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偉壯麗的紫禁城文華殿中,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一道道明亮的光線,將殿內照得通亮。朱棣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冕旒,正坐在寬大的書桌後,專注地篩選著科舉考試入圍的名單。朱高熾恭敬地站在一旁,不時探身看向名單,神態中帶著幾分謹慎與專注。


    朱棣的手指在名單上緩緩滑動,忽然,他的動作停住,目光緊緊鎖定在 “楊榮”“楊士奇”“楊溥” 這三個名字上。他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寶一般,臉上浮現出一抹難以抑製的驚喜笑容。


    朱棣微微抬起頭,眼神中透著興奮與篤定,對朱高熾說道:“高熾,你瞧瞧這三個名字,楊榮、楊士奇、楊溥,這三人可是有著非凡的才華。” 朱高熾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趕忙湊近名單,仔細端詳著這三個名字,隨後一臉茫然地看向朱棣:“父皇,這三人難道有什麽特別之處?兒臣倒是未曾聽聞過。”


    朱棣輕輕靠在椅背上,眼神中滿是自信與期許,抬手輕輕撫摸著下巴,說道:“聽聞他個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有他們相助,我大明必將更加昌盛繁榮,日後定能為我大明立下汗馬功勞。”


    就在這時,一陣輕盈的腳步聲傳來,徐妙雲邁著優雅的步伐緩緩走進文華殿。她身著華麗的鳳袍,頭戴珠翠鳳冠,儀態萬千,舉手投足間盡顯高貴氣質。她輕輕走到朱棣身旁,微微俯身,目光落在名單上,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婉的笑容:“陛下,這三人的才華臣妾也有所耳聞。既然如此,定要好好考察一番,不可埋沒了人才。”


    朱棣笑著點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思索,伸手輕輕握住徐妙雲的手,說道:“皇後所言極是。傳朕旨意,宣劉伯溫進宮,朕要與他商議,親自考較這三人。”


    不多時,劉伯溫在太監的引領下緩緩步入文華殿。雖已年逾古稀,但他精神矍鑠,步伐穩健。他身著一襲黑色長袍,頭戴烏紗帽,麵容清瘦,眼神卻依舊犀利深邃。


    朱棣趕忙起身相迎,快步走到劉伯溫麵前,伸手攙扶著劉伯溫,臉上滿是敬重之色:“老師,許久未見,您身子骨可好?” 劉伯溫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溫和的光芒,拱手行禮道:“多謝陛下掛念,老臣身體尚可。聽聞陛下要考較此次科舉的幾位才俊?”


    朱棣笑著點頭,一邊扶著劉伯溫走向座椅,一邊說道:“正是此事。老師請坐。” 待劉伯溫入座後,朱棣指著名單上的三人,神情鄭重地說道:“老師,就是這楊榮、楊士奇、楊溥。老師博古通今,見識非凡,還望您能一同出謀劃策,為我大明選拔真正的棟梁之才。”


    劉伯溫眯起眼睛,目光落在名單上,仔細端詳著這三個名字,片刻後,緩緩抬起頭,撫著胡須,神色平靜地說道:“陛下既有此意,老臣自當效犬馬之勞。隻是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考較?”


    朱棣微微皺眉,沉思片刻,目光堅定地看著劉伯溫,說道:“朕打算以治國理政、民生社稷為題,考考他們的見解與才略。看看他們是否真有安邦定國的本事。”


    徐妙雲在一旁輕輕點頭,眼神中透著睿智,補充道:“不僅要考學識,還要觀察他們的應變能力與品德修養。一個人的品德才是為官之本,若有才無德,終究難以為國為民效力。”


    朱高熾也連忙附和,一臉認真地說道:“父皇、母後所言甚是,兒臣也覺得品德才學缺一不可。唯有德才兼備之人,才能肩負起大明的未來。”


    劉伯溫撫著胡須,露出讚許的神色,微微點頭道:“陛下、皇後思慮周全。如此考較,方能選出德才兼備之人,為我大明所用。”


    朱棣一拍桌子,站起身來,神色威嚴而又充滿豪情:“好!就這麽辦。傳朕旨意,命楊榮、楊士奇、楊溥三日後進宮,朕要親自見一見這三位賢才。”


    在宏偉的乾清宮中,宮殿巍峨莊嚴,朱紅色的宮牆和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巨大的殿門敞開著,陽光直直地投射進來,照亮了金磚鋪就的地麵。


    朱棣身著明黃色的龍袍,端坐在高大的龍椅之上。龍袍上繡著的五爪金龍在光線中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動,發出細碎聲響。他目光深邃而銳利,帶著上位者的威嚴,靜靜地等待著。


    朱高熾恭敬地站在朱棣的左下首位置,神態謙和,微微低頭,雙手交疊在身前。劉伯溫則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雖已年逾古稀,頭發和胡須都已花白,但精神矍鑠,眼神中透著智慧與沉穩。


    太監的聲音在宮殿中迴蕩:“宣楊榮、楊士奇、楊溥覲見!”


    片刻後,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乾清宮。他們穿著樸素但整潔的藍色長衫,神色中帶著一絲緊張,卻又努力保持著鎮定。進入宮殿後,三人整齊地跪地,齊聲說道:“草民楊榮、楊士奇、楊溥,拜見陛下、太子殿下、劉大人,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微微抬手,聲音沉穩有力:“都起來吧。”


    三人緩緩起身,站成一排,微微低頭,不敢直視上方。


    朱棣的目光首先落在楊榮身上,仔細打量著他。楊榮身材挺拔,麵容剛毅,眼神中透著聰慧與自信。朱棣開口道:“楊榮,朕聽聞你頗具才學。如今朕問你,若朝堂之上,各方勢力對一項國策爭論不休,你會如何應對?”


    楊榮向前邁出一步,拱手行禮,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首先草民會認真傾聽各方的觀點和理由,梳理其中的關鍵所在。然後,以國家的根本利益和長遠發展為出發點,權衡利弊。若是能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之法,自然最好;若無法調和,便需向陛下清晰地闡述各方案的優劣,由陛下聖裁。”


    朱棣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認可的神色。接著,他將目光轉向楊士奇,問道:“楊士奇,你來說說,若你負責治理一地,發現當地官員貪汙成風,你會采取什麽舉措?”


    楊士奇頓了頓,接著說道:“待證據確鑿之後,草民絕不姑息手軟,定要嚴懲首惡。將貪汙官員的罪行公之於眾,以儆效尤,讓其他官員明白貪汙的後果。對於那些情節較輕、尚有悔改之心的官員,可根據其罪行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如降職、罰俸等,讓他們能夠改過自新。”


    朱棣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思索:“隻靠嚴懲,恐難從根本上杜絕貪汙,你可有其他良策?”


    楊士奇神色堅定:“陛下聖明,僅靠懲處確實不夠。草民會建立一套完善且嚴格的監督機製,選拔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之人擔任監察之職。這些監察官員要定期巡查當地各級衙門,不僅要審查賬目,還要關注官員的日常行為和施政舉措。一旦發現有貪汙受賄、濫用職權等行為,立即上報並嚴肅處理。”


    “再者,對當地官員要進行定期的廉政教育。邀請朝中的賢能之士或是德高望重的老臣,為官員們講述為官之道、廉潔之重。讓他們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本分,明白為官一任,應造福一方,而不是中飽私囊。同時,對於廉潔奉公、政績突出的官員,要給予表彰和獎勵,樹立正麵榜樣,激勵更多官員向他們學習。”


    朱棣聽後,露出讚許之色:“嗯,你考慮得頗為周全。治理地方,不僅要懲治惡吏,更要引導官員向善。”


    此時,劉伯溫在一旁笑著插言:“楊士奇所言,深得治理精髓啊。賞罰分明,恩威並施,方能營造良好的官場風氣。”


    朱棣又將目光投向楊溥,語氣平和了許多:“楊溥,如今百姓生活雖有改善,但仍有諸多不易。若讓你負責一項民生工程,你會從何處著手?”


    楊溥從容地走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緩緩說道:“陛下,百姓之事,衣食住行最為關鍵。若負責民生工程,草民會先深入民間,與百姓麵對麵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最迫切的需求。”


    朱棣饒有興趣地問道:“那依你看,百姓目前最急需解決的會是什麽問題?”


    楊溥思索片刻後迴答:“陛下,不同地區的百姓需求各異。但總體而言,許多地方的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影響了農作物的灌溉和收成。若當地水利設施不完善,草民便會優先興修水利。修築堤壩、疏通河道、挖掘灌溉渠道,確保農田能夠得到充足的水源,保障糧食的產量。糧食乃百姓生存之本,隻有糧食豐收,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朱棣點了點頭:“水利確實關乎民生大計。但興修水利,耗費人力物力巨大,你打算如何籌措資源?”


    楊溥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興修水利所需的人力,草民會發動當地百姓參與。一方麵,給予參與工程的百姓一定的報酬和糧食補貼,讓他們能夠維持生活;另一方麵,向百姓說明水利工程對他們自身和整個地區的長遠好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至於物力和資金,除了申請朝廷的撥款支持,草民也會鼓勵當地的富商鄉紳出資讚助。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榮譽和表彰,比如立碑紀念等,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朱棣微微皺眉:“若富商鄉紳不願出資呢?”


    楊溥堅定地說:“陛下,若有富商鄉紳不願出資,草民也不會強迫。但會向他們闡明,民生工程的改善最終也會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對他們的生意也有益處。同時,朝廷的支持和百姓的努力,也會讓他們看到工程的前景和意義。若實在無法說服,草民也會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規劃資金使用,通過節約開支等方式,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朱棣露出滿意的笑容:“你能考慮到這些細節,甚好。除了水利,若百姓在其他方麵還有需求呢?”


    楊溥接著說:“陛下,若當地交通不便,阻礙了物資的流通和百姓的出行,草民便會著手修路架橋。便利的交通不僅能讓百姓更方便地前往集市買賣物資,還能吸引外地的客商,促進當地商業的發展。在修路架橋的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工程質量,選用合適的材料,確保道路和橋梁能夠長期使用。”


    朱棣聽後,不禁感歎道:“你心係民生,考慮周全。朕期待你能將這些想法在實際中得以實現。”


    這時,一直靜靜在屏風後聆聽的徐妙雲輕移蓮步,從屏風後緩緩走出。她身著華麗端莊的鳳袍,頭戴鳳冠,步搖輕顫,氣質高貴而典雅。徐妙雲麵帶溫和的微笑,眼神中透著慈愛與睿智,走到朱棣身旁微微站定。


    朱棣看著徐妙雲,笑著對三人說道:“皇後一直心係朝堂之事,也關心人才的培養,你們且聽聽皇後有何教誨。”


    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趕忙再次跪地行禮:“見過皇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徐妙雲微微抬手示意三人起身,聲音溫婉卻不失威嚴地說道:“三位皆是陛下看重的人才,哀家今日也有幾句話要問你們。你們既入仕途,想必都懷揣著為國家、為百姓效力的誌向。但這官場之路,布滿荊棘,人心複雜難測。日後你們或許會麵臨諸多誘惑與困境,若在為官過程中,遭受到誤解和詆毀,你們打算如何應對?”


    楊榮率先抬起頭,目光誠摯地說道:“皇後娘娘,草民以為,為官者應以忠誠和公正為本。若遭誤解詆毀,首先不能自亂陣腳。草民會保持冷靜,反思自身行為,看是否真有做得不妥之處。若確有不足,便虛心接受,加以改正。若純屬無中生有、惡意中傷,草民也不會退縮逃避。草民會尋找合適的時機,向陛下和朝堂眾人闡明事實真相,以正視聽。同時,草民會更加專注於自己的職責,用實際行動和政績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與能力。”


    徐妙雲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肯定:“能保持冷靜,以行動自證,這是難得的品質。楊士奇,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楊士奇恭敬地迴答道:“皇後娘娘,遭人誤解詆毀,心中難免委屈。但草民深知,為官不能隻圖一時暢快。此時若急於辯解,可能會適得其反。草民會選擇隱忍,在隱忍中默默努力。一方麵,更加謹言慎行,避免再給人留下把柄;另一方麵,積極為百姓謀福利,為朝廷效力。相信隻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時間會證明一切,那些不實的詆毀終會不攻自破。”


    徐妙雲微笑著說:“懂得隱忍,以時間和行動化解危機,是個沉穩的想法。楊溥,輪到你說說了。”


    楊溥神情肅然,語氣堅定地說道:“皇後娘娘,麵對誤解詆毀,草民會堅守自己的初心。這些挫折和困境不能動搖草民為百姓做事的決心。草民會將其視為一種磨練,更加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同時,草民也會借助身邊正直的同僚和朋友之力,讓他們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為自己提供支持和幫助。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夠驅散陰霾,還自己一個清白。”


    徐妙雲聽後,滿意地笑了笑:“你們三人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且都能從大局和長遠考慮,哀家很是欣慰。這官場之中,難免會有風浪,但隻要你們堅守本心,秉持公正廉潔,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朱棣在一旁笑著對三人說:“皇後所言極是。你們要時刻牢記,朕和皇後對你們寄予厚望,整個大明的百姓也都盼望著你們能有所作為。”


    朱高熾也上前一步,溫和地說道:“三位日後在朝中,若遇到困難,也可與本太子交流。本太子定會盡己所能,為你們提供幫助。”


    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感動不已,連忙跪地謝恩:“多謝陛下、皇後娘娘、太子殿下的關懷與教導,我等定銘記於心,不負厚望。”


    朱棣接著說道:“朕今日還有一個問題要考考你們。如今我大明國力漸盛,但周邊仍有一些勢力對我大明邊境虎視眈眈。若你們負責邊防事務,如何在保障邊境安寧的同時,促進與周邊地區的友好交流?”


    楊榮略作思考後說道:“陛下,草民認為首先要加強邊防軍隊的建設。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軍隊,是保障邊境安寧的基礎。要確保軍隊裝備精良,定期進行實戰演練,提高士兵的戰鬥技能和應變能力。同時,修建堅固的防禦工事,如城牆、堡壘等,抵禦外敵的入侵。在促進友好交流方麵,可在邊境設立互市。允許雙方百姓進行貿易往來,互通有無。通過經濟利益的紐帶讓雙方更加珍惜和平的局麵。在互市的管理上,派遣得力官員進行規範,保障交易的公平公正,避免因貿易糾紛引發衝突。另外,也可邀請周邊地區的首領或使節到我大明內地參觀訪問,讓他們親身感受我大明的繁榮昌盛和友好誠意,以此增進彼此的友誼與合作。”


    朱棣微微點頭,示意楊榮坐下,又將目光投向楊士奇:“楊士奇,你對此有何看法?”


    楊士奇向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楊榮所言甚是。草民覺得在加強軍事防禦的同時,情報工作也至關重要。在邊境廣布耳目,密切關注周邊勢力的動向,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對於友好交流,除了互市和邀,還可以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派遣我大明的學者、工匠到周邊地區,傳播我大明的文化、技術;同時也歡迎他們的學子、藝人等來我大明學習交流。通過文化的交融,能消除彼此的隔閡,從思想層麵促進友好關係的建立。”


    “並且,對於周邊勢力,可采取分化拉攏的策略。對於那些有友好意願的部落或勢力,給予適當的支持,增強他們與我大明合作的意願。而對於那些妄圖侵犯我大明邊境的勢力,則要給予堅決打擊,讓他們知道我大明的威嚴不可侵犯。恩威並施,方能保障邊境長治久安。”


    朱棣撫須沉思片刻,然後看向楊溥:“楊溥,說說你的想法,莫要與他們重複了。”


    楊溥恭敬行禮後說道:“陛下,草民以為,保障邊境安寧與促進友好交流可雙管齊下。在軍事方麵,除了加強常規防禦,還應注重培養熟悉邊境地形和周邊勢力情況的將領。這些將領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製定靈活的戰略戰術,應對各種複雜局麵。”


    “在友好交流上,我們可以利用宗教的力量。我大明有多種宗教信仰,且教義大多倡導和平、友善。可以鼓勵宗教人士與周邊地區的宗教界進行交流,舉辦宗教活動,通過宗教的紐帶增進彼此的認同感和親近感。另外,還可以建立邊境學校,為雙方邊境的百姓子弟提供教育機會。讓不同地區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從小培養他們的友好情誼,為未來的和平共處奠定基礎。”


    朱棣聽完三人的迴答,不禁放聲大笑:“哈哈哈哈,你們三人各有高見,且相輔相成。朕心甚悅。這邊防之事,看似簡單,實則關係重大。既要展現我大明的威嚴,又要以和平友好為導向,促進共同發展。”


    劉伯溫此時也笑著說道:“陛下,此三人見解獨到,思路開闊,實乃我大明之幸啊。假以時日,必能為陛下分憂,為大明的繁榮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朱棣點頭稱是:“朕也如此認為。如今朝堂之上,正需要你們這樣有見識、有能力的人才。朕希望你們日後能夠齊心協力,輔佐朕和太子,將我大明治理得更加昌盛。”


    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連忙跪地,齊聲說道:“陛下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肝腦塗地,不負陛下重托!”


    朱高熾微笑著對三人說:“三位皆是飽學之士,日後還望多多與本太子交流治國理政之道,共同為大明的江山社稷出謀劃策。”


    三人恭敬迴應:“太子殿下客氣了,我等定當聽從太子殿下吩咐。”


    這時,朱棣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不過,朕也要提醒你們,權力越大,責任越重。為官者,切不可貪汙腐敗、結黨營私。一旦發現有違法亂紀之事,朕絕不姑息。”


    三人神情凜然,齊聲說道:“陛下教誨,我等銘記於心,定當廉潔奉公,堅守正道。”


    徐妙雲也輕聲說道:“你們三人都是從民間走來,深知百姓疾苦。希望你們在為官過程中,始終心係百姓,做一個清正廉潔、為民請命的好官。”


    “皇後娘娘教誨,我等永記心間。” 三人再次謝恩。


    隨後,朱棣站起身來,緩緩走到宮殿中央,目光望向遠方,仿佛看到了大明未來的輝煌:“我大明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有著無限的潛力。你們作為朕選拔的人才,要胸懷天下,為了大明的千秋萬代,努力奮鬥。朕相信,在你們的輔佐下,我大明定能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307246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30724669並收藏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