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葉禮融輾轉於企業的調研工作以及各項會議之中,原定於下周進行的會議提前了。
這一所知名重點院校的會議大廳裏,到場了幾家科研機構,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代表人共30餘人。
一開始,會議主持人就強調說:“能源結構的調整是雙碳戰略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國分別設定了2025年和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的消費占比提高到25%和30%的目標……當然,我們實現雙碳目標不是一刀切,也不宜齊步走,先行先試,為能源保供和後發省份的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預留空間,為碳中和貢獻力量。”
隨著“雙碳戰略”的推進,與之相關的esg板塊的投資也是被持續關注的領域,目前從事該業務的,多為當地的科研機構和頭部企業,前兩年集團成立了一家碳中和方向的研究院,因為缺乏專利和技術成果,導致發展緩慢,現在集團打算與高校形成一種戰略合作協議,邀請高校的教授和技術團隊一起做共同研發,這幾天他們四處奔波也是為了促成這件事。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嚴院士,他的研究領域是全球氣候變化,尤其在能源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今天將為我們講述有關碳中和項目諮詢方麵的報告,有請嚴院士。”
掌聲過後,一位頭發花白,身量瘦小,衣著灰白色襯衫的老學者調整了一下麵前的話筒。
“我先對目前全球的碳達峰的基本情況做一下描述,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工業革命的起步較早,例如英國在1972年就達峰了,盡管我國的發展進程很快,壓縮了工業化進程,但是這個階段需要一定的過程,隻能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甚至更早的時間內完成這一重大的舉措。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國各生產活動中碳排放的情況,……”他的普通話帶有一點鄉音,但是抑揚頓挫,一字一句表達的很清晰。
葉禮融作為企業的代表,在嚴院士發言過後,也上台做了一番重要的講話,“自政府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後,對建築行業推進,我們集團公司非常重視與xx大學的戰略合作,期待雙方在合作中珠聯璧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建築行業以及相關產業貢獻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成果。”
台下掌聲響起。
掌聲停止之後,葉禮融又接著發言,“現如今,環保問題迫在眉睫,例如建築行業的碳排放是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目前已有12省率先將超低能建築或近零耗建築規模納入規劃體係,我國建築業大力推進的建築模式,就是裝配式建築,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將是這個行業的大勢所趨,如何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築小區,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說,一部分是建築結構的高性能,例如房屋外立麵的保溫建築材料厚度的提高,窗戶采用三層雙中空的玻璃,這樣在冬季防止室內熱量的喪失,在夏季防止室外的熱氣進入室內,從而起到隔熱防寒的作用,第二個部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等等,直接給建築物功能,提到零碳建築,現代人90%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如果實行超低能耗建築,不僅在居住的舒適度上有所提升,另外比我們目前實行的節能標準,起碼要降低50%以上………”
這一場會議嚴肅緊張,進行到一點鍾才結束。
當會議室的兩扇朱紅色的實木門被拉開以後,裏間的談論聲嘩然一下就傳出來了,然後一群年長的男人們站在走廊裏嚴肅的低聲交談著,令人窒息的氛圍。
他們全著深色的衣服,臉上都難掩疲態,吞吐出的一縷香煙氣體升起,這場麵才顯得鬆弛了些。
當葉禮融從會議室出來時,他的臉龐算是眾人之中最年輕的了,他身旁的鄭總麵色凝重。
“鄭總,葉經理,二位就留下吃個便飯吧,都已經安排好了。”校辦主任對他們很恭敬客套,再次詢問道。
“還是不了,下次吧。”鄭總很客氣的迴複,他們幾人一起往電梯方向走。
“您看這都一點鍾了,總要填飽肚子,不會飲酒。”
“等下次吧,我們得盡快迴單位匯報工作了。”葉禮融看得出來鄭總的心思,但是依舊笑臉迎人,熱情周到,讓人以為事情已經談妥了,實際上並沒有。
“您留步吧,不用送了。”
“沒事沒事,我送你們到電梯口。”
他們邊走邊聊,“葉經理,您在會議中的表現相當出彩,就算這次會議的最終結果不如預期,也隻是時機未到。”
“我們當然是期望一切順利。”葉禮融簡單的迴複道,如果與這邊院校沒有談妥,他們也有別的選擇。
葉禮融本就不喜歡應酬,隻想快吃快走,因為前兩年單位明令規定了,不準搞招待,而且他手上還有別的工作,心裏也急著迴家。
“二位稍等一下,韓書記打電話過來了,我先接個電話。”
通話結束後,校辦主任麵露為難的說道:“我們韓書記說,已經都安排好了,派的司機已經等候著了,說是這次議程緊張,一直沒好好招待二位。”
鄭總露出笑顏,說:“既然韓書記親自安排了,那就盛情難卻了。”
“那真是太好了,葉經理也同意吧?”校辦主任熱情地攬著他們進到電梯裏,葉禮融也隻好點頭。
他們出了一座白色的會議樓,正值陽光當頭,幾輛黑色轎車停在路邊。
他們一行衣著深色服裝的男人們有說有笑的,經過一座白色的拱橋,河道兩邊有一排垂柳正發出嫩芽,橋底下是溪水,汩汩流淌著。
司機是一個中年男人候在車旁,頭發剪得很短,也是著黑色外套,表情嚴肅,身形筆直的。
他們兩人都坐在後座,去飯店的路程不遠,但是正在修高架,老堵堵停停的。
司機師傅主動攀談,態度謙虛地說道:“聽說二位領導從省城來的,到我們這個小地方來,感覺還習慣嗎?”
“一切都挺好的,這邊發展的也很快,與我五年前過來時完全不同了,師傅您貴姓啊?”葉禮融為人熱情。
司機師傅也很是健談,他很自豪的介紹了很多情況,鄭總心情不佳,在閉目休息,但是葉禮融一直在迴應。
到飯店後,有幾人在飯店門口迎接他們,“你們可算來了,擔心司機給你們帶錯路了。”
鄭總換了一種心情,精神飽滿的笑道:“韓書記,還勞煩您親自等著我們。”
韓書記黑色長發大方的梳起,造型很符合她的年紀,佩戴一對珍珠耳飾,穿一身淺灰色的西裝套裙,白色的高跟鞋,優雅大方,一位非常有氣質的女性。
近些年,中年女性有一股崛起之勢,分布在各行各業的重要的崗位上。
兩人閑聊了幾句,葉禮融站在一旁等候他們聊完。
“今天還是怪我選的飯店太遠了,一心想著讓你們嚐到地道的本地菜係,沒想到路上堵了那麽久,都餓壞了吧?”韓書記並未忘記站在一旁的葉禮融。
葉禮融說:“雖然路途不暢,但是一路上也並不無聊,陳師傅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學院的情況,我受益良多。”
“那我可得好好表揚一下老陳了,聽說你們來好幾天了,來了之後就忙得不停,在四縣和市區之間來迴奔波,一直沒機會品嚐我們本地正宗的菜係……”
他們正說著話,迎賓的服務生畢恭畢敬地為他們拉開了飯店的大門,韓書記示意他們先進去。
“您先請……”葉禮融伸出修長的右臂,他一向紳士。
韓書記微笑著走進去了,邊笑著說:“剛才在會議上就對葉經理印象深刻啊,口才和邏輯都非常厲害,貴司有您這樣的員工真是一種福分。”
韓書記對待別人的態度都挺強勢的,對葉禮融還挺客氣。
葉禮融也客套的說道:“您過獎了,多虧了您在過程中幫助了很多,所以這次的議程才能這麽順利的推進。”
“可惜我的幫助也是有限的,最終的結果也是由院裏的領導們決定,後期我們保持聯絡。”
韓書記一直找他搭話,將鄭總晾在了一旁。
飯店的過道狹窄,隻容得下三個人並排走,此時正好有一個服務生端著菜經過,葉禮融不經意間放慢了自己的步伐,將位置留給鄭總,他自覺走在後方。
“韓書記,也歡迎您和院裏領導隨時來我們單位視察工作。”鄭總熱情客套的說道。
“這不敢……以後肯定有機會去拜訪的。”韓書記笑著應允道。
“那可太好了。”鄭總笑著說道。
這似乎是一個好的信號,因為這所院校的的建築節能研究院近年來發展很強勁,想要在這行業深耕下去的企業眾多,肯定是趨之若鶩的。
過了午飯時間,店內的顧客已經不多,有些包間正在收拾餐具,他們一行人走到後,門口的牆上掛著清溪閣三字。
這餐邀請的賓客不多,統共就十個人,大包間還沒坐滿。
韓書記解釋說:“嚴院士下午要出差,因為上午的會議時間拖延了,本來定好的高鐵票都改簽了,午飯他也隻能在高鐵上解決了。”
“沒關係,下次有機會再跟嚴院士討教。”葉禮融微笑著說道。
“葉經理這麽年輕有為是有原因的,真是令人一見如故。”
葉禮融一向都是寵辱不驚,讓人看不透他真實的內心世界,不過他臉上一直是淺笑不斷。
韓書記又迫不及待地問了一句,“葉經理有女朋友了嗎?”
“我結婚七年了。”
顯然,對方很是吃驚,隻得用一陣笑聲掩蓋住了臉上尷尬的神色,“真看不出來啊,這一代年輕人,結婚這麽早的啊?”
“緣分來的早,我也是在適婚年齡遇到了合適的人。”
“現在像葉經理這麽優秀的男孩子太少了,在年少時就被眼尖的女孩選中,然後被拖入婚姻中,等不及太晚的緣分。”
鄭總平時就是一個愛開玩笑的長輩,為人隨和,“韓書記慧眼如炬,但是您卻沒看出來是他還沒等得及人家小姑娘大學畢業,就迫不及待的登記結婚啦!”
“真的嗎?”韓書記一臉不相信的問他。
“是的。”葉禮融臉有些紅了,雖然他已經32歲了,但是工作中常與男性打交道,與異性交流時總保持著距離,顯得一股羞澀和靦腆,這對於年長的女性而言,簡直是毫無抵抗力。
“聽上去,葉太太一定非常的優秀。”韓書記又說道。
“是的,她非常好。”葉禮融在外麵從不吝嗇對於妻子的讚美。
韓書記明顯對他個人的生活很是關心,又問:“有沒有孩子?”
葉禮融微笑著迴答,“還沒有。”
飯菜上齊後,他們品嚐了一下當地特色的米酒,慣例又聊起了工作。
葉禮融的頭腦與別人構造明顯不同,像電腦存儲過的,不僅是對於會議內容,而且僅憑會議桌上的姓名牌,他幾乎記住了在場所有人的名字和職位。
因為重要的工作已經結束,葉禮融也難得的將酒杯捧起來了,少許喝了些。
大家開始談笑風生,短暫忘卻了工作中的壓力。
他起身敬了幾杯酒,交換了聯係方式,為以後鋪路。
葉禮融天生聰明,還善於剖析自我,那麽揣度人性不是一道難題。對於別人適當的認可和讚美,也是行善布施,他沒有期待著有一天善意能夠迴到自己的身上,然而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麽運行了。
“這道糖醋鯉魚不錯的,隻不過口味有點甜,不知道你們可吃得慣啊?”韓書記一直關照他,特意將菜轉到他的麵前。
“這也是我們本地的特色菜,我就不給你們增加壓力了,別客氣,都隨意啊……”
整頓飯,既受重視,也不感到拘束,其樂融融。
鄭總心情不悅,也是借酒消愁。
飯桌上,葉禮融溫聲勸說鄭副總,“鄭總,您少喝一點。”
包間裏有些喧鬧,葉禮融中途出去接了一個電話,韓書記又問起他的事情。
鄭總坦言道:“小葉是我們集團投資規劃部的負責人,雖然年輕,但是能力過人,也是我們整個集團受提拔最快的……”鄭總欲言又止,有些話不可太滿,因為世事弄人。
在他心裏,他很認可這個年輕人,他的位置本應更高。
“他剛大學畢業就到北非的項目部待了兩年多,這些年也是一步步走得很穩健,他自己願意成長,集團給他的位置也擺在那裏了。”
“以葉經理的能力,將來肯定是前途無量啊。”韓書記笑著說。
“他走到哪裏都被一致看好,至於他的將來,確實不可估,隻不過他除了工作狀態以外,話太少了,本身的性格也不愛爭取,因為他太正直了,在工作中反而有了一些阻撓。”鄭總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韓書記倒是很看好他,意味深長的說道:“我認為,這倒沒什麽,因為一個正直的人,很適合走上高位,社會也迫切的需要一些正直的人,隻不過前期的突圍工作不平坦,一旦走過那個時期,前路將會一片光明。”
葉禮融推門進來,大家正望著他。
“別疑惑,正在聊你呢。”鄭總笑著說。
“哪一方麵?”葉禮融有時候也愛開玩笑,引得一桌人都笑了起來。
從飯店出來,葉禮融站在門口等候領導,為領導提一下公文包,他認為這是下級該做的,沒什麽可恥的。
在職場生存了十一年,取得了一些小成績之餘,他感覺自己身上的傲氣也消退了很多。
以前年輕時,看到比自己強勢的年長者,他是不屑一顧的,總覺得自己到了年齡,一定會擁有比他們更強勢的資本,他的心裏並不認為別人比他厲害多少,但是他現在學會了收起了鋒芒。
剛大學畢業那會兒,他在北非的項目部時,與一位領導因為工作而產生意見不和,事情鬧到了集團,叔叔沒有批評他,隻是語重心長與他說:“畢竟他是領導,你主動表達歉意,以後在單位不要主動製造矛盾。”
那一次以後,葉禮融也懂得了很多,開始敬畏職場中的一些人與事,如果注定要退讓,那麽永遠就不要爭論了。
他的人生不會充滿成功,也不會充滿失敗,而是很多的無可奈何,所以他將事事小心刻進了骨子裏。
這一所知名重點院校的會議大廳裏,到場了幾家科研機構,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代表人共30餘人。
一開始,會議主持人就強調說:“能源結構的調整是雙碳戰略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國分別設定了2025年和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的消費占比提高到25%和30%的目標……當然,我們實現雙碳目標不是一刀切,也不宜齊步走,先行先試,為能源保供和後發省份的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預留空間,為碳中和貢獻力量。”
隨著“雙碳戰略”的推進,與之相關的esg板塊的投資也是被持續關注的領域,目前從事該業務的,多為當地的科研機構和頭部企業,前兩年集團成立了一家碳中和方向的研究院,因為缺乏專利和技術成果,導致發展緩慢,現在集團打算與高校形成一種戰略合作協議,邀請高校的教授和技術團隊一起做共同研發,這幾天他們四處奔波也是為了促成這件事。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嚴院士,他的研究領域是全球氣候變化,尤其在能源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今天將為我們講述有關碳中和項目諮詢方麵的報告,有請嚴院士。”
掌聲過後,一位頭發花白,身量瘦小,衣著灰白色襯衫的老學者調整了一下麵前的話筒。
“我先對目前全球的碳達峰的基本情況做一下描述,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工業革命的起步較早,例如英國在1972年就達峰了,盡管我國的發展進程很快,壓縮了工業化進程,但是這個階段需要一定的過程,隻能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甚至更早的時間內完成這一重大的舉措。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國各生產活動中碳排放的情況,……”他的普通話帶有一點鄉音,但是抑揚頓挫,一字一句表達的很清晰。
葉禮融作為企業的代表,在嚴院士發言過後,也上台做了一番重要的講話,“自政府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後,對建築行業推進,我們集團公司非常重視與xx大學的戰略合作,期待雙方在合作中珠聯璧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建築行業以及相關產業貢獻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成果。”
台下掌聲響起。
掌聲停止之後,葉禮融又接著發言,“現如今,環保問題迫在眉睫,例如建築行業的碳排放是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目前已有12省率先將超低能建築或近零耗建築規模納入規劃體係,我國建築業大力推進的建築模式,就是裝配式建築,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將是這個行業的大勢所趨,如何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築小區,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說,一部分是建築結構的高性能,例如房屋外立麵的保溫建築材料厚度的提高,窗戶采用三層雙中空的玻璃,這樣在冬季防止室內熱量的喪失,在夏季防止室外的熱氣進入室內,從而起到隔熱防寒的作用,第二個部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等等,直接給建築物功能,提到零碳建築,現代人90%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如果實行超低能耗建築,不僅在居住的舒適度上有所提升,另外比我們目前實行的節能標準,起碼要降低50%以上………”
這一場會議嚴肅緊張,進行到一點鍾才結束。
當會議室的兩扇朱紅色的實木門被拉開以後,裏間的談論聲嘩然一下就傳出來了,然後一群年長的男人們站在走廊裏嚴肅的低聲交談著,令人窒息的氛圍。
他們全著深色的衣服,臉上都難掩疲態,吞吐出的一縷香煙氣體升起,這場麵才顯得鬆弛了些。
當葉禮融從會議室出來時,他的臉龐算是眾人之中最年輕的了,他身旁的鄭總麵色凝重。
“鄭總,葉經理,二位就留下吃個便飯吧,都已經安排好了。”校辦主任對他們很恭敬客套,再次詢問道。
“還是不了,下次吧。”鄭總很客氣的迴複,他們幾人一起往電梯方向走。
“您看這都一點鍾了,總要填飽肚子,不會飲酒。”
“等下次吧,我們得盡快迴單位匯報工作了。”葉禮融看得出來鄭總的心思,但是依舊笑臉迎人,熱情周到,讓人以為事情已經談妥了,實際上並沒有。
“您留步吧,不用送了。”
“沒事沒事,我送你們到電梯口。”
他們邊走邊聊,“葉經理,您在會議中的表現相當出彩,就算這次會議的最終結果不如預期,也隻是時機未到。”
“我們當然是期望一切順利。”葉禮融簡單的迴複道,如果與這邊院校沒有談妥,他們也有別的選擇。
葉禮融本就不喜歡應酬,隻想快吃快走,因為前兩年單位明令規定了,不準搞招待,而且他手上還有別的工作,心裏也急著迴家。
“二位稍等一下,韓書記打電話過來了,我先接個電話。”
通話結束後,校辦主任麵露為難的說道:“我們韓書記說,已經都安排好了,派的司機已經等候著了,說是這次議程緊張,一直沒好好招待二位。”
鄭總露出笑顏,說:“既然韓書記親自安排了,那就盛情難卻了。”
“那真是太好了,葉經理也同意吧?”校辦主任熱情地攬著他們進到電梯裏,葉禮融也隻好點頭。
他們出了一座白色的會議樓,正值陽光當頭,幾輛黑色轎車停在路邊。
他們一行衣著深色服裝的男人們有說有笑的,經過一座白色的拱橋,河道兩邊有一排垂柳正發出嫩芽,橋底下是溪水,汩汩流淌著。
司機是一個中年男人候在車旁,頭發剪得很短,也是著黑色外套,表情嚴肅,身形筆直的。
他們兩人都坐在後座,去飯店的路程不遠,但是正在修高架,老堵堵停停的。
司機師傅主動攀談,態度謙虛地說道:“聽說二位領導從省城來的,到我們這個小地方來,感覺還習慣嗎?”
“一切都挺好的,這邊發展的也很快,與我五年前過來時完全不同了,師傅您貴姓啊?”葉禮融為人熱情。
司機師傅也很是健談,他很自豪的介紹了很多情況,鄭總心情不佳,在閉目休息,但是葉禮融一直在迴應。
到飯店後,有幾人在飯店門口迎接他們,“你們可算來了,擔心司機給你們帶錯路了。”
鄭總換了一種心情,精神飽滿的笑道:“韓書記,還勞煩您親自等著我們。”
韓書記黑色長發大方的梳起,造型很符合她的年紀,佩戴一對珍珠耳飾,穿一身淺灰色的西裝套裙,白色的高跟鞋,優雅大方,一位非常有氣質的女性。
近些年,中年女性有一股崛起之勢,分布在各行各業的重要的崗位上。
兩人閑聊了幾句,葉禮融站在一旁等候他們聊完。
“今天還是怪我選的飯店太遠了,一心想著讓你們嚐到地道的本地菜係,沒想到路上堵了那麽久,都餓壞了吧?”韓書記並未忘記站在一旁的葉禮融。
葉禮融說:“雖然路途不暢,但是一路上也並不無聊,陳師傅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學院的情況,我受益良多。”
“那我可得好好表揚一下老陳了,聽說你們來好幾天了,來了之後就忙得不停,在四縣和市區之間來迴奔波,一直沒機會品嚐我們本地正宗的菜係……”
他們正說著話,迎賓的服務生畢恭畢敬地為他們拉開了飯店的大門,韓書記示意他們先進去。
“您先請……”葉禮融伸出修長的右臂,他一向紳士。
韓書記微笑著走進去了,邊笑著說:“剛才在會議上就對葉經理印象深刻啊,口才和邏輯都非常厲害,貴司有您這樣的員工真是一種福分。”
韓書記對待別人的態度都挺強勢的,對葉禮融還挺客氣。
葉禮融也客套的說道:“您過獎了,多虧了您在過程中幫助了很多,所以這次的議程才能這麽順利的推進。”
“可惜我的幫助也是有限的,最終的結果也是由院裏的領導們決定,後期我們保持聯絡。”
韓書記一直找他搭話,將鄭總晾在了一旁。
飯店的過道狹窄,隻容得下三個人並排走,此時正好有一個服務生端著菜經過,葉禮融不經意間放慢了自己的步伐,將位置留給鄭總,他自覺走在後方。
“韓書記,也歡迎您和院裏領導隨時來我們單位視察工作。”鄭總熱情客套的說道。
“這不敢……以後肯定有機會去拜訪的。”韓書記笑著應允道。
“那可太好了。”鄭總笑著說道。
這似乎是一個好的信號,因為這所院校的的建築節能研究院近年來發展很強勁,想要在這行業深耕下去的企業眾多,肯定是趨之若鶩的。
過了午飯時間,店內的顧客已經不多,有些包間正在收拾餐具,他們一行人走到後,門口的牆上掛著清溪閣三字。
這餐邀請的賓客不多,統共就十個人,大包間還沒坐滿。
韓書記解釋說:“嚴院士下午要出差,因為上午的會議時間拖延了,本來定好的高鐵票都改簽了,午飯他也隻能在高鐵上解決了。”
“沒關係,下次有機會再跟嚴院士討教。”葉禮融微笑著說道。
“葉經理這麽年輕有為是有原因的,真是令人一見如故。”
葉禮融一向都是寵辱不驚,讓人看不透他真實的內心世界,不過他臉上一直是淺笑不斷。
韓書記又迫不及待地問了一句,“葉經理有女朋友了嗎?”
“我結婚七年了。”
顯然,對方很是吃驚,隻得用一陣笑聲掩蓋住了臉上尷尬的神色,“真看不出來啊,這一代年輕人,結婚這麽早的啊?”
“緣分來的早,我也是在適婚年齡遇到了合適的人。”
“現在像葉經理這麽優秀的男孩子太少了,在年少時就被眼尖的女孩選中,然後被拖入婚姻中,等不及太晚的緣分。”
鄭總平時就是一個愛開玩笑的長輩,為人隨和,“韓書記慧眼如炬,但是您卻沒看出來是他還沒等得及人家小姑娘大學畢業,就迫不及待的登記結婚啦!”
“真的嗎?”韓書記一臉不相信的問他。
“是的。”葉禮融臉有些紅了,雖然他已經32歲了,但是工作中常與男性打交道,與異性交流時總保持著距離,顯得一股羞澀和靦腆,這對於年長的女性而言,簡直是毫無抵抗力。
“聽上去,葉太太一定非常的優秀。”韓書記又說道。
“是的,她非常好。”葉禮融在外麵從不吝嗇對於妻子的讚美。
韓書記明顯對他個人的生活很是關心,又問:“有沒有孩子?”
葉禮融微笑著迴答,“還沒有。”
飯菜上齊後,他們品嚐了一下當地特色的米酒,慣例又聊起了工作。
葉禮融的頭腦與別人構造明顯不同,像電腦存儲過的,不僅是對於會議內容,而且僅憑會議桌上的姓名牌,他幾乎記住了在場所有人的名字和職位。
因為重要的工作已經結束,葉禮融也難得的將酒杯捧起來了,少許喝了些。
大家開始談笑風生,短暫忘卻了工作中的壓力。
他起身敬了幾杯酒,交換了聯係方式,為以後鋪路。
葉禮融天生聰明,還善於剖析自我,那麽揣度人性不是一道難題。對於別人適當的認可和讚美,也是行善布施,他沒有期待著有一天善意能夠迴到自己的身上,然而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麽運行了。
“這道糖醋鯉魚不錯的,隻不過口味有點甜,不知道你們可吃得慣啊?”韓書記一直關照他,特意將菜轉到他的麵前。
“這也是我們本地的特色菜,我就不給你們增加壓力了,別客氣,都隨意啊……”
整頓飯,既受重視,也不感到拘束,其樂融融。
鄭總心情不悅,也是借酒消愁。
飯桌上,葉禮融溫聲勸說鄭副總,“鄭總,您少喝一點。”
包間裏有些喧鬧,葉禮融中途出去接了一個電話,韓書記又問起他的事情。
鄭總坦言道:“小葉是我們集團投資規劃部的負責人,雖然年輕,但是能力過人,也是我們整個集團受提拔最快的……”鄭總欲言又止,有些話不可太滿,因為世事弄人。
在他心裏,他很認可這個年輕人,他的位置本應更高。
“他剛大學畢業就到北非的項目部待了兩年多,這些年也是一步步走得很穩健,他自己願意成長,集團給他的位置也擺在那裏了。”
“以葉經理的能力,將來肯定是前途無量啊。”韓書記笑著說。
“他走到哪裏都被一致看好,至於他的將來,確實不可估,隻不過他除了工作狀態以外,話太少了,本身的性格也不愛爭取,因為他太正直了,在工作中反而有了一些阻撓。”鄭總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韓書記倒是很看好他,意味深長的說道:“我認為,這倒沒什麽,因為一個正直的人,很適合走上高位,社會也迫切的需要一些正直的人,隻不過前期的突圍工作不平坦,一旦走過那個時期,前路將會一片光明。”
葉禮融推門進來,大家正望著他。
“別疑惑,正在聊你呢。”鄭總笑著說。
“哪一方麵?”葉禮融有時候也愛開玩笑,引得一桌人都笑了起來。
從飯店出來,葉禮融站在門口等候領導,為領導提一下公文包,他認為這是下級該做的,沒什麽可恥的。
在職場生存了十一年,取得了一些小成績之餘,他感覺自己身上的傲氣也消退了很多。
以前年輕時,看到比自己強勢的年長者,他是不屑一顧的,總覺得自己到了年齡,一定會擁有比他們更強勢的資本,他的心裏並不認為別人比他厲害多少,但是他現在學會了收起了鋒芒。
剛大學畢業那會兒,他在北非的項目部時,與一位領導因為工作而產生意見不和,事情鬧到了集團,叔叔沒有批評他,隻是語重心長與他說:“畢竟他是領導,你主動表達歉意,以後在單位不要主動製造矛盾。”
那一次以後,葉禮融也懂得了很多,開始敬畏職場中的一些人與事,如果注定要退讓,那麽永遠就不要爭論了。
他的人生不會充滿成功,也不會充滿失敗,而是很多的無可奈何,所以他將事事小心刻進了骨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