宮內,朱棣身著一襲明黃常服,端坐在書桌前。陽光透過雕花窗欞,斑駁地落在他身前的奏章上,可他此刻卻無心政務,目光透過窗戶,望向遠方,腦海中思索著今日這特殊的日子 —— 元宵節。
他微微皺眉,片刻後,猛地放下手中毛筆,高聲喚道:“來人!” 聲音在空曠的宮殿內迴蕩。
一位伶俐的太監急忙小跑進來,恭敬地跪地:“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站起身,雙手背後,神色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傳朕旨意,今日元宵節,放所有官員迴家與親人團聚,共慶佳節。”
太監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欣喜,忙不迭應道:“遵旨!” 說罷,便迅速起身,腳步匆匆地離去,去傳達這一令官員們皆大歡喜的詔令。
與此同時,坤寧宮內,徐妙雲已經起身。宮女們圍繞在她身邊,小心翼翼地為她梳妝。徐妙雲端坐在銅鏡前,眼神溫柔而寧靜,看著鏡中自己的麵容,任由宮女梳理著她烏黑的長發。
她輕輕抬手,拿起一支翡翠簪,遞給身旁的宮女,輕聲說道:“今日這團圓佳節,陛下既如此安排,咱們宮中也該好好熱鬧熱鬧。去準備一下,待會兒與陛下一同去東宮。”
宮女微笑著福身,聲音清脆:“是,娘娘。”
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在宮中傳開,太監宮女們瞬間忙碌起來。各處宮殿開始張燈結彩,鮮豔的紅燈籠被逐一掛起,沿著宮廊排列開來,宛如一條紅色的長龍蜿蜒其中。喜慶的氛圍如同靈動的精靈,在每一個角落跳躍、彌漫。
齊聚東宮,溫情開場
臨近晌午,陽光愈發明媚,照得宮牆琉璃瓦熠熠生輝。朱棣與徐妙雲攜手步入東宮。朱高熾和張妍早已在殿外等候,見到父母,趕忙快步上前請安。
朱高熾身形微胖,動作卻不失恭敬,他微微躬身,臉上堆滿了憨厚的笑容,聲音洪亮地說道:“父皇、母後,一路安好。”
張妍身姿婀娜,福身行禮,眉眼含笑,聲音輕柔婉轉:“恭迎父皇、母後。”
隨後,郭惠妃在寶慶公主和朱瞻基的陪伴下緩緩走來。郭惠妃身著華麗宮裝,身姿優雅,麵容和藹,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淡淡的笑意。寶慶公主活潑俏皮,猶如春日裏的小燕子,拉著郭惠妃的手,蹦蹦跳跳的,嘴裏歡快地說著:“郭姨娘,今日可真熱鬧呀!”
朱瞻基則乖巧地跟在一旁,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聲音清脆響亮:“孫兒給曾祖母,皇祖父、皇祖母、父王母後請安。”
眾人相視而笑,一同走進屋內。剛一落座,朱高燧和朱高煦也匆匆趕來。朱高燧步伐輕盈,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快步上前,拱手說道:“父皇、母後,兒臣來遲了。”
朱高煦則大大咧咧地一抱拳,笑聲爽朗:“哈哈,這團圓的日子,可不能少了我。”
朱棣坐在主位上,看著眼前齊聚的家人,心中滿是歡喜,不禁開懷大笑,他大手一揮,聲如洪鍾:“今日一家人難得聚得這麽齊,就該好好樂一樂。”
徐妙雲坐在一旁,微笑著點頭,眼神中滿是慈愛:“是啊,一家人團團圓圓,比什麽都重要。”
廚房勞作,愛意湧動
眾人說笑間,一同前往廚房。廚房裏早已準備好了各種食材,潔白如雪的麵粉、色彩斑斕的餡料、散發著淡淡香氣的糯米粉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
朱棣興致勃勃地走到桌前,挽起衣袖,露出結實的手臂,拿起一塊餃子皮,自信滿滿地說道:“朕今日倒要試試這包餃子的手藝,看看能否讓大家滿意。” 說著,他夾了一大塊餡料放在餃子皮上,用力一捏。結果,餡料從兩邊擠了出來,弄得他滿手都是。
眾人見狀,先是一愣,隨即忍不住哄堂大笑。寶慶公主笑得前仰後合,手指著朱棣,大聲說道:“皇兄,您這餃子變成大花臉啦!”
朱棣看著自己滿手的餡料,也跟著爽朗地笑了起來,無奈地搖搖頭:“看來這包餃子還真是個技術活,朕還得多加練習。”
徐妙雲在一旁掩嘴輕笑,眼中滿是溫柔。她輕輕走到朱棣身邊,動作輕柔地拿起一塊餃子皮,一邊示範一邊耐心講解,聲音溫婉:“陛下,這餡料不能放太多,要均勻地放在中間,然後沿著邊緣輕輕捏合。” 說著,她的手指靈活地在餃子皮邊緣舞動,不一會兒,一個精致飽滿的餃子就出現在眾人眼前。
朱棣認真地看著,像個虛心求學的學生,按照徐妙雲的指導重新包了一個。雖然模樣仍有些笨拙,但總算成功包好了一個完整的餃子。他抬起頭,臉上帶著幾分得意,像個孩子般炫耀:“你們看,朕這第二個可比第一個強多了。”
朱高熾和張妍配合得十分默契。朱高熾卷起袖子,專心致誌地擀著麵皮,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他時不時抬起手臂擦一擦,手上的動作卻不停。張妍則在一旁包餃子,手法嫻熟,包出的餃子形狀規整,如同彎彎的月牙。她一邊包,一邊輕聲對朱高熾說:“殿下,你擀麵皮的速度可要再快些,不然我都要跟不上了。”
朱高熾嘿嘿一笑,手上加快了速度,迴應道:“夫人放心,本太子一定努力,絕不讓夫人等太久。” 兩人之間的互動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引得一旁的眾人露出會心的笑容。
寶慶公主和朱瞻基在另一處也積極參與著包湯圓。寶慶公主拿起糯米粉,試圖包一個湯圓。她皺著眉頭,小手用力地揉著糯米團,小臉漲得通紅,嘴裏還嘟囔著:“這湯圓怎麽這麽難包呀。”
朱瞻基在一旁幫忙,卻越幫越忙,他不小心把糯米粉撒了一些在寶慶公主臉上。寶慶公主頓時變成了一個小花臉,模樣十分滑稽。朱瞻基見狀,先是一愣,隨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寶慶公主氣鼓鼓地瞪了他一眼,然後也跟著笑了起來。兩人的手上、臉上都沾滿了糯米粉,活像兩個調皮的小泥猴。
郭惠妃在一旁看著眾人忙碌的身影,眼中滿是欣慰與笑意。她偶爾走上前,指導一下寶慶公主和朱瞻基,輕聲說道:“孩子們,慢慢來,別著急,這包湯圓呀,就跟做人一樣,得有耐心。”
寶慶公主抬起頭,臉上沾著白白的糯米粉,眼睛亮晶晶地說:“郭姨娘,我記住啦!”
朱高燧見狀,笑著打趣道:“寶慶姑姑這認真勁兒,一會兒包出的湯圓肯定是最甜的。”
朱高煦也跟著起哄:“那一會兒可得多吃幾個寶慶包的湯圓,沾沾這認真的喜氣。”
寶慶公主聽了,更來了勁頭,手上動作不停:“那你們就等著瞧吧!”
朱瞻基不服氣地哼了一聲:“我包的也不會差!” 說著,更加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糯米團。
朱棣看著這熱鬧的場景,感慨地對徐妙雲說:“這般景象,實在難得,看著孩子們這般活潑歡樂,朕心甚悅。”
徐妙雲微笑著迴應:“是啊,陛下,一家人這樣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福氣。”
此時,朱高熾已經擀了不少麵皮,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說道:“今日大家一起動手,這餃子和湯圓必定格外美味。”
張妍笑著點頭:“那是自然,平日裏難得有這樣的機會。”
郭惠妃走到朱高煦身邊,看到他包的餃子形狀奇特,不禁笑道:“煦兒,你這包的可是與眾不同啊。”
朱高煦撓撓頭,大大咧咧地說:“郭奶奶,我這叫創新,說不定味道也別具一格呢!” 眾人又是一陣笑聲。
朱高燧包得較為細致,他拿起一個包好的餃子展示給大家看:“你們看我這個,雖然比不上大哥和大嫂的精致,但也還算像模像樣吧。”
朱寶雲不知何時也來到了廚房,她好奇地看著大家,眼睛裏閃爍著光芒。寶慶公主看到她,連忙招手:“寶雲,快來一起包呀!”
朱寶雲笑著走過去:“我這就來,可別嫌我手笨。”
大家一邊包著,一邊有說有笑。廚房裏充滿了溫馨歡樂的氛圍,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有說笑聲、打鬧聲、指導聲,形成了一曲充滿愛意的團圓樂章。
過了一會兒,餃子和湯圓都包得差不多了。朱棣拍了拍手,說道:“好了,大家的成果都不少,趕緊拿去煮了,朕已經迫不及待想嚐嚐了。” 宮女們應了一聲,小心地將包好的餃子和湯圓端去廚房煮製。
在等待的間隙,眾人迴到大廳休息。太監們迅速擺好了桌椅和茶水。朱棣坐在主位上,環顧著眾人,感慨地說道:“今日這元宵節,咱們一家人親自動手,意義非凡。平日裏,大家各有事務,相聚的時間有限。以後啊,咱們得多找這樣的機會,增進親情。”
徐妙雲點頭讚同,她溫柔地看著眾人,目光中滿是慈愛:“陛下說得是,一家人就該多些團聚的時刻。平日裏深宮內院,大家雖都在一處,卻各自忙碌。像今日這般齊聚一堂,熱熱鬧鬧地做些家常事,實在珍貴。”
朱高熾連忙附和,臉上帶著恭敬的神情:“父皇、母後所言極是,兒臣也盼著能有更多這樣溫馨的時光。平日裏忙於政務,對家人多有疏忽,以後必定多抽時間陪伴。”
張妍微笑著,眼神中透著溫婉賢淑:“今日能與大家一起度過,臣妾深感幸福。一家人齊心協力,做出來的餃子和湯圓,想必味道也是極好的。”
朱高煦大大咧咧地靠在椅子上,笑著說:“哈哈,今日可真是暢快,平日裏哪有這般自在。一會兒我可得多吃點,嚐嚐大家的手藝到底如何。”
朱高燧則文雅地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笑著說:“二哥總是這般豪爽。今日親手參與,確實樂趣無窮,這宮裏的元宵節,倒是有了別樣的溫馨。”
寶慶公主眨著大眼睛,一臉期待:“我包的湯圓肯定最好吃,皇祖父、皇祖母一會兒可得多吃幾個。” 眾人聽了,都被她的天真可愛逗笑。
朱瞻基也不甘示弱,挺直了小身板:“我包的湯圓也不錯,而且我還學會了包餃子呢!”
朱寶雲微笑著,輕聲說道:“今日跟著大家一起,我也學到了不少,很是開心。”
郭惠妃看著這群活潑的孩子們,眼中滿是寵溺:“看著你們這樣開開心心的,我這心裏啊,比吃了蜜還甜。”
不一會兒,太監們將煮好的餃子和湯圓端了上來。熱氣騰騰的餃子和湯圓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擺放在桌子上。朱棣笑著說:“來,大家別客氣,嚐嚐自己的勞動成果。”
眾人紛紛動筷。朱棣夾起一個餃子放入口中,輕輕咀嚼,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嗯,味道不錯,這親手包的餃子果然別有一番風味。”
徐妙雲也嚐了一個湯圓,湯圓軟糯香甜,她露出溫柔的笑容:“這湯圓的餡料香甜可口,孩子們都做得很好。”
寶慶公主緊張地看著大家,問道:“皇兄、皇嫂,我包的湯圓好吃嗎?”
朱棣笑著點點頭:“好吃,寶慶包的湯圓是最甜的。” 寶慶公主聽了,開心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朱高煦一邊大口吃著餃子,一邊含糊不清地說:“這餃子味道真棒,看來大家都是深藏不露啊!”
朱高燧細細品嚐著湯圓,評價道:“這湯圓的口感恰到好處,糯米軟糯,餡料細膩,實在不錯。”
朱瞻基吃著自己包的餃子,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覺得我包的餃子可好吃啦!”
眾人一邊吃著,一邊繼續聊天。歡聲笑語在大廳中迴蕩,其樂融融的氛圍愈發濃厚。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皇宮各處早已點亮了花燈,五彩斑斕的燈光映照在湖麵上,波光粼粼。
朱棣站起身來,說道:“走,咱們一起去禦花園賞燈。” 眾人紛紛響應,跟在朱棣和徐妙雲身後,向禦花園走去。
禦花園內,花燈如繁星般璀璨。各式各樣的花燈造型精美,有栩栩如生的動物花燈,有寓意吉祥的花卉花燈,還有充滿童趣的人物花燈。
寶慶公主興奮地在花燈間穿梭,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嘴裏不停地發出驚歎聲:“哇,這些花燈好漂亮啊!”
朱瞻基拉著朱高熾的手,好奇地問:“父王,為什麽元宵節要賞花燈呀?”
朱高熾笑著解釋道:“這賞花燈啊,是為了祈求平安、幸福。在這明亮的花燈下,一家人團聚,共享歡樂,也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朱棣和徐妙雲並肩走著,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朱棣感慨地對徐妙雲說道:“皇後,你瞧這宮中上下,一片祥和歡樂之景,朕想起往年的元宵節,雖也熱鬧,但都不及今年這般讓朕心中滿是溫暖。”
徐妙雲微微仰頭,目光柔和地看著朱棣,輕聲迴應:“陛下,這都是您心懷慈愛,今日讓眾人齊聚,才有了這闔家團圓的美好時刻。這宮闈之中,親情最為珍貴,今日算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
兩人正說著,朱高煦快步走上前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神情,指著遠處一盞巨大的龍形花燈說道:“父皇、母後,你們看那盞龍燈,做得可真是威風凜凜,栩栩如生,猶如真龍下凡一般!”
朱棣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這盞龍燈確實精巧,想來工匠們花費了不少心思。”
朱高燧也跟了上來,笑著說:“這龍燈寓意著我大明如巨龍騰飛,父皇,這也是我大明繁榮昌盛的好兆頭啊。”
朱棣聽了,爽朗地大笑起來:“哈哈,好!借你吉言,願我大明江山永固,萬世昌盛!”
此時,寶慶公主跑了迴來,手裏拿著一個小兔子花燈,興高采烈地說道:“皇祖父、皇祖母,你們看這個小兔子花燈,好可愛呀!我好喜歡。”
徐妙雲笑著摸摸她的頭,說道:“寶慶喜歡就好,這小兔子花燈確實做得十分精巧,活靈活現的。”
朱瞻基也拿著一個花燈跑過來,那是一個孫悟空的花燈,他揮舞著手中的花燈,模仿著孫悟空的動作,嘴裏還念念有詞:“俺老孫來也!” 引得眾人一陣哄笑。
郭惠妃笑著對朱棣和徐妙雲說:“陛下、娘娘,看著孩子們這般開心,真是讓人欣慰。今日這元宵節,定是他們難忘的迴憶。”
朱棣點點頭,說道:“是啊,孩子們的歡笑就是這宮中最寶貴的聲音。希望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咱們一家人都能如此相聚,共享天倫之樂。”
朱高熾和張妍手挽著手,跟在後麵,張妍輕聲對朱高熾說:“殿下,今日這般溫馨熱鬧,日後迴想起來,必定滿是幸福。”
朱高熾深情地看著她,說道:“夫人說得是,以後我們也要多創造這樣的機會,讓一家人的感情愈發深厚。”
眾人在禦花園中一邊賞燈,一邊聊天。太監們提著燈籠,跟在後麵,為眾人照亮道路。
走著走著,來到了一處湖邊。湖麵上漂浮著許多河燈,閃爍的燭光在水麵上搖曳,如夢如幻。
朱寶雲看著湖麵上的河燈,眼中透著一絲向往,輕聲說道:“這些河燈好美啊,聽說在河燈上許下心願,會很靈驗呢。”
寶慶公主一聽,連忙說道:“那我也要去放河燈,我要許個願,希望皇祖父、皇祖母身體永遠健康,希望我們一家人永遠像今天這樣開心。”
朱棣笑著說:“好,去放吧,說不定你的心願真能實現。”
寶慶公主和朱寶雲興奮地跑到湖邊,宮女遞上河燈。她們小心翼翼地將河燈放在水麵上,然後雙手合十,閉上眼睛,默默許下心願。
朱瞻基也跑過去放了一盞河燈,他大聲說道:“我希望我快快長大,能像皇祖父一樣英勇,保衛咱們大明!”
看著孩子們放河燈許願的模樣,朱棣心中滿是感慨。他對徐妙雲說:“皇後,這些孩子們都是我大明的未來啊,看著他們這般天真又充滿誌向,朕很是欣慰。”
徐妙雲微微頷首,眼中閃著光芒:“陛下,孩子們在這樣溫馨的氛圍中成長,必定能成為國之棟梁。咱們也要好好引導他們,讓他們心懷家國,造福百姓。”
朱高煦看著湖麵上的河燈,突然說道:“父皇,兒臣也有個心願,希望能為我大明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不辜負您的期望。”
朱棣滿意地看著他,說道:“好,有此誌向甚好。朕相信隻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大明必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朱高燧也接口道:“二哥壯誌淩雲,我雖不及二哥那般英勇,但也會在自己的位置上,為我大明出一份力。”
朱高熾微笑著說:“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咱們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隻要一家人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朱棣聽聞,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掃過,眼神中滿是期許與慈愛:“熾兒說得對,這一家人呐,和和睦睦,齊心協力,才是最重要的。國家亦是如此,君臣一心,百姓安康,我大明方能長治久安。”
此時,一陣悠揚的絲竹聲傳來,原來是宮中樂師們在不遠處演奏著歡快的樂曲。樂聲與這熱鬧的花燈、祥和的氛圍相得益彰,將節日的喜悅推向了更高潮。
張妍興致勃勃地說:“如此良辰美景,又有這美妙的樂曲,若能再欣賞些歌舞,那可就更妙了。”
朱棣哈哈一笑,說道:“太子妃所言極是。來人呐,傳朕旨意,讓舞伎們前來獻舞。”
不多時,一群身著華麗服飾的舞伎輕盈地步入場地中央。她們身姿婀娜,翩翩起舞,彩袖飄飄,猶如仙子下凡。伴隨著靈動的舞姿,音樂節奏也時緩時急,令人陶醉其中。
寶慶公主看得入了迷,她拉著朱瞻基的手,興奮地說:“瞻基,你看這些姐姐們跳得好美呀,我要是也能跳得這麽好就好了。”
朱瞻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舞伎們,說道:“等你長大了,肯定能跳得比她們還好。到時候,姑奶奶給我們表演,好不好?”
寶慶公主用力地點點頭:“好呀,我一定會努力學的!”
郭惠妃笑著對朱棣說:“陛下,今日這元宵節安排得如此精彩,不僅讓孩子們盡情歡樂,咱們這些人也仿佛年輕了幾歲。”
朱棣笑著迴應:“難得的佳節,自然要讓大家都盡興。平日裏宮中規矩森嚴,今日也讓大家都放鬆放鬆。”
朱高煦看著看著,突然來了興致,他站起身來,大聲說道:“今日這般熱鬧,兒臣也想湊個興。父皇,兒臣想舞劍助興,不知可否?”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說道:“好啊,朕許久未曾見識過你的劍術了,今日正好看看你可有長進。”
朱高煦當即拔劍出鞘,寒光一閃。他身姿矯健,劍如流星,時而輕盈飄逸,時而剛勁有力。一招一式,盡顯豪邁之氣。眾人紛紛鼓掌叫好,氣氛愈發熱烈。
朱高燧在一旁笑著對朱高熾說:“大哥,二哥這劍術還是這般精湛,看來平日裏沒少下功夫。”
朱高熾微微點頭,說道:“二弟武藝高強,一直都有報國之誌,隻盼他以後能將這一身本領用在正途上。”
此時,舞伎們的舞蹈接近尾聲,朱高煦也收劍歸鞘,迴到座位上。
朱棣滿意地看著朱高煦,說道:“煦兒,你的劍術又精進了不少。朕很高興,我大明的皇子們就該有這般風采。”
朱高煦抱拳行禮,說道:“多謝父皇誇獎,兒臣定當繼續努力,不辱使命。”
徐妙雲看著熱鬧非凡的場景,心中滿是感慨。她輕聲對朱棣說:“陛下,今日這一切,皆因您心懷親情,心係家國。相信在您的帶領下,我大明定會歲歲平安,年年昌盛。”
朱棣握住徐妙雲的手,目光堅定地說:“皇後放心,朕定當殫精竭慮,守護好這萬裏江山,守護好我們這一家人。”
夜漸深,禦花園中的花燈依舊璀璨,歡樂的氛圍絲毫未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繼續享受著這難得的團圓時光,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隻願這美好的時刻能夠永遠延續下去。
夜漸深,禦花園中的花燈依舊璀璨,歡樂的氛圍絲毫未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繼續享受著這難得的團圓時光,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隻願這美好的時刻能夠永遠延續下去。
這時,太監端上了幾盤精美的點心。徐妙雲看了看眾人,微笑著說:“這是禦膳房新做的點心,大家也都嚐嚐,看看合不合口味。”
寶慶公主早就被點心精致的外形吸引,她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桃花形狀的點心,咬了一口,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哇,好好吃呀!這是什麽點心,甜甜的,還有一股花香呢。”
一旁的宮女連忙上前解釋道:“公主殿下,這是桃花酥,是用新鮮的桃花瓣和麵粉製作而成的,所以有股淡淡的花香。”
朱瞻基也拿起一塊,仔細端詳著:“嗯,這桃花酥做得還真像桃花呢,都有點舍不得吃了。” 說著,還是忍不住咬了一口,連連點頭,“味道確實不錯。”
朱棣笑著對寶慶公主和朱瞻基說:“你們呀,喜歡就多吃點。這宮裏的點心,可都是匯聚了天下的手藝。”
朱高燧拿起一塊千層酥,慢慢品嚐著,讚道:“這千層酥層次分明,入口即化,禦膳房的廚子們手藝越發精湛了。”
朱高煦一邊吃著,一邊大大咧咧地說:“這宮裏的點心是不錯,不過我還是覺得民間的小吃別有一番風味。有一次我微服出宮,吃了一種叫驢打滾的小吃,那味道,到現在我都還記得。”
朱棣饒有興趣地問道:“哦?驢打滾?這名字倒是新奇,聽起來不像是吃的,說說看,是個什麽玩意兒?”
朱高煦興致勃勃地說道:“父皇,這驢打滾啊,是用糯米裹著豆沙餡,再撒上黃豆麵,因為最後工序要在黃豆麵裏滾一下,就像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一般,所以就叫驢打滾。吃起來軟糯香甜,可有意思了。”
徐妙雲聽了,笑著說:“聽起來倒是有趣,改日讓禦膳房也試著做做,讓大家都嚐嚐這民間小吃。”
朱高熾點頭讚同:“母後想得周到,民間美食雖不比宮中精致,但勝在質樸有趣,若是能引進宮中,也算是增添了幾分別樣的滋味。”
張妍微笑著看向朱高熾,輕聲說:“殿下,今日聽大家說起各種美食,倒讓我想起家鄉的一些特色小吃,不知什麽時候也能再嚐嚐。”
朱高熾溫柔地看著她:“夫人若是想吃,改日我便派人去尋來。”
郭惠妃也加入話題:“說起各地美食,我娘家那邊也有不少獨特的佳肴。小時候過年過節,家裏都會做各種好吃的,那時候的日子雖然簡單,卻滿是幸福。”
朱棣感慨地說:“是啊,無論美食還是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情’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粗茶淡飯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就像今日,大家聚在一起,品嚐著各種美食,分享著快樂,這才是最珍貴的。”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此時,天空中突然綻放出絢麗多彩的煙花。寶慶公主興奮地跳了起來,指著天空喊道:“快看快看,煙花!好漂亮啊!”
大家都被煙花吸引,紛紛抬頭仰望天空。五彩斑斕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如同一朵朵盛開的花朵,照亮了整個禦花園。
朱瞻基興奮地拉著朱高熾的手:“父王,這煙花比我以前看到的都好看!”
朱高熾笑著說:“這是特意為今日元宵節準備的,你喜歡就好。”
朱棣看著天空中的煙花,對眾人說道:“煙花雖美,卻轉瞬即逝。就如這美好的時光,我們更應珍惜當下。希望往後的每一年,咱們一家人都能這般和睦團圓,共度佳節。”
徐妙雲靠在朱棣身旁,輕聲說:“陛下所言極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喜樂,便是這世間最大的幸福。”
煙花在夜空中不斷綻放,一家人沉浸在這溫馨美好的氛圍中,歡聲笑語迴蕩在禦花園的每一個角落,讓這個元宵節的夜晚變得格外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