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初年,春。紫禁城在明媚春光的映照下,琉璃瓦金光熠熠,紅牆黃瓦更顯莊嚴肅穆。奉天殿內,氣氛卻不似春日那般輕鬆愜意,而是彌漫著緊張與期待交織的氣息。


    朱棣身著一襲明黃龍袍,頭戴冕旒,端坐在龍椅之上。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銳利的眼神掃視著殿下眾人。徐妙雲身著華麗鳳袍,儀態萬千地坐在一旁,神情端莊卻又透著溫柔。殿下兩側,文武大臣分立兩班,神色各異,或嚴肅,或期待。


    朱棣微微抬手,聲音沉穩而洪亮,在大殿內迴蕩:“眾卿家,如今我大明政治清明,四海升平,但居安思危,軍事人才乃保家衛國之基石。今日這殿試武舉,便是要為我大明選拔出棟梁將才。” 他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期望。


    徐妙雲微笑著,聲音柔和卻清晰:“陛下所言極是。這武舉殿試,不僅是考較諸位才俊的武藝兵法,更是為國家挑選未來的希望。願各位才俊能盡顯本領,不負陛下厚望。”


    此時,禮部尚書恭敬上前,躬身行禮:“陛下,皇後娘娘,武舉殿試各項準備已然就緒,請陛下聖諭開啟。”


    朱棣微微點頭,目光堅定:“開始吧。”


    隨著旨意下達,武舉殿試正式開場。首先進行的是騎射比試,場地設在皇宮外寬闊的校場。年輕的武舉們早已在場地邊等候,他們身著勁裝,個個精神抖擻,眼中閃爍著興奮與緊張交織的光芒。


    第一位上場的是一位名叫趙虎的青年,他身姿矯健,利落地翻身上馬。韁繩一緊,戰馬嘶鳴一聲,如離弦之箭般衝了出去。他在馬背上身形沉穩,迅速搭弓射箭,一支支羽箭唿嘯著飛向靶心。


    徐輝祖站在朱棣身旁,微微眯眼,仔細觀察著場上的情況。他身著一襲銀色鎧甲,英姿颯爽,嘴角微微上揚,輕聲說道:“陛下,這趙虎騎術嫻熟,箭法也頗為精準,看得出平日裏下了不少功夫。”


    朱棣微微頷首,目光專注:“嗯,不過還需再看看其他才俊的表現。”


    說話間,又有幾位武舉上場,表現各有千秋。這時,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輕人上場,正是張輔。他神情專注,眼神中透著自信。翻身上馬後,戰馬在他的駕馭下如疾風驟雨般奔馳。張輔挽弓搭箭,動作一氣嗬成,三支箭幾乎同時射中靶心,引得周圍圍觀的士兵和百姓一陣歡唿。


    朱棣眼前一亮,不禁讚道:“好!此子騎射功夫堪稱上乘。”


    藍玉大將軍站在一旁,雙手抱胸,目光中滿是欣賞:“陛下,這張輔年紀輕輕,騎射技藝如此精湛,將來必是一員猛將。” 藍玉身著黑色戰袍,身姿挺拔,臉上的神情剛毅中帶著一絲欣慰。


    徐妙雲也微笑著點頭:“確實是個可造之材。”


    騎射比試結束後,眾人迴到奉天殿,稍作休息後,便開始了兵法策論考核。武舉們被帶入偏殿,每人一桌,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和考題。


    樊中坐在桌前,眉頭微皺,眼神專注地看著考題。他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神情認真而投入。不遠處的王勇也在全神貫注地答題,額頭上微微沁出汗水,卻渾然不覺。


    此時,藍玉和劉伯溫在殿內踱步巡視。劉伯溫身著一襲青色長袍,手持折扇,神態悠然。他走到樊中身旁,微微俯身,看了看樊中的答卷,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輕聲對藍玉說道:“藍將軍,此子見解獨到,對兵法的理解頗有深度。”


    藍玉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嗯,看來今日真是人才輩出啊。”


    考核結束後,武舉們的答卷被收集起來,呈送到朱棣、徐妙雲以及幾位主考官麵前。藍玉、劉伯溫、徐輝祖等人圍坐在桌前,開始仔細審閱答卷。


    藍玉看著一份答卷,不禁拍案叫絕:“好!這王勇不僅對兵法理論爛熟於心,還能結合當下局勢提出切實可行的戰略,實在難得。” 他的臉上滿是讚賞之色,眼神中透著興奮。


    劉伯溫也湊過來,看了看,點頭稱是:“確實,此子思維敏捷,見識不凡。


    徐輝祖在一旁也探過頭來,目光掃過答卷,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藍將軍、劉先生所言極是,這王勇的答卷條理清晰,所提策略切中要害,若加以培養,必能為我大明立下赫赫戰功。”


    朱棣坐在龍椅上,看著三人討論,開口問道:“三位愛卿,依你們看,這王勇與張輔、樊中相比,又如何?”


    藍玉起身,雙手抱拳,恭敬道:“陛下,張輔騎射功夫堪稱頂尖,實戰中定能衝鋒陷陣,威懾敵軍;樊中對兵法見解獨到,謀略方麵頗有天賦;而這王勇,武藝與兵法皆有出色表現,綜合素質更為全麵。不過三人各有所長,都是不可多得的將才苗子。”


    朱棣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說道:“既然如此,不可厚此薄彼。朕意,這三人皆重點培養,日後為我大明軍隊注入新鮮血液。”


    徐妙雲微笑著看向朱棣:“陛下此舉甚善。這些年輕人如同璞玉,需精心雕琢方能成大器。”


    此時,一位太監走進殿內,躬身稟報道:“陛下,皇後娘娘,第二輪考核的場地與器械皆已準備妥當。”


    朱棣點了點頭:“好,傳朕旨意,眾武舉前往演武場,進行下一輪考核。”


    眾人移步至演武場,此處早已圍滿了士兵與百姓,都翹首以盼著接下來的精彩比試。


    第二輪考核是實戰模擬,以兩人一組進行對打,模擬戰場真實情境。


    張輔與一位名叫李猛的武舉分到一組。兩人上場後,相互抱拳行禮,隨後便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張輔眼神專注,身姿靈活,時而進攻,時而防守,每一招都淩厲迅猛。李猛也不甘示弱,揮舞著手中長刀,刀刀帶風。


    台下眾人看得熱血沸騰,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


    徐輝祖看著場上的張輔,對身旁的朱棣說道:“陛下,張輔在實戰中應變迅速,攻防轉換自如,能將平日所學靈活運用,可見其戰鬥天賦極高。”


    朱棣目不轉睛地盯著場上,說道:“嗯,這張輔確實給朕不少驚喜。希望他能在後續考核中繼續保持。”


    另一邊,樊中與對手的比試也十分激烈。樊中雖然身形不如對手高大壯碩,但他憑借著靈活的身法和巧妙的招式,與對手周旋。


    劉伯溫摸著胡須,對藍玉說道:“藍將軍,樊中這小子,看似柔弱,實則暗藏玄機。他懂得以巧破力,在實戰中能冷靜分析局勢,很有大將風範。”


    藍玉大笑道:“劉先生所言極是。這樊中日後在戰場上,說不定能創造出以少勝多的佳話。”


    實戰模擬結束後,朱棣、徐妙雲以及各位考官對武舉們的表現進行了綜合評定。


    朱棣站起身來,高聲宣布:“此次武舉殿試,張輔、樊中、王勇等一眾才俊表現出色。朕決定,張輔、樊中、王勇三人即日起進入禁軍訓練營,由藍玉將軍親自教導,著重培養。其餘武舉,也根據各自表現,分配至各地軍隊,各司其職。希望你們都能牢記今日之所學,為我大明軍隊爭光,為國家效力!”


    張輔、樊中、王勇等武舉紛紛跪地謝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朱棣走下龍椅,來到三人麵前,親手將象征榮譽的令牌賜予他們,目光飽含期許:“你們三人,乃我大明年輕一代的希望。日後在軍中,要刻苦訓練,努力學習,莫要懈怠。”


    張輔雙手接過令牌,眼中滿是堅定:“陛下放心,臣必以死報國,絕不退縮!”


    樊中也激動地說道:“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栽培之恩!”


    王勇更是神情激昂:“願為陛下、為大明,肝腦塗地!”


    徐妙雲走上前,溫和地說道:“你們都是好樣的。在軍中,不僅要提升武藝兵法,更要注重品德修養,愛護百姓,如此才能成為真正的良將。”


    三人恭敬地迴答:“皇後娘娘教誨,臣等銘記於心。”


    藍玉看著三位年輕人,大聲說道:“從今日起,你們便是我藍玉的徒弟。在訓練營中,可得聽我的話,刻苦訓練!若有偷懶耍滑者,休怪我藍玉不客氣!”


    張輔三人齊聲迴應:“謹遵藍將軍教誨!”


    劉伯溫笑著對藍玉說:“藍將軍,這三位小將可就托付給你啦。以將軍的威名與本領,定能將他們培養成我大明的擎天玉柱。”


    藍玉豪邁地大笑起來,笑聲在演武場上迴蕩:“劉先生放心!我藍玉別的不敢說,教導徒弟那是絕不含糊。隻要他們肯學,我定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徐輝祖也上前拍了拍張輔三人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三個,要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日後在軍中,相互扶持,共同進步。遇到困難不要氣餒,多向藍將軍請教。”


    張輔三人紛紛點頭:“徐將軍放心,我等定當銘記您的教誨。”


    此時,天色漸晚,夕陽的餘暉灑在演武場上,給眾人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朱棣望著眼前這朝氣蓬勃的一幕,心中滿是欣慰。他轉頭對徐妙雲說道:“皇後,今日這武舉殿試,選拔出如此多優秀人才,實乃我大明之幸。”


    徐妙雲微笑著迴應:“陛下,這皆因您重視人才,用心選拔。相信在您的帶領下,我大明軍隊必將日益強大,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朱棣微微仰頭,目光望向遠方,仿佛看到了大明未來的輝煌:“朕定要讓我大明的威名,遠播四海。這些年輕才俊,便是朕實現宏圖霸業的有力臂膀。”


    而在一旁,張輔三人站在一起,眼中閃爍著憧憬與決心。王勇握緊拳頭,輕聲說道:“今日能得到陛下、皇後與諸位將軍的認可,是我們的榮幸。日後在訓練營,咱們可得拚命努力。”


    樊中用力點頭:“沒錯,絕不能辜負了這份期望。咱們定要闖出一番名堂!”


    張輔目光堅定,望向遠處的禁軍訓練營方向:“不管訓練多苦多累,我都絕不退縮。一定要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將領!”


    夜晚,皇宮燈火通明。朱棣、徐妙雲與幾位重臣在禦書房繼續商討著軍事人才培養的後續事宜。


    朱棣坐在書桌前,鋪開軍事地圖,指著上麵的戰略要地說道:“藍將軍,這幾位年輕將領培養起來後,朕有意讓他們駐守邊疆要地。你覺得如何?”


    藍玉站在一旁,看著地圖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此舉甚是。邊疆之地,戰事頻繁,正是鍛煉他們的好地方。以他們的才華和潛力,定能在邊疆大放異彩,守護我大明疆土。”


    徐輝祖也在一旁附和:“陛下,邊疆雖條件艱苦,但對於年輕將領來說,卻是磨練意誌、積累實戰經驗的絕佳之地。讓他們去,可保邊疆無憂。”


    朱棣點了點頭:“嗯,不過在他們前往邊疆之前,訓練營的訓練必須嚴格且全麵。不僅要提升武藝,更要加強兵法謀略的學習。”


    劉伯溫手撫胡須,笑著說道:“陛下放心,老臣建議可編寫一些適合年輕將領學習的兵書戰策,讓他們能係統地學習前人的經驗。”


    朱棣聽後,眼前一亮:“劉愛卿此計甚好。此事就交由你負責,務必盡快完成。”


    劉伯溫躬身領命:“陛下放心,老臣定當竭盡全力。”


    徐妙雲在一旁也輕聲說道:“陛下,除了武藝與兵法,也不可忽視對他們品德的教導。隻有德才兼備,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


    朱棣握住徐妙雲的手,深情地說道:“皇後所言極是。品德修養乃為人之本,也是為將之道。藍將軍,在訓練營中,你也要注重對他們品德的培養。”


    藍玉抱拳應道:“陛下放心,末將定會嚴格要求,讓他們成為有勇有謀、品德高尚的將領。”


    幾日後,張輔、樊中、王勇三人正式進入禁軍訓練營。訓練營中,他們見到了來自各地的優秀年輕士兵,大家都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夢想。


    藍玉站在訓練營的高台上,大聲訓話:“從今日起,你們便是禁軍訓練營的一員!這裏沒有公子哥,沒有軟骨頭!隻有鐵血的戰士!我不管你們以前是什麽身份,在這裏,都要從零開始,刻苦訓練!”


    張輔三人聽著藍玉的訓話,心中熱血沸騰。他們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訓練營中脫穎而出。


    訓練的日子艱苦而充實。每日清晨,天還未亮,他們便在教官的催促下起床,進行體能訓練。跑步、負重行軍,一項接著一項,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卻沒有一人喊累。


    張輔咬著牙,腳步堅定地奔跑在隊伍前列,額頭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滾落,他眼神中透著決然:“這點苦算什麽,要想成為真正的將軍,就得有鋼鐵般的意誌!”


    樊中緊跟其後,大口喘著粗氣,卻依然不服輸地說道:“沒錯,堅持住!咱們可不能給陛下和將軍們丟臉!”


    王勇雖然身形微微落後,但目光炯炯,暗自鼓勁:“我一定能追上,絕不能掉隊!”


    體能訓練結束後,便是兵器訓練。士兵們手持長槍、大刀等兵器,在陽光下揮舞出一道道寒光。


    藍玉在訓練場上巡視,看到張輔使槍,雖然招式已經有模有樣,但仍有瑕疵,他大喝一聲:“張輔,你這槍術太過剛猛,缺少變化!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一味強攻如何能行?看好了!” 說著,藍玉一把奪過張輔手中長槍,親自示範起來。隻見他身形如電,槍花飛舞,時而淩厲刺擊,時而巧妙格擋,將槍術的剛柔並濟展現得淋漓盡致。


    張輔看得目瞪口呆,急忙跪地:“藍將軍教誨,末將銘記於心,定當勤加練習!”


    藍玉將長槍扔迴給張輔:“起來吧,好好琢磨,這兵器之道,不僅要有力氣,更要有巧勁和悟性。”


    另一邊,樊中在練習刀法時,因用力過猛,險些摔倒。教官正要嗬斥,劉伯溫剛好路過,他擺擺手示意教官稍安勿躁,然後走上前對樊中說道:“樊中,刀法講究的是氣勢與節奏。你看,這一刀下去,要順勢而為,借助身體的力量,而非單純依靠臂力。” 劉伯溫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握住樊中的手,引導他做出正確的動作。


    樊中恍然大悟:“劉先生,多謝您的指點,我明白了。”


    劉伯溫微笑著點頭:“多練習,掌握了技巧,自然熟能生巧。”


    在訓練的閑暇之餘,眾人還要學習兵法謀略。營帳內,一位老學究在台上講解兵書,張輔、樊中、王勇等一眾學員圍坐在一起,全神貫注地聆聽。


    老學究指著沙盤上的地形說道:“這兵家之地,地勢至關重要。占據有利地形,往往能在戰鬥中事半功倍。”


    王勇起身問道:“先生,若我方處於不利地形,又當如何應對?”


    老學究捋了捋胡須,思索片刻後說道:“若處於不利地形,首先要保持冷靜,不可慌亂。可通過巧妙的戰術布置,比如設伏、佯攻等,打亂敵軍部署,創造有利戰機。”


    張輔也接著提問:“先生,那在實戰中,如何準確判斷敵軍的虛實呢?”


    老學究微微一笑:“這便要綜合多方麵因素判斷,觀察敵軍的行軍布陣、糧草輜重、士兵士氣等等。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夜晚,繁星點點。張輔、樊中、王勇三人躺在營帳內,仍在熱烈地討論著白天所學。


    樊中望著帳頂,喃喃說道:“今日聽先生講解兵法,才深感自己所知甚少,往後還得更加努力學習。”


    王勇翻身坐起,認真地說:“是啊,每一次學習都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咱們得把這些知識都吃透,用到戰場上。”


    張輔也坐了起來,目光堅定:“不僅要學會這些兵法,還要靈活運用。以後上了戰場,要打出咱們大明的威風!”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藍玉、劉伯溫等將領和謀士的悉心教導下,張輔三人的武藝和兵法謀略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禁軍訓練營的一次實戰演練中,張輔、樊中、王勇三人分別帶領一隊士兵進行模擬對抗。


    張輔身先士卒,帶領自己的隊伍迅速搶占了高地,利用地形優勢對敵軍進行遠程攻擊。他手持長槍,大聲唿喊:“兄弟們,跟我衝!讓他們見識一下咱們的厲害!” 士兵們在他的鼓舞下,士氣大振,奮勇殺敵。


    樊中則運用智謀,巧妙地設下埋伏。他帶領一小隊士兵佯裝敗退,引誘敵軍進入埋伏圈,然後一聲令下,伏兵四起,將敵軍殺得措手不及。


    王勇這邊,憑借著出色的指揮能力,靈活調度兵力,在正麵戰場上與敵軍展開激烈交鋒。他揮舞著大刀,吼聲震天:“殺!為了大明!”


    藍玉對三人的表現十分滿意,他站在演練場中央,高聲喊道:“張輔、樊中、王勇,你們三個過來!”


    三人迅速跑到藍玉麵前,整齊地行禮。藍玉看著他們,眼中滿是讚許:“今日這演練,你們三人各展所長,都幹得不錯!張輔,搶占高地果斷迅速,指揮得當;樊中,這誘敵深入之計用得巧妙;王勇,正麵作戰勇猛無畏,調度有方。”


    張輔三人齊聲說道:“多謝藍將軍誇獎,這都是將軍平日教導有方。”


    藍玉擺了擺手:“這可不是光靠我教,你們自身的努力才是關鍵。不過,演練畢竟不是真正的戰場,戰場上的變數更多,你們切不可驕傲自滿。”


    劉伯溫這時也走了過來,笑著說:“藍將軍說得對。此次演練雖有亮點,但也有不足。就拿張輔你來說,搶占高地後,本可安排一部分兵力迂迴包抄敵軍後方,擴大戰果;樊中,設伏之時若能多留幾個後手,防止敵軍突圍反擊,便更為周全;王勇在正麵作戰時,與左右兩翼的配合還可再緊密些。”


    三人聽後,都虛心地低頭應道:“劉先生教誨,我等記下了。”


    朱棣得知了此次實戰演練的情況,特意將三人召入宮中。在禦書房內,朱棣坐在書桌後,看著眼前英姿颯爽的三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朕聽說了你們在訓練營的表現,很不錯,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張輔三人連忙跪地:“陛下過獎,臣等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仍需努力。”


    朱棣站起身來,走到他們麵前:“朕看重的就是你們這份謙遜和進取之心。如今,邊境時有戰事,朕有意派你們去曆練曆練,你們可願意?”


    張輔率先迴答:“陛下,臣願意!願為陛下和大明分憂,哪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樊中也堅定地說:“陛下,臣時刻準備著,定不辱使命!”


    王勇緊接著道:“陛下放心,臣必以死報國!”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好!朕就知道你們不會讓朕失望。不過,邊疆不比京城,條件艱苦,你們去了之後,要團結士兵,愛護百姓,與當地將領密切配合。”


    張輔三人齊聲答道:“陛下教誨,臣等謹記。”


    徐妙雲聽聞他們要去邊疆,特意前來叮囑:“你們此去邊疆,路途遙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到了邊疆,不可衝動行事,萬事以大局為重。”


    三人恭敬地迴應:“皇後娘娘放心,臣等會多加小心。”


    幾日後,張輔、樊中、王勇帶領著一隊精銳士兵,踏上了前往邊疆的征程。


    邊疆的風沙很大,一路上塵土飛揚,但他們的眼神卻無比堅定。


    到達邊疆營地後,當地的守將李將軍前來迎接。李將軍看著這三位年輕將領,心中有些疑慮:“幾位小將,邊疆戰事可不是兒戲,你們能行嗎?”


    張輔抱拳說道:“李將軍放心,我等在訓練營刻苦學習訓練,定不會給您添麻煩。還望李將軍以後多多指點。”


    李將軍點點頭:“既然如此,那就先看看你們的本事吧。最近,常有敵軍小股部隊前來騷擾,你們可有應對之策?”


    樊中思索片刻後說道:“李將軍,敵軍小股部隊前來騷擾,主要是試探我方虛實。咱們不妨將計就計,佯裝防守鬆懈,引誘他們深入,然後設下埋伏將其一舉殲滅。”


    王勇補充道:“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們還可以提前在周邊布置斥候,密切監視敵軍動向,一旦有異常,立即迴報。”


    李將軍聽後,微微點頭:“嗯,這計策聽起來可行。那就由你們三人負責此事吧,我倒要看看你們的本事。”


    於是,張輔三人開始精心部署。他們命令士兵們故意做出鬆懈的樣子,營門大開,巡邏的士兵也看似漫不經心。


    沒過幾天,敵軍的探子果然發現了這一 “破綻”,很快,一股敵軍小股部隊趁著夜色偷偷摸進了營地附近。


    張輔早已帶領一隊士兵在預定的埋伏地點等候多時。看到敵軍進入埋伏圈,他大喝一聲:“殺!”


    頓時,喊殺聲四起,明軍從四麵八方湧出,將敵軍包圍。敵軍這才發現中計,但為時已晚。


    樊中、王勇也分別帶領士兵從兩翼包抄,對敵軍進行猛烈攻擊。


    這一場戰鬥,張輔三人配合默契,將敵軍殺得片甲不留。戰鬥結束後,士兵們歡唿雀躍,紛紛稱讚三位小將的指揮才能。


    李將軍親自來到戰場,看著滿地的敵軍屍體,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三位小將,果然有兩下子!這次幹得漂亮!看來陛下派你們來,是有先見之明啊。”


    張輔謙虛地說道:“李將軍過獎了,這都是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功勞,我們不過是略施小計。”


    李將軍拍了拍張輔的肩膀:“年輕人,有本事還這麽謙遜,難得啊。不過,這隻是個小勝仗,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挑戰等著咱們。”


    正如李將軍所說,沒過多久,敵軍便組織了大規模的兵力前來進犯。這一次,敵軍氣勢洶洶,來勢極為兇猛。


    李將軍召集眾將商議對策,他看著軍事地圖,麵色凝重地說:“敵軍此次來勢不小,大家都說說,有什麽好的辦法?”


    張輔指著地圖上的一處險要地形說道:“李將軍,我認為咱們可以在這峽穀設伏。此處地勢狹窄,易守難攻,我們提前在此布置好弓弩手和投石車,等敵軍進入峽穀,便可居高臨下,給予他們沉重打擊。”


    樊中接著說:“同時,我們可派遣一支奇兵,繞到敵軍後方,截斷他們的退路,前後夾擊,讓敵軍插翅難逃。”


    王勇也補充道:“為了迷惑敵軍,我們可以先派出一小股部隊在前方佯敗,引誘他們追擊,從而引入我們的埋伏圈。”


    李將軍沉思片刻後,點頭說道:“此計甚妙!就按你們說的辦。不過,這佯敗誘敵的任務可不輕鬆,誰願意去?”


    張輔挺身而出:“李將軍,讓我去吧。我定會將敵軍順利引入埋伏圈。”


    李將軍看著張輔堅定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膀:“好,那就交給你了。一定要小心,不可戀戰。”


    張輔帶領著一小股士兵出發了。他們故意在敵軍麵前裝作慌亂的樣子,且戰且退。敵軍見狀,果然中計,以為明軍不堪一擊,便緊追不舍。


    張輔巧妙地將敵軍引入了峽穀。當敵軍大部分進入峽穀後,李將軍一聲令下:“放箭!投石!”


    頓時,弓弩手萬箭齊發,投石車也將巨石紛紛投向敵軍。峽穀中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敵軍頓時亂作一團。


    與此同時,樊中帶領的奇兵也順利繞到敵軍後方,截斷了他們的退路。王勇則帶領主力部隊從正麵發起衝鋒。


    敵軍在前後夾擊之下,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明軍大獲全勝,敵軍傷亡慘重,剩餘的敵軍狼狽逃竄。


    這場大捷的消息傳迴京城,朱棣龍顏大悅。他對徐妙雲說道:“皇後,張輔這幾位小將果然不負朕望,在邊疆立下大功。”


    徐妙雲微笑著說:“陛下慧眼識人,他們在邊疆能得到鍛煉,為大明建功立業,也是他們的榮幸。”


    朱棣隨即下旨,對張輔、樊中、王勇等一眾有功將士進行嘉獎。


    在邊疆,張輔三人在慶功宴上,舉杯相慶。


    張輔感慨地說:“能取得這場勝利,多虧了大家的齊心協力。這邊疆的每一場戰鬥,都讓我明白責任重大。”


    樊中笑著說:“是啊,我們要繼續努力,保我大明邊疆安寧。”


    王勇堅定地說:“沒錯,不把敵軍徹底擊退,我們絕不罷休!”


    此後的日子裏,張輔、樊中、王勇在邊疆繼續堅守,他們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勇氣,多次擊退敵軍的進犯,成為了邊疆百姓心中的英雄,也讓大明的邊疆防線愈發穩固。 他們在邊疆的故事,也在士兵和百姓之間口口相傳,激勵著無數人為保衛大明的疆土而奮勇拚搏。 而遠在京城的朱棣和徐妙雲,也時刻關注著邊疆的消息,為有這樣的優秀將領而倍感欣慰,期待著他們創造更多的輝煌,保大明萬世昌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3072466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30724669並收藏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