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然美-纏足拜拜
不一樣的燕王與燕王妃 作者:用戶3072466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高煦南巡歸來後,心情猶如脫韁野馬般急切,恨不能立刻將這一路上的種種奇聞異事一股腦兒地倒給皇爺爺朱元璋、父皇朱棣以及大哥朱高熾聽。他身上穿著那套華麗無比的服飾,但縱使如此,也難以掩蓋住他這一路奔波而來的疲憊之態,以及沾染滿身的塵土風霜之色。
朱高煦邁著大步流星般的步伐快速走進了宮殿之中。而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前,則端坐著威嚴赫赫的朱元璋、氣宇軒昂的朱棣以及文質彬彬的朱高熾。
朱高煦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恭恭敬敬地跪地行禮,口中高唿:“孫兒拜見皇爺爺,父皇,大哥!”聲音洪亮,響徹整個宮殿。
朱元璋微微頷首,表示迴應。而朱棣則麵帶微笑,輕輕抬手示意他起身說話。得到許可後的朱高煦連忙站起身來,然而此刻他的臉色卻是異常凝重,仿佛心中承載著千斤重擔一般。深吸一口氣之後,他緩緩開口說道:“皇爺爺,父皇,大哥啊,此次南巡之行,孫兒可謂是大開眼界,所見所聞,真真是令我感慨萬千呐……”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在一處偏僻的村落裏,孫兒聽到一陣淒厲的呱呱哭聲。心中好奇,便循聲而去。隻見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小妹妹,正因為裹腳疼得哇哇大哭。”
那小妹妹滿臉淚水,如同決堤的洪水般肆意流淌。她那原本紅撲撲的臉蛋此刻因為痛苦而變得蒼白,長長的睫毛上掛著晶瑩的淚珠,每一顆淚珠都仿佛在訴說著她的無盡痛苦。她的眼睛紅腫得像兩個熟透的桃子,眼神中滿是痛苦和恐懼。那恐懼如同彌漫的霧氣,緊緊地籠罩著她,讓她小小的身軀止不住地顫抖。
她小小的身軀坐在簡陋的屋舍前的一塊石頭上,那石頭冰冷而堅硬,卻不及她內心的萬分之一寒冷。她的身體不住地顫抖著,如同秋風中的落葉,那般無助,那般脆弱。周圍的樹木靜靜地佇立著,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佛也在為這個孩子感到心疼。
她一邊哭著,一邊用小手不斷地去扯那緊緊纏著腳的白色布條。那小手慌亂而急切,仿佛想立刻掙脫這痛苦的束縛。她的手指緊緊抓住布條的邊緣,用力地往外拉,可是那布條纏得太緊,怎麽也扯不開。她的指甲因為用力而變得發白,指尖微微顫抖著。她急得滿臉通紅,又用腳去蹬地麵,想把腳從這痛苦中解放出來。每一次蹬地,都伴隨著一聲痛苦的哭喊。
“哎呀呀,疼死我啦!這腳咋這麽疼呀!嗚嗚嗚……” 那哭聲撕心裂肺,讓人心如刀絞。她小小的肩膀一聳一聳的,淚水模糊了雙眼,卻怎麽也止不住這鑽心的疼痛。她絕望地看著自己的小腳,仿佛在質問命運為何要讓她承受如此苦難。
她的哭聲在寂靜的村落裏迴蕩,顯得格外淒涼。偶爾,她會抬起頭,看看周圍,希望能有人來解救她,可是四周除了寂靜還是寂靜。她隻能繼續無助地哭泣著,承受著這不該屬於她這個年紀的痛苦。她的頭發有些淩亂,幾縷發絲貼在她滿是淚水的臉上。她的嘴唇因為哭泣而變得幹澀,微微顫抖著。
她的世界仿佛在這一刻崩塌了,隻剩下無盡的痛苦和恐懼。她不明白為什麽自己要經曆這樣的折磨,為什麽大人們要讓她承受這樣的痛苦。她隻是一個孩子,一個渴望快樂和自由的孩子,卻被這殘酷的習俗束縛著,無法掙脫。她的哭聲漸漸變得沙啞,但痛苦卻絲毫沒有減少。她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擺脫這痛苦的束縛。
朱元璋聽聞後,眉頭緊鎖,心中湧起複雜的情緒。他想到自己一生戎馬,為天下百姓謀福祉,卻未曾料到民間還有如此殘忍的陋習。他既憤怒又痛心,憤怒於這種陋習的存在,痛心於小女孩所遭受的痛苦。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革除這種陋習,讓天下女子不再受此折磨。他想,自己作為開國皇帝,有責任為百姓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不能讓這種不合理的習俗繼續殘害無辜的生命。
朱棣則麵色凝重,內心波瀾起伏。他一向以果斷和強硬著稱,但此刻麵對小女孩的遭遇,也不禁心生憐憫。他想到自己的統治下,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感到一種深深的愧疚。他反思自己是否對民間的疾苦了解得還不夠深入,是否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問題。同時,他也對這種陋習感到憤怒,認為這是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他決定以強硬的手段下令嚴查此陋習,不得再強迫女子裹腳,要讓國家的法律成為保護百姓的有力武器。
朱高熾一向仁慈寬厚,他聽聞小女孩的遭遇後,心中充滿了憐憫和同情。他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那無助的眼神和痛苦的表情,心如刀絞。他想到自己作為未來的皇帝,有責任關心百姓的疾苦,為他們帶來溫暖和安慰。他立刻吩咐手下準備藥物和慰問品,送往那個村落,希望能給小女孩帶來一些實際的幫助。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種陋習,通過教育和宣傳,讓人們認識到裹腳的危害,從而自覺地摒棄這種不良習俗。
朱高煦看著皇爺爺、父皇和大哥,期待著他們能對此事有所迴應,為那些受苦的女孩子尋得一條解脫之路。
朝會結束後,皇宮的一處靜謐殿宇內,朱元璋、朱棣(此時為太子殿下)、郭惠妃、太子妃徐妙雲、朱高熾(太孫殿下)以及朱高煦等人齊聚一堂。氣氛凝重而肅穆,眾人的臉上都帶著深思與憂慮。
朱高煦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眼神中仍殘留著震驚與憐憫。“奶奶、母親,孫兒此次外出,所見之景實在令人痛心。那民間竟有如此殘忍的陋習,女子纏足,痛苦不堪。” 他詳細地描述著自己所見到的場景,聲音微微顫抖。“那小女孩不過七八歲,因裹腳疼得哇哇大哭,滿臉淚水,眼神中滿是痛苦與恐懼。她小小的身軀顫抖著,如同秋風中的落葉,那般無助。”
郭惠妃聽後,臉色驟變,心疼之色溢於言表。她微微皺眉,輕輕歎了口氣。“這纏足之俗,實乃害人不淺。可憐那些女子,無端遭受這般折磨。”
太子妃徐妙雲也是麵色凝重,她身為女子,更能體會其中的痛苦。“此陋習當禁,不能再讓更多的女子受苦。”
朱元璋坐在首位,神色嚴肅,目光深邃。“吾等必須想出對策,禁止這纏足陋習。” 他微微停頓,思索片刻後繼續說道,“可先製定嚴格法令,明確禁止纏足,對違者予以懲處。”
朱棣(太子殿下)點頭表示讚同。“父皇所言極是。此陋習不僅傷害女子身體,更會影響國家發展。除了法令,還應加強宣傳,讓百姓明白纏足之害。”
朱高熾(太孫殿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在宮中率先做出表率,禁止宮女纏足,同時讓後宮女子參與宣傳,以她們的影響力帶動民間風氣轉變。”
眾人紛紛點頭,開始深入討論具體的實施辦法。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而緊張。每個人都在為禁止纏足這一目標而努力思考著,希望能找到最有效的對策,為天下女子帶來真正的解放。
朱元璋:“這纏足陋習,實乃大害。朕欲禁之,諸位有何良策?”
朱棣(太子殿下):“父皇,兒臣以為當以法令先行。明確規定禁止纏足,違者嚴懲,以儆效尤。”
郭惠妃:“陛下,臣妾覺得法令雖重要,但也需讓百姓明白纏足之害。可派官員到民間宣講,讓百姓從心底裏摒棄這陋習。”
太子妃徐妙雲:“惠妃娘娘所言極是。臣妾還想,可在宮中樹立榜樣,禁止宮女纏足,讓民間女子看到宮中都如此,她們也會效仿。”
朱高熾(太孫殿下):“皇爺爺,孫兒覺得還可鼓勵文人墨客撰寫文章,宣揚不纏足之美,引導社會風氣轉變。”
朱高煦:“哼,光靠這些可不夠。那些頑固之人,就得狠狠處罰,讓他們不敢再犯。”
朱元璋:“煦兒所言不無道理,但也不可一味嚴懲。要恩威並施,既要讓百姓知曉纏足之害,又要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
朱棣(太子殿下):“父皇聖明。兒臣認為還可設立獎勵機製,對那些率先不纏足的家庭給予表彰和獎勵。”
郭惠妃:“如此甚好。陛下,臣妾想可讓後宮女子多參與慈善活動,幫助那些因纏足而受苦的女子,讓百姓看到皇室的關懷。”
太子妃徐妙雲:“惠妃娘娘此計甚妙。臣妾也會帶領後宮女子積極行動起來。”
朱高熾(太孫殿下):“那我們還需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督,確保他們認真執行禁止纏足的法令。”
朱高煦:“對,要是有官員不作為,一並處罰。”
朱元璋:“好,就依諸位所言,盡快製定出詳細的對策,務必將這纏足陋習禁絕。”
次日,皇宮大殿內氣氛凝重而嚴肅。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神色威嚴,目光如炬地掃視著下方眾人。
“傳劉伯溫、藍玉速速進殿。” 朱元璋一聲令下,殿外太監尖細的嗓音迅速傳了出去。
不一會兒,劉伯溫身著一襲青衫,手持羽扇,步伐沉穩地走進殿內。他微微躬身,恭敬道:“陛下,臣劉伯溫拜見。” 劉伯溫神態自若,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沉著。
隨後,藍玉身披鎧甲,大步流星地跨進殿門。他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道:“末將藍玉,參見陛下!” 藍玉身姿挺拔如鬆,麵容剛毅,眼神中充滿了果敢與堅毅。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他們起身。“今日召你二人前來,是為製定禁止纏足之章程。此陋習不除,百姓受苦,社稷不穩。” 朱元璋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劉伯溫輕搖羽扇,微微皺眉道:“陛下,臣以為當從立法、宣教、督察三方麵入手。首先,應製定嚴格之法令,明確纏足之罪罰,使百姓知其不可為。” 他說話時,眼神專注,語氣沉穩,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藍玉雙手抱胸,粗聲粗氣地說道:“陛下放心,末將定帶領兵部將士,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全力維護秩序。若有膽敢違抗者,末將絕不留情!” 他眼神淩厲,透露出一股霸氣與威嚴。
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太子朱棣等人。朱棣微微頷首道:“劉先生所言極是,藍將軍之果敢亦令人欽佩。吾等當全力配合,確保政策順利推行。”
郭惠妃輕聲說道:“陛下,臣妾以為可在後宮率先推行不纏足之風尚,為民間女子樹立榜樣。” 太子妃徐妙雲也點頭附和道:“惠妃娘娘所言有理,臣妾願與後宮眾姐妹一同努力。”
朱高熾(太孫殿下)說道:“皇爺爺,孫兒覺得還可鼓勵民間學堂教導學子,讓他們明白纏足之害,從而影響家人。” 朱高煦則迫不及待地說道:“哼,就該狠狠處罰那些纏足之人,看他們還敢不敢!”
朱元璋沉思片刻,說道:“好,就依諸位所言。劉伯溫,你速速製定具體章程。藍玉,你帶領兵部務必嚴格執行,維護秩序。”
劉伯溫再次躬身道:“臣領旨。” 他轉身與藍玉對視一眼,藍玉微微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堅定。
隨後,眾人開始熱烈地討論具體的章程細節,大殿內氣氛緊張而熱烈。劉伯溫時而輕搖羽扇,時而皺眉沉思,不時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藍玉則站在一旁,神情專注地聽著,隨時準備執行命令。
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一份詳細的禁止纏足章程逐漸成形。為確保禁止纏足的政策能順利推行,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一、完善立法與明確懲處
製定詳細法令
由朝廷組織法學家和有經驗的官員,製定全麵且具體的禁止纏足法令。明確規定纏足行為屬於違法,對實施纏足的家庭、個人以及相關責任人製定清晰的懲處措施。例如,對纏足家庭可處以一定數額的罰金,對從事纏足行為的民間 “裹腳婆” 等給予嚴厲的行政處罰,甚至可能麵臨牢獄之災。
公示法令內容
通過在全國各地張貼告示、利用官府公文傳達等方式,將禁止纏足的法令內容廣泛傳播,確保百姓知曉具體的法律規定和違法後果。讓民眾明白朝廷禁止纏足的決心和力度,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敬畏,不敢輕易違反法令。
二、加強宣傳教育
官方宣傳
朝廷派遣官員深入到各地鄉村、城鎮進行宣講。官員們可以在集市、廟會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設立宣講點,通過生動的講述和展示,向百姓說明纏足對女子身體的傷害以及對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影響。例如,展示因纏足導致殘疾的女子的生活困境,讓百姓直觀地感受到纏足的危害。
同時,利用官方的驛站係統,發放宣傳冊子,冊子中可以配有形象的圖畫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不纏足的好處和纏足的弊端,讓不識字的百姓也能理解。
民間榜樣引領
在民間選拔不纏足的家庭和女子作為榜樣,給予榮譽和獎勵。例如,授予 “文明家庭”“進步女子” 等稱號,並在當地進行隆重的表彰儀式。讓百姓看到身邊的榜樣,激發他們效仿的動力。
邀請一些有影響力的文人墨客撰寫文章,歌頌不纏足的女子之美和勇敢,在報紙、茶館等場所進行傳播,引導社會輿論向不纏足的方向發展。
三、皇室與貴族帶頭
皇宮示範
皇宮內率先嚴格執行禁止纏足政策,所有宮女不得纏足。皇室女子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宣傳活動,展現不纏足的健康與美麗。例如,皇後、公主等可以在一些重要的宮廷活動中,親自接見不纏足的民間女子代表,表達對她們的支持和讚賞。
皇室成員在出行、視察等活動中,關注各地禁止纏足政策的執行情況,對執行得力的地方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執行不力的地方提出批評和整改要求。
貴族響應
號召貴族家庭帶頭遵守禁止纏足政策,並鼓勵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和影響力範圍內積極宣傳推廣。貴族們可以舉辦不纏足的社交活動,邀請其他貴族和有地位的人士參加,共同倡導不纏足的新風尚。
對積極響應政策的貴族給予朝廷的嘉獎,如晉升爵位、賞賜財物等,激勵更多的貴族參與到禁止纏足的行動中來。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一眾大臣和官員們,他那威嚴而深邃的眼神仿佛能夠洞悉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終於,他微微頷首,露出了一抹滿意的笑容,然後用洪亮而沉穩的聲音說道:“甚好,朕觀此章程甚妥,便依此行事吧。纏足這一陋習已然存在許久,實乃對女子身心之殘害。今吾等欲除之,需諸君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方可成事。切不可有絲毫懈怠之心,亦不可因私廢公。若能早日將此陋習徹底消除,則百姓幸甚,天下幸甚啊!”
聽到皇帝這番話語,殿中的眾人紛紛躬身行禮,齊聲應道:“遵旨!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他們的聲音整齊劃一,響徹整個朝堂,顯示出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忠誠之意。
朱高煦邁著大步流星般的步伐快速走進了宮殿之中。而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前,則端坐著威嚴赫赫的朱元璋、氣宇軒昂的朱棣以及文質彬彬的朱高熾。
朱高煦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恭恭敬敬地跪地行禮,口中高唿:“孫兒拜見皇爺爺,父皇,大哥!”聲音洪亮,響徹整個宮殿。
朱元璋微微頷首,表示迴應。而朱棣則麵帶微笑,輕輕抬手示意他起身說話。得到許可後的朱高煦連忙站起身來,然而此刻他的臉色卻是異常凝重,仿佛心中承載著千斤重擔一般。深吸一口氣之後,他緩緩開口說道:“皇爺爺,父皇,大哥啊,此次南巡之行,孫兒可謂是大開眼界,所見所聞,真真是令我感慨萬千呐……”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在一處偏僻的村落裏,孫兒聽到一陣淒厲的呱呱哭聲。心中好奇,便循聲而去。隻見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小妹妹,正因為裹腳疼得哇哇大哭。”
那小妹妹滿臉淚水,如同決堤的洪水般肆意流淌。她那原本紅撲撲的臉蛋此刻因為痛苦而變得蒼白,長長的睫毛上掛著晶瑩的淚珠,每一顆淚珠都仿佛在訴說著她的無盡痛苦。她的眼睛紅腫得像兩個熟透的桃子,眼神中滿是痛苦和恐懼。那恐懼如同彌漫的霧氣,緊緊地籠罩著她,讓她小小的身軀止不住地顫抖。
她小小的身軀坐在簡陋的屋舍前的一塊石頭上,那石頭冰冷而堅硬,卻不及她內心的萬分之一寒冷。她的身體不住地顫抖著,如同秋風中的落葉,那般無助,那般脆弱。周圍的樹木靜靜地佇立著,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佛也在為這個孩子感到心疼。
她一邊哭著,一邊用小手不斷地去扯那緊緊纏著腳的白色布條。那小手慌亂而急切,仿佛想立刻掙脫這痛苦的束縛。她的手指緊緊抓住布條的邊緣,用力地往外拉,可是那布條纏得太緊,怎麽也扯不開。她的指甲因為用力而變得發白,指尖微微顫抖著。她急得滿臉通紅,又用腳去蹬地麵,想把腳從這痛苦中解放出來。每一次蹬地,都伴隨著一聲痛苦的哭喊。
“哎呀呀,疼死我啦!這腳咋這麽疼呀!嗚嗚嗚……” 那哭聲撕心裂肺,讓人心如刀絞。她小小的肩膀一聳一聳的,淚水模糊了雙眼,卻怎麽也止不住這鑽心的疼痛。她絕望地看著自己的小腳,仿佛在質問命運為何要讓她承受如此苦難。
她的哭聲在寂靜的村落裏迴蕩,顯得格外淒涼。偶爾,她會抬起頭,看看周圍,希望能有人來解救她,可是四周除了寂靜還是寂靜。她隻能繼續無助地哭泣著,承受著這不該屬於她這個年紀的痛苦。她的頭發有些淩亂,幾縷發絲貼在她滿是淚水的臉上。她的嘴唇因為哭泣而變得幹澀,微微顫抖著。
她的世界仿佛在這一刻崩塌了,隻剩下無盡的痛苦和恐懼。她不明白為什麽自己要經曆這樣的折磨,為什麽大人們要讓她承受這樣的痛苦。她隻是一個孩子,一個渴望快樂和自由的孩子,卻被這殘酷的習俗束縛著,無法掙脫。她的哭聲漸漸變得沙啞,但痛苦卻絲毫沒有減少。她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擺脫這痛苦的束縛。
朱元璋聽聞後,眉頭緊鎖,心中湧起複雜的情緒。他想到自己一生戎馬,為天下百姓謀福祉,卻未曾料到民間還有如此殘忍的陋習。他既憤怒又痛心,憤怒於這種陋習的存在,痛心於小女孩所遭受的痛苦。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革除這種陋習,讓天下女子不再受此折磨。他想,自己作為開國皇帝,有責任為百姓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不能讓這種不合理的習俗繼續殘害無辜的生命。
朱棣則麵色凝重,內心波瀾起伏。他一向以果斷和強硬著稱,但此刻麵對小女孩的遭遇,也不禁心生憐憫。他想到自己的統治下,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感到一種深深的愧疚。他反思自己是否對民間的疾苦了解得還不夠深入,是否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問題。同時,他也對這種陋習感到憤怒,認為這是對人性的扭曲和摧殘。他決定以強硬的手段下令嚴查此陋習,不得再強迫女子裹腳,要讓國家的法律成為保護百姓的有力武器。
朱高熾一向仁慈寬厚,他聽聞小女孩的遭遇後,心中充滿了憐憫和同情。他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那無助的眼神和痛苦的表情,心如刀絞。他想到自己作為未來的皇帝,有責任關心百姓的疾苦,為他們帶來溫暖和安慰。他立刻吩咐手下準備藥物和慰問品,送往那個村落,希望能給小女孩帶來一些實際的幫助。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種陋習,通過教育和宣傳,讓人們認識到裹腳的危害,從而自覺地摒棄這種不良習俗。
朱高煦看著皇爺爺、父皇和大哥,期待著他們能對此事有所迴應,為那些受苦的女孩子尋得一條解脫之路。
朝會結束後,皇宮的一處靜謐殿宇內,朱元璋、朱棣(此時為太子殿下)、郭惠妃、太子妃徐妙雲、朱高熾(太孫殿下)以及朱高煦等人齊聚一堂。氣氛凝重而肅穆,眾人的臉上都帶著深思與憂慮。
朱高煦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眼神中仍殘留著震驚與憐憫。“奶奶、母親,孫兒此次外出,所見之景實在令人痛心。那民間竟有如此殘忍的陋習,女子纏足,痛苦不堪。” 他詳細地描述著自己所見到的場景,聲音微微顫抖。“那小女孩不過七八歲,因裹腳疼得哇哇大哭,滿臉淚水,眼神中滿是痛苦與恐懼。她小小的身軀顫抖著,如同秋風中的落葉,那般無助。”
郭惠妃聽後,臉色驟變,心疼之色溢於言表。她微微皺眉,輕輕歎了口氣。“這纏足之俗,實乃害人不淺。可憐那些女子,無端遭受這般折磨。”
太子妃徐妙雲也是麵色凝重,她身為女子,更能體會其中的痛苦。“此陋習當禁,不能再讓更多的女子受苦。”
朱元璋坐在首位,神色嚴肅,目光深邃。“吾等必須想出對策,禁止這纏足陋習。” 他微微停頓,思索片刻後繼續說道,“可先製定嚴格法令,明確禁止纏足,對違者予以懲處。”
朱棣(太子殿下)點頭表示讚同。“父皇所言極是。此陋習不僅傷害女子身體,更會影響國家發展。除了法令,還應加強宣傳,讓百姓明白纏足之害。”
朱高熾(太孫殿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在宮中率先做出表率,禁止宮女纏足,同時讓後宮女子參與宣傳,以她們的影響力帶動民間風氣轉變。”
眾人紛紛點頭,開始深入討論具體的實施辦法。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而緊張。每個人都在為禁止纏足這一目標而努力思考著,希望能找到最有效的對策,為天下女子帶來真正的解放。
朱元璋:“這纏足陋習,實乃大害。朕欲禁之,諸位有何良策?”
朱棣(太子殿下):“父皇,兒臣以為當以法令先行。明確規定禁止纏足,違者嚴懲,以儆效尤。”
郭惠妃:“陛下,臣妾覺得法令雖重要,但也需讓百姓明白纏足之害。可派官員到民間宣講,讓百姓從心底裏摒棄這陋習。”
太子妃徐妙雲:“惠妃娘娘所言極是。臣妾還想,可在宮中樹立榜樣,禁止宮女纏足,讓民間女子看到宮中都如此,她們也會效仿。”
朱高熾(太孫殿下):“皇爺爺,孫兒覺得還可鼓勵文人墨客撰寫文章,宣揚不纏足之美,引導社會風氣轉變。”
朱高煦:“哼,光靠這些可不夠。那些頑固之人,就得狠狠處罰,讓他們不敢再犯。”
朱元璋:“煦兒所言不無道理,但也不可一味嚴懲。要恩威並施,既要讓百姓知曉纏足之害,又要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
朱棣(太子殿下):“父皇聖明。兒臣認為還可設立獎勵機製,對那些率先不纏足的家庭給予表彰和獎勵。”
郭惠妃:“如此甚好。陛下,臣妾想可讓後宮女子多參與慈善活動,幫助那些因纏足而受苦的女子,讓百姓看到皇室的關懷。”
太子妃徐妙雲:“惠妃娘娘此計甚妙。臣妾也會帶領後宮女子積極行動起來。”
朱高熾(太孫殿下):“那我們還需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督,確保他們認真執行禁止纏足的法令。”
朱高煦:“對,要是有官員不作為,一並處罰。”
朱元璋:“好,就依諸位所言,盡快製定出詳細的對策,務必將這纏足陋習禁絕。”
次日,皇宮大殿內氣氛凝重而嚴肅。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神色威嚴,目光如炬地掃視著下方眾人。
“傳劉伯溫、藍玉速速進殿。” 朱元璋一聲令下,殿外太監尖細的嗓音迅速傳了出去。
不一會兒,劉伯溫身著一襲青衫,手持羽扇,步伐沉穩地走進殿內。他微微躬身,恭敬道:“陛下,臣劉伯溫拜見。” 劉伯溫神態自若,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沉著。
隨後,藍玉身披鎧甲,大步流星地跨進殿門。他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道:“末將藍玉,參見陛下!” 藍玉身姿挺拔如鬆,麵容剛毅,眼神中充滿了果敢與堅毅。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他們起身。“今日召你二人前來,是為製定禁止纏足之章程。此陋習不除,百姓受苦,社稷不穩。” 朱元璋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劉伯溫輕搖羽扇,微微皺眉道:“陛下,臣以為當從立法、宣教、督察三方麵入手。首先,應製定嚴格之法令,明確纏足之罪罰,使百姓知其不可為。” 他說話時,眼神專注,語氣沉穩,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藍玉雙手抱胸,粗聲粗氣地說道:“陛下放心,末將定帶領兵部將士,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全力維護秩序。若有膽敢違抗者,末將絕不留情!” 他眼神淩厲,透露出一股霸氣與威嚴。
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太子朱棣等人。朱棣微微頷首道:“劉先生所言極是,藍將軍之果敢亦令人欽佩。吾等當全力配合,確保政策順利推行。”
郭惠妃輕聲說道:“陛下,臣妾以為可在後宮率先推行不纏足之風尚,為民間女子樹立榜樣。” 太子妃徐妙雲也點頭附和道:“惠妃娘娘所言有理,臣妾願與後宮眾姐妹一同努力。”
朱高熾(太孫殿下)說道:“皇爺爺,孫兒覺得還可鼓勵民間學堂教導學子,讓他們明白纏足之害,從而影響家人。” 朱高煦則迫不及待地說道:“哼,就該狠狠處罰那些纏足之人,看他們還敢不敢!”
朱元璋沉思片刻,說道:“好,就依諸位所言。劉伯溫,你速速製定具體章程。藍玉,你帶領兵部務必嚴格執行,維護秩序。”
劉伯溫再次躬身道:“臣領旨。” 他轉身與藍玉對視一眼,藍玉微微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堅定。
隨後,眾人開始熱烈地討論具體的章程細節,大殿內氣氛緊張而熱烈。劉伯溫時而輕搖羽扇,時而皺眉沉思,不時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藍玉則站在一旁,神情專注地聽著,隨時準備執行命令。
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一份詳細的禁止纏足章程逐漸成形。為確保禁止纏足的政策能順利推行,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一、完善立法與明確懲處
製定詳細法令
由朝廷組織法學家和有經驗的官員,製定全麵且具體的禁止纏足法令。明確規定纏足行為屬於違法,對實施纏足的家庭、個人以及相關責任人製定清晰的懲處措施。例如,對纏足家庭可處以一定數額的罰金,對從事纏足行為的民間 “裹腳婆” 等給予嚴厲的行政處罰,甚至可能麵臨牢獄之災。
公示法令內容
通過在全國各地張貼告示、利用官府公文傳達等方式,將禁止纏足的法令內容廣泛傳播,確保百姓知曉具體的法律規定和違法後果。讓民眾明白朝廷禁止纏足的決心和力度,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敬畏,不敢輕易違反法令。
二、加強宣傳教育
官方宣傳
朝廷派遣官員深入到各地鄉村、城鎮進行宣講。官員們可以在集市、廟會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設立宣講點,通過生動的講述和展示,向百姓說明纏足對女子身體的傷害以及對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影響。例如,展示因纏足導致殘疾的女子的生活困境,讓百姓直觀地感受到纏足的危害。
同時,利用官方的驛站係統,發放宣傳冊子,冊子中可以配有形象的圖畫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不纏足的好處和纏足的弊端,讓不識字的百姓也能理解。
民間榜樣引領
在民間選拔不纏足的家庭和女子作為榜樣,給予榮譽和獎勵。例如,授予 “文明家庭”“進步女子” 等稱號,並在當地進行隆重的表彰儀式。讓百姓看到身邊的榜樣,激發他們效仿的動力。
邀請一些有影響力的文人墨客撰寫文章,歌頌不纏足的女子之美和勇敢,在報紙、茶館等場所進行傳播,引導社會輿論向不纏足的方向發展。
三、皇室與貴族帶頭
皇宮示範
皇宮內率先嚴格執行禁止纏足政策,所有宮女不得纏足。皇室女子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宣傳活動,展現不纏足的健康與美麗。例如,皇後、公主等可以在一些重要的宮廷活動中,親自接見不纏足的民間女子代表,表達對她們的支持和讚賞。
皇室成員在出行、視察等活動中,關注各地禁止纏足政策的執行情況,對執行得力的地方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執行不力的地方提出批評和整改要求。
貴族響應
號召貴族家庭帶頭遵守禁止纏足政策,並鼓勵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和影響力範圍內積極宣傳推廣。貴族們可以舉辦不纏足的社交活動,邀請其他貴族和有地位的人士參加,共同倡導不纏足的新風尚。
對積極響應政策的貴族給予朝廷的嘉獎,如晉升爵位、賞賜財物等,激勵更多的貴族參與到禁止纏足的行動中來。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一眾大臣和官員們,他那威嚴而深邃的眼神仿佛能夠洞悉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終於,他微微頷首,露出了一抹滿意的笑容,然後用洪亮而沉穩的聲音說道:“甚好,朕觀此章程甚妥,便依此行事吧。纏足這一陋習已然存在許久,實乃對女子身心之殘害。今吾等欲除之,需諸君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方可成事。切不可有絲毫懈怠之心,亦不可因私廢公。若能早日將此陋習徹底消除,則百姓幸甚,天下幸甚啊!”
聽到皇帝這番話語,殿中的眾人紛紛躬身行禮,齊聲應道:“遵旨!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他們的聲音整齊劃一,響徹整個朝堂,顯示出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忠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