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伯溫,大家都不陌生。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世稱“劉青田”、“劉誠意”、“劉文成”,處州路青田縣南田(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明朝開國元勳,“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自幼博覽經史及天文、曆法、兵法、性理諸書,尤精象緯之學。至順四年(1333年)舉進士。授江西高安縣丞。後任江西行省職官禦史、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浙東元帥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職。因遭排擠憤而辭官,迴鄉隱居著述。 至正二十年(1360年),應朱元璋之請,至應天(今南京),任謀臣,參與機要決策。針對當時形勢,提出時務十八策,被采納,後又陸續陳策。朱元璋稱帝後,任禦史中丞兼太史令,參與製定曆法、奏立軍衛法。 洪武四年,因與左丞相胡惟庸交惡,被胡所譖,賜歸鄉裏。洪武八年,憂憤而死。


    當然,以上所描述的僅僅隻是曆史中的一種結局而已。然而,由於朱棣和徐妙雲的穿越,引發了一係列蝴蝶效應,使得所有的情況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伯溫最終並沒有辭去官職,也沒有因為楊憲的事情而受到牽連。相反,他成為了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先後輔佐過朱元璋和朱棣兩位皇帝,並最終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善終。


    深秋的天空被烏雲籠罩,空氣裏彌漫著一種別樣的蕭瑟。皇宮中的氣氛異常凝重,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而在朝堂之上,更是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


    在這個時刻,以智謀著稱的丞相劉伯溫正靜靜地站在自己的書房內,透過窗戶,凝視著窗外飄落的黃葉。他的目光深邃而憂慮,心中如亂麻般糾結。


    最近,浙東一黨的胡惟庸勢力日益膨脹,對劉伯溫的打壓越來越明顯。他深深地感到,如果自己繼續留在朝堂,恐怕難以逃脫胡惟庸的陷害。於是,一個辭官的念頭在他心頭萌生,他渴望遠離這權力的旋渦,尋找一片寧靜的天地。


    第二天,劉伯溫先覲見皇後娘娘,緊接著,一名宮女輕聲稟報:“皇後娘娘,劉老先生求見。”他知道,現在正是關鍵時刻,不能有絲毫疏忽。


    皇後娘娘微微頷首,表示同意,隨後輕聲說道:“宣劉伯溫覲見吧。”宮女應了一聲,轉身離去。不一會兒,劉伯溫便來到了寢宮門口,一名宮女引著他進入房間內。


    進了寢宮後,劉伯溫恭恭敬敬地向皇後娘娘行禮道:“臣劉伯溫參見皇後娘娘。”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透露出一種沉穩和自信。


    皇後娘娘微笑著點點頭,親切地迴應道:“劉老先生,不必多禮,請快些起來吧!”她站起身來,親自走上前去,扶起劉伯溫,又命人賜座給他。


    劉伯溫感激涕零,再次謝恩後,緩緩坐下,目光平靜地看著皇後娘娘。他深知,接下來的對話或許將影響自己的前途命運。


    “皇後娘娘,微臣想要辭官歸隱山林,懇請娘娘幫我勸一勸皇上。”劉伯溫老先生深深地向皇後娘娘行了一個大禮,語氣誠懇而謹慎。


    皇後娘娘歎了口氣,神情惋惜地說道:“青田先生,這實在是太遺憾了。你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如今的大明仍然需要像您這樣的人才啊!況且,你與皇上之間的情誼深厚無比,皇上對你也是十分信任的。”


    “皇後娘娘,你的好意臣心領了,但現如今臣已經年邁,恐怕已經有心無力,況且。。。。。。”劉伯溫老先生一臉擔憂地說著。


    “皇後娘娘,燕王殿下與燕王妃求見。”春蘭傳話。


    “快請他們進來。”馬皇後有條不紊地迴應著。


    “那皇後娘娘,微臣告辭,你們聊。”劉伯溫迴應道。


    “劉老先生,請稍等,沒關係,棣兒也是你看著長大的,你是他的老師來的。”馬皇後邀請劉伯溫留下。


    “參見母後。”朱棣徐妙雲異口同聲地說著。


    “一家人不必多禮。”馬皇後一臉和藹可親地說著。


    “臣參見燕王殿下、燕王妃。”劉伯溫同樣給予行禮。


    “老師\/劉老先生不必多禮。”朱棣徐妙雲同樣給予迴應。


    “棣兒,妙雲,你們怎麽過來了,發生了什麽事嗎?”馬皇後一臉疑惑地問道。她知道朱棣和徐妙雲都是孝順之人,但他們突然前來,還是讓她感到有些奇怪。


    “聽聞母後昨天身體不適,這是兒臣與妙雲調製的藥膏,帶過來給母後塗抹一下。”朱棣一臉正經地說著。他將手中的藥膏遞給馬皇後,眼中滿是關切之情。


    “好,你們有心了,母後這就收下,待會塗抹。”馬皇後一臉興奮地說著。她接過藥膏,心中充滿了感動。她知道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對自己的關心和愛,這份親情讓她感到無比溫暖。


    “母後,我已經告訴春蘭要如何使用了,待會讓春蘭幫你。”徐妙雲解釋道。她微笑著看著馬皇後,眼中充滿了溫柔和關愛。她知道馬皇後一直都很疼愛自己,所以也想盡一份孝心來迴報她的養育之恩。


    “燕王殿下,燕王妃至純至孝,真是我們大明的福星啊!”劉伯溫稱讚道。他站在一旁,看到朱棣和徐妙雲如此孝順,不禁感歎不已。他認為這樣的品德在皇室中實屬難得,因此對兩人更加敬重。


    “老師,朱棣以後還有很多事向你指教呢?不要離開我們,況且老師你滿腹才華,大明建設更是離不開你呢。”朱棣說出發自肺腑的真心話。他誠懇地看著劉伯溫,希望能留住這位博學多才的老師。他深知劉伯溫的智慧和才能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希望他能繼續留在朝廷,為大明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朱棣和徐妙雲深知曆史,他們知道劉伯溫是一個極具治國才華的人。然而,在曆史上,如果不是受到楊憲的拖累以及胡惟庸的陷害,劉伯溫也不會在僅僅65歲的時候就過早離世。既然他們如今已經穿越而來,那麽他們決心要親手打破這個局麵。他們堅信,隻有聯合劉伯溫老先生的智慧與力量,才能夠推動未來的改革,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大明盛世。


    “殿下,並非我不願意,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劉伯溫感慨萬分地說道。


    “劉老先生,聽說您精通麵相之術,不知道是否能為棣兒和妙雲看看麵相呢?”馬皇後一臉嚴肅地問道。其實,馬皇後內心非常清楚青田先生對未來的擔憂,但同時她也知道棣兒與劉伯溫之間關係很好,而且棣兒和妙雲總是有著各種奇思妙想,說不定棣兒真的有可能改變劉伯溫的命運走向。於是,朱棣和徐妙雲也十分配合地坐在了一旁,他們作為穿越者,同樣渴望了解這位傳奇人物——劉伯溫的真正才華。


    劉伯溫的目光認真而專注,仔細端詳著眼前的朱棣和徐妙雲,臉上的表情漸漸變得驚訝起來。一開始,他還覺得這對夫婦不過是普通的一對兒,沒什麽特別之處。然而,當他將視線投向朱棣的時候,心中不由得大吃了一驚。


    朱棣的眉宇之間流露出一股令人難以形容的英氣,那種威嚴讓人無法忽視。他的眼神深邃而堅定,仿佛能夠洞悉世間萬物。最令劉伯溫震驚的是,他竟然在朱棣身上察覺到了一股強大的龍氣——這種氣息唯有未來的真命天子才會擁有!


    緊接著,劉伯溫的目光轉向了一旁的徐妙雲。她的氣質溫柔婉約,宛如美玉般溫潤。她的眉目之間流轉著一抹聰慧的光芒,顯得格外迷人。她的美麗並不張揚,反而給人一種內斂深沉的感覺。劉伯溫再次被震撼到了:他竟然從徐妙雲身上感受到了一股鳳凰之氣——這可是未來母儀天下之人的獨特氣息啊!


    當年,劉伯溫在京城的時候,曾經見過太子朱標和太子妃呂氏,那時候,他便已經敏銳地察覺到,太子朱標身上所散發出的龍氣,以及太子妃呂氏身上所蘊含的鳳凰之氣。但是,相較於今日所見的朱棣和徐妙雲,他們身上的氣息顯得較為微弱,遠不如朱棣和徐妙雲那般耀眼奪目。


    如今,再次見到朱棣和徐妙雲後,劉伯溫不禁為之一震。他驚訝地發現,朱棣和徐妙雲身上的龍氣和鳳凰之氣,竟散發出比當年太子朱標和太子妃呂氏更為強烈的光芒。這種光芒讓劉伯溫心中暗自驚歎不已,同時也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激動之情。


    劉伯溫忍不住心中的激動,開始仔細推算起來。他運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術數知識,試圖解讀朱棣和徐妙雲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息。然而,隨著推算的深入,他卻驚訝地發現,自己之前的判斷似乎存在著偏差。盡管他早已察覺到朱棣和徐妙雲身上的龍氣和鳳凰之氣,但當時他以為那不過是一種表麵現象,並未意識到與自己的緣分如此深厚。


    此刻,劉伯溫終於明白過來。他原本以為朱棣和徐妙雲隻是普通的夫妻,但現在看來,他們的命格竟然如此富貴。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自己與這對夫婦之間有著一種無法解釋的緣分,仿佛命中注定一般。這讓劉伯溫心中不禁感歎,原來朱棣和徐妙雲才是他真正的貴人!


    劉伯溫心中暗自感歎:“原來如此,我明白了。這對夫婦真是我的福星啊!”


    他滿臉興奮地望著朱棣和徐妙雲,語氣激動地說:“皇後娘娘,燕王殿下與燕王妃不僅自身命格高貴,更是臣命中注定的貴人。今日得見,實在是上天眷顧。”


    朱棣和徐妙雲一聽,心中不禁暗暗感歎:“這劉伯溫果然名不虛傳,真是神機妙算啊!”他們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對劉伯溫的敬佩之情。


    馬皇後微微一笑,溫和地說:“劉老先生,這下您可以放心了吧?”她知道劉伯溫一直擔心朱棣和徐妙雲的未來,現在有了這個預言,相信他會安心不少。


    劉伯溫恭敬地迴答道:“老臣明白了,多謝皇後娘娘,燕王殿下與燕王妃。”他深深地向三人行了一個禮,表示自己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劉伯溫深知這次預言的重要性,他將全力以赴,絕不辜負燕王殿下與燕王妃的期望。


    告別時,劉伯溫再次表達了感謝,並承諾會盡心盡力輔佐朱棣和徐妙雲。隨後,他告辭離去,步伐堅定而有力。


    馬皇後看著劉伯溫遠去的背影,感慨地說:“棣兒,妙雲,你們一定要真誠對待劉老先生,他不僅是你們的啟蒙老師,更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要記住,尊重師長、珍惜師恩是做人的根本。”


    朱棣和徐妙雲鄭重地點頭,表示一定會聽從皇後娘娘的教誨。他們明白,劉伯溫的教導對於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他們將永遠銘記這份恩情。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棣和徐妙雲加倍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們明白,隻有成為真正的強者,才能不負劉伯溫的期望,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他們也時常想起劉伯溫的預言,心中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之後,朱棣與徐妙雲運用自身的技術及係統的獎勵,製出了精鹽、香水及三輪車等,再結合劉老先生的智慧和力量實行改革與推廣等,劉伯溫在朝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及秉承著清廉的作風,讓朱元璋慢慢打消對他的顧慮,後來楊憲事發劉伯溫也沒有收到牽連。


    激動人心的一天終於到來了,與以往一樣,朝堂之上還是議事,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皇上,北方傳來捷報,徐達將軍、湯和將軍及藍玉將軍已經消滅北元,活捉王保保與北元皇帝。”劉伯溫向朱元璋上奏表並匯總道。


    “好啊!朕的幾位愛卿不負眾望,將北元徹底消滅,這可是我大明的一大喜事。”朱元璋龍顏大悅,高興地說道。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如今北元已滅,我大明江山社稷安穩,百姓安居樂業。”大臣們紛紛跪地拜謝。


    “父皇,太好了,從此北元皇庭消滅,納入大明疆土。”朱標一臉正經解釋道。


    “嗯,太子所言極是,此次北伐不僅消除了北元的威脅,還擴大了我大明的疆域,真是雙喜臨門。”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


    “是啊,皇上,此次北伐的勝利,多虧了徐達將軍、湯和將軍和藍玉將軍的英勇善戰,還有諸位將士們的浴血奮戰,他們都是大明的功臣啊。”劉伯溫感慨地說道。


    “不錯,這些將士們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都是大英雄。傳朕旨意,犒賞三軍,所有參戰將士皆有賞賜。”朱元璋下令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大臣們再次跪地拜謝。


    此時,整個朝堂都沉浸在喜悅之中,眾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場勝利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大明王朝繁榮昌盛的象征。


    此時朝堂之上,大家相互恭賀,直到各位將軍凱旋而歸,再封賞。


    隨著徐達將軍、湯和大將軍以及藍玉大將軍的凱旋而歸,朝廷開始著手處理王保保與北元皇帝,以安撫民心。緊接著,便是論功行賞的時候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既離不開三位將軍的英明指揮和英勇善戰,也得益於朱棣和徐妙雲發明的三輪車以及劉伯溫老先生提出的精妙策略。


    在朝堂之上,眾人皆恭敬地站著,等待著皇上的封賞。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威嚴地看著眾人,然後大聲宣布:“諸位愛卿聽旨!”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徐達將軍封為中山王,湯和將軍封為信國公,藍玉將軍封為涼國公。此外,朕還要特別感謝朱棣和徐妙雲,他們的三輪車為此次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朕賜予朱棣一麵金牌,並允許他隨時入宮麵聖。”


    聽到這些封賞,眾臣紛紛表示感激涕零。然而,朱元璋卻突然站起來,走到劉伯溫麵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說:“劉先生,這次多虧了你,朕才能消滅北元。從現在起,朕認命你為大明丞相,希望你能像輔佐朕一樣,輔助太子朱標及後世之君。”


    劉伯溫淚流滿麵,表示願意盡自己最大努力。隨後,朱元璋又賜予朱棣一塊令牌,告訴他可以隨意出入皇宮。最後,朱元璋再次迴到龍椅上,威武霸氣地說:“諸位愛卿,今天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要共同舉杯,為大明朝的繁榮幹杯!”


    整個朝堂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大家都感到無比興奮。這一天成為了大明朝曆史上的重要時刻,也見證了朱元璋的睿智和果敢決策。


    劉伯溫憑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最終榮登大明丞相之位。上任後,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影響力,積極推動各項政策的實施。其中包括稅務改革,旨在減輕百姓負擔;整頓吏治,以清除官場腐敗;以及大力發展經濟,促進國家繁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大明的國力日益強盛,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劉伯溫與朱棣和徐妙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常常聚在一起,深入探討國家改革和發展策略,齊心協力地為大明的繁榮穩定出謀劃策。正是在劉伯溫的鼎力相助下,後來朱棣得以成功登上皇位,並開創了大明永樂盛世的輝煌局麵。


    劉伯溫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一至理名言。他憑借自身的才華和拚搏精神,為大明譜寫了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曆史華章。這段曆史不僅見證了劉伯溫的偉大功績,也展示了一個人如何通過正確的抉擇和不懈奮鬥實現人生價值。


    “叮!恭喜宿主,改變曆史進程,獎勵琉璃生產與製作技術。望再接再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307246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30724669並收藏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