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非站在芬格爾的傘下,傘是傾斜的,芬格爾的一半肩頭已經全部淋濕了。
雨點敲在水泊裏,森林將整座聖約沙法教堂都包圍了起來,這裏坐落於密歇根湖西岸,平日裏人跡罕至,隻有一位年邁神父一直在打理著教堂的事務,教堂規模不算大,屬於秘黨名下的零碎資產。
象牙黃的大理石牆和鐵灰色的穹頂在雨幕中顯得肅穆而靜謐,最頂上的白色十字架隱隱約約。
“不進去嗎?”芬格爾拍了拍路明非的後背。
“我想在這站一會兒,就一會兒。”路明非嗯了一聲。
校董和元老們陸陸續續抵達,圍在了凱撒的身邊。有些麵孔路明非也見過,在那場審判他的會議上,隻不過少了貝奧武夫。
說來也奇怪,會議結束過後學院就爆發了襲擊。失去了貝奧武夫的推動,剩餘的高層對於路明非的處置似乎又開始搖擺起來,聽芬格爾說,貌似在葬禮之後會再次召開關於他的會議,eva把校長先前的手稿交了出來,上麵有和他相關的話。
神父敲響了教堂的鍾聲,這意味著葬禮開始了。
黑色的棺槨放置在教堂的正中央,周圍擺滿了花圈,管風琴演奏起綿長的樂曲,成排的白燭被逐一點亮,黑白相片躺在溫暖的燭海中,相片裏是一位老人,白發梳得整齊,一身定製西裝,嘴角噙笑,胸口別著玫瑰。
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深刻的印記,但那雙銀灰色的眼眸中始終跳蕩著光,神態像一頭年輕的獅子——希爾伯特·讓·昂熱。
所有人都穿著黑色的衣服,在這場規模極小的葬禮上,他們拿出了應有的沉痛。
昂熱或許不是一位好的合作夥伴,但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極具魄力的領袖,沒有他,秘黨的事業至少會倒退50年。在行事手段上,老家夥確偏激,隻要是這個老家夥決定的事情,誰都無法更改,但領袖必備的品質之一便是鐵血手腕,希爾伯特·讓·昂熱完美地詮釋了這點,這使得這麽多年來,秘黨內外,昂熱豎敵無數,然而有多少人恨昂熱,就有多少人愛著這個老家夥。畢竟拋去公眾形象,老家夥自詡僅剩的優點就是英俊了,溫文爾雅的西裝暴徒、風流瀟灑的英國紳士。
如果你願意喊他一聲校長,或許他真得有可能會在你性命攸關之際握著暴怒和貪婪從天而降。
針葉林沙沙作響,密歇根湖與天空一樣暗沉,冷風推著細浪衝上沙岸,留下一地白色的浪花碎沫。
神父從口袋裏取出玳瑁框老花鏡,挽起泛白的棉織長袖,他蘸著口水翻開經書開始禱告和悼念。
“天父,一切安慰和希望的賜予者。”
“在我們的淚水和失落的重壓中,我們停下腳步,向你敞開心扉。你征服了墳墓,在我們最黑暗的夜裏點亮了希望之光。就像漫漫長夜後的第一縷曙光,您與您一起永生的承諾堅定地照耀著我們。”
冷傲的伊麗莎白·洛朗女爵摘下了黑色麵紗,用手帕輕拭著臉上的淚痕,眼線被暈染地不成樣子,她沉默著用手在胸口比劃十字,將手中的鮮花放在棺槨之上。校董會中她和昂熱的關係最親密,在她的心中昂熱一直扮演者父親或者祖父的角色。
這樣曆經風霜、堅不可摧的人一下子就徹底從世上消失,真是讓人感到悲涼。聽說在那場戰鬥中,昂熱從沉睡中蘇醒恢複了意識,隨後卻又被人刺殺而死,洛朗女爵根本不願接受這樣的說法。
在參加這場葬禮之前,她已經讓洛朗家的精英徹查刺殺者的身份,倘若能將那個家夥揪出來,不管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她都要嚐試著去報仇。
“主啊,讓我們心中充滿希望,這一別不是終結。”悼念聲在管風琴樂聲中持續。
接著是弗拉梅爾,中年漢子難得沒有飄著酒味兒,他穿著黑色的西裝,頭發打理得整整齊齊,連胡茬都被仔細地刮去,從前洗得變形的花格牛仔襯衫和帶著破洞的牛仔褲都被他丟進了壁爐裏,整個人煥然一新,走路的姿勢也不再那麽妖嬈。
他麵無表情地跟在洛朗女爵的後麵放下花束,隨後轉身走到教堂之外點燃香煙。
神父的聲音讓他心煩,他也不知道為什麽一向不信神的昂熱會在早已立好的遺囑裏要求葬禮最好按照基督教的習俗來辦。
這不符合那個“飆車不看碼速,喝酒不分度數”的老家夥的一貫風格,看樣子,日本之行真的改變了他很多。
“願我們憧憬我們所愛的人在你的光輝中,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在永恆的平安中喜樂。幫助我們緊緊抓住這樣一個有福的保證,雖然我們走過死蔭的幽穀,但我們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們同在。當我們緬懷和慶祝我們所愛的人和失去的人的生命時,讓希望的種子在我們心中生長。希望在您的天國重聚,在那裏不需要擦去眼淚,也不再有死亡。”
來賓一個接著一個地送上花束。老態龍鍾的圖靈先生和自然科學方麵的“領袖級”人物範德比爾特,垂暮的兩位老人。
隨後是瓷白膚色的金發少女夏綠蒂·高廷根和高廷根的管家,貝亞特麗絲是這位十五六歲女孩的小名。
接著獻上鮮花的是穿著素服的僧侶校董以及代表卡德摩斯家的秘黨元老。
最後一位是西裝筆挺的第七位校董,路麟城。
按照卡德摩斯元老和範德比爾特先生的話來說,還有兩位秘黨元老已經老得躺進棺材和鬼魂一樣了,齊格魯德家族和聖喬治家族,他們隻送來了花圈以表哀痛。
“在複活的確信無疑的盼望中,我們祈禱。”
芬格爾閉上眼跟著教堂內的眾人比劃出十字,做完追悼,校長就將被送去秘黨的火葬場然後燒成一撮骨灰,最後按照老家夥的遺囑,一半埋在卡塞爾的林間小屋下,一半撒進密歇根湖裏。
這些天來,路明非的變化在芬格爾眼裏不算很大,但也不是沒有。路明非從前就是那種沉悶的性格,隻不過內心活動豐富,白爛話層出不窮。
變化最大的人,芬格爾反而覺得是他自己,不過這麽說倒也不算準確,因為他隻是恢複了很久以前的模樣。
“阿門!”
神父的喋喋不休終於結束。
聖約沙法最頂上的十字架,在風雨中模糊不定。
“你在想什麽?”芬格爾問。
路明非低著頭:“那個女人。”
芬格爾抽了抽嘴角,他很想來一句“原來你喜歡反季節思春嗎?”但他忍住了,這些年刻意養出來說爛話的習慣現在都快變成下意識行為了。再說了,爛話也得分場合、分心情,老子現在心情差,話都不想說,更別提爛話了。
“酒德麻衣。”芬格爾望著遠處昏沉的密歇根湖麵輕聲說。
“我見過她,在東京的時候。”路明非迴想起那時的場景,路鳴澤宰了赫爾佐格從空中落到了女人駕駛的轟炸機機艙裏,隨後身體的主控權逐漸恢複到路明非的手裏,酒德麻衣帶著他繞著東京市飛了一圈,東京塔的霓虹光在路明非的記憶裏已經泛黃了。
“先前在冰窖裏的時候我也遇到她了,她沒有偽裝,隻是穿了一身醫護人員的工作服。”
路明非記得自己從她的口袋裏抽走了圓珠筆,後來紮進了舞王的眼睛裏。
“如果那時候殺了她就好了。”
芬格爾瞥了眼傘下的路明非,他發現自己先前的想法錯了,旁邊這個年輕人好像已經不是他的師弟了,師弟說不出來這樣殺氣扭曲的話。
風都變冷了些,年輕人的表情像是在敘述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雨點敲在水泊裏,森林將整座聖約沙法教堂都包圍了起來,這裏坐落於密歇根湖西岸,平日裏人跡罕至,隻有一位年邁神父一直在打理著教堂的事務,教堂規模不算大,屬於秘黨名下的零碎資產。
象牙黃的大理石牆和鐵灰色的穹頂在雨幕中顯得肅穆而靜謐,最頂上的白色十字架隱隱約約。
“不進去嗎?”芬格爾拍了拍路明非的後背。
“我想在這站一會兒,就一會兒。”路明非嗯了一聲。
校董和元老們陸陸續續抵達,圍在了凱撒的身邊。有些麵孔路明非也見過,在那場審判他的會議上,隻不過少了貝奧武夫。
說來也奇怪,會議結束過後學院就爆發了襲擊。失去了貝奧武夫的推動,剩餘的高層對於路明非的處置似乎又開始搖擺起來,聽芬格爾說,貌似在葬禮之後會再次召開關於他的會議,eva把校長先前的手稿交了出來,上麵有和他相關的話。
神父敲響了教堂的鍾聲,這意味著葬禮開始了。
黑色的棺槨放置在教堂的正中央,周圍擺滿了花圈,管風琴演奏起綿長的樂曲,成排的白燭被逐一點亮,黑白相片躺在溫暖的燭海中,相片裏是一位老人,白發梳得整齊,一身定製西裝,嘴角噙笑,胸口別著玫瑰。
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深刻的印記,但那雙銀灰色的眼眸中始終跳蕩著光,神態像一頭年輕的獅子——希爾伯特·讓·昂熱。
所有人都穿著黑色的衣服,在這場規模極小的葬禮上,他們拿出了應有的沉痛。
昂熱或許不是一位好的合作夥伴,但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極具魄力的領袖,沒有他,秘黨的事業至少會倒退50年。在行事手段上,老家夥確偏激,隻要是這個老家夥決定的事情,誰都無法更改,但領袖必備的品質之一便是鐵血手腕,希爾伯特·讓·昂熱完美地詮釋了這點,這使得這麽多年來,秘黨內外,昂熱豎敵無數,然而有多少人恨昂熱,就有多少人愛著這個老家夥。畢竟拋去公眾形象,老家夥自詡僅剩的優點就是英俊了,溫文爾雅的西裝暴徒、風流瀟灑的英國紳士。
如果你願意喊他一聲校長,或許他真得有可能會在你性命攸關之際握著暴怒和貪婪從天而降。
針葉林沙沙作響,密歇根湖與天空一樣暗沉,冷風推著細浪衝上沙岸,留下一地白色的浪花碎沫。
神父從口袋裏取出玳瑁框老花鏡,挽起泛白的棉織長袖,他蘸著口水翻開經書開始禱告和悼念。
“天父,一切安慰和希望的賜予者。”
“在我們的淚水和失落的重壓中,我們停下腳步,向你敞開心扉。你征服了墳墓,在我們最黑暗的夜裏點亮了希望之光。就像漫漫長夜後的第一縷曙光,您與您一起永生的承諾堅定地照耀著我們。”
冷傲的伊麗莎白·洛朗女爵摘下了黑色麵紗,用手帕輕拭著臉上的淚痕,眼線被暈染地不成樣子,她沉默著用手在胸口比劃十字,將手中的鮮花放在棺槨之上。校董會中她和昂熱的關係最親密,在她的心中昂熱一直扮演者父親或者祖父的角色。
這樣曆經風霜、堅不可摧的人一下子就徹底從世上消失,真是讓人感到悲涼。聽說在那場戰鬥中,昂熱從沉睡中蘇醒恢複了意識,隨後卻又被人刺殺而死,洛朗女爵根本不願接受這樣的說法。
在參加這場葬禮之前,她已經讓洛朗家的精英徹查刺殺者的身份,倘若能將那個家夥揪出來,不管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她都要嚐試著去報仇。
“主啊,讓我們心中充滿希望,這一別不是終結。”悼念聲在管風琴樂聲中持續。
接著是弗拉梅爾,中年漢子難得沒有飄著酒味兒,他穿著黑色的西裝,頭發打理得整整齊齊,連胡茬都被仔細地刮去,從前洗得變形的花格牛仔襯衫和帶著破洞的牛仔褲都被他丟進了壁爐裏,整個人煥然一新,走路的姿勢也不再那麽妖嬈。
他麵無表情地跟在洛朗女爵的後麵放下花束,隨後轉身走到教堂之外點燃香煙。
神父的聲音讓他心煩,他也不知道為什麽一向不信神的昂熱會在早已立好的遺囑裏要求葬禮最好按照基督教的習俗來辦。
這不符合那個“飆車不看碼速,喝酒不分度數”的老家夥的一貫風格,看樣子,日本之行真的改變了他很多。
“願我們憧憬我們所愛的人在你的光輝中,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在永恆的平安中喜樂。幫助我們緊緊抓住這樣一個有福的保證,雖然我們走過死蔭的幽穀,但我們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們同在。當我們緬懷和慶祝我們所愛的人和失去的人的生命時,讓希望的種子在我們心中生長。希望在您的天國重聚,在那裏不需要擦去眼淚,也不再有死亡。”
來賓一個接著一個地送上花束。老態龍鍾的圖靈先生和自然科學方麵的“領袖級”人物範德比爾特,垂暮的兩位老人。
隨後是瓷白膚色的金發少女夏綠蒂·高廷根和高廷根的管家,貝亞特麗絲是這位十五六歲女孩的小名。
接著獻上鮮花的是穿著素服的僧侶校董以及代表卡德摩斯家的秘黨元老。
最後一位是西裝筆挺的第七位校董,路麟城。
按照卡德摩斯元老和範德比爾特先生的話來說,還有兩位秘黨元老已經老得躺進棺材和鬼魂一樣了,齊格魯德家族和聖喬治家族,他們隻送來了花圈以表哀痛。
“在複活的確信無疑的盼望中,我們祈禱。”
芬格爾閉上眼跟著教堂內的眾人比劃出十字,做完追悼,校長就將被送去秘黨的火葬場然後燒成一撮骨灰,最後按照老家夥的遺囑,一半埋在卡塞爾的林間小屋下,一半撒進密歇根湖裏。
這些天來,路明非的變化在芬格爾眼裏不算很大,但也不是沒有。路明非從前就是那種沉悶的性格,隻不過內心活動豐富,白爛話層出不窮。
變化最大的人,芬格爾反而覺得是他自己,不過這麽說倒也不算準確,因為他隻是恢複了很久以前的模樣。
“阿門!”
神父的喋喋不休終於結束。
聖約沙法最頂上的十字架,在風雨中模糊不定。
“你在想什麽?”芬格爾問。
路明非低著頭:“那個女人。”
芬格爾抽了抽嘴角,他很想來一句“原來你喜歡反季節思春嗎?”但他忍住了,這些年刻意養出來說爛話的習慣現在都快變成下意識行為了。再說了,爛話也得分場合、分心情,老子現在心情差,話都不想說,更別提爛話了。
“酒德麻衣。”芬格爾望著遠處昏沉的密歇根湖麵輕聲說。
“我見過她,在東京的時候。”路明非迴想起那時的場景,路鳴澤宰了赫爾佐格從空中落到了女人駕駛的轟炸機機艙裏,隨後身體的主控權逐漸恢複到路明非的手裏,酒德麻衣帶著他繞著東京市飛了一圈,東京塔的霓虹光在路明非的記憶裏已經泛黃了。
“先前在冰窖裏的時候我也遇到她了,她沒有偽裝,隻是穿了一身醫護人員的工作服。”
路明非記得自己從她的口袋裏抽走了圓珠筆,後來紮進了舞王的眼睛裏。
“如果那時候殺了她就好了。”
芬格爾瞥了眼傘下的路明非,他發現自己先前的想法錯了,旁邊這個年輕人好像已經不是他的師弟了,師弟說不出來這樣殺氣扭曲的話。
風都變冷了些,年輕人的表情像是在敘述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