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幻境
鳴潮:開局就有今汐找我約會?! 作者:看雪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們……你們能夠聽到周圍的音樂嗎?
不要聽,不要聽!
那音樂會讓人迷失,它有攝魂的作用……”
他的語序混亂,顯然受到了不小的驚嚇,但話語中透露出的信息卻讓兩人心頭一緊。
折枝溫柔地安撫著他:
“別怕,周圍已經沒有音樂了。
不信的話,你可以仔細聽聽。”
她的聲音仿佛有魔力一般,讓年輕人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他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睜開,眼中的驚恐已經褪去大半。
“謝謝你們……”
年輕人低聲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激。
這個人在經曆了一係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後,終於徹底冷靜了下來。
白天時分,他開始與折枝一同細致地盤問起那幅畫的來曆。
在兩人的耐心引導下,他逐漸吐露了一些關鍵的信息。
原來,這幅畫是他偶然間救下的一個富豪商隊的報答。
起初,當他初次得到這幅畫時,確實能夠在它所營造的幻境中凝神靜氣,心無旁騖,這對於他的修行大有裨益。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每當他隨身攜帶這幅畫時,就會遭受到更多殘象的猛烈攻擊,這讓他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於是,他萌生了將這幅邪門的畫丟棄的念頭。
可誰知,剛將它放置於地下,就被畫中釋放出的超頻率力量震得暈了過去,之後發生的事情他就一無所知了……
折枝和白黎辰聽後,溫柔地告訴他,這幅畫已經被徹底毀掉了,不會再吸引更多的殘象前來侵擾,讓他放寬心,不必再為此事擔憂。
得知這一消息的人,臉上瞬間綻放出激動的神色,連連向二人道謝。
在道別之際,他感激地提供了另一條重要的線索:
村東邊的李奶奶對一幅畫像寶貝得緊,簡直著了魔一般,或許那幅畫也是一幅幻境畫。
折枝與白黎辰順著那人提供的線索,來到了村東邊。
一路上,他們還向遇到的村民打聽李奶奶的情況。
據村民們所言,李奶奶原本是村裏的活躍分子,性格開朗,樂於助人,有著極其廣泛的社交圈子。
她樂善好施,經常幫助鄰裏鄉親,因此在村裏有著極好的人緣。
然而,自從她生病之後,就逐漸減少了與外界的交流,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如今,李奶奶對那幅畫像的異常癡迷,更是讓村民們感到不解和擔憂。
從那時候開始,她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日漸消瘦,最終竟虛弱到下不來床的地步。
村民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紛紛議論著她的病情,同時也對她家中那幅被視為邪門的畫作議論紛紛。
他們多次嚐試勸說,希望她能扔掉那幅畫,但她總是固執地搖頭,對他們的好意無動於衷。
折枝在村中偶聞此事,心中便已隱隱有了猜測。
當她從村民口中聽到更多細節時,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這定是幻境畫所為。
她立刻與身旁的白黎辰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兩人無需多言,便已明了彼此的心意。
隨後,他們便匆匆趕往李奶奶的家。
李奶奶家的房門半掩著,仿佛是在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折枝輕輕一推,房門便應聲而開。
她猜測,這定是村民們擔心李奶奶一人在家發生意外,才特意沒有將房門緊鎖。
走進屋內,一股沉悶的氣息撲麵而來。
白黎辰和折枝的目光立刻被床上的老婦人所吸引。
她瘦弱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躺在床上發出斷斷續續的呻吟聲。
盡管聽見了來人的腳步聲和交談聲,老婦人卻依然緊閉著雙眼,沒有絲毫反應。
仿佛對於她來說,這樣的場景已經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在屋內的角落中,一幅畫作吸引了折枝的注意。
那正是她曾經創作的《往生之門》。
這幅畫曾是她依照一個故事所創作的作品,蘊含著強大的共鳴能力。
觀賞者能在幻境中看見自己最想見到的人。
然而,在完成這幅作品後,它便神秘地消失了。
沒想到,如今竟會在這裏再次見到它。
再次麵對這幅畫,折枝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
然而,當她仔細觀察時,卻發現這幅畫與記憶中的有所不同。
它的幻境能量異常穩定,仿佛被某種力量所加固。
這種穩定而強大的能量,正是導致李奶奶身體日漸虛弱的原因所在。
它的幻境能量展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穩定性,沒有絲毫超頻的跡象,然而,留存於畫中的幻境能量卻出乎意料地日漸衰弱,這顯然是由於頻繁使用的直接後果。
這股能量的流逝,如同被時間無情地吞噬,透露出一種被過度開采的疲憊。
躺在古樸木床上的老婦人,眼神空洞地望著天花板,對白黎辰和折枝的到來渾然不覺,隻是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無盡的哀傷與絕望:
“為什麽相聚的時間越來越短暫?
難道連你,也厭倦了我,不願再與我相見了嗎?”
她的聲音裏充滿了對過往時光的懷念與不舍,以及對現實殘酷的無奈。
聽到這番話,白黎辰與折枝相視一眼,心中已然明了。
原來,李奶奶因過度思念逝去的親人,不惜頻繁動用這幅蘊含幻境能量的畫卷,試圖在虛幻的世界中尋得一絲慰藉。
然而,他們深知,盡管這幅畫並未引發超頻的風險,但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長期沉浸在幻境之中,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負擔,甚至可能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於是,折枝深吸一口氣,再次調動起自己那強大的幻境共鳴能力,將李奶奶溫柔地拉入了《往生之門》的幻境之中。
相較於兒時留在那幅畫卷中的稚嫩能力,如今的她已能將幻境構築得更加凝實與真實。
在這片由她精心編織的幻境裏,李奶奶終於再次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
她仿佛能聽到兒子那熟悉而溫暖的聲音,而幻境中的兒子也仿佛擁有了獨立的靈魂,與李奶奶愉快地交談,分享著彼此心中的思念與牽掛。
不要聽,不要聽!
那音樂會讓人迷失,它有攝魂的作用……”
他的語序混亂,顯然受到了不小的驚嚇,但話語中透露出的信息卻讓兩人心頭一緊。
折枝溫柔地安撫著他:
“別怕,周圍已經沒有音樂了。
不信的話,你可以仔細聽聽。”
她的聲音仿佛有魔力一般,讓年輕人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他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睜開,眼中的驚恐已經褪去大半。
“謝謝你們……”
年輕人低聲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激。
這個人在經曆了一係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後,終於徹底冷靜了下來。
白天時分,他開始與折枝一同細致地盤問起那幅畫的來曆。
在兩人的耐心引導下,他逐漸吐露了一些關鍵的信息。
原來,這幅畫是他偶然間救下的一個富豪商隊的報答。
起初,當他初次得到這幅畫時,確實能夠在它所營造的幻境中凝神靜氣,心無旁騖,這對於他的修行大有裨益。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每當他隨身攜帶這幅畫時,就會遭受到更多殘象的猛烈攻擊,這讓他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於是,他萌生了將這幅邪門的畫丟棄的念頭。
可誰知,剛將它放置於地下,就被畫中釋放出的超頻率力量震得暈了過去,之後發生的事情他就一無所知了……
折枝和白黎辰聽後,溫柔地告訴他,這幅畫已經被徹底毀掉了,不會再吸引更多的殘象前來侵擾,讓他放寬心,不必再為此事擔憂。
得知這一消息的人,臉上瞬間綻放出激動的神色,連連向二人道謝。
在道別之際,他感激地提供了另一條重要的線索:
村東邊的李奶奶對一幅畫像寶貝得緊,簡直著了魔一般,或許那幅畫也是一幅幻境畫。
折枝與白黎辰順著那人提供的線索,來到了村東邊。
一路上,他們還向遇到的村民打聽李奶奶的情況。
據村民們所言,李奶奶原本是村裏的活躍分子,性格開朗,樂於助人,有著極其廣泛的社交圈子。
她樂善好施,經常幫助鄰裏鄉親,因此在村裏有著極好的人緣。
然而,自從她生病之後,就逐漸減少了與外界的交流,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如今,李奶奶對那幅畫像的異常癡迷,更是讓村民們感到不解和擔憂。
從那時候開始,她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日漸消瘦,最終竟虛弱到下不來床的地步。
村民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紛紛議論著她的病情,同時也對她家中那幅被視為邪門的畫作議論紛紛。
他們多次嚐試勸說,希望她能扔掉那幅畫,但她總是固執地搖頭,對他們的好意無動於衷。
折枝在村中偶聞此事,心中便已隱隱有了猜測。
當她從村民口中聽到更多細節時,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這定是幻境畫所為。
她立刻與身旁的白黎辰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兩人無需多言,便已明了彼此的心意。
隨後,他們便匆匆趕往李奶奶的家。
李奶奶家的房門半掩著,仿佛是在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折枝輕輕一推,房門便應聲而開。
她猜測,這定是村民們擔心李奶奶一人在家發生意外,才特意沒有將房門緊鎖。
走進屋內,一股沉悶的氣息撲麵而來。
白黎辰和折枝的目光立刻被床上的老婦人所吸引。
她瘦弱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躺在床上發出斷斷續續的呻吟聲。
盡管聽見了來人的腳步聲和交談聲,老婦人卻依然緊閉著雙眼,沒有絲毫反應。
仿佛對於她來說,這樣的場景已經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在屋內的角落中,一幅畫作吸引了折枝的注意。
那正是她曾經創作的《往生之門》。
這幅畫曾是她依照一個故事所創作的作品,蘊含著強大的共鳴能力。
觀賞者能在幻境中看見自己最想見到的人。
然而,在完成這幅作品後,它便神秘地消失了。
沒想到,如今竟會在這裏再次見到它。
再次麵對這幅畫,折枝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
然而,當她仔細觀察時,卻發現這幅畫與記憶中的有所不同。
它的幻境能量異常穩定,仿佛被某種力量所加固。
這種穩定而強大的能量,正是導致李奶奶身體日漸虛弱的原因所在。
它的幻境能量展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穩定性,沒有絲毫超頻的跡象,然而,留存於畫中的幻境能量卻出乎意料地日漸衰弱,這顯然是由於頻繁使用的直接後果。
這股能量的流逝,如同被時間無情地吞噬,透露出一種被過度開采的疲憊。
躺在古樸木床上的老婦人,眼神空洞地望著天花板,對白黎辰和折枝的到來渾然不覺,隻是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無盡的哀傷與絕望:
“為什麽相聚的時間越來越短暫?
難道連你,也厭倦了我,不願再與我相見了嗎?”
她的聲音裏充滿了對過往時光的懷念與不舍,以及對現實殘酷的無奈。
聽到這番話,白黎辰與折枝相視一眼,心中已然明了。
原來,李奶奶因過度思念逝去的親人,不惜頻繁動用這幅蘊含幻境能量的畫卷,試圖在虛幻的世界中尋得一絲慰藉。
然而,他們深知,盡管這幅畫並未引發超頻的風險,但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長期沉浸在幻境之中,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負擔,甚至可能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於是,折枝深吸一口氣,再次調動起自己那強大的幻境共鳴能力,將李奶奶溫柔地拉入了《往生之門》的幻境之中。
相較於兒時留在那幅畫卷中的稚嫩能力,如今的她已能將幻境構築得更加凝實與真實。
在這片由她精心編織的幻境裏,李奶奶終於再次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
她仿佛能聽到兒子那熟悉而溫暖的聲音,而幻境中的兒子也仿佛擁有了獨立的靈魂,與李奶奶愉快地交談,分享著彼此心中的思念與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